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生了较大的影响。
李清照(约1084--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还是词。她被尊为“蜿约之宗”,其词被誉为“易安体”。清代文学家王士祯之评:“蜿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不同的社会生活与不同的个性心理历程,使李清照的词前期有清新、明快、活泼的率真美和蜿媚真挚缠绵的柔情美;后期的词具有乱世孤独寂寞、感实伤怀的凄冷美
柳永与李清照词的相同之处:
柳永与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他们都共同致力于婉约词的创作,并把婉约词推上了宋词的高峰。柳永和李清照之所以都同属婉约词派,是因为他们的词都具备了婉约词的共同特点。
在题材内容方面,婉约词大都以儿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柳永和李清照写的词更是如此。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就很典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非常形象地为大家展现了与恋人分离时的离情别绪。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用萧瑟凄冷的秋景烘托离别时的氛围,开篇就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接着词人开始叙说与恋人依依惜别时的场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人如此舍不得离开对方,但却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分开,不得不令人唏嘘。下片着重写词人与恋人离别后的凄楚境况。“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离别最令人感伤,更何况是词人这种多情之人,对于离别更是无法释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即使酒醒了,仍是无尽的感伤。“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与恋人离开后该如何度过这么长久的孤独生活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末句使用反问句,更是把这种感情推向了高潮。《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这个主题展开,感情真挚,让多少离别之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表达方式方面,婉约词侧重含蓄,表达感情很婉转。李清照的《醉花阴》把这种含蓄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所作,表达的是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但是全词没有直接述说作者是如何思念丈夫,而是通过词人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给大家展现这种相思之苦。“瑞脑消金兽”,白天,她会时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从中可以看到词人多么希望时间能快点过去,她的丈夫能尽早回家,可以看出词人度日如年的心境。“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晚上,由于思君心切,更是连觉都睡不着,身体感到凉,但更主要的还是心里凉。词人的这种相思之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对丈夫赵明诚的苦苦思念,可以看到词人表达感情时的含蓄。在意境方面,婉约词崇尚美的境界,重视韵律,回味起来特别柔美。不论是柳永的《雨霖铃》、《凤栖梧》,还是李清照的《一剪梅》、《声声慢》,都为大家呈现出一种特别美的境界,虽然在感情表达上有的在抒发离愁,有的在表达思愁,但是词人都在力求展现一种特别柔美的氛围,让人体会到无尽的美好。
柳永与李清照词的不同之处:
柳永与李清照虽都属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不论是在词的内容上、表达方式上还是在词的意境上,都有相同之处,但是两人因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诗词风格,在思想内容上、艺术表现手法上、词的境界上都呈现出不同词风。
(一)从思想内容上看
柳永的词充满了离情别绪,主要体现对歌妓的恋情以及对仕途功名的执著追求。李清照的词有前后期之分,前期主要体现的是少女的闺中闲愁,后期主要展现的是国破家亡的孤苦、漂泊之情。柳永和李清照在诗词的思想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柳永生活的年代,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柳永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利禄,但是不得志,所以他总是流连于秦楼楚馆、花街柳巷,写的很多诗词是男女之间的恋情,或是表达自己不得志的苦闷心情。《鹤冲天》就是柳永在追求功名不成功时,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非常直接地表达了柳永对于科举落第这件事情的不满与无奈。本想考取功名去施展满腔的抱负,但奈何理想落空,怎么办青春不能辜负,只能把这美好的时光寄托在“烟花巷陌”,去过一种无拘无束的放荡生活。柳永的《望海潮》、《木兰花》等词,也都是在诉说自己失意的痛苦,可想而知,科举落第这件事情对柳永来说,打击非常大,以至于他一生都留恋于秦楼楚馆,消磨自己的美好时光。而李清照不管是生活经历也好,还是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好,与柳永有很大的不同。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早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的各种感情,表现对美好爱情的大胆追求,如《一剪梅》词,大胆、直率,毫无顾忌。而后期因为生活经历的突变,她过上了孤苦、漂泊的生活,词的内容主要是表现对亡夫的思念以及对家国破碎的愁思,很有感染力。而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词就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作者用一系列的景物抒发自己连绵不绝的愁思。不论是萧瑟的秋风、归乡的大雁,还是满地堆积的黄花、连绵不断的秋雨,这种种的景象,让人可以深刻体会到词人的满腹愁情。但即使是这样,词人也无法把自己的愁思排遣干净,词尾处“怎一个愁字了得”让人更直接地体会到词人的无限愁绪。柳永和李清照二人的诗词在思想内容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抒发感情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而且非常细腻。这也是婉约派词人在创作时的共同特点。
