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工们拿到一块玉石后,不是随随便便就动手雕琢的,而是很有讲究的。首先,他们认为玉石是有灵性的物质,能否雕琢,要看与这块玉石是否有缘分。因此,他们要仔细的、认真的研究这块玉石,看到底适合雕琢什么,是否适合自己雕琢……。其次,他们决定了要雕琢什么和谁来雕琢后,随之而来的还要举行一些诸如择日、祭典、祭拜之类的仪式。然后,才开始对这块玉石进行“切” “磋”“琢”“磨”……,最终完成一件作品。
“切”即解料,就是用软性的麻绳、兽皮或者硬性的砂岩片、燧石片,单向或往复双向或多角度,直接对玉石进行加工,或者蘸些解玉砂间接对玉石进行切割加工;“磋”即修治,就是将切割好的玉料,用石英、黑曜石、燧石的石片或石核等工具进行整形;“琢”即饰纹,就是用比较坚硬的石片或木片配上沙子对玉器进行研磨纹饰或单向或往复双向对玉器进行钻孔;“磨”即整修与抛光,就是用坚硬的石片或木头、竹片等工具蘸上金刚砂,对玉器进行单向或同向往复加工,将粗糙面进行磨平、磨细加工,分粗磨、中磨、细磨。然后用兽皮、树皮、麻布、绢丝直接对玉器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或蘸上抛光粉,间接对玉器进行抛光处理,使玉器表面形成光泽。
玉工们用这么原始的工具,要完成以上这些工序,制作出一件像样的玉器,往往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终生……。他们用石片蘸点沙子去磨玉,要想在玉石上磨出一道花纹的话,要用掉很多石头片,也要用掉很多时间。就是在这样原始工具的琢磨中,我们的祖先制作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绝世佳作,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玉文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了几千件玉器,精美绝伦。其中一件西周中期的高冠鹦鹉,更是精雕细琢()。在鹦鹉高冠上不到两厘米的空间,密密麻麻排列了两百多根发丝,而且丝丝不乱不断。简直让人们都无法想象,当时的玉工是用什么工具刻出如此细腻的发丝。经过专家们多方的分析与研究,也没有定论。有一位外国学者根据南美土著石器的刻画推测,这件玉器上的发丝,可能是用海洋里一种沙鱼的牙齿刻画出来的,因为青铜、铁制工具根本刻不动玉石,用蘸砂琢磨的方法无论如何也磨不出这么细的发丝,只有这种沙鱼的牙齿可以刻动玉石,能够一笔刻画到底。可是,至今我们考古工作者也没有在当时的墓葬或遗址中发现沙鱼牙,看来这个谜底还有待以后的考古新发现来揭开了。
我国古代的玉工,有可能一辈子都在磨一件玉器,如果磨不完,儿子接着磨……。由于琢磨的时间很漫长,所以,雕琢出的玉器就凝结着玉工们毕生的心血和创作灵感,这就是中国古代玉器美丽、精致、充满了灵性的原因所在。
从一块璞玉雕成一块精美的玉器,
在咱们现代的玉雕里,离不开这些高科技的辅助,
都是有以下这些机器辅助的,
因为更精准更快捷更智能
那在这些高科技没有出现的时候
古时候的人们都是怎么雕刻玉器的呢?
玉雕机
玉雕机
玉雕机
先来看看有照片记载的民国时期
那个时候有黑白照片的记载看看那时候是怎么来雕琢的
当时没有机器的辅助,人们想要雕刻一款玉器出来,
可能要花费数年之久
所以古代的玉器都是非常珍贵的
上图这位师傅正在使用的叫做“水凳”
可以从图中的造型机型看出来
是用来切割的
这个机器类似于缝纫机的原理,
在底部是有踏板的
只要踩动踏板
就会转动起来
就可以轮转的切割玉器了
力道这些就需要师傅自己控制了
这个机器呢,叫做砣机,可能现在有些业内的朋友看到,不禁会问,这不是我们现在一直用的么,
对咯,这是出自民国时期的机器,一直延续用到现在,
只不过现在改良的更先进了而已,还是非常厉害的!
