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汪曾祺的名句
1、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说故事。
——汪曾祺《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2、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 《冬天》
3、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汪曾祺《文与画》
4、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 惟悠闲才能精细。 不要着急。
——汪曾祺《岁朝清供》
5、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汪曾祺《五味》
6、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汪曾祺《一辈古人》
7、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曾祺《跑警报》
8、他们俩呢,只是很愿意在一处谈谈坐坐,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汪曾祺 《大淖记事》
9、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汪曾祺《徙》
10、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
——汪曾祺《邂逅》
11、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汪曾祺 《蒲桥集》
12、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 汪曾祺《岁朝清供》
13、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汪曾祺 《人间草木》
14、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
——汪曾祺《老味道》
15、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汪曾祺《文与画》
16、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汪曾祺《四方食事》
17、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
——汪曾祺《随遇而安》
18、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汪曾祺《老味道》
19、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汪曾祺《复仇》
20、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汪曾祺《豆汁儿》
21、心闲如静水, 无事亦匆匆。
——汪曾祺《美国家书》
22、我喜欢你,我来了。我开始觉得我就要不那么喜欢你了,我就得走了。
——汪曾祺《双灯》
23、人生几何,恋爱三角。
——汪曾祺《跑警报》
24、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
——汪曾祺《找点乐子》
25、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汪曾祺《慢煮生活》
26、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汪曾祺《咸菜茨菰汤》
27、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汪曾祺《钓人的孩子》
28、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29、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30、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
——汪曾祺《水蛇腰》
2汪曾祺散文好词好句我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到归有光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这个意思其实古人早就说过黄梨洲<;文案>;卷三<;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云: "予读震川之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归有光的名文有<;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篇我受到影响的也只是这几篇归有光在思想上是正统派,我对他的那些谈学论道的大文实在不感兴趣我曾想:一个思想迂腐的正统派,怎么能写出那样富于人情味的优美的抒情散文呢?这个问题我一直还没有想明白
"他是真正做到 "无意为文",写得象谈家常话似的他的结构 "随事曲折"若无结构他的语言更接近口语,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衔接处若无痕迹他的<;项脊轩志>;的结尾: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平淡中包含几许惨恻,悠然不尽,是中国古文里的一个有名的结尾,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趋舍不同,静躁异趣,杜甫不能为李白的飘逸,李白也不能为杜甫的沉郁苏东坡的词宜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耆卿的词宜十三,四女郎持红牙板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国的词可分豪放和婉约两派,其他文体大体也可以这样划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因为什么,豪放派占了上风,茅盾同志曾经很感慨地说:现在很少人写婉约的文章了" 十年浩劫,没有人提起风格这个词,我在 "样板团"工作过, 江青规定: "要写大江东去,不要小桥流水"我是个只会写小桥流水的人也只好唱了十年空空洞洞的豪言壮语 _____以上摘自 <;谈风格>
"<;边城>;激怒了一些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因为沈从文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规定的模式写作"
"第一条罪名是<;边城>;没有写阶级斗争,掏空了人物的阶级属性" 针对这样的批评,沈从文作了挑战性的答复: "你们多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 "泪",且要求一个作品具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语言,甚至一本书的封面上,目录上你们要的事多容易办,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我存心放弃你们。。"
