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四宝有:金丝猴、羚牛、大熊猫、朱_。
1、金丝猴:金丝猴,毛质柔软,鼻子上翘,有缅甸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5种,其中除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外,均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2、羚牛:羚牛体形粗大,肩高110-12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400千克,最大者肩高可达2米,重达1吨。雌雄均具短角。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由于产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渐变浅。分为4个亚种:高黎贡羚牛、不丹羚牛、四川羚牛、秦岭羚牛,中国均产。
3、大熊猫: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仅有二个亚种。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脸颊圆,有很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4、朱_:朱_是_科朱_属动物,古称朱鹭、红朱鹭,朱_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
羚牛是羊。
羚牛的体型比一般的羊要壮大很多,雄性羚牛的体重大约在500千克左右,最高可以到一吨。羚牛又叫牛羚、金毛扭角羚、扭角羚等。是群居动物,性情十分凶猛,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不丹和缅甸,属于濒危物种,也是我国的重点保护动物。
羚牛种类:
羚牛数量稀少,与大熊猫一样是我国的国宝。羚牛的四个亚种 在我国均有分布,分别是陕西(秦岭)亚种、指名亚种、四川亚种、不丹亚种。其中四川、秦岭亚种为我国特有亚种,这两种北京动物园里可都有哦。
羚牛栖息环境:
羚牛是典型的高寒种类,常栖息于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带,冬季又迁移至2500米以下的针叶林中的多岩区。常栖息于高海拔的高山悬崖地带。
由低至高依次生长着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草甸灌丛,海拔愈高条件愈酷,气候也愈冷。可是羚牛不在乎,林下生长的灌木、幼树、嫩草及一些高大乔木的树皮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它们白天隐匿于竹林、灌丛中休息,黄昏和夜间出来觅食。
题记:秦岭羚牛,又被称为“秦岭金毛扭角羚”,当地人又叫它为“白羊”或是“羊子”,体形粗大,肩高100-130厘米;尾长15-20厘米;重量250-400公斤。雄性和雌性均具较短的角,角呈扭曲状,一般长约20厘米。头如马、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驴其体型介于牛和羊之间,但在牙齿、角、蹄子等更接近羊,是一种大型牛科食草动物。它的两个长而粗壮的前肢,两条短而弯曲的后腿,以及分叉的偶蹄这些特点都使秦岭羚牛能够适应高山攀爬生活。
秦岭羚牛在每年的二月前后产崽,每胎一崽。它们生性警觉,听觉灵敏。 通常是少则十几头,多则四五十头组成羚牛群一起生活。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鹧鸪天·秦岭四宝之羚牛
金毛扭角攀峰巅,群居秦岭度生年。山川草翠足丰食,水绕流飞赐醴泉。
好争斗,性皮顽,种群繁衍狠争权。新君俯首温言解,厮守桃源月下眠。
外形特征———
