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不静的经典文言文
永州八记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
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
2 心不静的经典古诗词描写心不静的经典哲理句子一
1、闲居独处,一杯香茗,思绪飘飞,不觉静由心来,四散各个角落霎时凝于心,淡而惬意。
2、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3、红尘陌路中,既然懂得了困难与挫折,就应该豁达而行;既然懂得了失去的真谛,就应该从容对待;既然懂得了人生的领悟,就应该坚守依旧。人生不必顾虑太多,往前走,坚定自己的内心,持豁达的态度前行,前行!
4、生活就是一种经历,精彩不多,辉煌也很少,多的是平淡、平凡,而我们只需在平凡的生活中,走好自己的路。
5、心不静,幸福就来不了!生命有限,所有得到,最后终会失去。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
3 让人静下心的古文心静自然凉
可以试试论语,也许也会有帮助,《菜根谭》也不错:
谈者不真 言者无行 热处无益 闲中有味
省时无适 无能以真 浮云富贵 醉酒耽诗
春为幻境 秋见真吾 法空不缠 身心自在
世间广狭 皆由自造 广狭长短 由于心念
趣不在多 景不在远 损之又损 忘无可忘
醒梦中梦 窥身以外 知足则仙 善用则生
清澈玲珑 触物会心 趋炎附势 栖栝味长
不以神用 何以得趣 闲云为友 明月为伴
1 文言文版游记
游褒禅山记 (宋)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
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2 游记类文言文永州八记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
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
3 求两篇文言文游记《游钓台记》 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藉先生以传。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舟发自常山,由衢低严,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陆双峰,崭然秀峙,觉有异,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舟稍近,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踌,相距可数百步。石铁色,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蒨。欲舣舟以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倘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思微倦,隐几卧,而空蒙滴沥之状,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之中景若何?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悉之,于是并以耳游。噫噫,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涔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4 乔宇 恒山游记文言文原文十一日,风翳(yì)净尽[风平云散。
翳,云雾],澄碧如洗。策杖登岳……[拄着手杖攀登恒山。
策,拄着,扶着。岳,这里指恒山],面东而上,土冈浅阜(fù)[低矮的土山],无攀跻(jī)劳[没有爬山的劳累。
跻,升,登。]。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又一里,则土石皆赤。
有虬(qiú)松[盘曲的松树]离立[并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
于是[从此。是,代虎风口]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
循,顺着,沿着。乘,凭借]。
三里,有杰坊[高大的牌坊。杰,高大的样子]曰“朔方[郡名。
这里泛指北方]第一山”,内则官廨(xiè) [官署]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shì)级[一步一步踩上台阶。
拾,放轻脚步往上走]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很高的台阶]插天,庑[wǔ,堂四面的廊屋]门上下,穹碑森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立着。
穹,高。森立,密集的样子]。
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着改成一间屋子],曰会仙台。台中像[塑造]群仙,环列无隙。
余时欲跻(jī)危[高]崖、登绝顶。还[huán,转,绕]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jiàn)道[偏僻的小路],遂解衣攀蹑[niè,踩]而登。
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绝顶,极顶,最高点],而满山短树蒙密[茂密],槎枒[chá yā,参差不齐的样子]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gǔ,水流急的样子]不能出。
余[我]益鼓勇上,久之棘[jí,酸枣树。这里指有刺的灌木]尽,始登其顶。
时日色澄(chéng)丽[明丽],俯瞰(kàn)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yì)[浓阴遮蔽]。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
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浑源州[地名]城一方[一座城],即在山麓。
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南惟龙泉[山名],西惟五台[山名],青青与此作伍[呈现出一派青色,跟恒山作伴。
