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封锁》是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写的是电车上的“邂逅”,一种微妙的情感。“封锁”或许是现代的隐喻,揭示某类困境。我在此以爱情的视角切入,试作随性之解。
“封锁”其实就像你在公交车上等红灯的情形,那一段时间里,世界突然停下来,短短的几分钟。逼仄的空间便与外面隔绝,自成一体。你该做点什么呢?从来没想过。普通人就是这样,当眼前的事物逐渐清晰的时候,他却视而不见,更何况是打乱它们的次序呢?但张爱玲不普通,我相信她一定坐过电车,就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并且,她还从中发现了某种“奥秘”。
“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小说以“开电车的人开电车”作为第一句,足以看出张氏眼光的“毒辣”。“开电车的人开电车”,说明开电车的人一心只在开电车上,此外无他,也就是说,他只是一个“开电车的人”,甚至是电车的一部分,他是不用思考的,所以“他不会疯”。这让我想起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个人变成大机器的一个部件,不停地运动,运动。
如果电车一直开下去,那么故事就不会发生了,恰恰碰到“封锁”。封锁意味着停下来,停下来就“麻烦”了。于是乎——
“铁门里的人和铁门外的人眼睁睁对看着,互相惧怕着。”为什么惧怕?因为他们开始思考了。
“这庞大的城市在阳光里盹着了,重重地把头搁在人们的肩上,口涎顺着人们的衣服缓缓流下去,不能想象的巨大的重量压住了每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这样“巨大的重量”?因为人们逐渐意识到自我,想要说点什么来填补眼下的“空虚”。
比如“靠近门口的几个公事房回来的人”开始谈论别人——
“总而言之,他别的毛病没有,就吃亏在不会做人。”
“说他不会做人,他把上头敷衍得挺好的呢!”
真像两个政治家,在商讨合适的人选,这个“他”显然是有可取之处的。
而一个妇人在提醒他的丈夫“别把裤子弄脏了”,随即开始思考:“现在干洗是什么价钱?做一条裤子是什么价钱?”
此时的男主人公吕棕桢也开始了他的“思考”。起因就是看到那个丈夫手里的“熏鱼”,他立马联想起自己的妻子。她居然让他这样体面的一个男人去“弯弯扭扭”的小胡同里买包子!成何体统!这是多么有失身份的事情啊。他转念又想到“封锁”可能会耽误晚饭,包子可以派上用场。包子被包裹在一张报纸里,粘住了几个铅字,他又看起报纸来。他不得不这样做。
“他们不能不填满这可怕的空虚——不然,他们的脑子也许会活动起来。思想是痛苦的一件事。”
女主人公出现了。就在吕棕桢看向那个“头像一个核桃”的老头子的时候,吴翠远映入了他的眼帘。她正在改作业。当然,吕棕桢并不知道她老师的身份。看起来就像个学生。吕棕桢不知道的还有,吴翠远也在“思考”,这种思考正好与吕棕桢的抱怨呼应着。前者想的是“女人”,那个让自己“不堪”的妻子,而后者则在改作业的时候鬼使神差地写了个A(在英语评分里,这是最高等级),并不是因为这位同学写得多好,而是因为他写的东西“打动”了她:他破口大骂,毫无顾忌,什么“红嘴唇的卖*妇……大世界……下等舞场与酒吧间”之类,像个男人,而且是“胆敢这么毫无顾忌地对她说这些话的唯一的一个男子”。同样也“抱怨”,学校里的破事,家中的抑郁氛围等等。“生命像圣经,从希伯莱文译成希腊文,从希腊文译成拉丁文,从拉丁文译成英文,从英文译成国语。翠远读它的时候,国语又在她脑子里译成了上海话。那未免有点隔膜。”这种情况下读圣经解决不了问题。我看到这里,隐隐猜到接下来应该要发生点什么。前面的暗示已经够多了。
这里还需要一个“契机”。对,契机。如果你是男主人公,你会找什么理由去搭讪呢?横冲直撞肯定是危险的。接下来有两件事值得注意:一是一个医学生的写生,引起大家的围观和议论,二是吕棕桢偶遇他的一个亲戚,“是他太太的姨表妹的儿子”,一直在觊觎自己十三岁的女儿。吕棕桢大概对这种热闹不感兴趣,自己一个人呆着,这才会提前发现董培芝,也就是他的那个亲戚。怎么办?他必须躲着他。契机来了!他呢,又恰好看到了吴翠远,不偏不倚。你想啊,此刻要想避开自己的穷酸亲戚,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聊天的对象,女的更佳,吴翠远完全符合。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来得好,不如来得巧。两个“空虚”的人终于相遇了,好戏上场。
搭讪无非就是从“闷”开始,“封锁”时期,正常不过,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开场白。吴翠远自然领情,她发现了吕棕桢的那双男人的手,他期待的。何况,这双手的其中一只还搭在她的背后,十分暧昧。两人的关系瞬间被拉近。其实吕棕桢早就发现了这位女士,不然他说不出“你知道么?我看见你上车,前头的玻璃上贴的广告,撕破了一块,从这破的地方我看见你的侧面,就只一点下巴”这样的话来。他也知道,这位女士不是他喜欢的类型。有什么关系呢?开口的那一刻,都收不回来了。
不妨推测一下,封锁带来的“闷”是一种可意识到的“空虚”的具体形态,这种“空虚”折磨着电车上的人们,尤其是男女主人公。所以,问题并不是男女主人公如何——男的是否英俊潇洒,女的是否风姿绰约,不是的,这个情景足以改变原先绝无可能的局面。你看,吕棕桢逐渐感受到吴翠远的“风韵”来了,“拆开来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她未尝没有她的一种风韵 ”。吴翠远变了么?没有!只是吕棕桢重新审视她罢了。
既然话匣子打开了,那么一时半会儿就停不下来了。两人所聊的话题越来越深入,先是学历,这无可厚非,再是工作,更进一步,接着居然聊到了家庭,吕棕桢一开口就说出了他的太太。这是不是太过草率了?不,他这样说肯定已经憋了太久了,现在好不容易抓到一个说话的,岂能不说个痛快?哦,原来是他的太太不理解他,问题就演变为“婚姻”的不幸了。吴翠远一个劲点头,受过高等教育的她,还受到西方开放思想的影响,理应理解他的。吕棕桢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个戏剧性的时刻突然降临:“街上一阵乱,轰隆轰隆来了两辆卡车,载满了兵。”他们俩一齐向窗外看去,等回过头来,吕棕桢看到了另一个吴翠远:她的脸像一朵淡淡几笔的白描牡丹花,额角上两三根吹乱的短发便是风中的花蕊。他看着她,她红了脸,她一脸红,让他看见了,他显然是很愉快。她的脸就越发红了。吕棕桢找到了作为男人的久违的快感。当他们俩都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之后,“空虚”便永远无法填满了。这是可悲的,同样也能带来短暂的欢愉。
你可以想象男主人公吕棕桢侃侃而谈时的眉飞色舞,也可以猜到女主人公安静聆听时的娇羞妩媚。像一对热恋中的男女,他们说啊,不停地说,如同再不说世界末日就要来了。吕棕桢甚至想过要“重新结婚”,对象嘛,不用说。对面的那位心里有数。她一度掩饰内心的雀跃,但当他听到他说“你不是自由的。即使你答应了,你的家里人也不会答应的,是不是?……是不是”时,他不禁怨恨她的家人,然而,晚了。有人在远处喊道:“封锁行将开放!”吕棕桢顷刻间清醒过来:“不行!这不行!我不能让你牺牲了你的前程!你是上等人,你受过这样好的教育……我——我又没有多少钱,我不能坑了你的一生!”有补救的办法吗?吕棕桢想到一个,他向她要了电话号码,可究竟还是于事无补。吴翠远报出电话时,吕棕桢或许已经听不到了。封锁开放,意味着人们要回到“物”的形态了,空虚也随即消逝。一块石头空虚吗?你去问问它吧。小说的结尾处,一只灰壳虫现身,宣告故事的结局。不再停留,也就不再相爱。
张爱玲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她写《封锁》的时候并不认识胡兰成。某天,胡兰成读到了这篇小说,思忖良久,拍案叫绝,一定要见见张爱玲,托了苏青去联系,这是一种停留。张爱玲见过胡兰成之后,倾心不已,彻夜长谈,她也停留了。他们是否填满了这无尽的“空虚”呢?无人知晓,只是后来胡兰成又上了“电车”,开走了。张爱玲没有去追,根本不用。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封锁》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普通人的传奇”——即人对空虚的反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而大时代的动荡下普通人的不安与躁动恰恰体现出那种“被抛入性”,爱情也无非如此,瞬时的游离能解决问题吗?不得而知。但无论成功与否,至少是值得一试的。张爱玲因此绝望了吗?也倒未必。
《封锁》原文阅读https://wwwdoubancom/note/579267558/
黑客帝国1剧情简介
在不久的将来,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基努·里维斯)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人们就象他放牧的动物一样。尼奥便在网络上查找关于“矩阵”的一切。后来在一名神秘女郎崔妮蒂(凯莉·安·摩丝)的引导下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莫菲斯(劳伦斯·菲什伯恩),三人一起走上了抗争“矩阵”的征途。
“尼奥,你曾经作过这样的梦吗,你如此肯定的东西是真的吗?你是否能从那样的梦中醒来?你能分辨出梦境与现实世界的区别吗?”
