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学习能力诊断卷
(考试时间l50分钟,满分150分) 20084
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7分)
(1)数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像它那样泽被天下。 (2)这里只就它对人类精神生活影响最突出之处提出一些看法。
(3)首先,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例如说,欧几里得平面[注]上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绝不是说“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某种误差范围内”为180°,而是在命题的规定范围内,一切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多不少为180°。产生这个特点的原因可以由对象和方法两个方面来说明。
(4)希腊文化的背景形成了数学研究的对象并不只是具体问题,数学所探讨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知识,而是某种永恒不变的东西。所以,数学的对象必须有明确无误的概念,而且其方法必须由明确无误的命题开始,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借以达到正确的结论。通过纯粹的思维竟能在认识宇宙上达到如此确定无疑的地步,当然会给一切需要思维的人以极大的启发。也正因为这样,数学方法既成为人类认识方法的一个典范,也为人在认识字宙和人类自已时必须持有的客观态度制定了一个标准。
(5)就数学本身而言,它的逻辑方法是最突出的。这个方法发展成为人们常说的公理方法,每个论点都必须有根据,都必须持之有理。除了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之外,无论是几千年的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还是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用的。这样一种求真的态度,倾毕生之力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开那伟大而永恒的谜——宇宙和人类的真正面目是什么——是人类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这个伟大的理性探索是数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反过来也是数学贡献于文化最突出的功绩之一。
(6)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之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
(7)从古希腊起,人们就有一个信念:冥冥之中,宇宙最深处有一个伟大的,统一的,而且简单的设计图,这是一个数学设计图。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麦克斯韦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这种深层次的研究是能破除迷信的,它鼓励人们按照最深刻的内在规律来考虑事物。我们为世界图景的精巧和合理而惊喜,这种感情正是人类文化精神的结晶。数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气氛中成长的,反过来又推动这种文化气氛的发展。
(8)数学的再一个特点是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
(9)大家都说,数学最需要严格性,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严格性大家都说,数学在证明一串串的定理,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证明数学越发展,取得的成就越大,数学家就越要问:自己的基础是不是巩固越是在表面上看来没有问题的地方,越要找出问题来。孟子自嘲地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数学家只需要换一个字:“予岂好‘变’哉,予不得已也!”任何科学要发展都得变,但只是在与实际存在的事物、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发生矛盾时才变。唯有数学,时常是在理性思维感到有了问题时就要变。而且,其他科学中“变”的倾向,时常是由数学中的“变”直接或间接引起的。而这种“变”的结果是——“从一无所有之中创造了新的宇宙”。
(10)数学是一株参天大树,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叶,吸收阳光。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它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提供支持,也从越来越多的学科中吸取营养。它又把自己的根伸向越来越深的理性思维的土地中,越来越牢固地站立。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最高成就之一。
(11)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表达的,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
(齐民友《<数学与文化>绪言》,有删改)
[注]欧几里得平面,指以欧几里得平行公理为前提的平面。欧几里得是古希腊数学家,他的《几何原本》一书,使几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演绎的科学。
1、 联系上下文,“泽被天下”在文中的意思是 。
2、作者在第(9)段化用孟子的话,说“予岂好‘变’哉,予不得已也”,是为了说明
。
3、从全文来看,数学的特点有:
(1) ;
(2) ;
(3) 。
4、下面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古希腊文化背景对数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数学所探讨的是宇宙中某种永恒不变的真理。
B、在数学面前,无论几千年的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用的。
C、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是可以理解的。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证明了这一点。
D、数学扎根于理性,它将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最高成就之一。
5、作者认为数学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文,完成6—一l2题。(21分)
宋朝的雨
陈富强
(1)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2)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3)我建议你去苏堤。
(4)雨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5)呈现在你眼前的是l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泅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6)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7)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l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8)机会终于在时隔1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l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且预言:“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
