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大堤曲》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0卷。
原文
大堤曲 ⑴
作者:唐·李贺
妾家住横塘⑵,红沙满桂香⑶。
青云教绾头上髻⑷,明月与作耳边珰⑸。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⑹。
郎食鲤鱼尾⑺,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⑻,绿浦归帆少⑼。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⑽。
注释
⑴此诗是作者南游襄阳时所写的一首拟古乐府:大堤是实指,在襄阳府城外,东临汉水。
⑵横塘:
1、泛指水塘。唐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前蜀牛峤《玉楼春》词:“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陆游《秋思绝句》:“黄蛱蝶轻停曲槛,红蜻蜓小过横塘。”
2、古堤名。三国吴大帝时于建业(今南京市)南淮水(今秦淮河)南岸修筑。亦为百姓聚居之地。晋左思《吴都赋》:“横塘查下,邑屋隆夸。”唐崔颢《长干曲》之一:“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⑶红纱:红纱衣。
⑷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
⑸明月:珰(音dāng当)如明月。珰:穿耳施珠为璫,即今之耳环。
⑹北人:意欲北归之人。
⑺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吕氏春秋》“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⑻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
⑼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⑽菖蒲:植物名。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叶狭长,似剑形。肉穗花序圆柱形,着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全草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根茎亦可入药。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末两句用花树喻人易老,说明应珍惜欢聚的时日。
译文
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我红衫上香气如桂,高高的发髻如青云,耳上的首饰像月亮。莲风吹来,江畔如春。我站在大堤上,挽留北归的情人。郎君吃着鲤鱼尾,奴家吃着猩猩唇。我请求郎君不要离开襄阳,我已见惯了离去的船多,归来的船少。今天还是菖蒲花开的夏天,转眼间就是深秋枫叶红遍。
赏析
这首《大堤曲》乃唐朝诗人李贺(790-816年)于元和九年(814)南游吴楚经襄阳,拟乐府旧题而作。元和年间新题、旧题乐府平易浅俗,风靡诗坛,长吉的诗也不例外,据《旧唐书·李贺传》记载,“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但后代大多数读者初读李贺“固喜其才,亦厌其涩。”(刘辰翁《须溪集》)贺诗“忽起忽结,忽转忽断,复出傍生,爽肌戛魄之境,酸心刺骨之字,如明珠错落。”(钱钟书《谈艺录》)美丽却让人难以承受。本文则借助语义学及新批评派所提倡的文本细读法来读解这首集中体现诗人风格的作品。
韦勒克从多个层面研究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其中意象和隐喻他认为是所有文体风格中可表现诗的最核心的部分。《大堤曲》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意象,其内涵之丰富,远超一般读者的想象。笔者将之分成几组一一加以语义上的阐释。
一、横塘与大堤
叫横塘的地方很多,这里更像是虚指,崔颢《长干行》有“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一句,稍加联想,那个家住金陵活泼爽朗而又主动与江上行人打招呼的船家女儿形象便跃然纸上。《长干行》赋予了这个词美丽的意味,即与江南女子的一次邂逅,因而“妾家横塘”指向心理的空间大于地理的空间。大堤则是实指,在襄阳府城外,东临汉水,南北朝时就已是歌舞繁华之地,有乐府诗为证: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鲍令晖《襄阳乐》)到了唐代,襄阳大堤已成了诗人流连之地。孟浩然有“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大堤行》)以《大堤曲》为题的则有襄阳人张柬之的“南国多佳人,莫若大堤女”,李白的“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杨巨源的“二八婵娟大堤女,开炉相对依江渚”等句。
刘禹锡《堤上行》有“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一句再现大堤商贾云集的盛况,其还有一首《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可见大堤歌舞通宵达旦。在此共时语境中,“大堤女”被赋予了一种诱惑的形象,“大堤”则几乎成了文人士大夫集体狂欢行乐的代名词。此背景下,李贺正当青春年少,游冶狎邪,自不能免俗,只是他在诗中表现的更加含蓄,唱法也与众不同。
二、青云髻与明月珰
第二句初看很奇怪,原本是青云髻与明月珰却被活生生的拆开,青云与明月成了主体,可诗意就在这一分一合中生成。女子“云鬓”的比喻在唐诗中并不少见,如乐天“云鬓花颜金步摇”,义山“晓镜但愁云鬓改”,甚至杨巨源《大堤曲》中就有“岁岁逢迎沙岸间,北人多识绿云鬟”。长吉却不满足于此,改头换面,异想天开,让天上的青云来教大堤女梳理发髻。与此相对,明月珰是明月珠做的耳坠,《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此处明月珠与耳珰一分离便不再是珍珠而成了天上的一轮明月,月下是大堤上的南国佳人,美人明月交相辉映,更何况月儿在佳人眼中抑或诗人心中还是一块未事雕琢的最美的玉珰。这样一来,表现楚姬妖丽便有一种别出心裁,出水芙蓉般的效果。这实质上是将青云髻与明月珰两种意象拆分成四种意象:青云、髻、明月、珰,其中却还藕断丝连,凭借我们的想象力,可以重新将之整合,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同时意象之间也生成了隐喻义,大堤女置身其中,使不光青云如髻明月似珰,亦使美女如云,佳人似月。这种复合的隐喻可以说是属于原生态的,未经滥用的。贺诗语言之新奇诡丽,于读者确实是个考验。
三、鲤尾与猩唇
鲤尾一句初读很好理解,不过讲的是大堤女以美食来“留北人”。可一细想,尤其以今人来看,鲤鱼尾能算美食吗?猩猩唇多少有点暴殄天物,怀中的美人啃食猩猩的嘴唇岂不大煞风景。且大堤女就用一条鲤鱼的尾巴来留客吗?很值得怀疑。虽然元代《馔史》将鲤尾和猩唇列入所谓“八珍”中(另外六珍是龙肝、凤髓、豹胎、鸮炙、熊掌、酥酪蝉),李贺《将进酒》中亦有“烹龙炮凤玉脂泣”,说鲤尾猩唇在此代指珍美之味,可天下美味无数,为何偏偏挑选这两种不堪之物?似难与上下文和谐。我们知道,李贺作诗只言片语都要经过反复推敲,“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贺《长歌续短歌》),句中应含隐语才是。考虑到大堤女的身份,她们都是青楼歌伎舞女,贵客要走,自然会使出浑身解数,而绝不可能只凭一些美味就能让客人留下,她们吃饭的家伙是来往的客人所垂涎的“美色”而已,所以此句应含风花雪月之事。在古代神话与诗中,鱼为“阴物”,为女子之隐喻,食鱼为娶妻或男女交欢之隐语。《诗经》中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又《广韵》有“尾,交接曰尾。”与此对应,“猩猩唇”中之“猩”应理解为猩红色,此处当指歌女每天要用的胭脂口红,打扮化妆只为取媚北人。
四、桂香、莲风与菖蒲花
