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less whisper (无心快语) — Wham
I feel so unsure 我毫无把握(我很是犹豫)
As I take your hand and lead you to the dance floor 当我牵着你的手带你步入舞池。
As the music dies 舞曲消失
something in your eyes Calls to mind the silver screens 你的眼神却使我想起了无数的**, and you're its sad good-byes 而你则是它们中的悲剧角色。
I'm never gonna dance again 我再也无法跳舞,
Guilty feet have got no rhythm 内疚使舞步失去了韵感
Though it's easy to pretend 尽管欺瞒并不困难
I know you are not a fool 但我知道你并不笨。
Should've known better than to cheat a friend 我该明白让你知道总比欺骗强,
And waste the chance that I've been given 但现在却又错过了一个机会。
So I'm never gonna dance again 我终将不再跳舞,
The way I danced with you 无法像你我从前那样跳舞。
Time can never mend 即使时间也无法治愈心中的伤痕
The careless whispers of a good friend 那怕是好朋友的一句无心伤害
To the heart and mind ignorance is kind 对心身来说,装糊涂未必是坏事。
There's no comfort in the truth 因为真相总是令人难爱,
pain is all you'll find 你只会感到痛苦
Though it's easy to pretend 尽管欺瞒并不困难
I know you are not a fool 但我知道你并不笨。
Should've known better than to cheat a friend 我该明白让你知道总比欺骗强,
And waste the chance that I've been given 但现在却又错过了一个机会。
So I'm never gonna dance again 我终将不再跳舞,
The way I danced with you 无法像你我从前那样跳舞。
(Never without your love) (不要失去你的爱。)
Tonight the music seems so loud 今晚的音乐是如此的刺耳
I wish that we could lose this crowd 我希望我们远离这喧嚣的人群。
Maybe it's better this way 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We'd hurt each other with the things we want to say 我们想说的只不过更加伤害了对方, We could have been so good together 我们本好好的在一起的
We could have lived this dance forever 我们本可以在这舞曲中继续飞翔
But now who's gonna dance with me 但今夜谁将与我共舞?
Please stay 留下吧!
Now that U're gone 现在你走了
Was what I did is so wrong 这是我犯下的如此深重的错误,
So wrong that you had to leave me alone 错到你只好离去 留下我一个人。
也有粤语版的。梦幻的拥抱——梅艳芳
黄圣琦 中国著名萨克斯管演奏家,原中国煤矿文工团首席萨克斯,国家一级演奏员,国家一级指挥,老树皮乐队队长,金萨克斯风重奏团艺术指导,北京金萨克斯风四重奏团音乐总监,中国国家体操队艺术顾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客座教授,由他率领的老树皮爵士乐队反具有浓厚欧美风情的爵士乐带给了国内观众,令人流连忘返。
范圣琦人过中年后就留起长发,他那一头飘逸的披肩白发与那白花花的胡子,着实让他早早就多添几分艺术家的魅力,特别是与西洋乐器萨克斯配绝了。故人称范老头。
原籍山东黄县,童年随家人去哈尔滨的范老头,自少就对音乐感兴趣。他与萨克斯结缘,起于当年他大哥跟随贺龙的部队上前线去了,萨克斯就留给了范圣琦。少年的范老头,抱着这支分量不轻的乐器,跟一个十月革命后逃亡到哈尔滨的白俄音乐家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小有名气的范老头被北上招人的铁路文工团招走。
范圣琦印象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你永远不再来/我永远在等待……
这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写给三毛的歌《等待》。6月30日,在北展剧埸演出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艺术生涯60周年文艺晚会”上,中国第一代萨克斯管演奏家范圣琦用独特的手法演绎了这首《等待》。演出结束后,王洛宾老人拉着范圣琦的手说:“你把我想表现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了。”
演出的第二天,我来到范圣琦的家里。在他卧室兼客厅的一面墙上,挂着闪闪发亮的一组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萨克斯管小乐器。确实,作为国家一级指挥兼双簧、萨克斯管独奏家的范圣琦,他的名字更多地是和“萨克斯”联系在一起的。
范圣琦有着一头灰白而卷曲的长发,目光炯炯,透着艺术家的洒脱和刚毅。他鹤发童心,谈锋甚健,光听他的嗓门会感觉他还是个青年。
范圣琦于1934年出生于山东的一个书香门弟。其祖上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九岁在哈尔滨随白俄罗斯的萨克斯演奏家学习,16岁考入“铁道文工团”,从此,他开始了漫长而又坷坎的音乐生涯。他曾因直言被打成右派,戴着右派的帽子,他默默地学习指挥艺术,二十年后,他成了铁路文工团的音乐指挥,李谷一、苏小明、张暴默和韦唯等,都曾在他的指挥棒下唱过歌。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1990年,范圣琦去美国,在波士顿与著名的爵士乐演奏家交流,并用萨克斯管演奏了中国乐曲改编的爵士乐《阿西跳月》,使美国人对这位中国学者投来惊叹的目光。回国后,范圣琦致力于爵士乐的演奏,使美国加州大学爵士乐博士雪莱惊奇中国怎么会出现如此杰出的爵士乐演奏家
范圣琦说:“我把音乐当作我的信仰,用音乐表现我内心的语言。”一次,他在演奏《少女的祈祷》时,把宗教色彩注入音乐之中,给人一种神圣、忘我的感觉,使现场的5位少女全都感动地哭了。
范圣琦有着非常强烈的民族自尊。他早先一直演奏西方古典乐曲,但后来想,我是一个东方人,我还需要演奏东方的音乐。他说:“我要走中国的道路,把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族音乐,作为一种素材来发展,用世界的、现代的和弦语言、对位手法对中国的调式加以改造,把它们推向世界级的地位。