(二)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
柳永的词在陈述所叙事情时,善于采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李清照的词则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在抒发感情时以直抒胸臆为主。柳永早年过着特别放浪不羁的生活,所以他能接触都市的下层人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因他经常接触下层人民,所以他的词大都在写秦楼楚馆生活,卿卿我我的难分难舍场面,以及宦游漂泊的厌倦困苦心情,而且通过景物表现出来,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雨霖铃》词,是其代表作。这首词主要展现的是送别时的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二句展现的是离别时的冷落情景,将离别的伤怀融入此景,更令人深刻体会这份愁情。
而李清照抒发感情的方式有别于柳永。在李清照的诗词当中,抒发感情特别痛快、直率,一泻千里,毫无扭捏之态。尤其是她早期的诗词,更能体现这种抒情方式。《点绛唇》就是如此。“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银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一位刚下秋千,满身香汗的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时的种种表现,突出了天真、勇敢的少女形象,从侧面反映出词人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思想感情。柳词和李词在表现手法上虽有不同之处,但他们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他们的词都特别平实,但是在表达感情方面非常浓厚,还有就是他们的词大都选取生活的细节来表达个人情感,在塑造人物方面特别有血有肉,让人深切感受到人物传达出来的感情。
(三)从词的境界上看
柳永的词词境特别开阔,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一种,而是涵盖了很多方面。李清照的词词境相对较小,内容大多抒发自己的“愁”。柳永的词在书写男女恋情、都市繁华之外,还有对功名的执著追求以及后期对官场的厌恶,给大家呈现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由于柳永受所处环境的影响,抒写的词作大都在表现下层人民的生活境况,却不世俗,他在提倡词作要通俗易懂,晓白如话的前提下而又不失高雅,所以读柳永的词,让人可以品味到不同的诗词感受。
而李清照的词与柳永的词相比较而言,词境相对较小,不论是其前期还是后期的词,都是在抒发自己的“愁”。但是她的词细腻、缠绵,抒发感情特别直率。这与她的性格、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由于李清照出身封建家庭,所以她的思想也脱离不了封建观念,写的词的内容大多是闺房闲愁或者悲苦愁思。总之,柳永与李清照的词以其不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给婉约派词带来了新的生命活力。他们以其不同的词风,为宋代词坛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永遇乐·落日熔金》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时而伤今追昔之作。写作地点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时间约在公元1150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年)。
一、作品原文
《永遇乐·落日熔金》
作者:李清照(宋)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二、白话译文
落日的余晖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我现在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烟雾渐渐地浓郁,笛子还吹奏着《梅花落》的怨曲,究竟谁能知道还有多少春意?正当元宵佳节日暖风和天气,转眼间难道不会有骤降风雨?有人来邀请我参加这般宴会、驾起宝马香车来接被我谢绝。
难以忘怀在汴京繁盛的那段日子,闺门中的妇女多有闲暇游戏,记得特别偏爱正月十五那天,头上戴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还有用美丽的金线撵成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到了如今形象容貌十分憔悴,乱发像风吹雾散也懒得梳理,怕人看见我于是夜间出去。倒不如偷偷地守在帘儿底下,听听外面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
《永遇乐·落日熔金》这首词在艺术上除了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外,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造成一种雅俗相济、俗中见雅、雅不避俗的特殊语言风格。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永遇乐·落日熔金》
豪放派词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轼和辛弃疾,他们并称为“苏辛”。
婉约派词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柳永和李清照。
所谓“豪放”和“婉约”派主要是指作者的写作风格,他们写出来的诗词完全可以是表达上述几类诗词的内容,只不过由于个人的写作风格不同,表情达意的作法不同,所以作品表现形式就截然不同。
豪放:〈形〉指气魄大而没有拘束。
婉约:〈文〉指柔婉含蓄。
由此可见,这两种风格的诗词作品表现的意境是完全不同的。
说起李清照,很多人会想到她的千古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还有那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因为李清照在词里一而再、再而三的瘦瘦瘦!
所以后人给李清照起了个外号——叫“李三瘦”。
别说,这外号还蛮贴切的。
李清照不但在词里瘦来瘦去的,现实中的她,也是骨感美人。瞧李清照31岁的画像,削肩柳腰,眉目隽秀,妥妥的美人呀!但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她,却偏要靠才华出众。
昔日王士禛评词,词分两派,婉约派以李清照为宗,豪放派以辛弃疾为首 。当然啦,按性别分,婉约派男词人当以秦观为宗。
不过,以李清照的才华,怎能用婉约两个字就概括了呢?
