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中国古代夏,商,周各朝货币发展史吗?

谁知道中国古代夏,商,周各朝货币发展史吗?,第1张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货币,至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极度低下,劳动工具十分简陋,人们只能依靠集体劳动获得有限的生活资料,免强维持生命,那时还没有货币。随着生命力的发展,当人们在维持自身生活必需之外,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了交换的需求。商品交换一开始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物物交换困难很多,后来,人们从无数次的交换就比较容易成功。于是,从商品中分离出一种一切商品都能同它相交换的商品,这种商品称之为一般等价物。我国古代曾经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如贝、玉、刀、铲、纺轮、帛等等。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就是货币。贝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货币,在我国商代,贝已经当作货币使用了,以后不断演进为金属币和纸币。货币有五种职能,它们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第一章 商和西周货币

我国从夏代开始,已由原始共产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个大发展时期。商代的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在商代的六百多年中,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代的生产工具,已经不是石器而是金属工具。随着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之间的分工,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日趋巩固和加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在商代取得了显著发展,“商人”的名称可能即由此而来。商王和贵族经常以贝赏赐给臣下僚属,贝在当时起着货币的作用。贝为什么能起着货币的作用呢?因为贝具有以下条件:一、贝本身有使用价值,它可以做装饰品,在古代还是吉利的象征;二、有天生的单位,便于计数作价;三、坚固耐久;四、便于携带;五、数量不多,取得贝要花去相当劳动。商代的贝以“朋”为单位。原义为颈饰,每朋是串起来的十个贝。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业的发展,交换的扩大,到了商代后期,出现了铜贝,这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

铜贝,作为货币在商代还尚未广泛使用,到了春秋时期,才普遍使用。西周时期还出现了金属货币——原始布,但铸造尚少。布是古代的铲形农具“鎛”演变而来的。在交换中,青铜布向轻型化和小型化演变,成为金属货币的布。最初的布币,还较大程度保留着鎛的形状。

第二章 春秋战国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走向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不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习惯的不同,遂形成了这一时期货币形态的多样性,除西周已有布币外,尚有刀币、环钱、蚁鼻钱和爰金等。

一、空首布币

布币是春秋时期除齐,楚以外普遍使用的货币。早期的布币形体较大而无文字,以后多铸有纪数、纪地、纪干支、纪币或币值的文字。

春秋时期空首布币有:

空首耸肩尖足大布 空首无文布 平肩桥足空首布

这类空首布多有一字或二字地名,也有纪干支、数字的。

“高”空首布:“高”,地名,即高都,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晋城县东北。

“周”空首布:“周”,地名,即平周,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

“留”空首布:“留”,地名,即屯留,属晋,在今山西省屯留县。

“示”空首布:“示”,地名,即示邑,属晋,在今山西省祁县。

“同”空首布:“同”,地名,即“同是”,亦即“铜鞮”,晋邑,在今山西省沁县。

“雨”空首布:“雨”,地名,露的省写,亦即潞,晋邑,在今山西省潞城县。

“吴”空首布:“吴”,地名,即虞山,属晋,在今山西省虞乡。

“智”空首布:“智”,地名,即智城,晋邑,在今山西省解县。

“吉”空首布:“吉”,地名,晋邑,在今山西吉县。

“文”空首布:“文”,地名,属晋,在今山西文水县。

“耒”空首布:“耒”,地名,即耒邑,晋地,在今山西黎城县。

“吕”空首布:“吕”,即晋吕邑,在今山西省霍县西南。

“侯”空首布:“侯”,地名,即晋温邑,今河南武陟县。

“南”空首布:“南”,地名,魏地,今河南南阳。

“于”空首布:“于”,地名,在今河南沁阳西北。

“武”空首布:“武”,地名,赵邑,在河南省北。

“甘”空首布:“甘”,即甘丹,地名,亦即邯郸,赵邑,在河北省。

“向”空首布:“向”,地名,春秋时郑地。今河南洧川县西南。

“是”空首布:“是”,地名,即“同是”。见上释。

“贞”空首布:“贞”,即贞阝,地名待考。

“戈”空首布:“戈”,即武的省写。

“木”空首布:“木”,即木门,地名,属晋。

“尚”空首布:“尚”,地名,即邬,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介休县。

“西”空首布:“西”,即西都,地名,本属晋,后属赵。

此外,尚有●、商、宋、毫、粤(或释雩)、羊、阜、成、鬲、土、木、王、羽、易、公、非、朱、工、羔、良、居、益、松、井、文货、大、屯、止、瓦、仁、甘、台、合、●、棐、屰、鸟、贸、莫、阳、定、谷、竹、册、室、城、康、下、云、瑁、皿、白、幺、日、垂、艹、窒、氏、叔、空、安周、金、斤、古、富、田、上、君(群)、群、室、、安臧、宫考等。其中有些字的考释仍有待研究,上已引用的考释是否准确,也还有推敲的余地。空首布中纪数字者已见的有一至十,其中“四”与“九”未见,纪干支的有丙、戊、辛、壬、癸。纪地支者,有子、卯、已、午、未等。

空首布中尚有斜肩的,如王川釿(旧释三川金化或齐金化)、东周、武等数种。

二、平首布币

空首布进一步轻型化和小型化发展,成为首部平直不空,裆部加深的平首布。在其演变过程中,又可分为尖足、方足、园足等。体形亦由大向小发展。

各种形状的平首布分别介绍如下:

尖足布

“晋易”尖足布:“晋易”即晋阳。战国时赵邑,今山西太原。此布有大小两种,小者称“晋易半”,但亦有无字者。半即两枚当大者一枚之意。

“易人”尖足布:“易”为阳字简写。阳人,地名,秦地。在今河南临汝县西。此布亦有大小二种。

“文阳”尖足布:“文阳”现释为“汶阳”,恐不确。汶阳为鲁地,后属齐,故地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齐国用刀不用布,故此文阳当不指此。文阳尖足布亦有大小两种,其背有字者,意同上。

“西都”尖足布:“西都”,地名,战国赵邑,今山西孝义县。

“中都”尖足布:“中都”,地名,本属晋,后属赵,故城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北。

“甘丹”尖足布:“甘丹”为邯郸的简写,地名,春秋时属晋,后为赵都。故城在今河北邯郸。

“榆乡”尖足布:“榆乡”,地名,战国赵邑榆次,晋时名榆邑,地在今山西榆次。

“离石”尖足布:地名,战国时赵地,在今山西省。

“平州”尖足布:“平州”,地名,现释为齐地,在今山东省莱芜县。齐不用布,此释恐不确。

“平周”尖足布:“平周”,地名,魏邑,在今山西介休县西。

“莆子”尖足布:“莆子”,地名,在今山西。

“新城”尖足布:“新城”,地名,赵邑。《史记·秦记》:“庄襄王三年,蒙骛攻赵新城。”在今山西朔县西南。

“武安”尖足布:“武安”,地名,战国赵邑,在今河南省。

“皮氏”尖足布:“皮氏”,地名,魏邑,故城在今山西河津。

“长葛”尖足布:“长葛”,地名,郑邑,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十二里。

●丘”尖足布:“●”即显,“显丘”地名,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商丘”尖足布:“商丘”,地名,宋国都,在今河南开封附近。