范圣琦用萨克斯管演奏的《梁祝》,时而高亢,时而悠扬,时而喜悦,时而悲伤,特别是在“化蝶”一段,他用现代人的意识来注释,使浪漫主义色彩更加浓烈,大量的即兴变奏,使旋律波浪起伏。在音乐的波峰浪谷中,观众们如痴如醉,那美妙的音乐激荡着每个人的心弦,回味无穷。
几十年来,范圣琦对音乐的追求没有停止,音乐已融入了他的生命。他说:“我这一辈子追求的是发挥自己对音乐更深的理解”。
他演奏的《海之恋》,月白风清,迂回婉转,给人一种“海是软绵绵”的感觉。他演奏的美国乐曲《going home(回家)》,注入了中国人的情感,宁静、温暖;他演奏的《人鬼情未了》,起伏跌宕,美妙无比。范圣琦的演奏艺术已达到如火纯青、随心所欲的程度,可以用萨克斯即兴地、自由地表现内心丰富的情感。但他仍说:“我还在不断努力,我还没有自己的、满意的作品”。
在这位六十出头的艺术家面前,我想萨克斯是古老而年青的,艺术家同样拥有一颗年青的心。(文/山奇 1995年7月于北京)
说起萨克斯演奏家范圣琦先生,演艺界无人不知。范先生就凭着手中的萨克斯走遍祖国山河,那优美的曲调令人如醉如痴。
范先生年近七旬,精神饱满,神采奕奕,腰板挺直,声如洪钟,那精气神绝对像20多岁的棒小伙子,这完全得益于他酷爱体育锻炼的结果。
范先生生在山东,后随父母去了哈尔滨。在冰天雪地里他学会了吹奏萨克斯,也学会了滑冰。在舞台上,他吹奏的萨克斯乐曲让人击掌叫好;在冰场上,他出色的滑技同样让人止步称道。在中央音乐学院上学时,他是学校里的体育尖子。跳高可以跳过自己的身高:175米,因为弹跳力强,他在校足球队里守大门,多少有了些名气。如今上了把年纪,但对体育的热爱愈加强烈了。他被聘为中国体操队的艺术顾问。那几日,他给体操队上课,讲音乐和体操的关系,他边讲边演,生动活泼,使教练队员们受益匪浅,掌声不断。他和体操队上上下下打成一片,每年春节都和小队员们一起联欢。他说:“这样能年轻几十岁,我若练体操,准能拿冠军。”他摸着奎媛媛的头说:“那世界冠军就没你的份了。”领队钱奎接过话茬道:“奎媛媛那是女子比赛,您怎么跑女队参赛去了?”众人大笑不止……范老先生性豪爽开朗,大家聚会,他喝起酒来竟让有“酒神”之称的黄玉斌也竖大拇指。在为悉尼奥运会胜利归来的冠军们的庆功酒会上,范先生和黄指导喝了个痛快。
体育项目中,范先生尤爱足球。每每看完足球比赛转播,总和我通电话,谈感受、谈球艺、谈战术,谈着谈着就动了情,他盼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盼得望眼欲穿。这一聊就个把钟头。今年赶上亚洲杯,范先生家电话费严重超支,范夫人笑着说:“全是足球闹的。”
范先生不仅喜欢看足球,而且还亲自披挂上阵。去年秋天,他随中国明星队去甘肃参加扶贫义演,还真上场踢球了。那天,比赛进行到下半场,他放下萨克斯管,换上运动衣,跑上球场,担当中卫一职,不一会儿,他渐入角色,后场利索地断了对方前锋脚下球,他视野开阔,一脚长传,传给前场的谢东,歌星谢东接球后晃过阻截的后卫,迅速下底传中,景岗山冲上前迎球怒射,可惜打在了边网上了。这一精彩配合赢得场下一片喝彩,众人大叫:“范老爷子好样的!”可惜,20分钟过后,人家怕老爷子伤着,明星队的执行教练李金斗、申军谊将他换下场来,这他还满脸不高兴呢。
去年悉尼奥运会,范先生正赶上在美国讲学演出。中国运动员的出色表现,令范先生激动不已,乒乓球队夺得四枚金牌,领奖时,全场中国人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时,电视机前的他,早已泪流满面了。他说:“这就是中华魂,中国的脊梁!”讲课时,美国朋友们见到他都击掌祝贺,民族自豪感洋溢在范先生灿烂的笑脸上。
北京申奥,范先生举双手赞成。他说:“世界早就应该给北京机会了。看看我们的发展、看看北京的变化、看看我国运动员为世界体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21世纪将会属于中华民族。北京举办奥运众望所归,现在,全国上上下下申奥的热情日益高涨。但是,通过比较,通过交流,更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尽快地改正不足,让申奥活动尽善尽美,这样我们才能更具优势,更有把握。为了北京申奥运会,需要我出力时,请招呼一声,我会用心爱的萨克斯为申奥呐喊、加油!”
Sonny Rollins
桑尼·罗林斯曾先后3次退隐乐坛,而每一次归来时都会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他是爵士界最爱“自省”且多产的乐手之一,“主题式即兴演奏”更让他独步古今。
罗林斯最初学的是钢琴,16岁时改吹萨克斯。1949年,他与巴德·鲍威尔、J。J。约翰迅的合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罗林斯大量吸收查理·帕克、桑尼·史蒂特等萨克斯名手的演奏技巧和即兴风格,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与迈尔斯·戴维斯、瑟隆尼斯·孟克合作时,他的地位已经不容小。罗林斯不久即离开乐坛,1954年再度回来时展现了更为惊人的创作力。
50年代末,罗林斯感受到约翰·科特恩的压力,再次宣布退隐。1961年他与吉姆·霍尔一起组建了一只四重奏乐队,这时他也接受欧涅·寇曼的革新思想,演奏风格变得愈加愈烈和随意。1968年,罗林斯第三次离开爵士乐坛,人们已经对他的不断退出、沉思、复出的风格见怪不惊了。当他1971年挟着带有RB及流行元素的新的乐风又一次出现时,人们已经为他在艺术上的执著所折服,他这种不断试图建立新秩序、开拓新天地而寻求好音乐的精神更为后来的爵士乐手们争相模仿。
1954 Sonny Rollins Plays Jazz Classice·Prestige
1954 Moving Out·Orig。Jazz
1955 Taking Care of Business·Prestige
1956 Sonny Rollins Plus Four ·Prestige/OJC
1957 Alternate Takes·Contemporery
1958 Freedom Suite·Riverside/OJC
1962 The Bridge ·Bluebird/RCA
1966 Alfie ·Impulse
1972 Next Album·Milestone/OJC
1999 A Night at the Village Vanguard[2 CD Set ][live]·Blue Note
Kenny G(大家都知道吧?呵呵……)
凯丽金(Kenny G)
美国著名萨克斯演奏家。1956年6月5日出于美国西雅图。少年时代在福兰克林读书,10岁时观看了一部音乐剧,从而开始迷恋上萨克斯。上中学时曾试图进入一个爵士乐队,但没有如愿,可见他并不是一个音乐天才。根据他母亲的意愿,他学了金融专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华盛顿大学财会系。凯丽金在音乐上的成就,完全取决于他对萨克斯的热爱和长期不懈的刻苦努力。多年来,他坚持每天练琴3--4小时。凯丽金的音乐风格,是我的音乐。目前他与妻子住在洛杉矶城,美满的家庭对他的音乐事业支持很大。应该说是凯丽金改变了人们对萨克斯的认识,他也成为近10年来全球最受欢迎的萨克斯演奏家。
录制出版的唱片有(1997年以前)
1 《Kenny G》(1982)
2 《G Force》(1983)
3 《Gravity》(1985)
4 《Duotones》(1986)其中Songbird是为其女友即现在的妻子所作。
5 《Silhouette》(1988)
6 《Live》(1989)
7 《The Collection》(1990)
8 《Montage》(1990)
9 《Dying Young》(1991)
10 《Breathless》(1992)
11 《Forever in love》(1992)
12 《Miracles,the Holidy Album》(1994)