她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豪放不羁,堪比李白。
而她的嗜酒、赌博、“不守妇道”、特立独行,更不输男子。
要知道,在讲究女人“三从四德”的时代,这可是十足的叛逆。 说起三从四德 ,三从即:女人没出嫁前要听父亲的话,出嫁后要听丈夫的话,丈夫死了,就要听儿子的话。总之,女人一辈子都要听男人的话。而妇容、妇言、妇功、妇德,说白了,就是要女人一辈子都为男人而活。而 提出这些要求的,就是写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朱熹!
就连凭借“砸缸”进入小学课本的司马光都讲:“女专以柔顺为德,不以强辩为美 。”好在司马光生活在宋朝,放在今天,非叫女人一口口唾沫淹死不可。
虽然生在封建社会,李清照才不管“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一套。她不朽的才华,刚直的性格,在男权社会里熠熠生辉。后来成功胜过无数文豪才子,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选入中学课本的女诗人。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故事。
1
李家有女初长成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济南的一户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来头更大,她的母亲是北宋初年汉国公王准的孙女,当朝宰相岐国公王珪的长女。
李清照的母亲嫁给李格非时属下嫁。当时的李格非只是掌管卫生教育的副镇长,而王氏的父亲却是国务院总理。这差距不是一般大。
事实证明李清照的母亲很有眼光,选了支潜力股,后来李格非官运扶摇直上。可惜,王氏没能等到这一天,在李清照出生不久就去世了。
话说,李清照带着良好基因来到这个世界,智商超群,聪颖过人。父亲李格非36岁才得一女,格外疼爱,他请晁补之做女儿的家教。
晃补之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的得意门生。而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按辈份,晃补之是李格非的师哥,响当当的文学大咖。
李清照自幼丧母,父亲在外做官不在身边,因为有爷爷的宠溺,她的童年过得十分快乐。隔辈的溺爱,间接养成了她天不怕地不怕、不受拘束的个性。
说起李清照的爷爷,那也不是一般的老头,他的老师是北宋著名宰相韩琦。韩琦是北宋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与范仲淹齐名。当时边疆流传一则民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一韩一范,指的便是韩琦与范仲淹。
细数下来,李清照从小身边不是政要就是名流学士。就连她八岁时,父亲娶进门的继母,都是北宋著名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这个继母,不但琴棋诗画样样精通,还视李清照为己出。
在这样环境里长大的李清照,想不成材都难呀!
李清照十五岁便写下了代表作《春残》 :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在男权至上的北宋,李清照何其幸运生在了一个开明的家庭,这个家庭给了她身为女孩的足够自由。而她在给家人带来骄傲的同时,她的调皮任性,也给家人带来了不少的担忧。
李清照一生好酒,可少女时的李清照玩心重,又不胜酒力。 一日午后,她多喝了几杯,偕闺蜜泛舟大明湖,不知不觉玩到了黄昏,然后醉眼朦胧的找不到回家的路。
几年后,随父亲去了京城的李清照回想这段趣事,写下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还喜烈酒,时常宿醉。她有两句很有名的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意思是昨天刮了一夜的狂风,下了一夜的暴雨,她沉沉睡了一夜,早上起来没还醒酒。
我的天,十足的酒仙呀!
后来在她的作品中,什么残酒、病酒、淡酒、把酒、酒醒成了最常出现的词语。
2
千里姻缘一线牵
1098年,李清照随继母和弟弟李迒赴汴京与父亲团聚。此时的李格非任礼部员外郎,一家人住在离太学不远的一条巷子里。
当时的汴京城,有上百万人口,是世界繁华的中心,也是文人荟萃的地方。锦瑟年华,才力丰瞻,又是待字闺中,李清照的才情很快传遍了汴京的文化圈,成了当红流量。
老师晁补之夸她:“诗情如夜鹊,三绕不得安”
的确如此,李清照的词,轻盈灵动,婉约中透着豪气,让人不禁猜想,她到底是怎样一个女子?
