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太监这个职业,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体现着该制度的残忍性。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将紫禁城里的太监们都赶走。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据他自己说:是担心自己遭受报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委。
在硕大的紫禁城中,看似平静如常,但实际上却是暗涛汹涌,内部的秩序早已混乱不堪。根据溥仪自己回忆,在他懂事之后,宫内经常有偷盗、纵火以及行凶等事的发生,而赌博更是家常便饭。在溥仪结婚的时候,偷盗的事情已经愈演愈烈,甚至,刚举行完婚礼,皇后佩戴过的凤冠,上面的珠宝就被全部换成了赝品。
清朝紫禁城中的奇珍异宝实在太多了,单说古玩字画,那数量和价值就非常可观。再加上,明清两个朝代,数百年的历史,帝王们从各地搜刮来的宝物,除了被洋人抢走了一些外,大部分还留存在宫内。但因为,这些东西没有具体的清单,没有具体的数目,即使有些有数,也没人去定期检查。所以,丢就丢了,没就没了。
少了,没了,没人在意,没人复查,正因为这样,给偷盗者打开了行窃的大门。
那时候,在宫中偷盗的行径已然成风。基本上所有的人,只要有机会,就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偷盗”活动,只是不同的人方法不同而已。
比如:有的人会拨门撬锁秘密的偷,这些人主要是太监;
有的人会仗着一些手续,明目张胆地偷,这些人多为大臣和官员。他们通常会打着一些借口,比如:办理抵押或标卖,借出鉴赏,以及请求赏赐等等。
在溥仪十六岁那年,年纪尚轻,好奇心非常强的他,让太监打开了建福宫那边的库房。这座库门有上百年都没有打开过,里面堆满了一个一个的大箱子,快到天花板了,但是,里面都装了些什么,却没有人知道。溥仪打开其中的一个箱子,发现里面全是做工精巧珍贵的古玩玉器。
后来,溥仪知道,这里是当年乾隆皇帝珍藏的一些珍玩。乾隆去世之后,嘉庆把他的所有珍宝玩物全都封存起来,装满了建福宫的许多库房。
在这些珍宝中,有彝器、瓷器、名画,连意大利人郎士宁给乾隆画的许多画都在其中。
而且,在养心殿后面的库房中,溥仪还发现了许多“百宝匣”,据说,这也是乾隆存放珍玩的仓库。这种做工精致的百宝匣数量很多,当时,溥仪只拿走了自己发现的四五十个匣子。但是,对于到底有多少财宝,溥仪却不得而知。此外,对于这些珍奇异宝,如何管理,如何清点,让他非常头疼。
这么多东西,如果清点,将不知从何下手,可是,不清点却不行,到底有多少东西谁也不知道,丢了多少更不知道。当时,有人跟溥仪说在地安门街上新开了好几家古玩铺,听说有的是太监开的,还有的是内务府的官员或亲戚开的。
由此,这其中的猫腻,真的是难以想象。
最后,溥仪决定对这件事情进行清查,但是,这个举措看似应当,却给他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首先,是偷盗的案件更多了。宫里的小偷们越来越明目张胆,不仅砸了毓庆宫库房的门锁,还打开了乾清宫的后窗,甚至,连养心殿溥仪刚买的大钻石都不翼而飞了。为了找到偷盗者,太妃找来当天值班的太监,进行严刑拷问,但最终,还是没能找出真凶。
不仅如此,刚刚开始清点的建福宫突然起了大火,把清点和未清点的都烧了。最开始,这场大火在紫禁城外被发现,城外的市民以及意大利的消防救援大队,将消防车开到了紫禁城门外开始大声叫门。有趣的是,宫里面的人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这场大火烧得非常严重,消防队整整救了一夜,才将火扑灭。