"第二条罪名,与第一条相关联,是说<;边城>;写的是一个世外桃源,脱离现实生活, <;迷城>;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的? <;边城>;有没有把现实生活理想化?这是个非常叫人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小说叫边城?这是个值得想一想的问题 <;边城>;不只是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这同时是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
"为什么要浪漫主义?为什么要理想化? 因为想留住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
3汪曾祺作品集句子赏析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蛐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黏。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4朝花夕拾好句摘抄赏析加仿写1、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2、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3、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4、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5好句摘抄还有赏析,最好短一点1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2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3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4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5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
6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7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8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9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10笑声如阳光,驱走人们脸上的冬天。
11勉强应允不如坦诚拒绝。
12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
13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14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15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16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
17生活就是面对微笑。
18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19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20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雨果
6好句赏析,快,速求人们不再互相串门,也不再坐下来一起喝茶了。每个人都忙着赶路,或忙着寻找什么,或忙着
赶上别人。其实,更多时候,他们只是在忙着追赶自己。
——凯特·汤普森《寻找时间的人》
两个线索,两个故事,两个时间;一个世界,一个主题,一个结局。
下午去图书馆无意中翻到了这本书,直至看完走出图书馆时,却迎来了夜幕。不禁心生一丝
恐惧,是谁泄漏了我的时间?那个漏洞该如何填补?生老病死,时光流逝是生命的节奏,也
是我们无法决定的事。
机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但那些节约下来的时间跑到了哪里去了
呢?不要在人生的路上一味的追求速度却无暇顾及沿途的风景,我们的终点都一样,重点是
这一路经历了什么,领悟了什么。
每个人在生命的开始都是一张空白的纸,而在生命的尽头总会留有笔迹,纸上的点滴就需要
用心的描绘。珍惜时间,不要让生命的画纸留白。
生命只有一次,时间只会流逝。然而这一次短暂的生命(只有3万天左右,是不是很吓人,
是不是很短),不该每天焦虑中度过,应该有质量的生活,不该像托尔斯泰说的,“有的人
忙着去生,有的人忙着赴死”。生命不是任务,不该做蒙着眼罩拉磨的驴,也不该做一刻不
停踩着滚筒的小白鼠。
忙碌的人们,停下来思考一下此生所求,作为年老时摇椅旁的回忆。
7简爱的好句赏析,是好句加赏析(每一句都有)三句就行了,记住赏析我感了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奇特的自由和胜利感,仿佛撑破无形的束缚,终于争夺到了出乎意料的自由赏析 简爱将九年来受到的不公平一古脑的发泄出来,使她第一次尝到了复仇的滋味“自由和胜利感”形象生动地写出简暂时的轻松愉快2但是如果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赏析:简爱的好友海伦对她说了一番看似平凡却又含道理的话面对生活的不公,对于很多事情我们都应该学会忍耐,经受考验,显示我们的勇气与毅力,渡过难关3花朵从绿叶下面探出头来,有雪莲花,藏红花,紫色报春花,金眼三色紫罗兰等现在,我们每周四下午放半天天假出去散步,还会在小路旁边,藩篱下发现更可爱的花竞相开放赏析:简爱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开始慢慢地发现生活的美“可爱的花竞相开放”这里成为简爱性格的转折点4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使你难于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于离开你上帝没有这么做,而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我们本来就如此!赏析: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亿万富翁或是街头乞丐,他们的灵魂是平等的!重要的并不是虚而不实的财富地位,身家背景,而是我们活在世上到底有没有风风火火的做过一件事,有没有后悔过“当我们的灵魂经过了坟墓,站在上帝脚跟前”,我们展示出来的不再是繁华飘渺的事物,而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品质,我们的人格,这些都和我们的贫富,贵贱,美丑,高矮没有丝毫关联5你没有权利拿我的书妈妈说你是个靠别人养活的人;你没有钱"赏析: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亿万富翁或是街头乞丐,他们的灵魂是平等的!重要的并不是虚而不实的财富地位,身家背景,而是我们活在世上到底有没有风风火火的做过一件事,有没有后悔过“当我们的灵魂经过了坟墓,站在上帝脚跟前”,我们展示出来的不再是繁华飘渺的事物,而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品质,我们的人格,这些都和我们的贫富,贵贱,美丑,高矮没有丝毫关联。
