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木雕刻需要什么工具

实木雕刻需要什么工具,第1张

1、圆刀: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如花叶、花瓣及花枝干的圆面都需用圆刀适形处理。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

2、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劈削铲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型号大的也能用来凿大型,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平刀的锐角能刻线,二刀相交时能剔除刀脚或印刻图案。瑞典和苏联的木雕人物就多用平刀,有强烈的木趣刀味。

3、斜刀:刀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修光。如果刻人物眼角处,斜刀更好用。料刀又分正手斜与反手斜,以适合各个方向。在上海的黄杨木雕中刻毛发丝缕通常使用斜刀,用扼、拧的方法运刀,刻出的毛发效果比用三角刀刻得更为生动自然。

4、玉婉刀:俗称“和尚头”、“蝴蝶凿”,刃口呈圆弧形,是一种介乎圆刀与平刀之间的修光用刀,分圆弧和斜弧二种。在平刀与圆刀无法施展时它们可以代替完成。特点是比较缓和,既不像平刀那么板直,又不像圆刀那么深凹,适合在凹面起伏上使用。

5、中钢刀:刃口平直两面都有斜度。也称“印刀”。传统雕刻认为:中钢刀锋口正中,用它打坯可保持锋正直往,使周围保留部分不受震动。中钢刀还用于印刻人物服饰及道具上的图案花纹。

-木雕

工具:刀(雕刻刀)、凿子、圆凿、锥子(圆锥)、扁斧和敲锤

相关介绍:

1刀(雕刻刀):

基本分为二大类。一类是“翁管形”的坯刀、俗称“砍大荒”、“毛坯刀”,一类是“钻条形”的修光刀,主要用于掘细坯和修光。

2凿子:

雕刻师用凿子雕凿石头、木头、金属或其他材料,而版画家用凿子制作木刻印版。

3圆凿:

是指一种做成曲形的有锋利刀刃的凿子,用于木材雕刻。

4锥子:

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一个圆锥,是最常用的,二是一个类似圆锥但磨出了四条棱的,主要用来钻孔,也可以在金属上画线用。

5斧子:

斧子的用途是配合出坯大量砍削木料

6敲锤:

木雕敲锤的形状以扁、平、宽、方为好。敲锤分木制与铁制二种,木制敲锤一般采用木质比重大的硬木,如红木、黄杨、檀木、榉木及果树木料等。

扩展资料

传统雕刻即以手工的方式运用刀、斧等工具在木材、石材等基料上进行艺术创作。现代雕刻根据工具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化学蚀刻、电蚀刻、手工雕刻、激光雕刻、标记雕刻、机械雕刻、辊模雕刻等。

工具是雕刻家从事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在木雕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雕刻刀及其辅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看一个人的手艺如何,只须观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晓,而工具的保养修饰,也能证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

在木雕创作中,工具齐备,会磨会用,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使行刀运凿洗炼洒脱,清晰流畅,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雕刻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它是石雕中最基本的技法。

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同时要求特别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与和谐,只有这样,圆雕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

由于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所以圆雕对石材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然后雕师们才按比例“打坯”。“打坯”是圆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大型的圆雕作品,还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待修订守“泥稿”后,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打坯”的目的是确保雕品的各个部件都能条例严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动刀雕刻出生动传神的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雕的题材不断拓宽,石雕技法也不断丰富发展,在圆雕技法的基础上,出现镂雕、链雕。在表现内容上,也由独立的个体发展到人物、动物和山水等相结合的大型群雕,这就使得圆雕从技法到作品内容都更加丰富和完善。同一件圆雕作品,往往是圆雕、镂雕、链雕等多种技法融会贯通。 浮雕是在石料上面雕刻,使物像凸起的雕刻技法。它与圆雕最大的区别是,浮雕只从前方位表现物像的“半立体感”,后方位或贴在石料上,或根据石料层情况简略雕刻。要凸起物像,自然要铲去非物像的部分,如果铲去非物像部分的深度浅,那凸起的物像就也浅,这样的雕作就称为浅浮雕,反之则称为高浮雕。高浮雕比较接近圆雕。

浮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继圆雕之后出现的一种装饰性的雕刻技法,多刻于石壁或木柱的表面,如刻于北魏太和十八年的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佛龛的石楣上的浮雕、陕西西安唐太宗昭陵六骏浮雕等。

寿山石的浮雕始于明、清时期寿山石砚四雕和印章方柱的四面,虽然因为材料的缘故,在体积上和中国历代的浮雕作品相比,悬殊很大,但是中国传统的浮雕艺术对寿山石的薄意、透雕就是借鉴中国古代寺院、宫殿、亭台楼阁、小桥、村舍等装饰雕刻以及摩崖石刻、砖雕、木雕等技法发展而来的。

浮雕的选材十分讲究石料的色阶分明和石面宽大平整,因此最好选择色层分明薄形石料,利用外层石色雕刻景物,以里层石色作为衬底,形成自然套色。有两层色阶者,可以利用上层石色进行雕刻,下层作为衬底,或在衬底上刻薄意,犹如浮雕与壁画交相辉映。色阶有多层次的,可以用来雕刻高浮雕作品,这样,艺效果就更加理想。