13 《The best of Kenny G》 (1994)
14 《In America》(1995)此专辑未在美国发行
15 《The Moment》(1996)
16 《The Moment—Kenny G》(1996)
17 《Past Moment—Kenny》(1997)
18 《Six of Heart》(1997)
19 《Havanas》(1997)
20 《Kenny G's Greatest Hits》(1997)
近几年的作品主要有《Classics in the key of G》《Paradise》《Wishes》《Ultimate Kenny G》
Candy Dulfer
坎迪·杜弗尔是当代爵士乐坛不可多得的绝代才女,首次在公众面前露面是在摇滚鬼才Prince的音乐录影带《Partyman》之中。杜弗尔不仅拥有漂亮的金发和俏丽的面庞,她吹奏中音萨克斯的技巧也堪称一流。
杜弗尔从小便受到吹奏高音萨克斯的父亲的熏陶,桑尼·罗林斯、寇曼·霍金斯、德克斯特·戈登都是她心中的偶像。由于她的父亲是荷兰一位很有名的乐手,杜弗尔很顺利的被介绍进入爵士乐界。她从12岁起便跟着Rosa King这位从美国流亡到荷兰的乐手的乐队演出。15岁组建自己的Funky Stuff乐队。由于个性突出,这支乐队还被著名摇滚歌手Madonna邀请参加她的欧洲巡演。在因与Prince的合作而名闻天下后,杜弗尔得到音乐制作人DaveStewart的协助,录制了一些大受好评的乐曲。
杜弗尔的首张个人专辑在1991年推出,她的略带放克风格的萨克斯一经面世便带起了流行旋风,成为当代爵士一种重要的构成因素。她随后推出的作品承接吸收了越来越多的音乐元素,显示了更为丰沛活跃的创造力。
主要专辑
1991 Saxuality·Arista
1993 Sax-A-Go-Go·RcA
1997 Gititon·N2K
1994 Candy-A-Go-Go·Arista Japan
1996 Big Girl·RcA
1997 For the Love of You·N2K
1998 The Boes of Candy Dulfer·N2K
1999 What Dose It Take·N—Coded/Warloc
2001 Girls Nighe Out·BMG
2001 Candy Live in Amsterdam·BMG
2003 Right in My Soul·Eagle
Benny Carter
国王 全才爵士音乐家--本尼·卡特
如果在描述Benny Carter的音乐家生涯的时候,只是说他有着引人注目的、多产的一生,那么这种陈述的本身已经大大低估了他的成就。作为一位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一位编曲家,作曲家,乐队指挥,一位不经常演奏的小号演奏家,本尼·卡特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一直就是最出色的几个人中的一位。至少从1928年开始他就成为了最优秀的爵土乐音乐家之一,而令人称奇的是,在1996年,也就是说他已经年满88岁高龄时,他仍然上台演奏,而且表现出来的精力和才智,丝毫未受他年龄的限制。有时人们如果单单听他的演奏,而不是在现场观看,甚至会认为他是在他鼎盛的三十年代,他的魅力丝毫没有渐弱。在他只有二十几岁时,Benny Carter就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当时最优秀的大乐队的指挥之一。
他总是充满活力,信心十足,总是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这反映出爵士乐的一种精神:如果是一位大师,当他在二十年后演奏同一支曲子时,他的演奏仍然能给人带来新的感受!爵士乐从来没有,也永远没有简单的重复。创新是爵士乐的精神,这一切带给人们音乐的灵感,而灵感的源泉都是来自音乐家心灵的反思。同许多爵士乐早期的大师一样,本尼·卡待学习乐器演奏基本上也是采取了自学的方式。在演奏丁—段时间的c调萨克斯管之后,他开始演奏小号,并最终转向了中音萨克斯管的学习,这最终成为了他最擅长的乐队演出相关工作。 1927年,Benny Carter录制了自己的首张唱片,合作者是查理·约翰逊的“天堂”乐队。1928年,他拥有了自己的首支大乐队。乐队的首演是在纽约的阿卡蒂亚舞厅举行的,初试身手,Benny Carter就大获成功。1930年到1931年期间,Fletcher Henderson一直是卡特的合作者,而当时风靡一时的麦金尼的“摘棉花者”乐队也曾短期由卡特接手掌管。
年轻的卡持成为了大乐队时代的重要人物。在三十年代初,卡特已经成为了与约翰尼·霍奇斯齐名的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尤其是他的现场演出更是受到了爵士乐迷的广泛欢迎。他在编曲和作曲方面的才能为人称道,在技巧方面他无可挑剔。他的小号演奏虽然机会不多,但却都非常精彩。 本尼·卡持在乐队演出相关工作演奏方面,是一位全才,这在六十年前,就已经是人们公认的事实。他录制过次中音萨克斯管的唱片,单簧管唱片,还有钢琴唱片,甚至于演唱他也曾尝试过,尽管他为数不多的演唱证明,即便是他也不是超人。1935年,正当摇摆乐正如日中天时,Benny Carter却到了欧洲。在伦敦,英国的乐队指挥亨利·霍尔邀请他加入乐队。这就是英国著名的BBC管弦乐队。在乐队中,卡特担任编曲一职,这使他有了充分施展自己的编曲才华的机会。由于BBC乐队在英国的巨大影响,卡特的名字在英国家喻户晓,爵士乐也由此在这个欧洲的岛国传播开来。爵士乐在英国的普及,Benny Carter功不可没。1938年欧洲政治局势动荡,大战一天天临近,甚为前途忧虑的本尼·卡持返回美国,重新组建了一支大乐队。这是一支传统形式的大乐队,但是乐队商业色彩很浓,重视流行性,超过了对艺术性的重视,最终结果是以失败告终,于1941年宣告解散。卡待在大乐队解散之后,组建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七重奏乐队。1943年,Benny Carter结束八年的飘泊生涯,选择了西海岸的洛杉矾作为自己永久的居留地。对于一位成功的爵士乐音乐家来说,这里好像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他原本打算在这里安渡后半生,却未曾料到,这里竟然成为了他重新倔起的地方。
四十年代,美国的西海岸成为了爵士乐新的中心,许多新的风格,新的流派都是在那里诞生,卡特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场所。在1943的**《暴雨天气》中,他出演了一位鼓手,与另外一位大师范茨·Waller一道上了银幕。在此之后,他埋头苦干,专心为**场担任配乐。在之后的三年里,他曾经尝试重现首日的辉煌,建立了一支大乐队。他的乐队阵容很强大。然而毫无疑问,大乐队时代在战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爵士乐发展的潮流,即便是Benny Carter也无法逆转。他的乐队并未如他期待的一样成功。最终他结束了尝试,放弃了努力,解散了这支大乐队,专心投入**音乐的创作之中。卡特**音乐创作的历史整整持续了半个世纪。 在四五十年代,Benny Carter仍不时重操旧业,录制自己所擅长的中音萨克斯管的演奏。他曾和爵士乐历史上的一支经典的乐队爵士爱乐乐团一道巡回演出,并曾参与过爵士乐著名的制作人诺曼·格兰兹的即兴演奏会的唱片的录制。这些都丰富了他辉煌的音乐历史。到了六十年代中期,由于忙于日常的任务,卡特很少有机会演奏中音萨克斯管,直到七十年代初,他才再次复出。他的演出和创作的日程安排的满满的,这对一位已经年近七十的老人来说,不能不被认为是一个奇迹。
