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天珠是一种稀有宝石。天珠,九眼石页岩,属于沉积岩之一种,含有玉质及玛瑙成份,红色的磁波最强,是一种稀有宝石。相传天珠原属于“天神”的宝物,因为出现了缺陷,被贬降到人间,后被藏族发现,所以西藏人至今仍认为天珠是“天降之石”。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天珠,绝大部份是人工制作的,其图案都是用含铅的涂料绘画上去,之后用高温烧制。不同的图案有不同的寓意。天珠的材料选自九眼页岩,也有用玉髓和玛瑙的。也有用玻璃珠、塑料珠做原料的。
另外,市场上的许多玛瑙宝珠,毋论是否来自西藏原产地,一律声称是“西藏天珠”。经年受香火供奉的就叫老天珠。其余叫新天珠。也有叫型一、型二的说法。前者价格上万,而后者只要几百元。
天珠解释:
最早的天珠为象雄天珠。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家在阿里地区扎达县象泉河南岸发掘时,发现了大量珍贵的古象雄时期文物。其中有非常漂亮的天珠,,是青藏高原出土的第一批象雄天珠。
象雄天珠于几千年前诞生于古象雄王国,古象雄王国是中亚和青藏高原最强大的古代文明。象雄天珠是象雄雍仲本波佛教的神圣遗物,是藏族七宝之首。象雄天珠流传世代至今四千年之久,世界上的珍藏量很小。
象雄天珠是稀有宝石,珠体表面润滑,玉质感强,有滑落感,强光下不透明,珠体不规则,多呈扁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一般珠体肥大,珠体色泽呈棕色、褐色、咖啡色、绿色、浅绿色、深绿色,尤其深绿色为象雄天珠的极品。
——天珠
人工天珠的制作大概可划分为六步:
成型,白化,上花,附色,焙烧,打磨。完成这6步,基本一颗天珠就能制作出来,但是看上去这6步好像很简单,其实过程相当漫长,需要花不少的时间。
不过到了现代,因为科技的发展,这个时间也缩短了,因此人工天珠又被细分成为了古董人工天珠,和近代仿制品天珠。
人造天珠和自然天珠最重要的区分,就是其图案一个是天然形成,一个是人工镶蚀和蚀刻上去,但是其图案都是以环圈和眼睛为主,天珠眼数从1到12都有不同的寓意,因此天珠的眼数,决定了其价值。
“天珠”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至1500年之间,阿利安人在印度古国,所遗留焉的古老文献《吠陀经》中记载之古瑜珈理义、咒术、神祗和图腾(Totems)等符号。
融合佛学思想为依据,并以简单、白话、易懂的方式解说!以应广大之学者,便于探讨研习,藉增法缘也。
原始传统佛教,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天然灾害繁生无穷,求神助佑之心自然产生!天珠因此被创造出来。
同时,也渗进了各种药物治病,并以巫术咒语的图案造形,符画于石材上(天珠),进而达到提升精神(灵魂)意识的效益!即是古代一种“符令)的表征。
天珠目前你能看到的几乎都是人工天珠,不是说他没有价值。价格这也是质地和工艺的体现,年代也是收藏家看中的指标吧。讲故事的人可以把天珠卖到上万或者几十万的大有人在。
天珠需要经常佩戴在身上,接触人体体温,能够得到磁场的相互融合和感应。如果天珠的数量比较多,可以放置在桌上供养或是观赏,用手触摸,可以增加天珠的光泽度。
天珠在佩戴时要避免碰撞和摩擦,以免损坏,影响外观,降低收藏价值。洗澡、洗脸时,需要将天珠取下来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其经常受潮,串线易断,或者是受到污染。
天珠在盘玩之前需要将手清洗干净,以免脏物附着在天珠的表面,影响光泽度。如果脏了可以用微微湿润的棉布擦拭几遍,放置一段时间后在盘玩。
1、“料器天珠”,非琉璃、非玛瑙、非玉髓,据说是通过牦牛角、藏药、金银等金属、甘露丸及特殊加持物混合制作而成,带有类似天珠图腾的珠子。老料天珠是真品天珠的替代品,常用于供佛、装藏、信众结缘请养等。
2、天珠具有特殊的“感应”,有着远古独特的内涵与浑厚的历史传承,它拥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有着改变佩带者命运的力量。因至纯天珠的制作工艺失传,所以至纯的稀缺导致无法满足藏区对天珠的需求,“料器天珠”应运而生,“料器天珠”并非“至纯天珠”,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利用特殊材质进行仿制,藏人常年佩戴之物,与真天珠有相同的功效。
3、首先是“文化”,因为其在藏文化里面认为其与至纯天珠有着一样的功效,即有加持能得到神明的庇佑。
4、然后是“价值”,1868年赛璐璐被创造(硝化纤维塑料、天然树脂塑化),1909年,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酚醛塑料产生。而中国引进赛璐璐是在1920年,1921年开始生产。1930年生产酚醛塑料,从此开始大规模的制造和使用塑料制品。
5、再看清帝国,1644年清军入关,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这段时间被称为晚清。结合这些时间段,来看看料器源起何时。树脂被塑化也就是赛璐璐是1868年才有,而在那之前即使中国人掌握了塑化工艺也没有良好的条件能去大批量生产这个东西,所以料器天珠的源起应该在晚于1868年。
6、就是料器天珠是实实在在的有年份的老珠子,虽然材质都属于人工合成,但其亲民价格也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研究他,更多人也会收藏投资兼修。
1、天珠是什么?
