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历史不容假设”,但人们还是喜欢从假设中去反推。如明朝第一太子朱标若不死,历史走向会怎样?
这不是人们无聊,而是朱标之死影响太大,且还跟“靖难之役”带着因果关系,并引发出了一系列其他重大事件,概括说来有三个。
其一:蓝玉案。这是朱元璋晚年时期制造的最大冤案。在常遇春、徐达等人去世后,蓝玉俨然成了大明战神,可惜却被朱元璋给杀了。
至于理由虽史书上写得冠冕堂皇,可实则却是由于朱标死后,朱元璋推出了孙子朱允炆为太子,他担心自己去世后朱允炆镇不住蓝玉,丢了朱明天下。故而一杀了之,免除后患!
其二:朱棣的变化。在朱标活着时朱棣镇守大明北方,不但成绩斐然,且小日子过得也相当爽。如朱高炽、朱高煦等儿子,还有几个女儿,都是在朱标去世前出生的。而朱标死后至朱棣最终病逝,长达三十多年时间,就再没孩子出生。
这其实已经清楚说明了朱标之死和朱允炆上位,给了朱棣多少希望和刺激!除了这个证据外,《明史》中还记录了一条。
在朱允炆成为太子后,朱棣曾捏着朱允炆的脸蛋,酸溜溜的说:你这造化也太大了。此事很快被朱元璋得知了。若非当时朱允炆替朱棣遮挡和求情,朱元璋如何处置朱棣,还真难说。
其三:朱允炆削藩。正是因朱允炆削藩引发了朱棣的靖难之役。那么倘若朱标活着呢,就算他也削藩,恐怕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因为朱标不但能镇住弟兄,且连蓝玉这样的战神,也俯首帖耳。
这其实就是为何一说明朝,许多人就都喜欢“假设朱标不死会怎样”?的确,朱标之死,使明朝的历史走向,由清晰变成了诡异,由祥和变成了杀戮,余波贯穿于整个大明王朝三百年,至今倚在,比如最终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生是死,去哪里了?
这个问题早已成为了历史悬案,哪怕是“靖难之役”的制造者朱棣,也是一直想搞明白,直到姚广孝去世时,才发生了一些变化。
公元1418年,一代妖僧姚广孝的生命走到尽头,朱棣得知后连忙亲自来。毕竟没有姚广孝也就没有如今的帝王朱棣。朱棣犹记得当年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姚广孝的第一句话就是:我送你一顶白帽子!
如今姚广孝要去了,他最后一句会说什么?很出人意料,姚广孝请求朱棣放过朱允炆的主录僧溥洽。朱棣含泪点头,其实他明白,这是姚广孝在变相请求:别再追查建文帝下落了,如今你的大明天下已稳如磐石,何必还要跟过去纠结?放下那包袱吧!
就在这一年,除姚广孝去世外,文渊阁大学士胡广也去世了。放下包袱后的朱棣,深知这个职位的重要,他一面让太子朱高炽代表自己前去致奠,一面审视着其他大臣,谁能接任胡广呢?
几天后朱棣推出了人选,顿时满朝哗然,因为此人便是杨荣!果然,许多大臣们对杨荣的升迁都异常嫉妒,便组团想挤走杨荣,于是一致上书朱棣:请求把杨荣安排到“祭酒”这个位置上,潜台词就是:统领“翰林院”这事,杨荣不行!
哪料朱棣却怒了,在朝廷上大发雷霆道:“我知道杨荣能胜任,用不着你们教我!”谁也没想到,朱棣会如此蛮横,顿时吓得所有大臣都大气不敢出。
朱棣,有理由这么蛮横!尤其是当他听从了姚广孝的临终劝告,放下包袱后,他的眼界,仿佛豁然开朗了很多。因为朱棣知道,杨荣是第一个敢横在他的马头,当面质问他的“建文遗臣”。
那是靖难之役时,朱棣听从了姚广孝的建议,长途奇袭直扑大明京城而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朱棣终于攻破京城,此刻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立马赶到皇宫,无论生死都要见到朱允炆。
就这样,朱棣一马当先闯入皇宫,哪料此刻突然闪出一人,横在朱棣的马头前,仰着头大声质问道:“你入了京城,是应先跑入皇宫内登基,还是立刻赶赴太祖陵去拜谒?”