诗中桂香、莲风、菖蒲花等三处意象比较奇特。瑞恰兹在《文学批评原理》中认为“使意象具有功用的,不是它作为一个意象的生动性,而是它作为一个心理事件与感觉奇特结合的特征。”意象“可以是视觉的,可以是听觉的”,或者“可以完全是心理上的”。“意象可以作为一种描述存在,或者也可以作为一种隐喻存在。桂香与莲风都是嗅觉的意象,分属秋、夏,而菖蒲花则属春天开放,三种意象在时间上难以共存。而江畔为“春”,菖蒲花为“今日”之“时态”,似乎写得正是春天的大堤。三种分属不同季节的意象居然在同一文本中竞相绽放,从月桂莲风菖蒲的`花香中我们可以隐隐嗅到复义之含混的味道。照新批评派的理解,意象的功用是感觉的“遗存”和“重现”,毋宁说这三种意象是一种内心“隐喻的存在”。“桂香”的意象其实在贺诗中并不少见,如“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梦天》),“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天上谣》),“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帝子歌》)等,但都与月宫之类的神话有关。此意象被李贺反复使用,如同沾上了仙气的道具,使全诗一开篇就笼罩在一片月色朦胧的神话氛围里,这也算是一种惯性笔法,直到第二句依然如此,青云飘飘,明月皎皎,真让读者误以为写的是一位披着红纱,刚从月宫下来的女子。而月中桂树长盛不衰,此意象便与季节无关了。“莲风”本指夏季莲花盛开时水面上吹过的清风,表面上看与下面的“江畔春”矛盾,其实此处用的是其隐喻义。在南朝乐府中就有“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与“怜”谐音双关,此处亦然。“莲风”,即“怜风”也,再与“春”字联系,即暗示出大堤女与北人之缱绻风情,春意浓浓。结尾以“菖蒲花”喻大堤歌女,又可谓别有用心,语言在此也达到了一种能承载的极限。诗语如拉满的弓、上弦的箭一般获得了张力,并在结语中射出。仔细考察两者关系,会发现几方面的相似:
(1)大堤女与菖蒲都生在水边,因水而兴;
(2)菖蒲花在春天开放,花期又短,而大堤上佳人青春亦是短暂易逝,香艳繁华如昙花一梦;
(3)菖蒲在民间被认为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在道教里是一味仙草,《道藏经·菖蒲经》云:“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也。”大堤女对南来北往的过客来说也不啻是一颗灵丹妙药,所以本诗虽写大堤上的人欲,却始终缭绕着一股贯穿贺诗的仙气。大堤女终究不是仙女,结句“明朝枫树老”又把我们拉回现实,再美的花也有凋落的一天,何况本身“绿浦归帆少”,则更应把握而今现在,所谓“花开堪折直须折”之意尽显。诗人在隐喻和复义方面无中生有的营造令人叹为观止。钱钟书先生曾认为“长吉文心,如短视人之目力,近则细察秋毫,远则大不能睹舆薪”,实际上谈到了构架与肌质的问题。本体论批评的倡导者兰色姆把诗的构成分为“构架”和“肌质”两部分,强调肌质的重要,认为肌质才是诗的本质和精华,而作品的魅力就在构架与肌质的相互干扰中产生,诗的内容的逻辑陈述在肌质的层层阻碍中进行。贺诗表面上看,存在着不少的悬念和悖论,许多内容无法用散文语言转述清楚,词语在凌空的构架中碰撞冲击出新奇的语境,细节的逼真与游离并存使得肌质丰满的同时又使作品内部存在分裂的危险,使读解贺诗之路布满了未知的跨栏,跃过去,则柳暗花明。《大堤曲》正是一篇这样的作品,以词语为载体,一连串意象的火车呼啸而过,遗留下青春欢愉的美梦和无法明言的哀愁。两年后,这样一位“胸有万卷书,笔无半点尘”(李维桢《昌谷诗解序》)的才子便绝尘而去,魂归九天了。也许,要想穿越长吉惨淡经营的诗语的秘境只有自己走进车厢方能看的真切。
这首诗拟古乐府而作,诗写女主人公深情地告诉情人不要远行,歌颂甜蜜的爱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堤女儿的绰约风姿与妩媚情态,并巧妙地将作者自己对青春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叹,以少女挽留情人的口吻道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末尾两句中“今日”与“明朝”对举,“菖蒲花”与“枫树老”比照,即表明红颜易老,岁月难留,青春难再,当珍惜而欢度幸福的光阴。全诗情趣浓艳,音调铿锵,形象鲜明,是李贺所写恋情诗的名篇,体现了李贺诗的品格。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其诗被称为“鬼仙之词”或“李长吉体”。
有一种相聚叫离别,有一种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相聚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相聚的散文:来生再相聚
我最尊敬爱戴的人,就是爷爷,爷爷是民国十三年间,也就是公元1924年的人,他是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
那个年代动荡混乱,跌宕起伏,风云变化不定,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在土崩瓦解之后,正面临内乱外侵,国共承担以炎黄子孙,东亚病夫的双重荣辱为己任,形成两股强大实力来对抗外敌。这种荣辱最终演变成,两股分裂,各行其道。
国家在外强内弱,血肉相残的叹息中颤抖,人民在硝烟战火,水深火热的煎熬中残喘沉浮。
民国一六年间,公元1927年,三岁的爷爷失去了母亲,这样的人生罹难,给爷爷稚嫩幼小的心灵,陷入凄楚惹人怜的境地。幼年离母,无疑是爷爷一生苦难的起源。
民国二十二年间,公元1932年,九岁的爷爷再次遭遇到失去父亲的变故。双亲离世,也就意味着爷爷变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孤儿的命运,一般都是在,孤独,凄苦,受人白眼,困顿无助中度过。
没有父母的养育照顾,爷爷依然长大成人,娶了奶奶,有了自己的家庭。
爷爷一生经历了很多,充满了传奇色彩,在我孩童时期的记忆里,一直这么认为,也许是那个年代造就的。
在我记事起,总看到闲暇时,爷爷坐在炕岩边,眯着眼,嘴里吧嗒吧嗒抽着他的老旱烟。偶尔兴致时,会讲他儿时,或成年后,遇到的一些见闻趣事。讲时,爷爷一脸幽思,冥想的神情,仿佛已经回到当时的那个年代,那段情节中。
爷爷眯缝着眼睛,盘腿稳坐,背微微佝偻地斜着,讲一段落,时不时的,还会睁开眼睛看一眼听的人,有没有用心在听他的故事,当看到听的人,聚精会神正望着他专注的样子,爷爷就一脸欣慰,很快又眯起眼,表情凝重,进入了往事:
“那年,我去“口镇” 有一天,我们很多人,聚集在一个屋子里,都是一些乱世出来闯荡的人。唉,都是些可怜人,离开家,出来找条活路的。
那天夜里,大家都在屋里,突然有人喊:“白军来了” 即刻,屋子里的人,一阵混乱躁动,像热祸上的蚂蚁,不知如何应对,大家慌忙从屋子往院子跑,到了院子一看,大门死死紧闭,跑已经来不及了。
这下院子里炸了锅,大家喊叫着,有的哭着,四处乱闯,在一片熙攘声中,旁边一个人“嗖”了一下,飞上了房顶。”
听到这里,我睁大了眼睛问:“ 爷爷,是真的吗真的世界上有人,可以腾空飞起真的可以“嗖”的一下,飞上房顶吗” 在我一连串疑惑怀疑声中,爷爷睁开他微微眯缝的眼睛,不紧不慢把老旱烟锅,往炕岩边磕了磕,烟嘴把放嘴里使劲吹了吹,看看,确定烟锅里没有残留的烟灰,才回答:
“ 是真的呀,是我亲眼看到的,就那样,嗖,的一声,飞上房顶。” 爷爷一边说,一边睁大眼睛,一只胳膊在空中用力往上一扬。” 紧接着,爷爷突然又皱起眉头,沉思了会:“ 唉!那是轻功,是学过武功的人,普通人谁会有那本事!”
“ 哦哦,爷爷,好神奇,有人能飞上房顶,感觉是**或书里的人物。”
爷爷接着说: “咋们邻村,还有一个人,长的膀大腰圆,粗壮紧实,大家都叫他“庞老八” 。村里的碾盘是全村人公共财产,用来碾谷物退壳,或把谷物磨成面粉。每次庞老八家要用碾盘时,为了不让别人家提前占位,他凭着自己力气大,用时提前一夜,就把碾盘藏起来。一个碾盘400斤,邻村人里除了他,没人能移动。”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我们那里,老一辈的人,都知道这事。
对爷爷一生的经历,我知道的太少,也许那时年少,爷爷每次讲时,没用心听,凭记忆,只记得一些残缺的片段。
成年后的爷爷,最后有了自己的八个子女,八个孩子中,父亲是长子,我理所当然,成了爷爷的长孙女。
