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朝官员帽子顶上的珠子颜色分为几品 有重赏

关于清朝官员帽子顶上的珠子颜色分为几品 有重赏,第1张

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戴凉帽的官吏。

暖帽的形制,多为圆型,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制,也有用呢制、缎制及布制的,视其天气变化而定。颜色为黑色为多。皮毛之类也有分别。最初,以貂鼠为贵,其次为海獭,再次为狐,其下则无皮不用。由于海獭价格昂贵,后用黄狼皮染黑代替,名为骚鼠,时人争相仿效。

扩展资料:

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礼帽、便帽之别。礼帽俗称“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为冬天所戴,名为暖帽;一为夏天所戴,名为凉帽。便帽,也称“小帽子”以六瓣合缝,缀檐如筒;俗称瓜皮帽。创自明太祖洪武年间,取其六合一统之意。

这种小帽形式很多,有平顶、尖顶、硬胎软胎之别。平顶大多为硬胎,内衬棉花;尖顶大多为软胎,取其便利。等级不同,帽子不同。

参考资料:

-清代管帽

想要了解清代官帽上那颗“顶珠”价值,首先需要了解官帽所代表的重要地位。清代有着明确的等级制度,判断官员级别最容易的方法就是看官帽上的顶珠。

一品官员“顶珠”是红宝石。这种红宝石不仅产量低、而且非常稀缺。红宝石本身还是吉祥之物。

“鸽子血”用来形容红宝石的颜色,历来被公认是最美的颜色。通常红宝石具有双色性,一般红宝石会呈紫红色或粉红色,想达到鸽血红非常不易,主要取决铬含量,越高则越红。鸽血红宝石的红色愈鲜艳就愈美丽,价值也就越不可估量。

二品官员“顶珠”是极为珍贵的红珊瑚,价值仅次于红宝石。珊瑚是珠宝中唯一有生命的千年灵物,在佛典中被列入七宝之一。古时珊瑚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贵与权势,又称“瑞宝”,是幸福与永恒的象征。

珊瑚主要生长在200米-2000米大海深处,开采极为不易。珊瑚二十年长一寸,三百年才长一公斤。因此,珊瑚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千年宝贝。

三品官员“顶珠”是产量和种类比较多的蓝宝石。蓝宝石象征高贵,坚贞,神秘且庄严,同时又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翻开历史篇章可了解,各国皇冠服饰上以及宗教饰物上都常使用蓝宝石。

四品官员“顶珠”是具有独特的蓝色、深蓝、淡蓝及浅青等颜色的青金石。青金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玉石的一种,也是较为罕有的宝石,可保佑平安健康,无病无灾。

青金石始于西汉时期,自明清以来,青金石因"色相如天”,而天为上,故明清帝王重青金石。现保存于故宫博物馆的两万余件清宫藏玉中,青金石雕刻品不及百件。

五品官员“顶珠”是水晶。水晶通体透明,而且硬度非常高,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热爱。天然水晶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生长在地壳深处,通常都要经历火山和地震等剧烈的地壳运动才能形成,因此也非常稀有和珍贵。

六品官员“顶珠”是白色涅玻璃(不透明玻璃)。我国从西周开始即有制作玻璃工艺,有2000多年的历史,到清朝已发展到顶峰,很多珍宝被流传下来。

七、八、九品官员的“顶珠”是金顶。唯一不同的是,七品顶珠是紫金,不带修饰。八、九品为镂金。

能戴在官员头上这些珠子又岂能是便宜货。从最为显赫的前三品大臣可看出,玉石、珊瑚、宝石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尊卑。如今:这些宝物也一直是珠宝市场的高大上装饰,尊贵奢华的品质与魅力非同一般。

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上下5000年历史,是世界上唯一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这些流传下来众多珍贵无价的宝藏及文化中,无不凝结先人的智慧结晶。有书君认为不论是取材还是工艺,抑或文化又岂能是用价值能衡量得了呢?不知各位看官对此有何看法呢

因为清朝的皇帝都笃信藏传佛教,所以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都要佩戴珠子。

在清朝时期官员和皇帝脖子上面佩戴的珠子也叫做朝珠,朝珠是清朝时期礼服上面的一种配件,一共有一百零八颗,每七十二颗中间穿入一个大珠子,大珠子一共有四颗,被称为分株。

据说朝珠象征着四个季节,因为清朝时期的皇帝们都很崇尚佛教,所以无论是皇帝、后妃、和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以及皇宫内的侍卫和京城的官员,都要佩戴朝珠。

