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买什么材质?

佛珠买什么材质?,第1张

佛珠,本称“念珠”,是佛教徒念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调伏身心的随身法具。佛经中关于佛珠的起源在《佛说木患子经》中有记载,佛陀开示波流离王,用木患子108颗贯穿起来,专心持念佛法僧三宝名号,可以消除烦恼障报障。\x0d\\x0d\掐捻佛珠而诵咒念佛,能产生诸种功德。制作佛珠的材料种类繁杂,所获功德也有差异,在《木患子经》、《较量数珠功德经》、《金刚顶瑜伽念珠经》、《陀罗尼集经》、《摄真实经》等经书中都提到了制作佛珠的材料和数量,说法不一。依《数珠功德经》,各种材料的佛珠功德递增依次为:铁,赤铜,真珠珊瑚,木患子,莲子,因陀__叉(帝释子),乌_陀__叉(金刚子),水精,菩提子。菩提子为数珠其福“不可算数难可较量”。《守护经》、《瑜伽念珠经》、《摄真实经》中都以菩提子功德最胜。《陀罗尼集经》中以水精功德最胜。\x0d\\x0d\佛珠的颗数,《数珠功德经》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为五十四。或二十七或十四亦皆得用。”其它经书中还有1080颗、42颗、18颗之说。其中以使用108颗最为普遍。\x0d\\x0d\经典中常见的佛珠种类有:\x0d\\x0d\1金银铜铁。以金属制作佛珠持念具有一定的功德,《数珠功德经》:“若用铁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十倍。”同样,《瑜伽念珠经》也提到“以铁为珠三倍福,熟铜作珠四倍福”。而金、银,代表健康长寿,佛像一般都铸金身,表示“金身护体,百病不侵”。\x0d\\x0d\砗磲\x0d\2砗磲。佛教七宝之一,蕴藏于深海域中,与珊瑚、珍珠、琥珀并列为西方四大有机宝石。砗磲经千百年的蕴育生长,能散发出非常大的能量磁场,有增进身心调和、启发自在智慧、摧毁众生烦恼的功能。是藏密高僧修持重要法器之一,为佛学上之密宝。\x0d\\x0d\3水精(水晶)。稀有矿物,是宝石的一种,生长于深层地底下、岩洞中。一些经书中也将其归入佛教七宝之一。水晶具有强大的磁场能量,各种颜色的水晶还具有不同的功效。白水晶可使头脑清晰、精神爽利,粉水晶可舒缓情绪、开阔心胸。\x0d\\x0d\4真珠珊瑚。真珠,即珍珠,是一种稀有有机宝石,由贝类软体动物内分泌作用而成。佩戴可安心、定志。珊瑚也是重要的有机宝石之一,印度和中国西藏地区的佛教徒视红色珊瑚是如来佛的化身,他们把珊瑚作为礼佛的吉祥物,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的功能。\x0d\\x0d\5木患子。亦称作无患子,是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乔木,所结果实大如弹丸,黑色光亮而坚硬。因在《木_子经》中佛陀曾教导波流离王贯穿木_子作念珠,遂使得后世的佛教徒均喜用木_子来制造佛珠,意喻秉承佛陀教诲,无有忘失。有避邪之功用。\x0d\\x0d\6帝释子。《瑜伽念珠经》谓之“千倍功德”,今已极为少见。\x0d\\x0d\7莲子(莲花)。为稀有植物的种子。呈圆锥形,有深褐色、白色两种。质地坚硬,其状似莲花,故得名,是造诣果位的象征。在密宗修练莲花部时,须用莲花串珠,对造诣菩萨位较有辅助。莲花佛珠随身,可使人心安气定,常保清净。\x0d\\x0d\8檀香佛珠。檀香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等地。按历史传统,商人和工匠一般将檀香分为印度老山香、澳大利亚新山香、印尼地门香、澳大利亚雪梨香等四种,其中尤以印度老山香为上品。檀香木质地坚硬、细腻、光滑、手感好,一般呈黄褐色或深褐色,老料则色彩稍深。随身携带有安和心智、安神开窍之功效。\x0d\\x0d\9菩提子。《数珠功德经》提到:“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不可算数难可校量。诸善男子其菩提子者。若复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语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菩提子种类繁多,经常提及的就有三十多种:龙眼菩提、太阳子、月亮子、缅伽、天意子、金蟾子、阿修罗子、陀罗尼子、摩尼子、满贯、通天眼、莲花座、金樱子、五眼六通、木鱼果、蜜瓜菩提、天台菩提、金丝菩提、天竺菩提其中,金刚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被称为三大传统菩提。\x0d\\x0d\金刚菩提\x0d\金刚菩提。金刚树所结之子,见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孟加拉等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瓣数2-17不等,象征的意义也不同。金刚,有坚硬无比,无坚不摧之意,可摧毁一切邪恶之力。密宗修练金刚部时须用金刚子念珠。\x0d\\x0d\凤眼菩提\x0d\凤眼菩提。主要产地在印度、尼泊尔,每一粒上均有一凤眼。藏密祖师诺那活佛曾经开示:凤眼菩提“修一切法均可通用,功德最大”。用凤眼菩提制成的佛珠是密宗修练者必不可少的法器之一。\x0d\\x0d\龙眼菩提\x0d\\x0d\龙眼菩提,每一粒上均有一三角状眼。“龙”梵语音译为“那伽”,是守护佛法的护法。龙眼菩提,尤其是印度龙眼菩提,是难得之物,既是修练者必备物品,又是驱邪增慧之品。\x0d\\x0d\麒麟眼菩提\x0d\麒麟眼菩提,每一粒上有一方形似麒麟眼,原籽呈扁圆形,加上中间的方眼,如同一个个铜钱。麒麟为古代神兽,象征祥瑞。麒麟眼菩提比龙眼菩提还难得,是增福慧,助开悟,护修行之上品菩提子。\x0d\\x0d\星月菩提\x0d\星月菩提。质地坚硬,外形是乳**菩提子珠面布有均匀的黑点,中间有一个凹的圆圈,状如繁星托月,故名星月菩提。被称为世界“四大名珠”之一。\x0d\蝉友圈禅文化电子商城隆康编辑整理