此,指恒山]。近则龙山西亘(gèn),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mèi)[肩并肩,衣袖连衣袖。
形容靠得很紧的样子。比,并。
袂,衣袖]下扼(è)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
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未几,果得径。
南经松柏林,先[先前]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chì)[不止]百倍之也。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
译文十一日,天空无云,风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过一样。我拄着拐杖开始攀登恒山,向东走,一路尽是低矮的土山,没有爬山的辛劳。
走了一里,转向北再走,所见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红色。
有盘曲的松树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又走了三里,山崖渐渐高起来,阳光透过松树像过筛一样投下阴影,这里名叫虎风口。
从此石路萦绕盘旋,开始了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着“朔方第一山”,里面有一间官房,有厨房,有水井。
从牌坊的右边向东顺着石阶而上,崖的半腰是寝宫,寝宫的北边是飞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北岳殿上面是绝壁,下面挨着官房,殿下很高的台阶插向云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着。
从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着北岳殿构成一间屋子,叫会仙台。台中塑着群仙,四周排列紧密没有空隙。
我这时想着从高崖攀援登亡绝顶。转过北岳殿东,望见高崖裂开的地方,中间悬垂千尺草莽,是登顶的小路。
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然而满山的荆棘茂密,参差的树枝和枯竹,只是钩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断,不断地努力,却好像坠人洪流中,没在水里不能出来。我更加鼓足勇气攀登,许久才钻出荆棘,登上峰顶。
这时阳光明亮绚丽,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块纷纷坠落,各种树浓阴遮蔽。这山的土山没有树,而石山才有树。
北边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树都长在北边。浑源州城,也在山麓。
向北看,隔着一重山,苍茫看不到边际。南边是龙泉山,西边是五台山,一片青葱,和恒山为伴。
近处是向西延伸的龙山,龙山的东边是它的支峰,好像肩并肩、袖接袖地阻挡着沙漠。 过了一会儿,从峰西下山,寻找先前进入山峡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
忽然回头向东看,见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因而又上到那里问那个人,他指着东南松柏之间,朝着那个方向走,就是上山时所见到的寝宫后面的高崖顶。不一会儿,果然有一条路。
经过松柏林,先前从山顶望松柏是一片葱青,好像是蒜叶草茎,到了这里一看却是合抱的参天大树,比虎风口的松柏不止百倍啊。从山崖隙缝直下,恰好到寝宫的右边,就是飞石窟了。
5 恒山游记文言文翻译课题 23游恒山记 题解本文选自《徐霞客游记》。
恒山,五岳之一,位于山西北部。 作者徐霞客,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
原文十一日,风翳(yì)净尽[风平云散。翳,云雾],澄碧如洗。
策杖登岳……[拄着手杖攀登恒山。策,拄着,扶着。
岳,这里指恒山],面东而上,土冈浅阜(fù)[低矮的土山],无攀跻(jī)劳[没有爬山的劳累。跻,升,登。
]。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
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qiú)松[盘曲的松树]离立[并立]道旁,亭曰望仙。
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从此。
是,代虎风口]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循,顺着,沿着。
乘,凭借]。三里,有杰坊[高大的牌坊。
杰,高大的样子]曰“朔方[郡名。这里泛指北方]第一山”,内则官廨(xiè) [官署]厨井俱备。
坊右东向拾(shì)级[一步一步踩上台阶。拾,放轻脚步往上走]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
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很高的台阶]插天,庑[wǔ,堂四面的廊屋]门上下,穹碑森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立着。穹,高。
森立,密集的样子]。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着改成一间屋子],曰会仙台。
台中像[塑造]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jī)危[高]崖、登绝顶。
还[huán,转,绕]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jiàn)道[偏僻的小路],遂解衣攀蹑[niè,踩]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
绝顶,极顶,最高点],而满山短树蒙密[茂密],槎枒[chá yā,参差不齐的样子]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gǔ,水流急的样子]不能出。余[我]益鼓勇上,久之棘[jí,酸枣树。
这里指有刺的灌木]尽,始登其顶。 时日色澄(chéng)丽[明丽],俯瞰(kàn)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yì)[浓阴遮蔽]。