8朝花夕拾第四章好句摘抄加赏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
好词精选:追来逐去、鸡飞狗跳、鸡犬不宁、乱作一团、自以为是、东跑西颠、爱不释手、忍俊不禁、幼稚可笑、嘻嘻哈哈、耸立云霄、万山丛中、千姿百态、山清水秀、山高树茂、谷下有谷、随心所欲、左右逢源、满身泥浆、胸有成竹、指手画脚、屏声息气、尖声尖气、呆头呆脑。好句精选:1、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2、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3、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4、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1慢点走,品品茶、喝喝酒、听听曲、写写字,人生少忧虑,生活才好玩。
2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3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冬天》
4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故事。——《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5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一辈古人》
6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徙》
7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故事。——《邂逅》
8人生如梦,我投入了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9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10黄油饼是甜的,混着的眼泪是咸的,就像人生,交杂着各种复杂而美好的味道。——《食事》
11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12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人间草木》
13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四方食事》
14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钓人的孩子》
15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水蛇腰》
16在黑白里温柔的爱彩色,在色彩里朝圣黑白。——《人间草木》
17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人间草木》
18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括出自己的价值。——《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19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我的孤独认识你的孤独。
20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蒲桥集》
21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生活是很好玩的》
22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来的依旧重来,在沧桑的枝叶间,择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人间草木》
23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24他的躯体是老了,不再有多大用处了,但他身体内有某种东西却是全然年轻的。——《老味道》
25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五味》
26人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哧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彩云聚散》
27世间万物,宣传太过,即使真的了不起,也很难使人满足。——《人间滋味》
28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
[送花花][送花花] http://tcn/A66gzGkV[/cp][cp]《汪曾祺的作品中的那些经典句子》[心]
1慢点走,品品茶、喝喝酒、听听曲、写写字,人生少忧虑,生活才好玩。
2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3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冬天》
4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故事。——《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5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一辈古人》
6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徙》
7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故事。——《邂逅》
8人生如梦,我投入了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9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10黄油饼是甜的,混着的眼泪是咸的,就像人生,交杂着各种复杂而美好的味道。——《食事》
11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12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人间草木》
13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四方食事》
14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钓人的孩子》
15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水蛇腰》
16在黑白里温柔的爱彩色,在色彩里朝圣黑白。——《人间草木》
17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人间草木》
