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文言文何解

诫文言文何解,第1张

1 周公诫子文言文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

2 文言文,孔子诫子的译文

诫子书: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文章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3 断织之诫文言文翻译

夫君断织诫子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祖师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断织之诫 译文

孟子年青时,在外求学中途回到家来,孟子的母亲正在织布,问孟子:“学习进展到了什么程度?孟子说:“还是像原来一样。”孟子的母亲就用刀割断了正在纺织的布,孟子很害怕,忙问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割断这些织物一样。”有德行的人总是以求学来显亲扬名,通过虚心求教来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智慧,这样居家就能得到安宁,出门做事、做官也能避开祸害。今天你荒废了学业,这就不可避免要成为一个只会做粗活而供人驱使的人,从而也就无法远离祸患了。孟子很恐惧,日夜不断地勤奋学习,效法老师子思,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学问家。

4 这句古文作何解:“玄冬脩夜,朱明永日”

《梁书》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五

(王规之子,王)褒著《幼训》,以诫诸子。其一章云:

陶士衡曰:"昔大禹不吝尺璧而重寸阴。"文士何不诵书,武士何不马射?若乃玄冬修夜,朱明永日,肃其居处,崇其墙仞,门无糅杂,坐阙号呶。以之求学,则仲尼之门人也;以之为文,则贾生之升堂也。古者盘盂有铭,几杖有诫,进退循焉,俯仰观焉。文王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立身行道,终始若一。"造次必于是",君子之言欤?

这是《幼训》的一段话,意思是,陶侃说:文人为什么不读书,武将为什么不练骑马射箭呢?如果在隆冬的长夜,夏天漫长的白天,毕门谢客,好好读书,就是孔子的学生啊。

玄冬:冬季。修:长。朱明:夏季,永:也是长的意思。冬夜和夏昼是最难熬的时候,应该用它来学习。

5 文言文 断织之诫 全文翻译

译文:孟子年青时,在外求学中途回到家来,孟子的母亲正在织布,问孟子:“学习进展到了什么程度?孟子说:“还是像原来一样。”

孟子的母亲就用刀割断了正在纺织的布,孟子很害怕,忙问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割断这些织物一样。”有德行的人总是以求学来显亲扬名,通过虚心求教来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智慧,这样居家就能得到安宁,出门做事、做官也能避开祸害。

今天你荒废了学业,这就不可避免要成为一个只会做粗活而供人驱使的人,从而也就无法远离祸患了。孟子很恐惧,日夜不断地勤奋学习,效法老师子思,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学问家。

6 求一些有关于戒或者诫的古文古训古言

古训:

1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3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4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7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9 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10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11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3 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14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6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17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8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9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20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无愁月影斜。

2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进。

22 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23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以爱子女之心敬父母。

24 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

25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7 公输的文言文解词

)《公输》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解词:为:给

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解词:起:动身,出发

3、夫子何命焉为?

翻译:你有什么见教?

4、公输盘不说。

解词:说:通“悦”,高兴。

5、请献十金。

解词:献:奉送

6、请说之。

解词:说:解释

7、宋何罪之有?

翻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8、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

翻译: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本来就有余的土地,这不能说是聪明。

9、然,胡不已乎?

翻译: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停止攻打宋国呢?

10、胡不见我于王?

翻译:为什么不引见我给楚王呢?

1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翻译:我认为您所派去攻打宋国的官吏是和这些人同一类。

12、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解词:为:给;为:造

13、子墨子解带为城。

解词:为:当作

14、子墨子九距之。

解词:距:通“拒”,抵挡。

15、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解词:圉:通“御”,抵挡。

16、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翻译:我知道你想用什么办法对付我,但我不说出来。

17、虽杀臣,不能绝也。

翻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18、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翻译:好,那我就不攻打宋国了。

8 孔明诫孑(文言文)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十诫的解释 (1)佛教沙弥的十种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歌舞观听、不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食非时食、不蓄金银宝。《魏书·释老志》:“其为 沙门 者,初修十诫,曰沙弥。”参阅《释氏要览·戒法》。 (2) 希腊 语DékaLógoi意译。犹太教和 基督 教的基本诫命。传为上帝在 西奈山 上授予 摩西 ,共十条:除 耶和华 外不可信别的神;不可造 偶像 ,拜偶像;不可妄称 耶和华 的名;当守 安息 日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 6 人;不可奸 6 *;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 贪恋 他人的财物。各教派在条文的 具体 写法上稍异。参阅《圣经·出埃及记》。 (3)摩尼教戒律 之一 。即:不拜偶像;不谎语;不贪;不杀;不*;不盗;不诈伪或行邪道巫术;不二心;不惰;每日进行四次 祈祷 ,实行斋戒和忏悔。 词语分解 十的解释 十 í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部首 :十; 诫的解释 诫 (诫) è 警告,劝人 警惕 : 告诫 。 文告。 文体名:诫敕。 部首:讠。

训诫的解释 (1) [get after]∶受训斥、斥责或攻击 放松 对教改所内诈骗犯的训诫 (2) [sermonize]∶教训地或教条地讲道 详细解释 亦作“ 训戒 ”。 教导 和劝诫。 唐 白居易 《晋谥恭世子议》 :“若垂末代以为训戒, 居易 惧后之臣子有失 大义 、守小节者将奔走之,将欲 商榷 ,敢徵义类。” 宋 吕陶 《明任策上》 :“其言皆出於恳诚,而其道各务於训戒。” 清 朱之瑜 《寿中山风轩八十启》 :“意专 矜式 乎高深,不谓盛修夫宾主;嘉礼成而训诫少,惜别易而继见难。”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陈百史》 :“ 比至 ,凡书数百言,皆言家事及训诫之语。” 叶圣陶 《倪焕之》 八:“他以为 已经 把犯罪的部属交给头目去训诫和 惩罚 ,自有头目负责;自己只有从旁批判那头目处理 得得 当不得当的事情了。” 词语分解 训的解释 训 (训) ù 教导, 教诲 :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刼 )训。培训。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 家训 。 典式,法则:不足为训。 解释词的 意义 :训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训故 诫的解释 诫 (诫) è 警告,劝人 警惕 : 告诫 。 文告。 文体名:诫敕。 部首 :讠。

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对男性长辈和年老人的尊称。

详细释义

①<形>公家的;公共的。《礼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原君》:“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或除之”

②<形>公正;无私。《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韩愈《进学解》:“无患有词之不公。”《诫兄子严敦书》:“谦约节敛,廉公有威。”

③<副>公然;公开。《论积贮疏》:“残贼公行,莫之或止。”《黄生借书说》:“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④<名>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后成为诸侯的代称。

又泛指显贵爵位。《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鲁庄公)将战。”《邵公谏厉王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⑤<名>对男子的尊称。《邹忌讽齐五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陈涉世家》:“公等遇雨,皆已失期。”《滕王格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⑥<名>丈夫的父亲。《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2272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