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走进柳宗元400字·100分

柳州走进柳宗元400字·100分,第1张

柳宗元,你是河东籍“顶尖级文学大家”,世称“柳河东”。我在蒲州古城寻找你,条山烟云告诉我:“你在那荒原野岭、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你孑立飘然,跨过山山水水,娓娓向我诉说你的故事……

一切始于那场轰轰烈烈的政治革新运动——永贞革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风华正茂的你,望着江山,心中的斗志似乎汹涌澎湃着。革新派,可惜呀!选错了道路,纵使竭尽所能,怕也只能是一声叹息,叹这世间的不公。胎死腹中。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触犯了大官僚大贵族的既得利益。似乎没有一点悬念,结局是悲壮而惨淡的,遥远的南方田野上,走着一行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人群。这便是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为官的“八司马”。

文人遭遇政治,悲剧便诞生。陈子昂如此,白居易如此,你亦如此。

没有人理解,更是悲哀的事!你是大唐历史上仕途最不顺的诗人,一个命运多桀的男人,一个伤痕累累的男人。

没有儿女,妻子死了,母亲也死了,现在就剩下你一个人了。于是你的一腔热情在风中一点点冷却,到头来只剩下“独钓寒江雪”的莫大孤寂。( 散文网:wwwsanwennet )

一个人,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失魂落魄的来到了永州,开始了你长达十年孤独寂寞的贬谪生涯。

当你走出长安城,面对着南荒的凄风苦雨和凄凄荒草,就已失去了对朝政的依恋,而隐伏在骨子里的对文学的原始冲动却如雨后春笋般吐露出来。于是,中国唐朝的政坛上,也许就此失去了一位廉洁正直的官吏,却从此孕育了一位光耀千秋的文坛圣手。

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永州的这场大雪勾起了你无限伤感。你想念妻子,想念父母,决定离开冰冷孤寂的屋子,你要到外面去赏雪。

穿过幽深的巷子,来到一条叫潇水的河边,伫立桥头,一幅奇绝的景象印入眼帘:千万座山被积雪覆盖,看不见一只飞鸟,千万条路被积雪覆盖,不见一个人烟。只在广阔的江面上,看见一只孤单的小舟,静静的泊在已经结冰的江中。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只有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江中垂钓。

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涌遍全身,刹那间,你读懂了老翁的一切,禁不住吟道: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如此纯净寂静的世界里,谁最孤独?就是前面这个老翁。老翁是谁?老翁就你自己。

《江雪》,中国古典诗词中,意境最为深远的一首诗。

春暖花开时节,因为那首《江雪》给了你直面现实的勇气,也因为永州的山水抚慰了你受伤的心灵,你开始以一种出世的心态来看待所遭遇的所有不幸,你又回到了年轻时的那个意气风发、激情四射的柳宗元

看着永州,想做些什么。你消失良久的热情像雪一样慢慢的积攒起来,不可无所为呀,心底的良知撞钟一样在你的心头响起。于是,一个全新的永州出现了,一个政通人和的永州出现了。永州人民已经离不开你。

你的生花妙笔,绽放在《永州八记》。你这个“好事之士”,错过了官场的生辉溢彩,也逃过了尔虞我诈的灌输,你的眼眸依然清澈,人格朴实伟大孑立,容不得半点动摇与遮蔽。正是这清明的灵肉,使得你的文风清幽深邃。在那潭幽绿安详的清水深处,涌动着一股股新鲜的水流,美得让人沉醉。

你穿过小石潭,来到小石城山,从未见过的美景让他的心旌摇荡,于是你不由得感叹,做那一尾鱼多好,若空游无依,自由自在;做那只鸟多好,天天只欣赏自己的美丽羽毛,自怜自爱。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确是陶醉!可鱼总要居群,鸟总要归巢。“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人总要面对现实,你的心伤了,空虚了。

明媚的忧伤,在空气中荡漾,渗透进每一粒细微的尘埃。让我不忍再听下去……

眼看人最美丽的时光就要如此的虚度下去,此时,皇帝却又大安天下,又回来了,屁股还没有坐热,又走了,更远,柳州。你为了照顾刘禹锡,不想让他的老母亲遭受如此劫难,主动要去。