这年,四月初八佛生日,李格非带着李清照和李迒逛完相国寺,往书画碑帖市场走。这时,两个年轻人出现在面前,他们对李格非谦虚的打躬作揖。原来是他曾经在太学教过的学生赵思诚和他的弟弟赵明诚。
北宋的太学,是国家最高学府,国务院直属办学,毕业还包分配 。能进入太学就读的人,那可不是一般身份。就拿李格非来说,他虽然在太学里做过副教授,但也没在太学读过书。
面前的这两个太学生,不但身世显赫,还才学过人。除去赵思诚,咱们今天只说与李清照有关的赵明诚。
赵明诚比李清照大三岁,出身官宦世家,祖上就是做大官的,父亲赵挺之是当朝人事部的副部长,母亲也是极有背景的官宦之家。
两人谁都没想到,匆匆一瞥,便是故事的开始。
随着李清照在文坛的声名鹊起,她的粉丝里有了赵明诚的身影。隔年京城大旱, 李格非带一双儿女参加祈雨仪式,在回来的路上,又与赵明诚不期而遇。
上一次的匆忙,两人并没有看清对方的容貌。可这一次的四目相对,便有了千年万年的情愫。
李清照清丽脱俗的样子被赵明诚刻在了心里,于是把才女娶回家成了他的心愿。而李清照也对这个端正文雅的男子有了好感。
但宋朝的婚姻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爱情之火烧得再旺,也只能在心里活动。这日, 赵明诚编了个故事,和父亲说自己午睡做了个梦,醒来时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赵挺之何等聪明,一看便知这三句话是藏头诗。意为:“才女之夫”。 才女还能是谁?当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李清照了。好家伙,这两天他和夫人正琢磨小儿子的婚事,原来这小子心里有人了。
赵挺之心想自己是王安石变法一派的,而李格非却是旧党拥护者苏轼的学生。可考虑到两人虽政见不同,并未红过脸。权衡再三,赵挺之觉得与李格非结亲,或许之后有个照应。于是派人提了亲。
李格非行事磊落,虽不喜欢赵挺之,但鉴于赵明诚为人老实,便征求李清照的意见。见女儿俏脸绯红,并无反对之意,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才女怀春更多的是寄情于诗词。于是,就有了这首著名的《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五月的某日,李清照荡着秋千,想着心上人,突然赵挺之夫妇带赵明诚登门拜访。李清照娇喘的躲避,却忍不住,以青梅做掩饰,回首望向心上人。
这旖旎的画面,真叫人艳羡。
很快,这对才子佳人带着无数人的祝福结婚了。
3
起承转合红尘事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可谓罅隙里盛开的玫瑰。他们的结合,正处在北宋政治纷争的流白期。晚一年,这桩婚事也就泡汤了。
话说,婚后两人诗酒茶话,琴瑟和鸣。
赵明诚一毕业就戴上了乌纱帽,只是他兴趣不在仕途,而在金石文物。一个收藏家,一个诗人,生活在一起,那叫一个幸福呀!
偶尔, 赵明诚出差,李清照还会给丈夫写情书。这其中最著的情书就属《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瞧瞧,多隐晦的浪漫。“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大家注意啦,这个兰舟指的可不是舟,而是床的意思。才小别几天,就情意绵绵的说自己独守空房,思念丈夫。估计赵明诚接到情书骨头都酥了。
可细读下来,词中一再暗示丈夫,我心中只有你,希望你也忠于我,路边野花不要采。
啧啧啧真是驭夫有术呀!
可这如诗如画的日子只过了一年,朝廷党羽纷争骤起。宋徽宗启用蔡京为相,此人十分奸佞。他开始对哲宗元祐年间,曾经得势的旧党人物疯狂打击。一时间,朝廷被他搞得乌烟瘴气,忠厚贤良之人无立足之地。
蔡京还怂恿宋徽宗亲自书写“元祐党人碑”。已故的司马光、苏轼、秦观等人赫然在列,他们的弟子们也被定为元祐奸党,李格非因和晁补之常有往来,又不肯与小人为伍,也被列入其中。
1102年,李格非被罢官逐出京城,携眷回归故里。这幕后推手,就包括亲家赵挺之。 此人善投机,之前就弹劾过苏轼,现在又依附蔡京。
在党派之争中,李清照和赵明诚身处水火之中。
为了解救父亲,李清照两次上诗求公公,均未果。一气之下,她写下了“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李清照讽刺赵挺之冷酷无情,连儿子、儿媳的情面都不顾。
赵挺之的口碑在北宋那是相当的臭。举个例子:赵挺之的连襟北宋大臣、文学家陈师道,“苏门六君子”之一, 家境贫寒,宁肯冻死,都不肯穿夫人从赵挺之家借来的棉衣。可见赵挺之的人品。
不过,敢在诗里骂公公的,估计李清照是北宋独一家。
李清照率真的性格,在 她撰写的《词论》里可窥一斑。六百余字的文章,李清照洋洋洒洒,把唐五代至北宋的文学大咖都点评了一遍。连祖师爷欧阳修、师爷苏轼、师叔秦观都没放过。
倒不是李清照狂妄,就词论词。她说“词别是一家”与诗不同。她说晏殊、欧阳修、苏轼 “学际天人”,没人能比肩,但词写得像砍柴,过于工整;说柳永,“词语尘下”太俗!说王安石文章写的气势磅礴,若作词,则把人笑死。
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敢说!有个性!