朱棣连忙勒住马头,看着马前这人。一问才知他叫杨道应,如今才是一位官职才七品的翰林编修!
朱棣无可奈何,只得退出,先去拜谒朱元璋的陵墓。但朱棣不傻,虽遭到质问,却从杨道应的神态和言辞中,判断出了这个人是栋梁之才,非但没有追究,反而赐其名字“荣”,故而从此杨道应就更名为了杨荣。
所以当胡广去世后,朱棣力排众议推出了杨荣。后来杨荣不但成了朱棣时期的内阁首辅,并还辅助朱高炽和朱瞻基,开创了“仁宣之治”,直至明英宗时期才病逝,成为了四朝宰相!
我认为这个人是姚广孝,虽然说他是一个很厉害的谋士,但是却不是特别的出名。他之所以被称作为“妖僧”,是因为他一直鼓动燕王谋反,最终朱棣还是夺了朱允炆的皇位。所以他还有着“黑夜宰相”的称呼。并且他是为了显示自己有才能才劝朱棣造反,并不是为了钱财,之前他一直是和尚,所以说他是“妖僧”名副其实。
虽然说姚广孝是个和尚,但是除了他钻研佛教的知识以外,真的是没有一点像个和尚。他对于儒释道特别的精通,虽然他并不像姜子牙那样纵横百家,但是也算得上是一位集大成者了。他47岁才开始跟随朱棣,按说他是一个和尚,每天颂颂佛经就很好了,但是他并不是如此,他是每天都在和燕王说一件事就是造反。
我们再看这时候的明朝,其实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都走上了正轨,并且朱允炆这个皇位来的也名正言顺。但是姚广孝非要让朱棣用一地区去对抗中央,他认为只有这样这一生所学才没有白费,自己的抱负才算是施展了。在靖难之役中,他还大胆的出了一个战术,就是绕过济南直接夺取南京。在实力远不如中央的情况下,敢用这种策略,姚广孝也是真的很有胆识。
后来燕王造反成功,这位第一功臣却一直退居幕后,在寺庙里真的当起了一个和尚。由此可见,他劝燕王造反,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为了造反而造反,所以称他为“妖僧”一点也不为过。
明朝黑衣宰相和妖僧的绰号是来源于姚广孝的自身学习经历以及他特别准确的预言。
一、姚广孝的学习经历
姚广孝在14岁的时候就选择剃度出家,出家之后就苦读诗书,研究佛法,在佛法这条路上有了一定的造诣之后,就开始拜道士为师,学习了一些阴阳术术。而且要管教,还喜欢云游天下,结交名士,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阴谋家。由于他自身本事过于强硬,但是又没有地方可以让他施展才华,于是他就鼓动朱棣去谋反篡位。目的就是为了发挥自己的才能。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朱棣成功的登上了皇位。
二、黑衣宰相
朱棣造反成功,当上皇帝之后,就让姚广孝做了宰相,因为平时他都穿一身黑衣,所以经常被人称为黑衣宰相。作为宰相也比较特别喜欢居住在寺庙当中,上朝的时候就穿朝服,夏朝的时候就回到寺庙当中当僧人,获得的金钱就发给宗族的乡人。一个人辅佐着另一个人当上了皇帝,到头来却什么东西都不想要,这是一件相当之不可思议的事。
三、预言家妖僧
最有意思的是姚广孝还给出了三个预言,第1个预言讲的是太子会早逝,朱棣有登上皇位的机会。这个预言成真了,但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居然想把皇位传给朱允文。,而不是朱棣。第2个预言讲的是兄弟三个儿子之间的争斗,这个事情后来也应验了,朱棣的三个儿子确实发生了一些内斗,不过没有流血就是了。第3个预言讲的就是明英宗被少数民族抓走,后来又被自己的弟弟囚禁。这个故事在大明王朝的历史当中可以看到。因为他超强的预言能力,所以他也被大家称为妖僧。
