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出处及其作者?作者描述是何种的情感?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出处及其作者?作者描述是何种的情感?,第1张

出自于戴望舒的《雨巷》,作者戴望舒。

《雨巷》中,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来营建抒情空间,传达内心情感,并且融会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纤弱婉约诗词的艺术营养。

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是一首令人惆怅的诗。一个江南少女和“我”的邂逅,在雨巷中飘然而过。在“我”的等待中,她像丁香一样出现、飘过,然后消散在“雨的哀曲”中。相逢,只是想象;错身而过,是不可避免的悲剧。

这首诗的“丁香姑娘”指的是诗人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下,是作者对于理想破灭的哀悼。但诗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即使自己知道理想不得不破灭,但心中仍然“飘”着希望。

扩展资料:

《雨巷》 作者: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丁香花花语:纯真无邪、忧愁思念。

丁香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是纯真无邪、初恋、谦逊、忧愁思念、哀婉、光辉,寓意着爱情和暗结同心的希望。

象征意义:

1、丁香花--寓意勤奋、谦逊,象征学校的良好校风。

2、丁香花--在古典诗词中她象征着美丽,高洁,幽怨。

3、在法国,“丁香花开的时候”意指气候最好的时候。 生日是5月17日或者6月12日的人的幸运花是丁香花。 在西方,该花象征着“年轻人纯真无邪,初恋和谦逊”。

丁香花拥有天国之花的光荣外号,也许是因为它高贵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视。因此丁香花的花语,也是配得上天国之花外号的光辉。 

扩展资料:

传说:

丁香是爱情之花,在古代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年轻的书生赴京赶考,天色已晚,在路边一家小店住下。小店是父女二所开,待人很热情,书生很感激二人的招待,就在店多住了几天。店主女儿看书生品行端正,知书达理,变产生了爱慕之情。书生见姑娘容貌秀丽,又聪明能干,也十分喜欢。二人月下盟誓,拜过天地,两心相倾。

接着姑娘想考考书生,提出要对对子,书生不假思索:氷冷酒,一点,二点,三点。正在姑娘要开口时候,店主进来看见二人私定终身,气急败坏,姑娘哭诉两人真心相爱,求老父成全,但店主执意不肯。姑娘型性情刚烈,一头撞死。

店主按照女儿的遗愿,将其葬在后山坡上,书生悲痛欲绝,再也无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伤中度日。

不久,姑娘的坟头长满了丁香树,芳香四溢。书生惊叹不已,每天上山看丁香,一天一个老翁路过说,这是姑娘给你的下联,“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后人为了怀念这个纯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对爱情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从此便把丁香花视为爱情之花,而且把这幅“联姻对”叫作“生死对”,视为绝句,一直流传至今。

参考资料:

丁香-

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扩展资料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作者自述

常写游记的原因在喜欢旅行,喜欢与山水相亲。山水于我是朋友,是知音,给我灵气和想象,却限于体力,浅尝辄止者多。苏辙曾云:“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有奇气。”

名山大川一句是向自然,我足迹有限;与豪俊交游一句是向社会,也更感欠缺。统而言之是要有阅历,枯坐斗室,未免干瘪。二寸象牙上的雕刻不管怎样精细,总觉拘束。何况只是粗粗有个模样儿呢。

集子以篇名名,曰《 丁香结 》。我虽孤陋,尚知生活中多的是难解的结,也许有些是永远解不开的,不过总会有人接着去解。

《 丁香结 》所收文字原截于一九八五年底,于八七年春排印时又收入八六年所写的两篇。八一年至八六年之散文统归于此矣。

丁香结在古人心中的意象通常代表着解不开的愁怨、无尽的思绪和内心的郁结。古人常常将丁香结与离别、相思、怀旧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寄托着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思绪。

与古人相比,作者在《丁香结》中对丁香的态度有所不同。作者并没有将丁香看作是象征着愁怨和郁结的符号,而是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展现了丁香花的美丽和深意。作者通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等细节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丁香花的独特魅力。同时,作者还通过丁香结这一形象,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作者认为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但是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将其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产生一种充满乐趣的感觉。

总的来说,古人将丁香结视为愁怨和郁结的象征,而作者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通过丁香结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生活态度。

1关于丁香结的诗句诗句有哪些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一一《醉花间·独立阶前星又月》冯延巳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一一《代赠·楼上黄昏欲望休》李商隐

