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源地不同: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京剧发源于皖南 安庆府、徽州府;昆曲发源于江苏苏州昆山。
2、乐器不同:越剧乐器以二胡为主;京剧乐器较多,以鼓、锣等起腔;昆曲乐器主要是笛、弦、板等。
3、戏曲中语言不同:越剧主要是浙江绍兴话;京剧和昆曲主要是用普通话。
4、服饰不同:越剧中的花旦多以纱布的为主、水袖较长,小生多以巾头、生帽、束腰,老生胡子粘上去,总体妆容较淡;京剧和昆曲中花旦多用包头装扮,妆容较浓厚。
5、唱腔不同:越剧唱腔较为柔美,听起来十分惬意,一般为女小生居多;京剧唱腔较大气、铿锵有力;昆曲唱腔婉转、优雅、唱速缓慢。
-越剧
-京剧(中国戏剧艺术(国粹的典型代表))
-昆曲
(色空上。)
色空 (诵子) 昔日有个目莲僧,救母亲临地狱门。借问灵山多少路,有十万八千有余零。
(白)南无阿弥陀佛!
(念) 削发为尼实可怜,禅灯一盏伴奴眠。光阴易过催人老,辜负青春美少年。
(白) 小尼,赵氏,法名色空。自幼在仙桃庵出家,终日烧香念佛;到晚来,孤枕独眠,好不凄凉人也。
(山坡羊牌) 小尼姑年方二八,
正青春,被师傅削了头发。
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换水,
见几个子弟游戏在山门下。
他把眼儿瞧着咱,
咱把眼儿觑着他。
他与咱,咱共他,
两下里多牵挂。
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
死在阎王殿前由他。
把那碾来舂,锯来解,把磨来挨,
放在油锅里去炸,啊呀,由他!
则见那活人受罪,
哪曾见死鬼带枷
啊呀,由他,
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白) 想我在此出家,非干别人之事吓!
(采茶歌牌) 只因俺父好看经,俺娘亲爱念佛,
暮祷朝参,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供佛。
生下我来疾病多,
因此上,把奴家舍入在空门为尼寄活。
与人家追荐亡灵,不住口的念着弥陀,
只听得钟声法号,不住手的击磬摇铃擂鼓吹螺,
平白地与那地府阴司做工课。
《多心经》,都念过;《孔雀经》,参不破,
惟有《莲经》七卷,是最难学,咱师傅在眠里梦里都叫过。
念几声南无佛,哆咀哆,萨嘛呵的般若波罗,
念几声南无佛,恨一声媒婆,娑婆呵,嗳!叫,叫一声,没奈何!
念几声哆嘴哆,怎知我感叹还多。
(白) 越思越想,反添愁闷。不免到那回廊下,散步一回,多少是好。
(采茶歌牌) 绕回廊散闷则个,绕回廊散闷则个!
(白) 你看两旁的罗汉,塑得来好庄严也。
(哭皇天牌) 又只见那两旁罗汉,塑得来有些傻角。
一个儿抱膝舒怀,口儿里念着我。
一个儿手托香腮,心儿里想着我。
一个儿眼倦开,朦胧的觑看我。
惟有布袋罗汉笑呵呵,他笑我时儿错,光阴过。
有谁人,有谁人肯娶我这年老婆婆
降龙的,恼着我,
伏虎的,恨着我。
那长眉大仙愁着我,
说我老来时有什么结果!
(香雪灯牌) 佛前灯,做不得洞房花烛。
香积厨,做不得玳筵东阁。
钟鼓楼,做不得望夫台。
草蒲团,做不得芙蓉,芙蓉软褥。
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汉。
为何腰盘黄绦,身穿直缀
见人家夫妻们,一对对着锦穿罗,
啊呀天吓!不由人心热如火,不由人心热如火!
(白) 今日师父师兄,多不在庵。不免逃下山去,倘有姻缘,亦未可知。有理吓,有理!