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
浑源州[地名]城一方[一座城],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
南惟龙泉[山名],西惟五台[山名],青青与此作伍[呈现出一派青色,跟恒山作伴。此,指恒山]。
近则龙山西亘(gèn),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mèi)[肩并肩,衣袖连衣袖。形容靠得很紧的样子。
比,并。袂,衣袖]下扼(è)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
未几,果得径。南经松柏林,先[先前]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chì)[不止]百倍之也。
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 译文十一日,天空无云,风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过一样。
我拄着拐杖开始攀登恒山,向东走,一路尽是低矮的土山,没有爬山的辛劳。 走了一里,转向北再走,所见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
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红色。有盘曲的松树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
又走了三里,山崖渐渐高起来,阳光透过松树像过筛一样投下阴影,这里名叫虎风口。从此石路萦绕盘旋,开始了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
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着“朔方第一山”,里面有一间官房,有厨房,有水井。从牌坊的右边向东顺着石阶而上,崖的半腰是寝宫,寝宫的北边是飞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
北岳殿上面是绝壁,下面挨着官房,殿下很高的台阶插向云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着。从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着北岳殿构成一间屋子,叫会仙台。
台中塑着群仙,四周排列紧密没有空隙。我这时想着从高崖攀援登亡绝顶。
转过北岳殿东,望见高崖裂开的地方,中间悬垂千尺草莽,是登顶的小路。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然而满山的荆棘茂密,参差的树枝和枯竹,只是钩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断,不断地努力,却好像坠人洪流中,没在水里不能出来。
我更加鼓足勇气攀登,许久才钻出荆棘,登上峰顶。 这时阳光明亮绚丽,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块纷纷坠落,各种树浓阴遮蔽。
这山的土山没有树,而石山才有树。北边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树都长在北边。
浑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着一重山,苍茫看不到边际。
南边是龙泉山,西边是五台山,一片青葱,和恒山为伴。近处是向西延伸的龙山,龙山的东边是它的支峰,好像肩并肩、袖接袖地阻挡着沙漠。
过了一会儿,从峰西下山,寻找先前进入山峡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忽然回头向东看,见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因而又上到那里问那个人,他指着东南松柏之间,朝着那个方向走,就是上山时所见到的寝宫后面的高崖顶。
不一会儿,果然有一条路。经过松柏林,先前从山顶望松柏是一片葱青,好像是蒜叶草茎,到了这里一看却是合抱的参天大树,比虎风口的松柏不止百倍啊。
从山崖隙缝直下,恰好到寝宫的右边,就是飞石窟了。 内容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叙述中有描写,“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真是一个无风无云的好天气。 第二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
6 点苍山游记文言文阅读点苍山游记
杨慎(明)
自余为谬人①,所历道途万有余里,齐、鲁、楚、越间号称名山水者,无不游。及至叶榆之境,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比入龙黾关,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照如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
嘉靖庚寅,约同中溪李公为点苍之游。二月辛酉,夜宿海珠寺,候龙关晓月。两山千仞,中虚—峡,如排闼然。落月中悬,其时天在地底。中溪与予各赋—诗。诗成,而月犹不移,真奇观也。壬戌,复入关,至鹤顶寺,松林荫轩,洱波在席,相与趺坐酌酒,时夕阳已沉西,山缺处犹露日影,红黄一线,本细末宽,自山而下,直射洱波。僧曰:“此即鸳浦夕阳也。余波皆碧,独此处日光涌金,有鸳鸯群浴。今则网罟②大密,此景不常然也。”
三月乙酉,缘山麓东行一里,至弘圣寺,有浮图高二百丈,考之野史,为隋文帝时敕建者。北渡两涧,有汝南王碑,声如玉磬,清越可闻。因以木击之,歌少陵春山相求之诗。闻北冈有元翻耳驻跸台,后人屋之。方至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下避雨,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月:“异哉,何晴雨相兼也。”中溪曰:“此点苍十景之一,所谓‘晴川秧雨’者是已,每岁五月,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处无妨。世传观音大士授记而然。”
