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玉器是怎样炼成的

古人的玉器是怎样炼成的,第1张

从古至今,人们对玉有着特殊的情感,赋予它或神秘、或庄重、或美好的寓意。早在 八千年前,兴隆洼文化的先民们就制作出了最早的玉器,他们选石制器的过程中,分辨出了“玉”这种美丽的石头,剖璞取玉,琢玉成器,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玉文化。

兴隆洼文化出土玉器(图据网络)

对于“玉”的定义,古人跟我们有所不同。

从现代矿物学角度来说,“玉”分为硬玉和软玉,因其化学成分不同而呈现出各种颜色。我们最常见的硬玉莫过于翡翠,最熟悉的软玉有和田玉。

现代翡翠手镯

而在古人的眼中,“玉,石之美者”(许慎《说文解字》),,水晶、玛瑙、珊瑚、琥珀、煤精、绿松石、青金石、滑石、萤石、玉髓、蜜蜡等颜色、质地各异的都是“玉”。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第一单元,名为“ 璞玉浑金”,集中展出了和田玉、琥珀、萤石、水晶、青金石、玛瑙、绿松石、绿松石、煤精、玉髓等不同类型的玉料,呈现出玉之渊源与丰富色彩。

面对材质坚硬的各色玉料,古人发现了解玉砂的妙用,利用材质硬度更高的解玉砂对玉器进行切割打磨。《诗经·小雅·鹤鸣》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说的“他山之石”指的就是解玉砂。

展出的解玉砂

那古人究竟是这样把这些玉石原石琢磨成精美玉器的呢?请听下回分解。

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五经通义》说玉“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所以《诗经》里有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这就是“结缡”,它后来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清闻人倓《古诗笺》中把“美玉缀罗缨”解释为“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古代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心意昭昭。 [编辑本段]玉佩与生活  战国、秦汉时期的玉佩繁缛华丽,甚至数十个小玉佩,如玉璜、玉璧、玉珩等,用丝线串联结成一组杂佩,用以突出佩戴者的华贵威严。魏晋以后,男子佩戴杂佩的渐少,以后各朝都只是佩戴简单的玉佩,而女子很长时间里依然佩戴杂佩,通常系在衣带上,走起路来环佩叮当,悦耳动听,因此“环佩”也渐渐成了女性的代称之一,环佩在样式和佩戴方式上是不断变化的,清代学者叶梦珠《阅世编·内装》解释说:“环佩,以金丝结成花珠,间以珠玉、宝石、钟铃,贯串成列,施于当胸。便用则在宫装之下,命服则在霞帔之间,俗名坠胸,与耳上金环,向惟礼服用之,于今亦然。” 可知清代女性的环佩已经从古时只系于衣带的腰饰,而转为坠于胸间的项饰了。 玉佩与文化  孔子曾说“君子于玉比德。”他认为玉具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之风。《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更是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在《诗经》中有很多以玉喻人的句子,例如,《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召南·野有死麋》“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诗句与意境最为优美的是《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一个男子赞美他将娶的妻子不但容貌美丽,而且有美玉一般的内心。但被比喻成玉人的人,并不都是女子,常常也被用来指男人,例如《世说新语》说嵇康:“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以后就有了典故“玉山倾倒”或者“玉山倾颓”。而一对容貌人品皆出众的夫妻往往也被喻为“一双璧人”。

1、捣沙和研桨。站着的玉工用手拿着杵,要把石臼里的石沙敲细碎。另一位玉工坐在凳子上,面前放了一个仿佛炒菜锅样的大筛子。筛子的底有细洞,能够让细小的石沙漏下去,粗沙就留在筛子中,这样就能够把石沙依照颗粒大小分类。

2、开玉。还没雕琢的玉料叫做“玉璞”,它的表面常常包裹了一些粗松的石头。开玉,就是把玉璞表面其他的石头削掉。两个玉工之间。木架架起一个大玉璞,各自拿着“大法条锯”的一端,你来我往的拉着条锯。锯子条锯上只是一条钢丝,主要用来切割玉璞的。