(风吹荷叶煞牌)奴把袈裟扯破,
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
学不得罗刹女去降魔,
学不得南海水月观音座。
夜深沉,独自卧,
起来时,独自坐。
有谁人,孤凄似我
似这等,削发缘何
恨只恨,说谎的僧和俗,
哪里有天下园林树木佛
哪里有枝枝叶叶光明佛
哪里有江湖两岸流沙佛
哪里有八千四万弥陀佛
从今去把钟鼓楼佛殿远离却,
下山去寻一个少哥哥,
凭他打我,骂我,说我,笑我,
一心不愿成佛,不念弥陀般若波罗!
(白) 好了,被我逃下山来了!
(尾声) 但愿生下一个小孩儿,
却不道是快活煞了我!
(色空下。)
扩展资料:
此剧根据中国明朝无名氏《思凡·双下山》及意大利薄迦丘《十日谈》有关章节改编。本剧共分四部分,但不分场次,连贯演出。
一头一尾是中国传统戏《思凡》和《双下山》的故事,两部分中间插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十日谈》中的两个故事:小尼姑色空在仙桃庵内度日如年不忍寂寞,她思恋凡间生活逃下山来,路遇从碧桃寺下山和小和尚本无,两人产生了感情。
两个青年在小客店过夜,半夜里一个青年去和主人的女儿同睡,主女又错把另一青年当做自己丈夫,险些闹出事来如此并不相关的故事组成话剧《思凡》剧情。
《思凡》是 昆曲《 孽海记》中一折。清初,昆曲吸收了《孽海记》中的《思凡》与《下山》两出戏,保存原有的唱词,加入丰富的舞蹈身段和表演技巧,成为著名昆曲 折子戏。
情节:谓有赵氏女,自孩童之时,为父母舍入尼庵。削去八千烦恼丝,做佛门弟子。及至情窦初开,始悔空门之中,不足以结善缘,并不足以证善果。于是晨钟暮鼓,转辗愁思。礼忏唪经,反增魔道。入夜来僧房寂寞,对此半明半灭之孤灯,更难消释。
左盘算,右盘算,九转回肠:计惟觅一如意郎君,度少年大好之光阴,结我善缘,证我善果,且可举我善愿。正值庵中一切优婆塞优婆夷等,均有事他往,遂逃下山去。
[剧终]
大秦腔中朱琳饰演的双池:
俺也知犯下这风流债
俺也知这摘抵债啊冤对冤
俺也知十殿阎罗无情面
俺也知阴曹刑罚有千般
刀山上过,剑树上穿
铁锯儿解,铜磨儿掀
烈火上烹,油锅里煎
剥皮的哪惜俺芙蓉面
抽筋的谁疼俺玉搂肩
明知他地府里阴风残
阳世上造孽为哪断
哎呀呀,由不得俺,由不得俺
火烧眉毛且只能顾眼前
-思凡
20世纪后期以来,受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大潮的强烈冲击,人类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遇着日益严重的危机,保护和拯救它们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而严肃的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昆曲于2001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是仅仅关于某项具体文化事业生存的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顶峰上,放眼全球,充分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从民族的角度看,物质文化的载体已被物化为恒定的形式,表现为历史的、静止的、不可再生的,它的精神蕴涵隐藏很深,已远离它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修养,不能潜心感受和解读,是很难把它全部激活、接受和传递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则是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现实的、活跃的、不断生成的,同时它就植根于民众真实生活之中,是民众日常经验的一部分。其精神蕴涵有如空气和阳光,可以直接被人们所吸收,并在经常性的活动中世代传承。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更强烈的唤醒和强化民族意识的作用。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的一条生命线。这条生命线一旦遭受破坏,民族文化的基因及其生命链将出现断裂变形,民族的存在随之发生危机。在人类历史上,因为自身文化的失传或被强行割断而解体乃至消亡的事实,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从国家角度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国家独立。国家作为多民族共同体,广义地讲就是一个大民族,所以也称民族国家。一个大民族区别于另一个大民族的根本标志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地反映着民族神精和文化传统。它是一个民族国家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也是它独特文化身分、文化个性的确证。据此,民族国家的自尊、自信才能确立,才会形成最深沉的凝聚力。在正常的状态下,这种民族精神的伟力似乎不为人们所关注,但是一旦到了民族国家最危险的时刻,它便立即凸显出来。每个爱国公民都会从它那里自觉地汲取力量,为保护祖国,以不同的方式去投入战斗。在数字化时代到来的今天,随着文化霸权主义的出现,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具有了新的国家意义──文化主权的保护。