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在这里长眠的人,他的声望名字写在水上。
出自英国诗人约翰·济慈(John Keats)的墓志铭,原文是“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 water”中文翻译是“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这是济慈生前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
释义:这里长眠的人,他的声望名字写在水上。
济慈已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诗人,每一本世界文学史上都不能少了他的名字,这是今天许多写作者梦寐以求的辉煌。然而当死亡把一切席卷,留下的只有一个名字,济慈还认为那也是写在水上的字,一阵风就会把它抹得无影无踪。
扩展资料
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才华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是英国最杰出的浪漫派诗人作家之一。 他善于结合自然表达情感,济慈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寄情与景,引发读者的共鸣。
但天妒英才,这位伟大的诗人却长期患有肺结核,生前豁达谦逊的济慈已将名利看淡,临终前的一两个星期,济慈对他的朋友画家塞弗恩说,在他的墓碑上,不要刻写他的名字或诗文,而只用:“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1821年2月23日,济慈与世长辞,终年仅二十五岁。
虽然济慈英年早逝,但他生前却留下大量优秀美丽的诗篇,他的诗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济慈被人们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虽然诗人谦卑的将自己的声名形容成水上的名字,但他的名篇佳作却成为了世界人民的精神食粮,而他的名字也早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无法磨灭的明星。
-约翰济慈
在英国浪漫主义辉煌的“七姊妹星团”(彭斯、华兹华斯、柯尔律治、拜伦、雪莱、布莱克、济慈)中,济慈出生最晚,生命最短。但他的光越来越强,到今天,已超过了其他六颗星。他的诗作充满辽阔高远的想象、自然瑰丽的语言和摄人心魄的力量,不断唤起人们内在的激情和渴望。
“1821年2月23日,他客死罗马,安葬在英国新教徒公墓,年仅二十五岁……如果天以借年,他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是难以预料的。但是人们公认,当他二十四岁停笔时,他对诗坛的贡献已大大超越了同一年龄的乔叟、莎士比亚和弥尔顿。”——《济慈诗选》/(序)屠岸
济慈应说:此地长眠者,他的声名是用火铸写在天空。——《火写的字》/纪伯伦(济慈的墓志铭: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1821 年2月济慈病逝,雪莱作长诗《阿童尼(阿多尼)》吊之,他在诗中这样评价慈济:他本是“美”的一部分,而这“美”啊,曾经被他体现得更加可爱。
美国尼尔·S·伯特在其《世界100位文学大师排行榜 》书中称:“除弥尔顿外,没有其他英国诗人对后来人产生过像济慈这样深刻的影响。”
济慈资料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父亲是马厩的雇工领班。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他8岁丧父,14岁丧母,虽然与弟弟和妹妹相互支持,但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他,于是他从此热衷于医学。在恩菲尔德学校(Enfield School),济慈接受了传统正规的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济慈受到了师长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的鼓励。年轻的济慈非常钟爱维吉尔(Virgil),14岁时,他将维吉尔的长诗《埃涅阿斯纪》("Aeneid")翻译成英语。1810年,济慈被送去当药剂师的学徒。五年后济慈考入伦敦的一所医学院,但没有一年,1815年济慈便放弃了从医的志愿,而专心于写作诗歌。济慈很早就尝试写作诗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1817年,济慈的第一本诗集《诗歌》和《哦,孤独》出版,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这本诗集受到了一些好的评论,但也有一些极为苛刻的攻击性评论刊登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一本杂志(Blackwood`s magazine)上。济慈没有被吓倒,他在来年的春天复印了新诗集《安迪密恩》(“Endymion”)。1818年夏天,济慈前往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旅行,途中得到消息说他的兄弟汤姆得了严重的肺结核,济慈即刻赶回家照顾汤姆。这一年年底,汤姆死了,济慈搬到一个朋友在汉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现在人们已将那所房子认为济慈之家。在那里,济慈遇见并深深的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女邻居,芬妮·布朗(Fanny Brawne)。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疾病与经济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慈,但他却令人惊讶的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和热爱,为他赢得巨大声誉。1820年3月,济慈第一次咳血,之后不久,因为迅速恶化的肺结核,1821年2月23日,济慈于在意大利疗养时逝世。 去世的时候,只有年轻而忠诚的朋友画家塞文陪伴着他。 他的墓志铭写着: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en in water 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他是个伟大的诗人,但却英年早逝。他的诗歌影响了一代人。 他的诗歌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
作品及影响
济慈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宾塞》,接着又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他的这些早期诗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中。次年,他根据古希腊神话写成的《安迪密恩》问世,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构架宏大,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海伯利安》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翁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生平只有25岁,但其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现景物的色彩感和立体感,重视写作技巧,语言追求华美,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 “1821年2月23日,他客死罗马,安葬在英国新教徒公墓,年仅二十五岁。……如果天以借年,他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是难以逆料的。但是人们公认,当他二十四岁停笔时,他对诗坛的贡献已大大超越了同一年龄的乔叟、莎士比亚和弥尔顿。” “在英国的大诗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比济慈的出身更为卑微。” (BY《济慈诗选》序/屠岸) 注:济慈以及其诸多诗作,曾经在著名的科幻作品系列《海伯利安》中被提及。 济慈特指约翰济慈,(John Keats),其他“Keats”译为“基茨”。
