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诗都是什么题目?

李清照的诗都是什么题目?,第1张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她多写的婉约词(婉约词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我特别喜欢她的《一剪梅》。

下面是她所写的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长寿乐

南昌生日,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歹带〕人娇 后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的作品用接近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情感世界。作者以真挚的感情、高洁的志趣、清丽的境界,塑造了从清纯少女到清丽**到哀婉嫠妇,最后成长为一代女宗主的,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完整的揭示了作者坎坷生涯、颠沛流离的悲剧人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集中展现高智商、高情商而又高洁哀婉的知识女性的画廊。这是李词艺术上一个最显著的特色,也是李词对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贡献。

  

  一、少年不知愁滋味——一个天真活泼、热情率性的青春少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官居吏部员外郎,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她父亲常对她母亲感叹:“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对其是极为宠爱。所以李清照少年时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较少,造就了她积极乐观、细腻多情、天真活泼、热情率性的性格。 看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作者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词人乘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醉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女子,怀着对大自然风光的热情,率性而为,兴尽而返。好一位活泼多情而又任性洒脱的少女。

  

  李清照十六、七岁时第一次和赵明诚相遇,两人初次邂逅时的情景在她少年时代所作的《点绛唇·蹴罢秋千》中可见一斑: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Chà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见客人来,袜Chàn金钗溜”。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而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个性鲜明、充满青春朝气,天真、活泼、妩媚、婀娜、娇羞、好奇、多情的纯真少女跃然纸上。把这两首词中的少女形象一比较,不难看出许多共性,试问这还有何疑问?她──就是少女时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天真活泼、热情率性的青春少女李清照。

  

  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个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新婚**

  

  李清照于十八岁时适逢赵明诚,赵明诚也生于官宦之家,其父赵挺之曾官至宰相之位。是一个聪明好学的青年,自幼喜好收藏、鉴赏金石刻词。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夫妇同志,伉俪情深。出嫁前她曾写了《浣溪纱·绣面芙蓉一笑开》: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村春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此词自然活泼,格调欢快。写出了一位少年女子和自己的心上人幽会,有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女子只能“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而词中的主人公却敢自由幽会,并主动写信给自己的心上人倾诉衷肠。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豪爽任性、聪明执着的青春少女形象。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在汴京闺中的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婚后,夫妇二人志趣相投,情感甚笃,生活很是丰腴。他们一同搜求金石字画,传写古书,情趣盎然。才子佳人,千古绝唱。这期间,李清照写了不少反映新婚情致和意绪的词作。如《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渔家傲》,是女词人李清照六首梅词中格调最为轻快、明朗的一首,全篇充满欢快,愉悦的气氛。从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看,似应为她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时所作。词的上片,集中表现了梅花娇和洁的特点,高度赞美了它的风度与资质。词的下片,把笔触转到对月夜赏梅的欢悦场面的描写上,既是从侧面赞梅,又直接表现了词人的爱梅之心。词中梅花正是作者自己的象征,明月分辉,花月相照,花好月圆,作者正是借咏梅来歌颂自己美满的婚姻爱情。

  

  李清照与赵明成婚后,夫妻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朔、望才能请假回来,尽管同在一个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迢迢云汉,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而后赵一直都“负笈远游”,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由于对丈夫的思念和对爱情生活的珍视与回味,她的词作中出现了不少抒写离愁别绪的作品。像《怨王孙·帝里春晚》: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粘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暮春黄昏,深院楼上,佳人满怀离愁。又是寒食夜阑,夫君却还没回还,于是“恨绵绵”。“恨”即为嗔,乃因爱而生,实因望夫心切。

  

  还有《浣溪纱·小院闲窗春色深》、《点绛唇·寂寞深闺》、《浣溪纱·髻子伤春懒更梳》等,也表达了作者对离人的思恋之情:

  

  《浣溪纱·小院闲窗春色深》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雾,细风吹雨弄清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点绛唇·寂寞深闺》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浣溪纱·髻子伤春懒更梳》

  

  “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缨斗帐掩流苏,遗犀还解劈寒无。”

  

  两首《浣溪纱》,俱用含蓄蕴藉的笔触,写出了女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抑郁怅惘。《点绛唇》则愁绪更浓,思念更甚,“直要望断归来路”。

  

  李清照三十四时,赵明诚又被起用,出守莱州。丈夫又要远行,这对于早已习惯了夫妇二人耳鬓厮磨的李清照来说,无疑是一个猝不及防的打击。为丈夫整理行装的时候,心中就积聚了无数的离愁;想到别后的日子,心中更是无尽的忧伤,愁思越积越浓,于是提笔作了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但是,最能体现李清照别后怀人之情的还应是她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这首词中,词人一改往昔那活泼俏皮、不知忧虑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丈夫联系起来,夫妻间的相思之情被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女主人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恨跃然纸上,使婚后不久的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

  

  三、载不动许多愁———一个颠沛流离、愁寂哀怨的中老年嫠妇

  