3、扎_。扎_,即是应用_具解玉成方块或方条,经过设计、画样后,大片裁去多余玉料使玉器初具雏形。玉工坐在旋车前,旋车上架着的工具,构造颇复杂。工具适用长木棍(又叫木轴)的一端,装上圆形的钢盘,这个钢盘就叫做“扎锅”。钢盘的周缘很薄,像刀口一样十分尖利。木轴上缠绕着两根绳子,绳子下端各系一片木板,这两片木板叫做“登板”。操作的时候,玉工的两只脚轮番踏着登板,靠麻绳牵动木轴旋转。玉工用左手托拿着玉料,抵住正在旋转的钢盘的刃边。桌子的一端放着一个盛了水和红沙的盆子,玉工就用右手去舀沙,浇在玉料上。坚硬的解玉沙,配上旋转而尖利的扎边刃,才能把玉料再切成方块或方条。

4、冲_。应用“冲_”这种工具,把方块或方条的玉料上,方方硬硬的转角部份“冲”成圆。也是坐在旋车上完成的,用一段厚竹枝外面绕着厚钢圈(又叫做冲_),配着和了水的红沙,渐渐冲去玉块上的方角。经过这个步骤,要雕琢的作品也大致成形了。

5、磨_。应用“磨_”这种工具来磨细玉器的外表,能够把玉的外表磨得细腻,发出温润的光泽。步骤所用的工具和第三步的“扎锅”有些类似,但扎锅是薄而锐利的,而磨锅厚约二、三分(大约06到09公分)。

6、掏堂。掏堂,便是挖空容器的内部。首先,用钢卷筒旋进玉器的中央,经过这道工序,玉器的中央会呈现一根圆柱,称作“玉梃”。

7、此时就得由最富经历的师傅振锤取出玉梃,假如力道不对,不是玉梃取不出来,便是整件玉器碎裂。接着,再以弯形的扁状锥头渐渐揣摩,掏空玉器的内膛。

8、上花。上花,也就是小型的轧_,又称丁子,在玉器的外表磨琢花纹。不同的轧_方式会留下不同的线条。例如,中厚缘锐的_具所琢碾出的线条,常常端较窄浅,中段较宽深。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器的线条就有这种情形,因而有人揣测,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曾经过开端运用_具琢碾玉器。现代玉器上花,是以相似牙医所运用的钻针,马达带动并配合活动的软管,因而挪动相当灵敏、随意。

9、打钻。这是关于一些要雕琢镂空花纹的玉器,所做的一个重要步骤。打钻的工具主要是弯弓和轧杆,轧杆底端镶有金钢钻。玉工坐在桌子的一端,用左手握着玉器,抵在轧杆下端金钢钻的下面,右手来回拉动弯弓,弯弓会带动轧杆一来一回的旋转,杆尖所嵌的金刚钻就能够把玉钻出一个圆洞了。战国至西汉的玉工,便非常擅于应用钻圆洞的技法,营造线条盘旋转机处流利丰满的效果。

10、透花。透花,也就是镂空花纹,以“搜弓”为主要的工具。操作时,先把搜弓上的钢丝解开一端,穿透这个圆洞,再绑好。玉工的右手握着搜弓,一来一回拉动着,钢丝上加浸了水的石沙,就能依照玉片上画的线条来切割了。在古代,由于普通书写作画的墨汁,是会被墨水冲洗掉的,所以咱们的玉工祖师是用石榴皮的汁来勾勒出要透雕的图案。和了水的解玉沙,配合钢丝在玉片上来回割锯时,图案仍清分明楚,不会被水洗掉。距今5300至4200年的良渚文化,已呈现以拉线透花的玉器,开展至清代镂雕玉器薄而细,到达技法的巅峰。

11、打眼、这是特地对付像鼻烟壶、扳指、烟袋嘴之类的小件而又有固定外形的玉器,要钻孔时所用的特殊技巧。由于这类玉器太小,不便用手拿着打钻,所以就在大竹筒中装了水,上面装置木板,木板中央挖了洞,洞的外形就和要钻孔眼的小玉器外形相同。不同外形的小玉器,要配上挖了不同外形孔洞的木板。玉工的左手握住小“铁盅”,右手拉着“绷弓”,一来一回的带动铁盅重复旋转,铁盅下端所嵌的金刚钻,就会在玉器上钻出洞来。穿孔如是两面对穿,则常有接头不整的痕迹。随着玉雕技法的逐步提升,_钻与管钻取而代之。