柳州,蛮荒中的蛮荒。

你绝望了,对朝廷的绝望,对长安的绝望。你又踏上了漫漫旅程,经过永州的时候,你深情的望着永州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泪湿满襟。

好在你是一个坚强的男人,因为你已经经历了太多的大风大浪。

贬谪柳州的你,像在永州一样,扎扎实实的做你的父母官,你捋起袖子,綄高裤管,戴上草帽,走,修水利去;走,开良田去;走,兴市场去。你释然了,你变得洒脱了,放下心中的惆怅,你走的是那样的坦荡,头昂的高高。你爱民如子,老百姓亲切的称呼你“柳柳州”。

你太累了。位卑未敢忘忧国,你那瘦弱的躯体承受的负担毕竟太重了。终于像一棵不堪重负的大树在风霜雨雪的侵袭下轰然倒下。一代文豪无声无息的走了。皇帝是不知道的,可是老百姓记着你。一定有许多人为你送葬,一定是纸幡成行,哀声悠悠。这就是民意。

柳宗元,柳子厚!柳河东,柳柳州!没有魂归故里,长眠在岭南的山水里,鲜活在历史的口碑相传里。

不需要皇家的敕封,那篇篇经典的传世佳作,就是你最好的墓志铭;百姓最亲切的称呼,就是永远也不会忘却的厚重缅怀!

~~~~~~~~~~~~~~~~~~~~~~~~~~~~~~~~~~~~~~~~~~~~~~~~~~~~~~~~~~~~~~~~~

 罗池不大,小小的一池寒水被众多高大的桂树围着。初冬的冷雨沥沥地打湿了罗池,打湿了桂树,密密匝匝的叶片锁住了罗池千年的清寂,却锁不住冬日迟迟开放的桂花清冽的幽香。

  就在这个下着小雨的冬日里,在清冷的罗池边,在千年桂树濡湿的寒香中,我走近了柳州,走近了柳宗元。

  到柳州第一个拜访的地方,就是罗池,这里有唐代大诗人、散文家、思想家柳宗元的衣冠冢。

  眼前的罗池安静地和我对视着,像穿越历史的眼眸。

  柳州虽然是因柳江而得名,但一个和诗人同姓的城市,宿命地成了诗人灵魂的最终归宿之地,因此现在很多人提到柳州,总是会想到柳宗元。而47岁即在被贬地柳州怀着一腔悲愤离开人间的柳宗元,也确实是把柳州视为他飘泊一生的最终安眠之地,据说柳宗元死后,曾托梦给他的好友韩愈说:“馆我于罗池”,因此这个在柳州城边的小小罗池,就成了诗人安享千年清幽的所在。也许一生不得志,一生饱尝流离之苦同时阅遍万水千山的诗人,其实最终能够抚慰他灵魂的,也就是这么一方安静的、诗意的、天然的山水之地。

  难道诗人真的是必须历尽人世的磨难?了解柳宗元的一生,不禁会为诗人的命运而感慨万千。祖籍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的柳宗元于公元773年生于京城长安。他的祖上都是朝廷大吏,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2人之多。要是命运之神安排柳宗元早生几十年,那么他的一生将是锦衣玉食、安享荣华。但柳宗元出生时,因为家族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已衰落了,出生于“安史之乱”后的柳宗元从来没有享受过家族的荣光,而是在穷困艰难中度过了幼年。但他年仅20岁就高中进士,31岁时官至监察御史里行,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算是从此走上仕途。可是光复家族荣耀的好梦没做几年,因为参与了只进行了半年就以失败告终的永贞革新,从此就开始了被贬的命运。而且这样不断地被放逐,在身体上饱受磨难,在心灵上忍受孤独的境遇无情地从此伴随了他的一生!先是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柳宗元带着67岁的老母来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被召回京。但并未被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他们二月到长安,三月便宣布改贬。柳宗元改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长期的贬谪生涯,生活上的困顿和精神上的折磨,使柳宗元健康状况越来越坏,确是未老先衰。在柳州4年后,经好友裴度说情,唐宪宗才同意召回柳宗元。然而为时已晚,诏书未到柳州,柳宗元便怀着一腔悲愤离开了人间,当时年仅47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唐诗,它干净清爽的文字、空灵静寂的画面、孤傲凛然的意境已经成为裱糊在中国人内心的一个文化标签了。而创作这首诗的柳宗元,他的一生经历如果要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那就是生不逢时、不断被贬。在古代,对一个有着政治抱负的文人来说,被贬官,其实就是灵魂上的放逐。但也许人的际遇是一把双刃剑,政治上的失意对文人来说,也许恰恰是锤炼诗心的机缘;身体上的放逐也许造就了诗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机会。柳宗元一生在文学上的成就,特别是在诗歌和山水游记、散文方面的千古声名,就是他一生流离失意的舍利。而他对柳州的贡献也使柳州人民感念至今。

  当时的柳州是个落后荒凉的地方,居民大多是少数民族,生活极端贫困,风俗习惯更与中原大不相同。柳宗元初来这里,语言不通,一切都不适应,但他还是决心利用刺史的有限权力,在这个局部地区继续实行改革,为当地民众做些好事。柳宗元在柳州,决心废除“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的残酷风习,制订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那些已经沦为效婢的人,都可以按时间算工钱,抵完债即恢复人身自由,回家和亲人团聚。此举受到广大贫苦人民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并使从不敢动土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解决饮水问题。柳州荒地很多,柳宗元组织闲散劳力去开垦,仅大云寺一处开垦的荒地、就种竹3万竿、种菜百畦。他还很重视植树造林,并多次亲自参加了植树活动。 在柳州的4年,是柳宗元人生最后的时光,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针对柳州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番兴利除弊的改革,遗惠一方,而这些改革措施,实际上就是当初王叔文改革的延续,是他最初的政治理想,体现着他一生的坚持和不屈。