自我记事起,总能看见爷爷常板起面孔,严肃的表情,很少与子女说笑。连每顿饭,也只有我,才敢和爷爷坐在一起享用,八个子女中,谁也不敢和爷爷共同进餐。
七十年代,我们那儿延续着老一代人,传下来的规矩,长辈的饭桌上不能有小辈,有小辈那可是很没规矩的家庭,也很没家教。
那时,爷爷在十口之多的大家庭里,维护着一家之主的威严和长辈的尊严,可在我这个长孙女面前,他时常笑容满面的脸上,露出慈祥和善的神情。
当我撒着娇,爬在爷爷背上嗲声嗲气,大声喊着爷爷的小名时,他也总是回过头,侧着脸,用慈祥的目光,看着爬在肩上,装可爱无辜大孙女,那张天真无邪的脸,那时的爷爷,脸上就会露出幸福欣慰的笑容。
七十年代,人们生活的非常艰苦,那时每年村里会给一些救济粮,一般都以面粉为主,因为白面粉,可是过年才能吃上的一种奢侈食物,每年村里发的救济粮,是每家用来作为招待客人的最好主食。
有时,招待客人用的,也不是纯白面,而是用黑面,白面,两种面粉,掺杂在一起做成的面食。我家的那份救济粮,爷爷表明了自己的意见,全留给正处于懵懂幼傻,身体发育阶段的小孙女享用,然后他公布声明,并带具有一家之主的权威和决定,发话下去,让母亲给我做成馒头。
晚上母亲就开始发面,第二天把发好的面,蒸成馒头。再等热气腾腾的馒头,自然冷却后,用刀将馒头,从中间,一分为二,切成两片。剩下最后一道工序,是把切好的馒头片,再用粗细适中的竹签,在中间的位置穿个洞,然后,用麻绳穿起来,挂在低矮的屋梁下。
每次我想吃时,爷爷就会给我拿一片,已口感变成干硬脆状的馒头片。这样的待遇,也只有我能享用,连大我五岁多点的姑姑,也只能远远眼睁睁,看着那样的美食从我嘴里进去,而自己却无权享用。
喝污水那件事,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印象尤为深刻。有天,我看见厨房门侧,放一盆洗过碗碟的污水,上面还漂浮着我专用的那个小碗,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蹲在盆边,拿起小婉,舀了一碗污水就喝了下去,因为当时我很渴,爷爷正好过来,看见我蹲在那儿,问我干什么,我说我很渴,刚喝了盆里的水。爷爷心疼的抱起我,嘴里不停地说,:“傻孩子呀,这是脏水不能喝的,喝了会生病的。”
那以后,爷爷命令谁洗碗,谁就负责把脏水,倒进喂马的水槽里,不许放厨房门口。
每年过年,是我最开心的事,因为那时,有平常吃不到的豆腐,掺和一点肉渣,做成的饺子,用硬豆腐包成的饺子,在那个年代,是很美味的食物。最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三十晚上吃完饭后,等着爷爷发压岁钱的心情。
吃完年夜饭,看着爷爷若有所思,抽着他的老烟斗,好像把压岁钱这码事给忘了。这时,姑姑就急着鼓动我向爷爷追讨,我就走过去,不停地向爷爷挤眉弄眼,加上嘴里小声的启发,想引起爷爷的一些联想。爷爷看着我的样子,心中早有了几分会意,笑眯眯的慢慢从兜里摸索出几角钱来,分给我和几个姑姑,一人也就两角钱,那两角钱着实能让我兴奋好长一段时间。
有次,我不小心打碎几只碗,家里人都很生气,就教唆母亲打我一顿,好让我记住教训。爷爷这时发话了:“谁敢打我孙女,就等于跟我过不去。:” 有爷爷这句话,谁还敢对我有想法
爷爷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种植了一棵爱的青藤,汇聚成千丝万缕,永存心间,相伴一生枝繁叶茂的青松,至今想起心里仍温暖如春。
懂事后,总能听见爷爷谈起他不幸的童年,他和哥哥姐姐失去了父母的疼爱,相依为命,艰苦的生活。
他的童年,是在每日饥寒交迫中度过的,大点后就开始四处漂泊,受尽了人间的炎凉与冷漠。
爷爷说小时候,多年他和哥哥都没穿过鞋,每天光着脚丫为饥饿的肚皮,给好一点的人家当长工。有时他还有鞋穿,哥哥没穿过鞋,一直光着脚丫很多年。
爷爷说那时的日子太苦了,现在,回头想想那个时候,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没家的爷爷,过早就为自己当起了家,做起了主。后来,爷爷有了自己的八个子女,他把深深的父爱藏在心里,每天辛苦操劳,只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他曾经的那种苦难。
二零一二年,阴历六月二十日,是爷爷八十八岁的生日。已离家整整五个年头的我,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回家看过爷爷。时常,想起来心里就很愧疚。
记得五年前那次回家,看到爷爷更显苍老的身影,依旧生活在陪伴了他多半生,两只破旧的窑洞里,那窑洞见证了爷爷的生命历程,是爷爷一生守护的家园,为之付出青春汗水抚养家人的圣地。
多年前二叔三姑相续突然离去,像噩梦一样击碎了爷爷的心,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残酷压得爷爷一下子变得苍老了很多。悲痛过后,爷爷强从打击中站了起来,他要化悲痛为力量,他要在有生之年,穹其所能,为二叔留下的四个孩子中,尚还年幼的三个孩子掌起一片蓝天,给年幼的他们从心灵上到精神上一种温暖的寄托,让他们时刻,都能在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爷爷用他不惑之年的身躯,多年来默默为三个幼小的孙子,守候着那份温暖,为他们的人生照亮了辉煌的前景,为他们的未来道路,咏一段春夏秋冬、无怨无悔。
如今,他们都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想想那时的爷爷,每天起早贪黑,为几个年幼的孙子,操劳忙累。他把全部的爱心,全部的温暖都给了小孙子们,好吃的好喝的,全尽他们。总说自己一把老骨头了,吃好也没什么用。
他用生命的余辉,为小孙子们点亮了心中的希望,为他暮年心碎的打击,填补了心中的缺失。现在长大的小孙子们,都个个远他而去,只留他独守在曾经付出过汗水辛苦的家园。
每日,倚门守候望穿眼,心寄千里情相牵,期盼着小孙子们多回家探亲。看看长大成人的他们,是否还惦念着为他们付出心血的爷爷。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壮年的爷爷带领着一家十多口人,为了生活,承包苹果园,水泥厂,砖瓦窑,种植烤烟。为了生活,全家人都吃了不少苦。
隐隐约约记得,是七十年代末,还是八十年代初,确定的时间已经模糊了,但还知道大概。那时国家支持种植烤烟,于是,爷爷承包了二十亩地来种植,还要兼顾苹果园,砖瓦窑。
砖瓦窑的活,只一段一段时间干,一般都停滞。那时我穿插在学校,果园,烟叶地里玩,只是图个热闹,并没给家里帮什么忙。
烤烟成熟时节,大人们从早到晚忙不停,家里人手不够时,还叫来左邻右舍帮忙,当然也不是白帮忙,家里会根据情况做一答谢。
那时,奶奶也没闲着,一个人要照管叔家的小妹妹,还要早晚记得喂牛饮水。一个人做近十多个人的饭。记得有一次,我看见奶奶擀了很多很多面条。
那一年烤烟,我们家成了县里的万元户,整个县里轰动了。一次县里让小叔去领奖,小叔领回来一张万元户的奖状。
一转眼,那些曾经已经成为了历史。现在有时闭上眼睛,仿佛就看见老年的爷爷微闭着双眼,斜着腰,坐在炕头,抽着他的老旱烟,一脸冥想当中,不时,还会睁开眼睛,看看一红一灭的老烟锅,那份安然,超然世外。
而奶奶一般坐在炕的另一头,专心做着她的针线活,穿针引线。一针一线都参透着灵秀之气,折射出千百年来,女人与生俱来,最原始最古老最灵巧的一面。
奶奶一辈子,闲暇时经常专注在针线刺绣的绘画中,常时专注引起眼睛不适时,奶奶就会拿起手绢擦擦,疲倦酸涩的眼睛,然后继续缝制刺绣。
如今,孙子孙女们都长大成人了。爷爷一生的辛劳,过人的智慧,开阔的胸襟贯穿了爷爷的一生。
我这笨拙的笔尖,难以描述出爷爷的与众不同,能成为爷爷的孙女,是我几世修来的福气,如果有来生,爷爷,我还愿意做你的孙女。
有关相聚的散文:相聚
离开母校三十年了,昔日的同窗,相聚在2013年3月这个春暖花开的欢乐时节,三十年的翘首企盼,终于汇成了今天的欢声笑语,聚成了共鸣的心潮澎湃。
三十年的逝水流长,让我们常怀报国之志。三十年的沧桑岁月,为我们增添了几丝华发,当年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我们而今已是人到中年,两鬓染霜。在这三十年里,饱尝太多的创业艰辛,经历了太多的雨雪风霜,我们收获过硕果,也创造过辉煌。三十年,我们和时代一同走过,我们共同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我们勇敢地应对了人生所有的风风雨雨,一路高歌,牢记职责,报效国家。