这场火造成的损失还是非常大的,在建福宫一带包括静怡轩、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室、延春阁、积翠亭、广生楼、凝辉楼、香云亭等一大片地方烧成了焦土。这里珍藏了许多珍奇异宝,是宫内藏宝最多的地方。可以说,这场大火到底烧毁了多少珠宝古玩,造成了多少经济损失,到现在也没有办法考证,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性谜团。
后来,内务府的人在一部分之前记录的糊涂账里,进行了简单的清点,计算出来的损失大概是烧毁了金佛二千六百六十五尊,字画一千一百五十七件,古玩四百三十五件,古书几万册。但是,这个账本记录的是否正确,给出的清点数目是否真实,没有人知道,也无处查证。
此外,在当时的救火现场,有很多人参与了大火的扑救。这里有中国人、外国人,有宫内的太监、宫女,有宫外的普通老百姓,人来人往,乱作一团,沸沸腾腾的样子。当然,有些人是临危受命,在忙乱中扑救大火,但也不排除一些人浑水摸鱼,在混乱中出现偷盗等情况。
更有甚者,一位外国人的太太也跑去参与“救火”,且在指挥救火行动,帮助中国消防员疏导的时候,手中的扇子还沾上了中国人的鲜血。后来,她托人把这扇子交到了溥仪手中,以证明自己的见义勇为之举。之后,溥仪为了表示感谢,还在上面题了一首诗。此外,为了对这次救火行动的人表示感激,内务府除了给救火者提供茶点招待以外,还给他们支付了六万元的酬劳金。
这样一来,这次火灾的损失更大了。
其实,对于这次火灾带来的损失,如果想要估算,不妨先看一下被烧成木炭的各种剩余垃圾。
当时,溥仪本来想修建一个球场,腾出了一块空地,因为,他听说英国贵族的人都玩网球,所以,也想让庄士敦教教自己。而这次火灾,正好烧出了一片空地,可以用来做球场,于是,内务府赶紧对这里进行清理。虽然,火灾烧没了很多古玩字画,但是,还有一些金银、铜锡被熔在了废墟中。
所以,内务府找来了金店的人过来清理,有一家金店用五十万的价格中了标。后来,听说这次清理,光筛出来的金块、金片就有一万七千多两。从这里足以看出,这次火灾烧毁了多少金银财宝。此外,对于这次火灾的原因一直没有查出来,但其实,溥仪一直怀疑是人为纵火。
而且,之后没几天,在养心殿东套院无逸斋的窗户上又发现了火警,幸好发现得早,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也没有伤到溥仪与其他人。
但是,这却让溥仪更加疑心,认为是有人故意放火,想要谋害自己。
其实,偷窃和纵火灭迹都是事实,师傅们也没有避讳这一点,但对于有人想借此谋害溥仪,可能是他多疑了,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容易神经过敏的人。而经过这次火灾,让其不再信任太监,于是,他开始遵照雍正皇帝“察查为明”的训示行事。
不过,他最终也没能想出什么什么好办法,只是找身边的小太监帮着自己四处打听,或者亲自去偷听太监们的对话。在无逸斋发现火警的当天晚上,溥仪跑到太监窗下偷听,但是,对话的内容却出乎他的意料。在当时,刚刚发生了一起行凶的案子,一个太监因为做错事情被人告发,受到了责打。因此,他怀恨在心,用事先准备好的石灰撒在了告发人的脸上,后用刀戳伤了那人的脸。
不过,行凶者当场就被按住了,受伤的人也被送去治疗,没有什么大碍。但是,这件事对溥仪却震动不小。因为,他平时就有责打太监的习惯,且出手比较狠,甚至,师傅们都进谏劝诫溥仪不要过分责打太监。想到这里,溥仪不禁担心自己会受到同样的报复,不免心生害怕。可以说,溥仪是真的害怕被报复,他甚至在自己的床边放了一根棍子,以备有人偷袭自己的时候,有所防备。
此外,从那天开始,溥仪枕头边上的木棍就没有离开过他的床头,但即便如此却也不是长久之计。为了让自己更加安全,防止太监们继续在宫中偷盗,于是,溥仪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这些太监都赶出宫去。然而,他知道,这必然会引起宫中的轩然大波,但在他看来,却是一个可以治本的好办法。