1103年,朝廷下诏,元祐党人的子孙不得在京城居住,与元祐党人联姻的,只要没过聘礼,必须退亲。李清照处境越发艰难。她思来想去,决定离开京城,回山东娘家。
没有挽留,只有愤懑的心情,她离开了赵家。
4
几度沉浮何时休
人生在世,输什么也不能输心情。 被罢官后的李格非不但没有消沉,反而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回到娘家的李清照,每天填词作画,心境日渐明朗。
七夕日,李清照想到远在京城的丈夫,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宋朝堪称文人的天下,历代皇帝都喜欢读书,宋徽宗更是喜欢吟诗把妹,三宫六院“吃腻了”,就跑去花街柳巷“微服私访”,为了名妓李师师和乐官周邦彦争风吃醋。
这个昏聩的皇帝,除了爱风流,还爱和稀泥。把朝中自认为政治高手的大臣们当棋子玩。
1105年,徽宗心血来潮,设立左右两个宰相,把赵挺之提到相位,与蔡京平起平坐。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一个位置放两个人,那不打架才怪。
这下好了,蔡京和赵挺之都无心对付旧党,开始内斗。
同年五月,朝廷解除了元祐党人的禁令。
等了两年,李清照终于等来了和丈夫的团聚。但风浪并没停息。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赵挺之从被罢相,又被复相,再被罢相,这个玩弄了一辈子政治的人,终于被政治玩弄了。
在被罢相的五天后,赵挺之一命归西。
赵挺之死后,蔡京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将赵挺之的亲朋故友一撸到底,他的三个儿子也都免了官。
在仕途低谷期,李清照给了赵明诚无尽的慰藉。夫妻俩离开是非之地,回到了山东青州老家,效仿陶渊明过起了隐居生活。李清照把书房取名“归来堂”,把居室叫“易安室”,从此自称易安居士。
清浅如菊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年。
这十年,是李清照一生最幸福的时光。夫妇俩朝夕相伴,左手金石诗画,右手把酒言欢,清风明月,赌书泼茶,好不快活。
隐居的十年,也是李清照与赵明诚事业的丰收期,夫妻俩堆积如山的古董字画,多数也是这时期搜罗来的。赵明诚的《金石录》也是在这时开始写作的
李清照多么希望这样的日子可以天荒地老。
怎奈,云卷云舒,世事无常。
1120年,赵挺之平反,赵明诚再次走入仕途,被任命莱州太守。夫妻俩又开始了分居生活。
李清照在词里写:“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
丈夫做了地方官,三十几岁的李清照已是徐娘半老。俩人十几年的夫妻,也没生下一儿半女。她心中难免有隐忧,常常寄锦书给丈夫。
这年深秋,李清照写下了流传千年的经典之作《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收到这首词,惊叹于妻子的才华,又觉不服气。于是,闭门谢客三天,一连作了五十首词,又把妻子这首词夹在其中,拿给友人点评。最后友人给出的答案是:“只有三句绝佳。”正是这首《醉花阴》的后三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事实证明, 不是李清照多虑。以往夫妻暂别,书信频繁。如今却是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赵明诚的三心二意,在一年后,李清照去莱州与他相见时得到了印证。虽然史料并没记载赵明诚纳妾,但从李清照词中的愁绪、以及所引用的典故,便可寻到蛛丝马迹。
她曾用过“纨扇”的典故,“纨扇”在古代指弃妇。类似的典故在李清照词中还可以找到很多。
世人总期待完美的爱情,其实,完美本身就是假象。
5
乱事缠绵成沧海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按照宋代的风气,文人狎妓纳妾属风雅之事,连欧阳修、苏轼这样的文学泰斗都不能免俗。赵明诚想延续香火,也可以理解。
古语有言:“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女人往往以美貌自恃,可容颜是随时间衰老的,而才华却随时间日益弥深。
赵明诚或许暂时被美色迷惑,但他心里始终有杆秤,与他志同道合的永远是李清照。