三十年的师生情长,让我们常存感恩之心。三十年前,面对着我们这些少不更事的学生,老师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每当我们生活上出现问题,总会有老师的问寒问暖,每当我们学习上出现问题,总会有老师的答疑解惑,每当我们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总会有老师的迷津指点。老师,你是我们的铺路石,你是我们的指航灯,你是我们的助力器。三十年来,我们取得的每一点成就,都倾注着你无私的心血,恩师难忘,难以回报。
三十年的穿越牵挂,让我们常思同窗之谊。三十年前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一切的记忆依然那么美好,尽管物质贫乏,但我们精神世界富有而充实。我们憧憬未来、心怀梦想,校园里那一串串青春的乐章,让我们永难相忘。离校后,我们各奔东西,甚至三十年来从未蒙面,今天,我们终于完成了很多人很多年的梦想,尽管我们彼此已叫不出对方的名字,但还依稀记得那时的模样,从大家的表情里,我看到了一份穿越三十年的牵挂,同窗情深,情谊永存。
三十年的雨打风吹,让我们常念生活之美。三十年来,我们尽到了为人子、为人女的本分和孝道,我们的孩子也学有所成或已成家立业,我们也同样尽到了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和义务。在送走人生的清晨和正午的艳阳之后,我们迎来了午后的斜阳,到了该自己疼疼自己的时候了,幸福生活,快乐工作。
时光可以带走青春,却带不走深厚的同窗情谊,多少次的魂牵梦绕,多少回的心驰神往,让我们抛开尘世的喧嚣,放下所有烦恼,到那往事的长廊走走,听听那熟悉的声音,看看那久违的面容,重新找回那美好的记忆。
有关相聚的散文:相聚
雪为了与大海的相聚,于是,她融化了自己。然后,溶入潺潺细流。她向远方吟唱着痴爱的轻曲,她忍受着蜿蜒曲折,她忍受着霹雳风雨,无畏地向前方的大海奔去。
然而,就在大海出现在她眼前的时候,她却耗尽了最后一口力气,倒在干涸的河床里。她深情地凝望大海,说出了痴情的心语:我真的不后悔为你死去,因为我已经出现在你的眼眸里。能够看见你,这其实就是我们爱的相聚,我们今生不能,但我会相守来世的期许。
雪走了,悄无声息。而海哭了,他掀起了狂潮,在无垠的浩瀚里,找寻着雪的踪迹。于是,他向长空怒吼,将漫天倾洒的泪雨,幻化成雪的模样,飘洒在岁月里的每一个冬季。
我向天神祈祷,让所有相爱的人都能快乐地相聚。可神对我说:如果要所有的爱都能安乐而欢愉地相聚,那么,人间将不再有缤纷的四季。
一只丹顶鹤,默默地守候着她奄奄一息的伴侣。她用嘴轻轻地梳理着,爱侣那即将冰冷翎羽。她一声声地哀嚎,飘荡在荒凉的湿地。她张开翅膀,想温暖爱侣那渐渐变凉的躯体。
爱侣流泪了,他在最后的时刻对她说:我真的感谢这一路有你。但我给你的,却是无尽艰辛的羁旅。我好想和你一起,再次飞跃那绵延的山岭;好想和你一起,再赴那时来的风雨。
今日,我即将离去。我不要你痛苦,我不要你悲泣。因为,只要你把我放在你的心里,将我们曾经的故事,写成如诗的记忆,把它镂刻在你的脑海里。那么,死亡只不过是躯体的别离,我的灵魂会永久地活在你的记忆里。你知道吗,其实记忆就是最永远地相聚。
年轻的母亲,听见了新生儿的恸哭。将饱含奶汁的乳头,喂进孩子的嘴里。当孩子的小手拂过母亲的脸庞,她却流出晶莹的泪滴。因为她深深地知道,当孩子从自己的身体里出世的那一刻起,她和孩子的人生轨迹将不再重合,而是走进了分离。
她也深深地懂得,孩子虽是她所生,但从此便不会再属于自己。她也知道,即使给了孩子所有的庇护,把毕生的爱都全部的给予。并且,无论孩子发生了什么或怎样,她都会倾尽心力地保护和珍惜。但终有一天,孩子会像那朵朵绽开心蕊的蒲公英,随着风,跟着他们生命季的脚步,悄然远离。留给母亲的,只是一片永远不可复制的回忆。她想到这里,禁不住泪落如雨。
于是,我向天神祈祷:让世间所有的母亲和她的孩子,不再分离,永远相聚。而神却摇着头告诉我:他无法做到,也绝不可以。孩子是为父母而来,他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无论分离是多么地让人不能躲避,但它却永远不能将早已融合的血脉剥离。
因此,不管孩子走到哪里,分开它只是距离。因为,心脉相溶,它就是一种相聚。况且,孩子的离开,其实是奔赴他们与这个世界的约定,是去邂逅另外一场相聚。天下不会有永远的相聚,也不会有永恒的别离。
于是,我在想,这世上的相聚何止千万种!天地间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相聚;也无时无刻不在重复着别离。当你拥抱相聚,你也正牵手别离。
有关相聚的散文:
1关于聚会的散文
2相逢相聚优美散文
3关于相聚的散文
4有关聚会的抒情散文作品
5短暂相聚抒情散文
古风
少年慕黄老,雅志在山林。
火食亦强勉,宁有婚宦心。
失脚堕世网,衰病忽侵寻。
放逐适天幸,独恨山未深。
一床元不睡,翛然横素琴。
开门毛发冷,湖阔月欲沈。
古风
贺监未尝死,江天醉初醒;
逸少亦度世,弭节过兰亭。
吾本淡荡人,转徙如蓬萍。
聊凭一杯绿,驻此双鬓青。
邂逅两仙翁,笙鹤游青冥。
还家不能食,浊世纷膻腥。
古风
功名如博戏,大叫或作卢。
文辞组绣耳,初不系贤愚。
负恃已可笑,憎嫉真区区。
平生学金丹,我岂斯人徒?
啸歌醉自和,颜鬓老不枯。
却後五百年,烟雨钓镜湖。
古风
牺象荐清庙,余材弃沟中;
二者虽甚远,残生其实同。
人当贵其身,岂复论穷通。
宁为原上草,一寸摇春风。
古风
木生虽拱把,鲜不困斧斤。
枯朽亦可全,又以芗故焚。
嘉禾终銍艾,岂独草见耘。
此理讲已熟,要当尊所闻。
古井
道傍有古井,久废无与汲。
邻里共浚之,寒泉稍来集。
驾言欲漱濯,冀远尘土袭。
踌躇复弃去,绠短安能及?
古梅
梅花吐幽香,百卉皆可屏。
一朝见古梅,梅亦堕凡境。
重叠碧藓晕,夭矫苍蚪枝。
谁汲古涧水,养此尘外姿?
古诗
能自得我心,无入不自得。
灵府长优闲,蕉鹿乌能惑。
浊醪吞数升,浩气漫漫塞。
醉来隐几酣,屡到华胥国。
人生贵适情,何当调语默。
古寿人至闻五郎颇有老态作长句自遣
齿落发斑儿亦老,志衰力惰我宁悲?
埋盆便可为池看,折竹何妨作马骑。
点诵内篇庄叟语,长歌半格白公诗。
此身未死须安顿,除却山村百不宜。
古寺
秋草荒无路,来游感废兴。
残僧仅粥饭,古像冷香灯。
扶病惊重到,题名记昔曾。
自量难笑汝,一叹倚枯藤。
古藤杖歌
我有古藤杖,夭矫蛟龙形。
生於峭壁绝上,乃是会稽山阴之兰亭。
历吴入楚上巴硖,北游直看秦山青。
夜飞或随暴雨去,旦归常带流漦腥。
与子扶携各老大,勿复狡狯夸神灵。
愔愔从此常倚壁,听我夜诵黄庭经。
古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虽出于好功名者之言闲中亦未免此叹戏作七字一首
归志初谐老遽催,良辰常与病俱来。
酒虽已熟恨无菊,雪苦不成空见梅。
朋旧乖离心每折,山川悠邈首频回。
人生败意无穷达,莫厌相逢笑口开。
古兴二首各五韵
草衰何预人,每起徂年悲。
日月才几何,又见青青时。
青青虽满眼,行矣当复衰。
盛衰还无端,其理可前知。
人生死则已,千载无还期。
古兴二首各五韵
月出横林上,宿鸟无定枝。
物生各畏祸,所托辄蹈危。
老人倚壁坐,大鼾惊群儿。
虽云差自适,见事亦太迟。
犹有一可喜,永谢世俗羁。
古驿
古驿桥边艇子横,每因羁旅惬幽情。
窗间月落无花影,枕上潮来有橹声。
旧友凋零归梦想,新诗邂逅得天成。
今朝有喜君知否?秋雨晴时小疾平。
古意
绁足饲饥鹰,鹰饱意未平;
伏枥岂不安,老骥终悲鸣。
士生固欲达,又惧徒富贵。
素愿有未伸,五鼎淡无味。
茅屋秋雨漏,稻陂春水深。
长歌倾浊酒,举世不知心。
古意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古意
夜泊武昌城,江流千丈清。
宁为雁奴死,不作鹤媒生!
古筑城曲
筑城声酸嘶,汉月傍城低。
白骨若不掩,高与长城齐。
古筑城曲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
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古筑城曲
百丈筑城身,千步掘城壕。
咸阳三月火,始悔此徒劳。
古筑城曲
峄山访秦碑,断裂无完笔。
惟有筑城词,哀怨如当日。
骨相
骨相元知薄,功名敢自期?
病侵强健日,闲过圣明时。
形胜轮台地,飞腾瀚海师。
江湖虽万里,犹拟缀声诗。
鼓楼铺醉歌
书生迫饥寒,一饱轻三巴。
三巴未云已,北首趋褒斜。
匆匆出门去,裘马不复华。
短帽障赤日,烈风吹黄沙。
俶装先晨鸡,投鞭後昏鸦。
壮哉利阆间,崖谷何谽谺。
地荒多牧卒,往往闻芦笳。
我行春未动,原野今无花。
稚子入旅梦,挽须劝还家。
起坐不能寐,愁肠如转车。
四方丈夫事,行矣勿咨嗟。
故里
故里淳风比结绳,归耕况遇岁丰登。
已侵钟漏行安往?略有园庐退可凭。
万事宁容媿天地,一心常若蹈渊冰。
区区僻见君无怪,人固终身有不能。
故里
漏尽钟鸣有夜行,几人故里得归耕?