(9)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而挖葑泥筑堤是他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
(10)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
(11)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独步缓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笔。
(12)有史以来与西湖相关的,你知道能与苏东坡与苏堤媲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和白堤。白堤在先、苏堤在后,他们都是一代文豪,他们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然。他们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却留下了一世英名。
(13)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14)你撑开一把丝绸做的雨伞,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6、第(5)段画线句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7、说“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是因为 。
8、 文章结尾处写到岳庙和岳飞,其用意是 。
9、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说“我建议你去苏堤”是因为在苏堤能欣赏幽静的美景,也能了解苏轼造福于民的伟绩。
B、作者引用《饮湖上初晴后雨》,将苏轼作品和“苏堤春晓”作比较,突出了苏堤的非凡价值。
C、如果苏轼没有屡遭贬谪而是仕途顺利,那么他很有可能就写不出那些流芳百世的伟大作品。
D、苏轼和自居易都懂得珍惜文化的自然,他们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却留下了一世英名。
10、作者在文中主要歌颂了苏轼的功绩和人格,却以“宋朝的雨”为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请简要说明理由。
11、上文在表达上使用了第二人称“你”。你认为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12、苏堤的南端有一座苏东坡纪念馆,人们在参观中不仅能读到苏轼的经典诗词,还能了解 到他在当太守时的功绩。假如你就是一名参观者,你会在纪念馆的留言薄上写下怎样的 感言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五空,多填不得分)。(5分)
13、(1)君子博学而曰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3) ,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己判矣。(苏洵《六国论》)
(4)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予密州出猎》)
(6)柴门闻犬吠,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 。(卢挚《沉醉东风秋景》)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l6题。(8分)
村 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4、能表现出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的诗句是: 。
15、下面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榆钱落尽表明时已清秋,尽管残存几朵木槿花,但盛时已过,不免有美人迟暮之叹,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B、诗的前两句写了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更加凸显了整首诗宁静的基调。
C、此诗通过细致的描摹,以新巧亮丽的语言,勾勒出别致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忘情田园的悠闲心境。
D、此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的风景画,充分体现了诗人所说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的特点。
16、“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两句颇为时人推赏,你认为其写法好在何处请作 简单的赏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宋既平天下,公①始出仕。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予比怜百姓、劳心万事之意,而推大臣从官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而出②,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
公之言,其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海内既定,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多烦碎,治财利之臣又益急,公独以谓宜遵简易,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祥符③初,道家之说滋甚,自京师至四方,毕大治宫观。公益诤,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反复至数百千言。呜呼!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直者乎何其盛也!
公卒以龃龉④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藉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读公之碑与其书,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具见其表里,其于虚实之论可核矣。
(曾巩《先大夫集后序》,有删改)
[注]①公:指曾巩的祖父曾致尧,本文是曾巩为祖父文集所作之序。②出:从京城到地方做官。③祥符:宋真宗的第三个年号。 ④龃龉:意见不合,互相抵触。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疾当事者不忠
(2)毕大治宫观
(3)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
(4)其于虚实之论可核矣
18、下列各句中存在通假字现象的一项是( )。
A、不称天子属任之心
B、以与民休息
C、宜绌奸臣
D、藉令记之
19、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
B、公之言,其大者
C、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
D、史其果可信欤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
(2)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
21、上文第二段中,曾巩写“公益诤”,又说“反复至数百千言”,他这样写的目的是
。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谏院题名记①
司马光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宫。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②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③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佑④八年,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注]①选自《温国文公司马公文集》卷六十六,是司马光于宋仁宗末年知谏院时所写。②天禧,宋真宗的第四个年号。③庆历,宋仁宗的第六个年号。 ④嘉佑,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