  在柳州去世的柳宗元,家人竟无力让他的遗体回归故土,直到1年后经好友筹措,他才得以魂归故里。

  柳宗元的诗,共留下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苏轼曾评价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

  现存的柳宗元诗作,绝大部分是他贬官以后的作品。

全文按作者的游踪来写。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第二段写潭中游鱼;第三段写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第四段写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代同游者。

想要寄情山水的作者在山水间确实找到了乐趣:“如鸣佩环”的悦耳水声,使他“心乐之”,“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似与游者相乐”更让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但这种快乐只是暂时的,小石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幽深凄清的气氛,又使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至“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而匆匆离去,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作者时而欢悦,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有读者问小话,中国古代文学中山水游记的完成者是谁?

开篇明义,中国古代文学中山水游记的完成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山、水的描写,可以追溯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经时代;东汉文学家马第伯的《封禅仪记》,第一次用散文的语言,真实、具体、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东岳泰山的风貌;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唐代的山水诗,可以说是描写山水的一种独特文体。但这些都不属于真正的文学意义上的山水游记。

但直至中唐时期,柳宗元《永州八记》的出现,才使以散文为载体的山水游记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可以说,《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的开山之作,而柳宗元也成为山水游记的完成者。

那么,为什么说柳宗元是山水游记的开创者和完成者呢?这里,首先要说一下什么是文学意义上的山水游记。

一、山水游记的特点和基本要素

首先,游记作是散文,山水游记的散文特征就将赋和骈体文排除在外。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乏对山水和游踪的详略描写,如先秦文学作品《离骚》《哀郢》《涉江》,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但这类作品并不能将它们归为山水游记,因为它们不具备散文的特征。

其次,山水游记必须是游历者对所见所闻、所感所受的景物的真实记录和叙述。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游记是以真实的旅游、游览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游记这种文体的真实性。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虽然也是记录游踪的优秀散文,但由于文中提及的景物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作者的主观想象和创造,因此也不能将其归为山水游记。

第三、就是游记的独立性。游记是独立的篇章,包含部分描写山水片段的文字自然不能视为游记。

因此像北魏晚期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虽然有对河流的的描述,但此书是以《水经》为提纲,记载河流以及与河流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书中的山水部分不能独立构成篇章。

也就是说,《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书中的河流记载不能独立成篇,所以不能归为山水游记。

最后,山水游记是由游踪、景观、情感这三个内在基本要素决定的。游览名山大川,记叙行踪、描写景物、抒发情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成文的一条重要路径。

综合考量山水游记的这三个特点和基本要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具有山水游记的以上三个特点,柳宗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可以说,柳宗元是山水游记的完成者。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散文的开创。《永州八记》不仅对永州地区的八处景物做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而且结合超然物外的哲理对人生际遇进行了探讨。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在山水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意境的创造、思想感情的抒发、游踪的记写、散文语言的创新诸方面,无不达到纯熟自如的程度。

