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是怎么来的?

珍珠是怎么来的?,第1张

珍珠乃是一个尖锐的小石子,当它跑到那个珍珠的蚌里面的时候,它在那里刺痛那个蚌,而这个蚌就一直分泌出一些东西,来包容这一个小石子。小石子不断地刺激它,给蚌带来更深的痛苦,而这个蚌就不断地分泌出更多的分泌物,把这个东西包起来。最后,一颗丑陋的石子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不管我们是在婚姻里,还是在婚姻外,都会有一些刺痛我们的小石子,是我们无法从生命中,凭借自己的力量去除的。上帝盼望我们能够做珍珠,如同河蚌那样,用看似愚拙的包容之法,来胜过它,将丑陋化为美丽。我们的人生,经过了这种试炼,也会散发出珍珠的光华。相信你,因着有正确的心态,一定可以得着神所赐的人生中的上好的礼物。

现今世界上可以养殖珍珠的软体动物约有30多钟,其中海产的珍珠贝类有马氏珠母贝、白蝶珠母贝、黑碟珠母贝、企鹅珠母贝、解氏珠母贝等;淡水产的蚌类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母珍珠蚌、背瘤丽蚌、池碟蚌等。母贝的来源有两个:野生软体动物、由采集获得。

在采集季节,人们潜入1--10米深的海底采集,继而送到珍珠养殖场,将他们分散在未被其他软体动物占用的浅基底上。在早秋时完成,至次年春天挑选之前,它们不会被打扰。但其中你只有那些健康的软体动物才可能接纳外套膜,进而用于人工养殖珍珠的生产。人工孵化育苗,饲养软体动物,由人工方法获得。

“插核”,即把种核植入珠母贝内,以便形成珍珠。

这是人工养珠的关键步骤。种核一般由贝壳制成,具有良好的磨圆度,还有问题请关v注微v博“幸福喔珠宝”,欢迎私信,随时答疑。直径约5--7毫米,它决定着养殖珍珠的大小。优质种核既备,就要采用各种方法(如插进竹簯)使珠母贝的贝壳微微张开双瓣。然后使用手术工具将种植核植入母贝的外套膜内,快速完成后放入笼中让其休养。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手艺活,一般生手需要实践一年左右才能成为熟手,而且以女性为宜。

  已被植入种核的珠母贝需要放入悬在笼子上的特殊筏子里,筏子则锚固在加防的环境变化小的平静水域中。时间最好选在每年三四月,因为这时水温最适宜于珠母贝的外套膜伤口愈合。2--3周之后,种核开始接受珠母贝分泌的珍珠质,进而形成珍珠。再过一段时间(累计4—6周)需要检查珍珠层的发育情况,清除那些未能经受住考验的珠母贝和附生在贝壳上的一些小生物,以确保其健康。然后将其装入新笼子和转移到固定的养珠场,从筏子上悬至水深2—3米处。在以后大约三年半时间里,让它们始终保持不受干扰和正常生长的状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养殖者仍要及时地检查是否有海藻、杂物等附于外壳上,并适时地进行处理。

珍珠是名贵的中药材,有定惊安神,清热解毒及消炎生机的功能。同时珍珠玲珑雅致绚丽夺目,又是贵重的装饰品。

可是你们知道那些晶莹剔透的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吗?珍珠是由某些贝类产生出来的。例如淡水中的河蚌,海边的蛤蜊和珍珠贝等都能产生珍珠。

那么蛤、蚌为什么能产出珍珠呢?

同学们想知道这个奥秘,就必须先了解一下蛤、蚌的身体构造和生理代谢过程。

蛤蚌具有左右两瓣贝壳,背缘绞合,腹部分离,贝壳内软体部主要有外套膜、内脏团、足等,外套膜位于体之两侧,与同侧贝壳紧贴,构成外套腔。当我们掰开一个河蚌的壳后就可看到贴在贝壳上的这一片状结构。蛤、蚌类的贝壳的结构分三层,外层为角质层,中层为棱柱层。这两层是外套膜边缘分泌而成的,最里面一层,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里面的与珍珠光泽类似的一层,叫做珍珠层。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全部表面分泌的珍珠质而构成的。从以上可看出外套膜有分泌珍珠质的功能。

当蚌壳张开的时候,如果恰好有沙粒或寄生虫等异物进入蛤、蚌那坚硬的小房子,处在了外套膜与贝壳中间,没办法把它排出来,沙粒等异物就会不断刺激该处的外套膜,就如同人的眼睛被灰尘迷了一样,使得又痒又痛。则该处外套膜的上皮组织就会赶快分泌出珍珠质来把它包围起来,形成珍珠囊,包了一层又一层,久而久之,就在沙粒等异物外面包上一层厚厚的珍珠质,于是就形成了一粒粒圆圆的漂亮的珍珠了。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蛤、蚌自己的有关组织发生病变,导致细胞分裂,接着包上自己所分泌的有机物质,渐渐陷入外套膜,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珍珠。