尼奥不顾一切地想追寻“矩阵”的真相-他在梦中总是听到关于它的耳语,这是一种神秘的不可知的东西,他能够肯定地感觉到它不祥地控制着他。
“矩阵是什么?”尼奥不知道,但是他相信莫菲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一个被描绘成非常危险的人能够给他答案。
“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矩阵'是什么,你只有亲自去看。”
尼奥面对着另外一个问题:他就是它吗?当然,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尼奥的答案就是“不是”。默菲的朋友塞弗同意他的观点。而其他人则不那么肯定。
另外,还有人保护“矩阵”,由冷酷的史密斯带领,他们掌握着令人震惊的秘密。
尼奥、莫菲斯和崔妮蒂必须用他们的生命对抗强大的敌人来追寻答案、寻找自我。
他们每一步都是危机四伏
黑客帝国2
◆ 片 名: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 英文:The Matrix Reloaded / 港译:廿二世纪杀人网络2: 决战未来 / 台译:骇客任务:重装上阵
◆ 制 片:乔·西尔沃(Joel Silver)
◆ 导 演:安迪·沃卓斯基(Andy Wachowski) 拉里·沃卓斯基(Larry Wachowski)
◆ 编 剧:安迪·沃卓斯基(Andy Wachowski) 拉里·沃卓斯基(Larry Wachowski)
◆ 主 演:基努·里夫斯(Keanu Reeves) 劳伦斯·菲什伯恩(Laurence Fishburne) 凯莉·安·摩丝(Carrie-Anne Moss) 莫妮卡·贝鲁奇(Monica Bellucci) 兰伯特·威尔森(Lambert Wilson) 雨果·维文(Hugo Weaving) 贾达·萍克特·史密斯(Jada Pinkett Smith)
◆ 类 型:科幻(Sci-Fi) 动作(Action) 惊悚(Thriller)
◆ 国家地区:美国
◆ 语 言:English
◆ 发行公司:华纳(Warner Bros)
◆ 首映日期:2003年5月15日
◆ MPAA定级:R 级
◆ 片 长:138 分钟
◆ 制作成本:200 (单位:百万美元)
◆ 首映票房:91,774,41300 (单位:美元)
◆ 全美票房:281,576,46100 (单位:美元)
◆ 海外票房:457,000,00000 (单位:美元)
◆ 官方网站:http://wwwwhatisthematrixcom/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剧情简介
剧情篇
上回说到NEO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使命,在中弹“复活”的同时,他也变成了无所不能“救世主”。结尾的“飞升”象征着人类超级英雄的诞生:NEO将带领锡安基地的人民,打响对机器世界的反击战,并将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这场战斗,还人类以自由之身。他的使命会实现吗?矩阵会那么甘心被摧毁吗?
实际上,整个《重装上阵》是NEO探寻自己使命背后真相的过程,他要为自己的行动寻找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在上集打败密探史密斯、救出墨菲斯之后,NEO随同亲密爱人崔尼蒂和其他战友一起,乘坐Nebuchadnezzar号飞船返回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类据点——锡安基地。在那里,他们和其他自由战士们聚集到了一起,其中包括墨菲斯的甜蜜冤家——奈奥比美眉。另外,基地的政治家们也上场了。
就在这时,矩阵系统决定“先下手为强”,派遣了为数250000的电子乌贼大军,开始进攻锡安基地,积弱的基地防守力量根本不足以对抗如此强大的机甲兵团,看来人类最后的香火也齑齑可危;当然,墨菲斯他们的飞船上有各种各样的资料,自然少不了中国那几本名为《左传》《史记》之类古籍的电子版本,NEO他们一下便想到了“围魏救赵”的良招,决定再次潜入矩阵,从内部破坏它,最后达到消灭机甲兵团的目的。同时,NEO也想再和“先知”谈一谈,以便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神圣使命。
可是,“矩阵取经”的道路注定是凶险多端的:在寻找矩阵系统内唯一知道系统弱点的“制钥者”的过程中,NEO、墨菲斯和翠尼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敌人的能力升级了,数量更是增多了,NEO的超能力受到致命的挑战,墨菲斯和翠尼蒂对NEO的信心也受到无情事实的打击。究竟NEO他们能不能完成任务后从矩阵内部全身而退?锡安基地的命运如何?
到时自有分晓,嘿嘿……
人物篇
《黑客帝国》第一集固然看得大家拍案叫绝,其实出场人物极其有限,也就那么十来个人,包括那三个密探。到了第二、第三集可就不同了,角色数量暴增。也难怪嘛,NEO他们回到了人类基地,而矩阵系统也升级到XP了(预计到第三集会升级到Longhorn系统),因而,两个阵营内都有新人出现。这些家伙都是什么底细呢?
慢着,为了避免“喜新厌旧”的罪名,让偶还是来简要介绍一下旧人物的新动向。第一集中除了那个牺牲的、那个叛变的、和那个接线员,其他船员都会在第二集出现。那死掉的两个船员就不用说了,但Tank这个纯种人类不能在续集中出现,着实有些可惜,据说是因为挡期的原因。NEO和翠尼蒂这对璧人,自从在第一集末尾捅破那层矜持的纸,勇敢了表露真情之后,本集中更是如干材烈火般如胶似漆到不可开交,害得墨菲斯得了严重的红眼病,直到他回到基地见到了小别胜新婚的奈奥比才痊愈。
第一集最大的反角,密探史密斯先生这次又以崭新的面目重新上市;其实,在第一集中他的言行就表明他已经部分感染了人类的感情和性格,这种感情加上他自身强大的意志力,使他得以对抗MATRIX让他消失的命令,在奇异复活的同时也获得了随意复制的超能力,成为MATRIX系统内的一个自由体。现在他的唯一目标就只有NEO,而且这种意识并非为了MATRIX系统的安全,而是完全为了自我强烈的复仇意识。为了杀死NEO,他可以摧毁任何东西,包括MATRIX。
“先知”在第二集中将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她的身份一直是《黑客帝国》最大的一个迷:她到底是个人,还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程序?她隐藏在哪里,又是如何产生的?这些问题,都只有等观众们在两部续集中寻找答案了。
好,熟人介绍完毕,轮到新丁们出来溜溜了:
◎铁血娘子—奈奥比(Niobe)
我们已经知道,这位美眉是墨菲斯同学的欢喜冤家;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她还是锡安基地唯一的女船长,她的那艘飞船名为“洛格斯”(Logos),是整个基地上体积最小,但速度最快的飞船。大家别看该美眉身材娇小玲珑一如她的飞船,她可是基地指挥官里最强悍的成员,性格倔强,脾气也不小,连墨菲斯都得让她三分;同时,与墨菲斯相比,她对NEO并没有那么大的信心;她只相信自己,相信战斗才能改变一切。的确,她在战斗方面非常在行,个人搏击能力也属一流,难怪被选作担任《进入矩阵》(Enter the Matrix)游戏的主角了。
扮演这这一铁血娘子的,就是威尔史密斯同学的老婆——杰达·平克特·史密斯。诸位可能还不太熟悉这个名字,她就是艾迪墨菲的《肥佬教授1》里面那个漂亮黑美眉,也是去年《拳王阿里》中拳王的几位老婆之一。面对奈奥比这一极富挑战力的角色,杰达勇敢地演绎出了独特的风采,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把她本人固执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相信她的老公对此深有体会,嘿嘿)。据说,威尔本人也是《黑客帝国》的超级影迷,他曾向老婆吹枕边风,要她向沃卓斯基兄弟代为求情,看能不能在续集中扮演个密探什么的,毕竟,他还是有不少穿黑衣、戴墨镜的经验的。奈何导演硬是不给面子,估计是考虑到要是这哥们把《黑超特警》的罗嗦劲带进MATRIX里,那整部戏的味道就变了。
◎战斗三人组—洛克(Lock)、ZEE、林克(Link)
洛克和墨菲斯一样,是另一艘指挥船的船长。目前尚不清楚他有何值得一提的故事;
ZEE是洛克的船员,和洛克是一对;
林克则是继坦克(Tank)之后担任墨菲斯的Nebuchadnezzar号飞船的新接线员。
虽然没有进一步的信息,但从这三人的身份来看,无疑是墨菲斯的并肩战友。从三人的造型来看,也没有哪一位象第一集的塞菲(Cypher)一样有叛变的可能。有鉴于整个故事还得以NEO、墨菲斯、翠尼蒂三人为重,因此这三人的戏份估计都比较少。
唯一有点八卦的是ZEE这个角色,她本来是由美国新锐女R&B歌手阿莉亚(Aaliyah)扮演的,无奈后者在2001年8月25日的一起飞机失事中不幸遇难,那时她已经拍了十几个镜头了。这令《黑客帝国》的制片人乔西佛比较伤心,因为是他从《致命罗密欧》开始把阿莉亚捧上影坛的。
◎东方高手—守护天使(Seraph)
编辑美眉三令五申地要偶不要透露过多剧情,所以,这里偶只能按捺住急性子,告诉大家,这个守护天使是续集中某位关键人物的保镖,在**中将有一段和NEO的对打,功夫指数十万!那么,该人物是正是邪呢?嘿嘿,你以为我会告诉你么?