Michael Brecker
迈克尔-布雷克对演奏技巧精益求精,是继韦恩-肖特之后对当代萨克斯演奏者影响最大的一位萨克斯手。他的名字最初并未能被大众所熟知,出色的即兴技巧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它总是一头扎在录音棚里,又总是甘于担任一些流行歌手的伴奏乐手的缘故。
实际上,布雷克对于萨克斯技巧的运用近乎完美,他对五声音阶、减音阶、增音阶的灵活运用,以及对上声部延伸音的巧妙强化、颗粒般清晰的乐句诠释、戏剧性的强弱旋律都具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效果。
布雷克曾先后学习吹奏单簧管和次中音萨克斯,高中时改吹阿高音萨克斯。在他的职业生涯初期,布雷克并未钟情于爵士,与他合作的都是一些以RB或摇滚为主要风格的乐队。1969年,他加入纽约一支具有融合爵士乐风的乐队Dreams,不仅又接触了传奇爵士大师贺瑞斯—席尔弗。敢于探索的布雷克在其音乐生涯中不断求新求变,在80年代他加入了融合乐团Steps Ahead,又于哥哥、小号手兰迪—布雷克合组了一支名叫“BreckerBrothers”放克爵士乐队,90年代后,他们又将这支乐队改良为以酸爵士乐风为主的“Return of the Brecker Brothers”乐队。
主要专辑
1980 Swish—EWCD
1983 Cityscape—Warner
1986 Michael Brecker—Impulse
1988 Don’t Try This at Home –Impulse
1990 Now You See It …Now You Don’t –GRP
1996 Tales from the Hudson –Impulse
1997 Two Blocks from the Edge –Impulse
1999 Time Is of Essence –Verve
2000 Two Blocks from the Edge [Japan Bonus Tracks]—Impulse
2001 Nearness of You: The Ballad Book –Verve
2003 Wide Angles --Verve
Charlie Parker(爵士史上最伟大的演奏家!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查理·帕克为爵士乐打开了一扇门,通往有别于传统爵士的缤纷世界。帕克的音乐天分,在于他会用所有的键进行快速的吸奏,独奏时经常把现成的曲调抛到一边,只保留原有的和声支体,在这个支体上奏出崭新的旋律。他思考和手指移动的速度无人能及,一边在小节线之间翱翔,一边用高超的技巧发出宛若天成的美妙和声,在出乎意料的地方添加停顿或重音,传达出轻松愉快、活力四射的圆润感觉。
只活了短短35年的帕克是个爵士天才,14岁时出于对音乐的痴迷而离开学校。1939年,初到纽约的帕克接受了一份洗碗的工作,但是在那里他有机会观看亚特·泰特姆的演奏。凭着超人的音乐天赋和勤学苦练,帕克很快就在爵士乐圈内崭露头角,先后加入厄尔·海因斯、比利·艾克斯坦的乐队,并于1940年结识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葛莱斯彼。双双离开乐团之后,帕克和葛莱斯彼的携手使整个爵士界感到震惊,开创出波普的乐风。
不幸的是,帕克从年少时期开始就是个瘾君子,当他与葛按理斯彼的洛杉矶之行以失意告终时,帕克的精神崩溃了。尽管他1947年康复出院后,带领包括迈尔斯·黛维斯在内的乐队录制了一些精品专辑,深陷的毒瘾和爱玩火的性格却再次给他招来了恶运。1951年被禁止在纽约演出后帕克的状态急速下滑。1954年帕克曾先后两次尝试自杀,命运之神最终使他如愿以偿,让这种混乱颓废的生活在1955年结束。
主要专辑
1945 Bird, Diz, Bud, Max ·Savoy
1946 At the 1946 JATP Concert [live] ·Verve
1947 Diz’N Bird at Carnegie Hall [live]—Blue Note
1948 Bird at the Roost :The Savoy Years, Vol1[live]—Savoy
1949 Jazz at the Philarmonic,1949 [live]—Verve
1950 Bird and Diz –Verve
1951 Summit Meeting at Birdland—Columbia
1952 Boston (1952) [live]—Uptown
1953 Quintet of the Year --Debut
John Coltrane(在我看来仅次于Charlie Parker的大师!)
John Coltrane是近3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爵士乐人、是爵士乐历史上最伟大的萨克斯管演奏家之一,尤其是他的次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堪称独树一炽。作为卓越的革新者,科特兰对爵士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其他的爵士乐音乐家不同,John Coltrane的风格是平稳地演变的。他的音乐生涯大致至少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早期(1947年到1954年);探索及风格形成时期(1955到1956年);编曲创作时期(1957年至1959年);古典四重奏时期(1960年到1964年),前卫派时期(1965年到1967年)。
John Coltrane出生北卡罗来纳州。最初他和帕克一样演奏中音萨克斯管。在军队服役期间,科特兰曾经在海军的乐队里演奏。
1946年,他以个人的名义录制了四首歌曲,这是他最早的录音,在当时未能引起任何反响,但却坚定了科持兰从事音乐的决心。在此之后,科持兰在费城定居下来,他先后和几支乐队一起参加演出,在同埃迪·文森合作期间,他转向次中音萨克斯管的演奏。1948年到1949年科持兰加入了Dizzy Gillespie的大乐队,1950年至1951年期间,他是吉莱斯皮六重奏的成员。在此之后,他先后同盖伊·克罗斯、厄尔·波斯蒂克、约翰尼·霍金斯合作。在1955年,他曾同吉米·史密斯在费城合作过几个星期。一系列的合作丰富了科持兰的音乐经历,正是这漫长的八年为科特兰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John Coltrane的故事是从他1955年加入Miles Davis的五重奏开始的。起初,有些评论家对戴维斯的选择产生过疑问。因为在此之前,科特兰一直默默无闻。然而,慧眼识才的戴维斯发现了这位28岁的次中音具有非同寻常的声音,甚至有些时候,科特兰的观念远远走到他的技巧的前面。 戴维斯敏锐地察觉到他身上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吸收科科兰加入自己的乐队。此时科特兰的技艺日臻完善。到1956年,他已经成为顶尖的青年次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在古典风格的五戴维斯重奏中,科特兰与雷德·嘉兰、保罗·钱伯斯和菲尔·乔·琼斯一道演奏,他在其中担当起重要角色。 1955年至1956年,他和戴维斯一道为显赫唱片公司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灌制唱片,并开始在许多即席演奏会唱片中崭露头角,充当主要角色。此时他的个人风格已经初步形成。1957年是约掐·科特兰一生事业至为重要的一年。因为吸食***,科待兰被戴维斯解雇。离开戴维斯乐队的科特兰永远地戒掉了这个恶习,显示出他过人的毅力。钢琴家特洛斯·蒙克在成立自己的四重奏组时,邀请了科特兰加入。两人的合作长达数月,同时极大的加速了这位次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的成长。
