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关系是怎样的?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关系是怎样的?,第1张

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林徽因”这三个字似乎因“徐志摩”这三个字而存在,而响亮。我是因为读徐志摩而认识林徽因,然后再因林徽因而认识梁思成的,相信很大部分读者也跟我一样。这样说来,梁思成的头上也就笼罩着某种悲剧色彩,让我产生些许同情。(事实上,作为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是1949年后中国建筑学的奠基人,当代最著名的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就是由梁思成创办的。但因为他不搞文学,他的名字少为人知,这跟李四光不如钱锺书有名是一样的道理。)

徐志摩也出身望族,按现在的说法是资本家家庭。他父亲徐申如是浙江硖山镇巨富,经营银行,是有名的银行家。按照父亲的意愿,徐志摩应该子传父业,因此,到西方留学时,他读的是经济系。但不久他就觉得经济学与他无缘,他经常与文学家交往,渐渐荒疏了经济学,不久即辍学到欧美各国游历。在伦敦,听说著名的书法家兼诗人林长民来了,即上门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林徽因,当即坠入爱河,且为后世文学史研究者们提供了更多一个研究课题。

与林徽因相见之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二十四岁的他与林徽因相比大了八岁,是大哥哥辈的人物了。当时,他的妻子张幼仪与孩子都来了伦敦。在徐志摩发动多次猛烈攻势之后,林徽因看似牢固的防线最后决了堤,她是这样对他说的: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抉择。浪漫的徐志摩即回家告诉张幼仪,准备离婚。张幼仪虽然感到太突然,但仍理智地对待这件事,随即带着孩子往德国留学去了。(徐申如听说儿子如此对待妻子,气愤之下宣布断绝父子关系,并停止供粮,且将银行业务及财产交由张幼仪主管。此后这位徐家大公子就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了。张幼仪的大哥叫张君劢,是民国初政坛风云人物,二哥张嘉敖则是当时政府中央银行总裁)林徽因就这样当了第三者,这一插足后果比较严重。事实上,徐志摩也做了第三者,因为林徽因当时也已经许配了梁思成。很有意思的是,作为父亲的林长民竟然也同意女儿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情,浑忘了自己已经把掌上明珠许配了梁家大公子。

然而,林、徐好景不长,因为不久后林长民游欧时间结束,她只得随父亲归国,等徐志摩赶回国时,林徽因已与梁思成订婚了。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学生,在老师面前,除了克制自己外,还能做什么呢?但在遇到陆小曼之前徐一直怀念着林,且总是梁、林家里的常客。

梁、林到美国留学后经常有矛盾,激烈的时候,林就给国内的徐志摩写信,因为这样,徐志摩对林一直心存幻想。梁、林学成归国后任教于东北大学,后因林身体欠佳,曾在北京西山养病一段时间,梁未在身边。这一时期,徐经常去西山看望林。因为这样一段经历,后世研究者总以为徐、林之间的关系已经越过雷池了,然而谁也拿不出证据来。因此,徐、林的感情到底到了哪一步,至今恐怕是个悬案。不久,徐在北京的舞会上认识了有夫之妇陆小曼,徐再次插足并与陆结婚。徐婚后并不幸福,甚至很不幸福,又常向朋友倾诉,对象主要是胡适、林徽因和凌叔华等,直到1931年遇难身忘。林在1931年和1934年分别写过两篇纪念徐的文章,真情流露。

应该说,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徐志摩,林徽因是不会搞文学的。还在伦敦刚相识之时,徐就经常写诗给林看,林的儿子梁从诫在《林徽因文集》中说到,林徽因曾对子女们亲口讲过,徐写过很多诗送给林,最有名的是《偶然》,但是,我们现在看《偶然》这首诗,怎么都不像是写给林的,因为徐对林的存在从来没有这么洒脱过。当然,如果没有徐的影响,林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也许要大得多,她兴趣大广,无论在哪方面都未能留下传世之作。

民国时期的爱情总是让人感觉到惋惜的,特别是建筑大师梁思成和民国女神林徽因之间的羁绊更是如此,在林徽因逝世后,梁思成为什么转身就娶了一个女学生,里面暗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从彼此之间的家庭情况分析的话,两人无疑是门当户对的,作为清朝重臣的梁启超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家可谓是故交,很早就建立了婚约,虽然林徽因饱受西方思想濡染,但是面对自己的人生大事还是十分传统的,根本不敢忤逆家里面的安排。

