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重游老君庙纯属偶然,去拜谒李广陵园被拒之门外,突然想起了二十多年前邂逅的老君庙(那是1995年夏天与朋友寻找天水二一三厂后面的“石林”偶然遇见此庙),一路打听,走了许多岔路,才到庙门前,毕竟与上次来时周围变化挺大,加之时间也久了。
庙门还是那个庙门,两尊石狮子依旧威武地守护着这座建筑。只是陡峭的青石台阶更加光亮了,看来游人香客不少;山门上的漆画被风雨侵蚀的斑驳陆离,有了许多沧桑感,而悬挂于檐下的“老君庙”匾额还是那么光亮,仿佛岁月不曾流过。供奉太上老君的大殿规模比起其他地方小多了,但慕名而来的香客络绎不绝,正在我进去的时候,一个中年人正在叩拜求签,面色凝重,态度虔诚,当一个道士模样的人给他讲解时,还不停地插话,其急切之心令人动容,仿佛抓住了最后的一根稻草,那个卦簿是他此时唯一的大救星。二十年前就听说老君庙的神签灵验,今天仍然有如此多的人趋之若鹜,心悦诚服,似乎传说不假,但是真的有那么灵验吗?我想未必!
我想在那人类文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对自然的各种现象,人们在得不到科学合理地解释时,就寄希望于神灵,祈求保佑,从而获得心灵的安慰。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还迷信于神灵,岂不怪哉?我们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本来无可厚非,如果能适应社会,科学谋划,坚持不懈,我想成功是不会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如果说成功需要贵人的帮助,那这个贵人一定是你自己啊!人人内心纯净是一尊佛,何须跋山涉水向外求!看着那个中年人愁眉苦脸的样子,我想即使有神灵相助,你内心如此苦凄,那成功的几率又有几何?
在当下的社会,我们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坎坷不平,在暂时还看不到曙光时,会有迷茫彷徨,心灰意冷的情绪,我们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但是拜神求签绝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是最好的出路。“求神不如求己”啊!
在老君庙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圈,便匆匆地下山,谢绝了门口老人让我顺路去女娲庙的建议,乘车离开了这个地方。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在保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如果仅仅是一个求签的胜地,我以为此次就是我最后一次来这里了!
以上是为我重游故地的感受。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初冬时分,与好友一起又开启了一次秦岭徒步之旅,这次我们的目的地为扯袍峪人头山。扯袍峪位于西安长安区杨庄汪峪村,距离城区较远,因而游人相对较少、还处于完全原生态的状态,自驾车依然可以直接开到山脚下。(PS关于徒步扯袍峪的具体攻略,大家可以参考我上一篇游记:西安秦岭休闲游,此练腿路线值得去!3小时轻徒步,人少路野景美 )
在这处人少地偏的秦岭峪沟之内,我们邂逅了难得一见的静谧风景,也遇到了许多终南山隐士的神奇故事。
相较于西安周边的其他几个秦岭峪口,扯袍峪名气不大,但“来头”却不小。关于它名字的来源,和好几位皇帝有关。有说汉光武帝刘秀落难于此,因为王莽被背后追击,刘秀不小心被满谷的荆棘扯烂了黄袍,所以被称为“扯袍峪”;还有传说李世民游猎至此,被荆棘扯破龙袍,当地的老百姓戏称此处为扯袍峪……不管是哪种,可以肯定的是,这儿曾是吸引真龙天子的幽谷,自然有其奇妙不可言说之处。