终于,在1958年初,科特兰重新加入了Miles Davis的乐队,此时的科特兰无疑已经成为了爵土乐界当之无愧的首席次中音萨克斯手。在他其后和戴维斯合作的两年中,波普爵士乐的和弦即兴演奏终于在科特兰的努力之下,有了历史性的突破。他以前所未有的快速度演奏,真正将音乐带人了一个新的境界。除此之外,科特兰还同亚特兰蒂克公司签订了录音合同。
他著名的作品《巨人的脚步》就是这个时期的佳作。1960年,对于成为一名指挥期待已久的John Coltrane决定离开戴维斯,Miles Davis终于不情愿地放走他。科待兰的发展方向已经产生了新的变化,从尽可能多地采用和弦,开始转向充满热情地演奏一两个和弦的即兴伴奏,因为他感到前者已经发展到了极限,必须寻找新的突破。他雇了钢琴手麦考伊·泰纳,鼓手埃尔文·琼斯,贝司手了吉米·加里森。这些一流的乐手带来了新的推动力,带来了全新的声音。而在此时,科特兰已经拥有完全的自由录制他想录的东西。他开始在演奏次中音萨克斯管的同时,演奏高音萨克斯管。他甚至请来了曾与之合作过的迪克西兰爵土乐的大师西德尼·比彻,尽管史蒂夫·莱西已经开始专攻于此。科特兰于1960年为亚特兰蒂克唱片公司录制了《我之所爱》。1961年到1964年,John Coltrane继续演变他的风格特点。他吸收了埃里克·多菲为他乐队的一分子。并在1961年下半年广泛地为前卫村唱片公司录音。他的广泛探索被一些保守的评论家称之为反爵土乐。之所以得到这个奇怪的称渭,是因为他的音乐探索完全背离了传统爵士乐的固有观念。他和Duke Ellington的四重奏在一个民谣节目中共同录音,还曾和敬手约翰尼·哈特曼合作,他的演奏自始至终都是非常悦耳动听。然而在他的现场演出中,他依然在执着地探索。他的演奏总是强烈的、有时独奏会长达45分钟之久。1964年他录制了日后非常流行的名曲《至高无上的爱》,反映出他对东方宗教的兴趣。1965年,科待兰的音乐发生了变化。受艾伯特·埃耶勒、阿奇萨普和帕罗阿·桑德斯强烈的、奔放的无调性演奏的影响和激励,科特兰放弃了大多数旋律,而转向热情的声音方面的探索,此时的科待兰已经完全改变了从前的古典的唯美的风格。 1966年,科特兰拥有一个自己的五人组合,其中包括他的妻子爱丽丝(担任钢琴手)、桑德斯、阿里和孤独的留剩人员吉米·加里森。在一次去日本的演出成功之后,科特兰的健康状况开始下降。尽管1967年7月17日的逝世原因被归结为肝癌,其死因主要还在于工作过度。科待兰常常每天工作十到十二小时,而当他有了工作任务时,往往意味着马拉松式的独奏。他总是把他的间歇时间花在练习上。只有像他那样一门心思的苦练,才能得到出众的技巧也正由于此,他才英年早逝。
史上最经典的10首萨克斯金曲有:
1、《回家》
优美的旋律为全世界各地的人所熟知,由于萨克斯本身声音悠扬清亮,而这首乐曲把缥缈缠绵的意境表现得相当到位。
2、《茉莉花》
这首乐曲把缥缈缠绵的意境表现得相当到位,层次感清晰分明,音质柔和不显刺耳,却极富穿透力。
3、《永浴爱河》
该作品蕴含着丰厚的爱,全曲感人至深。
4、《瞬间》
世界名曲,永恒的经典,穿透你的心灵!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你没有离开,有那么一瞬间,我还觉得你在身边,有那么一瞬间,突然间眼泪留下来。
5、《平安夜》
有一种无杂的超空间立体感。
6、《清晨》
优美动听、如梦如幻,大师肯尼基演奏的萨克斯版让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
7、《友谊天长地久》
真心祝福朋友幸福开心快乐每一天。著名**《魂断蓝桥》主题曲,配合钢琴的灵动,整首经典歌曲便以全新的面貌成为另一种经典。
8、《巴比伦河》
男低音和吉他为曲子增添了玩味,除开悠扬缠绵的音色表现,萨克斯还可表现活泼奔放的感觉。
9、《昨日重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欧美经典的英文歌曲之一,曾入围奥斯卡百年金曲,现在这首歌已成为永恒畅销单曲之一。同样是经典歌曲的再生,让人有无尽的回忆。
10、《爱无止境》
用心去感受它让人感觉置身于其中,那缓慢而略带悲伤的旋律诉说的矢至不渝的爱情,更渲染了气氛。
萨克斯演奏其实大体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础的训练,包括:姿势、口型、气息、指法。另一方面是技巧,通过不同的技巧提现不同的音乐效果,从而更好的表达乐曲中的情感。一般的技巧包括:长音、颤音、跳音、保持音、装饰音、虚音、重音、滑音、单吐、双吐、三吐、喉音、弹舌、替代指、轮指等。
1、颤音。分为自然颤音和指颤音。自然颤音:分为颌式颤音、唇式颤音、喉式颤音、腹式颤音,萨克斯主要使用的是颌式颤音与腹式颤音两种,颌式颤音的练习方法是在基本发音的基础上,口型一松一紧而得来,如同发“呀一咿一呀一咿一呀一咿"
腹式颤音来自于腹部控制呼吸的使用。就像婴儿对“哭”或“笑”的感觉一样,使用自然颤音取决于音乐的风格和特定短语的特征。它是基于演奏者基于纯粹而纯粹的发音,对乐器的细微控制和自身的音乐艺术修养,使演奏出来的音乐听起来流畅。
2、滑音。在演奏中,滑音是在声音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中,下齿带动下唇改变簧片的振动面积和长度,从而获得滑音和滑音。滑音是一种通过改变嘴唇的紧度和呼吸的强度来改变音高的方法。通常的滑音是将声音由低变高,或由高变低的过程。常用的滑音分为:向上滑音、向下滑音、复合滑音和手指滑音。
下滑音:下唇在放松的同时向外伸展,增加簧片的振动面积。滑音的变化一般是半音和全音。滑音的记谱方法一般记在两个音符的中间,也可记在音符的前面或后面。
上滑音:与上滑奏法相反,下齿带动下唇向内收缩,减少了簧片的振动面积。一般来说,它从低于主音的位置滑到主音。也有从音符后面的主音滑上的唱片,结尾处没有最后的音。
复滑音:是一种两种滑音混合运用的滑音方法。可以从上滑音到下滑音、也可以从下滑音到上滑音。这种滑音技巧一般在很豪放的爵士乐,及摇滚乐中常用。在我国的民乐曲中,尤其是内蒙、新疆等民族地区风格的见多
3、装饰滑音:也可以是指滑音。这种滑音是运用全音或半音音阶快速均匀地向上或向下滑行。它一般用在两个跨度较大的音调之间,以增加音乐的流畅性和连贯性。滑音是一种高度感性的技巧,必须仔细考虑和练习,才能找到滑音的真实感觉。仅在理论上是不明确的。演奏滑音时,一定要注意声音的流畅性和语调的概念。如果你用得好,可以增加音乐的无限表现力,但如果你用得不好,效果就会相反。最好不要用。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认真、科学地学习和运用这一常用的萨克斯演奏技巧。还有一种滑奏,是用呼吸和手指的配合,以音节递进的方式进行。
4、喉音。也称吼叫音。是演奏流行乐和爵士乐时为了加强乐曲演奏效果,烘托气氛而产生的一种特殊音色。练习方法:一是当吹奏这个音时,同时唱出这个音。二是在嘴里做“喝”的声音,做的越厉害,越过分越好,吹的时候也做这个。两种方法任选其一,这种技术练习时间不宜过长,每次约10分钟左右。否则嗓子会感到疲劳
5、循环呼吸。原理是吸气,当它快要用完的时候,把剩余的空气留在嘴里,鼓起你的脸颊,让你的鼻子吸气,然后连续地发音,然后再重复。将吸入腹部的空气与口腔内的空气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卡壳,因为呼气时声音可能会被打断。练习的目的是消除这种干扰,形成连贯的过程。开始练习的时候,也可以用吸管在水盆里练习吹泡泡,保证泡泡持续不断,然后在乐器上练习。
Kenny G(大家都知道吧?呵呵……)