所以,当拿到白居易亲手楷书的《椤严经》时,赵明诚第一时间策马回家与李清照欣赏。死后也把全部财产留给了李清照。
赵明诚在花丛游走了一遍,还是没能生出一儿半女。这也间接证明他和李清照多年没有孩子,或许不是李清照的问题。
每个人的命运都被时代所裹挟,很难独善其身。
1127年,徽宗、钦宗被俘,大宋的半壁江山被金人掠去,史称靖康之难。之后,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即位,偏安江南,南宋开始。
李清照和赵明诚带着十五车的古董字画逃往江南,途中战乱不断,文物损失惨重。南渡的第二年,赵明诚在担任江宁知府时,在得知城内兵变的消息后,吓得弃城而逃。
让一个文物收藏家镇守城池,可见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有多失败。李清照对丈夫很失望,怀着对朝廷苟安江南的无奈和悲愤,写下了爱国诗《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估计赵明诚看到这首诗,找个地缝都想钻进去。没办法,逃跑的又不至他赵明诚一个,连皇帝都被金兵追得抱头鼠窜。
因为弃城逃跑,赵明诚被罢了官,夫妻俩再次于战乱中逃亡。两个月后,在赵明诚大哥和二哥的活动下,赵明城重新被朝廷启用,他意气风发地与妻子告别,但李清照却有了不祥的预感。
果然,赵明诚在日夜赶往建康的途中,中了暑。李清照再次见到丈夫时,赵明诚已病入膏肓,没等到上任就去世了。
假如赵明诚不眷恋名利,夫妻于战乱中偕隐山林,或许又是一种境况。但人生没有假设,李清照只能承受国破家亡的现实 。
烽火连天的岁月,丈夫留下的大量藏书和古玩字画,又岂是一个孤寡老妇护得住的。三年中,随着金兵的大举入侵,夫妻俩一辈子省吃俭用收藏的古铜器、金石刻几乎被洗劫一空。
贼人为了**李清照的书画卷册,甚至打洞穿墙。更恶劣的是,1132年李清照在杭州遇到了一个叫张汝舟的男人,此人以一流的演技骗得李清照与弟弟的信任,乘虚而入,将李清照骗入婚姻的陷阱。
当时的李清照病得奄奄一息,张汝舟只等李清照一死,好继承财产。可婚后不久,张汝舟就懒得装了。他对年老病弱的李清照拳脚相加,逼她交出手中的宝贝。
换作一般女人,遇到这种无赖也就屈服了。但李清照可是有勇有谋的千古第一才女。决不能惯着张汝舟这种无耻小人的毛病。
李清照以“妄增举数”告张汝舟一个欺君之罪,这罪名可大了,连宋高宗都过问了,最后张汝舟被削官,流放柳州。李清照以过人的才智,在不可能休夫的宋朝,成功离了婚。
但按宋朝的法律,妻子告丈夫是要坐两年牢的。人脉通达的李清照,只被关押了九天就出狱了。
很多人知道秦桧的妻子是李清照的表妹,但李清照从不屑与秦桧往来。从李清照《投内翰綦公崇礼书》可以获悉,李清照之所以能很快从张汝舟的圈套中逃出来,赵明诚的姑表弟,翰林学士綦崇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书中,李清照悲凉的写道:“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才。”
这段只持续了一百多天的婚姻,让李清照遭到了当时许多人的诟病。但李清照却以才名,让张汝舟这个卑鄙小人遗臭千年。
人啊,到什么时候,都得走正道。
李清照后半生饱受战乱流离之苦,正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然而,多舛的命运并没将李清照打倒,她全身心投入到替赵明诚完成《金石录》的编撰工作中。
1134年,51岁的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 。
这本书记录了她和赵明诚所见过的,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以及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具有极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同年冬天,李清照避难金华,写了《打马图经》《打马赋》《打马图经命辞》,详述 “赌神”养成记 。在文章中,她列举了二十多种赌博游戏,并告诉人们,她嗜赌一辈子,从来没输过。同时,还不忘教训赌博者要专注,所谓“博者无他,争先术耳,帮专者能之”也。
才女就是才女,赌个钱,都要研究个手册出来, 这庖丁解牛的精神,实在叫人佩服。
其实,中国古代不乏才女,但才貌双全,又不走寻常路的,两千年来只李清照一人!