走入峪中,我们沿着一条小溪溯流而上,四处无人,只能听见水流潺潺的自然声响,一切都如此幽静。随处可见的长满青苔的“绿石头”,也让已经褪去秋日斑斓色彩的这条秦岭幽谷格外清幽。
我们走走停停,沿途并没有发现居住于此的秦岭人家,倒是遇到了几处茅棚寺庙。路远地偏、人迹罕至的扯袍峪,大概自古便是隐士修行人的常来之地吧。
大约走了1小时,我们偶遇了一座深山小庙——法因寺。这里距离山顶人头峰刚好走了一半的路程,我们便决定停留片刻稍作休息。
走进法因寺,只有一间大殿,却十分干净整洁。寺内一位年轻居士见我们进来,善意地询问需不需要加些热水。闲聊中,居士也和我们讲起了法因寺的渊源。
这里本来是扯袍峪内的一座无名小庙,后因法因法师修行坐化于此,次年火化时炼出数十枚舍利子,法因法师的弟子便在寺旁修建舍利塔保存舍利子,后来寺因塔名,才有了如今的法因寺。
我们对佛教文化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是觉得舍利子十分神秘。年轻居士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个修行人都能留下舍利子的,只有得道高僧才会如此,能有数十枚舍利子的更是难得。
沿途我们一直行走在一条深深的沟谷之中,法因寺则地处高势,寺庙并不起眼,倒是远远便看到一座高高的砖塔耸立于秦岭的天地之间。原来,这五层砖塔便是法因舍利塔。对于徒步扯袍峪的驴友,它仿佛一座“灯塔”,告知往来行人所处的坐标。到了此处,便已行至整条峪道的一半路程了。
法因寺倚山而建,地势颇高。站在寺内可以仰望库峪山脊,很多驴友走“库峪—人头山—扯袍峪”穿越路线时,便能看到高高的山脊上行走着的行人;站在寺内向下俯瞰,视野极佳。整个秦岭环抱着的是道家的玉皇殿(PS关于扯袍峪玉皇殿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看看我上一篇游记:西安秦岭徒步,深山偶遇终南山道长,日日脚踩梅花桩练轻功 ),这一佛一道两两相望,在这秦岭深山里做了邻居,倒也成了一桩美事。
眼下冬日萧瑟,树叶落尽,如果春秋时节再来,恐怕又是另一番林木蓊郁、山花遍野的美景了。
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七年(公元四六三年),明朝初年被敕改为“护明寺”。一千多年来,芜湖古八景之一的白马禅寺、白马洞天,曾吸引过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元朝“元四家”之一的画家王蒙曾画《白马洞天图》并题诗曰:“紫燕避寒霜,万雏啄石乳。风响百神来,千峰动灵雨。”清代肖云从画有《白马山图》,画中展示了石洞、虬松、桃花、瑶草、烟霞、丹灶、紫燕、白鹤等景象。元朝时芜湖县的欧阳玄在“白马山”一诗中写道:“仙人邂逅此相逢,路人烟霞第几重,紫燕飞来如有约,玉骢驰去尽无踪。”明代诗人王恒咏道:“白马山中洞有天,洞中仙去已多年,至今遗迹游人赏,棋局松阴鹤自旋。”明宣德年间诗人孔德绍写道:“层台耸灵鹫,高殿迩阳鸟,”“梁栋齐白云,棋栌映丹霞。”这些无不传递出昔日白马寺的美丽与辉煌的壮观场面。
虽然白马寺曾经有着辉煌的过去,但因战乱等原因,原寺庙早已损毁。记者从弋江区宗教局等部门了解到,现在的寺庙重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关于白马寺的复兴,这里面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那是1993年,白马山水泥厂有四位一心向佛的退休女职工联合各界人士,在白马山神仙台遗址上兴建了只有三间房屋三座佛像的小庙。不久之后,这几位女工得到消息,江苏常州天宁寺的觉静大法师和廓性师太来到九华山准备建一座大寺供奉佛祖。于是,四位女工急忙赶到两位大师那里,热情邀请他们到白马山建寺。而两位大师也被女工们的诚恳和执着打动,最终决定在白马山复建白马寺。