虽然,这个办法刚提出来的时候,受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但是,溥仪以“不回宫,不上朝”作为“威胁”。最终,将存在了数百年的太监制度给废除了,将大部分太监们都驱逐出了皇宫。
一两黄金一块“金砖”
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是历史上有名的“窑乡”,其出产的京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型砖,每块价格高达一两黄金,有“金砖”之说,历史上专用于铺设故宫和皇室园林的地面。
在民间,人们乐于对皇帝处理政务的金銮殿展开想象,说金銮殿的地面都是用金砖铺成的。从字面意思和绝大多数人的理解来讲,显然,这金砖就是用金子制成的砖。其实,此金砖并非金子制成的砖,而是来自干窑的京砖。在《金砖墁地》中,对此有专门记载:“京砖,是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又因砖运北京的京仓,供皇宫专用,被称之‘京砖’后逐渐走向民间富户。”关于“金砖”名称的由来,还另有一种说法:在明代,京砖的价格非常昂贵,一块砖要卖50两银子,远远不是一般富庶家庭能够消费得起的,因而人们用“金砖”来代指它。当时,民间有所谓“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金砖”即由此而得名。
8个月的时间做成一块金砖
京砖的制作需要经过取土、制坯、烧制、出窑、打磨和浸泡等几道工序。几道工序,听上去似乎也并不特别复杂,但其实每一道大的工序下面,还包含了好多道小工序,这些大大小小的工序加在一起,使得京砖的制作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
单是取土这第一步,就能看出京砖生产程序之复杂和要求之严格。取土之前先要选土,那些有经验的师傅才能看出哪里的土不仅具有黏性,而且土中含铝量较高,可以磨成粉末。选好土之后,还要经过掘、运、晒、椎、浆、磨、筛等七道工序才算完成,耗时将长达8个月之久。
第二步是制坯。把备好的泥土,用半手工半机械的方式制成砖坯。普通的京砖,只要按照需要的尺寸和厚度把泥土制成坯块即可。比较复杂的是那些有特殊工艺要求的花砖,比如有的砖上需要绘制图案,为了让烧制出来的图案生动逼真,就要求在制坯时对图案的刻画把握得恰到好处。
第三步是烧制。坯入窑后,点燃窑火的过程复杂之极:以糠草熏一个月,片柴烧一个月,棵柴烧一个月,松枝柴烧40天,经过这四种不同燃料的燃烧,在耗时130天之后,方可窨水出窑。所谓窨水,指的是一窑砖烧好后,必须往窑里浇水降温。这些浇向窑里的水,得由窑工们沿着窑墩外那条又陡又高的砖梯挑到窑顶,再从窑顶浇入窑中。
第四步是出窑。出窑的日子,小小的窑腹里灰尘弥漫,异常呛人。在出窑之前,虽然已往窑中浇水降温了四五天,但窑中温度仍然很高,长时间烧制过的京砖更是炙热难当。一块块又烫又重的京砖,在工人们手里飞快地传递着。为了督促同伴加快速度,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鼓劲,工人们在搬卸京砖时,嘴里会发出一种奇怪的咝咝声。“货船泊岸夕阳斜,女伴搬砖笑语哗。一脸窑煤粘汗黑,阿侬貌本艳于花。”这首《竹枝词》,描述的就是出窑时的场景——在炎热的窑中劳作,女窑工很快就满脸汗水,飞扬的尘土扑到脸上,原本“艳于花”的女子,刹那间也乌黑如煤灰。
第五步是打磨。刚从窑里搬出来的京砖还只能算是璞一样的半成品,要让它成为光彩照人的玉,还得花一番心血进行细致地打磨。京砖的打磨是运用极其简单的工具,在一个圆形的水槽里进行,一边磨,一边冲水,不仅要让京砖表面变得平滑,还要让它使用时间愈长,反而愈加光亮,甚至可以当镜子用——不过,遗憾的是,让京砖变得像镜面一样的打磨技术,如今已失传。
最后一步是泡油。打磨之后的京砖,要一块块地浸泡在桐油里。桐油不仅能使京砖光泽鲜亮,还能够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干一年只能做5千块金砖