18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括出自己的价值。——《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19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我的孤独认识你的孤独。
20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蒲桥集》
21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生活是很好玩的》
22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来的依旧重来,在沧桑的枝叶间,择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人间草木》
23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24他的躯体是老了,不再有多大用处了,但他身体内有某种东西却是全然年轻的。——《老味道》
25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五味》
26人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哧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彩云聚散》
27世间万物,宣传太过,即使真的了不起,也很难使人满足。——《人间滋味》
28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被誉为“抒情的人文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学者,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对戏剧、民间文艺也有深入研究,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北京文艺等。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靖中学。1939年夏,他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并以第一志愿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文联主办的羊舍一夕主编。1961年冬天,羊舍的夜晚是用毛笔写的。1963年,异秉正式出版。1981年1月雨花出版。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因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关于汪曾祺旅游景点:汪曾祺纪念馆、汪曾祺文学馆、汪曾祺故居。
人的生命
学习经历
1925年,汪曾祺进入高邮县第五小学幼儿园。1926年秋,汪曾祺进入县城第五小学。
1932年秋,汪曾祺小学毕业,考入高邮县初级中学。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京中学读高中。
1937年日军占领江南,江北告急。正在读高二的汪曾祺不得不告别南京中学,转学到淮安中学、私立扬州中学、盐城临时中学。这些学校的教学秩序被战争打乱了。汪曾祺勉强读完中学。战后,汪曾祺随祖父和父亲在离高邮城稍远的一个村子里的一个小修道院里避难了半年。他在小说受戒里描述了这个修道院。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并以第一志愿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大学期间,汪曾祺和同学在校园里创办了文聚杂志,不断在杂志上发表诗歌和小说。
解放前夕
1944年,为了谋生,汪曾祺在昆明北郊坎农基由联大学生办的中国建设中学当老师。在从教的两年时间里,汪曾祺写了小说小学校的钟声,重写了小说复仇。经沈从文推荐,发表在郑振铎主办的文艺复兴杂志上。除此之外,他还写了职业,落魄,老鲁等小说。在此期间,汪曾祺认识了中国建设中学教师石,并确立了恋爱关系。
1946年秋,汪曾祺从昆明到上海。经李健吾介绍,他在私立致远中学当了两年老师,直到1948年初春离开。期间写了鸡鸭名家,戴车匠等小说。
1948年初春,汪曾祺离开上海前往北京,与北京大学外语系助教石会合,暂时留在北京大学。失业六个月后,我在北京历史博物馆找到了一份工作。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3月,汪曾祺报名参加“四野”南下工作组,被留在武汉接管文教单位,后被派到第二女子中学任副教导主任一年。
1949年4月,汪曾祺的第一部小说集邂逅集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书之一,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汪曾祺早期的八部作品:复仇、老鲁、艺术家、戴车匠、落魄、07000。五月,嫁给了史。
解放时期
1950年,北京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W
1958年夏,被划为右派,分配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
1960年,汪曾祺被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动,暂时留在农科所协助工作。
1961年春,农科所请汪曾祺在固原马铃薯研究站绘制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不幸的是,手稿在文革中被毁。
1961年冬天,囚犯是用毛笔写的。年底,汪曾祺调任北京京剧团担任编剧。
1963年,鸡鸭名家正式出版。这是汪曾祺的第二本作品集。
1964年汪曾祺等人根据沪剧邂逅改编的同名京剧,由北京京剧团演出。党和国家***、朱德、董等观看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对演出的成功表示祝贺。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汪曾祺因右倾问题被关进牛棚,但1968年很快被解放。
1970年5月21日,汪曾祺因为对京剧北京文艺的修订和加工做出了贡献,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大门。
晚年
1977年发表民间文学论文范进中举,这是汪曾祺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部作品。
1978年12月,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汪曾祺深受鼓舞,创作热情逐渐高涨。
1979年,小说民间文学出版于第11期羊舍一夕,这是汪曾祺文革后发表的第一部小说。
1980年羊舍的夜晚小说发表在芦荡火种十月号。
1981年1月沙家浜出版。4月花儿的格律发表于骑兵列传。这一年,汪曾祺的优秀作品不断出版,小说创作日趋活跃。10月,应高邮县人民政府邀请,汪曾祺时隔多年回到家乡访问。
1982年,汪曾祺新作继续。1983年,汪曾祺的创作更加活跃,发表了近20篇小说、散文、评论等。全国各地。