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雄伟壮观的白马寺。其中大雄宝殿高达15米,占地300多平方米,殿内塑有释迦牟尼金身像,盘膝打坐在高18米的莲花台上。两边十八罗汉、普贤、文殊菩萨全部用香樟木雕塑而成。背面的南海观音塑像,则手持净瓶,面容沉静端庄,慈祥平和,周围则塑有百余尊菩萨。此外,地藏王、西方三圣等塑像,尊尊栩栩如生。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文帝在位期间,一守城将军奉命驻守洛阳城,其间邂逅当地一名女子,一见如故,很快便私订终身。此时北魏来犯,将军奉命出征,临别时拉住女子的手说:“等我打胜之后,一定回来迎娶你……”
俩人依依昔别,女子守在城门口,看着将军坐在马鞍之上,头也不回地离去。将军此征便是数月,其间宋朝节节败退,宋文帝一气之下连斩二将,北魏全线出击,强渡黄河,宋文帝不听朝臣进言,发动强攻,无奈之下,洛阳失守。
宋朝军队撤出北魏境内,而重伤的将军则流落于伽蓝寺中。待将军伤复之后,本想回朝,无奈此时宋朝大势已去,回去只有死路一条。死,将军从未怕过,但想着曾经的誓言,加上对宋文帝乱杀良将之举已至心寒。无奈之下,委身于伽蓝寺为僧,希望有朝一日战火平息,再回到她的身旁。
他们昔别的城门,有一位女子经常坐在一块石板上等着心爱的人回来。每每遇到前方归来的人,女子便问有没有见过将军,但始终没有将军归来的消息。女子从未放弃过,仍然日复一日地等着。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终于传到了在伽蓝寺出家的将军耳里。
但将军不能回去,此时北魏已迁城洛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南北朝战争还在继续,他必须活下去,等到战争结束那一天。
不知道多少年,战争终于结束了。将军第一次走出伽蓝寺的山门,走出那早已倾斜、似顷刻倒塌的山门,回到了那个日思夜想的地方。
一身平民打扮的他,来到残破的早已斑驳不堪的城门前,走到他们分别的地方,在那早已枯掉的大树旁边,摸着那块她天天等待他归来坐的石板。城郊传来优雅的牧笛声。路过的人告诉将军,这里曾有个女人一直等着她心爱的人归来。
重新踏足熟悉的土地,他心里的感受,却是那么复杂,仿佛一切又回到了羡煞旁人的当年。他在这座残破的孤城里寻着她的终影、但始终找不到,天上的雨纷纷落下。他相信她一直在等他。
孤城的老者告诉他,她一直是一个人,到死那天都是。僧人又回到蒲团之上,静静地坐着,敲打着木鱼。
泉州是个非常低调的城市
没有熙攘的游客,没有网红的打卡地
城市很破,建筑很旧,交通也不发达
我就是喜欢这种千年 历史 的破旧
如同觅得一本旧书,偶然捡到,爱不释手
泉州是第一眼就爱上的城市
喜欢穿梭在骑楼里,
在街道的转角处听见浓厚的闽南语
喜欢徜徉在文庙广场,
听着南音带着些许哀愁的古风古调
或者在伊斯兰清净寺仰望穹顶,
感受千年前的祷告
一街一庙
泉州府文庙
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
泉州历来以开放、包容的气度雄踞东南。
而建城之初就开始形成的文庙、西街,
正是泉州的一个缩影。
从涂门街过来看见一座五门的大牌坊,2016年央视春节晚会,文庙作为泉州分会场,被全国人民熟知。泉州文庙是中国东南规模最大的孔庙,这里可以看见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建筑。
穿过牌坊门,有一条河道横在前面,桥名“洙泗桥”,这是明代嘉靖年间立的碑。洙泗,是孔子家乡的两条河流——洙水和泗水。传说孔子曾在洙水和泗水之间设坛施教,所以“洙泗”成了儒家的代名词。
