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第1张

第一条 为了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自治县行政区域内文化遗产的保护,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文化遗产包括:

  (一)白族、普米族等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具有代表性的口传文学;

  (二)白族二月会、普米族吾昔节等各民族的节日、祭祀、礼仪;

  (三)普米族搓蹉、四弦舞乐、白族拉玛民歌开益、营盘拉古傈僳摆时、怒族阿楼西杯等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舞蹈、文学故事、传说;

  (四)传统手工技艺、医药和历法;

  (五)河西箐花普米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区和通甸罗古箐、啦井盐马古镇、石登拉竹河村、营盘拉古村等具有当地民族代表性的特色村落;

  (六)通甸玉水坪遗址、茶马古道-兰坪段、营盘杨玉科家祠建筑群、兔峨土司衙署、金鸡寺等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和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通甸武装暴动胜利纪念址等;

  (七)其他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第四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第五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文化遗产保护资金。资金主要用于:

  (一)文化遗产的调查、普查、学术研究,以及文字、、音像资料、书籍等的整理出版;

  (二)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珍贵资料和实物的征集、收购;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

  (四)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活动的开展;

  (五)文化遗产相关建筑、场所和设施设备的维护、修缮;

  (六)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特色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七)文化遗产资料档案、数据库及网络传播平台的建立及运转维护。第六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和传承补助经费等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自治县资助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第七条 自治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辖区内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第八条 自治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报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九条 自治县成立文化遗产专家综合评审委员会,负责文化遗产的评审推荐工作,其成员由自治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聘请。

  自治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文化遗产专家综合评审委员会评审,报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第十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注重专业技术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与扶持,并提供必要的保护传承条件。第十一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一)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第十二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在传承活动中随意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谋取非法利益的,依法取消其传承人资格。第十三条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因年老、疾病等原因丧失传承能力,难以履行传承义务的,由自治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按传承人评审标准重新认定传承人。原代表性传承人继续享受传承人待遇。第十四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支持普米族学会、傈僳族学会、怒族学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依法参与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对做出显著成绩的,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十五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民族节庆、民间习俗等,组织开展文化遗产的展示、宣传和推荐活动。支持依法开展群众性的文化遗产传承、传播活动。

  鼓励公民穿戴少数民族服饰。

童丽。

1、歌词节选: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那春风它摆摇,杨呀么杨柳梢,姑娘房中座,绣了个绣荷包,少年郎个个要,不知道给谁好。

2、《初一到十五》是童丽演唱的一首天籁平静歌曲,收录于她2016年发行的专辑《对话Ⅹ-童丽与古筝的邂逅》中。这首歌曲名取自农历初一到十五这十五天,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珍视。

《虫儿飞》是青音节目开始时的音乐

《草原蒙古人家》---英格玛,这个是一个片花中的,内容如下:

邂逅一场最美丽的际遇

我寂寞的行走着,我以为一直行走,就能抵达天涯

我孤单的舞蹈着,我以为一直舞蹈,就能追上春天

那千回百转时,那守着我的是岸

那灯火阑珊处,那等着我的是家

如果可以,让我看着你的眼睛将你的笑容刻在我心里

如果可以,让我握着你的双手将你的温暖存在记忆中

能牵手的时候请别只是肩并肩

能拥抱的时候请别只是牵牵手

能好好爱的时候请别忙着伤害

能在一起的时候请别轻易分离

我想你找的应该是第二个。

民族管弦乐作品如下:

1民族管弦乐《春节序曲》 作曲:李焕之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它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基于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2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曲》 作曲:刘文金 二胡:杨文娜

刘文金先生在中国被誉为伟大的民族音乐家。1978年,他随中国艺术团访问美国,在纽约的联合国大厦休息厅里,挂着一幅巨大的万里长城的彩色壁毯,气势雄伟,光彩夺目。

他久久凝视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创作欲望交织在一起,不禁浮想联翩,回到中国后就创作了这首作品。作者以诗人的情怀,歌颂了长城内外气象万千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宽阔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操。

《长城随想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关山行》

在旷远的钟声和朦胧的三连音渐强的背景中,乐队奏出长城的主题,宽广雄伟,贯穿全曲。作者以独奏二胡深沉庄重的叙述性的音调,讲述着两千多年来人们曾看见过的丰功伟绩和中华民族所经受的辛酸和蹂躏。

第二乐章《烽火操》

主题急促、强劲而富有变化,恰似烽火连天,硝烟迷漫。乐队音乐悲壮而有战斗性,与二胡刚柔相济的音调旋律结合,表现中华儿女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为保卫长城而浴血奋战的情景。

第三乐章《忠魂祭》

在乐队模仿古钟回荡、山川悲鸣的音乐背景衬托之下,二胡主题由肃穆含蓄、如泣如诉的基调逐步发展为豪迈激越、铿锵有力,追思几千年来无数民族英雄,表示对他们的赞扬和慰念。

第四乐章《遥望篇》

在乐队富有幻想色彩和稳步迈进的背景中,二胡变化再现了第一乐章的主题。尾声呼应的变化再现了激越宽广的长城主题,再次表达了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