1985年在年初结束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
1987年2月26日,汪曾祺在北京入党。4月16日,汪曾祺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云南。10月,汪曾祺应安吉尔和聂华苓的邀请,赴美参加为期三个多月的国际写作活动。
1988年,没有新的小说,偶尔发表一些散文随笔。
1989年1月,人民文学与台北受戒同步行动,发行汪曾祺作品专辑。
1990年2月24日汪曾祺写散文北京文学。
1991年5月,异秉由作家出版社再版。
1992年4月,散文集雨花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1993年6月,以家乡高邮为背景的小说集大淖记事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5年春,应台湾省北京文学邀请,汪曾祺赴台参加“两岸三边文学研讨会”。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因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7岁。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手稿《羊舍一夕》;《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范进中举》。
扩展资料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傍晚出生于江苏高邮城镇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
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
父亲:汪菊生(1897-1959),字淡如,多才多艺。
生母:姓杨,在汪曾祺三岁的时候因肺病去世;
第一个继母:姓张,后也死于肺病;
第二个继母:姓任,伴随汪曾祺的父亲度过漫长而艰苦的沧桑岁月,汪曾祺对她很尊重。
长子:汪朗
儿子:汪朗,汪明,汪朝
参考资料:
汪曾祺散文特点是:汪曾祺受的散文优美、淡雅、朴实、精炼。
第一个特点,汪曾祺的语言出落的就是大大方方,平平淡淡的白话。有人评价汪曾祺的语言说是“把白话白到了家”。然而,读汪曾祺的文章又很明显地可以感受得到他在行文之中所带有的那种文人雅气。二者得到了某种平衡和协调之后,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二个特点,则是汪曾祺的散文中,善于从小处写起,以小见大。他似乎特别擅长于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取材,寓巧于拙,表达真挚的感情。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1930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
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
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文学名作《汪曾祺·汪曾祺自选集》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见“大淖记事”条)。
内容概要
岳阳楼记
岳阳楼值得一看。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岳阳楼最初是唐开元中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印象里,它是滕子京所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很少没有读过《岳阳楼记》的。《岳阳楼记》一开头就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虽然范记写得很清楚,滕子京不过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然而,大家不甚注意,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岳阳楼和滕子京这个名字分不开了。滕子京一生做过什么事,大家不去理会,只知道他修建了岳阳楼,好像他这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有那么多人对它向往。《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其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名言。可以这样说:岳阳楼是由于这两句名言而名闻天下的。这大概是滕子京始料所不久,亦为范仲淹始料所不及。这位“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范老子的事迹大家也多不甚了了,他流传后世的,除了几首词,最突出的,便是一篇《岳阳楼记》和《记》里的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象。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念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这座楼烧掉了几次。据《巴陵县志》载: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二年毁于火,推官陶宗孔重建。清顺治十四年又毁于火,康熙二十二年由知府李遇时、知县赵士珩捐资重建。康熙二十七年又毁于火,直到乾隆五年由总督班第集资修复。因此范记所云“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已不可见。现在楼上刻在檀木屏上的《岳阳楼记》系张照所书,楼里的大部分楹联是到处写字的“道州何绍基”写的,张、何皆乾隆间人。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实在太深入人心了。也很可能,后来两次修复,都还保存了滕楼的旧样。九百多年前的规模格局,至今犹能得其仿佛,斯可贵矣。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有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楼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我们登岳阳楼那天下雨,游人不多。有三四级风,洞庭湖里的浪不大,没有起白花。本地人说不起白花的是“波”,起白花的是“涌”。“波”和 “涌”有这样的区别,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可以增加对于“洞庭波涌连天雪”的一点新的理解。夜读《岳阳楼新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那一联,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只是工巧而已。滕子京的《临江仙》把“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整句地搬了进来,未免过于省事! 