本来,这一角色是沃卓斯基兄弟特别为李连杰量身订做的,指望由真正的东方“功夫皇帝”来出演这一战斗力级别和NEO不相上下的神秘人物。可惜双方在片酬上谈不拢,李当时要价1300万美元,而片方只能给出200万,因为差额太大,李放弃了这一角色。后来,片方又接触过东方女侠杨紫琼,不知怎的,也没有谈成。因此,这个机会最后落到了即使在亚洲也并不是很有名的倪星头上。该同志又名邹兆龙,出身于台湾,五岁习武,十二岁开始做替身,十八岁便主演了第一部**。从台湾军队服役完毕后,他到香港**圈发展,曾先后出演了《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中南海保镖》、《给爸爸的信》(又名《父子武状元》)、《白面包青天》等影片。有趣的是,在那几部和李连杰演的影片中,他的角色都是李的敌人,看来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啊。至于倪星同学在好来坞的前途,那就得看个人造化了;如果他在本片中给人印象深刻,有制片人出头把他包装成新一代功夫明星也说不定,毕竟,他还年轻。
◎邪恶宗师—梅罗纹奇(Merovingian)+致命诱惑—佩瑟芬(Persephone)
梅罗纹奇是MATRIX系统内的又一个超级神秘人物,他把自己象“先知”那样隐藏在系统中,同时他也拥有改写系统程序的能力。但是,他并不是站在NEO这边。他住在矩阵系统内的一座城堡里,沉迷于一切奢华的东西。然而,他唯一缺少的便是感情;俗话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他也最热衷于沉迷在感情的虚像里。
佩瑟芬是这样一位Dracula公爵似人物的妻子。熟悉希腊神话的同志们都知道,佩瑟芬乃希腊神话中的“丰饶之神”,是主神宙斯和女神底米特之女,后来该仙女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被冥王哈第斯绑架,半推半就地做了后者的王后。**中的佩瑟芬极其性感迷人,虽然她本身没有感情,但是只要她接触了某人,就会立刻感知对方的内心世界。
可以说,梅罗纹奇和佩瑟芬就象矩阵里的吸血鬼夫妇,优雅而致命。在整部续集中,他们都和NEO他们纠缠不清,而这两人之间也是彼此勾心斗角。这一对角色的加入,大大地增加了续集故事情节的复杂程度,他们与主人公的关系,也将极大地影响NEO完成他天赋的使命。
饰演梅罗纹奇的,是法国著名演员兰伯特·威尔森。无论是在大银幕,还是在舞台,他都有闪亮的表现,曾五次被提名法国**恺撒奖(法国的“奥斯卡”)。最令人吃惊的是,该同学具有极其多样化的艺术细胞,他有着美妙的歌喉,出过数张唱片,个人音乐会更是开出了法国,开到了加拿大、日本,还有香港;同时,他还是位很有水准的音乐评论家。片中那位集优雅与邪恶于一体的梅罗纹奇,由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同志出演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在片中是什么样子呢?那可是属于高度机密,至今仍未曝光。至于扮演佩瑟芬的莫尼卡·贝鲁琪,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意大利美女,这里也就不再罗嗦了。
◎关键人物—制钥者
制钥者也是象“先知”一样“隐居”在矩阵内部的一个神秘人。在他的房间里有着成千上万把钥匙,其中有一把掌握着整个矩阵的口令。得到它,NEO他们就能成功地破坏整个矩阵了。当然矩阵为了这点要发飙,决不能让弱点掌握在别人手里。
扮演这位睿智的制钥者的是老舞台演员蓝道·杜克·金,有几十年的舞台经验,“触电”只是近几年的事,不过触到的都是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周润发的两部《替代杀手》和《安娜与国王》。
◎至酷偶像—双子星病毒
如果要我说《黑客帝国》续集中最喜欢的角色,我会毫不犹豫地指出是这对病毒双子星,同时预计他们将继基努·里维斯之后,成为黑客迷的新一代偶像。没办法,他们太酷了。
当初沃卓斯基兄弟在设计这一对角色时,就是要让他们成为令少女尖叫的带有后现代风格的超级邪神。这对银发蛇辫,身着银色风衣、夹克,脚蹬白蟒皮靴的孪生兄弟,其实也是矩阵系统内的一对自由病毒,他们可以不受矩阵控制地自由来去,更可怕的是,他们可以随意隐形和还原。和一般**中 “无形有质” 的隐形功能不同的是,他们能在瞬间做到“无形无质”,然后又随意变回来,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体。他们的武器更是酷到极点,那是一把总长不超过手掌心的折叠刀,简直是高深莫测。有这样一对邪神存在,NEO他们在矩阵当中的活动变得更加险象环生。
扮演这一对偶像人物的,就是英伦空手道黑带级高手阿德云·雷蒙特和尼尔·雷蒙特兄弟。两兄弟是看着香港功夫片长大的,自16岁起开始练习空手道,至今已有15年的功力。空手道之外,他们还是健美运动爱好者,身材保持得一级棒。不要说女生们,连我都要开始流口水了!