使用佛教中的七宝用来制作念珠。

有玛瑙石、砗磲、紫檀木、翡翠、白玉、田黄石、鸡血石、水晶等等。

其实和尚们胸前所佩戴的佛珠也是有多种类型的,而种类不同,颜色也就会有所差异。

1 菩提类佛珠:菩提类佛珠可以说是和尚们戴的最多的一种了,常见的主要是天竺菩提、天台菩提等。当然也有根据纹理命名的,比如说凤眼菩提、星月菩提等。如果长时间携带一串菩提佛珠的话,就会给人增加无数的福报。

2宝玉石类佛珠:宝玉石类佛珠也是比较多见的,一般主要的宝石种类是水晶、孔雀石、绿松石、金沙石、橄榄石以及东陵石等,可以说种类是异常丰富的,而且雕刻出来的佛珠都是十分精美的,戴上去也可以增加无量的福报。不过上面的这些宝石一般都属于次等,和蓝宝石、红宝石、金刚石、祖母绿这四种名贵宝石还是不能相比的。

3果实(核)类佛珠:在佛珠里面,其实果实(核)类佛珠也占据着很大的一个比例。我们其实随口就可以说出很多种这样的种类,比如说核桃、皤桃核、橄榄核、椰蒂、莲子、天薏子、太阳子等等。而在这所有的果实(核)类佛珠里面,果核类的代表主要就是桃核、橄榄核,果实类的代表主要就是椰壳(蒂)和木槵子。

4竹木类佛珠:竹木类佛珠戴上去对身体也有很大好处的,一般常见的箭竹、文竹、篁竹、桃枝竹、棕竹等,都是制作佛祖的上等材料。

5木制佛珠:木制佛珠的种类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说常见的一般材质的木材主要有松、柏、梓、桐、桂等,而珍贵木质佛珠主要有檀香、伽南、沉香以及乌木,这些都是比较珍贵的材料,制作出来的佛珠都是很名贵的。

和尚们其实戴的佛珠也就是上面的几个种类,其中以菩提类、宝玉石类以及竹木类佛珠最为常见。当然了,那些法师们知名度越高,“级别”越高,一般佩戴的佛珠就越珍贵,这也代表着他们为佛教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制作佛珠最好的材质,就是菩提子。在这里所说的菩提子,并不特指佛陀成道的金刚座菩提树所结的子实;而是泛指各类根据佛经的记载而用于制作念珠的植物子实或木材。这是因为贤劫千佛所说的菩提树都不一样的缘故。

就常见的材质而言,无患子、星月菩提、金刚菩提、凤眼菩提,都是如法的材质,尤以凤眼菩提子为胜。虽然在佛家,有时候会针对所修持的法门,而对佛珠的材质有要求,比如白水晶质地的念珠,可以用于修持息灾法;红珊瑚质地的佛珠,可以用于修持怀柔法;诸如此类,但菩提子类质地的佛珠,可以用于修持一切法门。因此如果使用菩提子类质地的佛珠,可以不必太在意佛珠质地方面的要求。

但是骨质并不适合作为佛珠的材质。任何骨质的念珠都是需要极力避免使用的。尤其是涉及到濒危动物的骨质,更是严禁使用。

莲华生大士曾经宣讲过:任何骨质的念珠都不会得到加持。因此但凡是骨质的佛珠,除了在合乎仪轨的情况下情况下外,不论牛羊角、犀牛角、牦牛骨、骆驼骨、鲸鱼骨、“鹤顶红”(XN头盖骨)、海XY、XY、XG、玳瑁等一切骨,皆不如法。

1、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通常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

2、每串佛珠数目表征不同的含义。佛珠的质料不胜枚举,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菩提子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

3、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在使用佛珠时,不要过分地计较它的构造、颗数和质料才好。只要能做到“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也就可以早证菩提、成就涅_了。

据《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所载,不同材料的念珠在对修行帮助的差异很大:铁为五倍、赤铜为十倍、珍珠与珊瑚为百倍、木槵子为千倍、莲子为万倍、因陀罗怯义(青色宝石) 百万倍、金刚子为千万倍、水精(晶) 万万倍,而菩提子佛珠所带的法力最惊人,持诵修行竟能获无量倍的功德。

如果是出家人用来修行的,当然是菩提子的最好。要是为了装饰作用的话,那就看您个人喜好了。

如果你是女孩子我建议您请小叶紫檀佛珠手链、七宝类佛珠手链,如果是男孩选择就多些,像金丝楠木、沉香佛珠、黄花梨都是上上之选,特别是沉香佛珠手链,本身的原木纹理就非常好看,然后还有独特的自然幽香,我相信楼主也会喜欢的。

可以在百度搜--善财佛珠,上面什么佛珠手链都有,种类比较齐全价格也公道,可以去对比下

。希望能帮到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544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