绕砌□声芳草歇,愁肠学尽丁香结。一一《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冯延巳

合欢不验丁香结,只得凄凉对烛房。一一《无题·误语成疑意已伤》钱惟演

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 一一《别意·志士叹水逝》谭嗣同

殷懃为解丁香结,放出枝间自在春。一一《出定力院作》王安石

小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一一《小园春思》陆游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一一《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一从恨满丁香结,几度春深豆蔻梢。一一《鹧鸪天·寄情》李吕

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一一《好事近·花底一声莺》刘翰

倡条冶叶俱无恙,相伴丁香结暮愁。一一《闲居·弦管春深绕画楼》方行

柔条不学丁香结,矮树仍参茉莉栽。一一《瑞鹧鸪·东风冷落旧梅台》程垓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一一《丁香·江上悠悠人不问》陆龟蒙

暂到高唐晓又还,丁香结梦水潺潺。一一《经旧游·暂到高唐晓又还》张泌

供参考。

2关于丁香结的诗句

关于丁香结的诗句

愁肠学尽丁香结《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

肠断丁香结《

柔肠过丁香结《满江红·门掩垂杨》

柔条不学丁香结《瑞鹧鸪》

愁肠又似丁香结《醉落魄/一斛珠》

合欢不验丁香结《无题三首》

宝剑丁香结《别意》

玉英棵棵丁香结《秦楼月 即事》

殷勤解却丁香结《丁香》

芭蕉不展丁香结《临江仙 和子珍》

春愁欲解丁香结《兰陵王·凤箫咽》

伤春未解丁香结《秦楼月/忆秦娥》

丁香结《秦楼月/忆秦娥》

愁见丁香结《感恩多·两条红粉泪》

远寄丁香结《次韵斌老冬至书怀示子舟篇末见及之作因以赠》

小轩愁入丁香结《小园春思》

莫解丁香结《拟李义山柳枝词五首》

解放丁香结《好事近·花底一声莺》

丁香结在心头《何满子·云雨常陪胜会》

寸心恰似丁香结《拨棹子·风切切》

鸳帏不把丁香结《送珊上座归育王》

都凭细解丁香结《满江红 和高子文春津道中》

丁香结梦水潺潺《经旧游》

3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诗句的意思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的意思是:寒冷的夜里,树上尽是空枝,愁绪郁结,像丁香的花蕾一样。 出处:出自唐代诗人冯延巳的《醉花间》,“独立阶前星又月,帘栊偏皎洁。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夜深寒不寐,疑恨何曾歇。”

翻译:夜晚独自一人站在台阶前,窗户外透着皎洁的月光。寒冷的夜里,树上尽是空枝,愁绪郁结,像丁香的花蕾一样。

深夜的寒冷也不算彻骨(跟我的愁绪相比),更冷的离恨一直也未曾停止。

扩展资料:

《醉花间》双调五十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

以冯延巳《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为代表。几首典型的代表作几乎都是冯延巳的专辑,一起来欣赏一下。

双调四十一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韵,后段四句两仄韵。以毛文锡《醉花间·休相问》为代表。

此词后段第一句少押一韵,与前词异。 -《醉花间》。

4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句的意思

作者:李商隐年代:唐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释:

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诗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原诗是一首七绝,写思妇之离愁。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5求描写“丁香结”的诗句

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柳梢青(蔡伸) 数声鶗鴂,可怜又是、春归时节。

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

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石州慢(贺铸)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