至此,从泥土到京砖的全部工序才算大功告成。以上几个工序耗费的时间加在一起,已经是一年多,而每座窑一次能够生产的京砖,至多不超过7000块——其中还得有一定比例的次品和废品。几十个技术工人辛辛苦苦地干上一年多,所得不过五六千块砖,每块砖卖上50两银子,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绝非不可能。
如今,人们对京砖的要求虽然不再像以前皇室那样苛刻——皇室选用京砖时,各级官员们需要拿起沉重的京砖,一块一块地检查——再加上机械设备的进步,烧制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但由于京砖传统工艺的局限,烧制一窑京砖依然需要3个多月……
故宫的建筑为什么普遍使用红黄二色呢?
原来,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最高贵的,这是因为中华民族起源于黄土高原的缘故。紫禁城宫殿的屋顶大部分都用**琉璃瓦,以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而普通平民,甚至高官贵族也绝不能使用**屋顶,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未代皇帝溥仪在他的《我的前半生》中,就写过这样一段话:“每当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我脑子里便浮起一层**,琉璃瓦顶是黄的,轿子是黄的,椅垫子是黄的,衣服帽子的里面、腰上系的带子、吃饭喝茶的瓷制碗碟、包盖稀饭锅子的棉套、裹书的包袱皮、窗帘、马缰……无一不是黄的。这种独家占有的所谓明**,从小把我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埋进了我的心底,给了我与众不同的‘天性’。”因此,当他看见他的二弟溥杰的袖口里、衣里是**时,便立刻沉下脸来,训斥说:“这是明黄,不该你使的!”
当然,故宫里个别屋顶不用**则另有原因,如文渊阁屋顶用黑色琉璃瓦,因为黑色代表水,水能克火,文渊阁中藏有《四库全书》,因此用黑色是为防止文渊阁起火。此外,故宫高高的宫墙、城门的墩台、宫殿的明柱、门窗则大都使用红色,这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都将红色看做吉祥、喜庆、美满、幸福的象征。
故宫建筑的屋顶颜色尽管较为单一,但风格却大不一样,大致说来可分为以下十种:
重檐庑殿顶:这是最高级的屋顶形式,多建筑在紫禁城中轴线上,如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午门主楼、神武门楼以及奉先殿、皇极殿等。
单檐庑殿顶:等级低于重檐,有体仁阁、弘义阁、景阳宫、咸福宫等。
重檐歇山顶:等级低于重檐庑殿顶,有太和门、保和殿、宁寿宫、慈宁宫等。
单檐歇山顶:如储秀宫、长春宫、翊坤宫等。
悬山顶:如御花园里的扌离藻堂和神武门内的东西大房。
硬山顶:如御花园里的位育斋和隆宗门里的军机章京值房及一些配殿。
卷棚顶:如御花园绛雪轩前的抱厦及澄瑞亭、浮碧亭的抱厦。
四角攒尖顶:如中和殿、交泰殿等。
圆攒尖顶:如御花园中的万春亭和千秋亭等。
盘顶:如御花园中的钦安殿及一些井亭等。
封建宫廷制度等级森严,因此宫殿大小、屋顶样式等等都有严格的区别,绝不能随意建造。
故宫里大小宫殿的檐角脊背上安装有不少琉璃饰件,最前面的,是飞翔在天空的骑着凤凰的仙人,紧随其后的是数量不等的小兽,一般都是奇数,分别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 、斗牛。这些小兽有的是神话传说中象征吉祥的动物,有的爱憎分明、惩恶扬善的猛兽,有的是水中的奇异动物。它们都有吉祥如意、防火消灾的寓意。小兽的数量与建筑等级有密切关系,如太和殿在故宫等级最高,因此它檐角的小兽也最多,在斗牛之后加上一个行什,共10个;乾清宫等级仅次于太和殿,檐角小兽是9个;坤宁宫檐角小兽是7个;后妃住的东西六宫宫殿,檐角小兽是5个。这些用以固定垂脊和戗瓦件的构件,既美观又实用。