“霍阝”尖足布:即霍,国名,地在今山西霍县西南,为晋所灭。

“于半”尖足布:“于”即于阝,地名,在今河南沁阳县西北。“半”为二分之一之意,释同前。

“中阳”尖足布:“中阳”,地名,赵邑,即山西中阳县。

“●邑”尖足布:“●邑”,地名“●”字为虢字变体,即北虢所在地,为晋所灭。地在今山西平陆县。

“●”尖足布:即“蔺”字,地名,赵邑,即山西离石县。

“腧”尖足布:“腧”,地名,即山西榆次县,本属魏,后属赵。

“阳化”尖足布:“阳”,地名,即阳邑,在山西太谷县。“化”,币名。

“兹氏”尖足布:“兹氏”,地名,春秋属晋,战国归赵,地在今山西省。

“韦”尖足布:“韦”即韩,地名,在陕西省韩城,韩邑。

“武平”尖足布:“武平”,地名,赵邑,在今河北省文安县、汾阳县附近。

平肩尖足布尚有兹、豕●半、北兹、邪山、●、寿阴、大阴、艹等多种。

方足布

平首方足布是战国时期流通最广的布币,按其形状的不同,可分平首锐角方足布、釿布、小方足布几类。

1、平首锐角方足布:平首锐角方足布是方足布中的早期类型,流通时间约于春秋末至战国初期,其特点是在平首顶端有两锐角分别向两侧突出。这种布传世很少,所见不多,约有下列数种:

“公”方足布:“公”,地名,即公里,宋地。

“垂”方足布:“垂”,地名,魏邑,今山西曹县北。

“涅金”方足布:亦有释作“涅阴”者。“涅”,地名,晋邑,在今山西省武乡县。

“卢氏涅金”方足布:“卢氏”,地名,西虢的别称,在今陕西宝鸡县东。此币上有两处地名,颇费解。

2、釿布:釿布的特点是平首方足圆裆,肩则有圆有方,较厚重。钱文字数较多,内容有纪地及纪值的。

“晋阳二釿”、“晋阳一釿”、“晋阳半”釿布:“晋阳”,地名,战国赵邑,即今山西太原。“釿”,币值。二、一、半则纪数也,二釿等于二枚一釿,又即等于四枚半釿。

“安邑二釿”、“安邑一釿”、“安邑半釿”布:“安邑”,地名,魏旧都,地在今山西夏县。“釿”见上释。

“梁二釿”、“梁一釿”、“梁半釿”布:“梁”即大梁,魏国都。战国时魏都曾由安邑徙大梁,故地在今河南开封。“釿”释见前。

“虞一釿”、“虞半釿”布:“虞”,地名,今山西虞乡。“釿”释见前。

“●一釿”、“半釿”布:“●”,地名,郑邑,后属韩,在今河南登封县。“釿”释同前。

“甫反一釿”布:“甫反”即蒲反,魏邑,今山西永济县北。“釿”释同前。

“安阴”布:“安阴”,地名,赵地,今河南安阳附近。

“分”布:“分”,地名,汾阳之布也,战国时属赵,地在今山西汾阳。

“梁充釿二五十当●”布:“梁”,地名,见前释。“●”重量单位或币值。全部钱文的意思是:“梁二釿布五十枚当一●”。“梁充釿布一百当●”布,意为“梁一釿布一百枚当一●。”

“梁正尚百当●”布:释同上。

“梁半尚二百当●”布:意为:“梁半釿布二百枚当一●”。

3、小方足布

小方足布是战国时期流通较广和流传至今也较多的一种布币,其特点是平首平肩方足方裆,体小而薄,钱文较工整,内容多纪地名。

“安阳”小方足布:“安阳”,地名,赵邑,在今河南安阳。

“宅阳”小方足布:“宅阳”,地名,魏邑,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南。

“宜阳”小方足布:“宜阳”,地名,韩邑,在今河南宜阳县。

“尹阳”小方足布:“尹阳”,地名,在今河南伊阳县。

●阳”小方足布:“●阳”,即平阳,地在今山西临汾。

“平阳”小方足布:“平阳”,地名,赵邑,在今山西临汾县。

“虞阳”小方足布:“虞阳”,晋地,在今山西平陆县。

“晋阳”小方足布:“晋阳”,地名,晋邑,在今山西太原。

“文阳”小方足布:“文阳”,地名,即汶阳,鲁地,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另见尖足布“文阳”释)

“赵邑”小方足布:“赵邑”,地名,赵地,在今河北蔚县。

“邬邑”小方足布:“邬邑”,地名,晋旧地,在今山西介休。

“●邑”小方足布:“●邑”,地名,晋旧地,在今山西霍县。

“阳邑”小方足布:“阳邑”,地名,晋旧地,在山西省。

“祁”小方足布:“祁”,地名,晋旧地,在山西太原。

“平邑”小方足布:“平邑”,地名,赵地,在今河北省。

“中邑”小方足布:“中邑”疑即“中都”,赵地,在今山西平遥县。

“汞邑”小方足布:“汞邑”,地名,韩地,在今河南登封。

“奇氏”小方足布:“奇氏”,地名,即山西猗氏县。

“皮氏”小方足布:“皮氏”,地名,魏邑,在今山西河津。

“曼阝子”小方足布:“曼阝子”,地名,在河南洛阳东南。

“襄垣”小方足布:“襄垣”,地名,赵邑,即今山西襄垣县。

“北屈”小方足布:“北屈”,地名,旧晋地,在今山西吉县东北。

“处奴”小方足布:“处奴”,地名,属晋,在山西省。

“涅”小方足布:“涅”,地名,晋地,在今山西武乡县。

“中都”小方足布:见尖足布“中都”。

“莆子”小方足布:见尖足布“莆子”。

“●丘”小方足布:见尖足布“●丘”。

“分”小方足布:见尖足布“分”。

“同是”小方足布:“同是”即铜鞮的省写,地名,属晋,在今山西沁县。

“露”小方足布:“露”即潞,国名,为晋所灭,遂为晋地,在今山西潞城县。

“咎如”小方足布:“咎如”本为一小国,为晋所灭,地归晋。

“来阝”小方足布:“耒阝”,即来邑,疑指小国黎,后归晋,地在山西西南。

“木阝”小方足布:“木阝”,即木门,地名,晋邑。

“长阝子”小方足布:“长阝子”,即长子,地名,晋邑,在今山西长子。

“屯留”小方足布:“屯留”春秋时赤狄邑,晋灭之,地在今山西屯留。

“长安”小方足布:“长安”,地名,赵邑。

“共阝”小方足布:“共阝”即共,郑邑,在今河南辉县。

“平原”小方足布:赵国有平原君,或谓平原君所封之地。

“丰”小方足布:“丰”,地名,周旧邑,地在陕西雩县东。

“蔺”小方足布:释见尖足布“蔺”。

“高都”小方足布:“高都”,地名,春秋时属晋,战国属魏,在今山西城县东北。

“马●吕”小方足布:“●”即服的省写。“吕”为营字之省写,居住地。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此当指赵君所封地。