吕洞宾的绝句:“朝游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很有点仙气,但我怀疑这是伪造的(清人陈玉垣《岳阳楼》诗有句云:“堪惜忠魂无处奠,却教羽客踞华楹”,他主张岳阳楼上当奉屈左徒为宗主,把楼上的吕洞宾的塑像请出去,我准备投他一票)。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作品鉴赏 汪曾祺的散文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最核心的,是他的作品有深厚的感情,而这感情从不流露在文字的表面。他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他认为散文的感情要适当克制。感情过于洋溢,就像老年人写情书一样,他说他自己有点不好意思。他觉得他读过的某些散文带点感伤主义。因此,他的散文大都是记叙文;间发议论,也是夹叙夹议。他的散文不像伏尔泰、叔本华那样的闪烁着智慧的论著,也不像蒙田那样的渊博而优美的谈论人生哲理的长篇散文。他的散文继承了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有些篇可以看出张岱和龚自珍的痕迹。汪曾祺认为作家是感情的生产者。他说作家就是要不断地拿出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拿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特别是感情的那么一种人。然而,感情只是包涵在他的作品里,而不是直接表露在他的文字表层。《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篇包涵着对于自己老师的深厚感情的文字,其中所记叙的沈先生的事迹是很感人的,或者说所记叙的事迹之所以感人,是因为这些事迹里渗透了作者的感情。例如作品写沈先生对学生的关怀,上“创作课”总是夹着一大摞书来带给学生去参考,上“小学史”课就夹了好些纸卷,而这些纸卷是沈先生用毛笔为学生抄来的史料。例如作品写沈先生热情为学生向报刊推荐稿件,“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这些叙述中都包涵着很深的感情,但作者并不直接表露什么。汪曾祺对于沈先生后来从事文物研究的原因的描述是独到而深刻的,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作者虽然克制着感情的流露,却在感情上对于沈先生有很深的理解。他描述沈先生年轻时就对文物有极其浓厚的兴趣,有广博的知识,他从这些工艺品看到劳动者的创造性,他对于一件工艺品的孩子气的天真 ,使人感动。作者因此戏称沈先生的文物研究是“抒情考古学”。作者所要写的是沈先生与考古学的感情联系,这给他的散文带来很大的魅力。汪曾祺说他对于人类生活怀有朴素的信念,他认为人类与中国都是有希望的,他想要对读者产生一点影响。但是,他的作品不是悲剧,他说他的作品缺乏崇高的、悲壮的美,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他说这是一个作家的气质所决定的,不能勉强。在描述沈从文先生性格的时候,汪曾祺把一种非功利的人生描述得令人神往,这种人生的特点是: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永远不消沉,无机心,少俗虑。“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恐怕很能描述汪曾祺作品所追求的境界。汪曾祺的作品,乍一看知识性很强,进一步看很有可读性,很有魅力。《岳阳楼记》除了少许篇幅描写岳阳楼的盛景之外,可以说都是知识性的,介绍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著名散文《岳阳楼记》,介绍这个楼的修建历史等。接下来说当时范仲淹却不在岳阳,而被贬官在邓州,甚至于听说范仲淹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于是,这篇散文自然引出想象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的议论。散文是那样引人入胜和富于魅力。可是,这个魅力来自何处呢看来这里深层的动因只能是作者对于人世间事情的浓厚兴趣,痴迷的热爱,对于生活本身的执著,对于司空见惯的事物投以天真的孩子般的眼光。然而,尽管这样,一篇好的作品也不是随时可以产生的。作者的女儿曾经问他:“你还能写出一篇《受戒》吗”他答“写不出来了”,因为一个人写一篇作品,是外在内在各种原因造成的,是有一定的机缘的,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汪曾祺的创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他的创作数量并不很大,然而可以说每一篇都有独特价值与探求,结构上也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
文 / 陈红华
一
文史学者、出版人梁由之在《汪曾祺文存》前记里,写到他和汪曾祺的一次美好的、终身难忘的邂逅。少年的他,在长江大堤边的候船室,一个旧书刊的地摊上,翻阅杂志,不经意间,读到这样一段话: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
少年的心乱了,却也傻了。如此美妙不可方物,如此清新俊逸动人心弦的文字,让他心跳加速,他记住了作者和篇名:汪曾祺,《受戒》 ,这本杂志是1980年第12期《小说月报》。
我眼前的这全六卷《汪曾祺文存的》纪念珍藏版,梁由之编。卷一、卷二为小说,卷三为散文,卷四为随笔,卷五为文论,卷六为书信、剧本、杂缀等。
这位深受业师沈从文赏识和喜爱的汪曾祺,是怎样一个人呢?为人为文,梁由之最欣赏汪老的“随便”,一以贯之的真诚朴素,惊叹他观察描述平民百姓和生活细节的温馨细致,佩服他下笔如有神的不羁才气。
他写人物,写地方风情,写花鸟虫草,写吃喝,写山水,写掌故……惯于淡淡笔墨,却又有那么一股说不清道不明、回甘独特的韵味。
从尽可能搜罗各种汪曾祺生前自编文集,做汪曾祺著作读者,到出版人的转化,梁由之用十二字评价汪老:活得实在,干得漂亮,走得潇洒。
二
散文卷《昆明的雨》,其中“草木春秋”52篇;“故人偶记”21篇;“西南联大”4篇;“彩云集散”33篇,“昆明的雨”22篇,51万余字。悠然心会,妙处自与君说。
我选“草木春秋”,并挑着题读。
《人间草木》里记载了三种东西:记得自己岁数的“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这东西,能活,皮实;到处都有的枸杞,家门头口种一丛枸杞,礼花似的,喷泉似的垂挂下来,一个珊瑚珠穿成的华盖,好看极了;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雪,白得耀眼,养蜂人来了,后来槐花落了。
这位可爱老头儿笔下的人间草木,孰能无情?
《山丹丹》里,汪老和招待他的老堡垒户,有两次对话,说的是大青山的花,隐喻的是扎根在这里的人,和对这土地的情深。“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年又一年……”写歌和唱歌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枸杞》篇里写一对老夫妻,穿得很整齐干净,气色很好,在一个山包下的草从里捡枸杞,“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更有意思。”
“您慢慢捡着!”
“慢慢捡着!”