文庙的占地面积很大,周围有状元楼、文庄蔡公祠等建筑,露庭铺着石板三千条,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泮池旁边竖有桥板七十二条,隐喻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
走入正厅,上方悬挂三代皇帝御书:康熙“万世师表”,雍正“生民未有”、嘉庆“圣集大成”等匾额,整个大殿金碧辉煌。
每年高考的时候,大家都来这里拜孔子,泉州历届高考状元都可以获得“泉州府文庙奖学金”。
一街一庙
西街
一条古街千年史,
一日西街一千年。
西街是泉州最大的宝藏,1300年的 历史 ,够老的了,市声嘈杂,人车混乱,很庆幸这里没有被规划成千篇一律的所谓老街。它破旧着,保留着最为真实、完整的 历史 街区,是一条“活着的”民俗街。
西街有古大厝、骑楼洋楼,还有不少名人宅第在小巷深处熠熠生辉。自唐代欧阳詹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大人物与西街结缘。随时随意进入一古厝,依然鸡飞狗叫,养狗逗猫,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西街是原生态的使用中的普通民宅,在“老西街”们的记忆中,这里盛行“拳头烧酒曲”,南少林武术、烧酒、南音……一代代泉州人在这里畅快地生活。
西街还是一条 美食 街,东壁龙眼、润饼、满煎糕、面线糊、蒜蓉枝、田螺……各种传统 美食 令人眷恋,吃货在这里根本毫无招架之力。
西街道路中心矗立着一座灯火通明的钟楼,这座钟楼始建于1934年,融合了西洋、闽南风格,已经成为泉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三个寺
开元寺
神灵在泉州有点挤,
每一条巷子间也许都会邂逅一座庙宇。
试问在哪一座城市,
有道教,佛教,还有伊斯兰教的多彩呢?
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诏令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建寺为开元寺。现在各地都还有开元寺,唯独泉州开元寺规模最大,是闽南第一古刹。
大殿用近一百根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的真实写照。
走进大殿,最吸引人的就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因为这些雕像都长着翅膀,很像西方传说中的丘比特。
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是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
开元寺有一个很神奇的檀樾祠,常年门关着,门口有很多信众在祈祷和祭拜。开元寺正是檀樾祠的主人黄守恭捐地建造的(檀越的意思:就是向寺院捐资的施主)。
黄守恭是当时泉州城有名的富户,为人谦虚好客,博通经史,有“郡儒”之称,有儒商风范,故檀樾祠也成为诸多考取功名利禄的学子前来求学拜佛的原因之一。
寺庙中有一颗1300年的古桑树,这是国内现存最为古老的一颗桑树。当年黄守恭正是把自家桑树地捐献建寺庙的,大殿的匾额写的“桑莲法界”说的就是这个传说。
整个寺庙中最有名的就是东西双塔了,两个古老建筑真是百看不厌。东塔为镇国塔,西塔为仁寿塔,始建于唐朝,修建以来经历过多次的翻修和损毁,现在看到的是南宋重修后保留下来的。
双塔塔基须弥座上有浮雕的释迦牟尼本生故事39幅,双塔塔身的每一门龛有浮雕的佛像。共八十尊保护神像,每一尊的服饰、姿态、表情等都不相同。
瑞士人戴蜜傲、德国人艾克1935年合著的《刺桐双塔》一书,对泉州双塔的每幅图像都拍了照片,内容都作了详细说明,值得去看一下这本书。
三个寺庙
关帝庙
在众多的寺院中,香火气息最浓郁的一定是涂门街的关帝庙,和旁边的清净寺和府文庙的清静来说,关帝庙真是人山人海。不论什么时候来这里,你都可以感受到热闹的场景。
