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全球文化走向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绘画艺术的审美不断提高,东西方艺术文化的交流也日渐频繁,绘画形式的相互借鉴交融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体验。文章探究了中国、日本绘画艺术在西方油画中的展现,了解西方绘画创作中表现出的东方元素,以个别画家的作品分析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1 中国传统绘画
谢赫提出绘画“六法”,第一便是气韵生动。中国绘画向来以传神、意象为主。
11 意境
中国传统绘画重视创作,创作之中尤重构思,讲究意在笔先,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相统一。莫奈所绘作品中《日出印象》和《睡莲》等都能够展现不同的意境之美,可以看出他在用感受去体会、去绘画。色调与笔法和中国写意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相同,以点、线、面描绘对象。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绘画以笔墨技巧作为描绘和传达情意的手段,强调书画同源,认为绘画的水平与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有很大关系,即所谓的画品如人品。莫奈的《睡莲》将中国笔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像极了中国的书法,即在具体作品中体现了中国绘画中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形与意相结合,深刻体现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12 构图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主体物形象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神态和画家主观情感为首要,因而可以舍弃与物象本质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去对那些体现出神情部分的东西,采取夸张变形的手法加以描绘。
中国绘画在构图上,不讲求立足于某个固定的时空,而是以灵活方式打破空间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的物象,依照主体的主观感受进行艺术创作。在这方面,西方大师毕加索处理得特别好。在透视上,他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以上下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经营构图,观物取景,使其作品具有极大的自由和灵活性。
2 日本绘画
21 浮世绘
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宗教、人文主义等时代观念密切相关,直到18世纪末叶的艺术动乱中才有了改变,传统的比喻内容、宗教题材不再得到人们大的关注。19世纪后,艺术家的传统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抛弃了传统主题,转而把目光投入到现实生活及近代文学中去。随着东方文化,尤其是浮世绘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西方画家在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具有东方写意特征的作品。印象画派是其中的代表,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印象画派在对绘画表现上有了重新的审视。