秦岭羚牛全身毛色为淡金**或棕褐色。颌下和颈下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雄性和雌性都有粗大的角,角尖光滑,从头顶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角尖向内。体形粗大,四肢粗壮,肩高大于臀部,体长约18米,成年雄性可达到2米以上。成年雄性体重200-300千克,尾较短,吻鼻部高而弯起,似羊。肩高于臀,角粗而弯向两侧。其毛色色泽依老幼而不同。遍体白色或黄白色,老年个体为金**,背中不具脊纹。吻鼻部和四肢为黑色。幼体通体为灰棕色。秦岭亚种是四个亚种中最漂亮的亚种。
栖息环境———
秦岭羚牛是秦岭山脉的特产动物,其分布沿秦岭主脊冷杉林以上。它们一般生活在150-3600米的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晨昏采食。由于食物基地内的食物有季节变化,故它们的活动常作季节性的移动。春季它们常下至1500米左右的山谷中采食禾本科、百合科等的青草、竹笋与竹叶,以及一些灌木的嫩枝幼叶;夏季迁移至高处采食含有多种维生物及淀粉的草本为食,然后进入林阴以避烈日;秋季则采食各种植物的籽实;冬季进入亚高山台地或向阳的山地食物基地,主食秦岭箭竹、冷杉等树皮及灌木嫩枝,并照晒利用阳光取暖。
生活习性———
羚牛集群性强,常十多只一起活动,多至二、三十只,甚至多达百只以上的大群,冬季还会出现数量更多的集群。羚牛行进时的队伍非常有纪律,健壮的公牛分别走在队伍的前面和后面,队伍的中间是母牛和幼牛。群牛不会主动攻击人,危险性要低很多。但独牛的性情跟生活在群体中的羚牛则大不一样。牛群移动时,由强壮个体领头和压阵,其他成员在中间一个挨着一个地随后跟着顺小道行走。牛群平时活动时,一般有一只强壮者屹立高处瞭望放哨,如遇敌害,头牛会率领牛群冲向前去,势不可挡,直至脱离险境。平时成年雄兽喜欢过孤独的生活,故有“独牛”之称;也有2-3头同栖的,称为“对牛”。
羚牛和山羊一样,凡是能够到达它们宽阔嘴边的植物,几乎都吃,它的食料至少包括100多种植物,甚至可达300种。因此具有多方面的营养,有些是天然的中草药,有止泻驱虫的功能,能抵御疾病,它还喜爱舐食岩盐、硝盐或喝盐水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林中含盐较多的地方,常是牛群的集聚点喜群栖。羚牛春季采食禾本科、百合科青草、竹笋与竹叶以及灌丛的一些嫩枝幼叶。夏季迁移至高处采集多种维生素及淀粉的草本植物。秋季采食植物的果实,冬季进入高山台地或向阳的山地,主食箭竹,冷杉等树皮及灌木嫩枝。
秦岭斗士———羚牛
在秦岭山脉的主脊地带,活跃着一群长着羊脸羊胡子、体型高大,看起来似牛非牛似羊非羊的动物——羚牛。
光听它既有“羚”又有“牛”的名字,就知道肯定来头不简单。当你看到它,亦会被它“四不像”的外形迷惑——头像羊、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驴,性情如牛,叫声似羊。事实上,在分类学上,羚牛属于牛科羊亚科,介于牛和羊之间。世界上共有4个亚种,即秦岭羚牛、四川羚牛、高黎贡羚牛、不丹羚牛。羚牛与大熊猫、金丝猴并称我国高山林型三大珍贵动物。
秦岭羚牛是秦岭山脉的特产动物,也被称为“秦岭金毛扭角羚”,当地人又叫它为“白羊”或是“羊子”。雄性和雌性羚牛均有较短的角,角呈扭曲状故曰“扭角”,又因体型壮硕如牛,面部长相如同羊,加之成年雄性羚牛毛色多为**,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所以得名金毛扭角羚。其实羚牛的扭角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当羚牛还是幼年的时候,头顶萌发的角是笔直且向后倾斜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双角开始扭转。
秦岭羚牛主要分布在沿秦岭主脊海拔1500米—3600米之间,在陕西主要分布于太白县、宁陕县、佛坪县、周至县、洋县、柞水县等区域。它们的主要栖息范围在高山或亚高山区域2200米—2800米的针阔混交林及针叶林两个林带之中。
羚牛是不折不扣的食草动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徙习性。简单说来,就是随着季节变化,哪有食物就在哪里采食:初春至初夏,它们常在1500米左右的山谷中采食禾本科、百合科等的青草、竹笋与竹叶,以及一些灌木的嫩枝幼叶;随着夏季气温升高,羚牛逐渐上迁至高海拔地带,采食含有多种维生素及淀粉的草本植物,然后进入林荫以避烈日;秋季树叶开始凋落时,羚牛又会逐步下迁至低海拔地带,采食各种植物的籽实;冬季草木凋零,它们进入亚高山台地或向阳的山地,主食秦岭箭竹、冷杉等树皮及灌木嫩枝,并利用阳光取暖。它们拥有两个长而粗壮的前肢,两条短而弯曲的后腿,以及分叉的偶蹄,这些特点都使它们能够适应高山攀爬生活。