凯丽金(Kenny G)
美国著名萨克斯演奏家。1956年6月5日出于美国西雅图。少年时代在福兰克林读书,10岁时观看了一部音乐剧,从而开始迷恋上萨克斯。上中学时曾试图进入一个爵士乐队,但没有如愿,可见他并不是一个音乐天才。根据他母亲的意愿,他学了金融专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华盛顿大学财会系。凯丽金在音乐上的成就,完全取决于他对萨克斯的热爱和长期不懈的刻苦努力。多年来,他坚持每天练琴3--4小时。凯丽金的音乐风格,是我的音乐。目前他与妻子住在洛杉矶城,美满的家庭对他的音乐事业支持很大。应该说是凯丽金改变了人们对萨克斯的认识,他也成为近10年来全球最受欢迎的萨克斯演奏家。
录制出版的唱片有(1997年以前)
1 《Kenny G》(1982)
2 《G Force》(1983)
3 《Gravity》(1985)
4 《Duotones》(1986)其中Songbird是为其女友即现在的妻子所作。
5 《Silhouette》(1988)
6 《Live》(1989)
7 《The Collection》(1990)
8 《Montage》(1990)
9 《Dying Young》(1991)
10 《Breathless》(1992)
11 《Forever in love》(1992)
12 《Miracles,the Holidy Album》(1994)
13 《The best of Kenny G》 (1994)
14 《In America》(1995)此专辑未在美国发行
15 《The Moment》(1996)
16 《The Moment—Kenny G》(1996)
17 《Past Moment—Kenny》(1997)
18 《Six of Heart》(1997)
19 《Havanas》(1997)
20 《Kenny G's Greatest Hits》(1997)
近几年的作品主要有《Classics in the key of G》《Paradise》《Wishes》《Ultimate Kenny G》
Candy Dulfer
坎迪·杜弗尔是当代爵士乐坛不可多得的绝代才女,首次在公众面前露面是在摇滚鬼才Prince的音乐录影带《Partyman》之中。杜弗尔不仅拥有漂亮的金发和俏丽的面庞,她吹奏中音萨克斯的技巧也堪称一流。
杜弗尔从小便受到吹奏高音萨克斯的父亲的熏陶,桑尼·罗林斯、寇曼·霍金斯、德克斯特·戈登都是她心中的偶像。由于她的父亲是荷兰一位很有名的乐手,杜弗尔很顺利的被介绍进入爵士乐界。她从12岁起便跟着Rosa King这位从美国流亡到荷兰的乐手的乐队演出。15岁组建自己的Funky Stuff乐队。由于个性突出,这支乐队还被著名摇滚歌手Madonna邀请参加她的欧洲巡演。在因与Prince的合作而名闻天下后,杜弗尔得到音乐制作人DaveStewart的协助,录制了一些大受好评的乐曲。
杜弗尔的首张个人专辑在1991年推出,她的略带放克风格的萨克斯一经面世便带起了流行旋风,成为当代爵士一种重要的构成因素。她随后推出的作品承接吸收了越来越多的音乐元素,显示了更为丰沛活跃的创造力。
主要专辑
1991 Saxuality·Arista
1993 Sax-A-Go-Go·RcA
1997 Gititon·N2K
1994 Candy-A-Go-Go·Arista Japan
1996 Big Girl·RcA
1997 For the Love of You·N2K
1998 The Boes of Candy Dulfer·N2K
1999 What Dose It Take·N—Coded/Warloc
2001 Girls Nighe Out·BMG
2001 Candy Live in Amsterdam·BMG
2003 Right in My Soul·Eagle
Benny Carter
国王 全才爵士音乐家--本尼·卡特
如果在描述Benny Carter的音乐家生涯的时候,只是说他有着引人注目的、多产的一生,那么这种陈述的本身已经大大低估了他的成就。作为一位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一位编曲家,作曲家,乐队指挥,一位不经常演奏的小号演奏家,本尼·卡特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一直就是最出色的几个人中的一位。至少从1928年开始他就成为了最优秀的爵土乐音乐家之一,而令人称奇的是,在1996年,也就是说他已经年满88岁高龄时,他仍然上台演奏,而且表现出来的精力和才智,丝毫未受他年龄的限制。有时人们如果单单听他的演奏,而不是在现场观看,甚至会认为他是在他鼎盛的三十年代,他的魅力丝毫没有渐弱。在他只有二十几岁时,Benny Carter就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当时最优秀的大乐队的指挥之一。
他总是充满活力,信心十足,总是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这反映出爵士乐的一种精神:如果是一位大师,当他在二十年后演奏同一支曲子时,他的演奏仍然能给人带来新的感受!爵士乐从来没有,也永远没有简单的重复。创新是爵士乐的精神,这一切带给人们音乐的灵感,而灵感的源泉都是来自音乐家心灵的反思。同许多爵士乐早期的大师一样,本尼·卡待学习乐器演奏基本上也是采取了自学的方式。在演奏丁—段时间的c调萨克斯管之后,他开始演奏小号,并最终转向了中音萨克斯管的学习,这最终成为了他最擅长的乐队演出相关工作。 1927年,Benny Carter录制了自己的首张唱片,合作者是查理·约翰逊的“天堂”乐队。1928年,他拥有了自己的首支大乐队。乐队的首演是在纽约的阿卡蒂亚舞厅举行的,初试身手,Benny Carter就大获成功。1930年到1931年期间,Fletcher Henderson一直是卡特的合作者,而当时风靡一时的麦金尼的“摘棉花者”乐队也曾短期由卡特接手掌管。
年轻的卡持成为了大乐队时代的重要人物。在三十年代初,卡特已经成为了与约翰尼·霍奇斯齐名的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尤其是他的现场演出更是受到了爵士乐迷的广泛欢迎。他在编曲和作曲方面的才能为人称道,在技巧方面他无可挑剔。他的小号演奏虽然机会不多,但却都非常精彩。 本尼·卡持在乐队演出相关工作演奏方面,是一位全才,这在六十年前,就已经是人们公认的事实。他录制过次中音萨克斯管的唱片,单簧管唱片,还有钢琴唱片,甚至于演唱他也曾尝试过,尽管他为数不多的演唱证明,即便是他也不是超人。1935年,正当摇摆乐正如日中天时,Benny Carter却到了欧洲。在伦敦,英国的乐队指挥亨利·霍尔邀请他加入乐队。这就是英国著名的BBC管弦乐队。在乐队中,卡特担任编曲一职,这使他有了充分施展自己的编曲才华的机会。由于BBC乐队在英国的巨大影响,卡特的名字在英国家喻户晓,爵士乐也由此在这个欧洲的岛国传播开来。爵士乐在英国的普及,Benny Carter功不可没。1938年欧洲政治局势动荡,大战一天天临近,甚为前途忧虑的本尼·卡持返回美国,重新组建了一支大乐队。这是一支传统形式的大乐队,但是乐队商业色彩很浓,重视流行性,超过了对艺术性的重视,最终结果是以失败告终,于1941年宣告解散。卡待在大乐队解散之后,组建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七重奏乐队。1943年,Benny Carter结束八年的飘泊生涯,选择了西海岸的洛杉矾作为自己永久的居留地。对于一位成功的爵士乐音乐家来说,这里好像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他原本打算在这里安渡后半生,却未曾料到,这里竟然成为了他重新倔起的地方。