恩,看来《黑客帝国》中有名有姓的新角色都提到了……慢着,似乎还有两个漏网之鱼。一个是“建筑师”(Architect),他似乎是整个矩阵系统的建造者,是MATRIX的无冕之王;另一个是“鬼魅”(Ghost),目前对他所知的仅仅是这个名字。很有可能,这两个家伙才是关系到MATRIX最后谜底的关键,因此被列为最高机密,在各种资讯上都查不到“建筑师”的扮演者,难道他是……?“鬼魅”的扮演者是Anthony Wong,从简历来看也是位舞台和电视剧经验比较丰富的演员。我开始还错误地把他认作了香港的黄秋生(英文名也是Anthony Wong),这也怪《黑客帝国》官方网站搞错了,误将老黄主演的《辣手神探》也囊括到这个年轻的Anthony Wong**列表中。可见,任何权威都不要相信,“黑客”也有犯简单的搜索错误的时候。
黑客帝国3
◆ 片 名:黑客帝国3:革命 / 英文:The Matrix Revolutions / 港译:22世纪杀人网络3:惊变世纪 / 其他: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 制 片:乔·西尔沃(Joel Silver)
◆ 导 演:安迪·沃卓斯基(Andy Wachowski) 拉里·沃卓斯基(Larry Wachowski)
◆ 编 剧:安迪·沃卓斯基(Andy Wachowski) 拉里·沃卓斯基(Larry Wachowski)
◆ 主 演:基努·里夫斯(Keanu Reeves) 凯莉·安·摩丝(Carrie-Anne Moss) 劳伦斯·菲什伯恩(Laurence Fishburne) 雨果·维文(Hugo Weaving) 莫妮卡·贝鲁奇(Monica Bellucci) 贾达·萍克特·史密斯(Jada Pinkett Smith)
◆ 类 型:科幻(Sci-Fi) 动作(Action) 惊悚(Thriller)
◆ 国家地区:美国
◆ 语 言:English
◆ 发行公司:华纳(Warner Bros)
◆ 首映日期:2003年11月5日
◆ MPAA定级:R 级
◆ 片 长:129 分钟
◆ 制作成本:185(单位:百万美元)
◆ 首映票房:48,475,15400 (单位:美元)
◆ 全美票房:139,270,91000 (单位:美元)
◆ 海外票房:285,700,00000 (单位:美元)
◆ 官方网站:http://wwwwhatisthematrixcom/
半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当热情的影迷们还沉浸在挖掘《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的内涵的时候,《黑客》系列的终结篇马上就要与全球观众见面了。如果说第一集是“小试牛刀”的话,那第二集就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头脑风暴”:几乎没有一个观众在刚看完第一遍时能完整理解**到底说了什么,甚至直到今天,在经历了全球影迷的共同猜测与攻关之后,我们还不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因为一切的谜底都在这第三集中。
在10月27日《黑客帝国3》于洛杉矶新落成的“迪士尼音乐大厅”(Walter Disney Concert Hall)举行全球首映礼之前,恐怕还没有一个影迷敢打包票自己的猜测,或者自己得到的消息一定是正确的。任何所谓影片介绍都只是“隔靴搔痒”。但是,作为死忠影迷,即使隔着层层封锁,还是忍不住要搔上两搔的。下面,就让我们揭开史上保密度最高**的一角面纱吧!
剧情初探
随着第二集最后那个“to be concluded”的字幕,所有观众的心都被吊在了万丈悬崖边上:尼奥到底怎么啦?他怎么可能在“真实”世界里毁灭电子章鱼?他又如何能“感觉”到机器?已经侵入了班恩(Bane)大脑的史密斯又会对身处昏迷中的尼奥开展什么行动?
事实上,尼奥的身体在真实世界的飞船上处于昏迷状态,他的思维却被困在一个“中空”地带:那里既不是母体,也不是机器占领的真实世界。这个地方叫Mobile Avenue Train Station,显然是个火车站,不过是梅罗纹奇的势力范围(因此不受常规母体程序控制)。尼奥醒来时遇到了一个神秘的小女孩和她的父母,还碰见了“火车人”(The Trainman),后者控制了该车站所有母体与机器世界之间的交通。
与此同时,在真实世界的墨菲斯、翠妮蒂与Logos号飞船的奈奥比会合了,当然,还有那位被洗脑夺体的班恩。翠妮蒂他们从“先知”那里知道了尼奥的现状,在守护天使的带领下,去找梅罗纹奇要人,喜欢享受的阿梅那时正和佩瑟芬在他管辖的地狱酒吧欣赏SM的氛围,他当然不肯交出尼奥,因此大家少不了一场激战。在佩瑟芬的帮助下,翠妮蒂他们终于将尼奥带回现实。
在最后一次和“先知”交谈之后,尼奥明白了他的使命。从这开始,故事就分两条线进行。一条是墨菲斯和奈奥比杀回锡安,和基地的人们共同对抗机器大军的进攻;另一条线是翠妮蒂不愿意和尼奥分开,决心放弃一切和尼奥共同前往机器S世界的圣地——01城。奈奥比虽然不相信先知的话,但她开始相信尼奥,把自己那艘最快的logos号飞船借给了尼奥和翠妮蒂,而自己和墨菲斯乘坐Hammer号回锡安。没想到偷偷醒来的班恩溜进了Logos号,一场激战过后,班恩的肉身死去,尼奥身受重伤。历经重重机器大军的堵截,尼奥终于抵达01城。再说锡安城这边,人类已决定展开最后的自救行动,他们组织起了所有的APU(Armored Personal Units单兵作战机甲),和250000电子章鱼以及大型钻探机器展开了决斗……
尼奥在01城终于得以面对“机器大帝”(Deus Ex Machina)——机器世界的真正主宰,双方展开了谈判并达成了协议。与此同时,史密斯的能力又扩充了,凡属尼奥接触过的信息他都能分享。他找到了先知的藏身之处,并将她复制成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了解到了尼奥的使命。可是他不怕,并开始在母体中无限复制自己,系统危在旦夕……
和“机器大帝”达成协议的尼奥被送进了母体,而史密斯正在那里等他,两人展开了一场只属于“超人”的决斗。机器与人类,两个世界的命运都取决于这一战的结果,而最后结果是……
恐怕不能再说下去了。紫霞美眉曾经说过:“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这个结局。”对于《黑客帝国3》来讲,恐怕导演沃卓斯基兄弟也是这么设想的。没有人知道他们会在多种可能的“最终世界”中选择那一种模式。这也是**最后的悬念。
当然,这也不是说我已经把其他所有的悬念说完了,还早着呢!例如,那个小女孩到底有何特殊和重要之处?她和先知、佩瑟芬、少年有何关系?目前网上流行的解释似乎没一个很中听的。还有,火车站和梅罗纹奇的老巢是两个不同的地方,翠妮蒂他们是如何通过找阿梅来解救尼奥脱困的?佩瑟芬的最终身份是什么?此外,还有在《黑客帝国动画版》中备受青睐的“少年”,他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太多的疑问,注定要到上映那天才END。
至于母体的真相,根据参加完芝加哥和纽约内部试映的革命同志们介绍,我们以前所猜想的,全错了,而且错得不轻,尤其是那个“母体中的母体(Matrix in Matrix)”理论。而**最后的答案,基本上能让绝大部分兄弟满意。
《百万美元宝贝》
http://baikebaiducom/view/91231htmlwtp=tt
《阿甘正传》
http://baikebaiducom/view/5829htm
《指环王》
http://baikebaiducom/view/10724htm
《独立日》
摘来一个影评~不过这**的效果是不错,敢于向白宫开炮,和<火星人玩转地球>一样~勇敢
尽管《独立日》会被影评界时不时拿来当作高票房烂片的批判典型,我却不敢苟同这种简单的刻薄。剧情平凡、高潮廉价、漏洞无数,这固然是缺点,但不能不承认这的确是一部让人发狂的影片,观众在观片过程中大可不必承受过多心理负担,只需要享受宏大的特技场面带来的震撼就好:巨型外星飞船被炸,陆地上真实的目标被毁,人类惊惶失措的混乱场景……这些都是UFO迷们梦寐以求要看到的。不过使这部影片真正有意义的并不是高成本特技,也不是威尔·施密斯或者杰夫·戈德布拉姆平平的演技;这部**的真正意义在于:外星人和人类终于公开对峙,而不是欲盖弥彰地传播恐怖了,这就好比将攻击目标对准白宫与开始轰炸白宫有着天壤之别一样:《独立日》选择了后者,当然会卖出个惊天动地的好价钱。
意思是:大千世界相遇相知不易,难以相忘。再次相遇时,主人对他一笑,或者是不屑一顾吧,就算不认识,又怎么样呢?
出自:《江城子》
原文: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漏长更深,清夜似水凉。 只为无心窥玉照,恕在下,太狂!