文化主权是一个民族国家政治独立的精神基础;如果将民族国家的政治独立视为外在标志,那么文化主权便是其内在灵魂。丧失了灵魂,它的政治独立就将虚有其表。当前,民族文化主权丧失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强势外来文化依靠高科技手段强占解释权,肆意灌输其价值观,造成本土文化基因断裂,精神畸变,并通过市场控制舆论;再一种是弱势民族自身缺乏文化主权与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在异族强势文化巨大冲击下自然失守。其结果,动摇根本,丧失精神的国籍,遭受灭顶之灾。反之,当一个民族从总体上提高文化主权和文化保护意识,积极付诸行动,它一定能在困境中觉醒奋进,通过寻根固本,继承创新,走向繁荣,重铸辉煌。
从世界角度看,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人类文化生态的保护。它有助于保护人类文明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精神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够使人类发展得更迅速、更持久、更健康!
本课教材的主题是拯救和保护我们祖国的戏剧瑰宝──昆曲。它首先介绍了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目的是说明昆曲确实是价值连城的瑰宝,然后介绍了昆曲面临的一系列生存危机和其自身改革的难题,最后指出:昆曲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和拯救昆曲的义不容辞的任务已落到我们的肩上。我们对这项工作的任重和道远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本课引言从昆曲被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入,指出:这是“昆曲面临走向世界的一次难得机遇。”过去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现在已经到了具体落实的时候,从而引出拯救和保护昆曲的主题。
第一目 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教科书本目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具体地介绍了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从历史的维度看,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所以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从现实的维度看,昆曲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1)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近代著名史学家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这个论断指出了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特性,即歌舞性。歌舞是一种熔文学、音乐、舞蹈于一炉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它产生于人类的童年──原始时代。《吕氏春秋·古乐篇》上记载:原始社会的先民们以牛尾为道具,踏足为节奏,载歌载舞;歌舞结构庞大,共分八阕,段落明晰;内容表达了对人口和草木繁盛的喜悦和祈盼,对五谷丰登和禽兽繁衍的喜悦和祈盼,对天地、祖先乃至英雄的崇拜和依赖。原始社会的先民们认识自然和自身的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对宇宙万物的看法都带有神秘性,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祭祀天地祖先的“巫”和驱鬼逐疫的“傩”,是两种重要的宗教仪式。在举行巫、傩两种宗教仪式中都要载歌载舞。这种原始的歌舞可以视为戏曲的萌芽。
戏曲的另一源头可以追溯到“优”的表演。“优”是古代宫廷艺人的总称,有“俳优”和“倡优”之分。“俳优”以戏谑表演为主,达到讽谏的目的。优人的讽谏活动一般都是即兴式的,带有相当程度的随意性。“倡优”则以乐舞表演为主,但在实际表演中,无论是“俳优”,还是“倡优”,都可以兼演戏谑或歌舞。
优的表演自秦以后历代相迭,且愈演愈佳,至晋时后赵年间,出现一出名为“汝何官”的讽刺剧。这个表演,“每大会”时即演出,大致成为现成节目。至唐代则由这么一个节目演变成为一种“代言”体的表演形式──参军戏了。参军戏中又揉入了管弦伴奏的歌唱,出现了角色,为中国戏曲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中国民间说唱艺术到宋代进入黄金时代。说唱艺术中的鼓子词,演出形式以鼓为拍,重复演唱同一词调,或间以道白,用于叙事或写景。如唐人元稹的《会真记》传奇,便被以十二曲《商调蝶恋花》,敷衍了关于崔张爱情的完整故事。说唱艺术中的唱赚,分三段,前有引子,中间由若干曲调组成,后有尾声。这类说唱艺术的精华也被戏曲吸纳。