22、从上文内容来看,谏官的职责是 。
23、上文第一段追述了谏官的来历,同时也阐明了 和 。
24、请在上文找出和第五大题选文里“虽屡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
意思相呼应的句子: 。
25、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旨在于说明宋朝设立谏官的目的和特殊之处。
B、本文也体现了作者司马光举忠斥奸,不为身谋的精神。
C、本文的记叙简洁利落,既做到面面俱到,又惜墨如金。
D、本文涉古论今,文意丰厚,感情充沛,令人回味不尽。
26、后人评价这篇《谏院题名记》谓“节短音长,文约势宽者也”。请分析文末画线句,具体说明其“文约势宽”的特点。
作 文
七、生命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灵和头脑去经营。请以“经营生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全文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2007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习熊力诊断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阅 读(80分)
一、l7分
1、数学为众多的学科提供支持,也对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有益的影响。(2分)
2、数学家善于反思自己学科的局限性,善于自我批判,时常在理性思维感到有了问题时就寻求变化,寻求突破。(2分)
3、(1)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2)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 (3)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6分:每项2分)
4、B(2分)
5、(1)言之有据、持之有理,这种理性、严谨、求真的态度,使数学方法既成为人类认识方法的一个典范,也成为人在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时必须持有的客观态度的一个标准。(2)数学对宇宙根本的深层次研究,使人破除迷信,鼓励人们按照最深刻的内在规律来考虑事物。(3)数学发展的过程是在自我否定的基础上寻求变化,以此开辟自己前进道路的过程。这种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了其他学科的变化,进而开辟一种全新的格局。(4)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一种对宇宙、对人类自身的实质不断进行理性探索的精神。(5分:写出l个方面得2分,写出2个方面得3分,写出3个方面得满分)
二、21分
6、(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细致地描摹出苏堤春晓的动人景致;引出下文苏轼的千古绝唱。(3分)
7、挖葑泥解决了西湖的淤塞的问题;而用葑泥筑长堤则又解决了西湖上往来不便的问 题;长堤上的六桥九亭、杂植的芙蓉和杨柳,为西湖增添了一道美景。(3分)
8、将岳庙和岳飞与苏堤和苏轼相映衬,两人一文一武,一个以生命捍卫国家,一个以 智慧治理山水,两人皆为人杰,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3分)
9、B(2分)
10、(1)雨是全文的线索,蒙蒙细雨,衬出西湖独特的韵致,同时也渲染了一种迷离空蒙的意境,为“邂逅苏轼”的想象提供背景。(2)苏轼用心血和智慧构筑了了苏堤,造福于民,这种人格和胸襟犹如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后人。(4分:每个理由2分)
11、用第二人称“你”以对话的口吻行文,拉近了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苏轼之间的距离,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真的在苏堤邂逅苏轼;使叙述和抒情更加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3分)
12、感言内容:对苏轼的评价:或联系现实、联系自我,表达最深的感触。形式:语言简洁明了。(3分:内容2分,形式l分)
三、5分
13、(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桂影斑驳,风移影动(3)奉之弥繁(4)金戈铁马 (5)老夫聊发少年狂(6)风雪夜归人(7)载我在潇湘画里
四、8分
14、水绕陂田竹绕篱(2分) 15、C(2分)
16、可从以下任一角度赏析:
(1)以动静结合的手法: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动静相衬;而牛的缓缓行进又愈见环境之静,构成一幅恬静清雅的村居图。(2)诗人用“夕阳”、“牛背”、“寒鸦”构成 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牛的怡然自得、牛与鸦的相得无猜,渲染了静谧的气氛,夕阳和寒鸦又使作品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3)。“无人卧”是一处顿笔,引起读者的疑问: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自然地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目。这一顿挫使得诗作更有韵致。(4分)
五、l7分
17、(1)痛恨(2)都,全(3)推究(4)核实(4分:各1分)18、C(2分)
19、D(2分)
20、(6分:每句3分)
(1)至于曾公责难当世的言论,常常是别人不敢说的。(至,难,言)
(2)曾公最终因为与当政者意见不合而去世,他的功绩和品行有的没能在史书中记载。(卒,以,或)
21、强调祖父的勇于谏诤,尽忠职守;感叹当时“皇帝圣明,人臣耿直”的兴盛景象。(3分)
[译文]
宋朝平定天下之后,曾公才开始出来做官。他在朝廷上,痛恨当权者的不忠,所以凡是他谈论国家大事,必定从皇上爱护百姓、劳心万事之意出发,而指责大臣、从官执事之人,持观望态度、心怀奸邪,和皇帝委任他们做官的初衷不能相称。至于曾公责难当世的言论,常常是别人不敢说的。虽然多次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而贬官到外地,他的言论却更激切,不因为利害祸福就动摇自己的心意。 曾公的谏言,从大的方面看,认为自从唐朝衰落之后,百姓穷苦困顿已经很久了,国内安定下来以后,天子正修明法度,但掌权的人还是做事烦琐细碎,主管财利的大臣又更加急功近利,唯独曾公认为行政事应遵从简易的原则,以便让百姓休养生息,消除天下入的怨恨。祥符初年,道家思想更加泛滥,自京师到各地,都大造道观。曾公更加直言进谏,认为天命不能被独占,应该罢黜奸臣,修明人事,反复言说,达几百千字。唉!曾公的尽忠,皇帝的纳谏,为什么一定要发生在古人身上呢!这不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皇帝圣明,人臣耿直”吗多么兴盛的事啊!
曾公晟终因与当政者意见不合而去世,他的功绩和品行有的没能在史书上记载,即使记了下来,因为当政者少有喜欢他的,史书就果真可信吗后代如果有人要推究考证他的行状,读他的碑文和书籍,以及我的这篇序,就会详尽地看到他的一切,对那些真真假假的评价就可以核实了。
六、l2分
22、关注关系国家大政方略和广大百姓的得失利弊的大事,直接向君王进言。(2分)
23、谏官的重要性:谏官应怎样恪尽职责(2分)
24、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1分)
25、A(2分)
26、“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作者用这一排比将后入的议论凸现在当事的谏官面前,警示谏官:题名于石,绝非树碑勒石以示殊荥,而是高悬一只警钟。篇末运用总收的手法,一个“惧”字浓缩全篇的精神气血,一个字却有干钧之重,再次警策谏官们严于自律、公而忘私,充分揭示了作者之所以题名于石的良苦熠心。 (5分)
[译文]
古时候向君王进谏没有专职官员,从公卿大夫到工匠商贾,没有不可以进谏的。汉朝建立以来,才开始设置专门的谏官。把关系到国家大政方略和广大百姓的得失利弊,集中到一名官员身上让他向君王进言,他担负的责任也够重大的了。担任这种官职的人,应该经常记住大事,舍弃小事,先谈紧急的要务,后言可以缓办的公事,只求有利于国家而不为个人谋私利。那些急急忙忙为个人争名的人,就像急急忙忙追求发财的人一样。这种人和对谏官的要求相差是多么远啊!