浮世绘是日本风俗画,主要描述人们的日常生活、风景等,这个画派一开始是带有装饰意味的。在绘画的内容上,浮世绘有浓郁的本土气息,内容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它多是为华贵建筑所作的壁画,用来装饰室内的屏风。浮世绘尤其擅长表现女性美,有高超的写实技巧,因此浮世绘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浮世绘的构图方式表现出画面透视及远近关系,线条和无阴影的平涂也能带来立体效果与体积感。同时,它鲜明的色彩加强了装饰性效果,使它的绘画形式更多地被大众所接受。浮世绘影响了欧洲不少画派和画家,包括印象与后印象主义,莫奈、梵高以及介于古典与现实之间的巴尔蒂斯,也都深受它的影响。
22 浮世绘对欧洲画家的影响
莫奈,身为印象派画家之一,他的画具有很高的艺术地位。他是众多印象派绘画家中最先接触浮世绘的画家,当时日本正处于对外开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日本大量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艺术。莫奈无意间发现浮世绘商品之后,对它的色彩和线条极其感兴趣,不断地探索研究浮世绘绘画风格。
梵高是受浮世绘影响比较大的后印象主义大师。浮世绘作品中鲜亮的颜色给他极其深刻的印象和新的触动,他通过临摹和研究浮世绘艺术,一改过去的阴郁画风,画面开始变得明亮起来。《唐吉老爹》这幅画作,整个画面的构图安排和表现手法都和浮世绘一样有着较强的表达技巧,画面背景是若干浮世绘图画,梵高把蒙马特山变成了日本富士山,将画商变成了和蔼的老人,这位老人身处大自然与色彩中。
巴尔蒂斯是介于古典与现实之间的绘画大师,他的画装饰性效果极强。他也曾对浮世绘痴迷,他非常喜爱浮世绘的色彩与技法,并将浮世绘的元素也融入到了他之后的作品中。他的绘画利用统一的视觉效果以及绘画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3 结语
上文所举西方绘画大师无一不受到东方绘画精神和意趣的影响。也正是这种恰到好处的借鉴、融合,成就了一件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和鲜明的艺术流派。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处理好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也是每一个艺术家应正视的问题。
1、早年齐白石卖画,为简便起见,以数量计算,如画青菜瓜果鸡鸭鱼虾,画上有若干,就以若干钱计算。有人要一幅虾子为题材的画。齐白石画完,即以画上有几只虾,照只计算。此人看了画,以菜市场买菜的常例,要求多添一只虾子。
齐白石不悦,但还是拿了笔,在画上给他添了只虾。那人看画,发现这只虾画得像是走了样,毫无生气,有点奇怪。齐白石说:“你要添的这只虾子,是不在价钱以内的,所以替你画了只死虾,算是免费附送。”
2、齐白石一生订过许多份润格,有的亲订,有的是弟子代订,以下这份润格,为齐白石20世纪30年代亲手订的,全文如下:余年七十有余矣,若思休息而未能,因有恶触,心病大作,画刻目不暇给,病倦交加,故将润格增加,自必叩门人少。人若我弃,得其静养,庶保天年,是为大幸矣。
白求及短减润金、赊欠、退还、交换诸君,从此谅之,不必见面,恐触病急。余不求人介绍,有必欲介绍者,勿望酬谢。用棉料之纸、半生宣纸、他纸板厚不画。山水、人物、工细草虫、写意虫鸟皆不画。指名图绘,久已拒绝。
花卉条幅,二尺十元,三尺十五元,四尺三十元,以上一尺宽。五尺三十元,六尺四十五元,八尺七十二元,以上整纸对开。中堂幅加倍,横幅不画。册页,八寸内每页六元,一尺内八元。扇面,宽二者十元,一尺五寸内八元,小者不画。如有先已写字者,画笔之墨水透污字迹,不赔偿。凡画不题跋,题上款者加十元。
刻印,每字四元。名印与号印,一白一朱,余印不刻。朱文,字以三分四分大为度,字小不刻,字大者加。一石刻一字者不刻。金属、玉属、牙属不刻。石侧刻题跋及年月,每十字加四元。刻上款加十元。石有裂纹,动刀破裂不赔偿。随润加工。无论何人,润金先收。
3、齐白石喜欢画白菜,也画得好。齐白石把白菜推许为菜中之王,他以白菜肥大、嫩白、脆绿的特点入画,画出的白菜新鲜水灵、生机盎然。而且齐白石常自称自己“通身蔬笋气”,他出身农家,画白菜,画好白菜,在他看来这是极自然的事。
有位画家私下里学齐白石,也画白菜,可画得总不像,他最后忍不住去问齐白石,画白菜有什么诀窍?
齐白石哈哈一笑:“你通身无一点蔬笋气,怎么能画得和我一样呢?”