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殿堂内,铺墁的都是大方“金砖”,民间传说故宫金砖都是黄金做的,事实并不是这样。金砖是用泥土以特殊加工的方法制造的细料澄泥砖,泥土以苏州最佳,所以故宫细料方砖都是苏州五府制造。制造金砖要花费极高的工本,有极细致的加工程序,先后有选土、练泥、澄浆、制坯、阴干、熏烧等工序。就说熏烧吧,入窑后要130天才能出窑,即以糠草熏一个月,片柴烧一个月,棵柴烧一个月,松枝柴烧40天。成砖之后要“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可见其加工之精细。铺墁金砖时工艺要求也极为严格,首先进行砍磨,然后要抄平、铺泥、弹线、试铺,最后正式铺墁,要求墁好、刮平,并浸以生桐油。砍磨和墁砖要求质量极高,据清代官方规定,砍磨二尺见方金砖,每个工每天只能砍3块,墁砖时,瓦工1人和壮工2人每天只能墁5块。铺墁太和殿金砖就需要砍磨工1573个,瓦工944个和壮工1888个。太和殿内的金砖至今仍然乌黑光亮,平整耐磨,不滑不涩,宛如磨平的墨玉一般。
故宫每座宫殿的内檐外檐都饰以彩画,它是故宫宫殿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明清时代紫禁城的彩画有严格的等级划分,一般来说可分以下三种:
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皇极殿、宁寿宫等等,都用的是和玺彩画。彩画由枋心、找头、箍头三部分组成,枋心在找头中间,画面最大,位置突出,绘以各种姿态的龙凤图案。枋心两侧是找头,找头两端有如锯齿形的两道括线把枋心和箍头隔开,中间是画面,也绘为龙凤。箍头是最外面的部分,两端以竖线相隔,中间画面叫圆形盒子。因龙凤图案均沥粉贴金,从而产生了金碧辉煌的效果。
旋子彩画:等级上次于和玺彩画,多用于次要的宫殿、配殿及门楼、庑房等建筑。其组成部分与和玺彩画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找头。图案中心称花心,花心外圈环以两层或三层重叠的花瓣,最外绕以一圈旋涡状的花纹,称旋子。找头两端以两道括线将枋心和箍头隔开。其枋心画法多种多样,画面布局灵巧,富于变化。
苏式彩画:画面枋心主要有两种样式,一种是与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同样采用狭长形的枋心,另一种是在较大的[木梁]枋上或者将檐檩、檐垫板、檐枋三部分的枋心连在一起,作一个大的半圆形,通称“包袱”,形成一个大的枋心。苏式彩画因面积大,布局更灵活,绘制题材也更广泛,多用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及吉祥图案等。彩画与周围环境密切相联,如东西六宫的一些宫殿,彩画与室内镶嵌雕镂的家具及各种陈设形成谐调的整体,更富生活气息。乾隆花园中的苏式彩画与亭台楼阁、山水花木相互辉映,形成中国宫廷花园独特的艺术风格。
好。地理位置优越、提高品牌形象。
1、地理位置优越:故宫是全球知名的文化遗产,每年可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中国黄金选择在故宫开店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游客。
2、提高品牌形象:故宫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深受游客喜爱和尊重,中国黄金在故宫开店,可借助故宫的影响力,提升品牌形象和声誉。