关帝庙早年主祀关圣帝君,明代开始附祀岳飞。泉州当地商业贸易发达,传统商业文化注重“信誉”二字,而关公正直的形象就成了这种美德的代表,于是被奉为商业的保护神,也叫“武财神”。
很多生意人来祈福求财都会捐些香火钱,而关帝庙便拿出大部分香火钱救灾办学,积德善事,因此关帝庙成了闽南地区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
关帝庙是一个浓浓闽南建筑风情的建筑,极具当地风情。正殿内有宋代大儒朱熹手书“正气”和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充塞天地”等名匾,让关帝庙多了几分文化底蕴。
三个寺庙
清净寺
清净寺,又称艾苏哈卜大清真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北宋,迄今1000余年。这个清净寺就在关帝庙旁边,两种宗教友好的相处着。
从清净寺的大门进入,这是一个仿照了叙利亚大马士革倭玛亚清真寺样子建造的大门,顶盖则采用了非常中式的传统图案,可谓是非常多元的风格。
穿过门楼,不妨回过头看看后墙上两排阿拉伯文石刻,据说记载着清净寺的创建年代重修时间以及最早的名称。
往前走,可以看到一个外框红色的石刻,这是明成祖在永乐五年颁发保护清净寺和《敕谕》,是清净寺中重要的遗存。
礼拜大殿又称奉天坛,是叩拜真主的地方。奉天坛屋顶原为巨大的圆顶,于明万历年间地震中倒塌,只留下大殿四壁和圆柱,虽已搬移或散失,可是柱基、柱础却大部分依旧遗留原地。
翻开清净寺的 历史 ,有不少阿拉伯人在修建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耶路撒冷人阿哈玛就曾在公元1309年出重资修建,20世纪的时候,阿曼苏丹国王全额捐资,在清净寺东边新建了规模庞大的礼拜堂。
双桥
洛阳桥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连接跨海的石桥是交通要道,
曾千帆万富云集,贯通南北
如今历经波折,记录着 历史 和生活回忆。
洛阳桥有近千年的 历史 了,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明明是建在福建,为什么叫洛阳桥呢?
唐朝初年, 社会 动荡不安,战争时常发生,不少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中原人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当他们来到泉州时,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地方也取名“洛阳”。
洛阳桥是在泉州知府蔡襄号召下建造,过程异常艰苦,因为连江接海之处,深受海水侵蚀之苦,桥基必须特别坚固,防止海潮侵蚀。当地人民发明了种牡蛎加固桥基的办法。
他们先沿着桥的中轴线抛入江中大量石块,然后使用“牡蛎固基”法,牡蛎壳可以附生在岩礁或者其它的牡蛎壳上,繁殖能力很强。
利用牡蛎的这种迅速繁殖的特性,把原来松散的石堤胶结成牢固的整体,防止基石被潮水冲走。然后再在上面建造船形墩。
这种造桥法历时7年之久,真正是和大自然一起打造的精品,所以千年不倒。
洛阳桥的桥面,有500根栏杆石柱,并用28只雕琢精致的石狮子作为装饰,这些精美的石雕生动展现了古代“石雕之都”惠安的特有风韵。
双桥
安平桥
安平桥又叫“五里桥”,至今已近900岁,是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
去之前脑补的画面是那种跨海大桥之壮观,不免心向往之。及至实地,眼中的安平桥是这样的:
古朴沧桑,水波不惊,如一条巨石长龙静卧一汪湖水之上,悠然看着我这个兴致勃勃慕名而来的远方人。想象中的壮观呢?想象中的海湾呢?