历史上伟大的僧人很多,但最著名的几位“妖僧”个人认为首推应该就是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明朝国运的“黑衣妖僧”姚广孝,其次就是将宋理宗头骨制作成碗的杨琏真迦,再就是跟贵为皇后私通的智远和尚。
和尚在古代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属于三教九流中的三教,虽然和尚属于方外人士,历史上那些得道高僧从不参与红尘之中的纷争,只是传播佛教,普度众生,但是也有一些人靠着和尚的身份在红尘之中历练,甚至改变了一个朝代的走向。
历史上那些得道高僧暂且不论,就连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经当过和尚,可见和尚之中也是鱼龙混杂,但是不可否认有些和尚的确具有特殊的才能,他们依靠当权者对于佛教的信任,兴风作浪,这样的和尚被称为“妖僧”,下面就来盘点以下历史上行最为著名的几位“妖僧”:
一、“黑衣宰相”姚广孝
说起妖僧,名头最大的可能就是明朝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他可以说是朱棣靖难的第一功臣,也正是他的怂恿才使得朱棣踏出了靖难的第一步,在靖难过程中又屡次为朱棣贡献妙计,可以说是朱棣最信任的人,朱棣登基后被封为了帝师。
二、宋朝王室的死敌杨琏真迦
杨琏真迦是藏传佛教的僧侣,深的忽必烈的信任,在元朝平定了江南之后,被封为江南佛教的佛头,虽然是和尚,但是却干着伤天害理的事情,盗掘南宋皇帝的陵寝,甚至将宋理宗的头盖骨做成了酒器。
三、风流成性的智远和尚
南北朝时期的智远和尚可谓最风流的和尚,居然跟梁元帝萧绎皇后徐氏勾搭成奸。
历史上伟大的僧人很多,但最著名的几位“妖僧”,你知道是谁吗? 欢迎留言讨论。
明成祖朱棣霸业一时,永乐盛世更是后世佳话。我们都知道他是通过与侄子的战争“靖难之役”的胜利,才坐上帝位,但我们不知道这场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其实不是朱棣自己,而是一个和尚,他法名道衍,朱棣赐名他为姚广孝, 历史 称他为“黑衣宰相”。
有的人说他是“妖僧”,从某个角度来说,确实如此。翻看姚广孝的一生,可以用两个词语形容,一是传奇,二是圆满。 首先,说说他的传奇之处。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可谓是知识渊博,具备了作为谋士的资本。
根据《明史·姚广孝传》记载: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道衍大喜。大意就是夸姚广孝长相奇特,必然有一番作为。刘秉忠是谁呢?元朝开国元勋,曾规划了北京城。而在朱棣建国后,是姚广孝规划了今日北京城布局。
这听起来就很不可思议,相士看人也太准了吧。另一个传奇的地方是他说服朱棣夺天下,洪武年间,朱元璋老婆马皇后驾崩,明太祖就挑选了很多僧人侍奉各个儿子亲王,一起诵经念佛,当时,道衍一眼就相中了朱棣,请求跟随朱棣,并答应要送朱棣一顶白帽子,“王”头上加白帽子就是“皇”的隐喻。
朱棣起兵一开始很犹豫,还有砖瓦掉落,一位是大凶之兆,道衍就说:这是吉兆,自古飞龙在天,必有风雨相从。王府的青瓦堕地,这预示着殿下要用上皇帝的黄瓦了。
以上自然都是一些略带传奇的说法,也许是为了神话姚广孝,但姚广孝作为一个出家人,祖传的是医学世家,他却跑去研究阴阳之书,还学有所成,而且年少就擅长作诗,和王宾、高启、杨孟载是好友。出家人本应淡泊名利,但姚广孝却一心要成就霸业,这是他的传奇之处。
