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首饰的介绍

关于中国古代首饰的介绍,第1张

1、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是簪、钗的鼻祖。 古代男女均留长发,笄为古代男女用来插定绾起的头发或弁冕的。

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及笄。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2、簪是笄的发展,同样起固定发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纹饰,雕刻成植物(花草)、动物(凤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并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贵重材料制作,工艺也愈发丰富,有錾花、镂花及盘花等。

3、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钗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发钗的安插有多种方法,有的横插,有的竖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数量也不尽一致,既可安插两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数支,视发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两鬓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

4、步摇是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是古代妇女插于鬓发之侧以作装饰之物,同时也有固定发髻的作用。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有旒苏或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

5、钿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1、把金属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2、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6、扁方是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形制与作用与汉人妇女髻上的扁簪类似。清代贵族妇女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都使用扁方,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装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控制发髻使其不散落下来。

7、古代简称“栉”,与簪、髻、钗、步摇等并称为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昔为宫廷御用珍品 , 故有“宫梳名篦”之誉。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的发饰,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8、华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为华丽的首饰,华丽的头饰。

9、抹额,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汉族服饰,明代较盛行。妇女包于头额,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

扩展资料:

首饰的来源:

在古代,有一个与现代意义上的首饰含义接近的词,这就是“头面”。这大概是人们认为首饰如同脸面一样,能给人的外貌增添光彩的缘故。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记载:汴梁相国寺“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

这里的“珠翠头面”按今天的话说,就是用珍珠玉石制成的首饰。宋代都城汴梁有专门经营珠宝、金银首饰的店铺,叫“头面铺”。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载:杭州小市里有一家“舒家体真头面铺”即指首饰店。以后的元、明、清几代,也称首饰为“头面。

到了现代,“头面”(在传统戏曲中,头面是旦行角色头上化妆饰物的总称,包括发髻、发辫、珠花、耳环、簪了等一整套用品)一词已被“首饰”取而代之,而“首饰”已成为从头到脚全身各部位所佩戴的各种饰品的总称。

人类佩戴首饰究竟始于何时,恐怕很难精确地考证。但是我们不难推想,从人类开始意识到装饰与美化自身的时候起,人类也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最原始的首饰,大概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

-首饰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古代的传统当铺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金融业典当行。

现代典当行在管理制度和典当手续上都比古代当铺更加安全规范,但是典当基本的功能作用仍然没有改变,当今为了自己的资金融通,重要物品的保管等,会选择前往典当行进行交易。

典当业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其对人民生活的稳定及社会经济秩序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现代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古代传统当铺,不仅从事着典当行业,同时也是一家票号,剧中的当铺形象常常让人感觉到它的暴利、神秘,是一种与传统商铺不同的特殊行业。

我将从中国古代当铺的最初产生以及在社会进程中的转变,带大家了解传统当铺的形象。探寻当铺背后存在着哪些“潜规则”,以及如何在典当赎出之间获取高额暴利?

社会变迁中的当铺发展

中国古代当铺的历史开端

典当行为其实自中国产生族群划分之后就存在了,最初的典当其实是一种物物交换模式,典当者把自己手中的物品给对方,用以交换自己所需的物品,没有涉及太多的金银货币交易,典当背景自然也是单纯透明。

自中国南北朝时期出现真实记载的当铺后,典当行为才开始有了正规化的趋向,等到宋朝时期,当铺在商界交易市场才算真正站稳脚跟。明清时期,当铺开始兴盛起来,并且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生活,社会秩序稳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当铺并不是社会生来就存在的一种经济机构,只有当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的经济达到了一定的阶段,人民的生活有了一定保障,才能自然产生典当交易,正规的当铺才会因此出现。

只有产生了一定的典当行为,才会出现相应的典当机构,而当这些典当交易场所达成一定的规模之后,典当行业就会正式产生。

南北朝是一个宗教盛行的时代,因此,寺庙道院场所有很大的规模,这些寺院因为皇家朝廷的器重,所以可以得到无数的赏赐,同时拥有有大量的金钱、房产、地产,以及进行田产打理的农奴,也因此,寺院成为了南北朝时期财富的聚集之所。

寺院本身是一个宗教机构,所以他承担着匡扶贫困,仁济向善的作用,朝廷在寺院当中设立了一个“质库”,这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当铺形式,它的作用就是向有需要的普通民众进行物币交换,并且发放贷款,用于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的工商业开始快速发展起来,寺院中的典当形式也有了很大的繁荣,但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对于宗教不再如南北朝时期那样热衷。所以大量的典当行开始慢慢脱离寺院的控制,出现在当时的商业交易场所当中,当铺开始向普通社会发展。

当宋朝走到中国古代社会巅峰状态的时候,无论在政治经济或者是商业文化上,都展现出空前绝后的繁荣景象,当铺开始大量出现,并对当时的商业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现在从《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看到,画中曾出现了有着当铺招牌的传统典当行,这也证明了典当业在宋朝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兴盛于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当铺

当中国封建社会儿走到了明清时期,大量的商业帮派开始出现,中国的大部分经济被徽商、陕商、晋商等商帮垄断。而典当行业是这些商帮发展的主要方式,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商城中心,还是一些边远的乡镇,随处可见当铺的身影。

徽商主要把控着中国南方的当铺,晋商主要把握着中国北方的当铺。这些有着极大暴利来源的当铺,不仅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货物钱币交易,也是国家的主要利率税款来源。