摧伤自喜消前业,疾恙天教学养生。
邻曲新传秧马式,房栊静听纬车声。
芋魁菰首君无笑,老子看来是大烹。
故袍
青衫犹是国工裁,破箧尘侵手自开。
莫笑浑如霜叶闇,两朝曾见圣君来。
故人赵昌甫久不相闻寄三诗皆杰作也辄以长句奉酬
海内文章有阿昌,数能著句寄龟堂。
就令觌面成三倒,未若冥心付两忘。
道义极知当负荷,风波那得易禁当。
相思命驾应无日,且约陶然寓醉乡。
故山
功名莫苦怨天悭,一棹归来到死闲。
傍水无家无好竹,卷帘是处是青山。
满篮箭茁瑶簪白,压担棱梅鹤顶殷。
野兴尽时尤可乐,小江烟雨趁潮还。
故山
禹祠行乐盛年年,绣毂争先罨画船。
十里烟波明月夜,万人歌吹早莺天。
花如上苑常成市,酒似新丰不直钱。
老子未须悲白发,黄公垆下且闲眠。
故山
老尉鸿飞隐市门,千年犹有旧巢痕。
陆生於此寓棋局,曾丈时来开酒樽。
渺渺帆樯遥见海,冥冥蒲苇不知村。
数僧也复投诗社,零落今无一二存。
故山
落涧泉奔舞玉虹,护丹松老卧苍龙。
霜柑篱角寒初熟,野碓云边夜自舂。
挈榼人沽村市酒,打包僧趁寺楼钟。
幽寻自是年来嬾,枉道山灵不见容。
故山葛仙翁丹井有偃松覆其上夭矫可爱寄题
葛翁炼丹一千年,翁去丹飞余此泉;
炯如古镜不拂拭,俯听缺甃时锵然。
老龙受命护泉卧,蜿蜒直恐从天堕;
人言神物老愈灵,夜半声酣风雨过。
放翁还山亦何有,闭门吟啸龙为友。
客来相对聊曲肱,但酌此泉胜酌酒。
故蜀别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梅至多有两大树夭矫若龙相传之梅龙予初至蜀为作诗自此岁常访之今复赋一首丁酉十一月也
昔年曾赋西郊梅,茫茫去日如飞埃。
即今衰病百事嬾,陈迹未忘犹一来。
蜀王故苑犁已遍,散落尚有千雪堆。
珠楼玉殿一梦破,烟芜牧笛遗民哀。
两龙卧稳不飞去,鳞甲脱落生莓苔。
精神最遇雪月见,气力苦战冰霜开。
羁臣放士耿独立,淑姬静女知谁媒。
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
苍然老气压桃杏,笑我白发心尚孩。
微风故为作妩媚,一片吹入黄金罍。
故纸
时来偶见收,过时自当退,
岂惟裁纸尾,亦或用牍背。
人情有贵贱,志士感兴废。
库中九万张,视我犹前辈。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观长安城图
许国虽坚鬓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
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
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观潮
江平无风面如镜,日午楼船帆影正。
忽看千尺涌涛头,颇动老子乘桴兴。
涛头汹汹雷山倾,江流却作镜面平。
向来壮观虽一快,不如帆映青山行。
嗟余往来不知数,惯见买符官发渡。
云根小筑幸可归,勿为浮名老行路。
观村童戏溪上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观大散关图有感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臞儒。
大散陈仓间,山川郁盘纡,
劲气锺义士,可与共壮图。
坡陀咸阳城,秦汉之故都,
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
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
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
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
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
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螘殊。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观邸报感怀
六圣涵濡寿域民,耄年肝胆尚轮囷。
难求壮士白羽箭,且岸先生乌角巾。
幽谷主盟猿鹤社,扁舟自适水云身。
却看长剑空三叹,上蔡临淮奏捷频。
观渡江诸人诗
中朝文有汉唐风,南渡诗人尚数公。
正使词源有深浅,病懹羁思亦相同。
观方外书
司马遗书有坐忘,顗翁止观略相当。
龟堂闭户常终日,时得相从一炷香。
观华严阁僧斋
拂剑当年气吐虹,喑呜坐觉朔庭空。
早知壮志成痴绝,悔不藏名万衲中。
观画山水
古北安西志未酬,人间随处送悠悠。
骑驴白帝城边雨,挂席黄陵庙外秋。
大纲截江鱼可脍,高楼临路酒如油。
老来无复当年快,聊对丹青作卧游。
观梅至花泾高端叔解元见寻
春暖山中云作堆,放翁艇子出寻梅。
不须问讯道傍叟,但觅梅花多处来。
观梅至花泾高端叔解元见寻
春晴闲过野僧家,邂逅诗人共晚茶。
归见诸公问老子,为言满帽插梅花。
观棋
一枰翻覆战枯棋,庆吊相寻喜复悲。
失马翁言良可信,牧猪奴戏未妨为。
白蛇断处真成快,黑帜空时又一奇。
歛付两奁来对酒,泠泠听我诵新诗。
观身
欲去浮华累,先观老病身。
浊醪何负汝,淡饭最宜人。
意气随年往,工夫媿日新。
只将闲送老,虚作太平民。
观蔬圃
松芥可葅芹可羹,晚风咿*桔槔声。
白头孤宦成何味,悔不畦蔬过此生。
观苏沧浪草书绢图歌
天孙独处河之湄,龙梭夜织冰蚕丝,
机头翦落光陆离。骑鲸仙人醉题诗,
字大如斗健欲飞,利刃猛斫生蛟螭,
墨渴字燥尤怪奇,百潜影神灵悲。
呜呼束云作笔兮海为砚,激水上腾龙野战;
乾坤震荡人始惊,笔未落时谁得见?
观小孤山图
江平风不生,镜面渺千里。
轲峨万斛舟,远望一点耳。
大孤江中央,四面峭插水。
小孤特奇丽,丹翠凌云起。
重楼邃殿神之家,帐中美人粲如花。
游人徙倚栏干处,俊鹘横江东北去。
观音院读壁间苏在廷少卿两小诗次韵
扬鞭暮出锦官城,小院无僧有月明。
不信道人心似铁,隔城犹送捣衣声。
观音院读壁间苏在廷少卿两小诗次韵
老去痴顽不受镌,姓名身後更须传
世间商略无归处,只合长斋绣佛前。
观月
清风发疏林,皦月上素壁。
悠然倚庭楯,爱此风月夕。
人间好时节,俯仰成宿昔。
少年不痛饮,老大空叹息。
观运粮图
王师北伐如宣王,风驰电击复土疆。
中军歌舞入洛阳,前军已渡河流黄。
马声萧萧阵堂堂,直跨井陉登太行。
壼浆箪食满道傍,刍粟岂复烦车箱?
不须绝漠追败亡,亦勿分兵取河湟;
但令中夏歌时康,千年万年无馈粮!
观张提刑周鼎
他人富贵堆金璧,曼舞妖歌夸坐客。
清心好古谁似公?汉庭诸人推博识。
一朝得此周庙器,买不论赀空四壁,
苔痕洗尽铜色见,坐卧摩挲欲忘食。
蛮童捧出客为起,恍如清庙陪剑履。
腹中奇字粲虫鱼,峄山之碑那得比。
知公原是功名人,看罢握手同悲辛。
镐京洛邑在何许?漠漠秋风吹虏尘。
观诸将除书
百链刚非绕指柔,貂蝉要是出兜鍪。
得官若使皆齐虏,对泣何疑效楚囚。
官居书事
早涉人间足畏涂,一麾投老向江湖。
年光已上星星鬓,日力犹供急急符。
本自阳狂无藉在,更堪羸病不枝梧。
灭胡意气嗟谁许,泪尽神州赤县图。
官居书事
走遍人间老更穷,强寻一笑与谁同?
簿书衮衮呻吟里,歌舞纷纷困睡中。
手版倒持悲末路,寒江独钓媿高风。
知心赖有谭夫子,时遣书来问放翁。
官居戏咏
万里飘然似断蓬,桐庐江上又秋风。
判余牍尾栖鸦湿,衙退庭中立雁空。
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
谁言病守无欢意,也与邦人一笑同。
官居戏咏
说著功名即自羞,暮年世味转悠悠。
一庭落叶楸梧老,万里悲风鼓角秋。
怀绶不为明日计,登楼且散异乡愁。
渔舟大似非凡子,能拣溪山胜处留。
官居戏咏
城头闲倚一枝藤,病起清羸不自胜。
衙鼓有期催晚坐,绦铃无赖唤晨兴。
爱书习气嗟犹在,寡过工夫愧未能。
寂寞已无台省梦,诸公衮衮自飞腾。
官舍夙兴
朝阳淡淡挂窗棂,桐叶无风忽自零。
不复扶头倾白堕,但知临目养黄宁。
新蔬带露来幽圃,修绠飞泉洒广庭。
一出文书又围绕,正应高卧尽颓龄。
馆中书怀
流落逢明主,恩光集晚途。
题名惊手战,拜阁藉人扶。
枉辱三华组,终归一腐儒。
库书时取读,犹足补东隅。
馆中营缮方一新而右文殿生芝草甚异
丹碧参差盛一时,殿楹三秀见金芝。
汉庭漫道多才杰,天马何劳作颂诗!
灌园
八十身犹健,生涯学灌园。
溪风吹短褐,村雨暗衡门。
眼正魔军怖,心安疾竖奔。
午窗无一事,梨枣弄诸孙。
灌园
少携一剑行天下,晚落空村学灌园。
交旧凋零身老病,轮囷肝胆与谁论?