这部作品现今成为中国许多乐团经常上演的保留曲目。

3古筝与乐队《渔舟唱晚》 编曲:王甫建 古筝:雷靛云

这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古筝名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4竹笛与乐队《雪意断桥》 作曲:刘锡津 竹笛:黄开

西湖之断桥,乃江南的情人桥。人们期待上苍赐予一场大雪以尽赏雪湖冷艳之美,而断桥留下的凄美爱情故事,更让人心动如潮,神往晴天。

《雪意断桥》运用竹笛与大型管弦民族乐队单乐章协奏曲形式,以江浙民间音乐为素材,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将断桥的美景尽现眼中,让听众仿佛眼前浮现出白娘子与许仙在西湖断桥邂逅的迷人景色,感受到历尽风霜岁月而永恒不变的,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这部作品发挥弦管之多彩,尽展笛之神韵;歌吟江南之美,称颂人间真情。甫一问世,便得到了海峡两岸竹笛演奏家的青睐,成为近年来一首优秀的竹笛协奏曲。

5民族管弦乐《连年有余》 作曲:刘锡津

这部作品根据天津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的寓意,融入民间传说、经典民歌、天津快板及宽大的乐思,细致入微的描绘杨柳青木版年画中鲜活的艺术形象;

营造出喜气吉祥的艺术氛围为乐曲增添了浪漫的气息,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了杨柳青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并用中国传统题材感染着每一位热爱生活的观众。

剑川石宝山歌会

剑川石宝山位于剑川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老君山系。这里峰峦叠嶂,林木葱笼,既是被称为“南天瑰宝”的南诏大理石窟所在地,又是一年一度的白族万人歌会的活动场所。

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会期于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一日举行,以川流不息的数万人上山,随心所欲地唱曲对歌而著称于世,代代相袭,被誉为“白族歌城”。歌会流行的剑川白族调被收入国际著名民歌歌目。

歌会期间,来自剑川、洱源、大理、丽江、兰坪等县市的白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此,一边游览山林古刹,一边亮开嗓子,无拘无束地唱曲对歌。方园十多里的山间小道上,游人如织,如怨如诉的三弦声,悠扬婉转的调子声此起彼伏,此呼彼应,夜以继日地飘荡在山间林莽。

弹弦唱曲本来就是白族青年以歌为媒,寻求知心伴侣的巧妙方式,歌会自然便成了他们最为公开的社交场合。通过对歌互相了解,比试才能,倾诉心曲,因而每段歌词都是那么质朴纯真,耐人寻味。每当出现一对精彩的对唱,围观者立刻云集四周,人们都从中获得至善至美的艺术享受,也有不少青年男女正是通过唱曲对歌结成百年之好。

自然,上山对歌的也不止青年人,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上得山来便要尽情舒展歌喉。老年人认为在歌会上唱白族调可以得到幸福吉祥,亦或平日在家已向神灵许下愿心,为保清吉平安,一定要上石宝山唱上百十个调子,于是唱调子成了他们还愿之举。中年人则多数借歌会抒发情怀,表现自己的心智和才能。歌会流行的曲调以大理州中部方言区流行的剑川调为主,以龙头三弦或吹树叶伴奏,唱词均为白族诗歌“三七一五”的传统格式,格律严谨,不能跑韵跑调。

优秀的歌手在熟悉掌握传统民歌的的基础上,面对当时情景加上即兴创作,往往妙语连珠,动人心扉。一旦棋逢对手便对答如流,连日连夜唱下去而不分胜负。因此,石宝山歌会既是白族人民抒发情怀,赞美生活的盛大聚会,也是进行民歌艺术交流,传承民间艺术的桥梁。

石宝山歌会以被称为“云南悬空寺”的宝相寺区为主会场,这里怪石嶙峋,山泉铮琮,迂回曲折的石阶路通向一座座构建于危崖绝壁的宝刹。山脚则有对歌台、小广场。歌会期间便成为专为歌会服务的集市,摊贩云集,各色小商品琳琅满目,尤以各种风味小吃和地方特产最盛,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烘托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入夜,街场变成了篝火晚会的会场,青年男女耍起石宝山特有的“香龙”,跳起霸王鞭舞,来自各地区的游客也纷纷争相献艺,欢歌笑语,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关于歌会的由来,流传着不少神奇美丽的传说,相传石宝山形如石钟的巨石原先是一口金钟。每当金钟敲响,山下的沙溪坝子便风调雨顺。后来,有一条九头恶龙口喷烈焰,把金钟化为石钟,并随时兴妖作法,常给坝子带来旱灾虫灾。沙溪有一对名叫阿石波和阿桂妞的情侣得到本主神灵点化,得知用歌声可以破除恶龙妖法,便邀约了十姊十妹天天上山对歌,终于击败了恶龙。阿石波和阿桂妞也在与恶龙搏斗中丧生。为了纪念这对情侣,人们便年年上山对歌,成了代代相传的歌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4678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3
下一篇2023-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