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置业市场怎么样

海外置业市场怎么样,第1张

 不少人会选择去海外买房,那么海外置业市场怎么样呢这是很多出国人士比较关心的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和出国移民网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海外置业市场怎么样

 海外购房不乏首次置业者

 家住宝山的王女士最近在算一笔账。在上海有两套房的她,一套自住,一套闲置用来出租。这套位于上大的小三房市场价值达到500万元,但每月的租金只有6000多元。但如果把这套房卖掉,投资美国楼市,租金收益至少是目前的3-4倍。这让王女士很心动。

 另一位赵先生则更为大胆,来上海拼搏6年的他攒下了50万元的存款,但想要在上海买房这笔钱简直杯水车薪,连首付都不够。

 一直想要做房产投资的赵先生将目光瞄准海外,在比较了多国的政策和市场后,赵先生决定用这50万元,投资泰国曼谷的一个公寓产品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置业,4%的租金回报率可以抵消一部分赵先生在上海的租房成本,同时还能享受每年稳定的房价上涨带来的资产增值收益,赵先生对自己的首次置业颇为得意。

 王女士和赵先生的案例并非少数,海外地产投资不再只是有钱人的专利。帝皇地产集团执行董事陈卓明告诉早报记者,“近期接触到的此类客户不在少数,他们多具备全球性的投资眼光,投资标的都不大,将海外置业作为一种资产配置和理财方式。”

 这样的市场心态变化带来了海外置业的各种火热场景。前不久,仲量联行(JLL)举办的一场投资分享会上,来自英国富人聚集地的伦敦一区的国王十字区King’s Cross Quarter公寓吸引了众多购房者。

 另一个由第一太平戴维斯带来的同样来自伦敦的项目,紧邻体育中心休闲区的联排式公寓Kensal Rise项目,也以其田园般的街道和公共社区的艺术氛围引发各界关注。

 海外置业的热潮并非只在英国,由香港新鸿基地产大股东郭氏家族在加拿大温哥华投资建设的生态豪宅River Green项目以其优美的环境、完善的城市配套和教育资源成为投资热点。

 瑞士信贷银行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估计,中国人一年花费约50亿澳元在澳大利亚购买房产,这相当于该国新造房屋中有1/8被中国人买走。

 根据新加坡市建局的统计数字,过去3年,在新加坡的大多数房地产项目中约有30%为境外客户。其中,中国买家在境外买家中占比约30%,成为最大的外国买家。有外媒这样报道,“中国房产买家以长期投资者而非短视暴发户的形象出现在海外市场上。”一位来自洛杉矶的房产网站CEO甚至放话说:“任何没有向中国买家抛出绣球的人都在错过一个巨大的商机。”在日本,继中国游客“暴买”日本商品后,大量的中国买家进入了日本楼市。

 一份来自居外网的数据显示,2015年,负责向中国市场提供海外房源的居外网用户对于日本挂牌房产的询盘量比2014年增长191%,询盘合计总价值高达532亿美元。超过73%的用户表示,投资是在日本购房的主因。其中以小型个人投资者为主,普遍购买10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房产。

 除了一些传统投资地区,越来越多的新兴投资板块也开始受到国人的青睐。柬埔寨金边酒店级豪宅Sky Villa以及金边精致公寓梅森公寓(The One Maison)也以其较低的投资门槛吸引了众多中国投资者。

 置业目的专注资产配置

 越来越多的海外项目进入国人视野,海外置业的门槛不断降低,这让更多人接触到了全球配置带来的资产保值增值,推动了这一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几年国人海外置业风起云涌,企业高管、高净值人群以及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出于投资、移民、子女教育等问题的考虑,选择在国外购房。

 《万国置地全球房产投资白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资本投资到海外房地产的资金总额达到300亿美元,是2014年的两倍。未来这一数字还将继续攀升,可能会达到327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投资需求在未来10年的复合增速将达到206%。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指出,随着绿地、碧桂园、万科、万达、富力等中国开发商频繁“出海”的热潮,中国投资者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海外项目,掀起了新一轮的海外置业热潮。