长亭柳色才黄,倚马何人先折?烟横水漫,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憔悴一天涯。

两厌厌风月。 青玉案(晁补之)彩云易散琉璃脆。

念往事、心将碎。只合人间十三岁。

百花开尽,丁香独自,结恨春风里。小圆幽槛经行地。

恨春草佳名谩抛弃。簇蝶罗裙休将施。

香残烛烬,微风触幔,仿佛娇嚬是。念奴娇(蔡伸)当年豪放,况朋侪俱是,一时英杰。

逸气凌云,佳丽地、独占春花秋月。冶叶倡条,寻芳选胜,是处曾攀折。

昔游如梦,镜中空叹华发。邂逅萍梗相逢,十年往事,忍尊前重说。

茂绿成阴春又晚,谁解丁香千结。宝瑟弹愁,玉壶敲怨,触目堪愁绝。

酒阑人静,为君肠断时节。满江红 和高子文春津道中(蔡松年)梁苑当时,春如水、花明酒冽。

寒食夜、翠屏入照,海棠红雪。底事年来常马上,不堪齿发行衰缺。

解见人、幽独转寒江,樽前月。平生友,中年别。

恨无际,那容发。萧闲便归去,此图清绝。

花径酒垆身自在,都凭细解丁香结。尽世间、臧否事如云,何须说。

满江红(程垓)门掩垂杨,宝香度、翠帘重叠。 春寒在,罗衣初试,素肌犹却。

薄霭笼花天欲暮,小风送角声初咽。但独褰、幽幌悄无言,伤初别。

衣上雨,眉间月。滴不尽,颦空切。

羡栖梁归燕,入帘双蝶。愁绪多於花絮乱,柔肠过似丁香结。

问甚时、重理锦囊书,从头说。瑞鹧鸪(程垓)东风冷落旧梅台。

犹喜山花拂面开。绀色染衣春意静,水沈熏骨晚风来。

柔条不学丁香结,矮树仍参茉莉栽。安得方盆载幽植,道人随处作香材。

以上来自百度~。

6关于丁香的诗句

唐李商隐 代赠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杜甫 江头四咏·丁香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人念。

唐陆龟蒙 丁香悠悠江上无人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涎香。

元元好问 赋瓶中杂花香中人道睡香浓,谁信丁香嗅味同。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熏染费春工。唐牛 峤 感恩多两条红粉泪,多少香闺意。强攀桃李枝,敛愁眉。陌上莺啼蝶舞,柳花飞。柳花飞,愿得郎心,忆家还早归。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近来情转深。忆鸳衾。几度将书托烟雁,泪盈襟。泪盈襟。礼月求天,愿君知我心。 古今关于丁香的诗词之二

明许邦才 丁香花苏小西陵踏月回,香车白马引郎来。当年剩绾同心结,此日春风为剪开。

清陈至言 咏白丁香花几树瑶花小院东,分明素女傍帘栊;冷垂串串玲珑雪,香送幽幽露簌风;稳称轻奁匀粉后,细添簿鬓洗妆中;最怜千结朝来坼,十二阑干玉一丛。

北宋毛文锡《更漏子》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南唐李煜 一斛珠·香口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南宋王十朋 点绛唇·素香丁香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宋陈允平 摸鱼儿倚东风、画阑十二,芳阴帘幕低护。玉屏翠冷梨花瘦,寂寞小楼烟雨。肠断处。怅折柳柔情,旧别长亭路。年华似羽。任锦瑟声寒,琼箫梦远,羞对彩莺舞。文园赋。重忆河桥眉妩。啼痕犹溅纨素。丁香共结相思恨,空托绣罗金缕。春已暮。踪燕约莺盟,无计留春住。伤春倦旅。趁暗绿稀红,扁舟短棹,载酒送春去。

唐韦庄 悼亡姬凤去鸾归不可寻,十洲仙路彩云深。若无少女花应老,为有姮娥月易沈。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古今关于丁香的诗词之三李珣 河传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

南唐中主李璟 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芭蕉弯弯如月牙,丁香凄凄似别离,丁香欲减别离痛,却频增几多恨! 离别话语在耳畔,心语丝丝在道旁。 怎知离愁恰难渡!

