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核珍珠:向珍珠贝的缔结组织中放入球形珍珠核孕育有核珍珠。2、无核珍珠:将外套膜表皮小片插入珍珠贝的缔结组织中,形成珍珠囊后培育珍珠。3、附壳珍珠:用外来物质卡在珍珠贝和外套膜之间,使其分泌珍珠质形成附壳珍珠。
珍珠如何养殖出来
1、有核珍珠
养殖有核珍珠时,要使用厚贝壳制作球形的珍珠核,然后从生长1-2年的未成年珍珠贝上获取外套膜,再将制作的珍珠核插入成年珍珠贝外套膜的缔结组织中,并放入前期获取的外模套小片,等待细胞包裹住珍珠核,并不断分泌珍珠质,就能获得珍珠。
2、无核珍珠
养殖无核珍珠时,要把事先获取的外模套表皮小片直接移植在另一个珍珠贝外套膜的缔结组织中,珍珠贝的缔结组织中出现异物后,细胞组织就会迅速将异物包裹,并随着细胞增殖分泌珍珠质,形成无核珍珠。
3、附壳珍珠
养殖附壳珍珠的过程中,要将圆形或者方形的外来物质卡在珍珠贝和外套膜之间,此时珍珠贝就会向有外来物质的地方分泌珍珠质,珍珠质沉淀后就会附着在珍珠贝的内壁,从而形成附壳珍珠。
4、养殖方法
养殖育珠蚌时,要将其放在氧气充足、水流通畅、浮游生物较多的池塘中,水温保持在18度到25度之间,水质pH值维持在7-75之间,让育珠蚌健康的生长,一般3-4年后就可以收获珍珠。
一、选择合适的植物
植物佛珠的制作材料主要有榕树、银杏、绿萝、吊兰、虎皮兰等多种植物。在选择植物时,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来选择。
首先,要选择健康的植物,叶色鲜绿,无病虫害。其次,要选择适合佩戴的植物,如绿萝、吊兰等,这些植物的枝条柔软,不会刺痛皮肤。最后,要选择易于养护的植物,如吊兰、虎皮兰等,这些植物比较耐旱,容易管理。
二、保持适宜的光照和温度
植物佛珠的光照和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植物佛珠应放在明亮的位置,但要避免直接暴晒。温度方面,最好保持在20℃左右,避免过度寒冷或过度炎热的环境。
如果植物佛珠长时间处于过度阴暗或过度阳光的环境中,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导致叶片黄萎、生长缓慢等问题。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植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光照和温度环境。
三、适量浇水
植物佛珠的浇水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植物佛珠不要过度浇水,否则会导致植物根部烂掉。但是,也不能让植物佛珠过于干旱,否则会导致植物长势不佳。
因此,应根据不同植物的特性,掌握适量浇水的方法。如吊兰、虎皮兰等植物比较耐旱,一般每周浇水一次即可;而绿萝等植物则需要每天适量浇水。
四、定期修剪
植物佛珠长时间不修剪,会导致植物长势不佳,影响美观。因此,应定期修剪植物,保持植物佛珠的美观和健康。
修剪时,应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和需要,剪去过长或枯萎的枝叶,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分枝。
五、注意防虫害
植物佛珠长时间处于室内环境中,容易受到蚊虫、螨虫等害虫的侵袭。因此,要注意防虫害。
防虫害的方法有多种,如喷洒杀虫剂、用大蒜水喷洒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对植物佛珠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最好采用天然的防虫方法,如用小孔网罩住植物佛珠等。
六、注意保持清洁
植物佛珠长时间佩戴在手腕上,容易沾染污垢和灰尘。因此,应注意保持植物佛珠的清洁。
清洁植物佛珠时,可以用温水和肥皂水轻轻擦拭,或用软毛刷清洗。但是,要避免将植物佛珠浸泡在水中或用强酸碱性清洁剂清洗,以免损坏植物佛珠。
综上所述,养护植物佛珠需要注意光照、温度、浇水、修剪、防虫害和保持清洁等方面。只有细心呵护,才能让植物佛珠长时间保持美观和健康。
一、养殖条件