宋金时期,中国戏曲正式形成了,或说成熟了。形成或成熟的标志是流行于北方的杂剧和传唱于南方的南戏。无论是杂剧,还是南戏,它们已不再是“巫”、“傩”宗教礼仪和“俳”、“倡”宫廷政治的附庸,它们已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艺术。
然而,杂剧也好,南戏也好,当年它们是怎样表演的呢?今天,我们都看不到了,只能从戏曲舞台上找到一些杂剧、南戏的遗留痕迹。不过,与它们有血脉联系的昆曲还存活着。昆曲熔铸了古代中国从宫廷到民间的歌舞百戏精华,它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所以人们称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2)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它凝聚着古代中国艺术家许多伟大的创造,对中国后世众多戏曲剧种有重要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教科书只着重介绍了几项学生容易理解的东西。
第一项是角色制。角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所谓“角色”,就是,传统中国戏曲中根据戏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分、性格等而划分的人物类型。演员往往专门扮演某种类型的角色,因而形成各种专门行当。习惯上角色同行当通用。唐代参军戏中已有参军、苍鹘两个固定角色,其后宋元杂剧、明清传奇逐渐增加角色,由简而繁,至昆曲已有所谓“江湖十二角色”。但是,角色最基本的类型为“生、旦、净、末、丑”五种,其他角色实际上都可以规范到这五种行当中去。
在宋元杂剧和南戏中,以唱功为主的正生和正旦处于行当的霸主地位。净、末、丑行当,只能当配角。昆曲折子戏的出现,使正生、正旦之外的角色有了单独施展本领的机会,从而初步打破了生、旦为霸主的局面。这对于以后戏曲发展有很大影响。像折子戏《蒋干盗书》就以丑角为主。另外,演员分角色,每人专攻一个行当,促使演技精益求精,推动了中国戏曲的发展。
第二项是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是昆曲诞生的特点。昆曲一登上戏曲舞台就受到文人青睐。众多文人献身戏曲事业,对于规范、发展、繁荣昆曲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文人创作的昆曲戏剧过分追求文词的典雅深奥,唱腔的悠扬婉转,脱离舞台实践,案头化越来越明显,给昆曲日后的衰落播下了不良的种子。
第三项是昆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以《玉簪记》为例,剧情始于聚合的生、旦,具体说是,南宋时,书生潘必正(小生扮演)在临安应试落第,因其姑母为金陵女贞观观主,前往访之,暂寓观中温习功课准备再考。一天,他见到道姑陈妙常,经交谈后相互产生爱慕之情,发展到海誓山盟私订终身的地步。这是第一个“合”。潘陈的密切交往终于被观主察觉。观主(由生、旦以外角色扮演)逼迫潘必正再去应考。潘必正来不及与陈妙常告别,匆匆离去,陈妙常追到江边,雇船赶上潘必正。她将自己的碧玉簪赠送给潘必正,表示自己忠贞不渝的爱情,潘必正回赠鸳鸯扇坠。在秋江上,二人依依不舍,痛哭而别。这是“离”。最后,潘必正考中进士,到观中迎娶陈妙常,回到家中,从父母处得知他们俩早有婚约,碧玉簪和鸳鸯坠是双方父母指腹为婚时的信物。全剧在大团圆的热闹气氛中结束。这是第二个“合”。在“离”的过程中,生、旦各有一条行动线索,充分展开,发展剧情,这就是所谓的“双线平行”。这种戏剧结构,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各剧种的戏剧结构,都受它影响。
第四项是昆曲的演员组合体制。这跟角色制有很大关系。角色制促进了演员技艺的发展,有些演员技艺独特精湛,深受观众喜爱,成为红极一时的主角。戏班就以他们为主,组织演员为主角配戏。主角的技艺、风格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走红,最后形成独特的流派。昆曲这种演员组合体制,对其他各剧种都有影响,使之流传至今。
昆曲是江苏南部(南昆)、北京、河北(北昆)等地流行的地方戏曲。“昆腔”又称昆曲、昆山腔。昆腔(昆曲),或与北曲相对称为南曲、南词。它起源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地区流行的戏曲语调,当时是南戏“巡演”曾流过江苏昆山,与当地语音音乐融为一体。
昆曲的主乐器是曲笛,昆曲的音乐结构是曲牌体,由长度不规则的句子组成,完全遵循传统。昆曲是中国古典歌剧,是唱歌。
昆曲部分融入了其他剧种。简单来说,京剧、河北梆子等后来剧种也唱昆曲的牌子。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京剧唱昆曲,但不会说唱昆曲。因此,在这方面,昆曲有时可以狭义地指昆曲的曲牌。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的名字。昆曲早些时候被称为昆山腔。当时,音乐界有海盐腔、余姚腔、益阳腔等腔与之争斗;后来,花腔兴起,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戏剧,如木棍和戏剧。此时,称昆山腔为昆曲是正常的;到目前为止,有更多的戏剧被称为昆曲,昆曲被称为昆曲也就不足为奇了!