其次就是林徽因以及梁思成二人都热衷于建筑学,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就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基础,不过门当户对的基础上亲上加亲可谓是一箭双雕。

但是坏就坏在这个时候的徐志摩遇到了林徽因,强逼着有孕在身的张幼仪打胎不说,还要逼着张幼仪和自己离婚,当时为了能够追到林徽因,徐志摩是下了血本,但是这丝毫不能让林徽因对其产生好感,因为这严重违背了林徽因的初心,直到后面的十八年,林徽因还对张幼仪耿耿于怀,觉得自己亏欠了张幼仪。

不过金岳霖亦是如此,等到徐志摩1931年空难逝世后,这个时候徐志摩接替了徐志摩求爱大军的行列,对林徽因展开了猛烈攻势,这段感情甚至直接危及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之间的感情,梁思成也是对此耿耿于怀,甚至在自己的传记也曾有过相关记载。看来梁思成是打着心坎里有着林徽因的,但又为什么在七年后选择了他人?

1955年4月1日,年仅51岁的林徽因因病去世,在一起走过了二十七年的感情正式告终,等到了1962年的时候,梁思成就和年仅34岁的林洙结婚,这个时候的林洙正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看管资料室,她出生在福州,之所以能够来到清华大学完全是因为当时林洙的父亲一封书信恳求当时正在清华担任教授的林徽因收留,林徽因也是同意了,这才有了林洙的今天。

两人结为夫妇后遭到了世人的唾弃,认为这是在亵渎林徽因,无数人为林徽因打抱不平,但是很少有人想过,其实他们两夫妻在日常生活中是极为不协调的,三观有所冲突,当时林徽因的气场把梁思成震慑的死死的,梁思成根本不敢解释,更不敢反抗,时间久了自然积怨成疾。

这一份感情直到2004年才浮出了水面,清华大学当时为了纪念林徽因诞辰100周年,特意出版了《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的修订版,里面就有林徽因夫妇感情相关的记载,其中面对着林徽因在金岳霖和梁思成二人之间的徘徊,梁思成给出了深刻的感想:

“听到这事,我半天说不出话,一种无法形容的痛楚紧紧地抓住了我,我感到血液凝固了,连呼吸都困难。但是我也感谢徽因对我的信任和坦白。她没有把我当一个傻丈夫,怎么办?我想了一夜,我问自己,林徽因到底和我生活幸福,还是和老金一起幸福?”。这种感觉一直到林洙的出现,这才让梁思成松了一口气,毕竟再也没有包袱,自己有了合适的人,后面更是在写给林徽因的情书中道:

“不瞒你说,多年来我心底深处是暗藏着一个‘真空’地带的;这几天来,我意识到这‘真空’有一点‘漏气’,一婆温暖幸福的‘新鲜空气’好像在丝丝漏进来。这种‘真空’得到填补,一方面是极大的幸福、一方面也带来不少的烦恼……我只知道,我已经完全被你“俘虏”了!吓坏了吗——心神不定的成。”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林徽因

      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林徽因传》结缘,好奇民国才女到底如何圈粉无数并幸福一生。

        原本是想学做林徽因那样的秀外慧中女子,不料迷上了儒雅旷达的梁思成。

        林徽因出生书香门第,出生时正赶上社会变革的潮流,祖父和父亲又是思想开明之人,使她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开拓了视野。在游历欧洲的过程中,她首次接触到“建筑学”的概念,并从此开启了她对建筑的信念和激情,开始了对建筑事业一生的执着。她的一生有徐志摩的追求,金岳霖的守候,梁思成的呵护,这是多少女人梦寐以求的幸福啊!