同时朝珠也可以作为一种赏赐,由皇帝赏赐给大臣们,朝珠两旁一共有三串小珠,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名字叫做纪念。

并且朝珠的戴法也不一样,男士佩戴的时候两串在左边一串在右边,女士佩戴的时候两串在右边一串在左边。

扩展资料:

朝珠为清代康熙后王公大臣及命妇颈上所配,象征不同身份及地位。朝臣中,文官五品之上,武官四品以上官员本人及其近亲穿着朝服时方可佩戴,平民百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佩戴。

朝珠分为六部分:身子、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衍生于佛教徒念珠,每盘朝珠由严格的108颗组成。每27颗珠子中间夹一个佛头,总共有4个佛头,寓意四季。

佛头直径比朝珠大一倍,外观一致,也称分珠,与108朝珠形成鲜明对比。顶部佛头连接佛头塔 ,把朝珠的两头各从对穿的孔的一头穿进,然后都从中间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为一。

佛头塔的顶端用阔丝带系缀有一块宝石大坠子,大坠上端还垂有一块宝石,称之为背云。 葫芦状佛头塔的两侧又有三串小珠串,每串10粒。

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银丝珐琅裹着宝石的小坠角,称为纪念。皇帝穿朝服上朝戴东珠,祭天戴青金石,祀地佩蜜珀珠,朝日以珊瑚珠,夕月以绿松石,穿绳为明**绦。

皇子、亲王、亲王世子、郡王,朝珠不得用东珠,余随所用,金黄绦;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朝珠不得用东珠,余随所用,石青绦。

皇后、皇太后朝珠三盘:东珠朝珠、珊瑚朝珠、吉服朝珠,穿绳明黄绦,皇贵妃、贵妃朝珠三盘:珊瑚朝珠、蜜珀朝珠、吉服朝珠,明黄绦。

嫔妃朝珠三盘:珊瑚朝珠、蜜珀朝珠、吉服朝珠,金黄绦。民公、侯、伯、子、男朝珠,珊瑚、青金石、绿松石、蜜珀随所用,石青绦。

—朝珠

主要是因为清朝信奉佛教,佛教的装饰就是佛珠!

清朝官员的脖颈上,所佩戴的串珠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装饰品,这串珠子叫做“朝珠”,是清朝官员们身份的象征。

一串朝珠共有108颗珠子,以佛头为首,每串27颗珠子便穿入一颗大珠,大珠也叫“分珠”,每串朝珠上有4颗“分珠”,四颗分珠象征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108颗朝珠还对应着12生肖、24节气和72天候。

分部在朝珠中的三颗绿松石,象征着早、中、晚三个时段和上、中、下三个旬期。朝珠的用料和大小长短,代表了官职的高低。(或玛瑙、或蜜蜡,官职不同,朝珠的用料也不同。) 

朝珠的用料十分讲究,而且在材料方面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规定。

一品官员(正、从)——嵌红宝石朝珠,红宝石象征着高尚与仁爱,象征着清朝一品官员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与仁爱的精神。(然而并没有……)

二品官员——嵌红珊瑚朝珠、佩红宝石顶子

三品官员——嵌蓝宝石朝珠(同上)

四品官员——嵌青金石朝珠

五品官员——嵌水晶朝珠

六品官员——嵌砗磲朝珠(一种洁白如玉的贝类制作而成的宝石,是佛教七宝之一。) 七品、八品、九品通用黄金。 

清朝官员在升迁或者被贬职时,与其品级所相应的朝珠必须上交朝廷。

在清朝,朝珠不可以作为私人收藏,不可以故意毁坏,不可以私自打造, 官员们必须在穿着朝服时才可以佩戴朝珠,不佩戴朝珠时要将其妥善保管,对朝珠和朝服不敬,就是对大清皇帝不敬。

事实上朝珠乃是清朝朝服文化的一部分!

