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木雕雕刻的方法有哪五种?

民间木雕雕刻的方法有哪五种?,第1张

1、浙江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不用多说,大家都很熟悉,不仅是四大名雕之首,更是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木雕流派。

多以多层次的浮雕为主,在技艺的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雕刻手法。

而且题材多以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为主,雕刻出来的工艺品不仅层次比较分明,更能够突出主题。

2、云南剑川木雕

剑川有着“木匠之乡”的美誉,木雕历史也是十分悠久,之前的时候剑川木雕主要表现在建筑方面,多用浮雕手法。

现在的剑川木雕,将传统与现代的木雕技艺相结合,逐渐突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木雕工艺品。

3、福建莆田木雕

莆田木雕也是汉族民间的雕刻艺术之一,据历史记载,莆田木雕时兴在唐宋时期,在明清开始盛行。

主要以精致细微的透雕为主,但是也运用圆雕、透雕、浮雕等手法,有着比较简洁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比之下,莆田木雕有着丰富的文化理念与审美相结合,做工细致,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

4、广东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是在木雕的艺术发展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木雕流派,以金漆镂空雕最为著名。

雕刻手法多以凹雕、凸雕、圆雕、多层镂空雕、单层镂空雕这五种为主,其中多层的镂空雕最为突出。

5、江苏苏州木雕

很多人都知道苏州园林,未必会知道苏州木雕。

苏州木雕有着独特的汉族文化特征,雕刻的木雕工艺品种类比较繁多,多用镂雕、凹雕、凸雕等手法,雕刻而成的木雕工艺品有着立体感强的特征,艺术效果比较明显。

桃木棍雕刻操作如下:

1、选好合适的桃木棍:选择没有裂缝或瑕疵的桃木棍,切割成所需长度。

2、在纸上画出所需雕刻的形状和图案,确定细节和比例。

3、把图案分解成基本形状,按比例制作模板。

4、根据设计需求,选择适合的雕刻工具,在准备好的桃木棍上进行试验。

1298年,王祯在安徽旌德县尹任上开始《农书》的写作,他感到这部书字数多,如果抄写,“学者艰于传录,故以藏书为贵”;如果付印雕版,“然而板木工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传播后世”。由此想到巧便的方法,叫工匠制作木活字,两年时间完成了木活字的雕刻,试印了《旌德县志》,约计六万余字,不到一个月就印成了百部,证明效率很高,印刷效果同当时工艺已经很成熟的雕版印刷一样,因此知道木活字完全可以用于书籍的印刷。后来,王祯迁任江西,所见印书都还用雕版,考虑到“古今此法未有所传,故编录于此,以待世之好事者,为印书省便之法,传于永久”,从而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木活字印刷技术的详细记载。

王祯的木活字印刷方法,是先用纸写好大小字样,糊于木板上刻字,再一一锯开刻好的字,然后将刻好的单字分门别类,归纳到各自的木匣中备用。排版时按照书籍的开本制作一个方形木盘,把木活字一行行排进去,用竹片作为界行把字隔开夹紧,排满一版框后,用小竹片垫平,用木楔塞紧,使活字固定不动,最后在排好的字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为了减少劳动强度,提高效率,王祯在排字技术上有所独创,制造两个大转轮盘,按韵字、杂字和字号将字盘摆放其上,捡字工匠坐在中间,转动转盘方便取字。王祯在书中将这种木活字印刷称为“今又有巧便之法”,归纳了写韵刻字法、锼字修字法、作盔嵌字法、造轮法、取字法、作盔安字刷印法等六道工艺工序,是知其专注于木活字印刷技术之应用与传播的一番用心。

王祯用木活字印制《旌德县志》的成功实践和《农书》的记载,是印刷史和活字印刷技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详细的技术工艺记载,直接指导了后世活字印刷的实践与发展。而现今仍在使用的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其传承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与王祯基本同时代的祖先,工艺和流程与王祯所采用的基本相同,说明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与王祯创制木活字和《农书》的传播有直接的影响和承递关系。

在王祯之后二十多年,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马称德任浙江奉化知州,也“镂活书板至十万字”(乾隆《奉化县志》所载至治三年《知州马称德去思碑记》),用木活字印刷《大学衍义》43卷20。

到了明代,木活字印刷更为普遍,不仅在安徽、浙江、江苏、福建一带流行,而且流传到云南、四川等边陲甚至少数民族地区。各地书院、私家书局和书坊,还有封于外地的藩王,都常常采用木活字印刷书籍。明代木活字本现今有书名可考者,还有百余种,而明代的政府公报《邸报》,也从崇祯十一年(1638年)起用木活字排印发行。