回归自然的慢生活,其实只是玩,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就像汪老对枸杞做美食的发现,“采摘枸杞的嫩头,略焯过,切碎,与香干丁同拌,浇酱油醋香油;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
《槐花》里,“槐花”是引子,仅在开篇和结尾一句,由花及人,讲的是养蜂夫妇的故事。“哪里有鲜花,两口子就到哪里去。”
三十出头的四川女人,跟了五十岁的石家庄男人,很满意,不后悔。女人有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跟着脾气好的男人,东南西北到处跑, “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槐花的盛开又落了,平和有爱的人生还在继续。
一草一木,凡人小事,独到的捕捉,小视角切入,乡情民俗,于不经意间,妙笔传神。
“我以为,最美的日子,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读书,在这清浅时光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任窗外花开花落,云来云往,自是余味无尽,万般惬意。”
谁都会喜欢汪老的这段话。
三
《四方食事》里讲“口味”与“切脍”,还提到“河豚”和“野菜”。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爱吃。羊肉是很好吃的,但不吃羊肉的不在少数。汪老以为最好吃的羊肉是手把羊肉,几次到内蒙,吃得很过瘾。同行的一位女同志却真是苦煞,闻到羊肉就想吐,只好每顿开水泡饭,吃咸菜。一对比,说尽了“口味”。
大暑日,来一碟白切羊肉,蘸一点小米椒醋料,实为下酒之美味,与“醉虾”有一比。冬日入夜,偶有大雪,炖一锅羊肉,一家子围坐,暖了整个屋子。
“鱼羊为鲜”,对“鲜”的理解也各有不同。有人吃羊肉,觉得东西吃着“香”就是鲜。汪老说最能代表鲜味的是家乡的虾子,虾子豆腐羹、虾子冬笋,都很鲜。我的理解,“鲜”,首先是新鲜,食材本身新鲜;然后是口味、口感;再是河鲜、海鲜;至于如何提鲜,看厨子们的手艺了。
爱吃辣椒的省份不少。四川不怕辣,贵州辣不怕,湖南怕不辣。这三个地方的人们,几乎每一个人吃饭都离不开辣椒。汪老随剧团到重庆体验生活,这里无菜不辣,重口味,有人实在受不了,去吃汤圆,进门就嚷,“不要放辣椒!”店主白了她一眼:“汤圆没有放辣椒的。”汪老的故事里都是幽默。
人说吃辣椒爱上火,我爷爷吃辣椒下饭,顿顿如此,后来胃就不好了。偏于江南一隅,我等也好辣。炒粉干,来碗面,放点辣,又蘸点桌上店家备的辣酱,才爽。学校里人多,口味不一,有人说菜偏辣,大家朝她看看,心里嘀咕着,“入乡随俗,将就一下吧。”有一段时间,后厨也做了些改变,菜里不放辣,只备罐辣酱,没玩几天,惹了众怒,罢了。
北方人爱吃生葱生蒜。山东人吃葱饼、锅盔,没有葱是不行的。他们的大葱,是甜的,葱白长至半尺,的确好吃。汪老讲了个笑话,婆媳吵架,儿媳跳了井。儿子回来了,婆婆说,“可了不得啦,你媳妇跳井了!”儿子说“不咋!”拿根葱,在井口逛了一下,媳妇就上来了。
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汪老说到自己曾经夸下海口,说什么都吃。第一次吃香菜、苦瓜,尴尬了,没法子,一咬牙,吃下第一口,还行,后来吃吃,也就习惯了。
我小时候不吃面,只吃粉干;也不吃鸡蛋,还有臭豆腐,现在一点也不挑食。正如汪老说的:“一个人口味宽一点,杂一点,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也有犟头的,譬如我四弟,“四只脚的不吃”,“臭豆腐”碰也不碰的,着实辜负了人间美味。
再说“切脍”。
《论语 · 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的切脍,不知始于何时。汪老引经据典,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杜甫诗句“无声细下飞碎雪”,谈到《东京梦华录》及关汉卿“望江楼中秋切脍”,再言《金瓶梅》与《红楼梦》中未提及。纯粹的文人士子之言,用词用典皆讲究,必无虚妄。
那么,脍是什么?汪老引杜诗邵注:“脍,即今之鱼生、肉生。”他记得北京西四牌楼的朝鲜冷面馆卖过,切成一寸见方、厚约二分的鱼片,蘸极辣的作料吃。
与“切脍”有关联的,是“生吃螃蟹活吃虾”。汪老以为醉蟹是天下第一美味,说到解放前杭州楼外楼呛虾,“是酒醉而不待其死,活虾置于大盘中,上覆大碗,上桌揭碗,虾蹦得满桌,客人捉而食之。”
