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吉他、琵琶,学哪个比较好?

古典吉他、琵琶,学哪个比较好?,第1张

  一:学习乐器是要根据个人爱好选择的,古典吉他和琵琶各有各的优点。可以在向专业人士了解后,在确定学习哪一种乐器。

  二:古典吉他被誉为同钢琴、小提琴并列的世界三大乐器之一。和竖琴、鲁特琴等同属古典式弦琴大类。在指板上由弦枕到琴柄与琴箱结合处是12品格,指板较宽,使用尼龙弦,音质纯厚,音色丰富,没有防护板。

  三:古典吉他主要用于演奏古典乐曲,从演奏姿势到手指触弦都有严格要求,技巧精深,是吉他家族中艺术性最高,最具代表意义,适应面最广,最有深度,最受艺术界肯定的一类。

琵琶与古筝的区别 有何不同

1概念不同:琵琶,第一种弹拨乐器,是一种拨弦乐器。是一种重要的民族乐器,可以独奏、伴奏、二重奏、合奏,左手压弦,右手五指弹奏。琵琶是东亚的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琵琶”一词中的“玄”,是指“两块玉片相碰,发出悦耳的敲击声”,是指它是一种靠敲击琴弦发出声音的乐器。它的名字“琵琶”和“pa”是基于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巧。也就是说,琵琶和Arpa是两种演奏技法的名称,琵琶是右手向前弹,Arpa是右手向后弹。

2古筝又名韩筝、秦征、郑尧、銮筝,是中国汉族传统乐器之一,属于弹拨类乐器。它是中国特有的重要民族乐器之一。现在也有小型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古筝,新古筝,十二平均节奏变化古筝。

3音色特点不同:琵琶的音色特点是清脆明亮;声音比较高,旋转手指的手法用的比较多。通常,音符在音乐中感觉很密集。

4古筝的音色特点是优雅含蓄;比较深沉含蓄,低音浑厚,高音清脆悦耳,表现出音乐缓慢的节奏,密集的音符如山泉、湖水的涟漪般流畅。

5、假指甲的佩戴方法不同:琵琶佩戴或系在原指甲的位置(效果是延长指甲);古筝是戴在手指肚子上的它的作用是让拨弦更容易,不用挠手刮(也就是流动的声音)。

6不同结构构成:琵琶结构构成:它由头、颈、腹三部分组成:头:包括头、弦槽、弦轴;颈:包括山口、相、琴枕、颈;腹:包括针、面板、双手、琴背和琴弦(4件)。

7古筝结构:由面板、鹅柱(部分章节也称琴码)、琴弦、前月山、弦钉、调音盒、琴脚、后月山、侧板、出音孔、底板、穿弦孔组成。

琵琶:琵琶是弹拨乐器之王,它的技法是所有民族乐器中最为繁杂也是最难的,很难上手,但是表现力很强。要想练好琵琶,基本功就要练上三年以上才能规范定型,即使你悟性很高,也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因为指法太多太复杂,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形成长期记忆,这样才能为今后练习乐曲打下良好基础。我从6岁开始学琵琶,作为业余爱好,已经20年了,琵琶要想弹好真的是很不容易。

古筝:古筝在难度上比琵琶容易很多。向来就有“千日琵琶百日筝”的说法,古筝如果你好好练上一个月,就完全可以弹曲子了,很容易上手,作为自娱自乐是很好的。所以现在成人学古筝的非常多,特别是女生们很喜欢。学会了以后还可以弹一些流行歌曲,所以古筝很适合作为业余爱好。

价格方面,好的古筝和琵琶都不便宜,但是初学不用买太好的琴,买1500-2000元左右的古筝或琵琶就行。但你要知道,现在教古筝的老师远远多于琵琶老师,而且琵琶老师里也很难找到真正水平高而且懂得教学的人。如果有幸找到愿意教课的琵琶名家的话,学费也是很贵的。而且真正的专家一般在音乐学院教课,一般不太愿意教业余爱好者。其实古筝可以自学的,很多人都是自学的,也能弹得很好。但是琵琶自学就很困难。所以从价格上肯定是学古筝便宜。