广都道中呈季长
天上石渠郎,能来伴楚狂。
风雪朝并辔,灯火夜连床。
江水不胜绿,梅花无赖香。
剧谈那得住,出处要平章。
广都江上作
微波不摇江,纤云不行天。
我来倚杖立,天水相澄鲜。
平远望不尽,日落自生烟。
梅花耿独立,雪树明前川。
好风吹我衣,春色已粲然。
东村闻酒美,买醉上渔船。
广慧法师赞
东土震旦,西方极乐。
一緉草鞋,到处行脚。
归次樊江
芳草东西路,绿杨长短亭。
人生岂匏系,吾志本鸿冥。
征袖朝沾雨,归帆夜戴星。
长鱼幸能买,且复倒残瓶。
归次汉中境上
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蹋梁州。
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杨日夜流。
遗虏孱孱宁远略,孤臣耿耿独私忧。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归耕
随牒人间鬓欲疏,归耕且复补东隅。
甑炊地碓新舂米,衣拆天吴旧绣图。
有圃免烦官送菜,叩门翻喜吏徵租。
不愁问字无来客,惟欠杨雄宅一区。
归老
两脚走万里,归老樵风溪,
虽远京雒尘,穷巷还多泥。
累累丧家狗,喔喔失旦鸡。
幸非徙比景,何恨栖会稽。
今年更可笑,伛偻自灌畦。
荣虽不满眼,悔亦免噬脐。
万事付一尊,师友阮与嵇。
归老
归老何妨驾鹿车,平生风雪惯骑驴。
鬓毛白尽犹耽酒,目力衰来转爱书。
止足极知于道近,痴顽更喜与人疏。
著身莫怪无闲处,地肺天台尽有余。
归三山入秋益凉欣然有赋
药物扶持美食眠,镜湖仍遇素秋天。
一年强起归犹健,百口相看喜欲颠。
碧瓦朱甍无杰屋,乌篷画楫有新船。
道山顶上虽清绝,万顷烟波始是仙。
归兴
轻雷轣辘断梅初,残箨纵横过笋余。
饱有期程新买犊,睡无厌足久捐书。
白苹满渚闲挥榜,绿树连村独跨驴。
夏日尽长归亦暮,水边灯火已疏疏。
归兴
古道迢迢人迹稀,羸骖欹帽远村归。
正看日暮羊牛下,又见月明乌鹊飞。
僧院疏钟出林岫,渔家微火耿窗扉。
闲游要是幽人事,草露从教湿短衣。
归云门
万里归来值岁丰,解装乡墅乐无穷。
甑炊饱雨湖菱紫,篾络迎霜野柿红。
坏壁尘埃寻醉墨,孤灯饼饵对邻翁。
微官行矣闽山去,又寄千岩梦想中。
归州重五
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
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
龟堂
莫笑龟堂老,残年所得多。
赋诗传海估,说法度天魔。
天矫竹如意,鳞皴松养和。
拈来示诸子,无事数相过。
龟堂
莫笑龟堂陋,生涯实有余。
春寒拥重褐,晨饭富藏蔬。
薄技雕虫尔,虚名画饼如。
儿时论语在,敢负此心初。
龟堂
障日松棚正策功,幅巾聊得受微风。
蝉声不断草堂静,潦水已归村路通。
拄杖闲行穿荦确,孤云时见起巃嵷。
东阳醇酎无由到,知负今年几碧筩?
龟堂避暑
缥缈纱幮覆象床,蛮童擎粥进黄粱。
砚池湛湛一泓墨,衣焙霏霏半篆香。
团扇题诗无滞思,清泉洒地有余凉。
更须风伯开云阵,准拟今宵月满廊。
龟堂晨起
培火螭炉起宝熏,滴泉鏊矸聚玄云。
屏围燕几成山字,簟展凉轩作水纹。
绝口不谈浮世事,洗心聊策退居勋。
耄年犹健非无自,一卷丹经受郑君。
龟堂初暑
沦漪一曲遶茅堂,葛帔纱巾喜日长。
多事林鸠管晴雨,依人海燕度炎凉。
深枝著子櫐櫐熟,幽草开花冉冉香。
安得此时江海上,与君袖手看人忙?
龟堂东窗戏弄笔墨偶得绝句
身如蚕老已三眠,一茧何妨自裹缠。
豆饭藜羹支永日,槿篱竹屋送余年。
龟堂东窗戏弄笔墨偶得绝句
一樽且复罄幽欢,不是痴顽强自宽。
死去何忧累儿子,千钱可买市成棺。
龟堂东窗戏弄笔墨偶得绝句
北庵睡起坐东厢,无事方知日月长。
天与诗人送诗本,一双黄蝶弄秋光。
龟堂东窗戏弄笔墨偶得绝句
老衰有验诗先退,勋业无心梦渐稀。
浅浦小山孤绝处,数家烟火自相依。
龟堂东窗戏弄笔墨偶得绝句
老人孤寂似无家,午枕初回日已斜。
偶得风和身亦健,舍南舍北探梅花。
龟堂独酌
幅巾萧散饯余龄,江左诸贤可乞灵。
护枕小屏图紫阁,映窗矮卷写黄庭。
旷怀与世元难合,幽句何人可遣听?
一酌兰溪遗万事,时看墙底卧长瓶。
龟堂独酌
一榼兰溪自献酬,徂年不肯为人留。
巴山频入初寒梦,江月偏供独夜愁。
越石壮心鸡喔喔,子卿归信雁悠悠。
天生我辈初何用,病骨支离又过秋。
龟堂独坐遣闷
发已凋疏齿已摇,高谈谁与慰无聊?
苦心虽呕何由出,病骨非谗亦自销。
玉雪细尘烹瑞草,烟脂小把斸灵苗。
贺公吴语吾能似,太息遗魂不可招。
龟堂独坐遣闷
放逐还山八见春,枯颅槁项雪霜新。
大床不解除豪气,凡眼安能识贵人?
食有淖糜犹足饱,衣存短褐未全贫。
北窗坐卧君无笑,拈起乌藤捷有神。
龟堂偶题
文章何物求渠力,诗亦安能使汝穷?
春水一池花百本,此生未易报天公。
龟堂偶题
细肋卧沙来左辅,巨螯斫雪出东吴。
不知一饱摩便腹,得似茅檐荠糁无?
龟堂晚兴
九日春阴一日晴,回塘闲院惬幽情。
小鱼出水圆纹见,轻燕穿帘折势成。
今日掩关真佚老,向来涉世亦遗名。
巡檐更有欣然处,新笋初抽四五茎。
龟堂一隅开窗设榻为小憩之地
栟榈薝卜障斜阳,旋置临阶八尺床。
小展窗扉无大费,略加苫盖有余凉。
老来愈觉岁时速,梦裹不知途路长。
试问神游向何处?月明挥榜上潇湘。
龟堂雨後作
泽国春多雨,龟堂病少悰。
虽名旧朝士,其实老耕农。
一点苇间火,数声烟外钟。
诗材故不乏,处处起衰慵。
龟堂杂题
龟堂端是无能者,妄想元无一事成。
最後数年尤可笑,饱餐甘寝送浮生。
龟堂杂题
痴顽老子老无能,游惰农夫酒肉僧。
闭著庵门终日睡,任人来唤不曾应。
龟堂杂题
长腰玉粒出新舂,秋获真成亩一钟。
衣食麤供官赋足,何妨世世作耕农。
龟堂杂题
冷雨萧萧涩不晴,乱书围坐正纵横。
忽闻小瓮新醅熟,急唤儿童洗破觥。
龟堂杂兴
方石斛栽香百合,小盆山养水黄杨。
老翁不是童儿态,无奈庵中白日长!
龟堂杂兴
少年身寄市朝中,俗论纷纷聒耳聋。
清绝宁知有今日,高眠终夜听松风。
龟堂杂兴
二三邻曲偶相寻,小醉悠然卧竹阴。
醒後自看还自笑,溪云犹未是无心。
龟堂杂兴
蒲团安坐地炉温,无位真人出面门。
世上不知何岁月,断钟残角送黄昏。
龟堂杂兴
道妙从来亦麤闻,闭门方用十年勤。
笔端小技深知悔,旧稿如山欲尽焚。
龟堂自咏
龟堂一老翁,短褐立秋风。
时过同蓠菊,身衰似井桐。
新霜万瓦白,朝日数棂红。
且复寻书卷,悠然度岁穷。
龟堂自咏
采藤持织履,剥楮治为冠。
看剑心空壮,骑驴骨本寒。
病多辞酒伴,老甚解祠官。
赖有扁舟在,秋涛万里宽。
癸丑七夕
风露中庭十丈宽,天河仰视白漫漫。
难寻仙客乘槎路,且伴吾儿乞巧盘。
秋早时闻桐叶坠,夜凉已怯紵衣单。
民无余力年多恶,退士私忧实万端。
癸丑七月二十七夜梦游华岳庙
驿树秋风急,关城暮角悲。
平生忠愤意,来拜华山祠。
癸丑上元三夕皆大雨雪
雨雪连三日,孤城冷欲冰。
泥深唯响屐,风恶更吹灯。
空恼追欢客,何关在定僧。
一杯尝豉煎,寒影对崚嶒。
癸丑十一月下旬温燠如春晦日忽大风作雪
今年一冬晴日多,草木萌甲风气和。
百钱布被未议赎,老翁曝背儿行歌。
吾侪小人虑不远,积雪苦寒来岂晚?
