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gold678, 金(过渡金属),黄金代码是XAU_USD,XAU是化学元素代码晶体结构:面心立方体结构
原子量:19696654
壳结构:2,8,18,32,18,1
电子排布:[Xe] 4f14 5d10 6s1
化合价:1,3
熔点:106443℃
沸点:2808℃
电负性:254
共价半径:134A
黄金金条
黄金金条
离子半径:085 (+3) A
原子半径:179A
原子体积:102cc/mol
第一级电离电势:92257 V
第二级电离电势:20521 V
氧化状态:(3),1
293K时的密度:1932g/cc
比热容:0128J/gK
汽化热:3344kJ/mol
熔解热:1255kJ/mol
电导率:0452X10^6/cm·Ω
热传导系数:317W/cmK
弹性系数:783 X10E3 MPa
热膨胀系数:142X10^(-6)/K
晶格参数:40786A
摩氏硬度:25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 在空气中从常温到高温一般均不氧化,不溶于单一的盐酸、硝酸、硫酸等强酸 中,只溶于盐酸与硝酸的混合酸(即王水)生成氯金酸H[AuCl4];在常温下有氧存在时金可溶于含有氰化钾或氰化钠的溶液,形成稳定的络合物M[Au(CN)2] ;金也可溶于含量有硫脲的溶液中;还溶于通有氯气的酸性溶液中。金不与碱溶液作用,但在熔融状态时可与过氧化钠生成NaAuO2。金的化合价有-1、-2、+1、+2、+3、+5、+7等,氧化物有三氧化二金Au2O3,氯化物有三氯化金AuCl3。
在酸性介质中,氯金酸H[AuCl4]或络合物M[Au(CN)2]可被金属锌(锌粉或锌丝)、亚硫酸钠、水合肼等还原为单质的金粉,碱金属的硫化物会腐蚀金,生成可溶性的硫化金。土壤中的腐殖酸和某些细菌的代谢物也能溶解微量金。
金的电离势高,难以失去外层电子成正离子,也不易接受电子成阴离子,其化学性质稳定,与其他元素的亲和力微弱。因此,在自然界多呈单质即自然金状态存在。
金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约1亿分之11(00011PPm),在海水中的含量约为1000亿分之1(000001PPm),由于几亿年至几十亿年的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化使金元素富集成金矿床,一般工业价值的金矿中金的品位在2-3克/吨,富矿有5-50克/吨,特富矿50-500克/吨,还有块金,单块最小的十几克,最大的几十公斤,罕见的大块金几百公斤,因有的形似狗头,俗称狗头金,印度科学家曾发现过二块近25吨的狗头金;贫矿在01-1克/吨,选冶技术水平05克/吨以上就有工业开采价值。
自然界纯金极少,常含银、铜、铁、钯、铋、铂、镍、碲、硒、锇等伴生元素,自然金中含银15%以上者称银金矿、含铜20%以上者称铜金矿、含钯5-11%者称钯金矿、含铋4%以上者称铋金矿。
金具有亲硫性,常与硫化物如黄铁矿、毒砂、方铅矿、辉锑矿等密切共生;易与亲硫的银、铜等元素形成金属互化物。
黄金 ,通称叫金子, 化学元素 符号为Au,是一种带有**光泽的金属。 黄金 具有良好的物理属性,稳定的化学性质、高度的延展性及数量稀少等特点,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
金常以自然金的状态存在。含有银和铜杂质的自然金与这些金属的合金有本质上的不同,合金是金属熔化后又凝固的产物,故具有均质的结构,自然金则是从水溶液中析出的。自然金有时会复盖一层铁的氧化物薄膜。在这种情况下, 黄金 的颜色可能呈褐色、深褐色,甚至是**。这种金一般都有一个包裹层,这种包裹层不只是铁的氧化物,有时可能是一些附着在金粒表面的细粒脉石。这种包裹层不仅影响对金的识别,而且还使其在选矿(混汞或氰化)处理时比较困难。
黄金存在于金矿石中,是天然形成的。
金在常温下为晶体,等轴晶系,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少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纯金为金**,含有杂质时其颜色可相应变化。
黄金矿石指含有金元素或金化合物的矿石,能经过选矿成为含金品位较高的金精矿或者说是金矿砂,金精矿需要经过冶炼提成,才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因此黄金是不可以人造的。
扩展资料:
黄金的提炼工艺:
1、金精矿焙烧:
绝大部分难处理矿石中的金与硫化物共生关系密切,采用浮选法可使载金硫化物得到充分有效的富集,产出金精矿,并能获得较高的浮选回收率。 由于浮选金精矿组成复杂,且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均较高,直接进行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较低。 因此,对该类型难浸金精矿进行焙烧氧化预处理,是提高金浸出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2、热压氧化工艺:
热压氧化法分为酸性热压氧化和碱性热压氧化。碱性热压氧化适用于碳酸盐含量较高的含金难处理矿石,酸性热压氧化适用于处理含硫砷难浸金精矿,因此酸性热压氧化工艺的应用更加广泛。
热压氧化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使黄铁矿和砷黄铁矿氧化分解,因此无论金颗粒多么细小都会被解离,使得金的浸出率较高。 许多难处理金精矿经过加压氧化后,金的浸出率可高达96 %以上。 但是,该工艺很难消除有机碳的“劫金”作用,因此对于含有机碳较高的金精矿,该工艺的应用受到限制。
3、联合预处理工艺:
对于组成复杂、干扰元素种类多、含量高的典型难处理金精矿,采用单一预处理工艺很难得到最佳效果。 例如:在精矿中含有锑和有机碳的情况下,若采用焙烧法除碳,由于锑的挥发温度较低,会在焙烧过程中生成锑酸盐及锑合金,对金形成二次包裹,严重阻碍金的浸出。
若采用生物氧化法或热压氧化法除碳,虽然这些方法对锑不敏感,但不能破坏有机碳的结构,无法消除其“劫金”性,因此金的浸出指标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由于锑矿物和有机碳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抵触,加之其它干扰元素的影响,致使单一预处理工艺的应用受到限制。
-金矿石(含金的矿石)
-黄金(贵金属)
维生素A 200μg
维生素B1 05mg
维生素B2 05mg
维生素B6 05mg
维生素C 25mg
维生素D 25μg
1、物理性质
通称叫金子,化学元素符号为Au,是一种带有**光泽的金属。黄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属性,高度的延展性及数量稀少等特点。
金是延性及展性最高的金属。纳米级金材料的延展性显著不同,极脆,易碎,300个原子厚的金箔须用红松鼠毛靠静电吸起,否则极易遭到破坏。
纯金是无味道的,因为它非常耐侵蚀(其他金属的味道源自金属离子)。另外,金的密度相当高,一立方米的金重量为19320吨。与此比较起来,铅的密度为11340 g/cm³,而密度最高的元素是锇,其密度为22661 g/cm³。高纯度金单晶可反射红外线。
2、化学性质
金是一种过渡金属,在溶解后可以形成三价及单价正离子。金与大部分化学物都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但可以被氯、氟、王水及氰化物侵蚀。
金能够被水银溶解,形成汞齐(但这并非化学反应);能够溶解银及碱金属的硝酸不能溶解金。以上两个性质成为黄金精炼技术的基础,分别称为“加银分金法”(inquartation)及“金银分离法”(parting)。
扩展资料
金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之一。其发现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4000年前。在古埃及和我国商代,人们就已会采集提取金并制成饰物了。
在公元前2000年,埃及人已会镀金、包金、镶金,将金拉成细丝来刺绣。在我国商代遗址中,出土有金箔、金叶片。
在殷墟中出土有厚度为001毫米的金箔。西汉刘胜墓中出土的著名金缕玉衣,其金丝直径为014毫米。这些都说明当时加工金的工艺水平已经很高了。1964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临潼县秦代栋阳宫遗址里发现八块战国时代的金饼,含金在99%以上,距今也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
金能反射光线而闪闪发亮,因此具有“lustre”(光泽),该词源自拉丁词“lucere”,意为“闪耀”。在古代,欧洲的炼金家们用太阳来表示金,因为它像太阳一样,闪耀着金色的光辉。欧洲中世纪炼金术士曾用“⊙”符号表示金,对应太阳。
金能被锤打成各种形状或极薄的箔,因此它是“malleable”(展性的),该词源自拉丁词“malleus”,意为“锤打”。
金可以拉成极细的丝,因此金是“ductile”(延性的),它源自拉丁词“ducere”,意为“带领”。金箔或金丝可以弯曲成任意形状而不折断,因此金是“flexible”(挠性的),它源自拉丁词“flectere”,意为“弯曲”。
金元素的名称源自英文“Geolo”,意为“**”;其元素符号“Au”由拉丁文Aurum,来自Aurora (欧若拉,黎明女神,灿烂的黎明)一词而来。
-金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黄金的渴求从未止步过,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百万富翁,他们都会愿意持有黄金,并且黄金一直都就被人们认为是最能够保值的贵金属。那么,黄金究竟是来源于哪里的呢?它又究竟是由什么所组合而成的呢?