按照古代文人的寿命,李清照算长寿的。她约卒于1155年,具体时间无从考证。但享寿已过71岁,已远超历代文人的平均寿命。
李清照一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以惊世才华,在名人辈出的宋代,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空,留下了千古第一才女的美名。
2021年5月17日
深夜于家中落笔完稿
名句排行榜[转]
名次 作者 诗题 精选名句 总投票数
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599
2 佚名 击鼓《诗经.邶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418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213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2671
5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2482
6 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2467
7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2330
8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323
9 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2280
10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2165
11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2159
12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
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2143
13 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2130
14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2096
15 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2087
16 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2065
17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43
18 张先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025
19 黄景仁 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1995
20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1958
21 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1952
22 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1917
23 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905
24 张仲素 燕子楼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1890
25 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1886
26 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884
27 张可久 塞鸿秋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1860
28 徐再思 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1835
29 李冠 蝶恋花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805
30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794
31 佚名 绸缪《诗经.唐风》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1770
32 白居易 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735
33 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722
34 文廷式 蝶恋花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1689
35 曹雪芹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1671
36 李商隐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1670
37 况周颐 减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1647
38 欧阳修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1613
39 佚名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1598
40 欧阳修 玉楼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1594
41 柳永 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589
42 李之仪 卜算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582
43 晏几道 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572
44 陈陶 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 1563
45 辛弃疾 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1563
46 温庭筠 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549
47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1541
48 聂胜琼 鹧鸪天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1535
49 柳永 昼夜乐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1533
50 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一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1532
51 席慕蓉 印记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1529
52 范成大 车遥遥篇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1529
53 戴叔伦 相思曲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1499
54 柳永 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479
55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1474
56 顾敻 诉衷情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1457
57 鱼玄机 江陵愁望有寄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1446
58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434
59 乐婉 卜算子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1412
60 白居易 浪淘沙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1395
61 温庭筠 新添声杨柳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379
62 邵瑞彭 蝶恋花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1374
63 晏殊 玉楼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360
64 曹雪芹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1359
65 周邦彦 玉楼春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1358
66 曹雪芹 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1342
67 欧阳修 蝶恋花二首其一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323
68 冯小青 怨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1317
69 朱彝尊 高阳台 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1310
70 贺铸 横塘路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296
71 张泌 寄人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295
72 刘禹锡 竹枝词四首其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292
73 晏殊 山亭柳:赠歌者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1291
74 范仲淹 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91
75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1284
76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1269
77 陈蓬姐 寄外二首其二 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1267
78 朱彝尊 鸳鸯湖棹歌 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1233
79 韦庄 女冠子二首其一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1183
80 佚名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174
81 秦观 八六子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1171
82 晏几道 鹧鸪天三首其一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1167
83 柳永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141
84 晏殊 玉楼春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1138
85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三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1133
86 韦庄 应天长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1127
87 卢仝 有所思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1102
88 卢仝 楼上女儿曲 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 1088
89 晏几道 鹧鸪天三首其二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 1068
90 欧阳修 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045
91 辛弃疾 鹧鸪天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1030
92 曹雪芹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1023
93 晏殊 鹊踏枝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991
94 白居易 长恨歌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990
95 陈端生 寄外 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955
96 苏曼殊 本事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927
97 温庭筠 南歌子四首其二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921
98 晏殊 鹊踏枝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913
99 李煜 清平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855
100 晏殊 清平乐二首其二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854
苏轼
细想也只有古代才有贬官这等好事,比当今最时尚的互助游还要周到:全家路费省,到目的地后有吃喝玩乐哪样不缺。最重要的是,他们被贬去的地方都是现在的旅游热门城市。如果没有被贬官的经历,苏东坡当京官到老,生命会逊色很多,还有可能成不了倍受称颂的大诗人。
常态下,被贬者一步三回头,痛苦地哼着诗走在离京的路上。上不会有人象苏东坡那么乐观,在被贬时看花,赏月,品茗,游山,玩水,泡MM,还有DIY。首次接到被贬杭州的通知时,苏东坡立马带着全家上路,摆出副无暇理会诬告的派头。
苏东坡最后被贬海南,用海南松树DIY墨锭,研究松烟和油烟的差异,不断调整配方。他的文集中还有段惊险记录“己卯腊月二十三日,墨灶火大发,几焚屋,救灭,遂罢作墨。”幸亏火被扑灭,否则东坡牌舍利子和墨刚好同时面市。一块灰不溜秋的墨被东坡称为“海南松煤东坡法墨”也就算了,还夸口他的法墨“不减”南唐制墨名家李廷珪。那李廷珪的墨可是乾隆都不舍得用的!
生命始终弥漫着悲凉的尘埃,再是乐观坚强的心也撑不住一世的重荷。苏东坡遇赦北还不久就溘然而逝。那几百枚“足以了一世著书用”的法墨如他的苦难记忆被留在尘世,只带走制墨时的儿童般的淘气和欢欣。苏东坡不习惯记录痛苦,唯独《黄州寒食诗帖》以诗意的苍凉,行笔和章法展跌宕多变,把他经历的苦涩和内心冲突穿越时空还原在我们眼前,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诗二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熟知苏东坡心性的黄庭坚读《黄州寒食诗帖》后说:“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悲太白有未到处……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黄庭坚最后一句评论与苏东坡的自我描述竟不谋而合:“我书造意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石苍舒醉墨堂》)。
苏东坡的书法因尚“意”而提倡取法晋人,同时又强调“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敢情他的“意”是“适意无异逍遥游”和“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的意思!