四十年代,美国的西海岸成为了爵士乐新的中心,许多新的风格,新的流派都是在那里诞生,卡特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场所。在1943的**《暴雨天气》中,他出演了一位鼓手,与另外一位大师范茨·Waller一道上了银幕。在此之后,他埋头苦干,专心为**场担任配乐。在之后的三年里,他曾经尝试重现首日的辉煌,建立了一支大乐队。他的乐队阵容很强大。然而毫无疑问,大乐队时代在战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爵士乐发展的潮流,即便是Benny Carter也无法逆转。他的乐队并未如他期待的一样成功。最终他结束了尝试,放弃了努力,解散了这支大乐队,专心投入**音乐的创作之中。卡特**音乐创作的历史整整持续了半个世纪。 在四五十年代,Benny Carter仍不时重操旧业,录制自己所擅长的中音萨克斯管的演奏。他曾和爵士乐历史上的一支经典的乐队爵士爱乐乐团一道巡回演出,并曾参与过爵士乐著名的制作人诺曼·格兰兹的即兴演奏会的唱片的录制。这些都丰富了他辉煌的音乐历史。到了六十年代中期,由于忙于日常的任务,卡特很少有机会演奏中音萨克斯管,直到七十年代初,他才再次复出。他的演出和创作的日程安排的满满的,这对一位已经年近七十的老人来说,不能不被认为是一个奇迹。
Sidney Bechet(爵士乐上第一位使用萨克斯的开拓者)
在爵士乐的历史上,西德尼·贝彻是第一位录制唱片的独奏音乐家,也是一位精彩的高音萨克斯管演奏家和单簧管演奏家,他在演奏中广泛地运用了颤音的技巧,无论人们喜欢与否,贝彻在演奏中一直保持了始终如一的风格。而且,在许多年里,他的热情和创造力从未丧失过。贝彻最早的时候是在新奥尔良学习单簧管演奏,他在音乐上的天赋使他进步神速,因此在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开始和当地的最项尖的乐队合作演出。
他最早的演出是在他哥哥的生日晚会上,这是他第一次和成人一起演奏,当时弗雷迪·科帕德乐队的成员被请来助兴。乐队的演奏非常精彩,贝彻几乎入了迷,他抑制不助演奏的冲动,拿出了哥哥送给他的单簧管,开始演奏,起初,他站在厨房的门口的角落里,后来乐队的乐师们总觉得自己的音乐有点儿怪,他们把这个蹩脚的演奏者找了出来,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其中的一人笑着说;“你虽然年纪不大,声音可真不小。我们都听到了你的演奏,说实话,糟运了。”大伙把他领回了厨房,他们给这个小家伙拿了一把椅子,还给了他一杯酒,围在他身旁听他的演奏。这就是这位早熟的音乐家最早的演出。1917年他来到了芝加哥,1919年他加入了威尔·马里奥思·库克的管弦乐队,他同库克的乐队一道访问欧洲,获得了著名的指挥家厄内斯特·昂塞麦的具有高度洞察力的评价。还是在海外期间,偶然的一个机会,他在商店的橱窗里发现了一件乐器,引起了他的兴趣,他立刻买下,并开始试着演奏,这就是他后来一直演奏的高音萨克斯管。回到美国之后,1923年贝彻同克拉伦斯·威廉斯录制了他的首张唱片。在其后两年的录音中,他采用了布鲁斯歌手的演唱作为背景音。他同路易斯·阿姆斯持朗相互影响,演奏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独奏。
他同另外一位爵士乐的巨人Duke Ellington也有过合作,当时的埃林顿还不甚知名。然而西德尼·贝彻并未在美国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他再次来到了欧洲,在各国访问演出,最远时到过俄国。但是他的决定并不总是正确的,这个生性好动的人在欧洲招惹了一连串的麻烦,他先后被英国和法国政府驱逐,前者是因为他因强奸而被捕,后者则因为他在巴黎的蒙马特洲参加了一次枪战。贝茵·史密斯和约瑟芬·贝克都曾与他有过甜蜜的日子。胆大妄为的他甚至曾在十月革命之后的莫斯科,教一位显要人物吹奏萨克斯,据说此人与“007”系列片中的上司“M”一样神通广大。与同时代的其他人相比,西德尼是一位孤独者。几乎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结果总是不欢而散,只要他在场,他永远是主角,永远是领奏者,其他人只能依从他的方式方法,只作他的陪衬。在自我为中心的爵士乐坛,爵士音乐家发现与他们合作的经纪人往往把他们视为音乐怪物。别人用来形容维克多·雨果的笑话用在贝彻身上十分合适,他是一个几乎发狂地想象自己是一位名叫西德尼·贝彻的人,他的所有幻觉因其无法否认的天赋的作用变成了现实。为了死去的雨果,法国人重新开放了万神殿;为了贝彻,他们树立起雕像。三十年代,对于贝彻来说是一个相当平淡的阶段。他和诺布·希西勒合作过,也曾经同新奥尔良“脚炉”乐队举办过一次非常精彩的演奏会。他还曾经开过一家自己的裁缝店,这家店并不是因为为他嫌了多少钱而出名,而是因为在那里经常有精彩的即兴演奏会。
在1938年贝彻终于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他的《夏日》成为了热门曲。贝彻工作的基地基本上选在了纽约,在那里他参加了Eddie Condon在城市音乐厅的演出。他在1945年时又有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他试图组建一支自己的乐队,然而却未能选择合适的伙伴。贝彻在此已经开始感到自己的前途越来越不乐观,工作越来越难找。他期望办一所音乐学校,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名不副实,他的学生只有一位略微知名。 在1949年,看似好运气已经彻底终结的西德尼的生活发生惊人的戏剧性的变化。他被邀请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萨勒·普莱耶爵土节,故地重游,心中凭添许多感慨,他决心在此定居下来,把这座使他成功,又看他失败的城市作为自己的归宿。在许多年里,在自己的祖国几乎没有什么人能知道他的名字,人们对于他和乐团音乐好像是陌生人一船。然而在巴黎远离他家乡的异邦,人们不仅记住了他的名字,而且尊重他,把他看作一位有才能的艺术家,这种待遇同他的密友,也是来自美国的约瑟芬·贝克是相似的。
在 美国,人们靠肤色来判段一个人的成就,如果一个有色人取得了同白种人一样的艺术上的成就,甚至在才能上超过了白种人,那就一定被看作是不可思议,更不可原谅的过失。贝彻的最后的十年里有过许多精彩的音乐会和录音,还曾不止一次地返回美国演出,直到他被癌症夺去了生命。他的绘声绘色的回忆录《温柔地对待》,以约翰·克林顿的详细记述了他生平的专辑《爵士奇才》,都能使人们了解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Sonny Rollins
桑尼·罗林斯曾先后3次退隐乐坛,而每一次归来时都会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他是爵士界最爱“自省”且多产的乐手之一,“主题式即兴演奏”更让他独步古今。
罗林斯最初学的是钢琴,16岁时改吹萨克斯。1949年,他与巴德·鲍威尔、J。J。约翰迅的合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罗林斯大量吸收查理·帕克、桑尼·史蒂特等萨克斯名手的演奏技巧和即兴风格,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与迈尔斯·戴维斯、瑟隆尼斯·孟克合作时,他的地位已经不容小。罗林斯不久即离开乐坛,1954年再度回来时展现了更为惊人的创作力。