4、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余暇学画和篆刻。二十七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
1889年春节的一天,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画一张横披。作完后,胡沁园十分惊喜,遂即收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小说。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
经过几个月的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不少古人涛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着。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
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书法和刻印。短短几年时间,齐白石在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5、齐白石年轻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别的人都以为老篆刻家戏弄齐白石,劝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齐白右却真的挑了一担础石来,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
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也练得了一手好篆刻艺术,他刻的印雄健、洗炼,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有一次,他过生日。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 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么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毕加索与和平鸽
1949年,巴黎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的海报上,画着一只形象生动的白鸽,那只白鸽随海报很快翱翔于欧洲各大城市。看到矫健飞翔的白鸽,人们祈愿它象征的和平也能平安地降临。二十世纪的前五十个年头,已出现了两次大战的硝烟,人民多么盼望和平的生活啊。
这只象征和平的白鸽,出自当时已六十八岁的西班牙美术大师毕加索的笔下。其实在他心里,这只白鸽至少已存在了近六十年。
在西班牙南部小城马拉加的梅塞德广场,茂密的绿树上停息着许多白鸽。它们在蓝天展翅的身影,是居住在广场边的画家唐何塞灵感的源泉之一。他画了不少鸽子。1890年的一天,唐何塞惊喜地看到他九岁的孩子,也画了一幅鸽子,画得活灵活现。从此,艺术的天分如鸽子,闪动在这个孩子的内心。那孩子就是幼年的毕加索。
事件:
1940年8月,法国首都巴黎沦入希特勒法西斯之手。西班牙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正侨居巴黎,他整天沉闷地坐在自己的画室里,仇恨地听着街上坦克的轰隆声。在他东邻的小木楼上,住着一位叫米石的老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米石老人失去了一只左臂膀。现在他的儿子和儿媳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游击队,老人与12岁的孙子留辛相依为命。留辛难耐寂寞,在家养了一群白鸽。他将竹竿顶端绑上宽宽的白布条,挥动竹竿,引导鸽们离巢、飞翔和归巢。毕加索有时作完画,便来到小木楼和这一老一小一起放鸽,彼此之间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不久,前线传来留辛父母阵亡的噩耗。突然失去双亲的留辛,似乎一夜间长成了大人。在他幼小的心中燃烧起仇恨的怒火,他突然觉得竹竿上绑着的白布条如同投降于法西斯的小白旗。在人们眼里,红色象征着复仇的火焰。因此,留辛断然将竹竿上的白布条解了下来,换上了火炬似的红布条。当毕加索看到留辛高擎“火炬”时,感叹道:“战争祸及巴黎,也使孩子们早熟。”
然而,毕加索万万没料到,就在他赞叹过孩子的第二天清晨,疲倦的毕加索忽然听到枪声,他马上起来开门,米石老人手捧一只血淋淋的鸽子闯进了他的画室。老人泪流满面,悲痛欲绝地说起刚发生的悲剧。原来今天天刚亮,当留辛正要导引鸽群离巢时,巡逻的德国士兵看到了竹竿上显眼的红布条,就像野兽似的冲上楼,狠狠打了孩子一拳,硬说留辛“举红旗”是向游击队报信。德国士兵把留辛从窗口扔了出去,孩子的两只小手还紧紧地抓住高楼的窗沿。那些德国士兵拿枪托去砸他的手指,孩子就这样摔下楼,死了。随后,那些士兵又对笼子里的鸽群一阵乱扫。毕加索抚摸着老人手里奄奄一息的白鸽,也难过地落下了泪。米石老人央求大师说:“毕加索啊,求你画下留辛的最后一只鸽子,来纪念我那在法西斯枪下悲惨死去的孙子吧!”毕加索默然地接下了这只小白鸽。
这时,东方已经泛白。毕加索把负伤的小鸽放置在临窗的画案上,一道阳光正好照在窗台。奇迹出现了,极通人性的白鸽竟扑飞着带血的翅膀,艰难地站了起来。它那红玛瑙似的双眼里,竟然闪动着晶莹的泪光。这时,毕加索怀着满腔的愤慨拿起画笔,在画布上描绘出一只栩栩如生的鸽子。当毕加索画完最后一笔,小白鸽倒在了画案上,永远闭上了双眼……
毕加索与和平鸽邮票
吴荣先