 这波热潮的背后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短期内来看房产的投资价值在逐步降低,而国外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正在复苏过程中,房地产仍然处于价值低估阶段,市场周期的特征促使中国投资者在海外房地产市场投资置业。

 嘉丰瑞德海外投资部总监Frank表示,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波动预期已经被很多人理解为一种新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要全球配置资产以对冲汇率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住宅限购政策对投资性需求抑制,中国投资者希望能在海外市场寻求更多的投资机会。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王福重表示,美联储加息,欧美经济逐渐复苏,这都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健康稳固的房价上涨基础,但据目前数据观察,全球房价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2016年随着美元持续走强进入升值通道,对房价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海外房产投资或将迎来好时机。

 浙江大学地产运营研究所所长蔡为民指出,海外置业的原始阶段,富人的置业目的多为移民,选择集中在美国、加拿大等高福利国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产群体对于自身财富的保值增值有了新的需求,投资正逐渐成为海外置业的重要目的。

 海外楼市价格水涨船高

 相关媒体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0%的超高净值人群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增持海外资产,47%的超高净值人群已将超过30%的资产投资于海外。

 跟随高净值人士的步伐,城市中产也开始表现出了对资产配置走出国门的渴望。万国置地总裁史锐雪指出,就像2015年是“海淘元年”一样,2016年将是全球资产配置的元年。

 链家海外事业部总经理时今强介绍,国人海外置业目前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前十年、十五年,在海外购房的都是非富即贵的客户,买的房产标的额相当高,一般是购买当地地标性建筑,买别墅就买最好的,买酒店就买最贵的。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购房者是中上收入阶层,或者说是中产阶层。据统计,现在有10%的中产阶层有意在海外置业。”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在我们的调查中,中国中产阶层甚至希望拿出20%的身家份额用于海外投资。”

 国内经济转型,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中国投资者出手海外房产的趋势。以外币为标的的外国房源,既可实现投资保值目的,又能顺带移民,成为投资渠道匮乏背景下中产阶层个人财富升值的首选模式。

 海外投资的热潮伴随着资产价格水涨船高。今年一季度发布的《2016年财富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温哥华豪宅价格涨幅最大,达到25%,悉尼排在第二,涨幅为15%,上海排在第三,增值14%。中国人无疑是这三个地区最大的买家。

 百事得股份有限公司的田中吉表示,近两年时间内,日本的房价上涨了接近30%。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也对早报记者表示,“从国外房地产的发展环境来看,受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房地产市场在逐渐回暖,但仍处于一种价值洼地的状态。资金自然也会向更具有投资价值和增长潜力的区域流动”。

 资深房地产专家韩世同对早报记者表示,国内房产市场,一线、二线城市的楼市仍然保持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但三线、四线城市仍是供过于求。在国内房地产库存高企的情况下,这其实是投资者为避险而采取的对冲手段,是资金趋利性的表现。

  大到大型商场,小至零售商店,我们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冷藏展示柜。它是一种用来展示、销售并保鲜各种食物的存放设备。由于销售的种类各有不同,按照用途分类,冷藏展示柜可以分为蛋糕冷藏展示柜、水果冷藏展示柜、鲜肉冷藏展示柜、药品冷藏展示柜等多种。当前,市场上供应的冷藏展示柜的品牌有很多,海尔、樱花、雪花、华美、安淇尔等等,价格也有所不同。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几种不同形状的冷藏展示柜的价格。

  

  安淇尔岛式冷藏展示冰柜

  产品介绍:岛式冷藏展示冰柜的容量达到500L以上,它采用推拉门的开门方式,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可以根据需求随意调节温度;使用了超强的散热板,延长了使用寿命;再加上它的边角使用了高档大气的材质,提升了整个展示柜的档次,适用于超市的食品冷冻。

  产品价格:4700元

  冰熊三门立式冷藏展示柜

  产品介绍:这是一款主要用于商业用途的展示柜,有超大容量的冷藏保鲜功能;内置有2个小风扇,可以有效地排除异味再加上立体的分层放置,可以针对不同的场合做出特殊的设计,展示效果非常美观。

  产品价格:3800元

  