1土壤:翡翠珠子喜欢肥沃的土壤,疏松的土壤更好。也可以用栽培土,腐熟的牛粪和椰糠按四比六的比例分配。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腐殖土。2光照:它喜欢光照本身。除了夏天要避免暴晒,其他时间都可以暴晒。尤其是冬天,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光照,否则会影响它的生长。3浇水:祖母绿珠子四季浇水方式不同。在春季的生长季节,每隔两天就要浇一次水。夏季气温高时会处于半休眠状态,吸水较慢,浇水不宜过量。浇水要五天一次,晚上比较合适。秋季生长恢复,注意保湿。冬天中午浇水,避免结冰。4施肥:祖母绿珠子对肥料的需求不大。春秋旺盛生长期施肥,夏季高温停止施肥。冬天可以施一次肥,保证来年春天的发育。
二、繁殖技巧
祖母绿珠子一般采用扦插繁殖。春秋两季,温度适宜时,剪下10厘米左右带叶的枝条做插条。对于准备好的具有透气性的花盆,垫好底后再加土,插条插入盆土中约5cm。将盆放在通风良好有散光的地方,隔几天浇一次水,半个月后生根
三、病虫害防治
1病害:翡翠珠子的病害主要有煤烟病和茎腐病等。其中,烟黑病可通过代森铵或杀菌丹稀释液防治,茎腐病可通过喷洒甲稀溶液防治。2害虫:蚜虫和苍蝇。两者都可被杀螟硫磷乳剂的稀释液所控制。当然最好是人工去除,清理害虫侵蚀的病枝病叶。
1、建议最好妇女们朋友不要在厨房内工作时佩带,由于做饭时的蒸汽及油烟可通过珍珠表层的微气也,侵袭珍珠体内让其变黄。化妆前摘除首饰,化妆完成后然后搭配,防止有害物侵蚀从而让珍珠褪色或没了光泽,也不可以佩带珍珠饰品去理发或美容。平常搭配时不宜触摸到香水、油、盐、酒精、发乳、醋等碱性类物质,更不能够接触香蕉水等有机溶剂。
2、淋浴、洗手或游泳时也不要搭配珍珠首饰。佩戴珍珠项链时,最好贴身配戴。皮肤碰触到珍珠对身体有良好的保健效果,因珍珠紧贴人的颈部,它的有效成分可以经摩擦渗入人体,珍珠对体液分泌有一定所吸收能力,皮肤对珍珠中所含药物成分还有所吸收,乃至干扰局部患处,起消炎治疗效应。
同时人的体内分泌出自然油脂能够让珍珠保持其光泽,但是应防止出汗,汗液也将腐蚀珍珠表层的珍珠层,夏天身体流汗大部分,不宜戴珍珠项链,如配戴沾染汗液后,应及时用软布擦拭干净。往往不可用面巾纸,因有一些面纸附摩擦剂,会将珠皮损坏,不可以使用牙刷或其他类似的用具来清涮珍珠,防止使珍珠表层产生擦痕。
珍珠的密度较低,佩戴珍珠珠宝时要留心不要让珍珠与其他较硬的物质相碰,尤其是珍珠戒指,佩戴时必须更加注意不要与手表、衣物上修饰的金属饰件等产生剐蹭。
(1)珍珠养殖的水域类型:育珠蚌的生活环境是水域,水域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 一般说来,凡能养鱼的水域都可以养殖珍珠。 2)珍珠养殖的水域条件:养殖珍珠的水域条件,归纳为水深、水流、水的酸碱度、无机盐和饵料生物等。 1、水深 养殖珍珠的水域,水深15--3米为好。 2、水流 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都有重要意义。三角帆蚌在水流畅通的河道中养殖生长良好。生产实践证明,在流水的水域中育成的珍珠光泽较静水中育成的珍珠光泽好,产量也高。 3、水的酸碱度(PH值) 中性的水域(PH7-75)最适宜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大多数淡水水域的PH值为65-85;硬水水域偏于碱性。酸碱度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和生存。如果呈酸性,可施石灰水中和;若呈碱性,可施有机肥改变。 4、无机盐 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在水体中溶有很多种无机盐。这些盐类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钙是育珠蚌贝壳和珍珠的主要成份(以碳酸钙形式存在)。因此,育珠蚌的养殖场所要求一定量的钙,一般要在每升10毫克以上。此外,还有镁、硅、锰、铁等,都要求有一定的含量。 5、饵料生物是育珠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中饵料生物充沛,育珠蚌的营养丰富,就生长好,从而珍珠也就长得快,且质量高。主要饵料生物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三角帆蚌以食硅藻为主,兼食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泥沙碎屑的含量,决定着水体的水色和透明度。