己亥,至金榜寺,有崖飞出水面,曰维舟山。徒步而升,见山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呈其伎。予曰:“此非点苍真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相与订约结社。僮仆于灌莽中得一石洞,檐牙户牖,大类人居,中可容瑚,喜不自胜,曰:“此可免结屋之劳矣。”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枨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遵崖壁而南,壁下石窟,有渔家妇子居焉。生事萧条,身无完衣。问其男子何在,言“欠课,为宦家所系”。其情可悲也。又南至赤文岛,暝 来,辞舟登阁。
1、民桥其上的桥释义:建桥。
2、出自:《永州八记》
作者柳宗元朝代唐
自余为_人,居是州。恒惴_。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_,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_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钴_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_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_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_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__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_,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然不动;_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_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_石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__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_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_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_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__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_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_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_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_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1 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16分)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
小题1:(1)桥: 建桥、架桥。
(2)逾:过、越过。(3)堕:落入。
(4)乐:以……为乐小题1:(1)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2分)(2)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分)小题1: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清澈透明,水声悦耳。小题1:先“乐”后“忧”(2分)。
作者被贬谪后心情抑郁,因而寄情山水寻得欢乐。但这种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流露出来。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甲文中“其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小”体现出水具有“清澈幽深、鸣声多变”的特点。乙文中“如鸣佩环,水尤清冽”体现出水具有“清澈透明、水声悦耳”的特点。
点评:分析文章的内容,关键在于读懂文章的内容,然后根据文章的意思,分析出甲乙两段水的特点即可。小题1:试题分析:作者柳宗元被贬永州,心情郁闷,因而把心情寄托于山水之情,但快乐的心情只是暂时的。
所以分析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小石潭凄清的环境”来分析即可。点评: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原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当时的生活处境来分析即可。
2 阅读下面短文(11分)自渴 ① 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小题1:(1) (2分) ①架桥、建桥、造桥 ②大约
小题2:A
小题3:其流/抵大石(1分)
小题4:(4分)(1) 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 (2)院子里像积了一潭水清澈透明,水中纵横交错的,大概是竹与柏枝的影子吧。
小题5:(2分) 清澈幽深,鸣声多变。(或“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小题1:
试题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了解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判断字义,注意词义的变化,比如本题中“桥”是名词动用。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
小题3: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不能”“ 忧患”“生”“死”“安乐”,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5:
试题分析:根据注释疏通文字,了解文章内容,找到描写水的句子概括即可。