和田玉是中华玉苑中拥有的独特资源,中华文明中的玉器是以和田玉的特质为代表的。玉有“五德”,讲的是和田玉。“温润而泽”、“缜密以栗”、“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细然”、“瑕不掩瑜,瑜不掩暇”等赞扬的是和田玉的特点,和田玉是中国玉的象征。历来人们对和田玉的向往、爱好、追求几乎达到了神秘、痴迷的境地。羊脂玉真可谓是“一两仔玉,一两金”了。这样珍奇的人间瑰宝,随着采集的艰难与稀少。对于收藏者来讲,得之一玉,束之高阁,作为欣赏与财富的积累,或留传后代或保值升值。然而,对于和田玉这一大的玉种,玉料完整无缺者不可说无,但终究寥寥,而大多数原料都有一个由原料转变为商品、工艺品、珍品乃至于绝品的过程。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这就需要我们把稀少的、有限的资源,充分合理地运用起来,增加其艺术含量和文化品味.避免和防止急功近利的市俗商品化倾向,使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地发挥,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1、优料精用:一块上佳和田玉,色好形好,可不加雕饰或稍加雕饰,保其重量,配一高档底座,本身就是一件很为雅致、难得的艺术品,供欣赏,收藏。一块优质白玉,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在施艺的过程中,应慎之又慎,不应轻易动铊,以免留下遗憾。正如同行所讲:得一块昂贵的羊脂玉,不动铊不亏,一动铊子就亏,可见谨慎构思的重要。难怪乎,许多人对羊脂玉不敢问津。须知,得一美玉,原样收藏者毕竟少数,大部分都需启动创作者的灵感,开动丰富的想象,使之成为一件佳作,成为一件艺术品。优质原料如何精用,继承与创新仍然是永恒的主题。以青铜器造型为主的各类炉、瓶、薰以及壶、盒、杯、碗、洗等题材,传统的人物仕女、仙、佛、童孩、花卉、鸟兽等题材和造型等都是值得荆门借鉴.甚至仿制的。如:北方的三足元炉呈两环,显浑厚、质朴,而南方的三足元炉呈五环,盖子上增加三环,呈圆润典雅,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流派和地方风格,这都是先人经过若干时间,琢磨出来的。同时,我们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重要在于创新,要给作品富于时代感,新意感。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具的改革,我们完全有条件,把创作的思路再宽阔—些,再奇突—些。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绝。”

如:1989年,扬州制作的—对青玉《百寿如意》,荣获国家珍品奖。如意长44.5厘米,宽12.3厘米,而如意的背面,采用了炉瓶薄胎[水上漂)的工艺处理手法,厚薄匀称,再采用镂空雕的工艺技法,每只如意刻有一百个不雷同的“寿”字,字字相连,笔笔不断,每只如意仅七两重,作品既有浓厚的书卷气息、又有工艺雕刻精致入微之感。

如:扬州在1988年制作的一件由工艺大师刘莜华设计的白玉《内链双瓶》,在连体双瓶内贯以一根内链,连接双盖,其工艺技巧绝伦,内链计算的精确,真是巧夺天工。同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玉雕质量评比会上,有的同行都提出这样疑问,怀疑内链是否后续。一根内链构思独到,雕琢艰险,但成功后其艺术魅力及其经济价值却是无法比拟的。

2、次料利用:和田玉并非都是越白越好的羊脂玉,洁白无瑕,再附上秋梨或桂花皮色,固然人人喜爱。但大部分原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瑕疵和绺裂,都带有“遗憾”。因此,把大量的各种质地、档次的玉石加以运用,那是对和田玉资源开发的一大贡献。20 世纪70年代,扬州挖掘恢复了失传近200年的山子雕工艺,既借鉴于明清山子的风格,又立意创新。从外形雕延伸到内雕及内外雕的结合。山子雕工艺是保留其玉石天然美的外形,在其外部和内部分层次地摊琢众多的人物、山水、树木花鸟、亭台楼阁,组成一幅立体的书画长卷。山子雕的创作都赋予故事内容和诗情画意,给人以儒雅、古朴之感,显露文人气质。其工艺技法上,则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相结合,层次清楚,构图完整。山子雕工艺的恢复和发展,为和田玉以及其他玉种的广泛运用提供了空间。它更能广泛地运用于有绺、有裂、有浆色的玉料上,发挥其工艺技法及特长,用景物、层次等来去脏遮绺。由于各种雕琢技法的结合运用,使作品更为精奇,更为耐人寻味。

