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第1张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这是当时人民最真实的心声。蒋家统治下的中华民国时期,是一个物质精神文化都非常丰富的时期。人民接受先进思想,对民主科学的追求从未停歇。在文学方面也诞生了很多文学巨匠,以及思想家。

海外留学生回国,也促进中国的科技进一步发展。尽管如此,但在蒋家的领导下,还是发生了很多让百姓充满怨言的事情。

比如当时上海发生的黄金风潮。在黄金风潮下,黄金的价格已经不能单纯以"克"来计算了,那么当时人们俗称的"大黄鱼"、"小黄鱼"到底值多少钱呢?

什么是"黄鱼"

"大黄鱼"、"小黄鱼"其实并不是真的鱼,而是当时百姓对金条的一种戏称。这个名字还有一个有趣的由来。

戴笠是当时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在当时的中央算是很有地位。戴笠之前的一位老朋友看到戴笠如今如此发达,便想着贿赂他,活动一下,也让自己走上光明大道。

便给戴笠送了几根金条。戴笠一看,这人正经事情不干,满脑子都是歪心思,戴笠大发雷霆。戴笠骂那人,有这些钱与其送来给他,不如买粮食给贫苦百姓送过去。

那人一看情况不好,赶紧把金条收回去,换了几条炸好的黄鱼送过来。戴笠生平最喜欢吃黄鱼,这才消了怒火。于是后来人们就把金条称作"黄鱼"。

黄金现在常常是人们选择储存的东西,在当时也是深受人们信赖。当时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有袁大头的银元,还有一些券,但由于经济不稳定,常常会遇见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事情,所以人们求人办事或者日常购买时,还是更喜欢用金条。

金条一般分为两种,大的被称作"大黄鱼",小的金条就是"小黄鱼"。"黄鱼"在当时都是由"上海外滩造币厂"铸造的。

大黄鱼比较大,大约有十两左右,制造非常精美。"小黄鱼"则更精巧一点,在一两左右。平常拿在手里既有分量,出门交易也是非常方便,深受商家喜爱。那么他们在当时到底值多少钱呢?这还要从当时国民政府发起的"黄金风潮"说起。

黄金风潮

1946年,抗战刚刚结束,国民政府元气大伤,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物价疯狂攀升,人民叫苦连天。国民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平抑物价。

当时的国民经济由行政院长宋子文掌管,宋子文不慌不忙,没有一点危机感,他想了一个馊主意,用黄金来平抑物价。

1946年9月份,上海成立了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后,中央政府又紧锣密鼓地铸造金条。

当时虽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很低,百姓手里都没几个钱,但中央政府库存黄金十分充足,足足有八百万两。1946年12月23日,"大黄鱼"正式在市场上出售,定价400万法币。法币即"法定货币",是当时国家规定流传的货币。

刚开始抛售黄金时,的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物价的上涨,但该政策绝非长久之计,时间长了,抛售黄金抑制物价的副作用就显现出来。

中央政府也是"金老虎"

国民政府大量铸造"大黄鱼",大肆在市场上出售,紧接着黄金的价格就疯狂跌落,一天内就跌了百分之十五。但在黄金疯狂抛售的第二天,黄金的价格就又涨了上去。

由于大量买手闯入黄金市场,疯狂抢夺黄金,导致黄金价格飞涨。到1947年2月份的时候,短短两个月,"大黄鱼"的价格就涨到了九百六十多万法币。没多久,政府贮存的八百万两法币就被抢劫一空,与之俱来的是法币疯狂贬值。

由于政府管理不当,加上政府自身也想从中牟利,在此次抛售黄金平抑物价的风潮中出现了一批投机者。

他们疯狂购入黄金,然后哄抬价格,从中牟利。更可气的是,中央政府非但不打击这种投机行为,反而成了其中获利最大的投机者。从政策开始到黄金价格涨到最高的那段时间,中央政府的获利已经高达六千亿。

除此之外,政府的高管也从中揩油。比如中央银行的行长,或者其他一些国民政府高层。他们利用关系低价收入黄金,待黄金价格上涨之后再高价转手,一个来回就获利上万元不止。

受苦的则是那些普通老百姓了。这摆明了是有钱人和高官的游戏,普通人只有看着和被搜刮的份儿。

待中央政府的黄金全部抛售完毕之后,国民政府又是采取了一系列更加让人痛恨的措施。他们用当初最低的价格向人民手中收购黄金,还以打击"金老虎"——就是那些在黄金风暴中的投机者——的名义,对有钱人家进行敲诈勒索。如此不要脸的举动一出,黄金又被中央政府收入囊中。

