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和歇后语骂人如下:
1、脱了裤子撵老虎——不要脸又不要命。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过去农村的深山里面老虎也是比较多的,也偶尔会发生老虎伤人的事情。以前的老人,也常用老虎来吓唬小孩子。而如果遇到老虎了,不但不跑,还脱掉裤子去撵,这样岂不是既不要脸又不要命吗?
2、寡妇死了儿子——没指望了!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在过去寡妇的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旦嫁人了,即便是老公死了,也是不能轻易改嫁的。有些女人夜晚睡不着觉,就会数铜钱。如果有儿子的话,感觉还有点盼头。一旦儿子也死了,那以后怎么养老啊?
3、上坟烧报纸——骗鬼。上坟的时候,都是烧纸钱,哪里有人会烧报纸的,这样是明摆着的“骗鬼”。
4、唱戏的腿抽筋——下不来台。这句歇后语实在是太生动了,唱戏的如果在台子上抽筋了,那肯定是下不了台。下次你也可以这样对别人说说,看看有谁知道!
5、墙头上跑马——不回头的畜生。马只能是在草地上奔跑,而如果在墙头上跑,那么的狭窄,它们是想要回头,也没有办法,毕竟马不会飞!
6、石头放在鸡蛋里——混蛋。在众多的鸡蛋里面,放一个石头,那岂不是石头想要装鸡蛋——混蛋吗?
7、吊死鬼打粉擦花——死不要脸。比较生僻的一句歇后语,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
8、茅房里打灯笼——找死(屎)。这一句言简意赅,很多人应该都是比较清楚的!
9、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这句歇后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为什么了,在过去农民养殖土鸡,都是自家用鸡蛋来孵化的,一般是18天左右,如果超过21天了还没孵化出来,那就是一个坏蛋。
10、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试想一下,一根旗杆立了几百年了,自然在上面是没有了旗帜的,所以不是老光棍是什么呢?
骂人歇后语如下:
1、一二三四五六七。——忘(王)八
2、一个耳朵大,一个耳朵小。——猪狗养的
3、一把粉打在后颈窝。——釉子上反了
4、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5、三伏天卖不掉的肉。——臭
6、三角坟地。——缺德
7、三年不洗口。——一张臭嘴
8、三年不屙屎。——粪胀(混帐)
9、大姑娘养的。——丑东西
10、大车拉王八。——载你
11、天上落豆渣。——该猪吃
12、元宵滚进锅里。——混蛋一个
13、天落馒头。——狗造化
14、五百钱分两下。——二百五
15、牛屎虫搬家。——滚蛋
16、头顶上长疮,脚底下化脓。——坏透了
17、东岳庙里二胡。——鬼扯
18、石头放在鸡窝里。——混蛋
19、老肥猪上屠。——挨刀的货
20、老虎拖蓑衣。——无人气
21、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
22、灰堆里烧山药。——都是些灰(混)蛋
23、芝麻地里撒黄豆。——杂种
24、阴间出赏格。——寻鬼
25、吊死鬼打粉插花。——死不要脸
歇后语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文人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古代北京很多达官显贵,即使是富贵人家的佣人,也是不敢造次的。所以形成了当时的文化,讽刺挖苦但不羞辱别人,不伤人,不结仇,不带脏字,体面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听说民国之前的北京,不管那人占理不占理,只要出口脏话,出口伤人,所有北京人都歧视他,觉得他没文化,不守规矩,不懂礼仪,没有家教,然后大家都不愿意和这样的人接触。
1蝙蝠身上插鸡毛--你算什么鸟 2苍蝇采蜜--装疯(蜂) 3茶壶里的水--滚开
4大火烧竹林--一片光棍 5炊事员行军--替人背黑锅 6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 7吃饱了的牛肚子--草包 8裁缝不带尺--存心不量(良) 9《百家姓》去掉赵--开口就是钱 10鼻孔喝水--够呛 11车祸--乘人之危 12唱戏的腿抽筋--下不了台 13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14医生卖棺材--死活都要钱 15肮脏他娘哭肮脏--肮脏死了 16布告贴在楼顶上-~天知道 17一个耳朵大,一个耳朵小--猪狗养的 18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19五百块分两下--二百五 20牛屎虫搬家--滚蛋 21石头放在鸡窝里--混蛋 22老肥猪上屠--挨刀的货 23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 24芝麻地里撒黄豆--杂种 25吊死鬼打粉插花-~死不要脸 26茅厕里题诗--臭秀才 27茅房里打灯笼--照屎(找死) 28狗咬叫花子--畜牲也欺人 29狗咬皮影子--没一点人味 30骆驼生驴子--怪种 31种地不出苗--坏种 32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33铁匠铺的料--挨打的货 34强盗画影像--就你那副贼形 35墙头上跑马--不回头的畜牲 36瞎子拉琴--瞎扯
37上打口红--装纯(唇) 38春哥敲门--蠢(春)到家了
瞎子拉琴---瞎扯
阎王的爷爷---老鬼
骆驼生驴子---怪种
种地不出苗---坏种
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看见菩萨屙屎---讲鬼话
高梁撒在粟地里---杂种
铁匠铺的料---挨打的货
石头放在鸡窝里——混蛋
老虎拖蓑衣——无人气
牛屎虫搬家——滚蛋
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三伏天卖不掉的肉---臭货
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高梁撒在粟地里——杂种
老肥猪上屠——挨刀的货
春哥敲门——蠢(春)到家了
炊事员行军——替人背黑锅
蝙蝠身上插鸡毛——你算什么鸟
布告贴在楼顶上——天知道
墙头上跑马——不回头的畜牲
一二三四五六七---忘(王)八
灰堆里烧山药——都是些灰(混)蛋
一个耳朵大,一个耳朵小——猪狗养的 ;
每逢官府要杀人的前一天,鹤年堂都会被告之:明日行差,准备酒食,切勿外传,日后付款。到了第二日,药铺要关门停业,监斩官、刽子手们先集中在鹤年堂时大吃大喝一顿,酒足饭饱后,在鹤年堂门口放好监斩台,午时三刻一到,监斩官朱笔一圈,顷刻间人头落地。因此,”鹤年堂前讨刀伤药--死到临头“就成了老北京的一句俚语。一般行刑之后,刽子手照例会向鹤年堂讨点安神药,而围观的人往往是一拥而上,有的抢绑犯人的绳子,据说拴牛拴马不会惊;有的抢着买监斩官的朱笔,说是可以驱魔避邪。更有一些犯人家属,在事前买通刽子手,请他在人头落地时,适时用一个大馒头塞入死者的脖腔,以防鲜血溅出,阴魂不散。因此,人血馒头的故事在清代就传得很远,据说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就是吸收了这样的典故而创作的。早年间,这样的血馒头,鹤年堂也曾保留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