昆曲的表演形式优美动人,剧目也很受欢迎。几百年来,昆曲继承和发展了优美的曲(词)牌《醉花荫》、《卖酒》、《四门子》、《折挂令》、《粉蝶儿》、《水龙吟》等。,并被其他戏剧吸收。比如在京剧行,演员讲究“唱念做打(舞)俱通,文武昆乱不挡”。
昆曲的文化影响力不容低估。昆曲在文学、音乐、艺术、园艺、舞蹈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历史上最精致、最完美的艺术风格。她不仅是独特的自然文化环境的产物,也是各种艺术类别融合的结果。
不难看出,作为“百戏之祖”昆曲,被称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博大精深、华丽典雅的艺术风格呈现给观众。它以卡片和音乐的组成和人物的情感来表达自然的精髓表演,受到人们的喜爱。
《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词 绕地游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 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B>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醉扶归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艳晶晶花簪八宝钿。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画廊金粉半零星。 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 惜花疼煞小金铃。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B>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溅! 好姐姐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 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尾声 观之不足由他缱, 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瓶插映山紫 炉添沉水香。 蓦地游春转 小试宜春面。 春呵春! 得和你两流连。 春去如何遣 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山坡羊 没乱里春情难遣 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 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 俺的睡情谁见 则索要因循腼腆 想幽梦谁边 和春光暗流转。 迁延,这衷怀哪处言 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山桃红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B> 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 紧靠着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 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 相看俨然, 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画眉序 好景艳阳天 万紫千红尽开遍。 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 督春工珍护芳菲 免被那晓风吹颤, 使佳人才子少系念 梦儿中也十分欢忭 滴溜子 </B>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 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 惹下蜂愁蝶恋,三生锦绣般非因梦幻。 一阵香风,送到林园。 五般宜 </B>一边儿燕喃喃软又甜 一边儿莺呖呖脆又圆。 一边蝶飞舞,往来在花丛间。 一边蜂儿逐趁,眼花缭乱。 一边红桃呈艳,一边绿柳垂线 似这等万紫千红齐装点 大地上景物多灿烂! 