从水色的深浅,可以估计出水中饵料生物的多少。饵料生物多,透明度低,水色深。一般以黄绿色的水体最宜于养殖育珠蚌。养殖水域的透明度以30厘米为好。 6、光照和通风 光照是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光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对育珠蚌和饵料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来源;光影响着水环境的理化性状;光对育珠蚌的颜色、生殖和行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丰富珍珠的光泽也有利。风起波动。通风的环境水波荡漾,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还可促进上下水团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7、水温 温度与生物的代谢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育珠蚌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都直接地受到水温的影响和控制,珍珠的形成和生长也同样受到水温的制约,育珠蚌对温度变化幅度的耐受范围,有三项温度是最基本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1)最适温度范围--15-30度:在这个水温范围内,育珠蚌生长和发育正常,珍珠质分泌旺盛,珍珠生长快。 (2)最低温度--10度以下:在这个温度以下,育珠蚌的新陈代谢处于停滞状态,活动微弱,珍珠质分泌基本上停止。 (3)最高温度--35度以上:温度超过35度,育珠蚌的生长受到阻碍,新陈代谢作用中的异化大于同化,造成育珠蚌的衰弱或死亡;同时,高温造成育珠蚌缺氧而窒息。 养殖水域底部应无水生维管束植物,因为水生植物既和饵料生物争夺无机盐,植物死亡后又产生有毒物质,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如在有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水域中养殖育珠蚌,应予以清除。 3)珍珠养殖期间的管理 珍珠的养殖时间比较长,一般要经过2-3年的养殖方能采收。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培育高产优质的珍珠。主要管理工作可归为以下几方面。 (1)养殖初期管理 育珠蚌经过手术后,大都体质比较衰弱,需要半个月至一个月的休养生息,伤口愈合后,恢复正常生理活动。在育珠蚌手术后一个月内,管理工作要特别认真、细致。 (2)清除附着物 在养殖期间,由于水生藻类的大量繁殖,往往有大量的藻类附生于吊养的笼子上,阻碍水流畅通,影响育珠蚌摄食。同时,在蚌的贝壳上也常常附着大量藻类,影响育珠蚌的生长。所以,在养殖期间,要定期清除笼子上和蚌壳上的附着物,也要清除水中的杂草,保持水质清洁。 (3)调节水层 水位的变化及水温的变化,要求调节育珠蚌的养殖深度。吊养的深度要随季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季和夏季宜吊养深一些,以防寒冷和酷暑的不利影响。夏季离水面一尺左右,冬季以放深到近河底而又不碰着泥为宜。春、秋季可吊放得浅一些,以加强光照,促进珍珠的形成和生长。 (4)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主要是指养殖水域的肥水培育,因为它是获得珍珠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肥沃的水质,才为育珠蚌培育充沛的饵料生物。为提高育珠水体的生产能力,要适当施肥。 春季水温逐步上升,育珠蚌新陈代谢日趋旺盛,珍珠质开始沉积,饵料需要量不断增加,要施有机质肥料肥水,培育饵料生物,满足育珠蚌的生长发育需要。四、五月份是三角帆蚌性成熟时期,更需大量的营养物质。有机肥有猪牛粪、羊粪、人粪和绿肥等,夏季为防止施有机肥料发酵消耗水中的氧气,宜施无机肥料,氮磷肥混合施,一般比例为2:1。秋季水温逐渐下降,可以施一些有机肥,和无机肥搭配施用。秋季后期应多施有机肥,以保证越冬前育珠蚌有足够的饵料。