       时值花季的她,邂逅了青年才俊诗人徐志摩。徐志摩被她的才华和美貌所打动,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并大胆地向她表白。但她没有接受,因为他当时已有家室,而她自己的母亲本身就是妾,她深谙这种家庭的不和谐与不正常,决心不让自己重蹈母亲的覆辙。于是,她不辞而别,毅然离开了。在她弥留之际,她要求见一见张幼仪(徐志摩的前妻),也许她始终无法忘怀自己少女时所犯下的错误,想亲口向张幼仪道歉。这时的林徽因是理性的、决绝地。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那个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家金岳霖,始终默默关注和守护,怎能叫人不羡慕?有6年时间,金岳霖和梁思成、林徽因同住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那时,每周六下午,朋友们总会聚集在一起,大都在单身的金岳霖家中,只是偶尔在客厅。渐渐地林徽因竟然发现自己对金岳霖产生了依恋,她没有隐瞒梁思成。一天,梁思成从宝坻调查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说得那么诚恳,就如学妹向学长请教专业上的疑惑一般。只是,这样的问题让梁思成如何作答?他一夜辗转难眠,第二天他对林徽因说:“我想了一夜,我问自己,林徽因到底和我生活幸福,还是和老金一起幸福?我把自己、老金、林徽因3个人反复放在天平上衡量……”次日,经过深思熟虑的梁思成对林徽因说:“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 ”对于梁思成而言,林徽因如何爱上老金的一概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给自己爱的女人幸福,纵然是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林徽因又老老实实地将梁思成的话原原本本地说给金岳霖听。听完后,金岳霖说出了更为坦率的话——“看来梁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他们两人对她的爱是纯粹的,林徽因是幸福的。

             而真正令我欣赏的是林徽因背后的男人——梁思成。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合真的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珠联璧合。林徽因之父林长民是声名赫赫的政界名流,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以倡扬变法维新闻民于世,他们俩都是儒雅旷达的文人名士和不堪忍受官场污浊而激流勇退的社会贤达。他们对这门儿女亲事十分满意。梁思成只比林徽因大3岁,林母很中意他,觉得他待人谦和,斯文有礼。 梁思成除了学习优异之外,还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学过小提琴、钢琴,是校歌歌咏队队员、管乐队长。他是校美术的骨干,担任校刊的美术编辑。他的钢笔画用笔潇洒、简洁清新。他还是清华学堂有名的足球健将,在全校运动会上得过跳高第一名。他的体操也十分出色,单杠、双杠技巧在同学中出类拨萃。正因为他的优秀以致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被授予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 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 ”­

        林徽因答:“ 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 ”­

        在林徽因身体每况愈下期,梁思成始终不离不弃照顾她、守护她。梁思成在林徽因病逝之后的一段评价:“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地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作为林徽因的先生,他爱她,爱到已经超越了自己,爱她就是要支持她成为她自己,给她自由!爱她的优秀,直到荣耀她。作为林徽因,她已修炼成女王,绝对配得上王的男人——梁思成。这就是势均力敌的爱。最好的关系就是彼此成就,他们做到了!如果梁思成没有这样的胸怀和格局,那么也就看不到今天的林徽因,或许是另外一番风景。

首先因为他们都是文化名人,名人的生活和八卦确实会关注度比较高。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没有电视剧的民国,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就是最好的肥皂剧。

第二点就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情故事太曲折了,可以和小说媲美。林徽因开始是和徐志摩在剑桥一起上学,才女林徽因和诗人徐志摩恋爱了,但是林徽因却发现徐志摩竟然已经结婚,并且有了孩子。林徽因做了最明智的决定,离开了徐志摩,我觉得这就是林徽因的可贵之处,她不会被爱情冲昏头脑,她应该是那种觉得人生比爱情重要的人。和高晓松一样。