1995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构思设计的一件重达约2000斤的青玉《汉柏图》,原料有浆多绺,但经过设计师的巧妙构思,再现汉代“青、奇、古、怪”四棵柏树。正面一棵苍劲古柏、似一老寿星俯视大干世界;近旁一棵柏树,枝干弯曲似游龙;背面一棵古柏直插云霄、充满生机,另一棵为侧拐状,似桥梁,可行人,并以古刹老树、游人观赏为陪衬,交相辉映。由于作品的艺术品味和魅力的提高,使原材料的质地与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其经济效益也数十倍地上升。

扬州山子雕工艺的恢复和发展,为原来属于青一,青二等级类的玉石原料,提供了出路,激活了和田玉的市场。在山子雕工艺恢复的同时,扬州又研制了随形雕、仿古件及玩饰件等,使扬州玉器走出了传统的五大类品种的格局,因此扬州也逐步成了和田玉的集散地。

3、小料大用:谁都想得到一块完整的和田玉,创作出一件完美的作品,但这样的原料实在是越来越少,越来越难求。小料如何大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因材施艺,巧妙构思,能从视觉上、情感上引发出丰厚、充实而有变化的空间。这就需要:一是—件玉石原料在设计时能立着用的尽量立着用,则显得大,卧则显小。行家称:“宁立勿卧”,这是一般规律,二是在突出主体的前提下,配以链条,将作品立体空间放大,此种方式通称“链子活”。三是玉器的组合,在1964年扬州老艺人杭学文就发明了套碗机(也称套料机),在一块玉料中套出若干块料,组合成各类薰、炉、塔、盒等。四是造型要完整,做工要细腻,要使人爱不释手,玩之、佩之、饰之,有一种丰富的充实感,物件虽小,在心中的地位很大。前人的子岗牌即是例证。

1985年,扬州出一件佳作,是由顾水骏、汪德海等人合作的白玉《三星对弈图》,料重不足千克,但倾注了创作者心血。内容引用西游记中三星对弈的故事,构图似乎很简炼,但大有多一笔嫌多,少一笔不足之感。人物传神,在不到黄豆大的面部上,细部刻划精细入微,锭子用得处处到位,反复观赏都觉得越看越有看头,回味无穷。加之,一红皮色上刻有《对卉图》,画龙点睛,人人见之,人人爱之。

4、俏色巧用:玉石的色彩是丰富的,用得恰到好处也是不易的。用得好出精品,甚至出绝品,用得不到位,反显弄巧成拙。超越常人想象的,奇异而又巧妙地应用俏色,使其增添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体现了创作者的阅历和见识、想象和灵感。

扬州在20世纪80年代出了一件绝品——白玉《官帽》,这件作品是已故工艺大师韩宏构思设计的。这是一块半面有红皮而另半面已分化断裂的和田仔料,分化断裂的那一面,几乎是带有褐黑色的浆斑,也可以说是块谁也看不中的“废料”,充其量制作一仿古件而已。但韩先主突发奇想,发现有红皮的那面其形状很像清皇宫的“官帽”。于是把带褐黑色的浆斑部分全部掏掉,利用红皮浅刻龙的纹样图案,且色彩、外形、大小酷似一顶“官帽”,造型逼真,令人叫绝。

又如他的作品:新疆卡瓦玉《斗熊》,原也是一块不起眼的次料,用其天然外形与色彩,构思一只笨熊,熊背恰有一道裂绺,不加雕饰,活灵活现是斗伤的熊,因此取名“斗熊”。此件作品现藏于扬州玉器厂精品室,永久保留,凡观赏者,无不赞奇,给以高价也不让售。

白玉的“性”是指玉的结晶构造,玉的结晶颗粒形状多种多样,排列也不尽相同,表现为不同的性质,称为“性”。愈是好玉,愈没有性的表现,玉性实际上是玉的缺点,好的籽玉无性的表现或玉性往往表现不明显。