  雪花麻辣烫冷藏展示柜

  产品介绍:这款产品经常用来放置和冷藏麻辣烫所需食材供人们点菜。它使用的是推拉门的开门方式,既可以放水果、海鲜、肉类,也可以放饮料、蔬菜等,降温速度快,不会造成食物的营养流失。经常用于超市、饭店、大排档、麻辣烫等场所。

  产品价格:3300元

  

  雪花蛋糕弧形冷藏展示柜

  产品介绍:弧形展示柜一般用于展示并冷藏蛋糕、寿司、面包等。它采用可调节温度的设计并有LED灯照明按钮,可以让食物以更加精准的温度进行保鲜,制冷效果好,可以存放各种甜点。

  产品价格:3600元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几种冷藏展示柜的价格了。冷藏展示柜可以用于大型卖场、超市、便利店、酒店、宾馆等场所,用来放置乳制品、肉制品、饮品、水果、蔬菜、盘菜、蛋糕、寿司等食物的保鲜、展示和销售。通常来说它的外形都比较美观,材质也高档,可以耐腐蚀。与家用的冷藏柜相比,商用的冷藏展示柜可以承受更多的启动次数,运行时间也会更长。但仍需加以保养和清洁,才能更大程度上地延长使用寿命。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这两三年出现的变化,大概之前十年都不可比。

整车市场呈现出双循环、新格局的特征,既要求主机厂重新思考,适时改变技术路线,又为零部件的出海创造机会。于是,催生出以下三大问题:

后补贴时代,车企应该开发什么样的新能源车来赢得市场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看待混动的市场机会 其他企业能够复制比亚迪的成功模式吗

新能源零部件企业要如何抓住海外市场机会?跟随中国车企出海、打入外资车企供应链、海外收购/建厂等模式,要如何进行选择

6月26日,NE时代主办的“2023(第三届)全球xEV驱动系统技术暨产业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后补贴时代,什么样的新能源车能够赢得市场?

“ 目前最主要的研发的方向,还是在成本方面。 ”一汽研发总院电机电驱动开发部部长助理王斯博在圆桌论坛上分析道。

一汽,共和国的长子,拥有底蕴深厚的豪华汽车品牌红旗,国内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技术中心。

王斯博分解道,第一,对纯电动来说,动力性目前已经不是一汽主要追求的方向,他们将整体的研发力量主要注入成本和新能源能耗方面。第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更多与传统燃油车存在贴身肉搏的竞争关系,需要降低油耗,降低整车成本,最终实现和传统燃油车相比更强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概念。

一汽研发总院电机电驱动开发部部长助理王斯博

红旗的品牌定位和溢价空间,使一汽研发总院能够在聚焦客户需求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比如全系可能使用碳化硅器件,通过器件效率的提升和电池成本的降低,综合实现最终的优势。

邦奇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资深总工袁敏刚,曾有过多年在美、日的工作经历,根据对海外新能源汽车的观察,他认为,海外消费者普遍推崇环保,但在预算之下,通常会将品牌、价格、维修费用等作为主要的考虑。对主机厂来说,如何做更适合市场需要、购车价格需要的战略定位、路线选择,显得更重要。中国用户的考量也是如此。一汽、上汽这方面肯定在布局思考,很快会做出积极的响应。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郑超认为,用户是分群的, 针对不同用户群体,不能靠一个打法面向整个市场 。不同市场的政策、环境、温度等,每个人群的认知水平、消费能力,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需求。

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监顾杰从零部件的视角来看,整车市场存在几个趋势:1、与五年前相比,现在巨一科技装备60%以上的业务都是新能源,客户本身在转型,包括产线规划、整车四大工艺的规划,基本都转向了新能源。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2、车到底谁能卖得好,与用户的感知联系紧密的要素最关键,如造型、舒适度、NVH等驾驶体验。3、从消费人群来说,年轻一代的人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非常高,包括对自主品牌。

巨力自动化设备(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日平

巨力自动化设备(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日平换了个视角看问题。主持人提问,从扁线电机智能设备供应商的角度,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将首先满足哪些车型对设备的需求,认为哪些市场最有发展空间?对此, 章日平选择B级车市场,企业肯定同时考虑销量、利润。 A级车确实市场存量比较大,但拼杀也非常激烈,对零部件成本的考量会更多,而且使用的技术会相对低一些。还是要站在企业未来发展和品牌定位的角度去思考这些事情。

怎么看待混动的市场机会?