以上这两种情况都是自然形成珍珠,可是珍珠非常贵重,天然形成的珍珠比较少,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人们就运用了自然成珠的原理,开发了人工养殖珍珠事业。我国宋代就发明了海水珍珠,贝养珠法,到明代又开始了淡水珍珠的养殖。而如今我们经过长时间研究和实践,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工养珠的科学技术,取育珍贝外套膜的外表皮制成小片,用手术方法插入另一育珠贝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使之形成珍珠囊,产生无核珍珠,由于现在大面积大数量的人工养珠,科学管理,科学加工,所以人工珍珠已占领了广阔的市场。

一、方法:

1、珍珠是在贝体内形成的和贝壳类似的物质。不论是天然珍珠或是人工培育的珍珠,都是由于贝类在偶然条件下受到外界有刺激性的细小杂物进入并接触其外套膜时,外套膜受到刺激便分泌出一种珍珠质,将这些微小杂技层层包裹而形成赘生物,经过一定时间便形成了珍珠。

2、饵料生物:水中饵料生物充沛,育珠蚌的营养丰富,就生长好,从而珍珠也就长得快,且质量高。主要饵料生物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3、光照和通风 光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对育珠蚌和饵料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来源;光影响着水环境的理化性状;光对育珠蚌的颜色、生殖和行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丰富珍珠的光泽也有利。通风的环境水波荡漾,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还可促进上下水团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4、无机盐 无机盐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钙是育珠蚌贝壳和珍珠的主要成份(以碳酸钙形式存在),育珠蚌的养殖场所一般要求每升水含钙10毫克以上。此外,还有镁、硅、锰、铁等,都要求有一定的含量。  

5、水的酸碱度(PH值):中性的水域(PH7~75)最适宜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大多数淡水水域的PH值为65~85;硬水水域偏于碱性。酸碱度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和生存。  

6、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都有重要意义。生产实践证明,在流水的水域中育成的珍珠光泽较静水中育成的珍珠光泽好,产量也高。 

7、构成珍珠和贝壳的物质大部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随结晶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方解石、霰石等,珍珠是由霰石构成的,而贝壳是由方解石构成的棱柱层。

8、水温:育珠蚌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都直接地受到水温的影响和控制,珍珠的形成和生长也同样受到水温的制约,育珠蚌对温度变化幅度的耐受范围 。

二、知识点:

1、中国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海南诸岛。珍珠有白色系、红色系、**系、深色系和杂色系五种,多数不透明。珍珠的形态以正圆形为最好,古时候,人们把天然正圆形的珍珠称为“走盘珠”。

2、珍珠并非是天然宝石,它生成于某些贝(蚌)中且未能排除时,它的细胞膜就会分泌出珍珠质液,将外来异物一层层地不断包裹起来,久而成珠。由于每次所包裹的珍珠质层极薄,因此,一粒珍珠甚至由几千层珍珠质包裹叠加而成,历经3—6年时间方能形成。珍珠全年皆产,通常以十二月较多。

扩展资料:

历史功用

1、珍珠药用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三国时的医书《名医别录》、梁代的《本草经集》、唐代的《海药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的《雷公药性赋》等19种医药古籍,都对珍珠的疗效有明确的记载。

2、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中说,珍珠“有治目肤翳,止泄”等作用。唐代的《海药本草》认为,珍珠可以明目、除晕、止泄。在元朝,商人们常在水中加蜜糖和珍珠粉饮用,认为它既可以滋补,又可以防暑。元好问在《续夷坚志》中记载:“洮水冬日结小冰……圆洁如珠……盛夏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

3、明代李时珍更加重视珍珠的药理作用,认为珍珠的药效在美肤,因而在《本草纲目》中特别写道:“珍珠味咸甘寒无毒,镇心点目;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坠痰,除面斑,止泻;除小儿惊热,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疗毒。……令光泽洁白”等。同时,它还记载了珍珠药用的多种方法。

4、明代陈继儒转引《独异志》说,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宰相李德裕以珠宝粉、雄黄、朱砂煎汁为羹,每食一杯约耗钱三万,过三煎则弃其渣。当时流行炼丹术,人们认为,珍珠粉、雄黄等物,经过提炼后服用可长生不老,鹤发童颜。

参考资料:

-珍珠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商人御木本幸吉率领满载乌龟的船队,在途中不幸遇到风暴,耽误了行期,当船队抵港时所有乌龟都已腐烂。发财美梦顿时破灭。傻了眼的御木一气之下,跑到海滨度假去了。

一天,他在海边散步以驱散烦恼时,偶然听见一片争吵声。好奇心驱使他走了过去,原来是两位游客在出售海产品的货摊前指手画脚地对骂。一个理直气壮地说:“这粒珍珠是我先预定下来的,你凭什么买走?”另一个也不甘示弱:“我出的价钱比你的高,老板愿意卖给我。”两人互不相让,吵个没完。然而,御木却无心再听他们吵下去。

回到宾馆,御木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天然珍珠这么贵重,产量有限,若能用人工养殖珍珠,一定能够发大财。

于是,他立即购买书籍、资料,仔细研究珍珠生长的机理。经仔细观察后他发现,珍珠是不能化解的异物进入母贝体内排不出而产生的,这就是“蚌病为珠”。他在一处浅海湾建立了珍珠养殖试验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究出了将玻璃珠子塞进珠母贝的养殖方法。

数年之后,人工养殖珍珠已经为御木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使他成为“世界珍珠大王”。

同样是看吵架,许多人只是隔岸观火,而御木却因此捕捉到了一条有用的信息,由此发明了人工养殖珍珠法,发了大财。也许,这正是“有意栽花”和“无心插柳”的区别吧!