3 三、类文阅读做一做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9、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
10、⑴建桥(2) 不足 11、(1) 斜着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2) 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写下来。
12、写了石渠、石泓和小潭。写泉上的石头、树木、花草和竹子,侧重于对风声的描绘,使读者由视觉转人听觉,给那些图画似的景物,加上一种诗韵般的音乐美。
以动衬 静,表现静穆幽深之境,表达了作者探奇致胜,舒展胸怀,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译文]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消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 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 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 着石泓。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脩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 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排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的它,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 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蠲渠疏通到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4 文言文阅读《游石笼记》游石笼[1]记[宋]王 向原文龙安自陂下东入其山[2],蹑浮云而上之[3],极十里[4],有群石环会突立[5]石顶有双瀑淙下[6],有石涧广六七寻,傍无荒茅萑苇之秽[7]而其水无泥沙,皆清冷可啜[8],游鱼沉泳,历历可见而水间之石,或哮然如岩[9],或剜然如臼,或偃然如槽,或落然如盂,端正莹彻[10],类非镌凿之能及[11]凡若此行数十步[12],即至其所谓石笼者笼之状类巨槽,而圜围斗壁[13],下阔五丈,会一涧之水而环之,已即复泄而为涧[14]前之岩者、槽者、盂者,又纷罗错列[15],亦无苔藓泥沙之秽焉由此少进[16],而涧下之石乃坦然成盘[17],纵数十尺[18],盘之中直发小圳[19],广才盈咫[20]而一涧之水,又悉流于盘之下[21],其声珑珑若雷[22]窥其底[23],广深不可穷,而水涓涓可爱[24]熙宁九年[25],余在龙安时,与诸生寻泉流而得其处,于是乐而忘归焉夫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者[26],可谓至矣[27]虽然[28],惜其不出于通都大邑之郊[29],而藏乎穷山绝壑之下[30],而不为好游而附势者之所知也[31]使当唐时,为柳宗元、李愿等见之[32],则其为名也,岂特石潭、盘谷之比哉[33]?注释[1]石笼:江西黎川西南龙安山中涧水流经的一块槽形大石,石笼是本文作者给它取的名字[2]龙安:宋时龙安驿,在今江西黎州县西南,往东多山,地近赣闽交界处陂(bēi):斜坡[3]蹑(niè):踩[4]极十里:走完十里路极,尽,这里作动词[5]环会:围绕聚合[6]淙(cóng):流水声[7]萑(huán)苇:芦苇秽(huì):污秽,肮脏[8]啜(chuò):喝[9]“或哮”四句:意谓水中的石形,有的像咆哮的山岩,有的像挖成的石臼,有的仰倒着像石槽,有的凹进去像盛食物的器皿剜(wān),用刀子等利器挖偃(yǎn),仰面卧倒[10]莹彻:光洁透亮[11]类非:都不是;类,大都,大抵镌(juān):刻凿(záo):挖及:达到[12]凡:所有,一切[13]圜(huán):围绕斗:通“陡”[14]已即:随即泄:流出[15]纷罗错列:杂乱、交错的分布排列[16]少进:稍向前[17]坦然:平整宽广的样子[18]纵:与横相对,这里有长的意思[19]直发小圳:石盘上显出直的小沟发,表现,显露圳,本指田间小沟,这里指石盘上有沟状凹痕[20]盈:满咫(zhǐ):古时八寸为咫[21]悉:全[22]珑珑:同“隆隆”,象声词[23]窥:观察[24]涓涓(juān):水缓流的样子[25]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熙宁,北宋神宗的年号[26]天作地藏:上天创造,大地蕴藏遗(wèi):赠给,赐予[27]至:到达了顶点,表示最大程度[28]虽然:即使如此[29]通都大邑:指四通八达的城市[30]穷山绝壑(hè):深远的山谷[31]附势者:指趋炎附势的人[32]柳宗元:唐代文学家,贬官永州时,发现许多风景幽美的地方,作《永州八记》李愿:唐代人,被罢官后隐居太行山南的盘谷,韩愈有《送李愿归盘谷序》[33]“岂特”句:难道只是与石潭、盘谷相提并论么?特,只比,并列,相近译文从龙安出发,自山坡向东进入龙安山,踩着浮云上山,走完十里,迎面有很多石头环绕着,耸立着石崖的顶部有两条瀑布淙淙地流下,脚下有一条涧水,五六丈宽,涧水在石头中间流淌,旁边没有茅草芦苇之类的杂草涧水中没有泥沙,水很清澈,凉凉的,可以喝,鱼在水中上下游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在涧水中间的石头,有的像是张口咆哮的洞穴,有的像人挖出来的石臼,有的像仰卧的石槽,有的像被人丢弃的盂钵,有模有样地,很是光洁,不是人工雕琢所能比得上的往前走数十步,就到了我说的“石笼山”石笼山的形状像巨大的槽,槽壁圆形,很陡,槽底有五丈宽,整条涧水都汇聚在这槽里,巨槽围着它,随即就又从槽沿流出去成为涧水前面说到的像洞穴、石槽、盂钵等石头,错杂地分布在涧流中,上面也没有苔藓泥沙等脏污之物从巨槽稍稍向前,涧水下面是一块平坦的巨石,长有数十尺,大石中有直直的小沟,宽足足有八寸多而整条涧水,又全部流到这块巨石的下面,水声隆隆,像打雷一样探出头去察看巨石的下面,又深又阔,看不到底,而涧水在巨石上缓缓流动,让人怜爱熙宁九年,我在龙安时,与一些书生寻找泉流,从而找到了这个地方,于是乐而忘返这座石笼山是上天创造大地掩藏用来赐予人类的,用心良苦可以说是到了极点了虽然上天和大地是这样用心良苦,可惜它不在大城市附近,而是藏在穷山绝谷之下,因此不被爱好旅游的,喜欢凑热闹的人知道假使在唐朝时,被柳宗元、李愿等见到了,就会给它起个名字,这样,这个石笼山哪是只能与小石潭、盘谷相比的呢?参考“游石笼记”。
1 文言文:《崔枢》的阅读答案
简答题:
海外商人对崔枢提出什么要求?