小憩花园品幽香,芳草绿,菊花黄。俗尘尽洗,十里沐春光。 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何妨
所谓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就是茫茫的大千世界中相遇,相逢的美好始终难忘。相遇对方微微一笑,认不认识又有什么关系。
扩展资料: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封锁》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遭遇到封锁时发生的短暂的爱情故事。封锁结束后,爱情也结束了,一切又都复原了。
一
从故事层面上看,这是一个“艳遇”的故事。它具备“艳遇”故事要求的一些元素,比如“旅行”。人物可以暂时从秩序化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而进入能够产生爱情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可以暂时忘掉他们的妻子或丈夫--产生爱情的最大障碍;并且他们可以有时间闲得无聊,这使得爱情的欲望能够产生。两者--障碍的消除和欲望的产生是“艳遇”故事在逻辑上能够成立的前提,“旅行”是实现这个前提的标准化模式。我们可以把电车看作一个封闭的空间,它隔离了正常的生活空间,人和人之间许多不利于爱情发展的关系被排除了,只剩下比较单纯的乘客关系,并且具有了向爱情关系发展的可能性。当然,还有时间因素,市内交通毕竟不同于长途旅行,所以张爱玲必须把时间封锁起来,人为地让时间停滞或延长。
此外,《封锁》中的人物也一般地符合“艳遇”故事的要求--孤男寡女(当然在不同的文本中有不同的变体)。他们都存在某些缺乏,在意识或潜意识中存在着欲望。翠远的缺乏是“好人”的缺乏,她“象一教会派的少奶奶”,“脸上一切都是淡淡的、松驰的,没有轮廊”,“很有讣闻的风味”。真实的生命对于她就像从希伯莱文到上海话那么遥远,她的欲望就是要背叛自己,渴望刺激,渴望听到“红嘴唇斩卖*妇……大世界……下等舞场与酒吧间”的充满肉欲的感官诱惑。
宗桢的缺乏是一个“老实人”的缺乏。他是“菠菜包子”,“一个个雪白的,喷出淡淡的麻油气味”,是像“讣告……申请……华股动态……隆重登场候教……”那些得胜的字眼儿。正因为他的琐屑和平庸,甚至都不能觉察出自己的缺乏与俗望。他向翠远的调情是被动的迫不得已的。甚至要借助张爱玲在这里设置的一个因果关系,要逃离董培芝和向她太太报复。但我们还是觉察了宗桢的欲望,只不过他自己一开始忘记了。后来,他的欲望才苏醒。“他现在记得了,他瞧见她上车的--非常戏剧化的一刹那,但是那戏剧效果是碰巧得到的,并不能归功于她。他低声道:'你知道么我看见你上车。前头的玻璃上贴的广告,撕破了一块,从这破的地方我看见你的侧面,就只一点下巴。'是乃络维奶粉的广告,画着一个胖孩子,孩子的耳朵底下突然出现了这女人的下巴,仔细想起来是有点吓人的。'后来你低头去从皮包里拿钱,我才看见你的眼睛、眉毛、头发。'拆开来一部分一部分的看,她未尝没有她的一种风韵。”
接下来是短暂的爱情,这是欲望的完成过程和欲望完成。它是“艳遇”故事必备的核心元素。最后,“艳遇”故事的结构元素常常是封闭式的,起点和终点的合一,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泛起漂亮的波纹而终将归于平静,在《封锁》中前后两次“叮玲玲玲……”的冷冷的铃声就把切断的时间和空间给修复上了。“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一个不近情理的梦。”
二
从小说类型的元素分析,我们可以把《封锁》看成是普通意义上的“艳遇”故事。张爱玲对市民文化的兴趣可能会为此提供一些佐证。但这样的判断可能隐藏着几个危险。第一,从文本中有意地剥离出一些元素的分析方法可能会使文本的丰富性和诸多可能性受到破坏,会把分析引向“艳遇”故事而不是张爱玲的《封锁》;第二,将《封锁》归类于“艳遇”故事之后,我们还能得出什么其他结论呢对文本的分析来说,虽然有时命名是必要的,但我们仅能将此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开始,而不是结论。
的确,在《封锁》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丰富的意蕴不能为“艳遇”这个故事框架所容纳,而它们对文本的解读来说,甚至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使我们能够穿越文本的故事层面而进入更高一级的隐喻层面。
我们的分析可以从小说的题目入手“封锁”应该不仅仅是提示宗桢和翠远遭遇爱情的特殊的时间段,也不仅仅是像开始分析“艳遇”故事的元素那样,仅是人为地把时间停滞或延长而使用的叙事技巧。它应该具有另一层的隐喻意义。小说的第一段是冗长、平庸和沉寂的,几乎没有任何动感的日常生活的喻示。这一段的人物行动线只有两句话,“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开电车的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开电车的人开电车”是小说的第一句话,叙述语言给我们带来的语感是冷漠、笨拙、贫乏而毫无生气。“车轨”、“曲蟮”的比喻意象显示出生命的冗长乏味,它是“柔滑”的,没有任何的尖锐力度同时又把握不住转瞬即逝,是“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单调的,毫无美感的“蠕蠕”的机构运动,并且还是“老长老长”没个尽头。这种生存状态几乎会让人发疯,然而所有的人都像开电车的一样不发疯。 封锁的隐喻意义在这里呈现为贫乏冗长的日常生存状态对人们的封锁。接下来情节的发展使这个隐喻意义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是由封锁后的宗桢和翠远的短暂爱情来完成的。这一层的隐喻意义我们可以理解为封锁中的爱情遭遇导致激情的突然迸发,从而构成对日常生活的封锁。“如果不碰至封锁,电车的进行是永远不会断的。封锁了。摇铃了,……切断了时间与空间”封锁成为一个与日常生活失去关联的突然凸现出来的真空状态。激情的突然发出,在文本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 街上一阵乱,轰隆轰隆来了两辆卡车,载满了兵……出其不意地,两人的面庞异常接近。在极短的距离内,任何人的脸都和寻常不同,像银幕上特写镜头一般的紧张。宗桢和翠远突然觉得他们俩还是第一次见面。在宗桢眼中,她的脸象一朵淡淡几笔的白描牡丹花,额角上两三根吹乱的短发更是风中的花蕊。
这个场景,像《倾城这恋》中范柳原和白流苏在战乱之后的断墙下的突然发现。陌生化的文学效果,通过扭曲、变形和紧张,他们才会从陌生中第一次互相发现对方,发现对方和自己的激情。而这之前,在宗桢的眼中,翠远是像挤出来的牙膏,没有激情。但现在,宗桢成为一个单纯的男子,而翠远则成为“会脸红”的“白描牡丹”样的娇羞可爱的女人。对比本文的开始段落,一个是冗长和贫乏,一个是激情和想象,它们相互对立,后者否定了前者,激情封锁了平庸,这构成文本中封锁的第二个隐喻。
事实上,对《封锁》叙述角度的分析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上述的对立及封锁的隐喻。在分析之前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叙述角度的绝对划分和区别,更多的是为了理论阐述的方便,而对于具体文本来说,则很难有那么纯粹。即使像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那样纯粹的旁观视角,我们也可以在第一段的景物描写中看到全知的视角。所以一些叙事学的研究干脆不“视角”而用“聚集”,即在叙述语言中除了叙述者的语言之外还夹杂有人物的意识、观点等。对于《封锁》,视角的使用也是混杂的,所以我们此处的分析只是不太精确的精括的分析。
