在古代,渔父樵夫为何是隐士的化身?

在古代,渔父樵夫为何是隐士的化身?,第1张

一说诗词中的渔翁,立刻、马上就想到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要么就是张志和的《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同感,凡是读过书的,这些句子绝对滚瓜烂熟,虽然有可能不知道诗名,但是只要谁起个头,一定会条件反射接到下一句。

我记得有篇博文把诗词中的渔翁共分为12类,分别是失意的渔翁、孤寂忧愤的渔翁、等待时机的渔翁、逍遥自在的渔翁、隐逸闲适的渔翁、故作悠闲的渔翁、超凡脱俗的渔翁、远离尘嚣的渔翁、寄情山水的渔翁、被逼无奈的渔翁、

心灰意冷的渔翁以及看破红尘的渔翁。我也是醉了,只能说此人绝对不是凡人。根据不是凡人的分类,那么柳宗元的《江雪》应该属于第二类孤寂忧愤的渔翁、张志和的《渔父》应该属于第五类,

也是题主所说的隐逸闲适的渔翁之一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题主说的隐逸超脱的象征,按照分类法的话,它应该归为两大类,分别是隐逸闲适和超凡脱俗的渔翁了。隐逸闲适的渔翁目前找到了,

那么超凡脱俗的渔翁应该是岑参的《渔父》:“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吊诡的是,这两首诗的诗名均为渔父。张志和这个家伙其实挺传奇的,他“沿溪垂钓”“每不投饵”“志不在鱼也”,其实他在修仙悟道,还专门著了一本书叫作《玄真子》,而且还以此书名为道号。在此之前,他也是遭贬,自己放弃仕途从此过上隐逸的生活了,

徜徉于太湖山水、驾舟垂钓,超然世外,自称“烟波钓徒”。岑参的《渔父》也是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就跟他自己说的一样“取适非取鱼”。

这两位“渔父”都是悠游山水之间,了无牵挂之人,都把“心无所营”当作意象中心来强调。毕竟张志和、岑参都是宦海沉浮,早有倦怠之心,想通过渔父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不慕功名但求安适的愿景。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858

咏史,抒怀,人生,哲理

译文及注释

佚名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注释

①淘尽:荡涤一空。

②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③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④蓦(mù):愿意为上马、超越,此处意为“突然”。

⑤在廿一史弹词第三段《 说秦汉》中,原文共11句,因为受各影视、文学、音乐等作品(主要是三国演义)的影响,广为流传的是前四句。▲

有用(932)没用(205)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文及注释二

佚名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注释

(1)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

(2)淘尽:荡涤一空。

(3)成败:成功与失败。《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4)青山:青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5)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6)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7)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8)浊(zhuó):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9)古今:古代和现今。《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10)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有用(311)没用(96)

参考资料:

1、岳淑珍校注.杨慎词品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年8月

2、王文才选注.杨慎诗选: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年

鉴赏

佚名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负。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下片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高跷由于演出时有十二个角色,故也称作“十二乐”,这就是同乐会的起源。

同乐会属文高跷,主要动作有劈叉、跨栏、背剑、铡草、大小翻腰、颤腿子等等。伴奏乐器配有小鼓和小锣。所演出人物原型主要为水浒人物,配以渔、樵、耕、读,为北方高跷传统剧目。演出时由十二个角色组成,分别是大和尚(打棒)、小婴哥、樵夫(打柴)、老座子(仙女)、白杆、傻公子、青杆、渔翁、刘二噶子、刘二姐、傻妈、傻小儿。