以上是个人在实践中的一点粗浅体会,无非是“抛砖引玉”。目的在于我们要珍珍惜和保护和田玉的资源,合理开发和运用好和田玉的资源,探索和谋求健康的共同发展之路,使和田玉在中国玉器发展进程中发挥其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促使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久盛不衰。 和田玉仔料,原矿藏在“万山之祖”的昆仑山深处,经历天地沧桑的变迁、风霜雨雪的侵蚀,一些玉石破山而出,裸露于天地之间,后经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玉块崩落到山涧中,滚动在河道里,从而,使得有棱有角的山玉的磨圆度变好,也洗涤掉原有的围岩与瑕疵,呈卵石状,温润而泽,为最具生命力的美玉品种。如此珍稀的自然遗产,在今天却时常遭遇仿真处理技术的挑战,令人难辨真假。在此笔者作为有地质专业背景的藏迷,就参与市场的一些经验,对和田玉仔料原生皮色的特征阐述己见。

(一)全包裹、微透明

了解和田玉仔料的成因,就知道和田玉仔料呈浑圆状,外表有厚薄不一的皮壳,颜色常有枣红皮、秋梨皮等。浑圆状的仔料,皮色必然是全包裹的,巧雕、人工开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皮呈微透明、亮亮的或叫“有油脂光泽”,手捂或手握1~2分钟,即见其“出汗”。

(二)颜色自然

仔料在河床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松软的地方沁上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由浅至深。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很喜人,抢眼而不碍眼,并且,色泽随岁月增进愈显亲和力。

(三)皮色有层次感,皮肉呈渐变过渡状

由于仔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慢慢形成的,是风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小气候循环制约等因素共同制造的,是分阶段的,所以颜色沁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且呈渐变过渡状。

(四)皮似有一层不同颜色的毛毡

这类仔料多为石皮仔料。由于形成璞玉的特殊围岩条件以及透闪石矿物的纤维交织结构,这类仔料尽管已风化磨砺为浑圆状,但是其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砂眼”,呈毛毡状,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出。

(五)无皮色的仔料

无皮色的仔料多属于山流水料,肉色即是皮色,皮色即是肉色,可呈深浅不同的绿色。所以,也有人按颜色对和田玉进行分类。不过无论是白玉、黄玉或墨绿色玉,其表面多少有层包浆或沁色。

和田玉(软玉)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细则)

新疆宝玉石检测研究中心 岳蕴辉

声明:此文章版权归“新疆宝玉石检测研究中心 岳蕴辉”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需注明出处

一.前 言

本细则是依据GB/T—16552《珠宝玉石·名称》和GB/T—16553《珠宝玉石·鉴定》两项国家标准制定的,制订时参考了《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释义》、《系统宝石学》、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CIBJO 钻石·宝石·珍珠》等权威性专著。

软玉被称为中国的“国石”,中华民族使用软玉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从古至今,我国人民对软玉有自己相应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但是由于时代、地域、文化和人们矿物学知识的局限,许多名称和种类划分各地有很大差异,在鉴定和商业活动中引起了一些问题。在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有关软玉的内容中对分类及命名制订的比较简单,在鉴定实践中容易引起一些误解和抵触,因此,有必要制订一个符合行业实际情况,较为详细的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细则。

二.分类命名和描述方法、术语

1.“软玉”一词,是地质行业的矿物学名称,用于珠宝玉石行业会引起消费者和玉石爱好者的误解以及业内人员的抵触,因此本细则规定“软玉”可以用于珠宝玉石的地质学、矿物学研究和交流,并用于描述该类玉石的大类划分。

2.在向社会出具的鉴定报告或商业活动中,使用软玉分类中的基本名称和传统名称如“白玉”、“青白玉”、“墨玉”等。

(依据GB/T—16552:311、343b;“国家标准释义”第24条)。

3.依据GB/T—16552有关“产地不参与定名”的规则,本细则规定不使用“和田玉”、“玛纳斯玉”、“青海玉”等产地名称。在做具体玉石产品鉴定时由于产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也不区分产地,例如不写作“和田青白玉”等名称。此项规则也符合国际惯例: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CIBJO 宝石手册》中实用规则 第一条 总则 (b)项:在商业文件中不应指示原产地;第二条 实验鉴定报告(c)项:宝石的原产地不必说明。

4.按传统的观点和行业的惯例,本细则对软玉品种的划分以颜色特征为依据,对品种进行分类。考虑到玉石产品的复杂性,商业鉴定证书应采取“分类不分级”的原则。对品质的初步评价采取对颜色和质地进行简单综合描述。