下面这个是玉器钻孔的过程,是不是也比较复杂呢
现代的钻孔就太方便了,有专用的电钻
不同型号的钻头,怎么钻都方便
那时候没有高科技辅助
就只有这样手工的钻孔
还是蛮费力的
镂空工艺
拉丝工艺。
掏膛工艺
虽然受工具所限,在人力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但是没有机器的限制,雕琢出来的玉器可能更加的精细精妙
这可能是现代机器比不了的
1、古代刻翡翠玉石是用特制的线进行切割:天然的玉石都是没有规则的,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利用了绳子。这个灵感可能来自于当时的摩擦起火,反复用绳子摩擦玉石,让玉石升温后破裂。只是玉石的密度相当大,普通的绳子是无法实现这个目的的。当时的人们在失败中反复研究,最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选择牛皮绳或者麻绳,然后在上面粘上砂石,通过砂石对玉石进行反复摩擦,最终切开玉石。但是对于砂石的选择可是很有讲究的,正常情况下,工匠们都喜欢采用石英砂,因为玉石的密度一般是在6以内,而石英砂的密度在7以上,通过更坚硬的砂石摩擦,才可以成功切割开玉石。由于石英砂也是很难采购到的物品,因此当时也被人们冠以一个很迷人的名字:解玉砂。之后随着弓箭的发展,聪明的劳动人民也开始使用绳弓来进行分解玉石,相对绳子的摩擦,绳弓会来得更快速一些。
2、采用片状物体进行切割:到了西周时期,人们在劳动力上的飞跃发展,又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明出了许多更简便的设备,这当中就有专门切割玉石的“砣”。砣到现在依然被人们广泛使用,因为砣其实就是一块铁片做成的,可以飞速运转的机器核心配件,通过电力的支持,加上玉器工匠的巧手,很快就能拥有一件精美的玉器了。考古学家在多个出土的古墓中发现了当时人们用来切割玉器的“砣”,其实是组装起来,并且通过人力就能够控制转动速度的切割机器。古时候的人们将这种切割的机器设备称为:砣机,或者水_。人们用麻绳、转轴、木桶,一张挖空中心的课桌,就这样做出了一个简易的切割机器,并且只需要人为控制这种机器就行了。操作的工匠一般都坐在椅子上,然后双脚踩踏板,这个时候金属轴片就开始运转起来,只要将玉器放在金属轴片旁边,转动的金属轴片就会开始磨去玉石多余的边角料。而“砣”的发明,让人们切割玉石更加轻松,同时品质也得到了飞速提升。因为转动的“砣”可以反复的对一个地方进行抛光般的切除、打磨,让整块玉器在被切割之后还能保证其完好的程度,对后期玉器的雕刻制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人雕刻玉器图解如下:
一、捣沙研桨
看,站着的玉工用手拿着杵,要把石臼里的石沙敲得更细碎。另一位玉工坐在凳子上,面前放了一个仿佛炒菜锅样的大筛子。筛子的底有细洞,能够让细小的石沙漏下去,粗沙就留在筛子中,这样就能够把石沙依照颗粒大小分类。
院子里还有木桶、木盆、和毛刷,是将筛好的沙再用水泡着,泥巴之类的杂质就会随着水漂流出去了。经过捣沙和研浆的程序,就可以得到颗粒均匀的石沙。这些沙是用来解剖玉璞、琢磨玉器的,所以就叫解玉沙、磨玉沙。
二、开玉
还没雕琢的玉料叫做“玉璞”。它的表面常常包裹了一些粗松的石头。开玉,就是把玉璞表面其他的石头削掉。
在这张图里,有两个玉工,坐在大树下的凳子上,两人之间用木架架起一个大玉璞。他们各拿着“大法条锯”的一端,你来我往的拉着条锯。条锯上主要用来切割玉璞的,只是一条钢丝。
三、扎碢
即是应用碢具解玉成方块或方条,经过设计、画样后,大片裁去多余玉料使玉器初具雏形
玉工坐在旋车前,旋车上架着的工具,构造颇复杂。这组工具适用长木棍(又叫木轴)的一端,装上圆形的钢盘,这个钢盘就叫做“扎锅”。钢盘的周缘很薄,像刀口一样十分尖利。木轴上缠绕着两根绳子,绳子下端各系一片木板。这两片木板叫做“登板”。
操作的时候,玉工的两只脚轮番踏着登板,靠麻绳牵动木轴旋转。玉工用左手托拿着玉料,抵住正在旋转的钢盘的刃边。桌子的一端放着一个盛了水和红沙的盆子,玉工就用右手去舀沙,浇在玉料上。坚硬的解玉沙,配上旋转而尖利的扎边刃,才能把玉料再切成方块或方条。