“平阴”小方足布:“平阴”,地名,晋地,在今河南孟津县东。

“辛阝”小方足布:“辛阝”,即莘,地名,原属虢国。

“冥阝子”小方足布:“冥阝”,地名,春秋时虞邑,后归晋。

“于爻”小方足布:“于”为于阝的省写,《古泉汇》认为“爻”为郊字省写。则“于爻”即“于阝郊”,于阝国都城郊所铸。于阝城故地在河南沁阳县西。

“平周”小方足布:释见尖足布“平周”。

“朱邑”小方足布:或释邾,国名,在山东邹县南。

“商丘”小方足布:释见尖足布“商丘”。

“瓦阝”小方足布:即“瓦”,地名,周地,在今河南洧川县。

“成阝”小方足布:“成阝”,国名,在今山东宁阳县北。

“郜”小方足布:“郜”,地名,晋地,在山西祁县。

“郏”小方足布:“郏”,地名,周地,在今洛阳西。

“莱”小方足布:“莱”即时来,郑地,在河南荥泽县东。

“木贝”小方足布:见上“木阝”。

“平贝”小方足布:即“平邑”,见上释。

“兹氏”小方足布:“兹氏”,战国赵地,在山西。此布有署“兹氏半”者,即两枚等于一枚“兹氏”。

“涅阴”小方足布:见前“涅金”释。

“宁”小方足布:“宁”,地名,春秋时为义渠国地,后归秦,地在甘肃宁县西北。

“宝”小方足布:“宝”亦为义渠国地。

“邰”小方足布:“邰”,国名,地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南。

“高阝”小方足布:“高阝”,地名,晋邑,在今河南省柏乡。

“甫阝氏”小方足布:“甫阝”,地名,在陕西略阳。

“未邑”小方足布:“未”为妹的省写。妹邦“纣之所都处也”。地在今河南淇县北。

小方足布尚有益昌、阴平、梁阝、戈阝、禾阝、郎、王氏、土易、王易、涿、害等等。

战国布币中,尚有一种形制特殊的,平肩长身而方足,首部有一孔,钱文为四字,有释“殊布当釿”,有释“殊布当十化”,现又有释“旆钱当釿的”,背文为“十货”。又有一种形如两个方足布的足部连在一起,面文及幕文均有二字。有将面、幕文连续释为“四布当十化”的,现有释为“四钱当釿”。这两种布数量很少。

三孔布及圆足布

三孔布的首部及两足均有一孔,故名之为三孔布或三窍布。这种布币是战国末期秦铸行的货币,形制特殊,传世极少。币面有纪地文字,背面则有纪重文,如:两、朱(后作铢)等。

“南行唐”(或释“鲁阳”)三孔布:“南行唐”,地名,战国时赵邑。

“安阳”三孔布:释见上“安阳”条。

此外尚有“上比阝阳”、“下比阝阳”、“上专”、“下专”、“杞”、“雁乡”、“北九门”、“蔺”等。

三、刀币

刀币是由青铜刀类演化而来的,可能起源于渔猎地区,后来在商业和手工业发达地区发展。使用刀币的有齐、燕、赵等国,其使用布币的同时也兼用刀币。刀币大致可分以下几个类型。

1、齐刀:齐刀是齐国的货币,形体较大,制作工整,文字亦美。齐刀往往根据其钱文字数多少称谓之。

齐六字刀:这是传世极少的一种珍贵刀币。它制作精细,文字清秀,充分反映战国时期文化艺术及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币文六字有释为“齐造邦长环化”、“齐造邦●法化”、“齐造邦长法化”、“齐造邦长大化”等,至今尚无一致意见。“造邦”有人释作地名,亦有人释作“开邦建国”之意。

“齐法化”三字刀:背文有中、牛、生、巠、平、工、丙、大、上、士、土、安、方、行、刀、化、匕、亻、吉、木、禾、易、日、金、法(●)、廿、司、北、二、央、立、互、本、七、正、白、文、工等字。

“齐之法化”四字刀:背文有日、化、●茴、个、亻、上、十、二等字。

“齐之化”三字刀:此刀传世极少,背文有匕、文等。

“节墨之法化”刀:节墨即墨,齐国即墨地方(在今山东平度)所造。背文有安邦、●大行、日工、吉、上、化行、司、●等字。

“节墨法化”刀:与上同。背文有土、人、亻、一、七、八、十、匕、上、●、九、日、大、化、司等。

“安阳之法化”刀:“安阳”,本属莒,后属齐。《史记·六国表》“齐宣王四十四年伐莒及安阳。”背文有化、●、日、上、工、匕、一、二、●、八等字,字上有一星点,星点上又有三横划。

齐明刀:山东博山县出土较多,故亦称“博山刀”。博山地域古属齐,故知为齐刀币。又因刀上有一“明”字,故全称为“齐明刀”。背文有一字者居多,也有二字和二字以上者。有些文字尚待考释。背文中有共化、齐化、齐化共金、齐●化等字,亦可证为齐刀之一种。

尖首刀:尖首刀是刀币中早期类型,首部较尖削。这种刀有一类首部特别尖,无钱文,有把它称为针首刀的,其流通时间在春秋。一般尖首刀比齐刀薄小简单得多,钱文以一字居多,如:非、城、立、土、易、化、木、吉、生、于、工、上、中、下、水、王、氏、井、日及数字一、二、三等,二字者较少,有兆阝化、工化、非一、文一、六一、八木、丙匕、六丁,兀城等,尖首刀多出土于河北一带。

2、明刀:因刀面上有一“明”字得名,明字又有释作“召”、“●”、“莒”等字的。明刀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柄部和身部曲折如磬,因此也称“磬折刀”。另一种圆折微弯,故又称为“圆折刀”。这种刀币主要出土于河北,一般认为是燕国货币,也有认为赵国也使用这种刀币。刀背上的文字有工、化、干、上、下、左、吉、行、乙、壬、癸、良等,有些字尚不可识。

3、圆首刀:此种刀是战国刀币的晚期类型,刀首两边圆,故称圆首刀。又因刀身与柄连接处近平直微弯曲,故又称为直刀。刀上有无字的,也有有字的,有字的有下列几种:

“甘丹”圆首刀:“甘丹”,即邯郸,赵地。背文有●、刀、六、八、十等,亦有无字的。

“白”圆首刀:“白”,柏的省字,指柏人,赵地。背有一、二、五、六、七、十、一二、二一、廿四、人、厂、鱼、文、田、乙等字,亦有无字的。

“白人”圆首刀:释同上。背有作“二”字的。

“成白”圆首刀:“成白”,地名。

小直刀:刀身平直体形较小,是战国末的刀币。钱文仅见“晋阳化”、“晋阳釿化”、“晋阳”数种。

四、环钱

环钱是由纺织工具纺轮演化的货币,也有人认为是从玉环、石环等装饰品或刀币的环部演化而来的。其形圆而中间有孔,便于携带,亦便于计数,且不易折损,因而最终成为我国方孔圆钱的直接祖先。战国时期除楚国外,其他国家或先或后都铸行过环钱。早期的环钱形较大,无文厚重,孔先圆后方,先无郭后有郭,并有铸文,同时还逐渐向轻小方向发展。兹介绍如下:

“垣”字环钱:“垣”,地名,即长垣,初属卫,后入翟,再属晋,地在今山西垣县西,此钱有认为是春秋时垣地所铸。

“共”字环钱:“共”,地名,战国属魏,在今河南辉县。

“蔺”字环钱:“蔺”,地名,见前释。

“异阴”环钱:旧释“济阴”,今从《中国古代货币通考》读异阴。地在河南新郑、密县一带,为郑地。

“离石”环钱:“离石”,地名,见前释。

“长垣一垣”:“长垣”释见上“垣”条,一垣为货币单位。

“共屯赤金”:《历代古钱图说》释:“屯”,纯者,共邑之铜纯而色赤,故曰共屯赤金。

“共口釿”:第二字待考。

“东周”环钱、“西周”环钱:“东周”、“西周”均为地名。公元前441年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郏邑,为垣公地,在洛阳西北,称西周。公元前357年,周惠王又封其少子班于巩,在洛阳东北,称为东周。东、西周是位处周都洛阳的方向而言,非历史上的东、西周。“东周”环钱为东周君铸,“西周”环钱为西周君铸。

“安臧”:待考。

“明化”、“明四”:均为燕环钱。圆形方孔。

“半环”:“半环”,货币单位,谓一环之半。

“贝益化”、“贝益二化”、“贝益四化”、“贝益六化”:“贝益”,币名。“化”,货币单位。数字则纪币值。此钱圆形方孔。

“一珠重一两。十二”旧释:“重一两十二珠”。此币尚有“一珠重一两·十三”“一珠重一两·十四”的,据考释为秦环钱。

“两甾”:“甾”,重量单位,每甾为六铢,两甾即十二铢亦即半两。此钱圆形方孔,亦为秦币。

五、蚁鼻钱与爰钱

蚁鼻钱

蚁鼻钱是楚国的铜币,是贝币的高级形态,因其形状及上面的刻文形如“鬼脸”,又称“鬼脸钱”。“蚁鼻钱”上的刻文有数种,有释作“坐”、“●”、“金”、“●朱”又有释为“各六朱”的郢爰。

我国不但是最早使用金属铸币的国家,也是最早使用贵金属——黄金作货币的国家。贵金属便于分割、贮藏、携带,体小值大、质量经久不变等优点,是理想的币材。“郢爰”是我国最早的金币,“郢”是地名,楚国首都。“爰”是重量单位。除郢“爰”外,尚有“陈爰”。

第三章 秦 钱 币

(公元前206——221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一系列加强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同时,又统一了币制。规定黄金为上币,单位为镒,每镒重二十两(一说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钱为下币,圆形方孔,单位是半两(重十二铢),重如其文。从而把各种原始形态铸币统一于方孔圆钱之下。

秦半两钱之所以圆形方孔,据说是因为秦始皇迷信当时方士们所宣扬的“天圆地方”宇宙观的缘故,实际上方孔圆钱在战国时期早已有之,并非秦始皇的发明。但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币制,规定了货币的形制和单位,无疑是一大贡献。

半两钱一般重八克左右。但因每范所铸钱很少,故需范甚多。钱范不够整齐划一,带来钱币的轻重大小及文字也很少有完全一致的。战国纷乱的货币形制统一于半两钱以后,从此,我国的货币形制基本固定下来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第四章两汉钱币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初货币承袭秦制,使用半两钱,但逐渐减重。黄金改以斤为单位,斤又称金,每斤重十六两。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铸行“五铢钱”。这是货币形制的重要改革,由于五铢钱轻重大小适中,此后七百多年间,一直成为我国主要的货币。

一、西汉钱币(公元前206——公元8年)

西汉有三种钱,即秦半两、汉半两、五铢钱。汉半两钱因轻重不同,又有八铢、五分、四铢、三分数种。五铢钱中又有各郡国所铸的“郡国五铢”、中央政府所铸“赤仄五铢”、专门的铸钱机构上林三宫所铸“上林五铢”等。又因私铸盛行,汉初货币一度曾相当混乱。

西汉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注意兴修水利,普通使用牛耕和铁农具,使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货币经济也较前发达。国家赋税,除田租外,皆以征收货币为原则,薪俸则钱帛参半,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三铢”半

两公元前206年,汉高祖行半两钱,因经济窘迫,所铸半两钱大幅度减重。

“榆荚”半两

汉初许民铸钱,为图大利,各地豪强大户私铸纷起,钱愈铸愈薄,成为孔大体小、形如四片榆荚的小钱,被称为“榆荚半两”。劣钱的泛滥,曾使当时物价飞涨。

很多国家把黄金放在美国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很安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美国的资源很多,很多交易都是要跟美国进行的,而黄金是世界通用货币,把黄金直接放在美国交易也会比较方便,而且美国也是一个大国了,肯定不会为了黄金就丢掉自己的信誉的,而且黄金最大的作用就是交易,如果美国私吞了这些黄金也是没有用的。

在那个年代还没有通用货币,交易也不像现在这么方便,而黄金就是那时唯一的世界通用货币,想要和其他国家进行交易,就要把黄金运来运去,非常的不方便额,而且当时战争连连,也很不安全,而美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了,反而把黄金放在美国才会让人觉得更放心。

而且当时美国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很多交易都是需要跟美国进行的,所以直接把黄金放在美国也会更方便,即使需要和其他国家进行交易,而这些国家也把黄金存放在了美国,交易时只要直接把这些黄金转移下账户就可以了,也是非常方便的。

如果美国把这些黄金独吞了,那也就意味着要得罪很多国家,把这些国家都得罪了,那么美国也无法跟这些国家进行交易了,那么这些黄金也就没有任何用处了,所以独吞这些黄金对美国来说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也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黄金的发展