5.依照地质学科的惯例,对软玉颜色的描述,采用先次要色调后主要色调的方法,也采用一些惯用的颜色描述词汇。

例如:黄褐色—表示以褐色为主,带有**调。

橙**—惯用颜色描述语,表示一种特征**。

颜色的观察和描述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而且常常同一块玉石上有两种或多种颜色,或颜色特征含混难以表达;可采用过渡性、关联性方法进行描述、分类、命名。有些名称上无法表达的颜色特征可以在备注中加以描述。

6.“羊脂玉”是“羊脂白玉”的简称,为行业中对优质白玉形象化的俗称,犹如红宝石中“鸽血红”的用法一样,不宜单独作为玉石名称使用。本细则对优质白玉的命名采用“白玉-羊脂白玉”这一独创性名词,其中“白玉”为国家标准规定的软玉基本名称,“羊脂白玉”为行业中对优质白玉的俗称(俗称不单独使用)。在此名称中“白玉”起到定名做用,而“羊脂白玉”则起补充说明作用,中间“-”为连接号。这一名词的构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和标点符号规则。

7.软玉(和田玉)产品中颜色、瑕疵的含量比例估算方法应采用地质学传统的岩石矿物鉴定技术方法,准确的估算对鉴定分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鉴定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在实际操作中才能保持技术水平相对的稳定和统一。

8.分类和命名的原则是使软玉(和田玉)品种划分详细清晰,简单而易于鉴别操作,规范和统一行业用语,以利于贸易和交流。

9.软玉(和田玉)的鉴定及分类、命名主要依据感官检验和检验人员的经验,鉴定鉴别的对象也属于民间珠宝工艺品、艺术品,因此不宜将分类、命名方法升级为标准,更不宜定为强制标准。商业鉴定证书应采取“分类不分级”的原则,以避免形成畸形消费市场,也避免某些用心不良的鉴定检测机构、商家借此挑起纠纷、制造混乱,对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分类、命名方法细则表

白玉白玉-羊脂白玉:表示优质白玉,其颜色呈脂白色或比较白,可稍泛淡青色、乳**等,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一般10%以下),糖色少于30%。白 玉:各种以白色为主的软玉,常微带灰绿、淡青、褐黄、肉红或紫灰等色调,质地细腻或在细以上,糖色小于30%。糖白玉:糖玉与白玉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糖白玉-羊脂白玉:糖白玉和羊脂白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青白玉:灰绿色、青灰色、黄绿色等浅—中等色调品种,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青白玉—白玉:青白玉和白玉之间界限难以划分时,或同一块玉石上有两种颜色时,可以采用过渡的方法描述定名。糖青白玉:带有很多糖色的青白玉,糖玉与青白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青 玉:灰绿色、青灰色等中等—深色品种,偶尔带有灰蓝色调,与青白玉只有颜色深浅的差别。应注意深灰绿色青玉与碧玉的区别。糖青玉:带有很多糖色的青玉,糖玉与青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翠青玉:青绿色—浅翠绿色品种,偶见于某些产地,也可以直接以青玉命名。烟青玉:烟灰色、灰紫色品种,偶见于某些产地,也可以直接以青玉命名,颜色深的品种应注意与墨玉的区别。

墨 玉:灰黑—黑色软玉,致色因素是因为含有一定量的石墨包体,在鉴别中应注意与绿黑色碧玉的区别。由于含石墨量多少不同,黑色深浅分布不均,其过渡品种命名方法与前述相同。

黄 玉:浅—中等不同的**调品种,经常为绿**、米**、常带有灰、绿等色调,在具体鉴别中应注意与浅褐**糖玉的区别。

糖 玉:由于原生或次生作用形成的,受氧化铁、锰质浸染呈红褐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色调的软玉,当糖色部分>85%时可以称为糖玉。但如果可以观察到原来的玉种也可以按原玉种名定名。

碧 玉:青绿、暗绿、墨绿色、绿黑色的软玉。分为两种,其一种产于酸性侵入岩体的接触带,较纯净细腻;另一种产于超基性岩体的接触带,杂质多,常含有黑色矿物包体。碧玉即使接近黑色,其薄片在强光下仍是深绿色。某些碧玉与青玉不易区分,一般颜色偏深绿色的定为碧玉,偏青灰色的定为青玉。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技术革命。

活字印刷术出现之前,印刷书籍用的是雕版印刷。这种方法是在一个固定的版中雕刻文字,然后一版一版印刷。雕刻一套书版耗时很长,工作量大,有错误也不便修改,很不方便。

活字印刷就灵活多了,它把模板中的单字解放出来,成为使用灵活的字模,一举变呆板的印刷方式为方便快捷的印刷方式。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个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根据书稿,把字模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然后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可不要小看了“字模拆出”、“再次使用”这两个小小的步骤,它正体现出了活字印刷的特征和优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北宋发明家毕升。