苏东坡的墨宝,因其“烦推求”,“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评草书》)的良好创作习惯,结合他亲自拟定的“古人论书,兼论其人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的理论,在没有相机的年代替代了他的写真。
苏东坡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碑结构端庄雍容,用笔沉稳,不失干练洒脱,凛然之气扑面,分明是苏东坡为官的风范。苏过认为苏东坡的字“……以其至大至刚之气,发于胸中,而应之以手,故不见其有刻画妖媚之态,而端乎章甫,若有不可犯之色。”
《治平帖》《前赤壁赋》、《天际乌云帖》、《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桤木卷帖》都是苏东坡的传世名作。乾隆称赞《中山松醪赋》和《洞庭春色赋》:“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觏。” 这几幅作品都没有《黄州寒食诗帖》的凌乱动荡,透露出苏东坡澹定的常态。其中《桤木卷帖》平淡清净,萧散简远的气息尤甚。
走笔从容,行笔速度较慢,才能做到墨色均匀;心气平和,灵感勃发,才能做到章法规整、调整字形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那扁平稍肥的结体既源自执笔方法,更与他正直墩厚的人品脱不了干系。苏东坡谈书曰:“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书如其人,现实生活中的苏东坡,身处险境屡遭逼迫,依然活得大气磅礴。同样谈“宁信度无自信”,苏东坡却有独到的严谨和深刻:
“人之所信者,手足耳目也。目识多寡,手知重轻。然人未有以手量而目计者,必付之于度量与权衡。岂不自信而信物?盖以为无意无我,然后得万物之情。故天地之寒暑,日月之晦明。昆仑旁薄于三十八万七千里之外,而不能逃于三尺之箭、五斗之瓶。虽疾雷霾风雨雪昼晦而迟速有度,不加亏赢。使凡为吏者,如瓶之受水不过其量,如水之浮箭不失其平。如箭之升降也,视时之上下,降不为辱,升不为荣,则民将靡然心服,而寄我以死生矣。”——摘自苏东坡《徐州莲华漏铭(并叙)》
苏东坡很喜欢李白的一首诗,不仅抄录在日记中,继室王润之去世那年,他还写成书法横幅《人生烛上华光灭》,以纪念与妻子永远的别离:
人生烛上花,光灭巧妍尽。
春风绕树头,日与化工进。
惟知雨露贪,不念零落近。
昔我飞骨时,惨见当涂坟。
青松霭明霞,缥缈上下村。
既死明月魄,无彼玻璃魂。
念此一脱洒,长啸登昆仑。
醉着鸾凤衣,星斗俯可扪。
读后我想,在夜空闪烁的繁星中,是不是混会有苏东坡俯视的眼睛?寒!
李清照
她是令人备感温暖的女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如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是令人为之落泪的女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是令人振奋的女子"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想来古时少有这样的奇女子,短暂的一生经历过太平盛世的骄傲与繁华,见证过南渡的狼狈与落寞,与爱人阴阳两隔,与不爱之人同床共枕
她的忧伤纯粹得无可指摘,那是生命和情感找不到归宿的纯粹的忧伤,这正是她动人之所在
李白好游名山,而貌似潇洒的美丽词句是仕途不顺的伪饰看似洒脱,骨子里却有着对功名的孜孜追求
孟浩然的心思更可以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窥见一斑,这对显贵的阿谀令人不齿
李贺的诗句既是满目的鬼怪,读来偏僻晦涩,这太多的玄语更是破坏了诗的美感
仅仅是她,一个伟大的女性,从不曾提起俗世的斗争与纷扰,她只是站在属于自己的角落,浅斟低吟着人生的感伤
而她的晚年更无幸福可言--与丈夫不睦,世人对她不忠的议论这需要这样一个"人比黄花瘦"的女子多大的勇气来面对
曾看过这样一幅照片:在苏丹荒凉贫瘠的土地上,一个正爬向救济站的女童无力地瘫倒在路旁,旁边一只秃鹰虎视耽耽
这张出自南非摄影家凯特卡文的照片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有评论说:"这张照片展示了整个非洲大陆的人性颠覆"也有评论说卡文缺乏人道主义精神,于是,这位摄影家便纵身一跃跳入蔚蓝色的大海永恒长眠
同样的压力,一个现代社会的男性尚不能承受,她是忍受着怎样的苦痛,在纯粹的忧伤和艰难的环境中求得生存
可敬,可悲,可叹,可怜!
在这滚滚红尘之中,谁又不曾面临过功名的引诱,压力的逼迫,而又有多少人能够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纯粹,全身而退
有人终沦为俗事的奴隶,为名利多方奔走
有人终看透红尘,决绝如顺治出家,王国维投湖
有人在污流中傲然战立,在丝竹之声中浅浅吟唱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也许这算不得一篇书评 只是很沉迷于她的孑然
柳永简介
柳永(约有980~约定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仁宗景佑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愁潦倒,处事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士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还境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跃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第一,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方式。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柳永词对秦关等人都有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作家在曲辞创作上也有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词集《乐章集》
⒉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为豪放派爱国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