宋李清照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近代王国维 点绛唇(时王之前妻莫夫人新丧,此词为悼亡之作)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一个江南少女和“我”的邂逅,在雨巷中飘然而过。在“我”的等待中,她像丁香一样出现、飘过,然后消散在“雨的哀曲”中。相逢,只是想象;错身而过,是不可避免的悲剧。细碎的文字中,“她”和“我”出现了, “我”却眼睁睁地看着她消失,仿佛一场梦境。诗人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寂寥的雨巷中,幻想逢着一个希望逢着的姑娘。这并非是现实的巧遇,而是幻觉的邂逅。而那如丁香般的江南少女也许是前清宰相府后代的少女,也可能是诗人以前的邻家少女。其实,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她最终要消散在诗人的视线中。 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在浓重的象征色彩衬托下,赤裸裸地反映了诗人曲折幽微的内心世界,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一幅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呈现在面前。带着哀伤,诗人把自己放在悠长的雨巷中,做一个反复彷徨的孤独者。没有声音,没有欢乐,也没有阳光,只有彷徨和哀怨,这就是悠长、狭窄而又寂寥的“雨巷”,也是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自己心中的美好理想能够实现。但是,诗人明显知道,美好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于是,它转瞬即逝,只留下自己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在这里,诗人把握不住理想又不甘心放弃理想的复杂情绪显露无遗。 撑着油纸伞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诗人一人在雨巷中独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孤独诗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态──这就是这首诗的开头几句所展示给我们的镜头。在上述镜头过后,诗中出现了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并非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而是诗人幻想出来的(他希望碰上的)一个虚拟人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诗中接着写道: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给人柔弱、娇美而又纯洁、庄重的感觉。丁香花娇美却易凋谢,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引愁之物。中国古代的诗歌中有不少吟咏丁香的名句,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纱》词);“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由于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反复吟咏和广泛传唱,在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渐成为美丽、高洁、柔弱、愁怨之类性质或具有这类性质的事物的象征。《雨巷》中出现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国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上述性质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丁香的美丽姿态和颜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洁和芬芳,还具有(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忧愁与哀怨的特点。 这样一个宛如丁香魂魄所花的“姑娘”,一经诗人的想象而创造出来之后,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在诗中,她也象一个现实人物一样活动起来: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诗中所写的雨巷里,本来只有诗人一个人独行;自“丁香姑娘”出现后,就有两个人在其中行走了;而且,那个姑娘的步态、表情乃至手上的油纸伞都与诗人一样。这样一个人的出现,显然使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现在有两个各自孤独的青年男女在活动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这是我们想知道的,(我们可以推想,这)也正是诗人当时所想知道的。诗中接着写道: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她终于向诗人走近了,(我们可以想见诗人这时的心跳),可是,她却没有向诗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诗人投出了一道叹息的目光,然后,像梦一般轻盈而不着痕迹地飘过去了!(我们在心底里叫:为什么只是这样啊?)当她从诗人身边飘过去的时候,诗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脸的凄婉迷茫。这表情分明透露着:她心里实际上是不愿意与诗人分离的。但因为某些(说不清楚的)原因,她却不得不与诗人失之交臂!俗话说得好:人生难得一知己!这两位心灵相通(甚至连表情和步态都那么一致)的青年男女在雨巷中不期而遇后,竟然又失之交臂,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眼睁睁地看着一段可能的美好姻缘就这样失之交臂,(我们可以想见,)诗人是何等的痛心!在恋恋不舍而又深感无奈的情绪状态中,诗人目送着"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渐行渐远: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等到走过一道“颓圮的篱墙”──这“颓圮的篱墙”正是诗人想与“丁香姑娘”相聚相守这一较为具体的希望破灭的象征──,“丁香姑娘”终于消失在雨巷的尽头。但这时的诗人还是处在魂不守舍的状态中,即使不能再看到“丁香姑娘”,他还是在感受着“丁香姑娘”遗留在雨巷的黯淡光线和清冷空气中的颜色和芳香,并为这种颜色和芳香的不断消散而伤感不已: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我们可以想见:)诗人一个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着刚才与“丁香姑娘”相逢时所感受到的她的色彩、芬芳,甚至她的满含叹息和惆怅的目光。但残酷的现实却容不得美好的爱情或理想。在诗的最后,我们看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又只剩下了诗人在独自彷徨: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诗的末尾,诗人似乎又将诗的开头所出现的那个镜头又重放了一遍。首尾两节的词句几乎全部相同,只是将其中的“(我希望)逢着”改成了“(我希望)飘过”。这一改,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诗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因而,读到诗的最后一节,我们不禁感到: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而又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层。

在江南的小镇上,天空灰蒙蒙的,黛瓦屋檐上,悬挂着欲断不断的雨滴,一个穿旗袍的少女,撑着一把油纸伞,徘徊在悠长而又寂寞的巷子里,诗人一路追寻姑娘的影踪,内心深处似小鹿乱撞,他本以为,可以牵她的手,望她的眼,将渺茫的未来紧握掌心,但离别,居然成为今生的憾事。

留不住,丁香姑娘。

月光如洗,树影斑驳,他们一见倾心,她收起了针刺,诗人敞开了心胸,良辰美景,他们喜结连理,可是,斗转星移,她把他刺得体无完肤,他把她伤得叶黄根残,这样的婚姻,如何长久?海天之隔,她再觅新缘,他黯然神伤。

留不住,蔷薇姑娘。

百转千回,诗人不顾世俗的眼光,再度娶妻,他38岁,她17岁,老夫少妻,性格和价值观的差距,早就埋下伏笔,后来,年轻貌美的姑娘爱上了与她同龄的男孩,他们私奔了,诗人的希望之光彻底毁灭了。