《雪莱诗选》昨天依依不舍地还给它主人了。温习雪莱的诗,翻起五年前在罗马西班牙广场边上的“济慈故居-雪莱纪念馆”拍下的那些照片。济慈与雪莱,两位我都爱。牛津大学里,现在还留有许多雪莱书信手书。照片找不到了[难过]
济慈临死前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ten in water)让我爱上他;
雪莱的一段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给了我一股被“激将”之后的勇气。
====================
雪莱
“雪莱一生都生活在纯真情感所建构的理想世界里,忽略了现实本身。因而雪莱虽然坚持纯粹的利他主义思想、坚持纯洁博爱的观念,却被现实社会视为罪人。”(度娘如是说)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总有一种超越凡尘的痛。
凡人啊,用尽此生去温习人世间的“无常”与“苦”也未为过。因为,它们无处不在。即使是在人们所向往的快乐当中,也深深地刻着“无常与苦”的印记,而同时,在这无常与苦当中,恰恰又有着究竟智慧的真身。要智慧,那就努力品尝人世间的“无常”与“苦”,再从中挖掘精华吧。
读诗,也尤其喜爱这类揭露人类伤疤的智慧词句。似乎众多名家圣者都歌咏无常,唯独凡俗如我者,总在”常“与”无常“间犹豫不决。
雪莱的诗当中,特别喜爱这一首十四行诗。而且相对众多译者,最喜欢江枫所译的这个版本,不是最美的,却是最接近真义的。
你们匆匆奔向坟墓!去寻找什么,
你们啊,愚蠢头脑的忙碌的图谋,
永不安份的思想——尘世的奴仆?
哦你,殷切的心,你渴望着拥有
那苍白的期望以为是美好的一切!
你好奇而徒劳的智力,想要猜出
你来自何处,又不得不前往何方,
迄未知晓的一切,你都想要知晓——
哦,你们匆匆奔赴何处,要这样
疾速奔跑过愉快的绿色人生大道,
奔向那灰色死亡的洞穴,去寻求
庇护,以避开烦恼,也避开欢笑?
哦心灵,头脑,思想,你们到底
希望得到什么,在地下的坟墓里?
有250多年历史的咖啡馆,当时济慈,歌德,拜伦,歌德等人可都在这聚会呢,听说“提拉米苏”就是它发明的。
济慈
济慈简介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父亲是马厩的雇工领班。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其父母在其青少年时期便相续去世,虽然与弟弟和妹妹相互支持,但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他。在恩菲尔德学校(Enfield School),济慈接受了传统正规的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济慈受到了师长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的鼓励。年轻的济慈非常钟爱维吉尔(Virgil),14岁时,他将维吉尔的长诗《埃涅阿斯纪》("Aeneid")翻译成英语。1810年,济慈被送去当药剂师的学徒。五年后济慈考入伦敦的一所医学院,但没有一年,济慈便放弃了从医的志愿,而专心于写作诗歌。济慈很早就尝试写作诗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1817年,济慈的第一本诗集出版。这本诗集受到了一些好的评论,但也有一些极为苛刻的攻击性评论刊登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一本杂志(Blackwood`s magazine)上。济慈没有被吓倒,他在来年的春天复印了新诗集《安迪密恩》(“Endymion”)。1818年夏天,济慈前往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旅行,途中得到消息说他的兄弟汤姆得了严重的肺结核,济慈即刻赶回家照顾汤姆。这一年年底,汤姆死了,济慈搬到一个朋友在汉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现在人们已将那所房子认为济慈之家。在那里,济慈遇见并深深的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女邻居,芬妮·布朗(Fanny Brawne)。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疾病与经济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慈,但他却令人惊讶的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和热爱,赢得巨大声誉。1820年3月,济慈第一次咳血,之后不久,因为迅速恶化的肺结核,1821年2月23日,济慈于去意大利疗养中逝世。 去世的时候,只有年轻而忠诚的朋友画家塞文陪伴着他。
他的墓志铭写着: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ten in water
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作品及影响
济慈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宾塞》,接着又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他的这些早期诗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中。次年,他根据古希腊神话写成的《安迪密恩》问世,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构架宏大,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海伯利安》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翁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生平只有25岁,但其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现景物的色彩感和立体感,重视写作技巧,语言追求华美,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
“1821年2月23日,他客死罗马,安葬在英国新教徒公墓,年仅二十五岁。……如果天以借年,他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是难以逆料的。但是人们公认,当他二十四岁停笔时,他对诗坛的贡献已大大超越了同一年龄的乔叟、莎士比亚和弥尔顿。”
“在英国的大诗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比济慈的出身更为卑微。” (BY《济慈诗选》序/屠岸)
注:济慈以及其诸多诗作,曾经在著名的科幻作品系列《海伯利安》中被提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