天禧初年,真宗皇帝下发布诏令设置六名谏官,规定了他们专负进言的职责。庆历年间,钱先生才把所有谏官的名字题写在版册上。我怕年深日久了字迹会消失,因而在嘉佑八年,把谏官的名字刻在石碑上。后代的人将一一指着上面的名字评论他们说:“某人忠诚,某人奸诈,某人正直,某人不公正。”啊,谏官们能不有所警惧吗!
作文(70分)
参照“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作文700字:心之所悟——品苏轼,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聆听中国历史,风刀霜剑,诗词论赋中,有一枝长悠悠的青松———题记
月明月悬空,当月静坐,自古以来,月是佳时的主旋律,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静静徘徊于月光之下。或思念亲人,或悲痛亡国,或感慨于苍凉世态,或聆叹历史的完美与残缺。现实的动荡与平静,生活的苦思与醉人。长悠悠的思念,晃动在心头。一首思亲忧世之间,竟动荡了几个世纪,穿越了几代王朝,你无需言论,真挚情怀,让月度上了金光。是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历史面前,你是一个伤世忧国的才子,在兄弟眼里,你又是一个体贴关怀的兄长。月,是你的思念,寄予一首词,饱含了你的深情。深信,无论月是圆满还是残缺,都是一首美妙的词。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前堆雪……”奔腾不息的大江,卷着飞溅的浪花,扑打着坚硬的巨岩,扑打着你的心怀。雪似的`浪头,带着豪迈的气势扬起。没有声,没有泪,只有心头血在流。你博大的胸怀,宽容一切是非;你豪迈的的纵情,发泄了无尽的苦闷;你温暖的胸膛,装着一切的思念哀愁;你动情的思索,涌起了亡国的苦楚。想当年烈焰赤壁,巨龙似的爆发,放纵了周郎的才智,漫天的狂笑,索住了曹操的紧眉。你都看见了?!
你周瑜炯炯的双眼间,曹操的眉间看透了统治者一切的屏障。忘了吧!
海,注定忧宽广的世界合博大的心怀。酒一坛的醉意,散发着诱人的浓香。一个玉盏,映闪着美妙的高雅。一杯美酒,晃动着倾泻的月色。点点滴滴,一杯酒,消君愁,尽放思念与哀愁。酒,你的人生。你的人生,是酒!
梦轻轻的飞扬,你青春的魅力,豪放的气概,宽广的胸怀,至爱的亲情,忧愁的思念,豪迈的词风。你一直很出色。你的一切,像梦一样,一样的迷人美丽。你拥有你美好的人生和向往。深深的把梦埋藏在蔚蓝色的海底最暗处。梦,牵着一个长长的丝带,柔美纤细而长飘的丝带,不仅牵着梦与你,海牵着几十年的情怀……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邂逅[xiè hòu]意思是:不期而遇;欢悦貌;偶然,侥幸;意外,万一;仓猝,突然。
一、邂逅基本释义:
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也可以表示欢快的神态。
二、邂逅引证解释:
不期而遇。
夏衍《长途》:“这广坦的荒原,使我想起了我们从广州退出时在柳江船上邂逅的一个旅伴。”
三、邂逅用法示例:
1、我在街上跟一位分别了十多年的老同学邂逅相遇,两人都非常兴奋。
2、多么美丽的年华,在此地邂逅人生中第一场大雪,情不自禁的沉醉在冰天雪地的世界,迷恋上白雪皑皑的冬季。
扩展资料
邂逅近义词:相遇、欢乐
一、相遇
词语:相遇
拼音:xiāng yù
释义:指在某一时刻的某一地点,两个或几个人相互同时看见对方。
示例:
1、这两种化学药品一相遇,剧烈的反应立竿见影。
2、从第一次相遇后,他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书信往来。
二、欢乐
词语:欢乐
拼音:huān lè
释义:形容内心十分开心,高兴。
示例:
1、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欢乐。
2、在欢乐时,朋友们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我从苏轼看人生 800字 高一作文
人生无常,生命的短暂
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看出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
本文在语言风格方面,不像韩愈那样拗折奇警,也不像欧阳修那样平易流转,更重视通过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时常点缀著富于表现力的新颖词汇,句式则是骈散文交杂,长短错落《前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写出人在浩渺宇宙间茫然不知所之的感受,而“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又以极精炼的文笔,写出冬日秋江上枯寒荒疏的印象
《前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1082年壬戌,苏轼作《前赤壁赋》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①《前赤壁赋》正是作于苏轼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困苦,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他的赤壁词中,即有过明显表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现实中的我却只能“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地慨叹“人生如梦”在这种沉重的精神压力之下,东坡内心有着深刻的感发,他开始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感慨世事的纷忧与虚无,但如果仅是“入乎其内”地感叹人类的沧桑,这就不能产生我们