留不住,玫瑰姑娘。

这一生,他爱上了三个如花一样的女子,可不幸的是,临终前竟无一人送别。民国才子,雨巷诗人,一生多情而坎坷,他就是戴望舒。

22岁的诗人戴望舒,1927年遇见了自己的丁香姑娘。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

为了避难,戴望舒寄居在朋友施蛰存家里,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走进了他的心里。17岁的少女,天真烂漫,恍若一抔白洁的雪花,一尘不染,为了追求女神,戴望舒写下了无数情诗,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雨巷》。

施降年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爱笑,像一朵刚刚盛开的丁香花,戴望舒在不经意间华丽丽地沦陷在她的世界中。

戴望舒自小脸上就被天花留下坑洼的瘢痕,他敏感、自卑,但内心炽热,他把一腔的爱意都写入诗中。第一本诗集出版了,扉页上赫然写着“A Jeanne (给降年)”,戴望舒勇敢的向施绛年告白:

愿我在最后的时间将来的时候看见你,

愿我在垂死时用我的虚弱的手把握着你。

那是一个人用生命谱成的绝美乐章,施绛年仿佛穿梭在百花竞放的丛林里,目睹着只属于自己的美丽。她欣赏戴望舒的的才情,但又与忧郁内向的诗人保持着距离。

这样的若即若离,并没有让戴望舒退缩,而是更加猛烈和坚决。当施绛年想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拒绝戴望舒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失望之极的戴望舒竟想到了跳楼自杀。

18岁的施绛年吓懵了,她不再强硬,只是机械地喊着“我答应你。”平静之后,施绛年对戴望舒说:“嫁你可以,但你须先取得留学学位。我不想嫁给一个没有上进心,一辈子总是淹没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1931年,施绛年和戴望舒举行了订婚仪式,戴望舒的脸上写满了喜悦,施绛年的表情写满了沉重,这强扭的瓜终是不甜的。

1932年,戴望舒去了法国留学,他知道,他的梦想并不是那一纸学历,可是,面对着施降年的坚决,他居然不敢有丝毫反对,因为反抗一次,他们的距离就远一分。

法国的每一天都是在思念中度过的,他给施绛年写了无数信,却很少收到回信。施绛年原本以为距离可以冲淡戴望舒对她的感情,可以让戴望舒移情别恋,事实告诉她,戴望舒爱她爱到了骨子里。

当得知施绛年和一个冰箱推销员恋爱后,戴望舒遭受了人生的暴击。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奋斗没了意义,来国外读书就是为了施绛年,施绛年竟然背叛了他。戴望舒变得自暴自弃,常常逃学,不上课不交作业不参加考试,最终被学校开除。

1935年,戴望舒回到上海后,当着众人的面给了施绛年一个耳光,这个耳光结束了两人八年的爱恨纠缠。对施绛年来说,这个耳光让她得到了解脱。

时光煮雨,吹散过往。

小说家穆时英不忍看着戴望舒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他拍拍戴望舒的肩膀说:“施蛰存的妹妹算什么,我妹妹比她漂亮十倍,我给你介绍。”

温和的暖阳下,二人见面了,虽说不是一见钟情,但彼此非常有好感。穆丽娟,一个知书达礼的新时代女性,她从哥哥的口中听闻了戴望舒的故事,她喜欢那个满腹才华,在文坛上颇有建树的诗人,她也喜欢戴望舒的专情,知道戴望舒曾喜欢施降年八年之久,她不止一次幻想着,倘若戴望舒肯为她写一首,如《雨巷》全心全意倾诉爱意的情诗,她即便死了也甘心。

天真可爱的少女见到成熟稳重的诗人,收起自己的锋芒,甘愿做月神周围闪耀的星辰。

些许是为了更快逃离失恋的深渊,或是为了强迫自己忘掉施绛年,戴望舒很快就接受了穆丽娟。

1936年,两人穿着西式礼服,在上海新亚饭店共结连理。一年后,穆丽娟为戴望舒生下一个女儿。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上海炮火纷飞,戴望舒一家到了香港。他们住在一个叫“林泉居”的小洋楼里,那段日子是温暖的,他们有一片临海的院子,戴望舒经常在家中办宴会,邀请一些文艺界的朋友前来喝酒聊天。