珍珠是名贵的装饰品,也可作药用。珍珠依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价格相差很大。低级珍珠每克只值几元至几十元,高级珍珠每克值数百元;直径超过8毫米的超高级珍珠以粒计算,每粒值几十万元以上,远远超过黄金。1934年5月7日,在菲律宾巴拉旺湾采集到的一只巨贝中,发现一颗质量为6 350克、半径7厘米大珍珠,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海水珍珠,被称为“老子珍珠”,现存于美国旧金山银行的保险柜中,价值408万美元。1986年,澳大利亚西部有人在白蝶珠母贝中培育出一颗形状奇特的珍珠——由九颗附壳珠连成一体呈十字架形,因此取名叫“南方十字架”。

外因:蚌的外套膜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受刺激处的表皮细胞以异物为核,陷入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把核包被起来即成珍珠。以异物为核称为“有核珍珠”。

内因:外套膜外表皮受到病理刺激后,一部分进行细胞分裂而后发生分离,随即包被了自己分泌的有机物质,同时逐渐陷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形成珍珠囊而后形成珍珠。由于没有异物为核,称为“无核珍珠”。

人工养殖的珍珠,就是根据上述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从育珠蚌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细胞小片(简称细胞小片),与蚌壳制备的人工核、一起植入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植入的细胞小片,依靠结缔组织提供的营养,围绕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

扩展资料:

形状分类

1、圆珠:指形态为圆形的珍珠,按圆度分为三种,即正圆珠、圆珠和近圆珠。正圆珠是指圆度最好的,商业上也俗称为走盘珠。

2、椭圆珠:指形态为椭圆形状的珍珠,长短直径比大于百分之十。可进一步按长短直径差百分比为短椭圆和长椭圆,短椭圆长短直径差的百分比为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长椭圆直径差的百分比大于百分之二十。

3、扁形珠:指形态为扁平面形,有一面或两面的近似平面状,如扁圆形、扁椭圆形、饼形、菱形、方形等。此类珍珠最适用于做珍珠串珠相连

参考资料:

--珍珠

1、天然珍珠分为有无核和有核珍珠,核物质一般为石英砂粒或是其他物质,而养殖的珍珠大多为有核珍珠,它的核是由人工来制作的。2、天然珍珠的外形较为随机,养殖珍珠圆度较好,且颗粒较大。3、天然珍珠形成时间长,质地细腻,较为透明,而养殖珍珠形成时间短,质地粗糙,且透明度较差。

一、养殖珍珠和天然珍珠区别

1、结构不同

(1)天然珍珠分为有无核珍珠和有核珍珠,有核珍珠的核物质为天然的石英砂粒或是其他物质。

(2)养殖珍珠为有核珍珠,它的内核是人工制作的。

2、形状不同

(1)天然珍珠核中异物滚动较少,外形圆度较差,大颗粒也较少,所以形状较为随机。

(2)养殖珍珠内核滚圆,成珠后的圆度较好,且大颗粒较多。

3、形成时间不同

(1)天然珍珠形成时间较长,其质地较为细腻,珠层也较为厚实,从外观上看要更加透明。

(2)养殖珍珠形成的时间较短,珠层较薄,质地也较粗糙,透明度较差,且珍珠的表面会有一些凹凸的小泡。

二、养殖珍珠的形成过程

1、养珍珠的形成过程

(1)人工养殖珍珠是根据天然珍珠的成因理论,先把贝类和外套膜切成小片,再移植到另一贝类的组织中,被移植的外套膜小片经过了一些变化后,会形成珍珠囊,最后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珍珠。

(2)在移植外套膜小片的同时,也可植入用蚌壳或其他原料制成的珠核,经过一些变化后,包围珠核形成珍珠囊再分泌珍珠质,珍珠质会沉积在珠核的周围,最终形成人工珍珠。

2、取珍珠的方法

(1)开蚌前要先把蚌放入水中侵泡一段时间,挥发气味。

(2)用刀沿着蚌的开合处探入,如果蚌壳是活的,则需要两把刀。活蚌壳取珍珠时,要先用一把刀把壳撑开,再用另一把刀沿中间切开。

(3)把蚌壳切开后放入水中,慢慢的挤出蚌肉里的珍珠,放清水搓洗。

(4)把白醋兑水,调到20%左右的浓度,把珍珠浸泡在醋水中,几分钟后搓洗干净,最后拿出自然风干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32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