今天对他的文采及人品的钦佩东坡之所以成为“白首忘机”的“东坡老”②,更有他善于“出乎其外”的“自我解脱”的另一面(这一面至关重要)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打击,问题是面对打击的态度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苏东坡既想超脱又不能超脱他在《书<前赤壁赋>后中说:“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傅尧偷的字)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这段跋语,对于了解作者当时深受压抑的心境提供了帮助苏轼不得不从佛老思想中寻求寄托,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的怀念,于是触景生情地倾吐了自己对前辈英雄的钦慕,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总之,苏轼当时的心境极其复杂:消极隐退与积极进取,疾世忿懑与逍遥山水的双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思想背后,却流露出对世道不平的满腔愤怒,不甘妥协的积极进取精神,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有人曾认为《前赤壁赋》把黄州赤壁当作孙曹交兵之处是苏轼“用事疏舛”,这并不十分准确苏轼所游之赤壁并非历史上发生大战的真正的赤壁;而苏轼文章之重心也不在周瑜破曹之壮举,他无非是借事写文,抒发他的心怀以求解脱罢了
综观全文,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乐——悲——乐”,作者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到苦闷,再由苦闷而得到解脱的发展过程而围绕作者感情的三次变化,全篇的行文也随之巧妙展开“文以载道”,作者如果要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为读者所清晰的领悟,就必须借助于良好的文学表达形式苏轼这篇文中的哲思也正是通过他对赋的新的利用而传达开来的《前赤壁赋》是篇辞赋,辞赋时常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与主张,《前赤壁赋》很显然是运用了这种传统的格式辞赋讲究排比对偶,《前赤壁赋》中也有不少排比对偶的句子,所以它具有辞赋的基本特征但苏轼的这篇赋却不像汉魏以来的赋一样词藻华丽,仅止于铺陈事物,而少有哲理的渗入其中这篇之所以长诵不衰,更有它突破辞赋旧格的新成就,我们今天可以称它为散文诗诗人运用行云流水般的笔调抒写自己心中的感情波澜,使文辞更富的血肉,感情也更加真挚,情感与文字的密合无间我们不得不佩服苏轼驾驭文字能力的潇洒不凡总结而言,这篇赋在文学上有两大贡献:
第一,充分显示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质这篇赋有诗情、有画意、有哲理就景而言,有明月,有江水,有秋风;就情而言,有悲伤,有欢乐时而泛舟秋江,扣舷而歌;时而遗世独立,羽化登仙;时而愀然发问,畅谈哲理景色的转换,情感的跳跃很频繁,但却不杂乱,而是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作为线索贯穿始终苏轼在文章中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这个论点尽管来源于老庄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具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但却同时具备了辩证法的因素,这是作者所要集中表达的思想,是文章的“神”之所在神聚而形散,随着主观感受的辗转生发,散文的文字起伏跌宕,意趣横生文章寓情于景,借景明理,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为后世散文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第二,对“赋”体的巧妙利用与革新《前赤壁赋》是散文与韵文的巧妙结合,是诗与文的统一文章是赋体,但却不拘泥于古赋,它的语句有长有短,散骈结合,文辞生动,情韵潇洒,不啻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文中游览的场景不断的更换,诗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换,而文气却始终一贯如注,既有骈赋对偶工整之美,又有情景交融的诗境之美,还有挥洒自如的散文之美和生动形象的说理之美在这样的一篇散文诗中,我们不仅可领略文学之美,还可以体悟哲学之理趣,无疑是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的融合
高一作文《苏轼,我对你说》,急!你与父亲苏询,弟弟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
你与欧阳修合称欧苏
你与韩愈并称
西湖旁还回荡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庐山上还烧录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密州糊面上还留有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倒影。
在诗,词,文,书,花都有成就的你,却……
你真傻,你完全可以低调的生活。别与王安石针锋相对,别顾国家利益,就能一生享有荣华富贵。司马光上任,是你重返朝廷的机会,你又何必为一点改革良策而激怒他,最终一生被贬。
难道你心中有另一种东西高于一切?是什么支撑着你?
哦!是一种气节,一种正直不阿的气节!