夫妻之间琐碎的事情,不经意间在时光中开出了花。然而,殷实富足的生活,才华横溢的丈夫,年轻貌美的妻子,娇小可爱的女儿,当真就意味着婚姻的幸福美满吗?平静背后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 我们之间几乎从来没有红过脸,一直和平相处,离婚理由,是性格不合,还有年龄差距,他比我大12岁,戴望舒喜欢窝在书房看书,写作,很少和我说话。”

多年后,穆丽娟告诉记者,定居香港后,她早已体会不到恋爱时的快乐,每天单调重复的生活让她厌烦,那个饱含深情的雨巷诗人,终究渐渐地与她背道而驰了。

1940年,穆时英叛国被杀,戴望舒是爱国诗人,他不准穆丽娟为哥哥奔丧,穆丽娟怒了,一气之下返回了上海,两人的关系就此降到冰点。

压倒他们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戴望舒的不近人情。料理完哥哥的丧事,穆丽娟回到香港,感受到妻子对自己的失望后,戴望舒怕妻子离开自己,当穆丽娟的家人发来她母亲病危的电报后,戴望舒刻意隐瞒了这个消息,穆丽娟因此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成了她一生的遗憾。

1943年两人正式离婚。

一个是需要被人疼爱怜惜的富家**,一个是张狂而敏感的文学诗人,一个始终把感情放在第一位,一个却是嗜书如命的书生,穆丽娟不过是需要一个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但却从未得到。

后来,无论戴望舒怎样想要挽回,穆丽娟还是嫁给了汉奸文人周黎庵为妻,人散人去,没有永恒的人,自然无法履行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诺言。

相逢即是缘,相知便是分。

戴望舒万万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喜欢上一个比自己小21岁的女孩,而16岁的杨静,亦是在好奇、崇拜的思绪下,打开了少女的芳心。

面对重重困难,种种猜忌,38岁的戴望舒,还是和17岁的杨静在香港登记结婚了,这样的婚姻,这样的结合,在身边人的眼中,就是天大的错误,即使是这样,他们依然选择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

婚后的日子尚且安稳,他们有了女儿,面对美丽娇艳的妻子,戴望舒并非一个不识趣味的男人,1944年,戴望舒给杨静写了一首《赠内》:

不如寂寂地过一世,受着你光彩的熏沐,

一旦为后人说起时,但叫人说往昔某人最幸福。

幸福,但不长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人近中年的戴望舒喜欢过一种沉稳安定的生活,他不希冀同生共死,只盼着不离不弃,平平淡淡就已知足。年轻活泼的杨静,却喜欢浸泡在喧嚣的闹市中,小女孩的跳动性,敏感的诗人常常觉得把握不住,两个人的分歧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抗战结束时,戴望舒带妻子女儿回到上海,然后他找了一份在暨南大学当教授的工作,但工资不高,一家人租在老房子里,生活非常拮据。艰辛的生活,没有摧垮坚强的诗人,却打倒了过惯安逸生活的杨静。

1948年5月,戴望舒参加了教授罢课运动,被别人诬陷汉奸,他为了躲避危险,携妻女再度乘船回到香港。

日子一天比一天艰苦,戴望舒的身体也不似从前硬朗,杨静终究受不了外界的诱惑,出轨了,她爱上了隔壁年轻人,离家出走,并与戴望舒提出了离婚。

乐观倔强的诗人,从来没有这么绝望过,也从来不曾这般无能为力,他常在人前一再摇头说:“死了,这次一定死了”。爱情之心寂灭如灰,戴望舒的心随着雨巷消失的丁香,一同走远了。

这个时候的戴望舒,哮喘病已十分严重,上趟楼都要休息好几次。后来动了一次手术,病情也不见好转。

1950年2月28日,戴望舒为了早日康复,加大了麻黄素剂量,注射不久后昏迷过去,送到医院时,已停止了呼吸。

他去世时,才45岁。

有人评价戴望舒:

他永远走不出那条幽深的雨巷,在一个不可能的丁香姑娘身上,浪费去一生的时光。

丁香花年年依旧,而那个守在雨巷的男人再也没有出现。

戴望舒这一生浪漫多情,才华横溢,他偏执,清幽如兰,他爱过恨过,辉煌过,也跌倒过,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佳作,那动听的字字句句,是他一生情感的交融,也是他爱的呼唤,情的归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4491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3
下一篇2023-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