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第二次海湾战争,销烟正浓,无数平民无辜伤亡,4月3日,许多网站和报纸,不约而同地刊出了一张一位伊拉克市民在战火浓烟中放飞一群鸽子的照片,这使我们不由想到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和平鸽。
1940年8月,德国法西斯闪电袭击法国,攻下巴黎。滞留巴黎的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忧郁地呆在小小画室里。突然,邻居老人拿着一只死鸽子,闯进画室,悲伤地对他说:“毕加索先生,我那可怜的小孙子,被万恶的法西斯活活打死在街头,连小小的鸽子都被掐死了。先生,求你画个鸽子吧,我要用它来纪念我那惨死的小孙子!”毕加索一边安慰老人,一边满怀悲痛地画了一只洁白而悲凄的鸽子,在硝烟弥漫里,声声哀啼,期待着世界的和平。
1949年,毕加索向国际会议——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捐献了一幅石版画,画上是一位俊秀美丽的少女头像,边上有一只振翅欲飞的鸽子。那只历经沧桑、饱经忧患的鸽子,圣洁而无比美丽的鸽子,满含着毕加索的追求和希望的鸽子,是给全球带来和平安宁的“和平鸽”!它立即成为和平的象征,迅速出现在世界各地,被人们称为“和平鸽”,毕加索则被称为“和平鸽之父”。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作了一首诗:
毕加索的和平鸽展开翅膀,
翱翔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
任何力量也无法,
阻止它的翱翔。
毕加索画的和平鸽,曾多次出现在一些国家的邮票上。我国的和平鸽邮票,最先是1950年8月发行的“纪5保卫世界和平”一套3枚,——一只正在行走的可爱的和平鸽,这是外国画家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中国邮票上。1951年8月,我国再次发行保卫世界和平邮票,主图是毕加索画的一只飞翔的和平鸽,票幅首次采用三角形。1952年10月2日,为庆祝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召开,发行了以和平鸽、地球为主图的纪18邮票一套4枚。1953年7月,发行第三套保卫世界和平邮票,主图是毕加索的又一幅展翅奋飞的和平鸽图。毕加索及其和平鸽,已成为中国集邮者十分熟悉的形象。
在我国总数只有124套的“纪”字头邮票中,反战与提倡和平的邮票有10套,充分说明我国政府和人民,是一贯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只有和平、安定的环境,才能一心建设小康社会,才能繁荣富强国家,这一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生平简介 毕加索(1881一1973)出生在西班牙,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青年时期受过学院的写实训练,受到各种思潮如象征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影响。他还在巴塞罗那广泛接触社会下层,在一群失意潦倒而又极富于思考的人们中,得到生活和艺术的启迪。1900年他第一次来到巴黎,受到革新艺术浪潮的感染。在他内心世界处于苦闷和忧郁的时期,曾先后用蓝色和粉红色色调描绘贫困的残疾人、病患者、老人、孤独者、演员、江湖艺人、丑角等,被称为“蓝色时期”(1900—1903)和“粉红色时期”(1如3一1905)。1904年,毕加索在巴黎定居,住在杂居着三教九流的蒙马特尔区,和巴黎新艺术思潮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07年,他在非洲黑人雕刻和古代伊比利亚人艺术的启发下,尝试把塞尚已经开始的对几何形结构美的追求推向极致,创作了颇有争议的、被认为是立体主义开端的<亚威农少女>。在此之后一两年,他的立体主义方法更趋成熟。<弹曼陀铃的少女>(1910)、<卡恩弗勒像>(1910)被认为是他分析立体主义的代表作。1912—1914年,毕加索从事综合立体主义的创作。1915年,毕加索的画风转向新古典主义,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磅的气氛。毕加索20年代受超现实主义思潮影响的作品有<三个舞蹈的人>(1925)等。在西班牙内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民主和进步势力一边,积极参与反法西斯的斗争。他创作连续性的版画<佛朗哥的梦幻与宣言>,表示对独裁政权的痛恨与谴责。他以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为题材绘制了大型壁画<格尔尼卡>(349.3×776.6厘米),抗议反动势力洗劫无辜平民的罪行,表现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这幅用半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组成的画面,给人以深沉的艺术震撼力。50年代初,毕加索积极参加了保卫世界和平的运动。他为在巴黎召开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创作版画,以鸽子为题材,被人们称为“和平鸽”。他还以朝鲜战争为题材创作了<朝鲜的屠杀>、<战争>与<和平>等作品。50年代,他根据普桑、大卫、德拉克洛瓦等人作品的构图,重新加以发挥进行创作,并在版画、书籍插图和陶艺方面,有出色的创造。
毕加索还是一位有独创精神的雕塑家。毕加索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他的冒险和探索精神,给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以很大的推动。
生活中的两三事 “为我祝酒吧!”