然后林徽因就遇见了梁思成,两个人一起学建筑,一起去全国各地考察古建筑物。我觉得那是很自由的,和自己爱的人走南闯北,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林徽因是幸运的,她碰见了梁思成。梁思成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后来诗人金岳霖跟林徽因表白,林徽因很坦诚和梁思成说,我爱上了两个人,我不知道如何选择。梁思成思考很久之后要退出,他说希望自己喜欢的人能幸福,金岳霖知道梁思成要退出,很感动,他也就退出了。三个人成为一生的好朋友。我觉得他们都是很珍贵的人,能够遇见彼此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他们让我知道原来爱情这么美丽。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提起林徽因,人们总会想起那句「 ”你是人间四月天!”仿佛温暖、明媚的四月春光,是最符合这个民国才女气质的形容,电视剧本更将这句话变成了一句情话。但其实,这一句满满幸福感的话语,是林徽因送给自己儿子梁从诫的:「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梁从诫正是梁思成、林徽因最小的儿子,而的名字本被寄望于子承父业,「 ”从诫”之名正是来自北宋建筑学家——李诫。 光从起名这事,咱就能看出梁思成对李诫的崇拜! 李诫?好陌生的名讳。陌生就对了,因为人家一辈子都很低调,低调到在《宋史》里对他的描述就一句话:命将作少监李诫,即城南门外相地营建外学,是为辟雍。 但要说他的著作,估计能吓到很多建筑界的朋友——《营造法式》。 一、《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难道宋朝人就开始穿越搞法式建筑了? 这就要解释一下「 ”法式”这个词,它的意思是:法度,制度;标准格式。 所谓「 ”营造法式”,就是古代建筑学的标准规范。 这书对于建筑学的意义,打个比方:就相当于我们小学生使用《新华词典》,中学生学化学的《元素周期表》,大学生背的四六级英语词汇。 一句话,没有它,古人就没法好好搞基建! 二、《营造法式》的诞生 《营造法式》出版于公元1103年,但它的诞生却与另一个牛人有关——王安石。 在王安石变法以前,温和的北宋王朝一直奉行「 ”不抑兼并”的政策。在这制度下,有本事你就多吃多占,没本事你就搬砖打工,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贫富两极分化,而且是差距越拉越大。 这种大政策框架之下,勤劳致富就成了不太现实的空中楼阁,有点特权的都在想法子钻国家空子、薅北宋的羊毛。 这种做派,在北宋高层超级喜欢的建筑行业,表现得尤其明显:宫殿、苑囿、府邸和寺观,都是耗费巨大的「 ”大工程”。咱都知道,越是大工程,你就越没法精细化管理——吃饭时候多个鸡腿、少个鸡腿,谁知道? 更令人无语的是,那年月大家还没有标准化的概念,建造规模、建筑材料和工时定额等都缺乏标准,什么预算、决算都跟浮云差不多。主管工程的官吏,基本都能赚个盆满、钵满。 这种体系之下,是既没法控制成本,也没法保证工程质量。 王相公就算再会理财,也不可能自己拿个算盘天天在工地盘账吧!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穿越者”王安石大手一挥——李诫搞个标准化出来! 李诫同志隆重登场。 三、奇才李诫 为啥是李诫?因为他也是个「 ”穿越派”! 翻看家谱,老李家也是典型的祖坟冒青烟:曾祖父李惟寅、祖父李惇裕、父亲李南公(官至户部尚书)、兄弟李譓(龙图阁直学士)都是朝堂中人。 这李诫,打小就是闻着书香熏大的。有这样好的家庭,李诫也是争气,16岁就荫补郊社斋郎,后来又升任曹州济阴县尉。只不过他的兴趣既不在经天纬地,也不在治国安邦,他的心思都在——杂学上: 别人翻看《春秋》、《论语》,他读的却是《山海经》、《搜神记》一类的,这在正统道学家眼里,那就是不务正业了,可是兴趣这东西,真改不了。 十几年间,他先后写出了:《续山海经》10卷、《续同姓名录》2卷、《马经》3卷、《古篆说文》10卷、《琵琶经》3卷、《六博经》3卷。 一句话,向「 ”偏门”方向发展,李诫同志很有天分!简直就是「 ”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正因为李同志的博学多才,王安石变法立刻就想到了这个「 ”奇才”,建筑标准化这事就交给他了。 四、《营造法式》的出炉 建筑标准化这事,说起来貌似很简单,但是实际编纂起来就困难了: 建筑那是个系统工程,咱普通人能想到的就有,打地基、砌墙、打梁、上瓦等等,专业分类则有13种176项工程标准何操作要领。 这里面还涉及几何学和美学,数学不好、美学不好,那也是绝对不行! 干这活,不但需要绝对发达的工程大脑,还要超级精细、认真的会计思维。 你说这事难度有多大吧! 在参考了《考工记》《唐六典》《木经》等著作的基础上,又经过各种实地走访、考察,李诫就着手开干! 但谁也没想到这本书一编就是20年,李诫从神宗熙宁年间,一直编到了哲宗元祐年间!这本书终于成了,当时定名为《元祐法式》。但此时,他的老上级王安石早已辞世,轰轰烈烈的新法也被废的差不多了。 旧党当政,这本本就是新党犯戒的书,它的命运也只能是束之高阁。对这些无常变革,李诫也只有一声长叹。 这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 ”变化”。1093年,宋哲宗亲政,又恢复了新法。 但这本《元祐法式》的编纂,受到了新党、旧党的影响:新党希望更精细,旧党希望粗略。这就导致这本书的第一版,宋哲宗看不上! 比如这一版本,就没有规定模数制,也就是基础单位「 ”材”的用法,那么建筑设计、施工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所以,1097年,宋哲宗又诏令李诫对《元祐法式》进行修改编订。 1103年,《营造法式》终于出炉、成书。 这本书统一规定了建筑常用术语和构件的名称,有利于建筑技术的广泛传播;它规定了营建施工中的常用数据及其几何学比例;它列举了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砖作、窑作等等,共十三种一百七十六项工程的尺度标准及基本操作要领。 并且它还规范了预算制:它规定凡设计一个工程,都要以「 ”材”为基础进行预算;它详细记述了竹、瓦、泥、砖、玻璃瓦等多种建筑材料的加工制作、规格类型、功能用途、使用方法等,其中琉璃件的用釉配方和烧制方法等一直沿用到今天;它还规定了计算工时和确定劳动定额的原则标准。 总之,这本书绝对是古代建筑学的《葵花宝典》。后来,李诫更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界的祖师爷。 结语 《营造法式》本为新法改革而生,可是在它成书之前,王安石、宋神宗、宋哲宗,都已经先后辞世,他们都没能最终看到这本建筑百科全书。 即便成书刊发,也因为动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它在很长时期内,也没能真正发挥作用。 这本书的多舛命运,也是不免令人一声长叹。 参考文献:杨宝顺《李诫和他的〈营造法式〉》、王平《李诫编修〈营造法式〉对古代建筑标准化的贡献》、百度图书馆《李诫的历史影响》 特别声明:本文为自媒体平台「 ”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徐志摩是林的初恋,他们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康桥之恋,但因徐是有家室的,林毅然选择分手。林的离开给了徐重大的打击,本来他与他的妻子就没有感情,忘不了林,后来与妻子离婚。梁思成家与林徽因家是世交,两家父母本就希望两人在一起,在林从徐身边离开回国后,她与梁的交往开始密切,最后两人结婚。而徐之后爱上了陆小曼,并与她在一起,虽然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但徐一直是爱着林的,其也是为了参加林的演出,在去的途中发生事故。那时候林的身体本是不好的,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很伤心…