章日平表示,作为一个消费者,就目前的使用需求来讲,会有里程焦虑的顾虑,混动可能更符合需求。相信比亚迪也在研究这些问题,因为该车企起步的最早,更早地感受到里程焦虑的障碍,因此推出DM-i技术。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郑超

汇川联合动力在国内混动用电控市场排名靠前。在郑超看来,第一,混动其实是一种技术,要看用户需求是什么。 汽车市场底层的逻辑,第一要便宜的价格,第二要解决充电焦虑问题,这是比较关键的两个问题。 从价格方面,最好跟油车能同价;充电焦虑问题,有几个方式可以解决,如完善充电设施、推广换电、或者混动。现实问题造成了混动市场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长期存在。如果油是0,纯电是1,很多时候不是0和1的问题,而是灰度的问题。

袁敏刚认为, 比亚迪的成功贵在返璞归真,看中市场需求,而非是否打破了国外的垄断或者性能更高。 其他企业也没有必要模仿比亚迪,走自己的路,才能在未来补贴退坡的时候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混合动力汽车。

邦奇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资深总工袁敏刚

需求决定最终的结果。中国用户的驾驶风格和欧洲区别很明显,目前所有的带电机的产品都能很好地满足选择,在此前提条件下, 插混和增程其实不成为一个技术路线之争,都将成为选择的一个结果。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电驱业务执行总监王健指出。

零部件怎么抓住海外的机会?

巨一科技的出海业务包含智能装备和电驱动两大板块。其中智能装备的出海经验丰富,客户涵盖特斯拉、大众等国际车企。 电驱动方面,巨一科技既与主机厂直接对接,也跟随国内的主机厂出海。 但是,顾杰坦白讲,对他们来说出海还不是当下最重要的一个战略。国内市场繁荣昌盛,虽然很卷,活得很辛苦,但巨一科技还是优先想把国内客户服务到更好。跟随中国车企出海,可能是比较合适的路径。打入外资车企供应链,得到外资客户的认可,这条路也必须要走。巨一科技针对电驱动产品的出海是分步展开。

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监顾杰

郑超称,与欧洲本土的博世、大陆、采埃孚等知名供应商相比,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生存主要靠三点。 第一,成本是否有优势?第二,响应是不是够快?第三,是否足够开放? 而且,出海要有愿景和使命,国内新能源整车出海,要带着零部件企业一起进步。只有供应链强大,中国才真正是一个汽车产业强国。

邦奇本身是全球性供应商,该怎么跟国内的供应商PK?面对该难题,袁敏刚回答道,欧洲虽然技术扎实,但电气化方面稍微晚了一点,所以邦奇国内业务的需求量反而是增大了。吉利收购沃尔沃,反哺了吉利, 邦奇中国团队某种程度在支持甚至反哺欧洲团队,用国内响应最快的研发、样机支持欧洲企业对电气化的要求。 这也是一个双向的要求。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电驱业务执行总监王健

作为逐浪“大航海时代”的主要玩家,上汽,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在王健看来, 是否在欧洲建设电驱产能,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政治因素。 名爵在欧洲市场2023年的数据更火爆,甚至引起了一些政府的重视,有些政策是针对名爵单一品牌执行的,所以他们会根据政策的不同调整战略。 第二是成本。 如果整车厂在本地生产,成本怎么样,如何核算?从供应链来说,目前,上汽会要求供应链体系在欧洲布知识产权,得到欧洲认证,如此才能大胆在欧洲市场上销售。

红旗品牌也在加速出海战略,今年四大攻坚战之一就是海外加速突破发展。对于出海,王斯博结合红旗经验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一定要密切关注法规的变化。第二,要关注配套的响应。第三,从技术、成本角度来说,要关注竞争力,把竞争力打出去,把市场占得住。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NE时代,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0554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