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什么意思

戒掉什么意思,第1张

戒掉意思:

学佛人要学戒,戒就是戒律,学戒首先要守戒,你 不守戒,你怎么能学戒呢?你守戒的人一定是学戒的人。 要懂得,该我做的,我就去做;不该我做的,千万不要 去做。人不要高傲,不要自傲,人要随缘。你今天在召 集人的位置上,是大家成全了你,让你做了召集人,如 果没有大家,怎么能够有你啊?如果你不先从一个螺丝 钉做起,你能够做一个方向盘吗?

师父跟你们讲,守戒就是时刻保持一个心,要用心 来礼拜、来忏悔,就是用真正的心去拜佛和忏悔:“观世 音菩萨,我真的做错了,观世音菩萨,你原谅我吧,我 一定好好修。”这样你才能修得好心,你才能戒啊。戒是 什么意思呢?如果你觉得自己牛得不得了,你觉得自己 的位置高得不得了,接下来,就不戒了,这样一定修不 好,守戒的人就是要经常想,我觉得自己总是做错,慢 慢地我少讲几句吧,就是守戒。有的人就是不戒,因为 他总觉得自己说出来的都是对的,那么他永远不会去守 戒。

学佛所学,行佛所行。菩萨学什么?菩萨学慈悲, 我们就学慈悲。菩萨行什么?菩萨救度众生,我们就要 去救度众生。所以,你平时习惯不做坏事,你就永远离 开了坏事;如果你平时经常做坏事,即使你侥幸地逃脱, 你总有一次会被抓住。

师父听人家讲过一个笑话,说人的心态是如何的不 好。那阵子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时候,实行吐痰罚款的 规定,吐一口痰,罚五块钱,那个时候五块钱还算挺多 的,这个人不当心吐了一口痰,被管理员看见罚了五块 钱,他心里难过吧?那个管理员一走,这个人又冲着地 板上吐了十口痰,心里还想着自己赚了五十块钱呢,这 就叫心态。学佛人的心态和这些人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 的,所以师父叫你们要学佛的大智慧,你说你下一次不 吐痰了,你不是省下五块钱了吗?你又有一次不吐痰了, 你不是又省下五块了吗?你以后改正了这个毛病,你可 能本来要吐一千次的,那你不就是省下了五千块吗?如 果你是这个理念,那才叫智慧。

学佛人要变成大觉悟者。觉悟是什么?就是人家做 坏事,我不做;人家骗财,我不骗;人家怎么样动坏脑 筋,我就不去想坏事;只要对得起众生的事情,我就做; 只要对不起众生的事情,我就不去做。要觉悟,就要向 那些不退转的学佛人学习,什么意思呢?这个人坚持到 今天,他没有退转,这种人就是值得你们学习的。没有 退转过的人有吗?一直在这里学佛念经的人有吗?有, 而且有很多,你们跟着这些人学,没有关系;跟着退转 过的人学,就不行。过去退转过的人,以后还会退转; 退转了,说不来了,又来了,再以后碰到事情,还会退 转,你们就不要向这种人学习了。我们要向和尚和尼姑 学习,他们是多么不容易啊,他们走了学佛这条道,他 们没有退转。

----恭录部分: 行佛所行 学佛所学

戒(sila) Jie 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杀生、偷盗、邪*、妄语、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卧高广大床、花鬘璎珞、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瞋、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

戒 拼音:jiè

部首:戈,部外笔画:3,总笔画:7

五笔86&98:AAK 仓颉:IT

笔顺编号:1132534 四角号码:534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212

基本字义

● 戒

jièㄐㄧㄝˋ

◎ 防备:~心。~备。~严。~骄~躁。

◎ 革除不良嗜好:~除。~烟。

◎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斋~。

◎ 准备:~途。~装。

◎ 古同“界”,界限。

汉英互译

◎ 戒

abstain from

English

◎ warn, caution, admonish

甲骨文的“戒”字中间是一把长戈,左右两侧是两只手,合起来像两只手紧握长戈,以防来敌。金文和小篆把两只手移到“戈”下。《说文》曰:“戒,警也。从?,持戈,以戒不虞。”“戒”的本义是“防备”、戒备。由“戒备”引申为“警戒”。这个意义后作“诫”。由“警戒”引申为“告诉”、“预告”。由“告诉”引申为“晓谕”、“命令”。由“警戒”又引申为“戒除”、“禁戒”。由“戒除”引申为“斋戒”。由“戒除”又引申指“佛教的戒律”。由“戒备”又引申为“准备”、“具备”。因“防备”含有“谨慎从事”意,所以又引申为“谨慎”。现借指“戒指”。(据四川辞书出版社王朝忠《汉字形义演释字典》)