这么一番操作,经济没有恢复,百姓生活没恢复,中央政府却如同吸了百姓血的蚊子一样,饱腹得很。

当时的法币已经贬值成了一摊废纸。一张60亿元的法币买不了一盒火柴,一千亿元法币买不了一石白米。

所以那个时候一条"黄鱼"到底值多少钱,其实未必算的出来。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或者在这种特殊阶段,"黄鱼"的价格也不相同。关于能买多少东西,也与当时的物价有很大关系。

不过根据黄金价格的换算,"大黄鱼"有十两,大约重312克左右,目前金价在每克571元左右,这样一条"大黄鱼"按照目前的价格来讲就是一条17万8千多。"小黄鱼"每条一两,大约是1万7千多人民币。

难怪当时都流传着那句"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当时中华民国时期,在委员长以及国民政府内部腐败官员的统治下,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中央政府滥用货币或经济政策,发行货币,推行通货膨胀,导致战后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这与国民政府管理层没有关注民生,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状况和百姓需求脱不了干系。

当然或许他们并没有把百姓疾苦放在眼里,在他们眼里能够牟利的政策便是好政策罢了。

当今社会,人们购买商品时,选择的支付方式往往是纸币或电子货币。这样的钱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易,也有利于存放和整理。从长远来看,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在上世纪初,也就是清末民初,虽然人们使用纸币,但大多数人更愿意接受金银,一种银锭、金锭等贵金属。这些贵金属深受人们喜爱。毕竟他们的保值率极高,根本不会有大的变化。正因如此,一些人特别喜欢储存金条来保存他们的财富,这是民国时期的金条。

清朝灭亡后,各大势力争夺当时世界的主权,都想取得政权的主导权和控制权。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各路势力势均力敌,而且当时正值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他们在占领中国领土的同时,还大肆倾销商品,实现贸易顺差,意图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此外,这些殖民侵略者还在他们自己的租界里,发行他们自己的。

这种情况一直在持续,甚至到了民国成立以后,也很难改变这种情况,因为生活在特定地区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本地区发行的货币,甚至当时的官方政府也纷纷发行自己的货币,仍然收效甚微。在抵抗这些殖民者对当地经济的破坏的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同的货币有一定的权利在市场上流通。这种情况的出现无疑造成了经济混乱,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

比如当时的外国租界,一张一万元面值的钞票,刚开始还能买一头牛,但渐渐地随着钞票的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出现,后来只能买一袋米了。但是这还没有结束。直到最后,这样的钞票和现在的津巴布韦一样不值钱。据说只能买77粒米,老百姓要背一麻袋钱才能买到一升米,足以说明当时的通货膨胀有多严重,经济有多萧条。

对于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很多富商或者一些大家族不得不做出对策。毕竟他们不希望几代人积攒的钱在手中遭受巨大损失,而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让自己的财富保值。

而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一定是金银之类的贵金属。当然黄金肯定是其中最好最贵的。这种贵金属从古至今,在价值上从来没有太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考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很多人热衷于储存金条,以实现财富的保值,金条分为大小金条两种。

因为黄金的颜色是金**,所以大金条俗称大黄鱼。这种金条主要是当时官方使用,准备军队,采购军需等。所以这类金条很少流入民间,基本都掌握在一些上流大亨或者政府高官手中。这些官僚利用手中的权力掠夺财富,囤积黄金,成为对抗经济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

反正今天这大金条能值多少钱?首先我们来看官方数据。按食用量计算,一根大金条的重量约为3125克。现在一克黄金的价格大概是350~400。所以当时的一根大金条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

说完了大金条,我们再来看看另一款规格更小的小金条。这种小金条的官方数据是一两,也就是普通大金条的1/10,价值在万元左右。这种小金条比较常见,在民间广为流传。毕竟它的价值不算太高,携带起来也比较方便。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小的金条。一个普通家庭想要拥有这样一根金条,往往需要几代人的积累。是的,你没听错。这种只有一两重的金条,真的需要几代人的积累,因为这些底层的人一年赚的钱也不过几两银子而已。除去日常开销,所剩无几,银价与金价相差甚远。所以,如果你想积累这么一根小金条。

