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1930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
我们做父母的总是想着自己的权威,于是,在孩子犯错误或不听话时总是动辄以呵斥。其实,这一方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堵住了孩子的言路。
◆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
“不责怪”是宽容;但“及格就行”在今天看来,显然是不现实的了。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无缘走过高、中考这座桥。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的孩子压力大,现在的家长也难当了。
◆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
这里,我们确实看不见“代沟”,这确是兄弟般的关系;现在的父与子,如何能越过这条鸿沟,值得每个人的思考。
◆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子女常是单纯而真挚的,这本是璞玉的纯洁。只可惜家长们也有万般的无奈。毕竟社会不是理想中的单纯,孩子种种高尚的思想与行为,一旦进入社会,是要“吃亏”的。如何让孩子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又让其不失本真,又是一个让人费尽思量的课题。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从心中认同这句话,就得从相信孩子开始,给孩子以自由。
感悟
平等和谐的父(母)子(女)关系,并不仅仅是儿女们的心愿。只是父母有太多的担心,有沉重的期望;只是儿女仅有单纯的世界,有天真的理想。
在升学压力巨大、就业竞争残酷的今天,父母们又怎能接受“及格就行”的事实?我们也听说过:某某作家小学没毕业,某某科学家数学不及格,还有某某企业家曾是个旷课、捣蛋的学生……这样的事例太多了。我们并非不相信这些事实。只是我们相信:上面的这些“人才”一定走过不少弯路,他们也一定为此付出过艰辛的代价。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必要走他们的“长征路”,去先尝辛苦而后奋起呢?
还有,今天毕竟不像当年。上个世纪70年代前,稍有文化,哪怕是高中(中专)学历就能很容易获得一份工作;而工作的技术含量也不高。在工业化社会和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如何立足社会,哪怕是做一名工人甚至于农民,也是需要相当的知识与技能的。这就决定了时代对父母、对子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决不能在这方面放宽对自己的要求,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本人。
当然,这与关系的和谐是两回事。但我们两辈之间,都应在一个理解的平台上才能获得心灵相通、水乳交融的关系。
《汪曾祺散文:随遇而安》(汪曾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nnvv
书名:汪曾祺散文:随遇而安
豆瓣评分:88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
页数: 342
内容简介
《汪曾祺散文:随遇而安(名家散文典藏)》是现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选本,收录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汪曾祺的多篇经典散文。
花园、关于葡萄、翠湖心影、泰山片石、赵树理同志二三事、皖南一到、天山行色、遥寄爱荷华、怀念德熙、美国女生、悬空的人、随遇而安、四方食事、故乡的野菜、果蔬秋浓……
《汪曾祺散文:随遇而安(名家散文典藏)》是非常适合青少年和广大读者阅读的佳作,不管是写凡人小事还是谈花鸟虫鱼,均于不经心中设传神妙笔。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男,汉族,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其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汪曾祺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