  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病逝。从此,李清照成了一只孤雁,加上国难当头,等待她的是孤苦伶仃颠沛流离,是世情险恶中伤欺侮……这期间李清照写了不少悼念亡夫的词作: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那时,花月相照,花好月圆斯情斯景,永世不再。又是梅花开时,可是“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物事人非,物在人亡,举目四顾,形影相吊。这种“物事人非,物在人亡”在她不少的作品里都不由自主的流露出来: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藉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燕尔新婚,两情相融之时,“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何等适意,何等甜蜜!今日“枕簟”依旧“凉”,然而却只能“泪痕滋”,此“凉”已非凉爽,而是寒气逼人,情怀与往日迥异,令人不胜哀怜、悲悯和叹惋。

  

  靖康之变,李清照流亡江南,在短短几年里,夫亡家破,她所珍爱的金石书画或毁于兵乱,或失之流离,几乎丧失殆尽。丧夫之痛,游离之苦,使她词风变为凄恻悲怆: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此词借赏梅自叹身世。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一首小词,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

  

  绍兴五年(1135年)暮春三月,孤寂凄凉的李清照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人亡物在,景同人非,睹物思人,焉能不悲!重重往事,多少磨难,不堪回首。再也不是新婚小别的轻愁,也不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莫名闲愁。此时的“愁”已有了太多的沧桑、太多的哀苦。对着暮春的不堪之景,作者心中的“愁”可谓无味俱全,无限苍凉与悲苦已不是平常语能形容出来的。一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写出自己经历国破、家亡、丧夫、颠沛流离之后的特殊感受。由于“物是人非”即国破、家亡、丧夫、颠沛流离等种种苦难给她带来无法排遣的浓愁又岂是“双溪蚱蜢舟”所能载动的啊!

  

  四、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思乡念亲、忧国忧民的一代宗主

  

  李清照的词具有一种感伤主义的文学风格,这恐怕是读过清照词的人共有的感受。的确,由于清照的独树一帜与女性特有的多情与易感,加上离乡思亲与国破家亡的遭遇,形成了她浓重的忧郁气质与忧患意识。但她的痛苦意识,决不仅仅限于个人的生离死别,而是沉淀了更多的爱国爱家的意识。“多少事,欲说还休,”这种痛苦“非干病酒”,也不是文人悲秋,而是国破家亡的深切感受。“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抒发了对祖国故乡深深的怀念。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此后统治阶级偏安一隅,在也不想恢复中原了。逝去的青春,失去的亲人,永无回返希望的故国家园,这一切,都只能到梦里去追寻了。又是一年元宵节,憔悴衰老的容颜下,是一颗破碎孤寂的心:

  

  《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翠,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

  

  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平淡却体现着那种强自抑制的内心伤痛和对当局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强烈控诉。南宋词人刘辰翁读此词“为之涕下”,“每闻此几不自堪”(刘辰翁《永遇乐》词序),可见其深爱国之情和忧患意识之感人。

  

  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 吹取三山去。”词中作者大胆设想,把“星河”比喻成千万个帆船在空中飞,作者置身其中,又把自已想象成在梦中到了玉帝那里,向玉帝陈述自已对现实的不满。自己空有一肚子才学,但又有什么用呢?多么希望自己能坐在大鹏身上,一飞就是九万里,飞到令人向往的地方,表现了作者不愿听从命运的摆布,对美好生活抱以憧憬。

  

  但是,靖康之变后,李清照流亡江南,在短短几年里,夫亡家破,她所珍爱的金石书画或毁于兵乱,或失之流离,几乎丧失殆尽。而统治阶级却不思收复中原,她在《菩萨蛮》(风柔日薄)词里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除非醉了才能暂时忘却故乡,把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思乡的感情表达了出来,她的思乡之情是多么深厚!故土的沦丧,爱人的病逝,以及世人无聊的诽谤,都是她积郁在心头的创痕,笼罩着她的是无尽的寂寞凄凉。这一时期便产生了她的杰作《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晓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得黑?恬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被称为千古佳作,佳世绝唱。整首词便是作者晚年凄凉、愁苦景况的艺术写照。在词中,我们仿佛看见了她东摸摸、西瞧瞧、又卒然坐在木椅上,不知所措,怅然泪流的样子,内心和灵魂深处的愁苦难耐已到了无以复加。由于清照一生遭受丧国失家之痛,夫君早逝、飘转等诸多打击,使她对愁苦情怀有更深入的体会,晚年的词创作由个人遭遇拓展为痛悼社会历史的悲剧,意境更为开阔,感情更加深沉,其忧患意识亦愈加凝重深沉。

  

  可以看出,李清照的笔下女主人公形象,具有与作家的自身身份、经历、素养、情感、格调、志趣相互融合的高智商、高情商贵族知识女性特征,是无可替代的。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在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抒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萧》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之美。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声声呜咽,字字血泪,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无处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没有半点的雕琢与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真实映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113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