除少数的独牛个体外,秦岭羚牛在一年四季中都过着集群生活,有3只—10只的小群,也偶有近百只规模的大群。秦岭羚牛种群的结构一般由少数雄牛、数量较多的雌牛及幼仔,还有一些亚成体组成。有研究发现,秦岭羚牛种群的分离和重组是经常发生的现象。除了由雌性羚牛及所生幼仔组成的母仔家群外,其他类型的家群、混合群和社群的成员都不稳定。
类似羚牛群体在短期内数量和组成发生改变的现象在其他牛科动物中也很常见,如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牛和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的非洲水牛,群体大小和类型也经常发生变化。科学家对美国野牛种群社群结构的研究发现,其群体脆弱易变,群体的成员频繁地变化,特别是在与其他种群相遇时更是如此。
科学家还进一步证明野牛群体的变化还与其行为(如发情与产仔)和不同群体的活动范围重叠有关。对于羚牛物种而言,繁殖期的雄性羚牛可能是群体中的不稳定因素;亚成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年龄变化而改变所在群体,也是羚牛群体变化的一个原因。
秦岭羚牛群体的变化还与其反捕食的策略有关。秦岭羚牛每年为获得食物都要沿山脊或沟谷进行两次上下的迁移。因山势起伏和地形的变化,在迁移中遭遇天敌的机会远大于它们林中采食和休息时。因此,羚牛在迁移中多集成10只—30只包括成体、亚成体、幼仔的社群。集群不仅可以提高提前发现天敌的机会,还可以在遇到天敌时采取分群逃跑的方式降低个体被捕食的概率,同时还可以为群中的幼仔提供较好的保护。
羚牛群在觅食或其他活动时,往往会有“哨牛”负责警戒。“哨牛”多站在高处,对于轻微的风吹草动也会注意倾听,一旦发现敌害,则会发出连续的喷鼻声或突发性动作,其他成员听到“警报”,会随时准备逃跑。羚牛的逃跑速度和攀爬能力极强,3米—4米高的崖壁也能一跃而上。羚牛也具有集体防御的习性,休息时常常围成圆圈,壮年羚牛在外围,其角向外侧,幼仔和少数母体在中央,受到保护。
在秦岭山区,每年夏季都会有落单的羚牛下山。有学者解释,每年七八月为羚牛发情交配期,雄牛之间或雄牛与群体附近的“独牛”会发生激烈争斗,争夺配偶,失败者会离群出走,自谋生路。这些离群独牛性格暴躁,极易伤人。如果“狭路相逢”,一定要注意避让,不要贸然招惹它们。
20220327
羚牛集群性强,常十多只一起活动,多至二、三十只,甚至多达百只以上的大群,冬季还会出现数量更多的集群。羚牛行进时的队伍非常有纪律,健壮的公牛分别走在队伍的前面和后面,队伍的中间是母牛和幼牛。群牛不会主动攻击人,危险性要低很多。但独牛的性情跟生活在群体中的羚牛则大不一样。牛群移动时,由强壮个体领头和压阵,其他成员在中间一个挨着一个地随后跟着顺小道行走。牛群平时活动时,一般有一只强壮者屹立高处瞭望放哨,如遇敌害,头牛会率领牛群冲向前去,势不可挡,直至脱离险境。平时成年雄兽喜欢过孤独的生活,故有“独牛”之称;也有2-3头同栖的,称为“对牛”。
羚牛主要以集群的方式采食,但也见到单独活动采食的羚牛。在野外累计见到羚牛146群次共1090只羚牛,其中单独活动的羚牛有50只,占所见羚牛总数的46%;集群活动的羚牛个体数占954%。研究期间在佛坪自然保护区所见羚牛的最大群体有59只,有50%以上的羚牛是在大于15只的羚牛群体中见到的,群体大小平均为10 8±9 4(n=96)只。羚牛常通过低沉的吼叫来传递位置信息,从而达到聚群和共同采食迁移的目的。羚牛采食移动时的吼叫是从一个采食域向另一个采食域的行走过程中发生的。发声时羚牛的头并不仰起,也不向四周张望,头仍然是向下向前觅食的姿式。母头牛在采食过程中不时地从喉部发出低而深沉的吼叫声,这会使群体中的其它个体向其活动的方向移动。如果母头牛来到陡峭处见不利于迁移采食而改变移动方向后,其低沉的吼叫会引起近邻的几只牛紧随其后改变走向,稍远处的其它牛则不再前往陡峭处,而是往声源方向行走采食,母头牛的吼叫声所起的作用极其明显,表明了群体内个体间的通讯对于羚牛集群采食迁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羚牛和山羊一样,凡是能够到达它们宽阔嘴边的植物,几乎都吃,它的食料至少包括100多种植物,甚至可达300种。