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识别的民族界定

民族识别的民族界定,第1张

民族识别在世界上是一个创举,没有借鉴可言。因此,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关于“民族”的概念或定义的理论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如何科学地界定一个族类共同体。

有关民族的界定问题,我国学术界历来有争议,但也有一个普遍共识,那就是,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仍是对民族概念最简明的科学概括。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注:《斯大林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第286页。 )斯大林对民族的这一论断,无疑对我国民族识别工作有极大的启示。虽然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是针对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民族,即现代民族提出的,然而民族是个历史范畴,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斯大林现代民族的四个特征不可能凭空产生,而是早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了。只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民族的四个特征才由一种潜在的因素变成了现实,并得到完善和发展。现代民族与前资本主义民族相比,在民族四个特征上,只有发展程度的不同,而没有有无的差别。可见,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既适用于现代民族,也适用于人类历史上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一切民族,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在识别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们共同体时,不能不以上述四个特征作为遵循的原则。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实际,即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除少数几个民族已经初步具有资本主义因素之外,绝大多数民族尚处于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上述所指的民族四个特征正在形成之中。为此,在民族识别的具体工作中,我们又不能简单地照搬斯大林的民族定义,而应该密切结合我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力求体现马列主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科学结合。

中国***把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在民族识别过程中,对斯大林的民族定义进行了唯物和辩证的科学运用。

分类: 社会/文化 >> 民族

解析:

“什么是民族”的问题,首先遇到的是语言学问题。

“民族”一词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社会文本中

。英语nation(民族)与中文的“民族”在语义上有很大不同。在许多场

合,中文的“民族”常与种族、国家概念相混淆。种族(ethnicity)以人

的体质形态上所具有的某些共同遗传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血型、骨

骼等)为标志,属于人类学和生物学范畴。如傣族,壮族,彝族,汉族,

藏族等,都是人类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种族。中文“民族”的用法,在很

多场合,可以指种族,如“汉民族”,“少数民族”等。在英语环境里,

民族和种族的区别非常清楚,ethnicity是在严格的人类学和生物学意义上

使用的,如“黑人”、“白人”、“亚洲族裔”等。而“民族”是属于社

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范畴。

“民族”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传统文化和心理素质为特征的

,如中华民族、美国民族、印度民族、伊朗民族、 民族、日本民族

、德意志民族等。民族显然与“种族”完全不同。一个民族可以包括若干

不同的种族,如中华民族有几十个种族。而同一种族的人,也可以分别属

于不同的民族,如汉族,在中国属于中华民族,移民到美国的属于美国民

族。

在中文里,“民族”和“国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

然而,英语的nation一词,同时包含有“国家”和“民族”两个涵义

,而且更强调政治特点。如The Nations of the Western Europe(西欧诸

国),The United Nations(联合国)。

再如nationwide,指遍及全国的,而不是遍及全民族的。

national hymn是指国歌,不是民族赞美诗。

national park是国家公园而不是民族公园。

英语nation一词中,“国家”的含义要高于、多于“民族”。

中文和英文在语义上的差异,使得在使用“民族”(nation)时出现很

大偏差。中文倾向于理解为种族,人类学和生物学意义较强;而英文更多

地在“国家”的意义上使用,突出了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涵义。这个歧义在

“民族主义”(nationali )概念上将更为明显。

民族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

组合方式。今天谈到“民族”并定义民族时,其实是给民族主义这样的思

潮或理论提供理论基础或解释。把“民族”概念化的需要,在于历史上现

代国家的产生。换言之,是国家需要“民族”这样一种概念,用它来确定

疆土、人口和 。任何社会组织都要有定义域,说明该组织的界限,包

括什么样的人,以及权力和权力运作的范围。所以,“民族”和“国家”

在概念上紧密相关。脱离了关于“国家”的概念,民族这一概念就丧失了

历史的起源而无法定义。现代国家要求有民族这一概念。民族国家是政治

单位,通过共同的价值、历史和象征性行为表达集体的自我意识。在这个

意义上说,民族国家是某种特殊的集体身份。

这里,我们就有了两个中文的“民族”概念:一个是人类学和生物学

意义上的“传统民族概念”;另一个是社会学和政治学意义上的“现代民

族概念”。“民族主义”只能是与“现代民族概念”相联系的,否则就会

陷入极大的混乱。如“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

非常近代的社会话语中才出现的。中华民族也并不是指汉族或任何一个特

定的民族,而是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统一体中所有的民族。用血源、

语言、宗教、文化传统和民俗来定义“中华民族”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更为明显的例子是作为现代民族的“美国民族”。美国民族的