山桃红 这一霎天留人便 草藉花眠, 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 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 恨不得肉儿般和你团成片也。 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 我欲去还留恋 相看俨然 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行来春色三分雨。 睡去巫山一片云。 夫婿坐黄堂 娇娃立绣窗 怪她裙钗上 花鸟绣双双 宛转随儿女。 辛勤做老娘。 绵搭絮 </B>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 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 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 闪的俺心悠步躭,意软鬟偏。 不争多费尽神情 坐起谁欠,则待去眠 尾声 困春心,游赏倦 也不索香熏绣被眠。 春吓!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长生殿·惊变
主要角色
唐明皇:冠生
杨贵妃:五旦
高力士:丑
杨国忠:白面
情节
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御花园中,游赏秋景,浅斟低酌。杨妃用李白所做“清平词”为歌舞,唐明皇大悦,劝饮至醉。宫廷中正在欢娱,杨国忠入奏安禄山称兵做乱,已破潼关,即到长安。唐明皇大惊,传旨天下勤王,起驾幸蜀避祸。
注释
这是以大冠生和闺门旦为主的昆曲著名剧目,歌舞、表演,都很有精采之处。
(高力士上。)
高力士 (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娥笑语和。月影殿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白) 咱家高力士。奉万岁爷之命,着咱家在御花圈中,安排小宴,要与贵妃娘娘同来游赏,只得在此伺候。(水龙吟牌。内侍、宫娥引唐明皇、杨贵妃同上。曲牌收。)
唐明皇、
杨贵妃 (同粉蝶儿牌) 天淡云闲, 列长空数行新雁。 御园中,秋色斓斑: 柳添黄,苹减绿,红莲脱瓣。 一抹雕栏, 喷清香桂花初绽。(小开门牌。)
高力士 (白) 奴婢高力士接驾,请万岁爷、娘娘下辇。(唐明皇、杨贵妃同下辇。曲牌收。)
杨贵妃 (白) 吓,陛下。唐明皇 (白) 妃子,朕和你散步一回。杨贵妃 (白) 陛下请。唐明皇、
杨贵妃 (同泣颜回牌) 携手向花间, 暂把幽怀同散。 凉生亭下, 风荷映水翩翻。杨贵妃 (泣颜回牌) 爱桐阴静悄,碧沉沉。唐明皇、
杨贵妃 (同泣颜回牌) 并绕回廊看, 恋香巢秋燕依人,杨贵妃 (白) 陛下。 (泣颜回牌) 睡银塘鸳鸯醮眼。唐明皇 (白) 吓哈哈…… 高力士,高力士 (白) 有。唐明皇 (白) 酒宴过来。高力士 (白) 宴已摆齐,请万岁爷、娘娘上宴。杨贵妃 (白) 待臣妾把盏。 吓,陛下。唐明皇 (白) 吓,阿呀呀妃子! (石榴花牌) 不劳恁玉纤纤高捧礼仪烦, 只待小饮对眉山。 俺与恁浅斟低唱互更番, 三杯两盏,遣兴捎闲。杨贵妃 (白) 陛下请。唐明皇 (白) 妃子请。杨贵妃 (白) 干。唐明皇 (白) 干。妃子,今日虽是小宴,倒也清雅。杨贵妃 (白) 便是。 (石榴花牌) 回避了御厨中, 回避了御厨中, 烹龙炰凤堆盘案, 咿咿哑哑乐鼓劲催趱。 只几味脆生生, 只几味脆生生蔬菜和果清肴馔, 雅称你仙肌玉骨美人餐。杨贵妃 (白) 陛下请。唐明皇 (白) 妃子请。杨贵妃 (白) 干。唐明皇 (白) 干。妃子,朕和你清幽小饮,那些梨园旧曲,都不耐烦听它。记得那年在沉香亭赏牡丹,召翰林李白,草“清平词”三章,命李龟年度成新谱,其词甚佳。不知妃子可还记得?杨贵妃 (白) 妾还记得。唐明皇 (白) 为朕歌之。杨贵妃 (白) 领旨。唐明皇 (白) 待朕按板。杨贵妃 (泣颜回牌) 花繁浓艳想容颜, 云想衣裳光璩。 新妆谁似?可怜飞燕娇懒! 名花国包笑微微, 常得君王看。(唐明皇笑。)
杨贵妃 (泣颜回牌) 向春风解释春愁, 沉香亭同倚栏杆。唐明皇 (白) 吓,哈哈哈!妙哉!李白锦心,妃子绣口,真乃双绝也! 宫娥们。宫娥 (同白) 有。唐明皇 (白) 取巨觥来,朕与娘娘对饮。宫娥 (同白) 领旨。唐明皇 (斗鹌鹑牌) 畅好是喜孜孜驻拍停歌, 喜孜孜驻拍停歌, 笑吟吟传杯弄盏。(回回曲。)
唐明皇 (白) 妃子请。杨贵妃 (白) 陛下请。唐明皇 (白) 干。杨贵妃 (白) 干。唐明皇 (斗鹌鹑牌) 不须他絮烦烦射覆藏钩, 絮烦烦射覆藏钩, 闹纷纷弹丝弄板。(回回曲。)