根据你的条件,建议学古筝。上初中后,你的学业肯定会越来越忙,可能没有太多时间去练琴,毕竟你今后不打算走音乐专业道路,所以还是学习第一啊。如果学琵琶,需要花费更多的练习时间。我6岁开始学琴时,每天都要练1个小时左右,这样练了三年左右才基本入门,即使我的领悟力在周围同学中是比较高的。作为业余爱好的话,琵琶性价比显然不如古筝高,我很多同学都是学了几年琵琶觉得没有成就感就放弃了,白白浪费好几年时间和金钱非常可惜。相反,学古筝很快就能弹曲子了,会很有成就感,而且好好练的话可以达到较高水平,适合作为长期的业余爱好。有什么问题可以Hi我。

1、两者的古典音乐不同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呼吸,西方古典音乐注重节奏。两者在技术上的最大差异在于音调和演奏方式。在艺术层面上,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现儒家思想、道教思想和佛教思想,强调理解的智慧。西方古典音乐强调美学和功能性。

中国传统音乐领域的表现特点不同于西方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以其深刻的严肃性著称,突出了主客对立。它们大多充满了戏剧或悲剧,反映了一种艺术精神的“壮丽的美”。中国传统音乐深受昆达尤人所知,突出了“爱”与“景”的交融,主客合一,体现了“和声”精神的“美”。

西方国家的古典传统交响曲最能反映西方人的思维方程。西方交响曲的人声波由几个不同的音色推进,分成几个片段,并溶入模拟生物的自然声音中。微妙起伏的器乐,能将观众从当下的混沌中带走,稍作延续,使人们的思维逐渐趋于理性。

在西方交响曲中,声波的发展类似于心灵的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方音乐大师的交响乐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西方的思想。将西方音乐浪潮称为“辅助思想脉动音乐浪潮”。

2、两者的音列不同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以五声调式为基础,西方以大小调为基础,中国传统音乐比较质朴。西方音乐色彩变幻多,不同国度也有相似的音乐。

东方音乐主要是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清音多。西方音乐主要是用的大小是七声,1、2、3、4、5、6、7,其中4、7是两个半音,所以出现浊音。

3、两者的流行音乐不同

国内流行音乐市场存在流行错误。我国流行声乐存在于非常浅的声乐虚拟运动形式中,这种流行声乐乐队最大的特点是波动性小、脉动平。

从深层的观点来看,通过数次神经脉动来强行接受记忆神经中这类声波的脉波。因此,这种流行的人声波被命名为“神经被动脉动声波”。

西方流行音乐的一部分:西方流行音乐,其最大的声乐特征是声浪和人的神经传导,当停留在这种声乐中时,会跟随这种声乐来调整自己的神经节奏,忍不住要跳舞。因此,这个声波被命名为“神经强迫脉动声波”。

-西方古典音乐

-西方音乐文化

-中国音乐

古琴是男人 古筝是女人 琵琶是小女人

        古筝细腻 音色悠扬 像将军令 战台风这样的大气之作 但更出彩的是一些一些温柔 节奏较慢的作品 如茉莉芬芳 渔舟唱晚 古筝的音色本身很美 适合慢节奏的歌曲 这样的曲子极有韵味 把古筝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筝像女人,既有温婉,细腻的一面,又有坚强,刚烈的一面 。

      古琴的音域宽,音色粗糙朴素(相对于古筝)适合弹奏一些清高旷远的大气之作 如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古琴的音调明显比古筝低,并且声音延续性很强,往往一个音就能带动整体的氛围,所以古琴作品往往没有那么多音符,节奏更慢 ,而且有更多的变化显得厚重且余韵悠长