也许在今天的人们眼里,这么小的一根金条不过18000元,但在当时却可以成为一个家庭的救命稻草,因为这么小的一根金条,可以维持一家三口一年的开销。在那个战乱饥荒的年代,任何人拥有这样一根小小的金条,绝对是莫大的幸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普通人对这样一根小小的金条抱有强烈的奢望。

一般来说,民国时期的一根金条,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价值都是绝对高的,就算是天价也不过分。但从侧面也能看出当时社会大乱。这个时代的人们生活极度困苦,没有可靠的政权,没有足够的经济保障。

普通人缺乏经济安全感。“朱门酒肉臭,路冻死人”是常态。处于恐慌和迷茫中的人,不知道该何去何从。那些有志青年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没有这个机会。这样的时代,无疑是一个可悲又可怜的时代。

相关问答:

看过民国电视剧的人,一定对于多方势力共同认可的黄金印象深刻。无论是汉奸、特务,还是军阀、土匪,黄条,也就是俗称小黄鱼,一直他们最认可货货币。理由自然也不难理解,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在军阀混战的民国,黄金自然是最保值,也是购买力最为坚挺的硬通货了。

民国金条

而民国期间,由于国民党混乱的金融政策,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法币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金圆券,贬值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无数百姓毕生积蓄的财产就此灰飞烟灭。因此,在动乱时期,有钱的家庭都会备上两三根小黄鱼,一般家庭则会储备价值更低的银元,以备不时之需。

二十世纪初,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各国列强,早就已经开始使用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因此黄金交易也十分活跃,上海滩甚至成为了世界第三大黄金交易市场。

民国时期上海滩

虽然国民政府早在1935年就禁止市场买卖流通黄金和白银,并要求全部兑换成法币,但是由于国民党糟糕的货币政策和低效的行政能力,尤其是抗战爆发后,国民党统治区内通货膨胀极为严重,法币飞速贬值。因此,国民党的这一禁令从未彻底实行。

黄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黄鱼”,一直是民间最坚挺,也是最被认可的等价物。制作的小黄鱼的原料是由美国进口的金砖,由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造币厂进行切割后,使用半自动金条压轧机制成不同重量的金条。

民国金条

按照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金条以“两”为基本重量单位,通常来说,金条分为三种,分别为十两,五两和一两。当然也有半量等其他规格。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一般将一两重的金条称之为小黄鱼,10两重的自然是大黄鱼了。中央造币厂制的金条上,会压有中央造币厂、日期等字样。

民国期间的大部分金条,都是在1945年到1949年之间生产的。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也将储藏于金库的大量金条运至台湾,而这些数目巨大的金条也成为台湾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那么,这些小黄鱼到底价值几何呢?

我们都知道,在使用公制之前,中国旧制一斤为16两,所以民间也有半斤八两之说。因此,当时的一两金条,大约相当于今天这样单位的31克。所以,小黄鱼,也就是一两的金条为31克黄金,而大黄鱼也就是10两的金条,自然是310克了。

小黄鱼

如今黄金的价格一直徘徊在1克270元左右,因此,按照金价单纯计算黄鱼的价值,一两的小黄鱼价格约为8370元,而大黄鱼自然是83700元了。

当然,这么计算小黄鱼的价值是并不合理,黄鱼作为民国时期铸造的金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因此,它的实际价值比金价核算要高得多。如图所示,有的收藏家将一条小黄鱼开价到黄金本身价值的两倍。

小黄鱼

作为毋庸置疑的硬通货,小黄鱼在民国时期的购买力自然也十分强大。据说民国期间,一条小黄鱼可以买二亩良田,3到5条小黄鱼,就可以在北京买一个小型的四合院。

当然,如今北京的四合院早已是天价,如果按一个四合院一亿元来计算的话,相当于民国时期的12000个小黄鱼的价值。不过,盛世与乱世的房屋价值,本身也不具可比性。

北京四合院

据统计,截止到1949年3月,国民党共生产了各种重量的金条约有111万条,重量大约为153万两。但是,由于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绝大多数金条都被带去台湾,留在大陆的金条并不多。

而且,被留在大陆的金条大多数也被银行回收并融化,因此,民间存有的金条数量十分稀少,再加上金条特定的历史时间,小黄鱼也成为收藏家最爱收藏的藏品之一。它的价值,也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0349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