自公元560年前,至1971年布雷顿森林制度终结期间,全球各个国家一直使用黄金作为单一或其中一种货币,国家及人民更早已有积存黄金作为储备的习惯。

英镑发展  

英镑为英国的本位货币单位,由英格兰银行发行。辅市单位原为先令和便士,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兰银行实行新的货币进位制,辅币单位改为新便士,1英镑等于100新便士。目前,流通中的纸币有5、10、20和50面额的英镑,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镑的铸币。 

英国于1821年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废除金本位制,金币停止流通,英国停止兑换黄金。1925年5月13日,英国执行金块本位制,以后又因世界经济大危机而于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弃,英镑演化成不能兑现的纸币。但因外汇管制的需要,1946年12月18日仍规定英镑含金量为358134克。 

到20世纪初叶,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镑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趋于衰落,逐渐被美元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期,英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将英镑汇率固定在1英镑兑换403美元的水平上。1947年7月15日,英国宣布英镑实行自由兑换,由于外汇储备迅速流失,于同年8月份又恢复外汇管制。1949年9月,英国宣布英镑贬值305%,将英镑兑美元汇率贬到280美元,1967年11月18日,英镑再次贬值,兑美元汇率降至240美元,英镑含金量也降为213281克。1971年8月15日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后,英镑开始以不变的含金量为基础确定对美元的比价。同年12月18日美元正式贬值后,英镑兑换美元的新的官方汇率升值为1英镑兑换26057美元。实际汇率可在1英镑兑换25471美元至26643美元的限度内浮动,波幅为45%左右。1973年3月19日,西欧八国组成联合浮动集团,英国未参加,继续单独浮动。翌年1月,英镑实际汇率制成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同年,英镑区缩小,仅包括英国、爱尔兰、开曼群岛和海峡群岛。英镑发行的黄金准备至少相当于265亿英镑以上。1990年10月8日,英镑加入欧洲货币体系,其对货币体系内各种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为6%。1992年9月16日,英国宣布英镑暂时脱离欧洲货币体系。 

英镑是英国官方货币。英镑在欧元被采用后,成为历史最悠久的仍然被使用的货币。目前占全球外汇储备的第三名,在美元和欧元之后。英镑是第四大外汇交易币种,在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虽然英镑和欧元没有固定汇率,然而,英镑和欧元之间经常存在长期的同步走势,虽然2006年中期以来这种趋势已经减弱。对通胀的担心导致英国央行自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早些时候调整利率,英镑兑欧元也达到2003年1月以来最高价格。人们预计2007年利率仍然会上调。2007年4月18日,英镑兑美元创26年新高,已经突破2美元的水平,这是自1992年以来的第一次。 

由于英镑的国家象征意义,使得用欧元取代英镑的主意一直受到部分英国公共部门的争议。苏格兰保守党宣称,欧元的采用意味着本地特色钞票的终结,因为欧洲央行不允许成员国或是下一级别政府设计钞票。苏格兰国民党也不认同采取单一欧洲货币,因为他们认为一个独立的苏格兰应该有本国的特色货币,它的政党政策中包括进入单一货币体系。 

英镑兑其他货币英镑可以在全世界的外汇交易市场中被买卖,它的价值相对于其他货币是波动的。历史上,英镑一直是最有价值的基础外汇品种。

美元发展

1792年,美元在北美十三州形成了货币区,美国在当时只是一个拥有400万人口的国家。

19世纪末,它已变成世界上最强大国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的经济总量大于其余三个最大的国家:英国、德国、法国,甚至它们的总和,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

1917年的1美元

1934年的100美元

1934年的10万美元面额(只作为联邦储备银行之间的结算券)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国家的黄金流入美国购买战争用品。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将这些黄金作为法定货币导致了通货膨胀。

从1914年到1920年美国的价格水平翻了近一倍。后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决定治理通货膨胀,试图使价格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接下来是便一段通货紧缩时期,价格水平在1920年一年内便从200降到140,下降了30%,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通货紧缩。

虽然金本位体系的35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固定汇率制拥有保障国际贸易和信贷安全,方便生产成本核算,避免了国际投资风险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然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使各国难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有利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制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货币体系更是乱成一团。为了解决这种混乱的状况,1943年,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和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分别从本国利益出发,设计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计划,即“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

“怀特计划”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设立一个国际稳定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使各国货币与之保持固定比价,也就是基金货币与美元和黄金挂钩。会员国货币都要与“尤尼它”保持固定比价,不经“基金”会员国四分之三的投票权通过,会员国货币不得贬值。而“凯恩斯计划”则从当时英国黄金储备缺乏出发,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将各国的债权、债务通过它的存款账户转账进行清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意大利已经投降,德国在东线转为战略防御,日本已经失去了在太平洋地区进行大规模战役的能力,它们的国内经济更是接近崩溃;而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也遭受严重破坏;苏联的状况也同英法一样,第三个五年计划还未完成就遭到纳粹德国的侵略;1945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部资本主义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相当于整个自由世界黄金储备的3/4,这使它登上了自由主义世界盟主地位。在这种形势下,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前夕,二战中的44个同盟国在英国和美国的组织下,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顿森林村(Bretton Woods)一家旅馆召开了730人参加的“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财长助理怀特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3年基本消失。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7-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1钱币的历史

/sie=gb2312&bs=%A1%B6%D7%F0%C8%D9%D6%AE%C2%C3%A1%B7&sr=&z=&cl=3&f=8&wd=%C7%AE%B1%D2%B5%C4%C0%FA%CA%B7&ct=0。

2中国钱币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扩展资料:

货币体系: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布币: 1、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

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

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刀币: 2、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

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

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 环币: 3、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

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

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蚁鼻钱: 4、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

铜贝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

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货币史。

3钱币的发展史

货币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在四五千年以前甚至更早货币就兴起了。

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以来久远,自高辛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

班固《汉书·食货志》也记载。“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利通有无者也……兴自神农之世。”

《初学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等等。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产生的,它的出现是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前提的。货币的发展 最早的货币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

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统一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

禁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钱币改革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除五铢钱,铸通宝钱。

通宝钱仿五铢钱,每枚重2铢4 累,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成色以铜为主,掺以锡和白镴,钱面铸“开元通宝”4字,钱文用隶书。自此,在中国历史上行用了数百年的铢两货币被废除,进入通宝钱阶段。

汉“五铢钱” 这次钱币改革是对以前近千年钱币形制的总结,再次肯定了铜钱外圆内方的形状和5铢的重量,规定了钱币的大小、成色,成为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铸造钱币的标准。这次改革使钱币名称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这是中国钱币的重大变化。

从此,中国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 第一,宋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铜铁钱都因区域限制而不敷应用,且笨重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易的发展。