听说你曾被人陷害,以“文字狱”被捕坐牢,有杀头的危险,最终因国家新条法令不杀士大夫而脱离险境。可换来的是被贬汝州,漫长的路途让你的小儿子不幸夭折。我想,你的心一定很痛,很痛。
屡遭坎坷磨难,都没摧毁你的气节,你至始至终都是关怀国家命运,心怀大志。
从《浣溪沙》里我读出了你积极乐观的情绪。
从《水调歌头》里我读出了你政治上失意的抑郁惆怅。
从《江城子·密州出猎》里我读出你人老心不老的豪情。
回首例数千年英雄人物,才华横溢者,车载斗量。心系国家者,不胜列举。气节清高者,多如牛毛。可像你一样把满腹经纶,爱国情怀,正直不阿的气节集为一身的人寥寥无几。
在短暂的65年里,你用自己的气节向我们展示自己的爱国情。
司马光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我想,你就是那座高山,永远威严的高山。
800字作文 我劝苏轼你,在词的时代受宠,但是最终死于一群乌合之众的围攻。
你,满腹才华,却只能够让后世之人解读你的情感。
你,一生遭贬可谓文人之最,但是你仍然豁达,开朗地生活在这世上
假如我是你,或许我不会像你那样沉默,而直接用笔去打败一个个敌人,他们可以给皇上上书,我也可以。(高中作文)
假如我是你,我不会任由那么一群人在皇上面前乱捣我的诗词,而是借用自己各方关系,把这一群落井下石、趋炎附势的小人给铲除,不是在流放时才感慨人生之悲哀。或许会少了那几篇佳作,但是至少获得了人生的平静。
假如我是你,我会好好地生活,不再为国家效力,因为朝廷里的人都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不像你那么傻,那么惨的待遇都被你接受了,仍然希望为国效力。
或者,文人的悲哀就在于此,一群嫉妒才华的人在一起,躲在那黑暗的角落里暗箭伤人,有的人还来凑热闹,希望自己也能够好好尝尝践踏文豪的滋味。
所以,你受了或许比李清照还要多的不公待遇,命运如同一篇绝世好文,跌宕起伏,忽上忽下,给予了世人太多的感慨,最终,你死于流放。
流放给你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句号。如果是我,我宁肯在放弃佳作的同时放弃它们。苦难只能让人成熟而不是人生的主旋律。所以,我会选择放弃。
但,我终究不是你,这大概就是你成为名垂千古的文人,而我只能是普通人吧!苦难成就了你,你也死于苦难,但是你在苦难中成熟了,而平凡人却没有。这大概就是你的特点吧!
独立成就人生800字高一作文年华似水,岁月如歌。转眼间,我已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一名高中生。十几年来,一直有那么一些人鞭策我奋进,给我以自信的力量,他们的故事鼓舞者激励着我生活的每一天。
好男儿志在四方。人总是要有点志气的,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说: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屈原生活在楚国,正是战国乱世之中,国家被攻占,自己一人流落在外,但他知道,国家已经万劫不复了,而生命最好的终结就是与这一同去。于是屈原投江自尽,屈原的死即是一种殉国,也是一种无奈。而他留给人们的,是他的不朽之作——《离骚》。屈原是为他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没有实现而死的,死得其所。
死结固然值得赞美,但苟活也未必可耻。司马迁的志向,全然写进了他的《报任安书》,自己受了宫刑,却忍辱负重,周游列国、遍访名家,最终完成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志向是人生的导航,是事业的基石,是前进路上的指南针,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就好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只会在空中东摇西摆,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成大事者必先立志。我想起了心怀天下的范仲淹,西楚霸王项羽,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东坡,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辛弃疾,以及仰望向空的泰勒斯。他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辛,最后也能有所收获。
人们会为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哪怕过程多么艰难,也不会畏缩。第一季海飞丝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正是这样一个例子,有断臂钢琴师之称的他,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岁学习游泳,14岁获得全国游泳亚军,16岁学习打字,19岁自学钢琴,仅用一年即可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7级水平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22岁,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用脚打字速度最快的人。[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被广为传颂,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外媒争相报道,成为世人心中新一代的“精神偶像”。只要心中有梦,没有双手也能创造奇迹。当代雷锋郭明义,双手接住坠楼女孩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为梦想追逐不懈的草根达人旭日阳刚。正书写着一个个灿烂的篇章。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下心励志,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作文《读苏轼》800字梦回北宋。道中遇雨,但见一人,目光深邃,丰神俊朗,竹杖芒鞋,不觉风雨,谈笑自若。诧异间,恍然大悟,他就是苏轼!
在我眼中,苏轼是天资聪颖的,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他21岁随父进京赶考,他的文章令大文豪欧阳修称赞。继而金榜题名,步入仕途。想想看,刚过弱冠的他能一举成名,这是何等的聪慧啊!