唐明皇 (白) 宫娥仪容斟酒。宫娥 (同白) 领旨。唐明皇 (白) 妃子,再请一杯。杨贵妃 (白) 臣妾不能饮了。唐明皇 (白) 宫娥们,跪劝娘娘。宫娥 (同白) 领旨。 请娘娘再干一杯。杨贵妃 (白) 起来。唐明皇 (白) 吓,妃子请。杨贵妃 (白) 陛下请。唐明皇 (白) 干。杨贵妃 (白) 噢……唐明皇 (白) 干。杨贵妃 (白) 噢……唐明皇 (白) 干、干、干吓!1(杨贵妃吐。曲牌收。)
唐明皇 (笑) 吓,哈哈哈! (斗鹌鹑牌) 我这里无语持觞仔看细。 (白) 妙! (斗鹌鹑牌) 早只见花一朵上腮间。 一会价软哈哈柳亸花欹, 软哈哈柳亸花欹, 困腾腾莺娇懒。唐明皇 (白) 吓,妃子!妃子!宫娥 (同白) 娘娘醉了。唐明皇 (白) 吖,妃子竟醉了! 宫娥们,宫娥 (同白) 有。唐明皇 (白) 好生扶娘娘回宫去罢。宫娥 (同白) 领旨。 请娘娘回宫。杨贵妃 (白) 万岁。 (扑灯蛾牌) 态恹恹轻云软四肢, 影蒙蒙空花乱双眼, 娇怯怯柳腰扶难起, 困沉沉强抬娇腕, 软设设金莲倒褪, 乱松松香肩亸云鬟。 美甘甘思寻凤枕, 几步迟迟倩宫娥搀入绣帏间。唐明皇 (白) 扶好了。宫娥 (同白) 领旨。(宫娥扶杨贵妃同下。)
唐明皇 (白) 扶好了!(鼓声。)
唐明皇 (白) 吓?何处鼓声骤发? 高力士,出去看来!高力士 (白) 领旨。(杨国忠上。)
杨国忠 (白) 啊呀,不好了! (念)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 高公公。高力士 (白) 杨老先。杨国忠 (白) 万岁爷在哪里?高力士 (白) 在御花园中。杨国忠 (白) 军情紧急,不免径入。高力士 (白) 杨丞相朝参。杨国忠 (白) 臣杨国忠见驾,愿吾皇万岁,万岁!唐明皇 (白) 平身。杨国忠 (白) 万万岁!唐明皇 (白) 卿有何事,这等慌张?杨国忠 (白) 启陛下不好了!禄山造反,杀破潼关,不日就到长安了!唐明皇 (白) 守关将士安在?杨国忠 (白) 哥舒翰兵败,已降贼了!唐明皇 (白) 吖,啊呀! (上小楼牌) 恁道失机的哥舒翰, 称兵的安禄山。 赤紧的离了渔阳, 赤紧的离渔阳, 陷了东京,破了潼关。 (白) 唬, (上小楼牌) 唬得人胆战心摇, 唬得人胆战心摇, 肠荒腹热,魂飞魄散! 早惊破月明花粲! (白) 卿有何策,可退敌兵?杨国忠 (白) 臣当日再三启奏,禄山必反,陛下不听,如今果应臣言。事起仓卒,怎生抵敌?莫若权时幸蜀,以待天下勤王。唐明皇 (白) 依卿所奏,快传旨,命诸王百宫,即且随驾幸蜀便了。杨国忠 (白) 领旨。(杨国忠下。)
唐明皇 (白) 高力士。高力士 (白) 有。唐明皇 (白) 命右龙将军陈元礼,统领羽林军三千,护驾前行。高力士 (白) 领旨。(高力士下。太监上。)
太监 (白) 请万岁爷回宫。(太监下。)
唐明皇 (白) 咳!正尔欢娱,忽而此变,怎生是了! (扑灯蛾牌) 嗳稳,稳的宫廷晏安, 吖哈扰,扰的边廷造反。 冬冬的鼙鼓喧,腾腾的烽火黫, 滴溜扑碌臣民逃散。 黑漫漫乾坤覆翻, 碜磕磕社稷摧残, 碜磕磕社稷摧残! 嗳,萧萧飒飒西送晚, 黫黫的一轮落日冷长安!唐明皇 (白) 宫娥们,宫娥 (内同白) 有。唐明皇 (白) 杨娘娘可曾安寝?宫娥 (内同白) 安寝了。唐明皇 (白) 不要惊她,且待明朝五鼓同行。宫娥 (内同白) 领旨。唐明皇 (白) 咳!寡人不幸,遭此播迁,累她月貌花容,驱驰道路,好痛心也。 (尾声) 在深宫兀白娇慵惯, 怎样支吾蜀道难? (白) 妃子吓! (尾声) 愁杀你,玉软花柔要将途路趱。 (白) 咳!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昆曲表演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舞人物结合巧妙、和谐。昆曲舞蹈很多吸收和继承了古代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的传统,通过长期的实践舞台,积累了丰富的说唱和舞蹈结合的经验,满足了叙事性象形演出的需要。
创造了很多注重描述的舞蹈表演,配合 "戏",成为故事性较强的改编。在演唱技巧上,昆剧注重对声音的控制,节奏的快慢和衔接,有 "霍"、"折"、"齐"、"豪 "等音调的区分,也有各种角色的个性演唱。除了南曲中的 "给板",将四拍子的慢音乐放慢了1倍外,南北曲都有常用的三眼板、单眼板、流板、散板。在实际表演中,都要根据剧情和人物的情绪来决定。昆剧表演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舞身段结合巧妙、和谐。