为什么崔枢把珍珠放入棺材中?
官差为什么到毫州来追捕崔枢?
汴京的长官为什么想委任崔枢为官署中的佐助人员?
选择题: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中“见”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D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
B 宝之至宝也,敢以奉君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
C 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D 伺无人,置于柩中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并勘珠所在”中“所”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
C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汴帅王彦谟奇其节”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成以其小,劣之
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 斫其正,养其旁条
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崔枢安贫乐道,我行我素
B 崔枢重信守诺,自律守法
C 崔枢重义轻利,品德高洁
D 崔枢不吝金玉,志行高尚 选择题:
A
B D
A
C
译文:
崔枢应举进士,在汴京寄居半年,与一位行商同住那里。那个行商得了病,病情已经很重。他对崔枢说:“感激您照顾我,不因我是外族人而轻视我。现在我的病看来是好不了啦,我们外族人重视土葬,倘若我死了您能安葬我吗?”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时)行商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钱。得到它,即使是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去践踏。它是宝物中最珍贵的宝物,请允许我冒昧地把它赠送给您。”崔枢接受了宝珠,(心里) 说:“我不过是一个进士上,奔走于州邑间来养活自己,怎么能忽然收藏这样的奇异的宝物呢?”等到没人的时侯,崔枢就把宝珠放在棺材中,连同商人的遗体埋葬在田野里。
之后过了一年,崔枢行于毫州,听说有个外族人从南方来寻找她死去的丈夫,同时查问那颗宝珠的下落,向官府陈述,并且说宝珠一定被当时那个秀才崔枢所占有。于是官府派人到毫州来追捕崔枢。崔枢说:“假如墓穴不被盗墓人挖掘,宝珠一定不会落到别人手里。”于是打开棺材,得到了那颗宝珠。
汴京长官王彦谟对崔枢高洁的节操感到惊奇,想让他做为官署中佐助人员,崔枢不同意。第二年科举考试崔枢被录取,最终掌管选取文士的大权,并有为官清廉的美名。
2 《学弈》阅读答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国:
善:
诲:
援:
俱:
弗若:
然:
二、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三、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四、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一个( ),告诉我们( )。
答案:
一、弈:下棋;通国:全国;善:善于,擅长;诲:教导;援:引,拉;俱:一起;弗若:不如;然:这样。
二、1、的2、弈秋的教导;鸿鹄3、他,指前一个人
三、因为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专心。
四、专心致志心不在焉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3 张溥嗜学 文言文答案原文
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1(1) 嗜学: 酷爱学习(2)名:命名,题名
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借鉴学习,不过对自己也不要太狠,要劳逸结合。
4 绳技文言文阅读答案原文
唐开元年中,数敕赐州县大酺①。嘉兴县以百戏②,与监司③竞胜精技。监官属意尤切。所由直狱者语与狱中云:“党有诸戏劣于县司,我辈必当厚责。然我等但能一事稍可观者,即获财利,叹无能耳。”乃各相问,至于弄瓦缘木之技,皆推求招引。狱中有一囚笑谓所由曰:“某有拙技,限在拘系,不得略呈其事。”吏惊曰:“汝何所能?”囚曰:“吾解绳技。”吏曰:“必然,吾当为尔言之。”乃具以囚所能白于监主。主召问罪轻重,吏云:“此囚人所累,逋缗未纳,余无别事。”官曰:“绳技人常也,又何足异乎?”囚曰:“某所为者,与人稍殊。”官又问曰:“如何?”囚曰:“众人绳技,各系两头,然后于其上行立周旋。某只需一条绳,粗细如指,五十尺,不用系著,抛向空中,腾掷翻覆,则无所不为。”官大惊悦,且令收录。明日,吏领戏场。诸戏既作,次唤此人,令效绳技。遂捧一团绳,计百余尺,置诸地,将一头,手掷于空中,劲如笔。初抛三二丈,次四五丈,仰直如人牵之,众大惊异。后乃抛高二十余丈,仰空不见端绪。此人随绳手寻,身足离地,抛绳虚空,其势如鸟,旁飞远飏,望空而去。脱身行狴④,在此日焉。
注释
①酺:指聚饮。古代国有喜庆,特赐臣民聚会饮酒。
②百戏:古代杂技、乐舞表演的总称。秦汉时已盛行。