    琵琶 不是偏见,你看弹琵琶的经常是一群美女一字排开 非常养眼。

    抛去某些因素,这也是由琵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琵琶的音色的颗粒感比古筝还要强 也就导致了——她的声音很小。这样的特点也使弹奏的歌曲十分凄美 多是儿女情长。

      当然在我的印象中 好像 欢沁 是个相对来说比较欢乐的曲子 其他的如 琵琶语等等都比较凄婉

前段时间参加了陕西省图书馆举办的一个讲座,两位老师分别从文学和音乐的角度来分析《琵琶行》。当听到音乐老师在演奏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时,感觉这首乐曲在分段欣赏的时候非常动人,而一旦全曲连续的倾听,就觉得变化起伏过于突兀,急骤密集,特别是最后的两分钟,暴风疾雨般的轮指已经不是“似诉平生不得志”了,而是在“控告”,控告一个明确的对象。

这是什么原因呢?回去以后从乐器和唐诗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一、演奏者和听众的关系是什么?表演,或者交流?

1、且看竖琵琶(北琶)和横琵琶(南琶)的差异。

唐代的琵琶是横抱琵琶,与其相近是现代琵琶是福建南音琵琶,又称南琵琶。现在最普遍的琵琶是后来发展出来的竖琵琶,又称北琵琶。二者演奏姿态的最大区别是横琵琶必须用弹奏的右手小臂压住琵琶,而竖琵琶的右手不需要固定琵琶,手臂、手腕和手指都被解放出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产生更多的变化。其次是抱持的角度不同。横抱利于手腕的上下活动,便于一起一落的弹拨,发出简单而有力的声音。而竖抱的角度能让手指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易于手指的轮动,能弹出很密集和细腻的音乐。

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的吴婉嫔先生在《南琶北琶演奏技法的异同》中说道:“南琶的演奏技法简约,约有40种演奏技法,演奏时只弹奏骨干音,音乐风格古朴、淡雅,一般情况下都以伴奏合奏的形式出现,呈现清音雅韵于世人。而北琶左右手演奏技法高达70多种。”

竖琵琶演奏。2015年7月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第五届“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一位来自贵州遵义的选手。新华社发(吴吉斌 摄)

横琵琶(南音琵琶)演奏。,我没找到这位演奏者的资料,抱歉。

不同的抱持角度自然产生了不同的弹拨风格。以下是吴婉嫔先生在《南琶北琶演奏技法的异同》中关于这两种琵琶指法区别的描述。

(1)竖琵琶(北琶)的“轮指”和横琵琶(南琶)的“落指”。“北琶的“轮指”是一种延长音技法,为了保持音的线性,在演奏时无论是力度还是速度都要达到一致;;南琶的“落指”技法要求也是如此,但二者在速度上有所差异。。。。”

(2)竖琵琶的“滚”和横琵琶的“捻”。“速度上,南琶“捻”有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的长短与乐曲节奏紧密相关,乐曲越慢则速度的变化过程就越长;而北琶的“滚”在弹奏时是一个匀速的状态,且速度较快于南琶的“捻”。力度上,南琶的“捻”也是有一个由强到弱的过程。。。;而北琶的“滚”是一种延长音的技法,为了使音线达到统一连贯,在弹奏时力度保持一致。”。。。南琶的“捻” 虽没有北琶的滚来得灵活自由,但在其音乐中的功能较之北琶更为丰富,可以充分体现琵琶的主导作用。”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的吴季莲先生在《南音琵琶与北琵琶演奏技巧之异同》中说道:“南琶能更好的表达古乐特有的古朴典雅,音色浑厚沉稳、有敲击钟磬的古朴音韵,能更好的表达古韵慢慢叙来、空谷传音、典雅悠长的风采。”