最早的天珠是由海螺化石打磨而成,也叫“法螺天珠”;后来由于化石的稀缺,古西藏人开始采用一种含玉质及玛瑙成分的沉积岩打磨成天珠,叫“九眼石页岩天珠”,也叫“天眼天珠”。
再后来海螺化石和九眼石页岩稀缺,古西藏人开始模仿沉积岩的图案采用草药配置颜色在玛瑙上人工绘制,之后高温烧制天珠,但是这种古老的加工方法已经失传,市面流通的比较少,非常珍贵,业内称为“老的”天珠。
还有一种是现代工艺饰品天珠。利用现代化工艺技术对玛瑙等石料进行加工,仿制古法天珠做出来的工艺品,多数采用含铅的涂料画的眼睛,然后高温烧制而成,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新的”天珠。
天珠按照制作工艺一共分为5种:
型一:红、黑玛瑙涂上可形成白色线条涂料烧制,年久退色。把碱水、白铅或洗涤碱等涂料涂在未经处理过的天然玉髓玛瑙表面,留出白色纹路线条后,加热一次制成。
型一制作的流程,仅有一道镶蚀工序,非真品至纯天珠。这一类天珠大多为近现代产物,其中也有老仿有年份的,但是与至纯千年真品老天珠比较,逊色万倍,年久佩戴会逐渐退色。
型二:未处理的天然玛瑙涂上碱性化合物;加热使其白化;再次涂上加热后可形成黑色线条纹路的硝酸铜加热制成。年代久远颜色亦不脱落,乃真品至纯天珠。白色或者乳白色线芯是鉴别关键,目前市场上有高仿天珠在线孔芯部,后天度白层再打磨抛光伪造这个关键点,造成假象,细心观察,伪造的白色缺少年代感,还是难以假乱真的。
型三:天然玛瑙涂上加热后可形成黑色或红色纹路的涂料,加热制成。年代久则退色。这一类天珠大多为现代产物。
型四:天然玛瑙涂上碱性化合物,两端不涂涂料,加热形成中断的完全白化。二次在中段涂上硝酸铜,加热制成线珠。年代久亦不易退色,乃真品线珠。
把玉髓白化涂料涂抹在珠体中间部位,两端留空不作任何处理,加热是玉髓中部完全白化,然后再白化部分加深色涂料二次加热镶蚀,形成线珠。大部分品质很好的线珠都是这种工艺制作而成,白色和深色部分在阳光下不透明,未处理的珠体两端成透明和半透明表现。
型五:未处理玛瑙涂上碱性化合物、硝酸铜,两端不涂涂料,加热一次制成。年代久容易退色。
把可使玉髓白化和变深的涂料一次性按照图腾纹路涂在珠体上,一次加热制成。此类工艺制成的多为线珠,且颜色表现非常表面,只有薄薄一层,年久退色,在藏人心中此种线珠并非真品线珠天珠。
九眼天珠是九眼石页岩,含有玉质及玛瑙成份制成的。
天珠属于沉积岩之一种,组成颗粒为1 / 256公厘,主要由黏土固结而成的薄页片状岩石。
色泽大约可分为黑色、白色、红色、咖啡色及绿色等颜色,页岩颜色因所含化学物质而不同,如含卷氧化铁者呈红色,含氢氧化铁者呈微**,含炭质则呈灰黑色。
九眼石天珠,又称“天眼珠”,主要产地在西藏、藏东、不丹、锡金、拉答克等喜马拉雅山域,外蒙也有发现为数不多是一种稀有宝石。
天珠图腾是指天珠的图案造形,是沿袭古印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在四千五百年前就已经流传的制作图腾。根据考据发掘,西藏古代传统的天珠制造法是原始的制作方法有两种:
将开采出的矿石以人工研磨形成,配合已经绝迹的白椰苯花的天然树脂加入个中草药浸泡、再由喇嘛彩绘一边念经画出有线条有眼睛的纹路,再经开光、配戴、加持。在喇嘛往生火供后(火葬),身上的器具化为灰烬、唯独剩下天珠,又因火化时高温加热,全部渗入矿石,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天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