六桂福福韵故宫系列展现了浓厚的东方文化气息,非常适合收藏或用于婚嫁。其中有几款特别好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个人而言,我特别喜欢古法金手镯,因为它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仿佛散发出国潮韵味。市面上许多黄金首饰的设计都显得千篇一律,毫无意味。我自己在多家店铺里挑选了很久,却找不到满意的款式,直到我发现了六桂福的福韵故宫系列,我终于有了强烈的共鸣。福韵·故宫古法黄金系列是由六桂福与故宫联名推出的,采用了故宫馆藏的原始设计,不仅意义非凡,而且物有所值。我购买了福韵·故宫古法黄金系列中的热门款式——故宫百福平安扣,家人都对它赞不绝口,我的闺蜜甚至还问我在哪里购买的。
很多人去北京游玩,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故宫。故宫以前叫做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非常的壮观,再加上保存的比较好,所以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前往。由于这是以前皇帝住的地方,所以非常的豪华奢侈,那么奢侈到什么地步呢?在老北京有一句话叫做:紫禁城里的地都是用金砖铺的,也就是说故宫里铺的砖都是用金子做的,当然这是一种很夸张的说法,并不是真的。但是紫禁城的地砖比金子还要贵,在几年前,一对永乐的御窑金砖的价格竟然达到了八十多万,那么为什么它的价格这么高呢?
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在选择铺怎样的地板时,掌管工部的祥从长远考虑,经过千挑万选,最终采用了苏州的陆慕砖窑。由于这个地方的土质优良,生产出来的砖特别的细腻坚硬,又因该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博得了永乐皇帝的称赞,所以原本叫做‘余窑村’的村子被赐名为‘御窑村’,所以当年故宫的地砖全都是采用了‘御窑’生产出来的方砖。因为这里方砖专门为京城而生产,且‘京’与‘金’读音相似,所以坊间逐渐流传着‘金砖’一说。
现在所说的“金砖”主要是指故宫三大殿以室内铺设的砖,而并不是所有的地砖都能称为“金砖”。有人统计,故宫内大概共有八千万块地砖。其中室外的砖基本上都是山东临清县烧制的,每块砖大概有24公斤重。而三大殿用的金砖则是在被封为“御窑”的苏州“长洲窑户六十三家”,在明成祖永乐年间用的太湖泥烧制而成。
虽然并不是真的用金子做的,但是叫做金砖一点都不过分,因为这一块砖的用时要整整七百二十天,也就是两年的时间。所以当年才有‘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而要是按照现在金价来算的话,一块砖也不少于10万块钱。当然了一块砖之所以能卖这么高的价格是因为它的制作工艺十分的复杂,仅取土这一项工作就要经过掘、运、晒、椎、浆、磨、筛等七道工序。最关键的是这个土,必须是用陆慕村特有的黏土。而且要把这种土晾上一年,才能失去他的‘土性’。最后要把其中的气泡去掉,成为稠密的泥团。而在装入模具以后,阴干的过程也要7个月,最后,才能入窑烧制。在烧制的时候要用必需要用糠草,因为能去掉他的湿气,最后用松枝烧四十天才能出窑。出窑了以后还没算完,还要用上好的桐油浸泡,最后等表面十分光泽了,才算是完成任务了。
一块地砖花两年时间完成,有人曾不完全统计过,据说当年建造故宫的时候,大概用了8000多万块砖,想想这该是怎样一个浩大的工程,这样一座宫殿又是何等的恢弘壮丽。故宫建成后的金碧辉煌让百姓们望尘莫及,难怪坊间会有‘紫禁城的砖是用金子做的’这样的传言。因为金砖的厚度大,吸水性强,质地冰凉,将它安置在桌面上,还可在夏日为瓜果降温,可谓是美观大气又实用。故宫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