中国古代治玉工具主要是砣具。《天工开物·珠玉》篇写到,“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这里记载的琢玉机又名“水凳”,玉人坐在高凳上用双脚踩动踏板以带动砣具旋转,加上解玉沙的摩擦对玉器进行切割琢磨。

不过《天工开物》主要作于明朝崇祯年间,因此对于金缕玉衣的制作似乎是少了点借鉴意义。因为金缕玉衣主要出现在两汉时期,是汉代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族陪葬的重要物品,又被称作是“玉匣”“玉柙”“玉椑”,即汉代贵族棺材中最里面的一层。

从历史的记载以及考古来看,汉代的琢玉机尚不能十分先进,跪式坐姿应当仍是时人普遍采用的坐姿,学者推测其时的琢玉机应是较低状的,玉人跪坐地上进行操作,双脚无法解放出来,只能依靠手力。所以汉代制作一套玉衣,往往需要耗费一名玉工约10年的工夫。

也因于此,可以推断出来,汉代玉衣的制作应当出自规模较大的官营玉器作坊。“东园匠,主作陵内器物者也”,是少府属下十六官令丞之一,主要负责制作帝、后以及皇室成员的丧葬用具,同时生产璧、琮、玉佩等各种玉器,甚至还制造一定量的金银器具,工作量相当大。此外,东园匠所属的玉器作坊制作的玉衣,除供皇室使用,还用于朝廷赏赐诸侯王、列侯、大臣贵戚以及附属国的君主等。

不过根据已有的出土的玉衣来看,很有可能各个诸侯国也有自己的玉器制作作坊,并不一定都是国家官营。例如,徐州北洞山汉墓曾出土了55枚“凸”字形玉衣片,这种形制在其他地区都尚未发现相似的;扬州“妾莫书”木椁墓中出土玉衣用琉璃片穿缀而成。形制都不大相同。

玉文化其实在春秋时代就开始盛行了,后来在唐朝和清朝,又经过不断的发展历练,成就了玉文化的巅峰时刻,中国有几大玉石是非常出名的,其中以大家最为常见的和田玉为最优,和田玉气质温润,晶莹度、光泽度都非常好,青海玉还有俄罗斯玉。这些玉器经过能工巧匠的打磨,变得晶莹剔透,很多人喜欢将玉挂在身上,古人更喜欢将玉做成玉佩戴在腰间,很多人在玉佩上刻画上一些龙凤、神兽,取得是开运专运,消灾解难的寓意。

一、玉文化流传上千年,历史极为悠久

很多人说玉石可以消灾禳祸,而且不是谁都可以佩戴的,如果玉的灵性与人身上的气场不和,那么它就会自己丢失,所以玉石是比较吉祥的一种装饰物。我们中国最早发现的就是和田玉,在春秋时代就有人开始研究开石取玉的方法,外边粗陋的石头,谁都没有想到里面竟然藏着一块那么晶莹剔透的玉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玉是皇家权贵才能拥有的东西。

二、玉文化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为什么仅仅是一块玉石就能成就一个文化呢,那是因为玉在古代是皇室的一种象征。古代就有关于和氏璧的故事,当时的和氏璧就是和田玉,而和田玉是来自新疆的自然产物,一块好的和田玉可以说是玉石中的王者,越是经历时间打磨的和田玉,他的整个质地和光泽都是非常饱满的,而且油性极强。

时间越久的玉石中的颗粒越细小,整个玉石的感觉就像是在油中浸泡过一样,远观则会非常亮眼。和田玉等玉石都是古代现今人们常用的玉石材质,而与在古代就被赋予了灵性,所以很多人喜欢研究玉石,现在也有很多寻宝的综艺,是专门分析玉石、评估价值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8297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