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清代沉香佛珠?

如何鉴别清代沉香佛珠?,第1张

1、观其形状。真正的沉香因其源自天然,所以每颗珠粒的纹路都会不同,而且天然的沉香因其少有,大多是人工制作,这就不可能保证每颗都大小完全相同,而人造沉香因为是机器加工一般都颗颗正圆。2、闻其香味。沉香手串的味道自然而不刺鼻,有股醇

在一些有关清朝的影视剧中,举行朝会时,通常会发现臣子与皇帝的脖子上都佩戴有一串长长的佛珠,在清朝也叫朝珠。而这种朝珠却未在其它朝代出现过,是清朝时期所独有的。它的作用除了装饰之外,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用来区分佩戴者的等级,同时也表示了一种信仰,代表着对于佛教的虔诚和上天的敬重。

首先是朝珠的装饰性能,清朝的朝珠是佛珠的改良版,所选的材质一般是沉香木和较为名贵的玉石和玛瑙石,较为美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从仪表仪容这方面来说,朝珠作为群臣和皇帝的佩戴物品,在清朝是很受重视的,代表着威严。在精选朝珠的材质后,通过工匠们的精雕细琢,打造出十分美观的小珠子,再串联成串。

例如皇帝佩戴的一百零八颗朝珠有着较深的寓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七十二颗代表着与农事气象有关的七十二候,第二部分的二十四颗指的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第三部分的十二颗代表一年的十二月份。在这一百零八颗珠子中还有四个比较大的珠子,则表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其次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佩戴朝珠,且佩戴者所戴的朝珠种类也是不一样的,它不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也可以用来区分官员的阶品。

按照清朝的制度,朝珠是威严的象征,只有文官五品以上和武官四品以上、后宫嫔妃和皇帝等才有资格佩戴朝珠,未经允许私自佩戴时反而需要接受较重的责罚。而不同阶品的官员和嫔妃们所佩戴的朝珠种类也有所差异,例如皇帝通常佩戴东珠朝珠,为了凸显身份,皇太后还会在肩部佩戴比较名贵的红珊瑚朝珠。

除此之外,朝珠起源于佛珠,代表着一种信仰,表现了清朝皇室对于上天的信奉和虔诚之心。据有关史料显示,在举办祭祀活动时,如祭拜天地日月时,皇帝就会佩戴与平时材质略有不同的朝珠,以表虔诚和敬重。依靠这种信仰,也有助于统治者对于百姓的治理。

历史上,除了清朝皇帝没有哪朝皇帝戴佛珠的。根据史料记载可知,清代的朝珠源于藏传佛教的佛珠。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清朝政府就已经开始奉行支持藏传佛教的政策,并经常把佛珠赏赐给属下,各级官吏将领也把佛珠当做礼品进贡。后来作为清廷冠服佩饰标准的朝珠,其样式就脱胎于藏传佛珠。

佛教传入中土,发展至隋唐才进入繁荣期,佛珠也开始被大量用于中土佛教中。基于因地取材的需要,制作佛珠的菩提子被香木、硬皮树的树籽所取代。按照制式,佛珠通常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类。持珠,就是佛教徒手中持念的佛珠。这种珠串在文玩圈中俗称手持,其珠数为18-54颗不等,常配有雍容大气的坠饰和流苏;佩珠,即戴在手腕上的佛珠,也就是上面我们说后来发展成手串的念珠。佩珠在文玩界俗称手串,珠数以18颗子珠最为常见,这也与当今文玩手串的珠数相差无几,由佛教佩珠演变而来的手串在清代宫廷里就已经开始流行了。挂珠,即挂在脖子上的佛珠,通常由108颗子珠穿成,并配以佛头、隔珠、弟子珠。

由较为常见的108颗子珠组成的上品挂珠发展而来的朝珠,是清代宫廷服饰的标准佩戴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清代帝后朝服像中可以看到,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帝没有佩戴朝珠,但顺治帝的皇后却佩戴了朝珠。顺治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在晚年朝服像中也佩戴了朝珠。自康熙帝以后,历代帝后的朝服像显示均佩戴有朝珠。

随着满清入关后国家舆服制度的不断完善,宫廷创制了森严的着装等级制度,它逐渐被赋予礼乐教化的功能,而朝珠也逐渐成为宫廷冠服佩饰的定制。朝珠的制作和佩戴规范也载入乾隆二十八年编纂的《钦定大清会典》中,可见官方的重视程度。清代朝珠由身子、结珠、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七部分组成,周长大约在130-170厘米之间。身子由108颗珠子组成,意寓12月、24节气、72候为一年的说法,总数定为108。还有一种说法,即佛教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旧时佛寺每日朝暮各撞钟108下,称为“醒百八烦恼”。

清代皇帝以及后妃、在朝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其命妇还有侍卫等,均可佩挂朝珠。场合不同,皇帝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也要佩戴不同颜色的朝珠。皇帝祭天坛时,穿蓝色朝服,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坛时,穿明**朝服,佩戴琥珀或蜜蜡朝珠;在日坛朝日礼时,穿红色朝服,佩戴红珊瑚朝珠;在月坛夕月礼时,穿白色朝服,佩戴绿松石朝珠。四种颜色分别代表天、地、日、月。当时官员佩戴的朝珠也分为不同等级,官阶越高所佩的朝珠材质越是高贵。清代皇帝赏赐给文武百官的朝珠各式各样,朝珠材质有东珠(珍珠)、翡翠、珊瑚、玛瑙、琥珀、蜜蜡等,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装饰。有封号的命妇也有朝珠,她们在穿着吉服参加祈谷、先蚕古礼时,只需佩挂一盘朝珠;若遇重大朝会如祭祀先帝、接受册封时,必须穿着朝服并佩挂三盘朝珠,历代皇后和太后的画像中也是如此。皇帝、官僚、命妇这一庞大群体都佩戴的朝珠,似乎与现在文玩手串文化中不同材质的珠串一脉相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9556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