施肥宜在晴天进行。施肥量视水质情况而定,原则是少量多次,逐步改善水质肥度,使育珠蚌有个适应过程。有机肥施在水域的四周,或施在育珠蚌的周围,或装在箩筐里吊在水中,使其缓缓溶在水中,千万不能将肥料施在蚌体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无机肥最好溶解在水中后泼施。 4)珍珠的采收 珍珠采收,是育珠生产周期的最后工作,也是育珠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果实获得收获的时节。 (1)珍珠养殖周期 从育珠蚌养殖规律看,一般养殖周期为2-3年。从无核珠形成过程看,以第二至第三年最快,第四年以后生长速度下降,育珠蚌也渐趋衰弱,易于死亡。养殖2--3年的珍珠颗粒大,圆整,富有光泽,质量高。三年以上虽颗粒大,但光泽不好,质量并不高。 (2)珍珠采收季节 采收珍珠的季节,一般都在生长期最后一年的秋后,即10--12月份进行,最好在次年的2月份前后采收。 (3)珍珠的采收方法 珍珠采收常用杀蚌取珠的方法。 采珠时把育珠蚌从水里捞出,洗净壳上的污泥和其他附着物,切断前后闭壳肌,用手捏出珍珠即成。 (4)珍珠采收后的处理 采下的珍珠要立即处理,因为在采下珍珠的外表常附有体液和污物,如放置过久,会使珍珠的光泽暗淡,影响质量。 珍珠采收后,先用水洗涤,然后放入饱和盐水中浸泡5--10分钟,捞出用布揩去珠面上的体液和污物,接着用肥皂水洗涤(用碱性弱的肥皂为好),再用清水漂净,最后用绒布或细软的毛巾打光,晾干,即为商品珠。用肥皂水洗涤要损害珍珠的光泽,最好用015--02%十二醇酸钠洗涤(浸泡一夜)。
1,方法就是多摸。一定不要用水泡,不要放在特别干燥的地方,还怕日晒风吹。没事就用手捻。
2,如果您的油性不足,看着手串特别干的时候可以上点橄榄油一类的植物油,不用上太多,用小刷子刷上去点就可以。
珍珠是用来做首饰的一种原料,也可用于美容养颜,那么养珍珠怎么养呢?珍珠有哪些品种?一起来看看吧!
一、珍珠基本介绍
珍珠是一种有机宝石,是由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的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珠粒,中国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海南诸岛。珍珠有白色系、红色系、**系、深色系和杂色系五种,多数不透明。
珍珠的无机成分主要是碳酸钙、碳酸镁,占91%以上,其次为氧化硅、磷酸钙、Al2O3及Fe2O3等,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梨形、蛋形、泪滴形、纽扣形和任意形,其中以圆形为佳。
天然珍珠呈圆球形、椭圆形、不规则的球形或长圆形,直径1~6毫米,质坚硬,难破碎,断面呈层状。用火烧之有爆裂声。气无,味微咸
二、养珍珠怎么养?
挑选外壳完整、壳内饱满、健康无破损的珍珠贝进行养殖,然后通过手术将细胞小片和珠核植入贝壳,再将珍珠贝装进网笼,用绳索吊在水中养殖,一般1-2年即可养出珍珠。
不过水温过高或温差变化过剧烈,会使育珠蚌的新陈代谢失调,酸碱度太低或太高,育珠蚌也无法适应。在珍珠贝的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三、珍珠有哪些品种?
1、欧卡娅珍珠
产自日本南部沿海港湾地区。珍珠母贝名为欧卡娅,该品种颗颗精圆,光泽强烈,颜色多为粉红色,银白色,一般直径为6-9毫米。
2、南洋珍珠
产于南太平洋海域沿岸国家的天然或养殖的海水珍珠,其产珠贝主要为大珠母贝或马氏贝,主要出产国包括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等。
3、淡水珍珠
绝大部分来自中国,产量占全世界的80%,珍珠母贝为马氏珠母杂交贝或河蚌,淡水珍珠的圆度和光泽是影响其价格的主要因素。
1、 养殖珍珠的水中要有充沛的饵料生物,这样珍珠就能生长的很快,光照也要得当,因为光能产生热效应,能让珍珠更加的有光泽,见光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
2、如果可以的话,要使用流水养殖,这样珍珠的产量不但会提高,而且光泽也要比在静水里的珍珠好。水温建议控制在15-30度,此时它的长势会更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