昆曲的戏曲和舞蹈在很多方面吸收和继承了古代民间舞蹈。昆曲表演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强。其唱腔华丽优美,朗诵典雅,表演细腻,舞姿优美,唱腔与身段的结合加上完美的舞台设置,使昆曲美不胜收,缠绵婉转,柔美悠长。在演唱技巧上注意对声音的控制,节奏和速度的缓急及衔接上注意现场伴奏音乐的完整。"水磨房"。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有淮海戏、昆曲、淮剧、扬剧、通剧等。
1、淮海戏
淮海戏,江苏省淮安市、连云港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至2019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淮海戏唱腔音乐丰富多彩,有男腔和女腔的区别。
淮海戏唱腔的特点是乐句结尾突然翻高八度耍腔,具有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故有“拉魂腔”之称。淮海戏的一些表演身段明显脱胎于苏北农村生活,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008年6月14日,淮海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04。
2、昆曲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3、淮剧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发源于今江苏省淮安市以及盐城市里下河一带,发祥于近现代的上海市,现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区。
清代中叶,在淮安府(今盐城市和淮安市)和扬州府两地区,当地民间流行着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称之为“二可子”,仅以竹板击节。
淮剧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之后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称为徽夹可),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从而形成了淮剧。
2008年6月,上海淮剧团、 江苏省盐城市申报的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江苏省淮安市、泰州市联合申报的淮剧经国务院批准被扩展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1月,扬州市宝应县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入选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扬剧
扬剧,是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
它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
扬剧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不仅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史上也有着特殊的地位。扬剧音乐曲牌众多,角色有生、旦、净、丑等,重视丑、旦的表演,形成基本的喜剧风格。
2006年5月20日,扬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56。
5、通剧
通剧,是江苏南通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僮子是民间的巫师,是从楚越的巫文化“以舞降神”发源而来,在南通一带形成南通僮子这种富有本地特色的巫师。
僮子在祭祀、祈祷、招魂等活动中进行舞蹈歌唱,渐渐把一些故事、七字调加入唱词中,这种歌唱方式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就慢慢传播开来,最后登上舞台,形成了通剧。
——昆曲
——通剧
——扬剧
——淮剧
——淮海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