再来,说说他的一生为何称作圆满。他63岁才和朱棣一起起兵,朱棣一直在攻城略地,姚广孝直接让他直捣京城,这才一举打败建文帝。69岁,朱棣拜他为太子少师,赐名姚广孝。明成祖命姚广孝蓄发还俗,被姚广孝拒绝。明成祖又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仍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庙中,上朝时便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换回僧衣。他到苏湖赈灾时,前往长洲,将获赐的黄金全部分发给宗族乡人。
后来明成祖几次征伐蒙古,都是让姚广孝在京城辅佐太子朱高炽(明仁宗)监国。72岁的时候,又奉命教导皇长孙朱瞻基(明宣宗)。直到84岁的时候,姚广孝病逝,临死前还劝朱棣放了此前建文帝的主录僧,后来他的徒儿朱高炽,感念他对明朝作出的贡献,准他入太庙,这是明朝唯一一位享受如此殊荣的文官。
姚广孝一生,博学多才,文学方面多有建树,规划京城,主修《明太祖实录》,又和解缙等人纂修《永乐大典》,他能吟诗,能作对,留下了诸多著作,包括《逃虚子诗集》十卷,续集及补遗各一卷,《逃虚类稿》五卷、《道余录》《净土简要录》《佛法不可灭论》及《诸上善人咏》各一卷。
他成就了作为一名谋士最伟大的事业——辅佐一人称帝,他和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祖孙三人打交道,和明成祖是至交好友,和明仁宗、明宣宗是授业恩师,明朝最鼎盛的无非就是这三位皇帝治下,而其中姚广孝的功劳可想而知。他功成名就,却拒绝了高官厚禄、香车宝马、金银珠宝,一心做他的和尚,皇帝的赏赐能推则推,原则问题能怼则怼,却还是深得朱棣的恩宠。不知该说他懂得功成身退,还是应该夸他超然脱俗。
所以说,姚广孝一生既是传奇,也得圆满,算是 历史 名臣中结局颇为圆满的一位。
(欢迎关注“闲话 历史 局”,和你探讨中华 历史 文化)
姚广孝被称为“妖僧”,是因其行为独特才被这样称呼的。要知道姚广孝是个方外之人,讲究的应该是避世无为,不会参与天下争霸的大事的,但是姚广孝反其道而行,偏偏参与到了朱棣的夺权之路上。如果姚广孝是为了财富权利才出世的话,可是在姚广孝位极人臣之后,除了正常时间内恪守一个臣子的本分上朝出谋划策之外,其他时间就如一个苦行僧一般,不求财富美女,不在意权倾天下,安心修身。外加姚广孝谋略高深,才会被人称为“妖僧”。
姚广孝出家的法号是道衍,不过姚广孝加入佛门之中只是为了研究佛法,同时姚广孝还是精通儒家和道家,同时涉猎法家、兵家、医术还有合纵连横之术,可谓有着渊博的知识和非凡的能力。早在朱元璋时期姚广孝就因为其高深的佛法被推荐进京当官,可是姚广孝当时拒绝了;后来僧人考试,姚广孝又被选中,但是还是不入管,朱元璋无奈只好让姚广孝继续云游。
尤其是有著名相士说姚广孝是个怪和尚,有辅国能力,但是嗜杀,姚广孝还深以为然。
不过在朱元璋过世之后,姚广孝作为在朱棣地盘的主持不知不觉间就和朱棣相交过密,然后就开始在当时的皇帝朱允炆开始削藩的时候,蛊惑朱棣开始起兵要夺取朱允炆的皇位。之后姚广孝便一直为朱棣出谋划策,最终朱棣荣登皇位。朱棣能够最终胜利夺权,姚广孝是功绩第一的人物。
但是最后朱棣奖赏将领的时候,姚广孝对于自己所得的奖赏根本毫不在意,无论朱棣奖赏的财富美女,姚广孝都不要,只是本分的就如上班打卡,下朝之后就念经诵佛,不理外事。就是这样一个智能如妖,却特立独行的姚广孝,才会被送“妖僧”称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