人生是不完美的

——看《梁思成林徽因》有感

2011年2月9日(正月初七)晚上十点,我在央视记录频道邂逅《梁思成林徽因》。这部片子分为“父亲”、“天书”、“佛光”、“逃亡”、“惨胜”、“荣誉”、“选择”、“古城”八节,每晚播放一节,到昨天晚上全部播完。八天来我饱尝了一顿文化大餐,进入了梁林的世界,读了粱林两位大学者的人生。今天从网上了解到他们的女儿梁再冰、女婿都是新华社驻外记者;他们的儿子梁从诫是北大历史系研究生,后来自己成立学社,致力环保,被国人誉为自然之子。纵观梁氏三代人都是脱离了小我,忧国忧民的大写的人:梁启超一生为中国实现共和出生入死;梁思成、林徽因为保护祖国古建筑呕心沥血;梁从诫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奔走呼号。虽然他们的最终目的没有达到,但是谁能说他们是人生的失败者?

从他们的人生中,也标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是不完美的!人只要做好过程,不要太在意目的。

人们可以忘我地努力、奋斗,但是能否实现理想,不能完全掌控。梁启超至死也没有看到祖国统一建立共和,他看到的是军阀割据、外强入侵的满目苍夷;五十四岁的梁思成,正是一个学者成熟的时期,却被莫名的批判否定了为之奋斗几十年的学问,看到心爱的古都惨遭毁坏;上帝的宠儿美丽、聪慧、高雅的林徽因,才华横溢,美丽灵动。作为女人,她终身在被爱中:她和梁思成的婚姻可以说是灵与肉的结合;诗人徐志摩为她机撞山岳;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相伴左右。但是作为一个建筑学者她为自己学说否定而心灰神伤,命赴黄泉……还有那十几年的重病折磨!

梁思成的继室林洙有一个前后不同的人生。她原来是个重名利的普通妇人,对划为右派的丈夫,决绝离异,在清华大学饱受腹诽,以致梁思成和她结合后成为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但是在梁思成海样的爱的温暖下,她成了一个重情义、守节义的好妻子。和梁思成结婚后不久遭逢文化大革命,受粱牵连被推到清华后院一所没有暖气的小平房内居住至梁思成去世。梁思成被停发了工资,她以微薄的工资支持一家五口的生活……梁思成的文稿亏她保存完好,梁思成去世后她整理梁思成的文稿,撰写梁思成的传记……看来,爱能生发出多少美好的情愫啊!林洙和章含之有相同之处,她们在离异后和高龄崇拜对象结婚,风雨同舟,完善了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5185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