我眼中,苏轼是文采飞扬,豪放不羁的。初入仕途,年轻气盛的苏轼锋芒毕露,因为与当时主张变法的朝廷重臣王安石政见不同,先后被迫流放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任知州。当时苏轼虽遭贬,但也不忘远大抱负,每到一处,就为当地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可是拥有济世之才的苏轼怎甘于做一个小小的知州。在一次醉酒之后,挥毫宣泄,却因此卷入“乌台诗案”。虽然死里逃生,但又一次被贬到黄州。这时的苏轼开始反思了,他抛开官场,抛开世俗,将自己放逐于山水之间,从而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不朽篇章,而他面对困难时的乐观豁达,从容潇洒更是给世人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在我眼中,苏轼是一生沉浮却有坦然从之的。元祐元年,久经坎坷的苏轼再次回到朝廷,性情刚直的他却耐不住官场的禁锢,毅然辞官,请求外放。他拿得起,放得下,即使是在颠沛流离的处境中,他也能潇洒的吟唱“大江东去”。
只可惜天妒英才,新党又重新执政,对早已不问政事的苏轼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沉重打击,这无辜的文人知道数年之后才得以昭雪,却不幸病逝在回朝途中,这个旷世奇才永远闭上了眼睛,不必再理会世俗的纷争。
苏轼在政治道路上一世坎坷,在情感路途中也不尽人意。
一贯豪放豁达的苏轼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他一生有三个女人为伴,他的第一任妻子名叫王弗,15岁时嫁给苏轼,她的善良与聪明能干,伴苏轼顺利的步入仕途,可却在11年后,带着苏轼的爱与牵挂离开了人世。四年之后,苏轼才续娶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她温柔贤淑,伴他经历了26年的风风雨雨,最后也离他而去。无依无靠的苏轼在人生最低落的时候,遇到了出身卑微却善解人意的 王朝云。她成了苏轼孤独失意岁月里的解语花。然而34岁的朝云也是先他而去了。从此,这人世间的一切都化为了孤独,多情的苏轼只能与凄冷的月儿为伴了……
苏轼的一生可谓曲折多难,但他本人却并不消极。即使官场乌烟瘴气,也掩不住苏轼的光芒万丈;即使世俗再浑浊不堪,也污染不了苏轼的白衣胜雪;即使人生再坎坷艰难,也打不垮苏轼挺直的脊梁;即使死神再无情,也带不走苏轼情深似海。
我喜欢苏轼的词,更喜欢他融于词中的气度品格。他既有柳永的柔情委婉,也有辛弃疾的豪迈直爽;他既有李白的豁达潇洒,也有杜甫的济世情怀;他既有陶渊明的冲淡自然,也有范仲淹的远大抱负。
我想,苏轼这落寞的文人,其实并不落寞,因为他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苏轼,我敬佩你800字作文
在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你苏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我读到却是不
一样的你。
苏轼,你是多情的,要不你就不会“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你是思念你的弟弟的,
而你又不能回去看弟弟和父亲。你这就和王维一样,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心里想着父亲和弟弟而又不能看他们,你现在的处境,还能思念著父亲和弟弟。难道,
这不
能说明你是多情的吗?
苏轼,你是孤独的,要不你就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你是需要有人陪伴的,
你被贬官时,身在异乡,
在八月十五的时候也要独自一人在自己喝酒,
喝得大醉。
没有人陪
伴你,你只能自己和自己喝酒。
苏轼,你是无奈的,要不你就不会“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你是清白正直的,
你不想在这个污浊的人间,
而是想到洁白的月亮上去,
可是你又怕自己承受不了,
月宫上的
孤独和寒冷。无可奈何只好在人间。
苏轼,你是开朗的,要不你就不会不应有,何事常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
。你是开朗的,你知道“此事古难全”
,所以,你在异乡思念著父亲和弟弟。自己却
开朗的心态来面临着孤独寂寞。最后,你“转朱阁,低崎户”
,而自己又“照无眠”在诗的
尾端写上了一句能表达你开拓的胸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你的的确确是才华横溢,但是,我读到是不一样的你。苏轼,我敬佩你。
高一作文我心中的苏轼结尾怎么写作文结尾:
苏轼,他是古代的学者,他有一往情深和高洁的气节。千年后的我懂得他,在他的笔锋间如痴如醉。哪怕今后阅文无数,苏东坡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是无可取代的,我坚定!