《明实录》记载:''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赀数千金,课无十两,见在河南省计汪克等二百十三家。''

明清时期当铺的主要投资获利者,由最初的寺院变成了地主、富商、官员、皇家等身份显赫的人士。同时,因为宋朝的吏治非常严明,官府人员不能在明面上开设当铺盈利,所以大量的普通商人成了当铺的经营者,因为各大商派背后都有着极强的财力支持,致使当铺成为了一个暴利行业。

很多的农民和生产者为了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所需要的生产资料,需要去筹集资金,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前往当铺借债经营或者换取糊口粮物,债务人与当铺老板之间,通过物品钱币的交换,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

各大当铺之间慢慢形成了统一的管理标准,利率也大都一致。这种无言的默契使得各大当铺之间开始互通有无,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竞争机制。

明清典当文化:“急处来当,亦缘彼此两便;缓时取赎,只因义利双全。“”

古代典当行的神秘面纱

古代当铺背后隐藏着哪些规矩

中国古代当铺因为其特殊的盈利方式,当铺中存在着大量贵重物品,所以和其他普通的饭店酒馆不同,当铺里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规矩。

当铺里的工作人员与普通店铺的工作人员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要承受的规矩非常多,当铺里的职员不能随意的请假或者放弃自己的工作,柜台的工作人员在每天的工作结束后,仍然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中,大都是在当铺里面生活或者居住,而他们的家人也不能随同。

当铺的职员在年假回家之前,必须把所有带回家中的物品,交给当铺的管理人员进行检查,离开当铺的时候,身上不能带任何关于当铺的物品,如此严格的规定也是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对当铺中的物品产生偷窃的欲望。当铺的当票字体非常特殊,潦草难认,所以当铺伙计需要在任职前学习这种特殊的“文字”。

与其他店铺不同,当铺从外观上看不到里面的样子,当铺的柜台也做得非常高,目的是为了保护客户及当铺的隐私,因为当铺里的物品大都是非常贵重的东西,也是为了在发生一些意外情况时,能够对当铺形成一个保护作用。

而当票上面的文字书写之所以非常的潦草,也是为了使当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保护,防止顾客在当票上对文字进行修改或者是添加,并以此去敲诈当铺。

当铺里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行话,被称为“春典”,最为明显的就是当铺中使用特殊的文字,用以代替从一到九的数字。因各种当铺行话有所不同,在此只能稍作列举,有的当铺使用''由、中、人、工、大、王、夫、井、羊、非''代替传统的数字,有的是''道一''作一、''眼镜''为二等隐语代替。

从典当赎出中看古代当铺的盈利

中国传统的当铺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大型的当铺只收取金银首饰、古玩字画等一些昂贵的物品,而一般比较小的当铺,则会收取一些衣物等不太贵重的物品。如果是来历不明,容易招惹是非的物品,大部分当铺则不会收取。

无论是什么样的物品,送到当铺之后都会打上“破旧”的印记,即使是光亮如新的金银首饰也会被说成是破旧首饰。目的是为了防止当户回来赎回自己的物品的时候,因长时间的放置而产生了一定量的磨损腐蚀,也是为了避免当铺工作人员与当户之间产生争执。

当户前往当铺典当东西的时候,可以选择活当或者是死当,如果选择活当,那么用户在典当东西之后,可以在一定的期限之内把物品赎回,但是赎回来的物品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一个比较大的价格折扣,那么当铺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赚取当户赎回物品的差价。

举例来说,如果用户拿了价值一千两黄金的东西前往当铺典当,那么典当的价格会在一千两的基础上减少至少三分之二,客户在赎回物品的时候则要在当价的基础上增加价格,两层的剥削会使当铺赚取高额的利润。

如果用户选择了死当,那么就相当于把物品在原来的价格基础上进行贱卖。虽然会比活当拿到手的金钱银币稍多,但也失去了赎回来的机会,所以古代的当铺虽有着很大的暴利,但仍不乏奸商的存在。

中国的典当行业产生于封建社会,当铺也随着典当方式的产生,开始有更多的经营者,从最开始的“寺库”到后来的商业“当铺”,以及随着各种商帮的加入,中国的典当行业变得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商业化。在此之余,当铺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当铺更像是一个被美化了的“高利贷”交易场所,所以当铺走到后来,变得越来越艰难。

一整套头面首饰包括:一般有三支发梳,钗一对,步摇一对,唐代有额饰。不同时期贫富的要求也不一样。以上为最基本的。

一整套点翠头面大概有50件左右,包括泡子、鬓簪、鬓蝠、泡条、串联(三联、四联)、六角、大顶花、边蝠、边凤、偏凤、面花、压鬓、后三条、包头联、竖梁、横梁、后兜、太阳光、凤挑、八宝、福寿字、耳挖子、耳坠、鱼翅等各种单件。

扩展资料: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正月》:"及州南一带,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好之类。"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是我不许他再穿衣服,重戴头面。"《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身价不要,只要一副珍珠头面。" 田汉 《名优之死》第二幕:"我们先到园子里去吧。头面和衣裳都在那儿呢。"

一整套点翠头面大概有50件左右,包括泡子、鬓簪、鬓蝠、泡条、串联(三联、四联)、六角、大顶花、边蝠、边凤、偏凤、面花、压鬓、后三条、包头联、竖梁、横梁、后兜、太阳光、凤挑、八宝、福寿字、耳挖子、耳坠、鱼翅等各种单件。

参考资料:

-点翠头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731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