③监司: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的简称。
④狴:传说中的兽名,因常画狴于狱门上,故用作牢狱的代称。
译文
唐玄宗开元年间,皇上多次下诏赐令各州县兴办大宴。嘉兴县令准备了杂耍,想和监司比赛谁的技艺更精湛。监狱官参加比赛的心情特别急切,当时监狱值班的告诉狱卒说:“倘若我们的杂耍比不过县里的,我们就要受到很重的责罚,如果能有一项比较好的,就能得到奖励。很遗憾,我们没有能行的。”他们互相询问,开始在狱中寻求能人。一些会弄点小玩意儿的人纷纷自荐。这时,狱中有一囚犯笑着说:“我有点拙技,可我现在拘押之中,不能略微施展来看。”狱吏惊奇地问:“你会什么技艺呢?”囚犯回答:“我会绳技。”狱吏说:“好吧,我去给你说说。”于是,狱吏就把这个囚犯的才能告诉了监司。监司问这个人的罪轻重如何,狱吏回答:“这人是受了别人的连累,是偷了点税,别的没什么。”狱官说:“绳技很多人会,有什么特别奇异的吗?”囚犯说:“我的绳技,和别人不一样。”狱官又问:“有什么不一样的?”囚犯说:“别人的绳技,都是系住绳的两头,然后站在绳子上面行走或是转圈。我只需用一条绳,像手指粗,五十尺长,不用系,扔向空中,腾跃翻飞,没有不能表演的动作。”狱官非常惊喜,叫把这人记下来。第二天,狱吏领囚犯到了戏场,别的节目已经开始表演了,后来才叫这人表演。只见这人拿着一百多尺长的绳团,放在地上,将一根绳头抛向空中,绳子笔直。开始时抛了两三丈,然后到四五丈。绳子很直,就像有人牵着似的,大家感到很惊奇。后来,竟抛到二十多丈,抬头看不到绳头,这人便手握绳子,身子离地。最后,他扔掉了绳子,在空中像鸟一样,越飞越高越远,向远处飞去。他就在那天借机逃出了监狱。
5 石渠记文言文答案求柳宗元《石渠记》译文
[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译文: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的它,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鷁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6 为学文言文阅读答案《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阅读练习一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 )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 。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 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阅读答案:
1主观努力(或立志)2到过南海这件事3D4第一次表示探询语气(或表示一般疑问)第二次表示轻蔑语气(或表示不屑一顾)5略
阅读练习二
8、解释多义词(6分)
自南海还( )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
望桓侯而还走( ) 肉食者鄙( ) 去国怀乡(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吾欲之南海 B 其一贫,其一富 C 以告富者
子墨子九距之 其真无马邪 必以分人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2分)
吾 资 之 聪 倍 人 也 吾 材 之 敏 倍 人 也 屏 弃 而 不 用 其 与昏 与 庸 无 以异 也。
阅读答案:
8、(6分,每空1分)回来 掉转(回转) 边境 目光短浅 距离 离开
9、(2分)C
10、(6分,“买”、“犹”、“顾”、“哉”各占1分,句意各占1分)
译文①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
②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
11、(4分,每空2分)
蜀鄙二僧(去南海) 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意思对即可)
12、(2分,每错1处扣05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7 郭进请宫文言文答案答案:(1)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2)郭进“请赏以官”是因为那人按约定诱降敌方“一城一寨”。
太祖“赏以一官”是为了不让郭进失信于人。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尔一官。”岁余,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郭进:宋初守卫北疆的名将,以善于用兵、从严治军而享誉一时。
(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曾诬告郭进通敌,郭进为什么还为他“请赏以官”?太祖开始不答应,后来为什么还是“赏以一官”?
答案:(1)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2)郭进“请赏以官”是因为那人按约定诱降敌方“一城一寨”。
太祖“赏以一官”是为了不让郭进失信于人。
8 老马识途的文言文答案 要详细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译文: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