《封锁》的视角运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旁观视角,一类是全知视角(兼杂着人物的聚焦)。旁观视角用于宗桢和翠远之外的场景描写,像小说开始时遭遇封锁马路上的慌乱的场景,以及电车上各色人等和山东乞丐等。这些场景是并置的,更多的是空间的排列而非时间的顺序,是展示而非进入。旁观的视角并不介入人物的内心,和人物保持着距离。它的冷漠,有时又带有些机智的嘲讽的叙述态度为我们展现了日常生活场景的冗长、混乱、死寂、单调、平庸和无聊。全知视角用于宗桢和翠远,它在本文中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的对话,一是人物的内心描述和分析。人物进入了具体的情境,对话和内心活动不断推动情节的进展,叙述者不再是冷漠的旁观者,它直接切入人物和情节,成为故事本身。叙述者对人物的了然于心,使人物依赖于叙事者。宗桢和翠远产生的激情同时也体现为叙述者的激情。激情和冗长的对立,也就是两种叙述、两个叙述者的对立。这构成了充满激情的叙述者对暗淡、冷漠的叙述者的封锁。对于后者,人物是死亡的,意识、生命和活力消退在一个个的场景中,仅仅成为场景的一个部分和摆设,场景压倒了人物。对于前者,人物则从场景中凸现出来,空间的并列变为时间的纵深,具有了意识,最终瞬间产生激情,冲破、超越了冗长沉闷的场景。对人物的压抑和封锁,反而封锁了场景。
这是封锁的第二层隐喻。但我们还可以发现第三层的隐喻意义,它主要是由本文的结构带来的,它造成本文的悲剧意味;激情的瞬间产生又瞬间消失“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只不过是上海做了一个不近情理的梦。这种封闭式的结构,两声冷冷的铃声把时间和空间切断了。第一次切断产生了激情,第二次切断是切断激情。生活重新恢复了常态,冗长和单调又重新封锁了激情,在翠远的眼中,人物死亡了,时间又换成了空间,人物重新又成了场景。 一阵欢呼的风刮过这大城市。电车当当当往前开了。……黄昏的人行道上,卖臭豆腐干的歇下了担子,一个人捧着文王神卦的匣子,闭着眼霍霍的摇。一个大个子的金发女人,背上背着大草帽,露出大牙齿来向一个意大利水兵一笑,说了句玩笑话。翠远的眼睛看到了他们,他们就活了,只活那么一刹那。车往前当当当的跑,他们一个个的死去了。
通过对“封锁”的三个隐喻意义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认为,《封锁》这篇小说在故事层面上是“艳遇”故事,但它的丰富的意蕴又超出了其承载。因此我们可以说它并不是个“艳遇”故事或者说它仅仅是借用了“艳遇”故事的外壳。“旅行”元素的功能原来仅仅是艳遇发生的前提,但“封锁”,正像我们分析的那样,它不仅作为前提存在,作为提供人物活动的时空存在,它是从日常生活的冗长中凸现出来的真空状态,是激情存在的方式;“邂逅”、“调情”也不是和不仅是感官欲望的表现,而是活的生命的发现;封闭的结构也突破了模式化的意义而获得更深的隐喻意义。
但上述的解读还不能说对《封锁》的分析已经完成,还有一些更重要的、有趣的发现。它们可能会对上述分析的结论构成颠覆,但同时也是对结论的一种丰富。
三
《封锁》中最精彩、最出色的艺术表现是反讽。在文本中,这是通过宗桢和翠远的相互错位,他们的激情只不过是没有对象的在想象中的独语,他们成为不可靠的叙述者,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之间出现裂隙并相互背离,从而构成对激情的消解来完成的。也许,这才是“封锁”这个题目的最大的隐喻意义。
上文说过翠远是个极度缺乏的女人。小资产阶级、基督教的装腔作势、温文尔雅的家庭教育使她觉得真实的生命对于她是无比的遥远,她对生命的敏感和渴望是如此的强烈,甚至小孩坚硬的鞋底的触及都使她感到真实。而宗桢却是像木头一样的毫无生命的东西。渴望和渴望的对象在一开始就是错位的,滑稽的。在第一部分的分析中曾提到张爱玲设计了一个因果关系让宗桢和翠远坐在一起。这里真实的逻辑是因为宗桢害怕培芝的纠缠,另一个逻辑关涉情节的向前发展,是为了让宗桢能够“调戏”翠远。这个因果关系设计得既笨拙又聪明。笨拙在于这个因果关系在文本中显得突兀,不惜浪费笔墨地设计培芝这样一个和情节进展几乎没什么关联的人物,他的功能仅仅是一个局部的因果关系中的因子。但同时这个设计又是聪明的,聪明就在于它的突兀和笨拙,以致让宗桢调戏翠远显得生硬和不可信,最终导致对后面产生的激情的消解。
在涉及宗桢和翠远的爱情时,张爱玲更多地运用全知和人物视角。在进行对话和内心活动的描述时,这使得人物间的错位成为可能。具体地分析这些错位,是很有趣的。 宗桢迫于培芝而向翠远发出调情的信息,但对于发送者,它却仅是言语的、能指的滑动,并无具体的所指,所以他随口“早忘了他说了些什么”。但接受者翠远却错误地接收了信息,“翠远笑了,看不出这个倒也会花言巧语……一个真的人!不很诚实,也不很聪明,但是一个真的人!她突然觉得炽热,快乐。她背过脸去,细声道:'这种话,少说些罢!'”
“'申光大学……您在申光读书'”这是宗桢吓退董培芝后的无话找话,亦不含具体的所指,而翠远又接收错子,以为是在奉承她的年轻,“她笑了,没有做声”。 这是他们的第一个错位:翠远的自做多情和宗桢的心不在焉。 宗桢现在真正开始调情了,这个老实人,开始变坏了,这是因为他看到“她颈上的像指甲印子的棕色的”,他“咳嗽”了一声,表明他对欲望想象的稍微压制,回到现实,也表明调情的真正开始。但是翠远又理解错了,她恰恰以为他是由坏人变成老实人。“她注意到他的手臂不在那儿了,以为他态度的转变是由于她端凝的入格,潜移默化所致。”翠远渴望爱情,但宗桢去渴望调情,这是他们的第二个错位。
宗桢要调情,就要把自己扮成挺可怜的没人同情的角色。“'你不知道--我家里--咳,别提了!'……宗桢迟疑了一会,方才吞吞吐吐,万分为难地说道:'我太太--一点都不同情我。'”翠远是“皱着眉毛望着他,表示充分了解”。他们两人同时进入了“调情”的标准化情境。爱情似乎与真假无关。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文本中宗桢的“迟疑”、“吞吞吐吐”、“万分为难”,翠远的“皱着眉毛”,以及三个破折号产生对叙述这个故事的叙述者的怀疑。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分离了,文本外出现了第三只眼睛,这让人想起张爱玲《传奇》的封面来。因此,文本获得了一种反讽的意味。现在我们可以怀疑此文第二部分对文本隐喻意义的分析了,它不是一个激情瞬间突破冗长、贫乏的封锁而又瞬间消失的悲剧故事,而是对激情的颠覆和消解。因而,当宗桢和翠远在卡车隆隆驶过互相第一次发现时,当翠远在宗桢的眼里成为一朵风中美丽的牡丹花时,当宗桢想象自己成为单纯的男子时,我们的确会感到其中具有滑稽和喜剧色彩的反讽意味。因而当我们读到“他们恋爱着了。他告诉她许多……无休无歇的话,可是她并不嫌烦”时,我们可以将它们看成是对爱情戏剧的滑稽摹仿。 但是这些“戏”中的人物对此并不知晓。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激情的想象中,他们“苦楚”、“温柔”、“慷慨激昂”、“痛哭”的爱情表白实际上是没有实指对象的。在这里,他们的语言功能不在于交流,而在于为自己提供一个讲话的场所,是能指的无限蔓延,他们愿望的满足是没有对象的,仅在自己的想象中完成。愿望、激情变成了纯粹是语言组织的结果。小说文本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宗桢回到家“他还记得电车上那一回事,可是翠远的脸已经有点模糊--那是天生使人忘记的脸。他不记得她说了些什么,可是他自己的话他记得很清楚--温柔地:'你--几岁'慷慨激昂地:'我不能让你牺牲了你的前程!'”。这是一出可笑的爱情戏。 上述这些:宗桢和翠远的错位;不可靠的叙述者--作者和叙述者的距离;激情的表白只不过是能指的滑动;最终构成了文本的反讽力量。
文本最后“乌壳虫”的意象饶有趣味。整个人尖、整个生命过程就像乌壳虫一样,它会思考么,思考是痛苦的,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们还是回窠去吧。现在让我们也回到此文的第一部分“艳遇”故事上来,我们可能又会发出,《封锁》和“艳遇”故事,除了故事表层的相同,还有另一些更重要的相同。“艳遇”故事不需要太多的思想,而《封锁》也不需要。因为“思想毕竟是痛苦的”。
来自古月哥欠--胡歌论坛http://bbsihugenet
姓名:胡歌
曾用名:胡柯(由於胡歌的妈妈觉得此名用上海话念起来像“妇科”,因此在胡歌出生一个月时给他改名为胡歌,所以,胡歌不是艺名,是真名)
