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车石渠是什么字?

石车石渠是什么字?,第1张

石车石渠是砗磲。

砗磲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海洋动物。共有1科2属9种,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被称为“贝王”,最大体长可达1米以上,重量达到300千克以上。

壳质厚重,壳缘如齿,两壳大小相当,内壳洁白光润,白皙如玉。外韧带,通常有一个大的足丝孔。铰合部有一个主齿和 1~2 个后侧齿。外套痕完整,前闭壳肌消失,后闭壳肌近中央。

习性: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

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

砗磲(发音:车渠)生长于海底两千米以内的热带珊瑚礁之间,历经千百年的蕴育和生长,也被称为佛教七宝之一,现代归属于有机宝石之类。它除了拥有洁白庄严,纯洁美丽的外表外,通常还具有镇宅、招财、养生、镇心安神、安定气场的作用和功效。对于水星主宰的处女座,砗磲能够赋予其心灵启发的智慧,促进处女座自我通达的实现,固化他们财富方面的成功和满足感。

chēqú

砗磲(砗磲)

[chē qú]砗磲也叫车渠,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

砗磲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生物的统称,有两属十种,广泛分布于热带珊瑚礁海域。砗磲不仅由于身躯庞大,而显得与众不同;更独特的是其身体共生有数以十亿计的单细胞藻(虫黄藻)。砗磲的水管系统和外套膜演化为一个巨大的膜结构组织供更多的虫黄藻共生,并转向上方接受阳光。虫黄藻将光合作用的产物直接传输给砗磲。砗磲虽然也通过鳃过滤获得食物,但是维持生命和生长的大部分营养来自于虫黄藻的光合作用产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澳大利亚,美国以及菲律宾等太平洋岛屿国家集中开展了砗磲增养殖和与之相关的生理,生态和经济学等基础研究,并进行了商业养殖的开发。

砗(chē)磲(qú)

砗磲(Tridacna Stone)是分布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生物的统称,广泛分布於热带珊瑚礁海域。砗磲不仅由於身躯庞大,而显得与众不同;更独特的是其身体共生有数以十亿计的单细胞藻(虫黄藻)。

石车石渠是砗磲。

砗磲是佛教七宝之一,是大型海产双壳类,广泛分布于热带珊瑚礁海域。目前世界上人类发现并命名的主要分为库氏砗磲、扇砗磲、长砗磲、番红砗磲、瓷口砗磲、魔鬼砗磲、罗氏砗磲、鳞砗磲、砗蚝等9个种类。砗磲是世界上最白的宝石。

砗磲的特点

砗磲是自然生长的,仔细观察纹路是否自然外,就是两颗砗磲珠的纹路无一相同,有一些透明料上看着好像没有纹络,其实是有的,仔细看就能看到。其矿物构造以文石为主,具有层状结构,单层厚度为05-15mm,层面清晰而又致密;假砗磲无天然的生长纹,放大镜下观察没有明显层状结构。

砗:chē

笔画数:9; 

部首:石; 

笔顺编号:132511512

砗磲chē qú:软体动物,比蛤蜊大,有的长达一米,生活在热带海中,介壳略呈三角形,可做器物和装饰品,肉可食。亦作“车渠”。 

砗磲在我国古代已被认为是一种宝物。砗磲之名最早见于东汉时代伏胜所著的《尚书大传》,其中记载了一则关于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里这地方,散宜生用砗磲敬献纣王交换回文王的故事。自古在清朝二品官上朝时穿戴的朝珠就是用砗磲所串成的。西藏密教中,高僧喇嘛也把砗磲穿成念珠加以诵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8585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