同时,柳宗元把自己的人生际遇和人生感悟融入对山水景物的描写中,给山水景物赋予了灵性和情感色彩,也给山水游记赋予了理性的色彩,提高了山水游记的审美价值。可以说,柳宗元是山水游记的完成者和集大成者。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八篇游记是柳宗元在永州(今湖南永州)时期完成的,前四篇作于法华寺,后四篇作于柳宗元居住愚溪期间。

二、永州八记的写作时间和成因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柳宗元到达永州后,居住在城内东山法华寺,对河就是西山,西山,指潇水西岸南自朝阳岩起,北接黄茅岭,长亘数里起伏的山丘,即现今的娘子岭一带。柳宗元过河游览西山后,写下了在永州的第一篇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游记。

游览西山后,柳宗元过了几天又去了钴鉧潭。钴鉧潭在永州市零陵区河西柳子街柳子庙右侧愚溪西北面,钴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像熨斗,古代称熨斗为钴鉧,所以此潭又名“钴鉧潭”。在这里,柳宗元写下了第二篇游记《钴鉧潭记》。

西山之游八天后,柳宗元游赏了愚溪旁的西小丘与小石潭,因而写下了第三篇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和第四篇游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后来,柳宗元离开法华寺,选择居住在愚溪。愚溪,水名,本名冉溪,在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柳宗元居住在这里后将其改名为愚溪,并把位于愚溪东北的一口泉命名为愚泉。

柳宗元沿愚溪而上,在袁家渴写下了他在永州的第五篇游记《袁家渴》。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柳宗元从袁家渴沿潇水而上,来到石渠,写下了《石渠记》;从石渠沿潇水而下约一华里,翻过一座土山,就到了一个村,村子北面有一条小溪,从村前田洞中间流经村旁,穿石拱桥,入潇水,柳宗元在这里写下了《石涧记》。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柳宗元在永州愚溪之北,过东风大桥到朝阳街道,沿着往北的山路而上,来到小石城山,他在这里写下了《小石城山记》。《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三、永州八记中的景物描写

“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柳宗元的这八篇游记,从游西山起笔,引出以下几处美景,一景接一景,让人目不暇接。

柳宗元的这八篇游记,描写的大多是眼前的小景,如小丘、小石潭、小石涧、小石城山等,或写奇山怪石,或写深潭游鱼都是形象鲜明,深入人心。

这八篇游记历时六年完成,但经过柳宗元合理的篇章安排,读来毫无时间的隔离感,给人的感觉是作者似乎在同一时间一气呵成之作,这八篇游记在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对自然之美的着力描摹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的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在描写自然之美时,柳宗元通过自身高超的文学修养,融动与静、虚与实于一体,以游记的方式全景式地再现了永州八景。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景物动静结合得十分巧妙。如《钴鉧潭记》中的流水“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在作者笔下,钴鉧潭的流水呈现出奔涌、湍急、舒缓等各种形态,这是极具动感的美。

再如《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山丘,是“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的状态,这是作者对静物的描写,柳宗元笔下的山丘极具静态的美。

《永州八记》多是对实景的描绘,但也有虚实结合的描写。如在第一篇中,柳宗元如是描写登上西山时的眼前之景:“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这虽然是实景,但柳宗元也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西山的高峻险拔。

在小石潭前,当柳宗元看到水中的游鱼时,他用细腻的文字描摹刻画了游鱼的状态:“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柳宗元实写游鱼姿态,虚写清澈见底的潭水。鱼儿优哉游哉的自由和潭水清澈见底的在柳宗元虚实结合的写法中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平衡,这也是一种惟妙惟肖、无与伦比的美,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结

《永州八记》就像一幅连贯的丰富多彩的画卷,将永州秀美的山水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而且这些游记因为优美的文笔,而被人们广泛传诵。

在山水的描绘中,柳宗元把自己的情感同山水结合在一起,行文水乳交融,巧妙自然,文句辞藻优美,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感和质感。

可以说,柳宗元是山水游记的散文大家,山水游记在柳宗元手中大放异彩,他是山水游记的真正完成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354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