安平桥周围已成陆地,找不到横跨海湾的痕迹,更像建在湿地公园内的景观桥了。
当年,安平桥发明了更为科学的“睡木沉基”法,由于安海湾水深泥烂,抛石容易陷下导致浪费石料,就于枯水期先在浅滩上将椿木平列分层交叉,然后垒压上大石条,随石条的加高,重量不断增大,木头排便渐渐沉陷至水底,从而奠定桥墩的基础。
桥成之后,在墩基周围养殖牡蛎,加固桥基,“睡木沉基”法既简便,又省工省料。
安平桥历时15年建成,最感人的莫过于建造者黄护死后,他的儿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到处募捐资金造桥,这种执着与顽强非一般人能做到。
泉州,真是一个适合慢节奏的生活,
人文气息浓厚,随便都能遇上千年景点
这一街一庙、三个寺庙、两座桥
基本上无收费,就这么放着随便你玩
今天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泉州好玩的
下回介绍一下泉州的 美食
因为太好吃了,真的值得单书一篇啊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在西安秦岭终南山的周边,散落着众多古寺名刹。它们有些因为因缘际会,为游人所熟知;但大部分则藏于深山默默无闻,唯有游人偶然经过时,方知其背后竟有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蕴。
我就是这样偶然经过这座秦岭千年古寺的,第一眼看它并没有什么稀奇,等到进入其内一探究竟,才知道这座古寺 历史 悠久、底蕴深厚,且排场极大——从山脚到山顶,竟全是它的地盘儿。
它就是——蓝田悟真寺。
偶遇悟真寺之前,我并没有听说过这座寺庙。来到这里其实是为了游览有“第二敦煌”之誉的蓝田水陆庵(PS水陆庵大殿内的明代彩塑艺术,被文物专家誉为“天下第一立体彩色连环壁塑”,很值得参观;且此处为免费景点,凭身份证换取门票即可,值得一游)。参观完水陆庵后,发现正对面就是一座寺庙,于是便顺便进入一探究竟。
一看不得了,原来这座“不知名”的寺庙,竟然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之一,其 历史 之悠久、底蕴之深厚,不容小觑。
悟真寺是净土宗的开宗祖师善导大师奉诏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 历史 。它在隋唐时期极为辉煌,根据史料记载,悟真寺是唐朝长安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当时的悟真寺分为上、下两院,六大寺院群,殿宇厅堂有4000多间,僧众1000多人。如今吸引着众多游客的水陆庵,原本也只是悟真寺内的一座大殿而已。
千年时光已过,悟真寺的规模大大缩水了,比如原本古寺内的水陆庵也已经“脱离”寺庙的范围独立存在了。不过幸运的,古寺上、下两院的基本布局还留存着。水陆庵对面,位于秦岭莲花山山脚之下的是“下悟真寺”,而在山顶处还有一座“上悟真寺”。
参观完“下悟真寺”,我们便在老乡的指引下,赶往山上的“上悟真寺”。从莲花山森林公园开始爬山,大概3小时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上悟真寺”。
相比拥有气势恢宏的寺庙山门的“下悟真寺”,“上悟真寺”则显得“寒酸”多了。没有高大的山门、没有恢弘的殿宇,一切都极为朴素,像极了我们在大秦岭里经常见到的深山小庙。
不过,这座深山古寺却极具魅力。古寺四面环山,寺庙就坐落于山间的一处平台处。站在院内,抬头是层峦起伏的终南群峰,低头是林密遍布的万丈幽谷。遥想在千年之前的唐朝,上、下悟真寺之间,还分布着六座古寺庙群,从山顶到山脚,古迹遍地、佛音袅袅,那又该是何等壮观的场景呢!
如今“上悟真寺”、“下悟真寺”和水陆庵都已经成为三处独立存在的庙宇建筑。大部分游人只知道水陆庵,却很少知道千年“悟真古寺”的悠久 历史 。
后来和友人偶然聊起邂逅上、下悟真寺的奇遇,友人告诉我,她曾来蓝田游览“上悟真寺”时,遇到了几位专程来朝拜的日本香客。为何一座深山小庙,能吸引日本人专程前来呢?
如果大家去过西安郭杜镇的香积寺,或许见过香积寺善导大师崇灵塔下日本净土宗敬献的石碑。香积寺是为纪念净土宗创始人善导大师而建,也是净土宗祖庭之一,佛教净土宗在日本影响深远,因为香积寺、悟真寺等净土宗祖庭受到日本香客的尊崇,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座藏在秦岭的西安“最大”寺庙,三个点串联起来,倒成了一条小众 旅游 线路,还是颇值得一游的。爬山、访古、看“第二敦煌”,西安周边休闲一日游。
最后说一些 旅游 实用信息,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这里具体坐标在西安蓝田县普化镇,距离西安城区大概50公里,1小时车程。大家如果来玩的话可以直接导航 “水陆庵”。水陆庵、上悟真寺、下悟真寺均免费开放,水陆庵需要凭借身份证换取门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