对于黄金是来源于哪里的,暂时还不能给出确切的回答。不过其中有一个亚里士多德的猜测,他认为黄金是一种被净化的水,只有当太阳光穿透了地表深处才有可能发生转变。不过在很久以前,在南美洲的古老帝国之中,却兴起着另外一种说法,他们觉得黄金是源自于太阳神的眼泪以及汗水。但是,在进入现代以后,许多天文学家们所提出的理论,却更能让我们信服,他们觉得早在地球形成初期,曾发生过一场大规模的陨石撞击地球的活动。而在这场大规模的活动中所形成的流星雨,为地球带来了大量的贵金属,甚至在地表形成了一个富含贵金属的地质薄层,而后来这个薄层则随着地质活动的不断发生,逐渐形成了更多的贵金属矿藏。
要说黄金是由什么所组合而成的,就得用物理物理知识来解释,其实黄金是由大量的金原子所组合而成的,而组成黄金的金原子则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其中,金原子的原子核内拥有79个质子,我们通常所说的,位于门捷列夫所创建的元素周期表中第79号的元素就是金元素,只要将质子数量变为79个,就可以很简单地创造出一个金原子。
黄金作为一种贵金属,本身就拥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而且有着极为稳定的化学性质。黄金稳定的化学特性,使得它不太容易与其他的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所以我们也并不会担心黄金会被氧化而变色,而这也是我们更愿意持有黄金的原因之一。
简单的说 Au 黄金的单质就是它
金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号为79,原子量为197。金很重,但轻于铂。金的密度为19.32克/厘米“,即直径仅为46毫米的金球,其重就有1公斤。纯金为金**,但在自然界中,纯金是极少见的。金的颜色随杂质的含量而改变:银与铂能使金的颜色变淡;铜能使金的颜色变深。胶体状的金根据其分散程度及微粘结构的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颜色。
、金的延展性好,一两纯金能锤成万分之一毫米厚的金叶,可以贴满九平方米的面积。金叶呈现透明,阳光通过时,可呈现绿光。50克纯金可抽丝八千米,比毛发还细(∮1.6道,人发7道)。金的挥发性小,一般情况下熔化挥发量微不足道,在煤气中蒸发金的损失量为在空气中的六倍,在一氧化碳中金的损失量为在空气中的两倍,金的挥发速度与其杂质含量有很大关系。
金具有良好的导电及导热性能。金的导电率仅次于银和铜,在金属中居第三位,导热率为银的74%。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金在低温或高温时都不会被氧直接氧化。常温下,金与单独的无机酸(如盐酸、硝酸、硫酸)均不起作用,但混酸,如王水(三份盐酸和一份硝酸)以及氰化物溶液都能很好地溶解金。金的熔点为1063℃。如果将金加热到近于溶点,金就可以象铁一样熔接,细细的金粒可熔结成块,而金粉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必须加压力方能熔接在一起。金可与其他金属组成合金,如金银合金、金铜合金、金银铜合金。此外,还有所谓的金汞合金。
金常以自然金的状态存在。含有银和铜杂质的自然金与这些金属的合金有本质上的不同,合金是金属熔化后又凝固的产物,故具有均质的结构,自然金则是从水溶液中析出的。自然金有时会复盖一层铁的氧化物薄膜。在这种情况下,黄金的颜色可能呈褐色、深褐色,甚至是**。这种金一般都有一个包裹层,这种包裹层不只是铁的氧化物,有时可能是一些附着在金粒表面的细粒脉石。这种包裹层不仅影响对金的识别,而且还使其在选矿(混汞或氰化)处理时比较困难。
黄金存在于金矿石中,是天然形成的。
金在常温下为晶体,等轴晶系,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少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纯金为金**,含有杂质时其颜色可相应变化。
黄金矿石指含有金元素或金化合物的矿石,能经过选矿成为含金品位较高的金精矿或者说是金矿砂,金精矿需要经过冶炼提成,才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因此黄金是不可以人造的。
扩展资料:
黄金的提炼工艺:
1、金精矿焙烧:
绝大部分难处理矿石中的金与硫化物共生关系密切,采用浮选法可使载金硫化物得到充分有效的富集,产出金精矿,并能获得较高的浮选回收率。 由于浮选金精矿组成复杂,且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均较高,直接进行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较低。 因此,对该类型难浸金精矿进行焙烧氧化预处理,是提高金浸出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2、热压氧化工艺:
热压氧化法分为酸性热压氧化和碱性热压氧化。碱性热压氧化适用于碳酸盐含量较高的含金难处理矿石,酸性热压氧化适用于处理含硫砷难浸金精矿,因此酸性热压氧化工艺的应用更加广泛。
热压氧化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使黄铁矿和砷黄铁矿氧化分解,因此无论金颗粒多么细小都会被解离,使得金的浸出率较高。 许多难处理金精矿经过加压氧化后,金的浸出率可高达96 %以上。 但是,该工艺很难消除有机碳的“劫金”作用,因此对于含有机碳较高的金精矿,该工艺的应用受到限制。
3、联合预处理工艺:
对于组成复杂、干扰元素种类多、含量高的典型难处理金精矿,采用单一预处理工艺很难得到最佳效果。 例如:在精矿中含有锑和有机碳的情况下,若采用焙烧法除碳,由于锑的挥发温度较低,会在焙烧过程中生成锑酸盐及锑合金,对金形成二次包裹,严重阻碍金的浸出。
若采用生物氧化法或热压氧化法除碳,虽然这些方法对锑不敏感,但不能破坏有机碳的结构,无法消除其“劫金”性,因此金的浸出指标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由于锑矿物和有机碳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抵触,加之其它干扰元素的影响,致使单一预处理工艺的应用受到限制。
-金矿石(含金的矿石)
-黄金(贵金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