因此具有多方面的营养,有些是天然的中草药,有止泻驱虫的功能,能抵御疾病,它还喜爱舐食岩盐、硝盐或喝盐水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林中含盐较多的地方,常是牛群的集聚点喜群栖。羚牛春季采食禾本科、百合科青草、竹笋与竹叶以及灌丛的一些嫩枝幼叶。夏季迁移至高处采集多种维生素及淀粉的草本植物。秋季采食植物的果实,冬季进入高山台地或向阳的山地,主食箭竹,冷杉等树皮及灌木嫩枝。
研究区域的海拔高差将近2000米。随着不同海拔区域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其植物生长的情况也会有相关的变化。羚牛为选择优质的食物会作季节性的、上下垂直的迁移活动。羚牛在12月初至3月底的这一段寒冬季节期间内基本上稳定在海拔1800-2000米之间活动,此时的羚牛较喜欢选择支梁背风一侧的半坡作为栖息场所,啃食树皮及以华桔竹叶、苔藓等为食物。每年春季来临后,羚牛活动处的植物并未萌发,萌发的植物出现在气温先期变暖的较低海拔处,因此羚牛开始向下迁移采食。5月份羚牛迁移到海拔1500米附近的区域活动,采食萌发出的新鲜幼嫩的食物。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高海拔处的各种植物也逐渐萌发生长,羚牛逐渐向上迁移采食,到6月底时羚牛基本上迁移到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附近活动。6月至9月羚牛主要在高海拔区域活动。随着高山植物枯萎落叶,10月份羚牛又开始往低海拔处迁移,并越过羚牛冬季栖息的海拔高度区域,采食低海拔处的针阔叶混交林及针叶林内的一些未落叶灌木和小乔木,于11月中旬下移至1700米附近活动,尔后再往高处迁移回到冬季栖息区域。
羚牛主要在白天进行采食活动。研究期间所见的96群次集群的羚牛中,有75群次在采食、5群次在行走、16群次在休息;所见单独活动的50只羚牛中,有21只在采食,21只在行走,8只在休息。羚牛的采食活动多见于上午和傍晚,晨昏时期较为活跃。 凭借强壮的体躯和力气,羚牛可以随时赶走到来争食的毛冠鹿、麝、鬣羚和其它有蹄动物。因此,没有什么自然天敌。别看扭角羚体驱臃肿,在行进时弓腰驼背,步态蹒跚,可是在需要时却能跃过24米高的枝头,或者用前腿、胸膛去对付一根挡在前进道路上的树干,使之弯曲直至折断。据沙勒博士测定,扭角羚能用这种方法,轻而易举地推弯或折断直径为127厘米的树干。
夏天一般是羚牛的发情期,为了争夺配偶,羚牛群中的公牛会展开决斗,通过“暴力手段”确定等级序位,失败者往往会“愤”而离群出走,成为独牛。一些羚牛由于从群体中走散,而不得不独自“流浪”。这些看似忧郁的“独行客”,往往性情暴躁、极易伤人。所以,在遇到独来独往的羚牛时,要特别小心,及时避让,以防遇到危险。碰到羚牛时,不能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可以立刻爬上高处,或者就地卧倒一动不动,羚牛就不会伤害到人。
羚牛,俗称野牛,又叫牛羚、扭角羚,在中国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国外见于缅甸、印度、尼泊尔和不丹。中国1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11。
羚牛并不是牛,它居于牛科羊亚科,分类上近于寒带羚羊,是世界上公认的珍贵动物之一,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因它体形粗壮如牛,长21米,约重300公斤,活像一头小水牛,而头小尾短,又像羚羊,它叫声似羊,但性情粗暴又如牛,故又名羚牛。它生有一对似牛的角,角从头部长出后突然翻转向外侧伸出,然后折向后方,角尖向内,呈扭曲状,故又称扭角羚。
羚牛产于我国西南、西北及不丹、印度、缅甸等地,由于产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渐变浅。我国境内的羚牛,全身白色,称为“白羊”,老年个体呈金**,称为“金毛扭角羚”。