曾用笔名:吕品(原因是相貌如吕,身材如品,又因为看起来像猫的爪子的形状) 么凹(因为连读起来像猫一样)
又号:大胡、胡猫、猫猫、猫歌、歌歌、胡妈妈
生日:1982年9月20日
籍贯:无锡
城市:生于上海长于上海
学校:小学---上海市向阳小学(1989-1994)
初中---上海市第二中学初中部94级1班 (1994-1998)
高中--- 上海市第二中学高中部3班(1998-2000)
上海市第二中学高中部7班(2001)
大学---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1级(2001-2005)
通信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280弄12号唐人**3楼 hana 转 胡歌 收
邮编 200031
生肖:狗
星座:处女座
身高:182cm
体重:712kg
血型:O型
偶像:摩根弗里曼、梁朝伟、姜文"姜文、丹尼尔戴刘易斯
喜欢的歌手:张学友、陶喆
喜欢的**:《勇敢的心》等
喜欢的音乐:《蓝色狂想曲》等
喜欢的书:《活著》by余华(据说很好看,很伤感)
喜欢的颜色:蓝、白、黑
喜欢的运动:篮球、游泳、网球(胡爸爸是网球选手)
喜欢的食物:海鲜西瓜、苹果
最不喜欢的食物: 油腻 油炸的食物
喜欢的饮料: 王老吉
口头禅: 真的假的
喜欢的城市:西藏、云南丽江、新疆
喜欢的女孩子:心地善良待人真诚
喜欢的游戏:仙剑奇侠传、天堂二online(上海二服)
最喜欢的F1车手:kimi
最喜欢的动物:小猫
最喜欢的一句话: 云在青天水在瓶(老胡的理解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正如同样是水到了天上就成了云了)
最想做的事:把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拍成**
手机型号:迷幻红的nokia 7610
相机型号:nikon fm2|| 34mm/14手动头
MP3型号:Apple Ipod U2
笔记本型号:优派ViewSonic VB1510E
作品:电视剧 2003年 《蒲公英》饰演 程灏(与孙莉等合作)
2004年 《仙剑奇侠传》饰演 李逍遥(与刘亦菲、安以轩等合作)
2004年 《聊斋-小倩》饰演 宁采臣(与杨幂等合作)
2005年 《天外飞仙》饰演 董永(与林依晨等合作)
2005年 《别爱我》 饰演一名插画师(与徐若瑄等合作)
2005年底 《少年杨家将》(拍摄进行中)
** 2002年 《假装没感觉》饰演 侃侃(与吕丽萍、周文倩、孙海英合作)
2004年 《疑神疑鬼》饰演 沈郎(客串一房地产商)
音乐 《逍遥叹》(电视剧《仙剑奇侠传》插曲,收录在《仙剑奇侠传》原声带中)
《六月的雨》(电视剧《仙剑奇侠传》插曲,收录在《仙剑奇侠传》原声带中)
《月光》 (电视剧《天外飞仙》插曲)
《天亮以后》(电视剧《天外飞仙》插曲)
舞台剧: 《我为歌狂》饰演 楚天歌
毕业大戏:探长来访
广告:天纬通讯、真味奶糖、白猫洗衣粉、阿尔卡特、桑塔纳、麦当劳、猎头网、 城市新网、上好佳、荷氏润喉糖、万基洋参、西门子手机、杉杉西服等
曾用过的msn名字:我要竞选横店镇长
曾用来形容自己的话:
“这个人长得有点讨巧,似乎有那么点帅,当然这个“帅”也只是勉强冠之。原因有三:其 一,喜欢笑。多情者今称之为“花”。花者不酷,不酷者颠,颠者无智,无智者残,残岂帅焉?其 二,喜欢说。多语者今称之为“贫”。贫者不实,不实者浮,浮者无勇,无勇者虚,虚岂帅焉?其三,喜欢想。多思者今称之为“柔”。柔者不坚,不坚者愁,愁者无志,无志者庸,庸岂帅焉?”;
高中时某作文片断:
“初春的阳光携着金色的温情穿梭于这座大城市的楼宇之间,它带走了冬季刺骨的寒意,留给人们对于春天的无限遐想。有一缕阳光似乎对于某个地方特别眷顾,它不惜透过布满灰尘的玻璃,不顾周遭环境的阴暗潮湿,执着地将它的光和热都倾注于一幢老式洋房二楼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自我介绍 :
小时候的我很简单,喜欢蹲在厕所躺在浴缸裏唱歌,所以“胡乱唱歌”基本概括了我的童年。
长大了的我还是简单,喜欢趴在电脑跟前咬文嚼字,於是“胡歌”变成了“古月哥欠”。
"古"代表怀旧;"月"代表多情;"哥"代表仗义,"欠"代表#¥%@(还没想好)。
怀旧让我爱上了艺术,可以承载美好的回忆;多情让我选择了上海戏剧学院的表演专业,因为我乐意把丰富的感情倾注於舞台;仗义使我把朋友始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使我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憧憬。
这就是我,简单的我!
《仙剑奇侠传》剧组定下新人胡歌演男主角演李逍遥的时候,并不像某些媒体及部分《仙剑》迷们想象的那样“因为不是大牌而捏了一把汗”。相反,剧组的全体演职人员包括《仙剑奇侠传》原作者都对胡歌的李逍遥造型充满了自信,并且真心实意的觉得这绝对是个明智而不二的抉择。在《仙剑》筹备的过程当中,剧组的确考虑过林志颖、周渝明等知名度较高的演员出演李逍遥。但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反复的磨合,反复的试妆,最后确认胡歌只有一个原因,他俊俏而又极富阳刚之气的造型,诙谐而不失大气的表演实实在在就是人们心目中的李逍遥,他是无可替代的
想了解胡歌就继续看哦
以下由古月哥欠论坛的晴飞总结
胡歌-----一个普通但是又很不普通的地地道道上海男孩
胡歌出生在上海小时侯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6岁时,父母为了锻炼他的胆量,决定送他参加当时很有名的"上海小银星艺术团“的招考。胡歌至今都还记得,他在参加初试,复试和最后决选的三轮考试时,每场都哭,与其他能歌善舞的小朋友相比,他非常胆小然而,令胡歌的父母没想到的是,独具慧眼的评选老师从3万个小孩中"破格录取"了胡歌,而当年艺术团仅仅招收了60名小朋友
初到艺术团,在别人看来很幸运的胡歌过得并不开心,不论做什么练习,他总是躲到最后不过,在艺术团热闹的气氛里呆得长了,胡歌原本内向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小学一年级,正大综艺片尾曲《爱的奉献》拍摄MV,到艺术团选小朋友,当时的胡歌长滴白白胖胖,非常可爱,于是就有了MV里那个标准的祖国花朵似滴小男孩。
进入初中后,他在艺术团里学到的知识也派上了用场,当时上海教育电视台<阳光少年>拦目面向社会招聘中学生主持人,胡歌榜上有名;在东方广播电台,上海电台,胡歌身兼多个栏目的主持人和记者,小小年纪就展露出明星气质如今一些上海的网友居然还能回忆起当时他精灵跳脱的主持风格(汗呀~~)
中学时期,他上的是上海重点中学市二,在校期间,他先后担任了校文艺部长,班级团支书,同时也是校广播台台长。(这一切不是我在夸耀哦,现在去市二的体操房,还能在名人榜上看到关于他的介绍) 前两天他听到我们制作的古月专辑还感慨说让他回忆起那个时候,每天中午吃完午饭,他就会到学校的广播间,做节目,与大家分享自己写的一些文章,播放一些好听的歌曲。
但是,在当时许多学校的大型文艺晚会中,他除了担任主持人外,更喜欢的却是在幕后从事组织策划等工作。(PS:最近播出的《东方新人》里就有谈到这些哦)当年在学校经常和他搭档做主持人的学姐贝贝(现在也在上海电视台担任主持人)说,当时的他虽然有着频繁的广播、主持、广告工作,但并没有让他把学业拉下,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前五名之内,并且总能把学业、工作安排得恰倒好处(汗~~这样的人来做演员素不素太可惜老?)。
少女杂志上当时曾登过一篇他的长篇专访,题名就叫:请不要叫我帅哥!在初2时,胡歌就有了自己第一次拍广告的经历,虽然只是一则发表在报纸上的平面广告,但却在胡歌的心里种下了做一位广告策划人的梦想直到高考临近,胡歌找到熟识的作广告的朋友咨询,大学里什么专业能帮助自己实现梦想,朋友们劝他报考戏剧学院导演系,于是,胡歌在志愿表上填了中央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影视导演专业