在两者相似的技法中,竖琵琶(北琶)的“轮指”对应的是横琵琶(南琶)的“落指”;竖琵琶(北琶)的“滚”对应横琵琶(南琶)的“捻”。从“轮”与“落”,“滚”与“捻”的比较,可以大略知道,竖琵琶演奏风格比横琵琶速度更快、更具连续性和延长性、变化更多。这种比较绚丽的变化,能给与听众很的的冲击力,但没有留下太多空间给听众。而横琵琶“空谷传音”的特点给了听众情绪的渗透和交流的空间。

这是抱持角度不同所产生的差异之一。

2、拨弹与指弹的差异。

《琵琶行》里“沉吟放拨插弦中”,即是琵琶演奏完毕后,将弹奏用的拨子插在弦与弦之间的动作。唐代著名琵琶演奏家曹刚演奏风格刚劲有力,被形容为“拨若风雨”——“拨”,便是用拨子触弦演奏。唐郑嵎《津阳门诗》“玉奴琵琶龙香拨”句下自注:“(杨)贵妃妙弹琵琶,其乐器闻于人间者,有逻逤檀为槽、龙香柏为拨者。”

福建师范大学的孙丽伟先生在《福建南音琵琶与日本琵琶比较两题》中说道“根据中国琵琶在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过一个由用拨子弹奏的“拨弹”阶段到用手指弹奏的“指弹”阶段的过渡期,。。。在泉州附近的晋江县内,几十年前也还有用扇形拨子来弹奏的情况存在。”

日本琵琶的拨片。

指弹可以多个手指轮流弹拨,优点是更快、更有轻重的变化;而用拨子上下挥拨弹奏,虽然稍慢,变化较少,但却可以表现简朴、突兀和强有力的单音。正是拨弹这样的特点,使得白居易感受到了“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直刺内心。

横抱的姿势使得弹拨技法更简洁,而使用拨子的弹法,比指弹更为豪迈而粗犷。大概也可以视为唐诗和宋词各具的风格吧。

从抱持和弹拨这两点的差异看,古代技法较为简单,而且当中有一些停留、间隙,就像中国画的留白,如吴季莲先生所说“慢慢叙来、空谷传音”。这不仅仅给了听众以想象的空间,而且能令听众有时间感怀自身,将自己情绪代入到乐曲之中,产生共鸣。正是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才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古代琵琶向现代的演变,趋向注重于自身,而力求通过绮丽多变以震撼、打动听众。其缺点是快速而密集的节奏没有给听众留下感悟的空间,听众只能被动的接收、接收、再接收,对于乐曲的记忆只停留在浅层的五感,缺乏内心的共鸣,得不到深刻的记忆,和古人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渐行渐远。。。

《琵琶行》里的演奏就像两个人在平等的交流,不仅仅有叙述,还有提问,是双向的交流。而现代的很多曲目,就像演讲,单向的展示。

如果把这一点扩展到文化,甚至可以理解为文化的“进步”越来越趋向于“自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好事。

二、叙、诉、控三种情绪在诗、词、曲中不同的表现。

1、琵琶女的“叙”。

“慢慢叙来”,这正是琵琶女最真实的状态。

琵琶女回忆平生,娓娓道来,回忆中有快乐,有欢愉,有成就,有归宿。只是现在有一点哀怨:丈夫外出工作,自己寂寞一人,产生了对过去的追忆。

从琵琶女的平生来看,不存在“不得志”的状况,少年“名属教坊第一部,。。。老大嫁作商人妇。”在旧社会里对于一位艺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归宿。古代社会大多男主外女主内,琵琶女独自在家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如果拿出来“诉”,反而是不正常的。

因此,在这里,琵琶女是“叙”,而不是“诉”。

2、白居易的“诉”。

“似诉平生不得志”,这里的“诉”,是琵琶女“不得志”吗?当然不是。很显然,这是白居易在对于自己“不得志”的“诉怨”。这“不得志”往往因为时势,只能感叹。

在听完一段演奏后,白居易截取了音乐和琵琶女生平中与心境共鸣的部分,写成诗篇,交给琵琶女。诗篇里所表达的情绪已经不是琵琶女的“叙”,而是白居易的“诉”:

因此当琵琶女重新弹奏,将诗篇中的“诉”一一铺展出来时,便呈现完全不同的情绪:

“凄凄不似向前声”——从原来琵琶女自己的“叙”,变成了白居易的“诉”,使得“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里的“控”。

在这首现代琵琶曲中,音乐的节奏起伏较大,在后半段的转折甚至显得有些突兀,音调快速密集响亮,似乎情绪突然激动的爆发。特别是最后的两分钟,暴风疾雨般的轮指已经不是“似诉平生不得志”了,而是在“控告”,指向有一个明确的对象。

很明显,作者在这首琵琶曲中,截取的是《琵琶行》中情绪激烈的部分,有感而发,使得展现出“控告”的节奏。或许在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作曲家的某些际遇或人生态度,与《琵琶行》中一些句子产生了共鸣,故而演绎成了“控”。

三、功夫在诗外。

“功夫在诗外”原指写诗。其实欣赏一首诗,也是取决于诗外——价值观、人生经历。

佛家有“所知障”,指人们往往用已有的知识、价值观来“诠释”新事物,先预定了立场,再根据这个立场进行“诠释”。这个新事物不符合已有立场的因素就被忽视甚至忽略,而符合的因素就被强化,最终在自我认知里“塑造”了一个符合自己原有知识、价值观的事物。

西晋哲学家郭象注《庄子》三十三卷,后人认为,并非郭象注《庄子》,而是“《庄子》注郭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放空大脑去感受作者的情绪容易,放空自己的价值观去理解吸收作者的价值观很难。思维模式决定了我们能否放空自己的价值观,来吸收更广泛的元素。

正如在《琵琶行》那样,并非作者描写音乐或琵琶女,而是作者以音乐和琵琶女“诠释”来诠释自我,截取音乐和琵琶女经历中共鸣的部分,写入了《琵琶行》。因此,文中对于音乐的描述是片段的、不完整、不连续的。完整、连续和自然的是字里行间所弥漫的情绪、思想,这才是 真正的唐诗真意。

在诗里,有显性的内容,不太明显的情绪,以及隐性的人生经历。现代人很少能经历诗人那样跌宕起伏的人生,因此也不容易体会到香山居士隐含在诗文深处的“思”,更深处,思尽而“悲”,“悲”尽而“愤”。

以有形的文字,表达无形的”意“,是中国文化的特质之一。所有人在开始读唐诗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从文字入手,首先解读“知识”,这是正常情况。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文化要求的提升,可以“由外至内”,提升对唐诗的领悟。如果能把大脑放空,用自己的感情去贴近诗词里的节奏、景象所传达出来的情绪,在充分吸收了作者那一缕或喜或悲的情绪以后,再去分析文字内容,必然能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内容,得到更多的收获。

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外表变得越来越繁华炫目,夺人眼球。当注重外表的思维习惯养成以后,人们已经不在意厚重的脂粉下面是什么?有什么?有没有?

在现代文明教育成长的人们很自然的会以现代的思维模式来描画传统文化,如果只得到了外形而失去了本质,也就太可惜了。

在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交错的时期,将传统文化以现代人能理解的方式传承下去,是一种责任。

注:

1、读香山居士的《琵琶行》,演奏家王心心用南音琵琶演奏李白的《清平调》是很好的伴奏。

2、听《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琵琶曲,个人感觉应该配读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参考文献:

1、吴婉嫔南琶北琶演奏技法的异同[J], 福州市:艺苑,2018(6)

2、吴季莲南音琵琶与北琵琶演奏技巧之异同[J]武汉市:戏剧之家,2018(14)

3、孙丽伟福建南音琵琶与日本琵琶比较两题[J]北京市:音乐研究1998(2)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9786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