真是“生猛”,又着实有趣。醉蟹、醉虾、醉泥螺,都是用白酒“醉”过的,但这些都还是生的。因此,都很好吃。这汪老头儿,整一个吃客,曰:存其本味。
江南谚云:“拼死吃河豚”,豁出命去,也要吃,可见其美味。据说整治得法,是不会中毒的。我的郎姓学生在杭州做车行,一次请我吃饭,特意从西湖边的一家酒店,叫人打包“河豚”送过来,热气腾腾的,味道真是好。而汪老说他在江阴读书两年,竟未吃过河豚,引为憾事,足见其老饕本色。
春天到了,踏青挑菜,是很好的风俗。家乡的野菜,有荠菜、马兰头、兰鸡头……因为新鲜,所以“这是吃春天”。
《四方食事》,有意思,勾人味。
四
煮一锅小米粥、几根玉米棒子,炒碗腌干豆、晒黄瓜,冰箱里还有西瓜、李子等水果,一天的伙食足矣。趁着晨间凉快读,蒸着午后热气读——读“草木春秋”,如寻一处清凉,度一场清欢。
一个高邮的酒徒,对“故乡的食物”笃定是情有独钟的,从选文的题目可见一斑。除了入选初中教材的《端午的鸭蛋》,诸如《炒米和焦屑》《咸菜慈姑汤》《虎头鲨 · 昂嗤鱼·砗螯·螺蛳·蚬子》《野鸭·鹌鹑·斑鸠·鵽》《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汪老对故乡的食物如数家珍,且颇有历数品鉴之味。
“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我教《端午的鸭蛋》,这几句是必细读细品,作句子赏析的。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吱”,形象地描摹出筷子扎进咸鸭蛋时红油从中冒出来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
“一早起来,看见雪花飘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我小时候对慈姑实在没有什么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慈姑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的汪老,因为久违,对咸菜,对慈姑,对沈从文和师母张兆和,都寄予着自己素朴的感情。
说到故乡的虎头鲨,汪老谈及《随园食单》: "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 虎头蛇即虎头鲨。这种鱼样子不好看,而且有点凶恶。通常的吃法是氽汤,加醋、胡椒。虎头鲨氽汤,鱼肉极细嫩,松而不散,汤味极鲜,开胃。
“昂嗤鱼的样子也很怪,头扁嘴阔,无鳞,皮色黄,有浅黑色的不规整的大斑。无背鳍。而背上有一根很硬的尖锐的骨刺。用手捏起这根骨刺,它就发出昂嗤昂嗤小小的声音。这种鱼没有很大的,七八寸长的,就算难得的了。这种鱼也很贱,连乡下人也看不起。” 昂嗤要吃活的,也极细嫩,不加醋,汤白如牛乳,堪称至味——汪老很清楚这一点,对昂嗤鱼的鲜味自是拿捏到位。
我的家乡桐庐,乡间河溪间,亦多见昂嗤鱼,红烧,或是腌菜炖煮,皆是美味。
读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此蒌蒿生于水边,与芦芽为伴,分明是我的家乡人所吃的蒌蒿。 汪老在他的小说《大淖记事》写道:"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
三句不离本行,说“枸杞”,汪老又说到“吃食”上了:枸杞头可下油盐炒食;或用开水焯了,切碎,加香油、酱油、醋,凉拌了吃。那滋味,也只能说"极清香"。所谓"清香",汪老解释说,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在汪老的“草木春秋”里,多半的篇幅较短,譬如“昆明的果品”写到的梨、石榴、桃、木瓜、杨梅地瓜、胡萝卜、糖炒栗子等,还有“昆明的花”茶花、樱花、兰花、报春花等,而“故乡的食物”,文字就多得分明,也多半是情之所至。
五
“相看两不厌,唯有汪曾祺”,52篇“草木春秋”,如霁月清风,翻阅静读,其乐融融。浮光掠影间,窥其一隅,只待时日,抱朴守拙,静影成璧。
“我不在作品里喊叫。人总是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
瞧,这个人,可爱的老头儿,大名鼎鼎的美食家,喜茶,嗜烟,尤好酒。斯人邈矣,他的气味留在空气里,那些野性的向往,寂寞人世间。
一手烟火一手诗意,跟汪曾祺交个朋友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