羚牛是一种高山动物,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悬崖地带。由低至高依次生长着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草甸灌丛,海拔愈高条件愈酷,气候也愈冷。可是羚牛并不在乎,林下生长的灌木、幼树、嫩草及一些高大乔木的树皮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它们白天隐匿于竹林、灌丛中休息,黄昏和夜间出来觅食。上下往来于群山之中,纵横于悬崖峭壁之间,如履平地。它们身上长有一身厚密的被毛,能抵御严寒,不怕寒冷,可是怕热,夏季气温接近30℃时,每分钟气喘即达100次以上。
在野生动物家族中,看上去“牛气”十足、桀骜不驯的羚牛也算得是庞然大物了,但其性情却十分敦厚,从不主动挑起什么争端。为抵御大型食肉动物的攻击,它们喜欢群居,常十多只一起活动,多至二、三十只,甚至多达百只以上的大群,每群都由一只成年雄牛率领,牛群移动时,由强壮个体领头和压阵,其他成员在中间一个挨着一个地随后跟着顺小道行走。牛群平时活动时,一般有一只强壮者屹立高处瞭望放哨,如遇敌害,头牛会率领牛群冲向前去,势不可挡,直至脱离险境。羚牛行进时,一般都是青壮雄牛走在群体外围,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弱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一旦遇上别的牛群。它们便于“改换门庭”以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或夺头牛之位,或多占“妻妾”。而达此目的的唯一方式就是决斗——雄牛的这种“背叛”与“上进”行为,对羚牛种群的繁衍生息具有重要的遗传学意义。至于结果,自然是“胜者王侯败者寇”,落败的雄牛将被驱逐出群。若找不到新的愿意收留它的同类,就只能离群索居、踽踽独行于危机四伏的莽林,成为食肉猛兽美餐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
它们所食植物种类多达百种,因此具有多方面的营养,有些是天然的中草药,有止泻驱虫的功能,能抵御疾病。它还喜爱舐食岩盐、硝盐或喝盐水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林中含盐较多的地方,常是牛群的集聚点。
羚牛每年7~8月进入交配季节,这时雄牛的性情变得格外凶猛。为了争夺雌牛,强壮雄牛间互相展开殊死的角斗,失败者退居群后,胜利者才得以与雌性交配。羚牛的孕期约9个月,一般在翌年3~5月产仔,每胎一头。
羚牛有勇无谋,很易上当而掉入陷阱被捕,现已面临灭绝。为了保护这一珍贵动物,在有羚牛分布的地区,已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据观测估计,高黎贡山保护区内目前约有300来头,分为6~8个种群。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珍贵动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秦岭羚牛,毛色淡棕而黄,阳光下金光灿灿,有“金色羚牛”的称誉。与西藏、云南等地羚牛的深褐色,四川羚牛的红棕色相比,秦岭羚牛更为靓丽。
01
排列与组合
羚牛属牛科羊亚科,是羊,不是牛,是一种超大型的野羊,躯体壮硕,一只成年羚牛足有三百多公斤。羚牛外貌像牛,老百姓俗称它为野牛,成年的羚牛角向后扭曲,也被称做“扭角羚”。有人仔细研究,称羚牛为“六不像”:
即庞大隆起的背脊像棕熊
两条倾斜的后腿像非洲的班鬣狗
四肢短粗像家牛
绷紧的脸像驼鹿
宽而扁的尾像山羊
两只角长得像角马
这所谓的“六不像”,实际上似像非像,为六个动物的特征组合体。
02
秦岭羚牛在中国
1850年Hodgson在印度阿萨姆的米什米丘陵采到羚牛标本,建立新属、新种并首次命名。1911年,Thomas根据Anderson在我国秦岭太白山采得的羚牛标本定名为秦岭亚种( Btbedfordi ),这种仅产于秦岭的白色型羚牛,即所称的金色羚牛。