四、冲碢
应用“冲碢”这种工具,把方块或方条的玉料上,方方硬硬的转角部分“冲”成圆。这个步骤也是坐在旋车上完成的,用一段厚竹枝外面绕着厚钢圈(又叫做冲碢),配着喝了水的红沙,渐渐冲去玉块上的方角。经过这个步骤,要雕琢的作品也大致成型了。
五、磨碢
应用“磨碢”这种工具来磨细玉器的外表。所用的工具和第三步的“扎锅”有些类似。但扎锅是薄而锐利的,而磨锅厚约二、三分(大约06到09公分)。能够把玉的外表磨得细腻,发出温润的光泽。
六、掏堂
掏堂,便是挖空容器的内部。首先,用钢卷筒旋进玉器的中央,经过这道工序,玉器的中央会呈现一根圆柱,称作“玉梃”。
此时就得由最富经历的师傅振锤取出玉梃,假如力道不对,不是玉梃取不出来,便是整件玉器碎裂。接着,再以弯形的扁状锥头渐渐揣摩,掏空玉器的内膛。
七、上花
上花,也就是以小形的轧碢,又称丁子,在玉器的外表磨琢花纹。
不同的轧碢方式会留下不同的线条。例如,中厚缘锐的碢具所琢碾出的线条,常常端较窄浅,中段较宽深。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器的线条就有这种情形,因而有人揣测,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曾经过开端运用碢具琢碾玉器。
现代玉器上花,是以相似牙医所运用的钻针。马达带动并配合活动的软管,因而挪动相当灵敏、随意。
八、打钻
这是关于一些要雕琢镂空花纹的玉器,所做的一个重要步骤。打钻的工具主要是弯弓和轧杆,轧杆底端镶有金钢钻。玉工坐在桌子的一端,用左手握着玉器,抵在轧杆下端佣金钢钻的下面,右手来回拉动弯弓,弯弓会带动轧杆一来一回的旋转,杆尖所嵌的金刚钻就能够把玉钻出一个圆洞了。
战国至西汉的玉工,便非常擅于应用钻圆洞的技法,营造线条盘旋转机处流利丰满的效果。
九、透花
透花,也就是镂空花纹,以“搜弓”为主要的工具。操作时,先把搜弓上的钢丝解开一端,穿透这个圆洞,再绑好。玉工的右手握着搜弓,一来一回拉动着,钢丝上加浸了水的石沙,就能依照玉片上画的线条来切割了。
由于普通书写作画的墨汁,是会被墨水冲洗掉的,所以玉工是用石榴皮的汁来勾勒出要透雕的图案。和了水的解玉沙,配合钢丝在玉片上来回割锯时,图案仍清分明楚,不会被水洗掉。
距今5300至4200年的良渚文化,已呈现以拉线透花的玉器,开展至清代镂雕玉器薄而细,到达技法的巅峰。
十、打眼
这是特地对付像鼻烟壶、扳指、烟袋嘴之类的小件而又有固定外形的玉器,要钻孔时所用的特殊技巧。
由于这类玉器太小,不便用手拿着打钻,所以就在大竹筒中装了水,上面装置木板,木板中央挖了洞,洞的外形就和要钻孔眼的小玉器外形相同。不同外形的小玉器,要配上挖了不同外形孔洞的木板。
玉工的左手握住小“铁盅”,右手拉着“绷弓”,一来一回的带动铁盅重复旋转,铁盅下端所嵌的金刚钻,就会在玉器上钻出洞来技法逐步提升后,桯钻与管钻取而代之。穿孔如是两面对穿,则常有接头不整的痕迹。
十一、木碢
木碢是磨光的碢,普通是用葫芦瓤做的。把已雕琢好的玉器表面认真的磨光。这时运用的工具构造是登板连系着木轴,带动一个圆形的转盘,而这步骤用的圆盘,是厚厚的“木碢”,配用的石沙硬度比拟低,又称“浸水黄宝料”,大约是石英沙(七度)来细细磨光。
十二、皮碢
皮碢是牛皮制成的,是玉器的最后工序抛光上亮用,详细呈现玉色。
古时的砣碾不像用砂轮那样可为所欲为。查看各时期的做工,其实碾玉之法,源自远古人对石器加工经历的长期积聚,原始水凳的应用开端了砣碾玉器。
用砣加带水的解玉砂来碾玉,其难度超乎想象——基本看不见要砣的位置,全凭手感,靠不上碾不到,稍鼎力靠则可能损坏砣轮或令它停下。这种技法至少需要特别的对手/臂以至全身的控制要领和长期的特地锻炼,才可能初步具备。
任何一件玉雕作品都包含着很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古人治玉的技法,与任何古代手工技艺相比可说是难度最高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