青天方行三足乌,不料黑云高高嵼。
明朝雪恶冻复饿,儿啼颊皴翁噤卧。
九重巍巍那得知,合门催班百官贺。
癸丑正月二日
朱颜不老画中人,绿酒追欢梦里身。
堪笑三山衰病叟,闭门寂寂过新春。
癸丑正月二日
菊丛抽绿满枯荄,绕舍梅花已遍开。
须信今春春事早,江乡开岁有奔雷。
癸丑重九登山亭追怀顷在兴元常以是日猎中梁山下乐甚慨然赋诗予于是生六十有九年矣
生年六十九重阳,辙遍秦吴岁月长。
南郑从戎嗟尚壮,中梁纵猎最难忘。
离披雉拂雕鞍堕,独(左单人右束)狐穿古冢藏。
梦断酒醒今万里,亦逢佳节重悲伤。
癸亥初冬作
开岁忽八十,古来应更稀。
我存人尽死,今是昨皆非。
爱酒陶元亮,还乡丁令威。
目前寻故物,惟有钓鱼矶。
癸亥正月十日夜梦三山竹林中笋出甚盛欣然大作
新春身不到家园,东崦西村役梦魂。
一夜四出雷雨起,满林无数长龙孙。
癸巳夏旁郡多苦旱惟汉嘉数得雨然未足也立秋夜三鼓雨至明日晡後未止高下沾足喜而有赋
画檐鸣雨早秋天,不喜新凉喜有年。
眼里香粳三万顷,寄声父老共欣然。
癸巳夏旁郡多苦旱惟汉嘉数得雨然未足也立秋夜三鼓雨至明日晡後未止高下沾足喜而有赋~又
五十衰翁发半华,犹能把酒醉天涯。
丝毫美政何曾有,惟把丰年赠汉嘉。
郭氏山林十六咏閟云关
白云如高人,择友尚傲世。
朱门客三千,一点不可致。
郭氏山林十六咏飞雪
我昔游青城,六月对雪山。
吴蜀渺万里,安得在此间。
郭氏山林十六咏高碧巖
我诵明逸诗,豹林不可到。
斯山幸不远,何日欹纱帽。
郭氏山林十六咏桂壑
小山有桂枝,名自骚人传。
我欲辨其族,衰病空慨然。
郭氏山林十六咏壶天阁
吾庐在目中,日可理轻策。
乃知壶中天,端胜缩地脉。
郭氏山林十六咏倾月
种梧待凤雏,此计乃可笑。
不如看月堕,与子舒清啸。
郭氏山林十六咏清旷亭
胜游谢车马,从此始青鞵。
俗士洗褊心,达人增旷怀。
郭氏山林十六咏笙鹤亭
兹山多异域,飞仙亦税驾。
勿遣俗客来,恐妨笙鹤下。
郭氏山林十六咏石井
酌泉咽冰玉,肺腑生惨凛。
老夫桑苎家,颇欲续水品。
郭氏山林十六咏小烂柯
山中一枰棋,尘世底事无。
若复计胜负,与彼亦何殊。
郭氏山林十六咏药圃
采芝夏黄公,卖药韩伯休。
吾友子郭子,高趣可与侔。
郭氏山林十六咏倚剑
悬瀑若剑立,空潭如镜平。
未能照魑魅,且用斩长鲸。
郭氏山林十六咏玉佩
羣仙停鹤驭,玉佩摇空山。
金丹定分子,往缀通明班。
郭氏山林十六咏玉泉
摘玉毁珠玑,蒙庄有深旨。
向郭不能传,千载付吾子。
郭氏山林十六咏月峡
我昔泝三峡,仰天如匹练。
安得中天月,正用此时见。
郭氏山林十六咏韫玉巖
苍崖韫白璧,欲上渺无路。
但照太史占,虹气贯寳婺。
郭西
鹊下川原黑,船行浦溆空。
桥灯摇水影,楼角散天风。
野眺飞埃外,渔歌冷翠中。
不须嘲病翼,要是脱樊笼。
果州驿
驿前官路堠累累,叹息何时送我归?
池馆莺花春渐老,窗扉灯火夜相依。
孤鸾怯舞愁窥镜,老马贪行强受鞿。
到处风尘常扑面,岂惟京洛化人衣。
过采石有感
短衣射虎早霜天,叹息南山又七年。
唾手每思双羽箭,快心初见万楼船。
平波漫漫看浮马,高柳阴阴听乱蝉。
明日重寻石头路,醉鞍谁与共联翩?
过村店有感
细篾络丹柿,枯篱悬碧花。
炊烟生旅灶,野水漱寒沙。
栖鸟争投树,归牛自识家。
恍然游蜀路,搔首忆天涯。
过村舍
碓舍临山路,牛栏隔草烟。
问今何岁月,恐是结绳前。
过大蓬岭度绳桥至杜秀才山庄
度筰临千仞,梯山蹑半空。
湿云朝暮雨,阴壑古今风。
亭观参差见,阑干诘曲通。
柳空丛筱出,松偃翠萝蒙。
负笼银钗女,鉏畲鹤发翁。
何由有余俸,小筑此山中。
过东邻归小憩
篮舆过邻曲,绿野喜新晴。
暖日生花气,丰年入碓声。
筑陂乡竭作,买犊户深耕。
归舍还寻睡,残书傍枕横。
过东滩入马肝峡
书生就食等奔逃,道路崎岖信所遭。
船上急滩如退鷁,人缘绝壁似飞猱。
口夸远岭青千叠,心忆平波绿一篙。
犹胜溪丁绝轻死,无时来往驾(舟加同)艚。
1 关于成都武侯祠的诗句
关于成都武侯祠的诗句 1 描写“武侯祠”的诗句有哪些
1诸葛丞相庙(《蜀志》一作武侯祠)
唐代:武少仪
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因机定蜀延衰汉,
以计连吴振弱孙。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
2诸葛庙
唐代:杜甫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3喻东军
唐代:韦庄
四年龙驭守峨嵋,铁马西来步步迟。
五运未教移汉鼎, 六韬何必待秦师。
几时鸾凤归丹阙,到处乌鸢从白旗。
独把一樽和泪酒,隔云遥奠武侯祠。
4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唐代: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5古柏行
唐代: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6武侯庙古柏
唐代: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2 关于武侯祠的诗有哪些
咏怀古迹五首(4)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夔州歌十绝句(9) 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诸葛庙 杜甫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喻东军 韦庄 四年龙驭守峨嵋,铁马西来步步迟。
五运未教移汉鼎,六韬何必待秦师。 几时鸾凤归丹阙,到处乌鸢从白旗。
独把一樽和泪酒,隔云遥奠武侯祠。 九月十日如汉州小猎於新都弥牟之间投宿民家 陆游 适从邛州归,又作汉州去。
天低惨欲雪,游子悲岁暮。 十年辞京国,疋马厌道路。
野火炎高冈,江云暗空戍。 角弓寒如劲,霜鹘饥更怒。
邂逅成小猎,尺棰聊指呼。 北连武侯祠,南并稚子墓。
合围蹙穷鹿,设伏截狡兔。 壮哉带箭雉,耿介死不顾。
吾宁暴天物,战法因得寓。 黄昏过民家,休马燎裘裤。
割鲜盛燔炙,毛血洒庭户。 老姥亦复奇,汛扫邀我驻。
丈夫傥未死,千金酬此遇。 次韵奉答文少激推官纪赠二首(1) 黄庭坚 文章藻鉴随时去,人物权衡逐势低。
扬子墨池春草遍,武侯祠庙晓莺啼。
3 武侯庙完整诗句
武 侯 庙 杜 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题解〕 武侯:指诸葛亮。
诸葛亮于后主建兴元年(223年),封为武乡侯,省称武侯。武侯庙:指祭祀诸葛亮的庙。
其庙有多处,如襄阳、成都、南阳、夔州等地都有武侯庙。这里指夔州武侯庙,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西。
张震《武侯祠堂记》:“唐夔州治白帝,武侯祠在西郊。” 这首诗作于唐大历元年,当时诗人流寓夔州。
这首是诗人瞻拜武侯祠而抒发的感慨,高度赞颂了诸葛亮衷心辅佐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生精神。 〔作者〕杜甫:七一二-七七○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主要是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大历三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全唐诗》卷216-234,编诗19卷;《旧唐书》卷190、《新唐书》卷201有传。
〔品析〕杜甫的晚年穷途潦倒,在成都住了几年后,便扶老携幼,举家东迁,到哪儿去,没有明确的目的,“漂泊西南天地间”。途中在夔州滞留。
诗人无所事事,一天来到武侯祠,看到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咏怀五绝诗。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这两句写诗人瞻仰武侯庙所看到的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上句写庙。
诗中“丹青”,指庙中的壁画;“落”,剥落、脱落。从“遗”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来祭拜的人很少。
想当年诸葛亮为蜀汉的创建和巩固,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而诸葛亮的遗庙竟是这样的景象,诗人顿生感慨。再看下句,诗人站在武侯庙放眼四望,周遭环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凉。
“空山”,指白帝山。诗人用一个“空”字,似乎是说这山上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说明人迹稀少;一个“长”字,说明草木无忧无顾地生长,倒很茂盛,进一步反衬出武侯庙位于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么的令人感伤!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这两句由武侯庙写到诸葛亮,对诸葛亮的出山辅佐刘备以及后主,赞叹有加。诗人似乎还能听到诸葛亮作《出师表》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在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啊!上句“犹闻辞后主”,“后主”,指刘禅,刘备之子,小名“阿斗”,刘备去世后接任蜀帝,在位41年(223-263年),诸葛亮死后,他任用宦官黄皓、佞臣谯周而亡国。
“犹闻”二字,写出诗人瞻仰诸葛亮遗庙,思绪万千,诸葛亮的所行所为,在诗人的脑海里翻腾,一下子拉近了诗人与诸葛亮的时空距离。诗人感到,诸葛亮真是伟大,走出南阳,辅佐了先帝,又辅佐后主;一生操劳,最后病死北伐军中。
于是诗人认为诸葛亮衷心辅佐后主,是最值得大树特树的,于是写下了这两句千古名句。“辞后主”,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兵汉中,实行伐魏,临行上《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辞行,告诫后主要亲君子,远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贞之心。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在《后出师表》中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忠义之心,溢于言表。
下句“不复卧南阳”是上句的继续,由于诸葛亮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阳了。“南阳”,郡名,在今湖北省南阳市,市西有卧龙岗,诸葛亮曾躬耕于此。