1949年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羚牛的资源保护与研究,划定了一些保护区(如: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了羚牛资源,涉及分布、分类及生态研究等方面。羚牛有四个亚种,在我国均有分布,其中四川、秦岭亚种为我国特有亚种,我国是这种珍贵动物资源的最大拥有国。
03
凶狠彪悍的性格
羚牛性情凶悍。虽然体躯臃肿,行进时步履蹒跚,显得又粗又笨,但到了关键时刻,却又非常敏捷,特别善于攀爬悬崖,且能腾跃2米多高的树丛。而性情粗暴的羚牛,尤其是那些争配偶中失败的“独牛”,经常闯入低海拔的居民区。从1999年到2008年2月,已出现伤人事件155起,造成22人死亡,184人受伤。让老百姓对羚牛爱恨交织,继尔谈牛色变。
04
羚牛也懂得生活
绵绵的青山,一望无际;清润的空气,沁人心脾;珍稀的动植物,不胜枚举。这就是秦岭对人类的馈赠。在秦岭深处,村民们口口相传着这样一句俗话:“七上八下九归塘”,而这句话正和羚牛有关。说的是,在农历七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中低山区的温度高,羚牛们就开始往中高山爬,那里的气候更加凉爽,最适合避暑;农历八月,山区的昼夜温差增大,羚牛便返回中低山区,那里温差较小,羚牛待在那里也觉得舒适;到了农历九月,天气开始转凉,羚牛便下到塘里,准备越冬。
05
其实也是个吃货
和人一样懂得如何避暑的羚牛,也同样的喜爱美食。
初春时节,万物新生,树木和小草长出了嫩芽,吃了一个冬天的干竹子,羚牛的味蕾在春天得到了释放。鲜嫩的青草味美多汁,牛儿们在这个时候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尽可能多地到处啃食新鲜的青草和嫩叶。到了初夏,海拔稍高的地区植物也会冒出新芽,此时的羚牛,会不辞劳苦地爬到更高的地区进行觅食。
06
濒临灭绝,人类之过
羚牛是一种高山动物,典型的高寒种类。主要分布在秦岭中段,主活动区是周至、佛坪、太白、宁陕、洋县、柞水等十余个县。羚牛喜群居,常10多只一起活动,多的有20-30只,最多可达百余只。栖息于海拔2000-4500米的高山悬崖地带,穿行于森林草甸之中,驰骋于峭壁绝崖之间,拥有一身厚密的皮毛,使它能够抵御高海拔山区冬天的苦寒,顽强地生存到今天。
羚牛生性中还有憨厚的一面,对人不设防,很容易被猎杀和诱捕,加之长期以来生态环境的恶化,生存空间被隔断,目前羚牛仍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因而被列入国家一级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把它列为世界濒危保护动物,载入特别保护的“红皮书”。
07
我们要反思过错
羚牛生活的地方,生态环境还是比较好的,然而近百年来羚牛种群数量的减少,人类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山区道路的修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迁徙;无休止的开发、开挖、开采,会让它们原本狭小的栖息地更加碎片化。
所幸的是,近年来的一些大工程(如西成高铁),会有意识地去为该区域的动物保留可以自由通行的生态廊道;地处柞水、宁陕、长安三县,总面积16000多公顷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以保护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气候分界线,发挥着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众多重要功能,如今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保护,这是生活在这片区域的也是动植物的福气,更是和秦岭有着息息相关的人们的福气。
守住绿水青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建设绿色家园,这不仅是梦想,更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奋斗目标;我们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