第二,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第三,宋王朝为防北方辽、夏、金人的威胁和侵略,被迫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依靠发行纸币以称补开支,也促进纸币的进一步发展。

(2)纸币产生的过程 大约在宋真宗年间(998——1022)成都的16家商号制作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钱铁流通。这就是最初的纸币。

这种交子因是私人发行,所以史家称其为私交子。发行交子的富商称为交子铺或交子户。

由于私交子的信用度较低,交子在流通中不能兑现,引起诉讼。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 禁止私人发行交子,并在四川设置益州交子务负责交子的发行事宜,次年开始发行交子。

这是 发行的交子,史称官交子。官交子的发行3年为一界,界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每界确定最高发行限额,用铁钱作为发行准备。

到了南宋,交子由户部掌管发行。 1276年(至元十三年),元世祖对币制进行了一次改革,收兑江南当时流通的纸币,即南宋的关子、会子,禁用铜钱,中统钞也由木版印刷改为铜版印刷。

这样,全国的纸币就统一了。 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并由 在法律方面做出规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

4我想了解钱币的历史

货币 物物交换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

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

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金属货币 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

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铁质货币。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用试金石测试其成色,同时还要秤量重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而先进的货币制度。

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的人们铸造重量、成色统一的硬币。这样,在使用货币的时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测试成色,无疑方便得多。

这些硬币上面带有国王或皇帝的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以免伪造。 金银 西方国家的主币为金币和银币,辅币以铜、铜合金制造。

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量逐渐增大,到15世纪时,经济发达的佛兰德斯和意大利北部各邦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恐慌。从16世纪开始,大量来自美洲的黄金和白银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挽救了欧洲的货币制度,并为其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起步的条件。

纸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

金属货币使用中还会出现磨损的问题,据不完全的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或者在人们的手中、钱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损掉。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宋朝年间于中国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金本位 最初的纸币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两者可以同时流通,纸币的发行量也比较少。

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速度空前的膨胀与发展,于是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但是它们仍然有黄金作为发行的保障。这种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

货币防伪 伪造货币的问题与货币制度一同出现。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时代,伪造的方法是在金币中搀入铜、铅等廉价金属。

当时对付这种犯罪唯一的方法是一旦发现,就使用严厉的刑罚,以此来威吓伪造者。 纸币更容易伪造。

法国大革命后,发行了以没收的教会地产为抵押的债券,作为代用纸币。为了破坏法国经济,英国 曾经伪造过这种货币(同时规定私人伪造法国纸币将会被判处死刑)。

这也是最早的经济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经在集中营里大量伪造英国和美国的纸币。

私人或犯罪组织伪造纸币的记录也层出不穷。为了避免伪造,纸币采用了很多防伪措施:专用的特殊纸张,胶版凸印、水印,磁性油墨,金属安全线,紫外线荧光记号、变色油墨、正反面图案对印(这种技术在法国法郎上最为醒目)等等。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还发行了塑料货币。 现代的货币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个实行金本位的国家之间货币按照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兑换比率。

这个体系是以黄金的自由流动为基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等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出口,金本位体系实际上已经崩溃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奥地利等国出现了货币大幅度贬值的现象。此后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基础。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其货币应当与黄金或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兑换。这个协定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由此建立的各国货币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1年8月,美元停止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崩溃。从此,进入符号货币时代。

此后各国之间实行浮动汇率。一些比较稳定的或者有升值潜力的货币,如瑞士法郎、西德马克等等。

国际标准组织(ISO)指定了一套三位字母的符号体系,用来表示各国的货币。这个标准的代号为ISO 4217。

货币汇率表中可以看到最近几年里,世界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化情况。 中国的货币 古代中国的货币体系以铜币为基础。

更早的货币形式目前尚未被发现。最初的铜币形状多种多样,有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很多形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的铜币以秦国的铜钱为标准。由于浇注铜币使用砂模,铸造好的铜币带有毛边,所以在其中央留有方孔,以便用木棍串联起来打磨修锉。

这种特殊的形状使它被赋予很多象征性的神秘主义解释,有人认为铜币的圆形代表“天”,中央的方孔代表“地”。铜币上面通常带有铸造时的皇帝年号。

金币在古代中国很罕见。春秋和战国时期,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楚国曾经使用过金饼和金片。

但是在其他的地区和朝代里,黄金主要用于装饰和保值用途。公元前二世纪,西汉的汉武帝曾经发行过白色的鹿皮货币,用于赏赐贵族和军事将。

5钱币的历史

汉代——隋代

到了宋代,铜,铁钱并用,铸钱数量相当可观,十几位皇帝共有四五十种年号钱。南宋淳熙七年铸行的淳熙通宝,钱背上有“柒”字纪年,至淳熙九年后改成小写,这就是所谓的纪年钱。这种钱币纪年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末,是宋钱的一大特征,比欧洲钱币纪年要早三百多年。

在我国元朝和明朝时期主要推行纸币,铜钱铸造较少。

宋 -- 元 -- 明

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了主要货币,铜钱仅用于小额支付,但它仍然是 发行的重点。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吸收了西方铸币的先进技术,向英国购置了造币机器,在广州筹建造币厂,率先开创机器制币,实施了中国钱币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先进的制币技术,在光绪后期取得了成功。从此,机制币全面进入我国的货币领域。

6中国钱币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扩展资料:

货币体系: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布币:

1、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

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刀币:

2、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

环币:

3、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蚁鼻钱:

4、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搜狗百科-货币史

7中国货币历史

世纪之交,千年伊始,纵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进行的,它在记载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同时,已成为研究社会历史,探索人类文明的重要工具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在创造和孕育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孕育了璀璨夺目,连贯性强,影响深远的东方货币文化,成为研究世界货币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史料和考古研究表明,我国货币的起源发展与世界货币起源发展基本同步,大体产生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发展于奴隶社会殷商时期,形成于后周,统一于秦就其货币本身发展的历史来看经历了从实物货币时期,金属货币时期,纸币时期以及现代电子货币时期等四个不同阶段其中,我国金属货币白银的铸造,纸币的使用,远远早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实物货币时期是货币发展的最初阶段,产生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及畜牧业与农业分离之后的原始社会后期据《周易·系辞下》记载,"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为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段文字描述了我国实物货币初期商品交换过程,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称"物物交换",随着交换的发展,"物物交换"的形式逐渐不能适应于是,人们选出一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产品作为等价物,这种产品便获得了货币的职能,即称为"实物货币"其对象首先是牲畜,其次是布粟,最后为币金属货币时期在我国使用以物易物称为"物物交换"随着交换的发展"物物交换"的形式逐渐不能适应于是,人们选出一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产品作为等价物这种产品便获得了货币的职能,即称为"实物货币"其对象首先是牲畜,其次是布粟,最后是贝币金属货币时期在我国使用大致是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分离出来之后金属货币在我国的货币使用中长期占统治地位,并延续使用了几千年,呈现出纷繁复杂,币制多样的形态,在我国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金属铸币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一,仿形货币阶段这一时期的货币,以金属铸造,较之实物货币时期虽有几种固定的币形,但无标准重量,仅有大小轻重之分,我国殷商至战国末期为仿形货币阶段,包括仿贝,仿农具和仿工具"削"的铸币,主要有西周布币,齐,燕刀币,楚蚁鼻钱以及仿纺轮的圜钱在货币理论研究方面有了初步的成效,其中"子母相权"理论对后世货币理论研究影响较大二,记重货币阶段是金属货币发展逐步走向规范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将纷繁复杂的仿形货币,统一为黄金和半两方孔圆钱在这一阶段白银开始铸币,并得到了较大推广,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采用银制币的国家其中,汉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最久,最成功的记重货币,在货币理论研究上也由仿形货币阶段的轻重论进入了记重货币阶段的名目论和金属论 三,记年宝钱货币阶段唐开元通宝的使用标志着金属记年宝钱货币阶段的开始,即钱上铸明年号从有关考古发现来看钱上铸明年号,并不是从唐朝开始,而且唐朝第一次铸钱也并不是年号钱,但唐以后的钱币多是铸明年号,因此,我国习惯上把唐开元通宝以后的铸币,称为记年宝钱货币阶段记年宝钱的产生既是唐朝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前朝货币实践的总结,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对外交往交流的增多,这一时期货币对我国后世货币变化,仍至世界货币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唐朝经济的繁荣在货币方面表现为:一是经济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信用机构的发展,当时长安已出现了专门经营兑换和汇兑的信用机构,并且出现了类似汇票性质的"飞钱";二是唐朝除了有通行的铜铸币外,还有金银铸钱,发展了货币的金属实物形态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铸币是唐"开元通宝" 造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我国也是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之一,他的使用最早可追朔到汉代白鹿皮币和唐"飞钱",北宋(大约公元1000年)时正式发行"交子",元,明时逐步完善并成为经济交往中的主要货币,清时继续延用,但一度曾被废止纸币的出现和使用是在社会经济交往过程中自发产生,是对货币发展的一次史无前列的变革800年前,明朝中叶曾来我国进行旅行的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无法理解贱价的纸张竟能同昂贵的丝绸同价交换纸币虽然改变了商品交换的方式,但由于封建社会和近代统治者只将纸币发行当作其聚富敛财的工具,过量发行,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尢其1935年 实施的"法币改革"时发行的法币,更是将其作为剥削和压榨人民,扩充军备,坚持内战的工具,导致物价上涨,民不燎生直至1948年12月人民货币制度的诞生,纸币的发行和使用才得以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和统一,并保持币值的稳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欣欣向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果说,上个世纪纸币的使用是中国开创了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元,那么二十世纪初美国人创造的作为现代社会象征的电子货币,同是货币发展史上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类传统的支付方式,实现了货币从有形阶段向无形阶段的跨越,而且还改变了人们数千年来衡量财富的标准,并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十多年来电子货币以其便。

8中国古代钱币发展史是怎么样的

中国的货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货币文化。

先秦时期的货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 制。

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明代,白银成了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古代中国的货币体系以铜币为基础。更早的货币形式目前尚未被发现。

最初的铜币形状多种多样,有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很多形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的铜币以秦国的铜钱为标准。

由于浇注铜币使用砂模,铸造好的铜币带有毛边,所以在其中央留有方孔,以便用木棍串联起来打磨修锉。这种特殊的形状使它被赋予很多象征性的神秘主义解释,有人认为铜币的圆形代表“天”,中央的方孔代表“地”。

铜币上面通常带有铸造时的皇帝年号。 金币在古代中国很罕见。

春秋和战国时期,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楚国曾经使用过金饼和金片。但是在其他的地区和朝代里,黄金主要用于装饰和保值用途。

公元前二世纪,西汉的汉武帝曾经发行过白色的鹿皮货币,用于赏赐贵族和军事将领。除了铜币以外,棉布、丝绸、大米等生活物资也曾经作为货币的计算单位(而不是实际的货币)用来支付官僚和军队的薪饷。

唐朝以后,白银货币逐渐得到广泛流通。虽然国库和官方银库里的白银按照统一的成色与重量铸造成元宝以便存放,但是流通的白银却不是铸币,而是以零碎的块状流通,在市场上使用时要经过计算成色、秤量重量这些繁琐的手续。

大块的银锭要用夹剪切割,零碎的小块银锭需要在银匠那里重新铸造成更大的银锭。中国不使用白银铸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政治的不稳定性,官方无法为发行的银币提供担保,同时由于战乱频繁,民众经常将白银窖藏起来,导致市场流通额不足以支持银本位货币系统。

由于携带大量的铜币极其不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北宋时期,出现了交子的纸币。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一。

但是比起现代意义上的纸币来,它更象一种汇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沿用了纸币,并将其视为解决经济困难的妙法之一。

他们不顾实际的货币流通额和经济水平,发行了大量没有保证的纸币,造成了最早的通货膨胀。元朝被由汉族人建立的明朝取代。

其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保守的农本主义者。他认为纸币是异族的东西,应该加以摈弃。

但是明朝自己也发行了名为“大明宝钞”的纸币。这种纸币在民间很少使用。

明朝中后期,白银开始大量流入中国,成为和铜钱一样普遍的金属货币。清朝时期,白银已经成为国家的主要货币单位(“两”)。

清朝末年,墨西哥的银元开始在中国大量流通。光绪皇帝在位时期,中国铸造了自己的银币,并设立了户部银行,发行正规的纸币。

1935年,中国实行法币制度,正式废除银本位。根据1936年《中美白银协定》,法币一圆等于0265美元。

中国的货币叫做人民币,是由国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辅币是角和分。

一元为十角,一角为十分。元、角和分有纸币,元和五角及分也有铸币。

元的票面有1、2、5、10元、20元、50元、100元,角的票面有1、2、5角,分的面额有1、2、5分。人民币元的缩写符号是RMB¥。

的演变 1、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 2、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镈(布)(黄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开始充当等价物) 3、西周时期的货币 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 金属货币广泛使用:a铜贝与铜块 b钱与布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4、春秋时期的货币 空首布:流通于关洛三晋地区,“周、郑、晋、卫”主要为平尖空首布 刀化(货):流通于东方齐国,模仿一种生产工具 蚁鼻钱:流通于南方楚国的铜仿贝 5、圜钱:圆钱圆孔、圆钱方孔环球热讯社区 三晋及周布币区的圜钱 秦圜钱:以两为单位,一两钱圆形圆孔无廓,半两钱圆形方孔 6、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 战国黄金流通以斤、益为单位,以南斤为主 7、秦朝时期的货币 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8、西汉时期的货币 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皮币、白金币 9、东汉时期的货币 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10、王莽时期的货币 二年:错刀、契刀、大泉 六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 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 六名:金贷、银贷、泉贷、布贷、龟贷、贝贷 二十八品 11、汉代的黄金问题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仍是法定货币单位,单位由镒改斤,1斤=10000钱 汉武帝时期模仿麒麟马蹄有麟趾金(圆)和马蹄金(椭圆) 西汉时期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王莽时将黄金收归国有,东汉以后黄金减少,赏赐用丝绸、布帛、铜钱 12、三国两晋的货币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 蜀:直百钱; 吴:大泉五百、大泉当千 两晋未铸新钱,西晋主要沿用汉魏之五铢及各种古钱,东晋元帝渡江后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流通的旧钱 十六国:河西凉州刺史张轨恢复五铢钱,汉兴钱为我国最早的年号钱 13、南。