高考结束不久,胡歌收到了中戏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文考全国第二名"字样分外耀眼可就在胡歌计划着奔赴中戏的间隙,父母告诉他,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正在招生,希望他去试试有了中戏录取通知书垫底,胡歌抱着"考着玩"的心态站在上戏表演系的考场,结果他又被上戏相中了(唉,这里不能不说长得帅还是有点用滴^_^)。
做导演还是做演员一心想成为广告导演的胡歌当然继续收拾着去北京的行囊一天,胡歌接到上戏表演系党支部书记的电话,说想亲自见一见他,于是,在书记的办公室里,两人推心置腹的谈心书记很纳闷,有多少年轻人向往走进上戏,而胡歌却要放弃,老实的胡歌将自己的理由和盘托出,书记表示理解,但他建议胡歌,有许多优秀的导演都是从演员开始的,比如姜文"姜文、黄磊等等,有演员经验的导演会更懂得演员的需要(姜文"姜文也素他偶像的说。。。)姜还是老的辣,几句话就动摇了胡歌进京的愿望再加上他母亲身体不好,很希望他能留在上海发展,最后他还是选择了上戏。
大一时的《我为歌狂》
其实《我为歌狂》在动画初步制作阶段的时候,还是一名中学生的胡歌就与它结缘了。该制作人就是以胡歌为原型,让大家按照当时他的形象进行楚天歌的定位设计的。2001年《我为歌狂》要改拍,剧组首先就想到胡歌,胡歌和他的另一位同学还为此排过好一阵子戏,剧组都挺满意的。但是后来,因为他们当时才是上戏大一的新生,上海戏剧学院怎么也不肯放人,结果最后只好由B角出演。
大学期间签下合约
来到上海戏剧学院,胡歌对学校的印象是特别小,估计是上海最小的大学,不过,在融入了同学之中后,胡歌能感觉到一种激情,一种艺术院校的学生特有的创作激情
在大2那年暑假,胡歌接到了他的第一部电视剧----《蒲公英》。
《蒲公英》是个现代戏,那个时候他20岁,大二刚读完吧。本来剧组安排给他的是一个比较贴近本色的大学生的角色,后来却临阵顶枪,要出演花瓶男一号程灏。这个角色难度很大,横跨青年中年,有很多吻戏还有点激情戏,甚至后来还有了个6岁大的女儿。内容这么多,但是剧本给角色发挥的空间却并不大,许多内容都只一笔带过,没有给太多充分表现和演绎人物特点的情节。第一次演出的他,演完这戏后,对自己很不满意,曾在采访中自我批评说,对于那个人物他当时的思考并不周全,在心理的成熟度上没有把握好。但是很多看了蒲公英的人在喜欢程灏这个人物的同时,却很难把他和李逍遥联系起来。这,本身就是成功!他的演技是多方面的,虽然还不能说是完美,但他的演出不僵化,不讲套路,充满灵性。(PS:这是我现在非常欣赏他看好他的原因。)
俗话说,有失必有得,在胡歌缺乏自信时,却遇上了伯乐。一天,胡歌和朋友在一间咖啡店里喝咖啡,邻桌一为男士走上前来,在一番自我介绍后向胡歌询问了一些资料和电话,胡歌没想到,一个月后,这为男士就带着公司经纪部主管来到上海,与他签下了经纪合约,成了自己的老板。
因为公司的总部在香港,与香港演艺圈有着密切的合作,所以在胡歌念大三时,公司为他接拍了港产**《疑神疑鬼》,尽管这部**本身在市场的号召力并不大,但对胡歌而言,适应香港导演“用镜头说话”的细节式拍摄手法为他增加了不少表演经验。
《仙剑》出鞘反客为主
最初拿到《仙剑奇侠传》的剧本时,胡歌出演的角色是谭耀文现在扮演的“姜氏孤儿”一角,在整部剧中只有5集的戏份。开拍前,胡歌来到剧组试服装,当天和他一同试装的还有剧中出演“蜘蛛精”的演员,她在看到胡歌时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演李逍遥吧?”弄得胡歌好不尴尬。
这还不算,随后,胡歌还遇到更为尴尬的事,游戏版《仙剑》的原创者姚壮宪(网友多称姚仙)到剧组探班,看到胡歌后对他颇有好感,以为他是内地一位知名演员,要求与他合影留恋,这事后来在剧组也传为笑谈。
不过,正是这次邂逅让胡歌有了当主角的机会。不久导演组就传出消息,“李逍遥”一角由现任“姜式孤儿”的演员胡歌取代。得知这一消息,胡歌完全不敢相信,他不断自问:“怎么可能?”
接到剧组即将开机的通知,胡歌起身赶往横店,他至今记得那是2004年的春节,2月5日他一个人背着行李,坐上火车,因为是春运期间,火车特别拥挤。在一个角落,胡歌津津有味的看着已经非常熟悉的剧本,因为心里没底,他不时的看着窗外,脑子里反复出现那些不自信的问题,直到火车到站,他还赖在车厢里,看着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没有一点当上主角的兴奋。
进入剧组,胡歌首先要学武术。担任《仙剑》武术指导的陈伟涛在香港的名气不小,而他的脾气跟名气成正比,达不到要求他就会骂人。因为没有知名度,制作方及编剧导演的意见都还没有完全统一,他还时刻面临着被换角的威胁。而且因为这是他第二部戏,且以前也从未有过拍古装的经历,武术指导的骂声,导演的喊KA声不绝于耳,他硬是一口气挺到底。刚开始的前几周,胡歌因武打动作的力度,节奏掌握得不大好,“那时侯骂声不绝于耳”。不过,陈指导每次骂完,都会很诚恳的告诉胡歌,“我骂你是为你好,你要是为这个恨我,我无所谓”。每次听到这些话,胡歌心里就象充电一般,“当时我真是憋了一股劲儿,一定要把这部戏演好,因为这个机会对我来说太难得,我的好多同学至今都还没有戏拍,我必须好好珍惜。”
凭着他对仙剑的深刻理解,对李逍遥这个人物的到位把握,很快他就戏里戏外皆“逍遥”了。到拍摄后期,编剧跑去跟导演兴奋地说胡歌越来越象李逍遥,呆在旁边看他拍戏,很多关于剧情的灵感反而能从他身上找到(仙的剧本是边拍边改的,所以演员是每天早上才能拿到当天的剧本,而编剧是住在组里,边拍边写),到了最后,从编剧到导演对于他的表演都一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其间的辛苦伤痛谁能明白?
21岁的年纪,众多的指责怀疑,他一个爱玩爱闹的大男孩要顶着黑眼圈仔细分析人物,研究怎么表演。一个星期7天,总共加起来只能睡10个小时,每天真正躺在床上休息的时间顶多一两个小时,其他休息的时间都是在交换剧组的车上见缝插针。至于受伤,也曾伤到躺床上不能动,第二天却要忍着伤痛继续拍,普通皮肉伤就更是家常便饭了,几乎每天不是这里碰着就是那里伤着。《仙剑》拍摄时采用三机,三组导演轮拍,演员要依照统筹的安排,穿梭于三个导演组之间。此外,因为《仙剑》是剧组一边拍,编剧一边创作,每天统筹会告诉剧组专属的三人编剧团队,今天的故事发生到哪里,然后由编剧写出明天即将发生的故事,而演员们就只能期待能够顺利的在晚上休息前拿到第二天的剧本,这种极端商业化的创作模式无疑加重了演员的负担。那么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他,挺过来了!
在今天的一点点成绩里也许不能完全排除幸运的成分,但也是他该得的。换一个人,机会来到手里未必能抓住,即使抓住了,也不见得能把握好。更不谈出演李逍遥的风险了,被骂的可能比被赞美的可能要大得多,可是他抓住了机会,并很好的演出了人物的层次感,从最初调皮无赖的店小二到后来侠气渐成的李逍遥,从吊儿郎当到痴情一往,李逍遥对亲情爱情友情的珍惜和向往都在细节中得到很好的展现。他把李逍遥从游戏里的叙述者变成了真正能牵动人心的男主角,他做到了,而且做好了。成绩,是应该属于他的!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胡歌最喜欢的一句话。凭仙剑走红的他,和其他新人的不同点在于,演完仙剑的时候,他就已经对这即将到来的荣誉、批评和关注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他很清楚,现在的所谓人气只是泡沫,未来的发展要靠走好脚下每一步路来逐渐搭成通向梦想的天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这是他经常用来鞭策自己的一句话。就连SOHU的明星在线主持人在几番接触后,也不禁由衷的赞叹他心态非常好。
关于未来,我没有想过他一定要怎么样、一定会怎么样,更何况演艺圈是如此纷繁复杂,初入这圈子,未来还很难说,也不是仅有努力就可以的;而且,梦想是在心里不在口边。目前来说,我也只想他尽心尽力的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情,一天一点的进步,不断接近理想。青春正长,我会一直真心地祝福他、鼓励他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