朝服又称朝袍,是清朝官员身份的象征,即官员们在上朝和办公时所必须穿着的服装。

“朝袍”并非清朝独有,早在周朝便有了“朝袍”的传统。

上朝不穿朝袍和上学不穿校服的性质是一样的,但是结果却大不相同……毕竟老师们没有判决斩立决的权力。

清朝官员的朝袍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礼服,朝服袍、吉服袍,都属于礼服,各有春、夏、秋、冬四套。

礼服是过年过节或者参加皇家聚会时穿着的衣服,因此朝服袍和吉服袍,一年里也穿不上几次。

官服之中最有讲究的是第二种——朝褂。

朝褂,因其胸前、后背各有一块像补丁的图案,所以又称“补子服”。

(清乾隆时期,在北京南城区有一个地方叫做“补子胡同”,这个胡同就是买官卖官的地方)

朝褂是封建社会下,等级制度的体现,官员的品级不同,朝褂上打补子的图案也不同。

补子服又分为“文官和武官”两种。

文官一品的补子服图案是海天仙鹤;

武官一品的补子服图案是青蓝麒麟;

文二是鸣天锦鸡,武二是金毛狮子; 文三是向天孔雀,武三是斑斓猛虎; 文四是褐背云燕,武四是黑斑花豹; 文五是海涯白鹇,武五是白腹黑熊; 文六是蓝嘴鹭鸶,武六是金眼花彪; 文七是锦毛鸂鶒,武七、八是蓝角公牛; 文八是无尾鹌鹑; 文九是双尾练鹊,武九是蓝海白马。

清代官员帽子上的珠子价值,和官员的品级有关系,品级越高,珠子的材质越珍贵(以清朝时的珍贵程度而不是现在)。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从最低的九品芝麻官到一品大员顶珠材质的变化(下图为清朝电视剧中朝堂上的官员,大家可以看到他们帽子上的顶珠多种多样)。

九品芝麻官。

九品是清朝官员队伍中最低的品级,九品官员帽子上的顶珠材质也是当时相对最便宜的,属于是阳纹镂金材质。

八品官员。

八品官员比九品官等级略高,帽子上的顶珠材质和九品差不多,只是九品官的顶珠是阳纹镂金材质,而八品官帽子上的顶珠是阴纹镂金。

七品官员。

七品官员帽子上顶珠的材质也是金质的,只是不同于九品、八品的镂金,七品官员的顶珠是素金的,金的纯度非常高。

六品官员。

六品官员的顶珠材质是砗磲(chē qú),砗磲宝石(如下图手串中的白色珠子)是用贝类动物砗磲的躯壳做成的,是纯白色的珠子,属于稀有的有机宝石。砗磲和珊瑚、珍珠、琥珀并列为西方的四大有机宝石;而在东方的佛教经典《金刚经》中,砗磲和金、银、玛瑙、珊瑚、琉璃、琥珀一起,被称为佛教佛教七宝。

五品官员。

五品官员的顶珠是水晶的,在清代水晶又称“水玉”、“水精”,因为水晶是透明的,又寓意干净纯粹,水晶顶珠也有只为清官的意思。

四品官员。

四品官员的顶珠材质是青金石,在清朝青金石又称“璆琳(qiú liń)”、“金精”、“瑾瑜”等等。青金石因为它的色相像蓝天,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非常喜欢。

三品大员。

清朝官员从三品开始,顶珠的材质都是宝石,但又根据宝石价值的不同用来区分一品、二品和三品,而清朝三品官员的顶珠材质就是蓝宝石(如下图帽子上的顶珠为蓝宝石,官员品级为三品)。

二品大员。

清朝二品大员的顶珠材质属于红色宝石级的珊瑚,在我国古代,红色象征着喜庆、贵重等,非常受统治者的喜爱,宝石级的红珊瑚也被认为非常珍贵,在清朝是二品大员的顶珠。

一品大员。

一品大员是官员等级中最高的,他们的顶珠材质自然也是最珍贵的。清朝一品大员的顶珠红宝石属于刚玉族矿物,非常坚硬。

由于天然的红宝石非常的稀少,自然也非常珍贵,所以在清朝,品级最高的一品大员帽子上的顶珠,就是用红宝石材质。

至于清朝官员顶珠的具体价值,自然是随着时间推移、生产水平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很多在清朝很珍贵的材质在现代已经不算珍贵了。

比如红宝石,天然的红宝石非常珍贵,但是人工合成并不难;再比如六品官员的顶珠材质砗磲,由于现代生产水平的提高,价值也不再想清朝那样珍贵。

对此,大家怎么看?如果让你以现代价值给清朝官员重新佩戴顶珠,你会怎么排序?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有趣又有用的历史知识,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清史稿》,《中国通史》,《世界经济史》等。

清朝官员佩戴的不是佛珠而是朝珠。朝珠是清廷冠服佩饰标准。

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就已经开始奉行支持藏传佛教的政策,并经常把佛珠赏赐给属下,各级官吏将领也把佛珠当作礼品进贡。后来作为清廷冠服佩饰标准的朝珠,其样式就源于藏传佛珠。