大和尚又称打棒的,装扮的是行者武松形象,一副武生打扮,身穿黑打衣,腰系白大带,双手持六十公分长的木棒,为开路先锋,威风凛凛。

小婴哥一身孩童打扮,身穿红衣,头戴孩发,手持马鞭。

樵夫—身穿黑打衣,头戴草帽圈,肩挑扁担,一副“拼命三郎石秀”的打扮。

老座子为京剧里的青衣打扮,手拿团扇,身穿青黑色衣服。

白杆—身穿一身白战衣,手持藤条,藤条上吊着绸布做的蝴蝶。

傻公子—里穿粉色抱衣,外罩一件绿色大敞,头戴棒槌巾,手拿扇子,一副纨绔子弟胸无点墨、追蜂惹蝶的样子,并透着几分傻气。

青杆—身穿蓝战衣,手持藤条,藤条上吊着一条绸布做的鱼。

渔翁一身黄道袍,腰系腰包,头戴草帽圈,下巴飘着白色髯口,渔翁要表现出老态龙钟的样子,讲究活灵活现,模仿撒网、收网、逮鱼、摸鱼的场景。

刘二噶子典型的地痞乡绅,是一个浪荡公子形象,头戴礼貌,身穿蓝袍、红坎肩,手拿二尺长的烟袋,肩上挎着个酒瓶子。

刘二姐一身花旦打扮,大包头、大辫子,头上插满五颜六色的花,中间正凤,一手拿手绢,一手拿扇子,和刘二嘎尽显挑逗躲避。

傻妈一身彩旦衣,手拿大蒲扇,一副无拘无束的样子。

傻小儿头扎朝天小辫子,上身对襟小袄,下身兜兜裤,一手拿着马鞭,一手提着小篮子,跟在傻妈身后撒娇、搞怪,语言滑稽幽默。

武陵渔父 闽越樵夫

wǔ líng yú fǔ mǐn yuè qiáo fū

注释

(1)渔父:捕鱼的人。

(2)樵夫:砍柴的人。

语译

晋朝太元年间,武陵渔夫曾无意中进入桃花源;唐朝永泰时,樵夫因追逐白鹿误入榴花洞。后来都不知其所在。

人物故事

晋太元年间,有位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划着船沿着溪流而上,不知划行了多久,忽然遇到一大片桃花林,溪两岸几百si的范围内,都没有其它的树木,渔夫十分的惊奇,再继续往前划去,想要探一探这桃花林的尽头究竟在哪里?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一座山矗立在那里。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透出亮光。好奇的渔夫便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入。

山洞起初很狭窄,走了十几步之后,忽然明亮开阔起来。眼前只见一片平坦广阔的土地,屋舍整齐的分布在肥沃的田野间,有清澈的池塘,茂密的桑树,青翠的竹林,景色宛如仙境一般。田间的小路四通八达,互相听得到彼此家中鸡犬的鸣叫声。村中往来耕作的男男女女的服饰穿着,全都和外界的人一样。老人和孩童,都安然自适而自得其乐。他们见到陌生的渔夫,都非常的惊讶,便争相问他从何处来?渔夫详细的回答了。他们一一邀请渔夫回家作客,热情的款待他。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暴政,带着妻儿和同村的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从此就不曾再离开过,于是就和外面的人隔绝了。”问现在是什么?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停留了几日,渔夫告辞回去。村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向外界的人提及这里的事。”

走出桃花源之后,渔夫找到了自己的船,顺着先前的来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标记。回到郡城中,渔夫晋见太守,报告这件事,太守立刻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留下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道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福建闽县的东山有一座榴花洞,传说在唐朝永泰年间,有个名叫蓝超的樵夫,有一天上山砍柴,遇见一只白鹿,于是追逐白鹿,一直追到河边,渡过河水,进入一石门。刚开始洞门很窄,深入之后,豁然开朗,里面有人居住,可听见鸡犬声。有一个老翁告诉蓝超说:“是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才来到此地居住。”老翁请蓝超留下来。蓝超回答,要先回去辞别亲人旧识再回来。临别老翁送给他一枝榴花。出洞后,蓝超彷佛作梦一般。不久,想再前往,却再也找不到了。宋代的曾在此担任太守,他游览榴花洞之后,曾写了一首《榴花洞》诗:“洞里花开无定期,落红曾见逐泉飞。仙人应向青山口,管却春风不与归。”(《闽中实录》)

渔人鹬蚌 田父㕙卢

yú rén yù bàng tián fǔ jùn lú

注释

(1)渔人:捕鱼的人,又作“渔夫”。

(2)鹬蚌:比喻互相争执的两方。鹬,水鸟名,嘴、脚皆长,羽毛多呈茶褐色,捕食小鱼、昆虫、贝类。蚌,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形的壳,形似蛤蜊但较蛤蜊大许多倍,壳内能产珍珠。

(3)田父:老农夫。

(4)㕙卢:㕙,狡兔,指东郭 ,东郭山的狡兔。卢,黑色或黑犬,指韩子卢,也作韩卢,韩国的黑色良犬。

语译

鹬蚌相争,互不相让,渔夫两者并擒而得利;韩卢逐 ,犬兔累死,农夫毫不费力而获利。

人物故事

据《战国策·燕策》,赵国将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劝说赵惠王:“今天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蚌刚出来晒太阳,鹬来啄他的肉,蚌合拢而夹住鹬的嘴。鹬说:'今日不下雨,明日不下雨,就有死蚌了!’蚌也对鹬说:'今日出不来,明日出不来,就有死鹬了!’两者都不肯放过对方,让渔夫得了便宜而一起被捉走了。如今赵国将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久僵持不下,使得民众疲困。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成为获利的渔夫啊!所以但愿赵王仔细考虑。”赵惠王说:“说得好!”于是停止发兵。

据《战国策·齐策》,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kūn,ㄎㄨㄣ)对齐宣王说:“韩国的黑犬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山的狡兔是海内最狡猾的兔子。韩国黑犬追逐东郭狡兔,绕山跑了三圈,又跃过五座山,狡兔在前力已穷尽,黑犬在后身已衰败,黑犬和狡兔都疲乏至极,各自死在那里。农夫见了得以取回,毫无劳累疲倦之苦,却独占其利。如今齐、魏两国长久僵持不下,使得兵士困顿,民众疲乏,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楚国在后乘虚而入,有如农夫坐收其利。”齐宣王感到惧怕,就撤将休兵了。

说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犬兔相逐,农夫获利。大敌当前,应消除内部矛盾,团结力量一致对外,才能战胜真正的敌人。倘若同一阵线的人却彼此互不相让,争斗不休,两败俱伤的结果,强敌毫不费力而坐收其利,让外人占了便宜。这两则寓言故事都是臣子劝谏君王不要穷兵黩武,要以大局为重,以百姓利益为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8695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