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是什么天气系统

寒潮是什么天气系统,第1张

形成寒潮天气系统是冷锋。寒潮,自然天气现象,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

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有三条路径:

(1)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2)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

(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4)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汇合时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接着两股冷空气合并南下,出现大风和明显降温。

寒潮的爆发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表现为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在内蒙古草原则为大风、吹雪和低温天气;在华北、黄淮地区,寒潮袭来常常风雪交加;在东北表现为更猛烈的大风、大雪,降雪量为全国之冠;在江南常伴随着寒风苦雨。

2022年寒潮预测 根据往年数据,2022年的元旦前后会出现寒潮天气,由于寒潮天气影响广泛,造成的灾害更为严重和多样。

寒潮可以说是每每开年必会迎来的一场自然灾害,就了解寒潮是一个大规模的天气过程,也就是说,北方的冷空气向南方大规模入侵我国,这将导致沿该地区的温度急剧下降,强风,雨雪通常发生在深秋,冬季和早春。通常,在2月20日的“大寒日”之后,经常会出现寒潮。当大范围的冷气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在适当的高空大气环流的作用下,它们将大规模向南侵入,形成寒潮天气。

一些灾害是由寒潮天气直接造成的,如风灾、霜灾、寒害、道路结冰积雪等,而另一些灾害则是间接造成的,如低温后的雨雪,特别是寒潮期间。然而,道路结冰和湿滑,导致交通事故显着增加。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寒潮的含义,充分关注寒潮天气和寒潮灾害,提前预报,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减少和避免灾害损失。

寒潮种类怎么划分 

 中国寒潮的发生时段为当年10月下旬至次年4月。寒潮分3个等级。中国寒潮和强冷空气灾害的发生范围非常广泛,除北方地区外,在南方地区也时有发生。为了反映地区性冷空气活动规模,在全国范围内选取30个省的代表性测站,分为西北区、东北区、华北区(又称黄淮海地区)、长江区、华南区进行冷空气活动规模评判。若某区内五分之三以上的站点出现冷空气活动,则定该区有冷空气活动,并以该区内多数站的冷空气活动强度等级定为该区冷空气活动强度等级(当两个等级的站点相等时,取较低级别)。

为了进一步反映全国和更大区域的冷空气活动规模,将冷空气分为全国类、北方类、南方类3种:当一次冷空气影响2~5个区时,(若为2个区,需包括长江区和北方区中任一区)称为全国类;仪影响北方2~3个区时称为北方类;仅影响长江区或南方区时称为南方类。

寒潮发生时要做什么 

 1.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的保暖。

2.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3.外出当心路滑跌倒。

4.老弱病人,特别是心血管病人、哮喘病人等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不要外出。

5.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6.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要提防煤气中毒。

7.应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8.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舶及时返航。

9.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

在地面天气图上,寒潮表现为一个冷高压,反气旋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顾名思义是寒冷空气好像潮水般奔流过来的意思,它属于空气(冷空气)流动的一种形式。[14]寒潮是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寒潮是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侵入中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这些地区,大多是分布在北极地带,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

中文名

寒潮

外文名

coldwa

寒潮,顾名思义就是寒冷空气像是潮水一样奔流过来的意思,属于空气(冷空气)流动的一种形式。并不是说所有的冷空气侵袭过来都喊做寒潮,一般是冷空气侵袭到某地以后,若能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一天(24小时)内降低10摄氏度以上,同时那一天的最低温度又在5摄氏度以下时,这股冷空气叫作寒潮。[14]

广东省气象局将寒潮标准定义为:一天内日平均气温下降8℃以上,或两日内平均气温急剧下降10℃,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或以下。[13]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1]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2]

标准: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寒潮标准也不相同。由中央气象台2006年制定的中国冷空气等级国家准中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14]

由于中国幅

传视频

TA说

19

目录

在百度APP-我的也可以查看我的订单

连日来,冷空气持续给力,不少网友感到快裂!中央气象台1月6日6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据估计,1月6日至7日,寒潮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局地降温幅度超过10℃,不少地方气温可能突破今冬以来新低。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入冬以来(2020年12月1日—2021年1月3日),2020年12月有两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分别为12月13日至15日(全国强冷空气)和12月29日至1月1日(全国寒潮)。与历史同期相比,虽然冷空气(包括寒潮)的数量不多,但都是影响范围大、冷空气强度强的全国性冷空气过程。寒潮天气继续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受较强冷空气影响,6日08时至8日20时,东北地区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大部、台湾岛等地将先降温6~8℃。其中,山西南部、山东中南部、江苏大部、上海、江西等地北部、浙江、福建西北部等地,气温降幅可达10℃。

入冬以来,欧亚中高纬度地区受西高东低的经向环流控制,东亚冬季风较强,12月份这种环流格局变化不大。西高东低的持续经向环流和持续的强冬季风是2020年12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的直接原因。此外,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即将达到峰值的拉尼娜现象和秋季北极海冰的缺乏是两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历史统计分析表明,大部分拉尼娜年欧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经向度较大,中国冷空气活动较其他年份更频繁、更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低于常年同期的概率也较大。

我国中东部气温偏低的最直接原因是西高东低的经向环流和较强的东亚冬季风。秋季缺乏拉尼娜和北极海冰为今年冬季风增强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条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658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8
下一篇2023-10-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