形成与上述任何一个民族构成的要素都没有关系,它是由美利坚合众国直

接分娩出来的,只有二百年的历史。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是没有可能形成

自己的独特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的。而且,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其种

族来源几平遍及世界,包括欧洲的主要民族,根本没有从氏族、部族、部

落到民族的形成历史。

“中华民族”和“美国民族”都是确实存在的,只不过其定义的具体

内容要比其他民族繁复。尽管我们很难用“传统民族概念”来定义他们,

然而,我们却可以轻易地用“现代民族概念”来方便地加以定义。

作为“民族主义”中的“民族”,只能是“现代民族概念”,作为一

个近现代出现的概念,它只能是社会学和政治学意义上的。“种族主义”

(raciali )中的“种族”才是与“传统民族概念”相关联的。“种族主

义”与“民族主义”在英文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它们之间是没有什么

“血缘”关系的。那种将民族主义划分成“种族的”、“文化的”、“政

治的”民族主义的人,表现出的是对“民族主义”的绝对无知。“民族主

义”只可能是“政治的”,而不可能是其他,不论其“成熟”与否。

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同我国民族的

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的,将民族的各个特征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研究的。

共同的地域是民族形成的基础,但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

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交错居住的状况。无论在经济、政治、文

化生活方面,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都密切地联结在一起。因此,在民族识别中

,既重视待识别民族的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等特征,又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

,对待识别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在地域方面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民族分布地区的

不同,有的民族有不同的方言,有的方言差别很大。还有些民族甚至使用两种或

两种以上不同的语言。因此,民族识别中既不能撇开语言的分析,也不能单纯依

据语言系属来确定族别。

中国少数民族在物质生活、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因

而具有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有些少数民族尽管其它特征不很明显,但仍保持着

自己的民族意识。这也是进行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综合研究各种现实特征的基础上,同时研究族源,以便弄清该人们共同体

的形成过程及分合渊源关系,然后确认该人们共同体的属性。这也可以说是中国

民族识别工作的一大特色。

在民族识别中,充分尊重民族集团的意愿,在民族称谓上“名从主人”。对

具体属于哪个民族和确定族称问题,尽可能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当然,这也要

以科学为依据。

是从1978年到1987年。1979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至此,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 。

民族识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民族工作。它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标准,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构成,是中国***把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在民族识别三个阶段的工作里,费孝通、黄现璠、夏康农、秋浦、翁独健、李有义、李安宅、吴泽霖、方国瑜、杨成志、杨堃、吴文藻、江应梁、刘咸、林耀华等等20世纪中国人类学界和民族学界的名家,及大批学者、民族工作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国民族识别的依据主要是民族特征和民族意愿。民族意愿是人们对某个人们共同体本身的历史和特征的认识,理解与综合,并形成为民族的自觉意识,亦即对长期以来本民族的兴趣,发展历史过程等客观事实的自我表达这是很重要的,我国民族识别的依据主要是民族特征和民族意愿。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

我国的民族识别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新中国建立到1954年为第一阶段,确认了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黎、僳僳、佤、高山、东乡、纳西、拉枯、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民族等共38个少数民族。

1954年到1964年为第二阶段,确认了土家、畲、达斡尔、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等15个少数民族。

1965年到1979年为第三阶段,1965年确认了珞巴族,1979年最后确认了基诺族。至此,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被确认的少数民族共有55个,加上汉族,共56个民族,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

民族是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

现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国度为区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单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没有共同的语言、历史来源的人群。现代同一个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也可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语言。

民族并不是一有人类就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人类最早的社会集团是原始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才结成稳定的集体——氏族。

扩展资料

民族的特征:

1、指构成一个民族所应具备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4个基本特征。每一个基本特征都具有特定的内容,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民族自身形成发展中的原因,各种特征具体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

2、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任何文化与文化创造都是以民族与民族社会为根基的,没有民族社会生活的沃土,文化便无由生根。

文化使民族与民族社会得以形成,为它提供最广泛的物质和精神以及其它方面的基础,并以其整体的内部结构和完整的外部面貌执行民族区分功能。

——民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592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