在浮雕作品中,保留凸出的物像部分,而将背面部分进行局部或全部镂空,就称为透雕。透雕与镂雕、链雕的异同表现为,三者都高产有穿透性,但透雕的背面多以插屏的形式来表现,有单面透雕和双面透雕之分。单面透雕只刻正面,双面透雕则将正、背两面的物像都刻出来。不管单面透雕还是双面透雕,都与镂雕、链雕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镂雕和链雕都是360度的全方面雕刻,而不是正、反两面,因此,镂雕和链雕属于圆雕技法,而透雕则是浮雕技法的延伸。 镂雕和链雕是圆雕相对独立的雕刻技法,常与圆雕或其它技法相结合,使雕刻作品更富表现力。

镂雕也称镂空,即把石材中没有表现物像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现物像的部分保留下来。基于镂雕的难度很大,所以从石料挑选、作品布局、刀具配备到雕刻程序等,都与一般雕刻技法有所不同。镂雕的石料必须质细性纯,尤其是镂空部分,更不应有裂纹和高密度的砂格,否则容易造成断裂。镂雕使用的工具,除一般雕刻刀具外,还需要特制的长臂凿、扒剔刀、铲底刀、钩型刀,以及小锯刺等专用刀具。由于镂雕内部景物的用妯方向的方法来克服操作上的困难,所以镂雕景物的设计要求最好是多面透空。一般来说,透空的方向愈多,空洞愈密,镂雕就愈易,效果也就愈佳。镂雕的程序是”先外后内“,待外层景物及其他衬景的打坯、凿坯工序全部结束之后,才能进行镂雕。

链雕是用一块石材镂空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石链的雕法,该法源于玉雕,却比玉雕更难,因为石质不比玉质坚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链断石毁。

链雕对石材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必须经过严格挑选、鉴定。一般情况下,质细性坚、纯而无格的寿山石比较合适。在相石构思时,也要特别精心细致。首先要安排好链条的位置,使链条巧妙避过裂纹与砂格。在雕刻时,链条可与其它景物同时打坯,但不能急于穿孔脱环,必须等待作品修光完成之后,再慢慢进行脱环。

脱环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难度极高。先用小型钻孔,每孔之间略留距离,然后再用特制的小链刀或针钻,谨慎按序,一一脱环,还要用”可回性打样膏“加以固定,待整条链环刻成后,再将胶合的部分用温水泡浸,慢慢脱落。 微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所周在的王叔远的《核舟记》,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篆刻边款艺术是微雕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明清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这方寸之地,用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自娱自乐。及至寿山石成为印章材料之后,寿山石的微雕艺术便也开始出现。清初杨璇、雕彬都曾在寿山石雕品的花纹僻处刻以小字,“西门薄意派”雕刻大师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丛、石缝中以极细的笔刻划上自己姓名和制作年月,以后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放大镜等先进科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作品中所刻的文字愈来愈小,内容也愈来愈多。

微雕特别讲究选材,其石材质地要求绝对精纯,容不得有半点砂格和半丝裂纹,因为半个砂点就可能要刻10多个汉字。其次,微雕的刀具也是特殊的细刀,既要尖细,又得锋利。第三,要有特别精熟的书法和国画功底,雕刻的时候才可进行“意刻”。第四,临场要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钧,一气呵成。第五,运刀要稳、准、狠,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和刀法笔意达到完美的统一。

微雕艺术“艺在微”,愈是细微,功夫越精,价值也越高。微雕也是十分讲究画面和章法的艺术,这就是“意在精”。微雕的雕刻师首先要有很深的书法和绘画功底,虽然微雕细微到无法用肉眼辨认,但在放大镜下仍然十分精美,如大幅的书法精品。 钮雕是专指在印章上部钮饰的雕刻,属于圆雕的范畴,具有丰富的立体感,但它和圆雕相比,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物像小,限于印章的规模,一般都在10立方厘米以下;二是只表现物像的上方,而不像圆雕那样,需要全方位表现;此外,钮雕的表现内容多是动物,特别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如:螭、狮、龙、虎、辟邪、饕餮等,因此,钮雕也称为“兽钮”。

钮雕的历史是和印章连在一起的,有印才有钮。据有关历史考证,最早的印章始于周朝,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最初的印章是权力和地位象征,是王侯将相、达达显贵的专用品。最初的印钮也十分简单、纯朴,只是在印章上方钻一小孔,用来穿强系结以便携带,因此印钮也称“印鼻子”。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印章在材料和钮饰上,根据使用者不同的权位和官衔,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如秦时的官印,除了用金、银、铜等质料原不同来区别官爵的高低外,还在印钮的装饰上加以区别。到了汉代,皇帝用玉玺虎钮,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三公及左右将军则用金印龟钮,傣禄二千石的官,则用铜印象钮此后,历代王朝,上至君王下至各品官员所用印钮,以职位高低,多为螭、狮、龙、凤、虎、辟邪、饕餮、麒麟、驼、鸟、鳌、熊、蝙蝠以及十二生肖中的其他动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694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