最初,毕升先用木头做字模,木材遇油墨会膨胀,字迹模糊不清。毕升又改用胶泥做字模,印出来的字迹非常清晰,于是,胶泥活字开始进入到印刷业当中。

印刷时,工人们先准备好一块铁板,上面放松香和蜡,四周用铁框围起。根据书稿要求在框内排满活字后,把铁板放在火上烘烤,待松香和蜡熔化,再用另一块平板在上面压平。等到松香和蜡冷却凝固,一块活字版就完成了。

工人在上面涂上油墨,就可以进行印刷。印过以后,把铁板放到火上烧热,松香和蜡熔化,活字就可以拆下来。印刷当中,工人们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用来印刷,另一块板用来排字。

第一块板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铁板交替使用,印刷速度非常快。根据用字的情况,一些常用的单字往往会刻好几个,出现频率很高的“之”“也”等则会准备20多个,如果碰到冷僻生字,就随用随刻,灵活方便。

后来,人们不断对活字印刷术加以改进。

元代的王祯一反毕升不用木质字模的习惯,发明了木活字技术。他在《农书》里详细记录了使用木活字刻字、选字、排字、印刷的方法,可以说是字模材料的一次改良。此外,王祯还发明了转轮排字的方法。

他制成了两幅直径约七尺的大轮盘,再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放入转盘内的格子里,一只盘内放常用字,一只盘内放不常用字。排字工人坐在两幅轮盘之间,转动轮盘即可找字,使选字、排字又变得异常方便。

总结:

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良、完善,活字印刷越来越灵活和便捷,印刷机出现之前,活字印刷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印刷业的主要印刷方法。

  木雕,简单来说也是属于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木雕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木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圆雕、根雕和浮雕三大类型。一般来说,人们在挑选材料的时候,都会选一些木质比较细密和坚韧的木头,因为雕刻起来比较容易,而且雕刻出来的作品会比较精美。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木雕的几种类型。

  

  泉州木雕

  泉州,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然后最出名的莫过于手工木雕了,木雕是泉州民间传统的技艺之一。泉州的木雕拥有非常悠长的历史,作品种类繁多、而且工艺十分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在我国的历史上,泉州木雕大约在唐天宝二年兴起和发展的,它是泉州民间众多的手工艺品种当中最突出的一种。泉州木雕的种类有很多,其中神像木雕是最出名和雕刻技艺最出色的,此外还有平雕、花格雕和根雕等等,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木雕,都有它的特别之处。而且因为泉州木雕都是经过精雕细刻的,所以很多收藏家都喜欢买回家收藏和欣赏。

  

  东阳木雕

  浙江省东阳市的东阳木雕,已经有大约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东阳市被人们称为“雕花之乡”。因为东阳盛产的木材十分适合人们用来雕刻,特别是樟木。所以木雕艺术在东阳市发展十分迅速。

  东阳木雕的作品可以说是技艺精湛,主要以典雅和精美而出名的。东阳木雕在雕刻上会保留木材原本的纹理和颜色,然后再经过打磨,所以雕刻出来的作品会显得更加精美圆滑。东阳木雕一般以人物、山水、花草、飞禽等等作为题材,并且在雕刻的时候回加入一些故事性的情节,让人觉得十分有趣,它一般是用在一些屏风、木门、装饰墙的雕刻上。

  

  福建莆田木雕

  莆田木雕最先是在唐宋时期兴起的,有着“精微透雕”的美称。一般用在一些寺庙的建筑上,例如一些柱子的装饰、门的装饰,和一些摆设品或佛像的雕刻等等地方。雕刻出来的作品十分生动美妙,特别是在围栏、屏风、古董、琴弦乐器、家居家具上,莆田木雕可以用简单清新、造型多样来形容,很多人喜欢用来观赏和收藏。

  

  以上就是小编想要为大家介绍的有关木雕的几种类型了。对木雕感兴趣并且想要购买的朋友们可以再深入的了解一下,再进行购买。很多人会购买一些木雕的作品用来收藏或摆设,但是如今在市面上售卖的很多木雕的作品,都不是用良好的木材雕刻的,而一些不良的商家会谎称是采用了上好的紫檀或沉香来雕刻的,大家在选购的时候,要提高警惕,分别清楚木雕品的真伪再购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0548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