毕加索90岁寿辰这天,法国总统蓬皮杜把他比作一座火山。不管是对毕加索的旺盛精力或是他的创作成就而言,这一比喻都是恰如其分的。一年之后,这座火山终于在法国牟晨的“长生圣母院”农庄别墅里熄灭了,时间是1973年4月8日,这一天是星期天。下午三点钟,毕加索在闭上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我祝酒吧!”
噩耗传出之后,各地记者纷纷赶往牟晨,如同潮水一样涌向毕加索寓所的大门前。见此情景,当地政府不得不派来大批的警察维持秩序。记者们被警察挡在门外,只有一个看门人站在院墙内,泣不成声地向他们诉说内心的悲伤:“他每天都到花园散步;昨天傍晚我还送给他一些秋牡丹和三色紫罗兰,因为他最喜欢这两种花。想不到今天一大早,我正在修剪花草,我的妻子慌慌张张地哭着跑过来对我说‘主人去世了’。”
——这就是记者们惟一获得的第一手信息。
对于那个看门人来说,他只知道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画家去世了,但对于全世界的艺术家而言,无一不意识到这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终于确立了。
“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如果不是《格尔尼卡》这幅震古烁今的画,毕加索至多只能算是杰出的画家。正是因为这幅画,他才可以成为不朽的艺术家。1937年4月26日,德国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一个毫无设防的小镇格尔尼卡,共有1654人死于这次轰炸,全世界为之震惊。毕加索怒不可遏,愤怒地挥起画笔,用了半年时间画出了足以使他不朽的大型油画《格尔尼卡》。在这幅旷世之作中,我们看不到与战争有关的大炮和军队,而是看到濒死长嘶的马、疲于奔命的脚、仰天呼号的人、死去的婴儿和号啕大哭的母亲以及漠然呆立的公牛……毕加索把这幕战争悲剧投入蓝色基调中,浅青和浅灰在黑色的对照中表现了残暴、痛苦、绝望和恐怖,也表达了正义者的抗议和呐喊。这幅画充分展示了毕加索的表现技巧已足以驾驭大型时事题材,堪称毕加索画笔下的一部“史诗”。在纳粹占领法国期间,一个德国军官来到毕加索的画室,指着这幅画的复制品说:“这是你的杰作了?”毕加索漠然地回答他:“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不敢啊,那儿坐着一位了不起的齐白石!”
毕加索为中国人民所熟知是源于他那幅风靡上世纪50年代的《和平鸽》。他本人也对中国充满感情,而且对中国绘画也很有造诣。1956年7月29日,我国著名画家张大千在毕加索的“加利福尼亚”别墅与他会晤时,毕加索拿出他的5大册中国画习作,请张大千指教。张大千不仅赞扬了他的画中颇见“墨分五色,层次互见”的中国绘画功力,还赠送他几套毛笔。后来毕加索使用这些毛笔绘出了大量的以飞禽走兽、神话故事和骑士传奇为题材的佳作。同年,我国国画家王雪涛先生与张大千和毕加索谋面时,主动邀请毕加索来华参观访问,这位艺术大师说了一句出人意料的话:“不敢啊,那儿坐着一位了不起的齐白石!”
齐白石
1956年,中国画家张大千曾去拜访过毕加索。此前,中国画家张仃赠送了毕加索一套《齐白石画册》,让他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直在临摹齐白石的画。当张大千来访时,毕加索就捧出5大本画册给他看,每册都有三四十幅之多,全都是模仿齐白石的笔触和画风所作的毛笔水墨画,请张大千指正,并发出由衷感慨:“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