在佛教中,“戒 ”为梵语s/i^la,巴利语为si^la。音译尸罗。意指行为、习惯、性格、道德、虔敬。为三学之一,六波罗蜜之一,十波罗蜜之一。广义而言,凡善恶习惯皆可称之为戒,如好习惯称善戒(又作善律仪),坏习惯称恶戒(又作恶律仪),然一般限指净戒(具有清净意义之戒)、善戒,特指为出家及在家信徒制定之戒规,有防非止恶之功用。

据菩提资粮论卷一所载,尸罗共有习近、本性、清凉、安稳、安静、寂灭、端严、净洁、头首、赞叹等十义。其中,自‘清凉’以下为净戒之再转释。戒为实践佛道之基础,故与定学、慧学共称三学。又为五分法身之一,称戒身、戒品、戒蕴(身、品、蕴三者系表示复数)。同时,大乘佛教举之为六波罗蜜、十波罗蜜之一,而称为戒波罗蜜(又作持戒波罗蜜)。

戒,原系佛陀住世时,举外道所作之非行来教诫佛教徒者。适用于出家、在家二众,并非如律之随犯随制,故于犯戒时不伴以处罚之规定,而是由自发之努力为其特征。据此,则戒与律本应有所区分,但后人往往将此二者混用。一般谓戒为三藏中之律藏所说者,以戒为律之一部分,而以律为诠说戒之典籍。

戒jiè防备: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

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烟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斋戒

准备:戒途。戒装

古同“界”,界限

笔画数:7;部首:戈;笔顺编号:1132534笔画顺序:横横撇竖折撇捺

详解

戒jiè动。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同本义〖guardagainst〗戒,警也。

《说文》岂不日戒。

《诗·小雅·采薇》以三年之戒。

《礼记·曾子问》基浇能戒之。

《左传·哀公元年》息民不戒。

《国语·吴语》怵然为戒。

《庄子·养生主》戒之慎勿忘。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知足以自戒。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又如:戒慎;戒书;戒旦;戒守;戒命;戒戢;戒诗通“诫”。告诫〖warn〗主人戒宾。

《仪礼·士冠礼》三保戒团众。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又如:戒勉;戒约;戒谕;戒朝留神,当心〖becareful;caution〗。如:戒口;戒火;戒谨;戒慎预备;准备〖beready〗既种既戒。

《诗·小雅·大田》又如:戒装;戒辖登程,出发〖start〗。如:戒行;戒途;戒程;戒道戒除〖abstrainfrom;giveup;stop〗戒奢以俭。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又如:戒杀;戒脱;戒绝;戒诗;戒烟;戒酒告请;约请〖invite〗。如:戒期;戒速;戒食斋戒〖fast〗圣人以此斋戒。

《易·系辞》戒及宿之曰。

《周礼·太史》七曰戒。

《礼记·礼器》戒jiè名警戒之事〖warning〗君子有三戒。

《论语》戒指的简称〖ring〗。如:钻戒佛教的教规惩戒。梵语Sila的意译。指必须遵守的各种准则,防非止恶的规范〖Buddhistmonasticdiscipline〗。如:戒定慧;戒体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style〗。如:戒书通“界”。界限,分界〖border;limit〗星_于河戒。