50年代末,罗林斯感受到约翰·科特恩的压力,再次宣布退隐。1961年他与吉姆·霍尔一起组建了一只四重奏乐队,这时他也接受欧涅·寇曼的革新思想,演奏风格变得愈加愈烈和随意。1968年,罗林斯第三次离开爵士乐坛,人们已经对他的不断退出、沉思、复出的风格见怪不惊了。当他1971年挟着带有R&B及流行元素的新的乐风又一次出现时,人们已经为他在艺术上的执著所折服,他这种不断试图建立新秩序、开拓新天地而寻求好音乐的精神更为后来的爵士乐手们争相模仿。
1954 Sonny Rollins Plays Jazz Classice·Prestige
1954 Moving Out·Orig。Jazz
1955 Taking Care of Business·Prestige
1956 Sonny Rollins Plus Four ·Prestige/OJC
1957 Alternate Takes·Contemporery
1958 Freedom Suite·Riverside/OJC
1962 The Bridge ·Bluebird/RCA
1966 Alfie ·Impulse
1972 Next Album·Milestone/OJC
1999 A Night at the Village Vanguard[2 CD Set ][live]·Blue Note
次中萨克斯吹弯脖是F调音的音。
在萨克斯管中,吹奏的音高取决于按下哪些按键,并且通过调整口腔和呼吸来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次中音萨克斯管通常被调整为以B♭为基准音,但是吹奏时可以通过按下特定按键来改变调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萨克斯管的调音从B♭调整为F调,那么吹奏次中音萨克斯管时弯曲脖子的音就是F调音。
实际解答方式是,通过按下萨克斯管的特定按键来调整管子的调音。对于次中音萨克斯管,需要将调音从B♭调整为F调,然后调整口腔和呼吸来产生所需的音高和音色。
需要注意的是,萨克斯管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乐器,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的音色和音高。吹奏萨克斯管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技巧,以掌握正确的技术和表现方式。因此,如果您想学习萨克斯管,请寻找经验丰富的音乐教师或参加专业的音乐课程,以获得最好的指导和支持。
萨克斯的历史与简介 一、萨克斯的由来 1814年,阿道夫萨克斯(Adolphe Antoine Sax)出生于比利时的小城迪南。他的父亲当时是一位校有名望的乐器制造商。阿道夫萨克斯在15岁的时候已是布鲁赛乐音乐学院的一名优秀生,并且和布鲁赛乐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他在长笛和单簧管方面已有相当的造诣,也正是由于他将单簧管加以改进,才使得单簧管成为交响乐中的标准成员。比利时政府对此大加鼓励,在一个展览会上授予他二等奖,但阿道夫萨克斯为自己没能取得一等奖而感到有些扫兴,失望之余,赴巴黎发展。 1842年,阿道夫萨克斯发明了第一支萨克斯,是一支上低音降E调萨克斯。这支乐器的发明给阿道夫萨克斯的好朋友柏辽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柏辽兹是当时欧州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他在各种媒体上对阿道夫萨克斯发明的这种乐器大加赞赏,说这种乐器最具有人性的特点。人们便根据阿道夫萨克斯的姓来给乐器命名"萨克斯",一种音色最为美妙、造型最具特点的乐器就这样诞生了。 1844年,萨克斯第一次使用在乔治凯恩特纳的歌剧《最后的犹太王》中,柏辽兹也为萨克斯创作了一部合秦曲《圣歌》。 1946年,阿道夫萨克斯发明的萨克斯获得了乐器的专利。这奠定了他在巴黎音乐界的显赫地位,被誉为欧州的天才。而后阿道夫萨克斯在巴黎开办了一家萨克斯制造企业。阿道夫萨克斯一共发明了14种大小有同、形状各异的萨克斯。(包括小型的小高音萨克斯和大型的倍低音萨克斯,倍低音萨克斯的喇叭口非常大,甚至可以放入一个小孩。) 1851年,阿道夫萨克斯取得了一项孔距为二十四键金属大管的专利权,此种金属大管被称为"萨克斯体系大管"。 1853年,法国军队开始启用萨克斯,使木管乐与铜管乐完美的结合起来。当时欧洲所有国家的管乐队都来购买阿道夫萨克斯发明并生产的这种乐器萨克斯,这使得阿道夫萨克斯成为妥时非常富有的人。阿道夫萨克斯的成功引起了同行的嫉妒,于是便将他告上法庭,说阿道夫萨克斯窃取了他们的专利,阿道夫萨克斯为了维护自己的发明和荣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1885年,法国赛尔玛管乐器制造公司在巴黎成立,该公司根据创始人亨利塞尔玛(Henri Selmer)的名字命名。塞尔玛乐器制造公司主要生产单簧乐器,尤其是萨克斯和单簧管,其卓越而优秀的产品质量闻名于世。 1886年前后,我国历史上第一支管乐队成立,由时任中国海关总务司的外国人罗伯特德(Robert Hart)[1835--1911]创办。 1887年,阿道夫萨克斯在萨克斯原来的最低音"B"键下,又增加了一个降"B"键,并且在几个最低音且较大的键子上,加装上了保护键的半框架装置。 1894年,已身无分文的阿道夫萨克斯在巴黎支世,不过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的是,经过他的律师多年的努力,最终打赢了他和对手的官司。 1900年以前,关于萨克斯的作品并不多,因为许多音乐家不知道萨克斯这种乐器能否长久的存在,所以许多音乐家并没有涉足萨克斯这一领域,但是在交响东当中仍可以找到萨克斯的身影,并有出色的表现,例如比才的《阿莱城的姑娘》;拉威尔-莫索尔斯基的《展览会》等。 1903年,德彪西为波士顿的霍尔夫人-一位特别富有的女人创作了一部中音萨克斯与管乐队的作品《狂想曲》,霍尔夫人后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萨克斯演秦家,她还请了丹笛、洛夫莱尔等著名的作曲家为萨克斯创作作品。 世纪之初,欧洲军乐队在北美大陆巡回演出,一些萨克斯演秦者在美国的路易斯安娜州定居下来。 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ju士音乐空将高音萨克斯带入ju士乐当中。萨克斯在ju士乐当中的丰富表现力令世人大为惊叹,从而也就奠定了萨克斯在ju士乐当中所占的绝对地位,而西德尼比彻特也被人们称为萨克斯之"父"。 在我国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厅中曾经出现过萨克斯,但是解放后,萨克斯被视为不受欢迎的乐器一度消失。改革开放以后,学习萨克斯的人又有所增多,而且在各类传媒及演出中,频现萨克斯的身影,其优美的音色也被愈来愈多的国人所喜爱,加之国外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及著名的ju士乐团来我国交流访问,学习萨克斯的人愈来愈多,甚至在我国的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小学校园里,已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能够演奏萨克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坚信会有更多的人知晓萨克斯,学习萨克斯,了解萨克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