各国把黄金存在美国有以下原因:

一、历史原因

这要从二战之后说起,当时全球百废待兴,急需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可是,当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算货币,这种背景下,美国主导的布林顿森林体系建立了。

按照规定,黄金和美元可以等比例兑换,一盎司美元可以兑换35美元,而美国还承诺,看到美元可以无条件按照35:1的比例来兑换成黄金。

于是,美元成了当时主要的结算货币,而为了方便兑换美元,很多国家干脆将黄金存在美国,这样需要美元的时候就能直接兑换了,减去了运输的麻烦。

二、安全

因为美国有着据说是全球最安全的金库,自从1942年启用之后,就从来没有发生过意外情况。

三、方便交易

黄金和美元都是全球主要的避险工具和储备货币,当美元走强的时候,黄金需求就会减弱,于是很多国家可以将黄金兑换成美元。

黄金的颜色为金**,金属光泽,难分解。密度193g/cm3,熔点10644℃;具良好的延展性,能压成薄箔,具极高的传热性和导电性,纯金的电阻为24P。纯金具有良好的抗化学腐蚀性,是最好的电镀材料。

黄金作为一种贵金属,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真金不怕火炼”就是金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必担心会氧化变色。即使是在熔融状态下也不会氧化变色,冷却后照样金光闪闪。密度大,手感沉甸。韧性和延展性好,良好导性。纯金具有艳丽的**,但掺入其他金属后颜色变化较大,如金铜合金呈暗红色,含银合金呈浅**或灰白色。金易被磨成粉状,这也是金在自然界中呈分散状的原因,纯金首饰也易被磨损而减少分量。

在门捷列夫周期表中金的原子序数为79,即金的原子核含有79个质子,质子带正电荷。同时,由于符合半满规则,因此,金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在金属市场上金与钌、铑、钯、锇、铱、铂等金属统称为贵金属。

黄金虽是一种很柔软的金属,但不及铅和锡两种金属。在纯金上用指甲可划出痕迹,这种柔软性使黄金非常易于加工,然而这点对装饰品的制造者来说,又很不理想,因为这样很容易使装饰品蹭伤,使其失去光泽以至影响美观。所以在用黄金制作首饰时,一般都要添加铜和银,以提高其硬度。

黄金易锻造、易延展,可碾成厚度为0001毫米的透明和透绿色的金箔。05克的黄金可拉成160米长的金丝。

字形演变

金最早出现在金文中,形状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差距较大,关于金文中金字字形的演变,历来说法不一,学界还没有共识。现在主要还是以东汉许慎以小篆为基础的《说文解字》为主。《说文解字》中说:“金,生於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今声。”意思是说金是生于土的,左右两点像金在土中的形状。虽然这种说法有点牵强,且金字的字形在隶变过程中多有异体,楷书保持了和小篆一样的形状,但这个美丽的错误并不会影响我们对金的理解。

字意演变

金的本意是“铜”,我们在字形讲解部分,经常说的金文就是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那个时候真正我们现在所说的金还没有出现。

金文-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后来就用来表示金属了,这个意思也沿用至今。《说文解字》说:“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其中无色金指的是白(白金,即银)、青(青金、即铅)、赤(赤金,即铜)、黑(黑金,即铁)、黄(即黄金),其中黄金是最贵重的。我们现在还用五金代指金属,也由此而来。比如现在街旁的五金店,其主要经营门类便是金属制品,如零件、工具等。

五金店

金后来就专门指现在的黄金了。黄金的冶炼和使用要比铜、铁等晚的多,世界历史上黄金开采和使用最早的是非洲,公元前2600年左右,在埃及就有了对黄金的记载,现在非洲还是世界黄金的主产区。黄金作为货币使用,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不过也是公元前五世纪到一世纪的事了。

黄金

黄金,因为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历来受人们喜爱,更是成为了首饰和货币的主要材料。《说文解字》中说“金,久薶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如果从现代化学的角度可以更好理解这句话。久薶不生衣,是说金的化学属性,金与大部分化学物都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其久薶不生衣,相比而言,铜会长绿毛,而铁会生锈,很多金属都会在潮湿环境中被腐蚀和氧化。

1795年法郎正式代替利佛尔(livre)成为法国的本位货币单位,1834年其他货币全部退出流通领域,法郎成为法国唯一的货币。1803年法国实行金银复本位制,规定1法郎含金量为02903225克,含银量为45克。

但由于金银比价在19世纪后期不断跳动,导致金银复本位制度的崩溃。1876年实行金本位制。废止5法郎银币的流通,并规定法郎含金量为02903225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郎币值与黄金脱钩。1928年6月法国制订新货币法,正式实行金块本位制,规定1法郎含金量为005895克,比1803年贬值7969%。1936年被迫放弃金块本位制。次年6月取消法郎含金量,法郎成为不能兑现的纸币。

扩展资料

法郎最初为金银复本位货币。1865年在法国的倡导下,法国、意大利、瑞士和比利时在巴黎召开会议,宣布组建拉丁货币同盟(希腊、西班牙、罗马尼亚、委内瑞拉等国后来加入),实施基于法国体系的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

其成员国承诺只铸造100法郎、50法郎、20法郎、10法郎和5法郎的金币,以及5、2、1法郎和50、20生丁的银币。

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后发行的5美元鹰徽金币和英国的沙弗林金币(Sovereign,合30先令或15英镑)价值均接近25法郎,因此两国提出以法国发行25法郎金币的方式同拉丁货币同盟建立联系,但这一建议被担心货币重铸成本的法国拒绝。

由于金银比价在19世纪后期不断跳动,导致金银复本位制度的崩溃。在法国,金银比价从1807年至1870年的1:15变为1874年的1:1617,黄金大量流出,法国不得不于1876年实行金本位制度,废止5法郎银币的流通,并规定法郎含金量为02903225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0894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30
下一篇2023-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