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天荷花的句子,词语,小段,诗句

描写夏天荷花的句子,词语,小段,诗句,第1张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散文是最适合朗诵的体裁。

适合朗诵的诗歌散文:

敖红亮的《学会感恩》、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春》、鲁迅的《雪》、快乐的漂泊的《女人如花》、梅亭映雪《点燃一盏心灯》、《清淡的女人》、《岳阳楼记》、《满江红》、《海燕》、《感悟清明》、《别》、《淡淡兰香》、《一个人上路》、《悼念一棵枫树》 。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大漠深处的胡杨》、《雪乡》、《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灵魂朝拜的天堂》、《蜀道难》、《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沉静中的流年》、 《海棠花祭》、《无题》 、《 尚湖寻梦》、《等我们老的时候》、《我眷恋这土地》、《一朵微笑》。

《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离开网络我们还能爱多久》和《冬之韵》。

适合朗诵的诗歌类:

1、余光中的《乡愁》、2、席慕蓉的《乡愁》、3、敖红亮的《乡愁》、4、北石的《乡愁》、5、冯至的《南方的夜》、6、刘半农教的《我如何不想她》、7、何其芳的《预言》 、8、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9、徐志摩《再别康桥》、10、闻一多的《死水》。

11、《送给天堂的孩子》、12、《为了那盏温暖的灯》、13、周国平的《邂逅》、14、艾青的《我爱这土地》、15、郭小川《望星空》、16、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亲》、17、周聪的《多情自古江南雨》、18、快乐的漂泊的《拥抱春天》、19、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首唐诗,也许它的作者并不为很多人所熟悉,但诗的内容却流传甚广,从文人骚客到普通百姓,从多情少年到白发老者,很少有人不熟读成诵,又很少有人不一次次被诗中的意境所感染、所陶醉,并在心中产生无尽的遐想。它就是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今天我们就借这首诗看美是如何走向意义深处的。

  以杜夫海纳的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美学和其他美学资源,我们把艺术审美分为五个逻辑阶段。

  第一阶段,在客体方面,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质料变为艺术形象,在主体方面,是从审美知觉到艺术呈现。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四句诗词给我们讲了一个“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的故事。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里记下了一个和这首诗的传奇: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态增人惆怅。

  第二阶段,在客体方面,是艺术形象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在主体方面,是从呈现到再现。虽然整首诗只有寥寥四句二十八个字,通过我们读者得想象,我们似乎都能亲临到这个故事中去。粉白的面容带着一抹桃红,映在三月的阳光中,该是何等的亮丽而迷人!诗人落魄时和那位面带桃红的美貌少女在都城南庄的一次邂逅,恰是在桃花盛开之时,人面与桃花相互映衬,女子显得更为美丽动人。诗人在那朦朦胧胧中似入仙境,心灵产生多少美好的梦幻!那是心灵之火在人与自然和协境界中顿时点燃,是对爱情、对生活、对人生的追求。诗人是唯美的,那种美是自然生成的;他对那位农家少女的欣赏,着重的不仅仅是她美丽的容颜,还有她那像桃花一样纯朴的气质。我想,她那时一定穿着自己缝制的素朴的衣衫,站在桃花园中,含着淡淡的微笑;她也许不会察觉,在她身上,诗人倾注了心灵的归宿。

  在柴门外,诗人在封建礼数的束缚中,只得恋恋地走了。他带着无限的感慨与幽思,他相信梦想离他不会很远,那个女孩不会很快离开他留恋的地方。在这以后,诗人要熬过多少个追忆、思恋、不眠的日日夜夜啊!

  当诗人第二年来到这个朝思暮想的地方时,桃花依旧,而斯人已去。一年的光阴啊,这其间该有多少岁月的变迁呢在诗人看来,这不过是转眼的一瞬,而桃花仍似去年的桃花,那个女孩也不知是沦落红尘,还是已成为他人妻妾。

  诗人该是怀着怎样的忧伤和惆怅离开的呢或者他根本不想离开。而他写下这首诗时,一定泪眼潸然。

  “人面不知道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今年的今日,昨日重现,一切如去年的复制,只是少了梦里寻求的面容,如刻意省去一角半边的宋人山水,如幻,真实的只是门前凝神含笑在春风里的一树桃花。诗人那种惆怅、失落、空虚之感,不好说得,也不消说得,自然流露无遗。这时,我们也达到了审美的第三个阶段:于客体,是由活的的形象到主题,在主题,是由活现到思想。

  这首文字平易、质朴得几近口语,既看不出丝毫雕饰、也未用任何渲染的小诗,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而又巨大的感染力呢?这里面究竟有无什么值得探究的奥秘与契机?

  其实答案就蕴藏在我们审美的第四阶段,在作品,表现为一种非主题所能穷尽的意蕴,即境外之象,境外之景,意外之意,韵外之致;主体方面,表现为一种非思想所能穷尽的情味,可感到而难以言说,可意得而难以形求。

  人世间有许多美好的情节,如懵懂时的竹马青梅,如同窗时的嫣然语笑,如擦肩而过时的蓦然回首。正如浮动在眼前的幻像,伸手去掬,却如春水的涟漪,成追忆的该都是当时已惘然吧。

  这首诗的典型意义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读者不见得有过类似《本事诗》中所载的遇合故事,但却可能有过这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桃花依旧笑春风”,无情芍药,有情春泪,人生的失意在于此,人生的况味也在此。也许正是缘于此,崔护这首看似漫不经意,信手拈来的诗才会深深扣动人们的心弦,一次发出穿越时空的袅袅回音,也将一种绚丽夺目、芬芳四溢的桃花从唐诗植入人们心田。

  对于宇宙、人生、艺术的最深度的感受就是艺术审美锁需要的东西,这就是美得意义。诚如崔护这首《题都城南庄》所蕴含的物是人非,美好易逝这个人类宿命里永远无法逃避的迷惘与无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068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4
下一篇2023-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