朝珠象征着四季,一百零八颗珠代表一年十二个月,24节气、72候,四个佛头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三串绿松石记捻表示一月中的上、中、下三个旬期,总和为30天。

朝珠成为宫廷冠服佩饰确立于顺治帝入关后,随着服饰制度渐趋完备,朝珠的制作和佩戴规范也载入乾隆28年编撰的《钦定大清会典》之中,以示郑重。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并且成为皇帝对文武百官的赏赐以示恩重。

扩展资料

朝珠佩戴等级

朝珠的佩戴方式有严格规定,有封号的妇女穿着吉服参加祈谷、先蚕古礼时,只需佩挂一盘朝珠;若遇重大朝会如祭祀先帝、接受册封时,必须穿着朝服并佩挂三盘朝珠,历代皇后和太后的画像中也是如此。而男子在任何场合只佩挂一盘朝珠。

场合不同,皇帝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也要佩戴不同颜色的朝珠。皇帝祭天坛时,穿蓝色朝服,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坛时,穿明**朝服,佩戴琥珀或蜜腊朝珠;在日坛朝日礼时,穿红色朝服,佩戴红珊瑚朝珠;在月坛夕月礼时,穿白色朝服,佩戴绿松石朝珠。四种颜色分别代表天、地、日、月。

此外,根据亲贵等级对所佩戴朝珠的颜色、数量、珠子和丝绦的质料均作了详细规定,以显示不同的地位。譬如东珠(一种珍稀的珍珠)朝珠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佩戴,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其他人等佩戴或拥有均属僭越,这也是存世东珠朝珠稀少珍贵的原因。

-朝珠

清代,皇帝及官员后宫的衣饰多由水晶及珍珠宝石装饰,下面是具体的佩戴规定:

皇帝、皇后、皇太后、皇贵妃及妃嫔以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穿朝服、戴朝珠。但根据等级身份不同,朝珠的质地亦不相同。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才能佩戴东珠朝珠,东珠朝珠由108颗东珠串成,每27颗东珠又用4粒红珊瑚结珠等距间隔出上、下、左、右四部分,其上部结珠呈葫芦形称“佛头”。佩戴朝珠时,佛头垂于背后,并用黄绦带连接一组玉饰,称做“背云”。朝珠垂在胸前的左右红珊瑚结珠处,分别饰一串和二串绿松石珠串,称为"纪念"。朝珠的构成,有着深刻的含义。108颗东珠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四个红珊瑚结珠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三串绿松石纪念表示一月中的上、中、下三个旬期。皇帝穿朝服时戴一盘东珠外,还在两肩斜 持两盘红珊瑚结珠,以示身份特殊。

朝服有补,顶戴分为朝冠和吉服冠两种,

文官:

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

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

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

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

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

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60两;

七品鸂鶒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45两;

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40两;

九品练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35两;

御史大人,补服绣獬豸,代表公正。

武官:

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81两,加支528两;

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155两,加支444两;从二品岁奉53两,加支324两;

三品豹子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39两,加支204两;

四品老虎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27两,加支114两;

五品熊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18两,加支72两;

六品彪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14两,加支35两;

七品犀牛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12两;

八品犀牛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23两;

九品海马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

清朝官员的顶戴等级区别:

1、顶珠宝石的颜色:颜色上大致分为红、蓝、白、金四色,一二品为红色,三四品为蓝色,五六品为白色,七八九品为金色。

2、顶戴花翎和宝石的材质:亲王以下至一品官,其冠顶均用红宝石,,二品官用珊瑚顶,三品官用蓝宝石顶,四品官用青金石顶,五品官用水晶顶,六品官用砗磲顶,七品官用素金顶,八品、九品均用镂花素金顶。

3、顶珠宝石的形状:顶珠宝石为圆球形状的为吉服,是重要节日时候戴的,而长条尖形的那种为上朝的时候带的。

扩展资料

清朝军队主要分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又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中侍卫皇帝的称为亲军,由侍卫处(领侍卫府)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门侍卫和皇帝出行随扈,权位尤重。

其他守卫京师的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虎枪营、善扑营等。

骁骑营由八旗都统直辖;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各设统领管辖;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由于都是特种兵,设掌印总统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辖;虎枪营专任扈从、围猎等,设总统管辖;善扑营则专门练习摔角。

驻防八旗驻扎于全国各重要之地,视情况不同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内地将军等只管军事,而驻扎边疆的将军等要兼管民政。清朝的将军是满官的称号,战时则任命亲王为大将军。

——顶戴

——清朝官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9406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