《史记·天官书》江河为南北两戒。

《新唐书·天文志》戒备jièbèi〖guard;beontheslert;takeprecautions〗警惕防备以应不测敌人戒备森严戒尺jièchǐ〖ferule;teacher'srulerforbeatingthestudents〗旧时老师用以责打学校儿童的用具戒饬jièchì〖admonish〗告诫戒饬将士戒除jièchú〖giveup〗改掉不良嗜好戒刀jièdāo〖Buddhistmonk'sknife〗僧人所佩带的刀,戒律规定只准割衣物用,不许杀生戒忌jièjì〖toboo;avoid〗犯忌讳的言行对忌讳的事情存有戒心戒骄戒躁jièjiāo-jièzào〖avoidconceitandimpetuousity;guardagainstarroganceandrashness〗要避免和戒除骄傲自满及浮躁的思想作风戒酒jièjiǔ〖abstainfromwine;leaveoffdrinking;stopdrinking;onthewagon〗∶按照誓约或决心戒除含酒精饮料地我确实喝酒但是我现在马上就戒酒〖teetoal〗∶主张或实行不喝酒〖Rechabitism〗∶勒卡布戒酒会会员的实践戒绝jièjué〖abstinence〗彻底戒除吸烟有害,还是戒绝为好戒律jièlǜ〖religiousdiscipline〗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戒慎jièshèn〖vigilantandprudent〗警惕而审慎自不戒慎。

《广东军务记》戒坛jiètán〖placetoattainthefullstatusofamorkoranun〗僧徒受戒的场所戒条jiètiáo〖precept〗戒律戒心jièxīn〖vigilance〗警惕戒备之心存有戒心戒严jièyán〖enfocremartiallaw;imposeacurfew〗∶国家遇到非常情况时在全国或局部地区采取严格的警戒措施。如增设警卫,加强巡逻,组织搜查,限制交通等从本月10日起对该城实行戒严〖guardagainst〗∶警戒;戒备戒严令jièyánlìng〖martiallaw〗宣布实行戒严的命令戒指jièzhi〖ring〗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做成的小环,常镶有宝石,戴在手指上作为装饰品、纪念物或护身符,或用作印章钻石戒指

出处

[①][jiè][《__》古拜切,去怪,_。]防备;警戒;鉴戒。准备。登程,出发。告戒。戒除。在指应该戒除的事。戒慎,谨慎。斋戒。梵语_īla的意译。指防非止恶的规范。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敕令,命令。告请;约请。戒指的简称。如称镶钻石的戒指为钻戒。参见“戒指”。通“届”。至,到。通“界”。分界,界限。通“_”。击,擂。参见“戒鼓”。

卯集中戈字部戒;康熙笔画:7;页码:页412第05〔古文〕唐_古拜切集___正_居拜切,音介。_文警也。_·大禹_警戒_虞

又_也。_·大禹_戒之用休

又告也。__·士冠_主人戒_。_告也。聘_戒上介亦如之。__命也

又___也,具也。又_也。易·萃卦戒不虞。__不虞也

又易·___人以此_戒。_洗心曰_,防患曰戒。朱子·本_湛然_一之__,_然警惕之_戒

又守也。周_·夏官·掌固夜三_以_戒。___鼓行夜戒守也。又司_法鼓夜半三通,__晨戒

又通作_。易·__小_而大_。前_·___前_覆,後__

又_界同。史_·天官_星_於河戒。又唐_·天文志江河_南北_戒

又__叶居吏切,音_。六__不常戒,_三_失其_

又叶_力切,音亟。_·小雅_不日戒,_狁孔棘。考_:〔易·___人以此_戒。〕_照原文_改_。〔司_法鼓夜半三通,___戒。〕_照原文_戒改晨戒。

卷三部编号:1758戒,[居拜切],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

意思是防备;革除不良嗜好;宗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准备。

戒的读音:jiè。

部首:戈。

五笔:aak。

词性:动词、名词。

总笔画:7。

“戒”组词:

1、警戒(jǐng jiè)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告诫人改正错误,或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保障措施。

出处: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九章:“由于昨天的猜想, 道静 对这个人开始有了一点儿警戒。”

2、戒备,拼音jiè bèi,汉语词语,指警惕防备以应不测。

出处:姚雪垠《长夜》三八:“寨墙上的老百姓也不答话,也不放枪,带着戒备的神气偶尔探出头看看他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2351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