“不复”二字,既写出了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情,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的伟大功业和奋斗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赞叹之情和无法功成身退返故乡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虚实相生,融情于景。
诗的前两句写武侯庙的荒凉破败,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也为后两句的抒怀作铺垫;后两句触景生情,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而长眠他乡,诚如诗人在《蜀相》诗中所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
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
4 描写“锦里和武侯祠”的对联或古诗词有哪些
描写“锦里和武侯祠”的对zhidao联或古诗词:1、唐 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唐 李商隐《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版余。3、唐 杜甫《南邻》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不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4、宋 孙应时《题筹笔驿武侯祠权》北出当年此运筹,悠然欹卧与神谋。
三军节制驯貔虎,千里餱粮捷马牛。汉业兴亡惟我在,蜀山重复遣人愁。
驿前风景应如旧,江水无情日夜流。5、现代 老舍《沔县谒武侯祠》淡泊于今尚若斯,清流疏柏武侯祠。
三分未竟贤臣志,一表应怜庸主师!大汉衣冠余百劫,中原烽火似当时;死而后已同肝胆,海内飞传荡寇旗。
5 武侯祠的匾联为什么多出自杜甫诗句
文韵浓厚的成都武侯祠,对联、匾额颇吸引游人注目。
而众多匾联又 出自杜甫咏赞诗篇,尤见杜甫对诸葛亮的评价之高、追怀之深,而且影响 也最大。至今悬挂在成都武侯祠的各种匾额,使用杜甫咏赞诗句的就达12副之 多,成为武侯祠引人瞩目的重要文化特色,其原因何在呢?杜甫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众多、脍炙人口,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蜀 相》《武侯庙》《八阵图》《诸葛庙》《古柏行》《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上卿翁请修武侯庙》等18首咏孔明的诗篇,在中国诗歌史上,创作 数量如此多,而且广为传颂的咏赞孔明诗,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千百年来,杜甫咏赞孔明的诗,以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融入纪念诸葛 亮的祠宇中,通过匾额、对联等文化载体,深深地融入并丰富了成都武侯 祠的文化内涵,受到人们的喜爱。
匾额有:“名垂宇宙”(清•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书),“开济老 臣”(清•朱怀班题),“先主武侯同闼宫”(清•完颜崇实书),“万 古云霄一羽毛”(今人徐悲鸿书)等。楹联有:“伊吕允堪俦,若定指挥,岂仅三分兴霸业;魏吴偏并 峙,永怀匡复,犹余两表见臣心。”
(清•宋可发题)“惟德与贤,可以服人,三顾频烦天下计;如鱼得水,昭兹来许,一体君臣祭祀同。” (清•蒋攸铦题)“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炯。
(佚名)” “伯 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今人冯灌父书〉“三顾频烦天下 计,一番唔对古今情。”
(上联用杜甫诗句,今人董必武书)“诸葛大名 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今人沈尹默书)此外,还有以杜甫咏孔明诗句命名的“听鹂馆”“碧草园” “香叶 轩”等庭院。
馆藏文物中还有大量关于这些杜诗的书法作品、诗意画等, 其中不少已被定为国家等级文物。如著名画家陈子庄的大型国画《锦官城 外柏森森》,已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杜甫写下咏赞孔明诗篇的同时,给予了他无以复加的高度评价,评价的 高度甚至超过了史学家陈寿,开诸葛亮并列于古代一流人臣伊尹、吕尚之先 河。如“诸葛大名垂宇宙”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功盖 三分国”等。
这些简要鲜明的赞词、评语,虽不是科学的历史评价,然而又 植根于历史,因此深深影响了后世对诸葛亮的评判感受和认识。
6 赞美锦里的诗句
《南邻》唐代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白话译文
锦里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可以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
他习惯了家里常有宾客来和孩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431366265子们的嬉耍,驯服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
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
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客人们送出柴门,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在锦里的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杜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在锦官城已成为历史的时候,杜甫在锦里定居,写下了许多的不朽诗篇,并在诗中自称为"锦里先生"。
扩展资料:
1、锦里即锦官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
2、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
3、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南邻
-锦里
7 赞美锦里的诗句有哪些
1、《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南宋陆游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
白话译文
双鬓白发,星星斑斑。报国壮志落空,止不住伤心惊叹,一生里漂泊不定,流离不安。我像一匹寂寞有病的千里马倚着槽栏,独向暗处,默默地把当年冲天的豪气消磨完。如今梦中也难见祖国的锦绣河山,它让重重的烟霭、层层的云水隔断!
身离着关山万里远,旧日的集社早已人消星散,谁还记得当年在都城同良师益友们活跃的笑谈?人人都说成都繁华如锦璀璨,我却感叹官闲无事白天像永过不完,无聊得躺着昏昏欲睡,把柴门紧关,浇愁酒醉,把美酒一杯一杯痛饮喝干!
想起这些呵,我内心的苦闷向谁诉说得完?纵然有驰向故乡的南去船帆,可乘船归去的日期谁能预先估算?我只能白白地、惆怅地遥看,那鲈鱼鲜嫩、菰莱喷香的美味佳肴,在一阵一阵的秋风里隐隐出现!
2、《南邻》唐代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白话译文
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3、《十五夜观灯》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白话译文
新正元旦之后,人们忙着拜节、贺年,虽然新衣美食,娱乐游赏的活动却比较少;元宵节则将这种沉闷的气氛打破,把新正的欢庆活动推向了高潮。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远处的( 灯光)恍若点点繁星坠地,靠楼的(灯光)似明月高悬。为这节日增光添彩的,当然还少不了美丽姑娘的欢声笑语。
4、《一寸金·井络天开》北宋柳永
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
梦应三刀,桥名万里,中和政多暇。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
白话译文
益州地处井宿之分野,其地有大、小剑山,似与云接,势险要,为控制西夏国的一道天然屏障。成都地势优越独特,锦官城内风物奇异美妙,城内蚕市正是繁荣时,到处都有歌台舞榭,歌曲声和喧闹声不绝于耳。
城内游赏的人很多,或雅或俗,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一些富家子弟,衣着华丽;而那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女子们,更显得艳丽娇媚。成都三月时有海云边摸石之游,浣花溪畔的景色如画一样。
成都有著名的万里桥,自从益州太守赴任以来,政治清明,四境无事,人民安居乐业,使万物都处于和谐状态。自从太守走马上任以来,不多久便使蜀地局面稳定,政通人和,其功勋之高胜过诸葛武侯,而且还像文翁一样,教育感化民众。
太守您在这里刚刚使四方安定,但宰辅等待贤才已久,你又被另授重任。离开蜀地回到朝廷,他日会成为一段佳话。
5、《柳梢青·锦里繁华》宋代陆游
锦里繁华。环宫故邸,叠萼奇花。俊客妖姬,争飞金勒,齐驻香车。
何须幕障帏遮。宝杯浸、红云瑞霞。银烛光中,清歌声里,休恨天涯。
白话译文
锦里繁华。环绕宫旧邸,叠萼奇花。俊客妖姬,争飞金率,齐国驻扎香车。为什么需要幕遮幕遮。宝杯浸、红云瑞霞。银烛光中,清唱声音里,休恨天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