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扳指"原来是做什么用的?

清朝的"扳指"原来是做什么用的?,第1张

以玉作扣弓弦的器具,套于拇指之上,在清代盛行,称为扳指或搬指。扳指均作成两端平齐、外周平滑高约35厘米的圆筒形。以前多用骨质或象牙雕制,而后逐渐流行,为清代豪官显贵的一种手上装饰品,原料也进而选用和田白玉,缅甸翡翠或天然玛瑙。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她是殷王之妾,一位常常带兵出征的女将)墓中,出土了一件商墓中人未见过的最早扣弦器---玉蹀,其外形一端平齐,一端斜口,可大套入成年 拇指。它与上述的扳指形式略有不同,可能是最早的扳指。说明这种防止拉弓时勒伤手的指的玉器,最晚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殷商时期已开始制作和使用。

时到今日,在河南南阳,广东四会等地的个体玉雕厂,仍有人断续地雕制两端平齐的玉扳指。不过其用途已不限于拉弓射箭,而为一些老年人挂在裤头上作玉佩,或国内及港台地区一些爱好者作收藏之用。以从民间收购来的已有破损但色绿而质佳的翡翠扳指,则常改制为戒面戒指。

应是戴在右手上

扳指是一种护手的工具,带于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时,在放箭时,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古人亦称为“机”,意义类似于“扳机”,表示扳指的作用相当于扳机。

扩展资料

传统的和田玉扳指少见的原因

1、品质要求高。

文扳指表面是刻有花纹的,这样的多是为了掩盖它的脏点和裂纹等瑕疵。武扳指和文扳指就不同了,武扳指的表面没有任何的花纹,因此它要求没有任何的瑕疵,玉质要求很高。

2、价格高。 

武扳指的表面没有任何的花纹,因此它的品质要求比较高,多是用好料做成,这样的多是在拍卖会上或收藏家的手里会见到,普通人多是消费不起的。现在市场中的扳指多是用山料或者玉质不太好的剩余籽料边角料做成,因此价格也不高。

3、市场人们的需求变化。

玉制品确实一直受到人们的喜欢,相比于扳指而言,和田玉吊坠、手镯和挂饰类的配饰更为受到人们的喜欢,从此可以看出传统扳指的需求量比较小,就算是有也很少有人去购买,除非是专门收藏的藏友。

-扳指

扳指在佩戴时,要佩戴在人的大拇指上。古代的玉扳指最早是被人们用来保护手指的。

因为扳指最早是射击时所使用的护具,随着时间的演变才变成了装饰品,佩戴在拇指上会显得比较美观。扳指通常是佩戴在拇指指节以下,指根以上的部位,以戴上去不易掉下来为合适,以免将拇指勒坏。

古代的玉扳指最早是被人们用来保护手指的。在冷兵器时代,拉弓射箭对于很多男性来说都是家常便饭,而人们在张弓拉箭的时候,很容易被划伤手指,在那个时期,扳指的意义就是在于保护人的手指,方便拉弓射箭。

起源:

在清代的电视剧中,会发现皇帝以及很多王公贵族都戴着扳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扳指本来就是满足人的物品,以前满人戴扳指,是用来保护拉弓的手,免得在激烈的对战中手受伤。

后来清朝入关,扳指也被汉族人所了解,慢慢的,很多有地位的人都开始佩戴扳指,以彰显自己。“扳指”的写法,历来有很多种,比如“扳指”、“板指”、或者“班指”。这造成了很多疑惑。

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同音词,不详内情者会认为这是外来语音翻译的时的必然问题。但是实际上,还是“扳指”二字更名副其实。

因为扳指的作用主要就相当于“扳机”。明代将领戚继光,曾经明确以“机”作为扳指的称呼。因为扳指的效用,与古代弩机的作用是相似的。二者都是扣弦,积蓄弓体的力量,而后解脱弓(弩)弦,发射箭枝。

韘初见于商代,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流行使用扳指了。扳指其实是一种护手的工具。经常带于握弓之手,这样,雕翎箭在飞出的一刹那正好从握弓之手的拇指处飞出,而扳指起到了护手的作用。

但到后期原先的功用逐渐弱化,其演变为一种装饰品。

(1)“扳指”套在射手的右手拇指上,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弦对手指的压强,保护手指.

(2)拉弯的弓弦把箭水平射出去,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故答案为:减小;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扳指,又称搬指或班指,是古人射箭时戴在大拇指上拉弓用的工具。

至清军入关前,满族人通用鹿骨扳指,呈**,年久变为浅褐色,以有眼者为贵。

由于清代皇帝十分喜爱扳指,为迎逢帝意,王公大臣以及地方官员纷纷将扳指进贡宫廷。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春,乾隆巡游山东,据清代《内务府奏底档》记载,沿途有蒙古王、巡抚官员,各处盐政、织造等,陆续“恭进”金锭、朝珠、衣料等大量财物。九江关监督全德“恭进”掐丝珐琅扳指20个;广东总督李侍尧“恭进”子儿皮钉花扳指50个、象牙扳指50个等等。为博皇帝欢心,众大臣还挖空心思地在扳指面上饰以浮雕纹饰,雕有“万寿无疆”、“古稀天子”及御制诗等。

用两个作用:1射箭时保护手指 2表示带的人是大官,非常有钱,当然它也是帝王的象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8236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