笑看人生 作文800字“人生”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词语。对于它不同的人存著不同的诠释,正如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所说的那样: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来甜的就会抱怨小。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人生呢?其实不同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人生对于那些软弱无能的人,他们在乎的只是其生命的长短;而对于永不言败的人来说,他们在乎的是其所焕发出的光彩。其实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许许多多的人虽然生命已经结束,可他们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却让后人受益,就这样,他们的生命得以延伸。更有很多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一直受到后人的崇敬与追念,他们虽死犹生,其生命价值获得了升华。这就告诉我们,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英国著名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
其实人生的道路并不是永远的那么平坦和光明,而总是充满著太多的崎岖和黑暗,一不小心,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就会使你绊倒,这时,对于那些无能者来说,他们只会选择放弃,静静的躺在那儿被别人任意的踩踏,而对于那些强者来说,他们这时将一往如前的爬起,正所谓:“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有人说:“人活在世上究竟应该做点什么呢?”面对这一问题,许多人一生只想做大事,最后连小事也做不成。许多人一生做小事,最后成就了大事。泰山只有一个顶峰,但没有人说周围的地方就不是风景。你做不了最卓越的,就做其次的。所以我们不要拒绝做小事。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其实不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有着对生命如此的诠释,早在南宋时爱国将领文天祥被元军俘虏时,曾在诗中这样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豪言壮语,寥寥几个字尽将人生的意义解释得那么精妙,那么入髓。而现在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也许有着太多太多的无奈与烦恼。从而有着对人生的许多许多的不满与抱怨,甚至做出自残行为,这时我们更需要的是笑看人生。笑看人生,让我们感悟人生;笑看人生,让我们不会因失败,而停住前进的步伐;笑看人生,让我们正确的对待人生;笑看人生,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
作文 800字《站远看人生》——站远看人生
人生有三种距离。站在近处的人,他们时时盯着自己的人生,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站在中间的人,只是正视自己的人生,碌碌无为,平庸一生;唯有远者,他们遥望审视人生,心灵被扩充套件到无限远,临于他们头上的,是整个广袤的宇宙。[1]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2]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是李太白的人生境界,他浪漫洒脱,抱着梦想一人一剑去了朝廷。然而官场险恶,人心叵测,他的浪漫无处寄托,冲冠一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四处游历,回首望见泰山,那青色的峰顶在远处仍能看见,一片广阔的境界在他心中开启。
他看远了人生,不再闻政事,吟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喝酒去了。为后世留下“诗仙”的美名,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在塞外的帐蓬里,稼轩自案上惊醒,他在梦里看到了什么?是朝廷求和的丑恶嘴脸,还是百姓对战事的痛苦呼号?无论哪般,都使他忧愁无比,不禁“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次次与朝廷对抗,他迷惘,究竟该如何看待人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一言不发地隐去了,悠然自得地去做个田园诗人。看“七八颗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他把目光抛向远处,透过层层叠叠的迷障审视自己的人生。“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不仅看远,而且看透。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朝廷最惯用的整人技量便是贬滴。但东坡先生的心胸是豁达开朗的,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却吟出两首赤壁,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官场较量又如何呢?“谁怕,一裘烟雨任平生。”他如是说,挫折在他眼中微不足道,因为他是人生的巨人[3] 。“莫嫌荦却坡头路,自爱坚然曳杖声”执一只竹杖,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他走出了脚下的那片土地,走向更远的寰宇。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哪里?自是远处。他走远些,更远些,回望自己的人生。
站远看人生,为的是不放大缺点,放大遗憾,为小事而斤斤计较。站远看人生,让距离去净化你的心灵,为你开启一片渺远的心境,为你绽放一片广阔的天空。
这篇不错!!是追忆苏轼的好作文 和苏轼对话夜凉若水,残烛轻晃,这样的夜更适合追忆,更适宜心灵上的攀谈纵横历史的长河千百年,途中不断激荡起奔腾的浪花,惟有你的光芒不灭于惊涛拍岸之处,惟有你的姓名屹立于乱石穿空之时苏轼一个如磐石般坚毅,如蒲苇般柔软的男子,今夜你震撼我心你的坚毅人尽皆知,谁会忘记你大江东去的豪放,谁曾遗忘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高,谁能忘记你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轻狂……可又有谁会记起你孤傲的外表下那颗柔软的心,你奔腾的笔尖处那纸深深的爱恋今夜与你畅谈只为看清你心底的那丝温情,那处柔软黄州的夜没有风没有月,只有无尽的黑暗你跌坐窗边,却看不清过去将来你饮着怀中那壶相思酒,逐渐沉入梦境,坠入那唯一能安抚你心的虚幻之中睡梦中,你笑了,只因看到了过去,看到了尘封十年的心愿睡梦中,你无奈,只因这一切看得到摸不着,只因这一切在破晓得那刻将褪去盛装睡梦中,你泪流,只因那刻的相视无言,只因那千里孤坟地凄凉你在乌台诗案时的豁达此时已不见踪影,你沦落囚中,惨遭虐待时坚强此时难觅其踪我看到你的脆弱,你的无奈我才明白:豪放只是你的外壳,感性才是你的灵魂你说:你愿意一梦十年,将十年的时光投身梦中,感受虚幻的快乐,不面对残忍的现实你说:你的爱未曾消褪,你的思念早已幻化成点点离人泪,萦绕心头十年,让孤独缠绕成双鬓的白霜你说:再强硬的如你;再孤傲的地,如黄州,也有一处柔软这就是魅力的光芒,人性的光辉我才明白:你有尚能饭否的良将心声,你还有青鬃转白的爱妻心事我才明白:那只拣尽寒枝不敢栖的寒鸦只愿停留于小轩窗外的那段残枝,只愿醉倒于心中的那片温存我才明白:时间不能覆盖万物,十年的时间催化心中的思念,十年的时间只能让你感叹生死两茫茫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这或许就是你想说的,这或许就是我所明白的纵横千百年与你对话,听到了你的心声,看到了你内心的柔软,体会到了你人性的光辉才明白:再坚硬的人终有一处柔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