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印章的基本信息

田黄印章的基本信息,第1张

田黄印章昂贵而稀有为了解其特性,避免错失,必须对田黄印章的用材,作科学之分析 本照片之田黄印章为田黄王 糸昂贵之田黄冻 据云系当年末代皇帝溥仪赏玩之物 经故宫古玉权威连少卿鉴定并亲自签名发证书为:

“163克 淡柔**田黄石章 整体为淡柔**,石质具田坑石特征 萝卜性,红筋明显表面薄意纹饰佳为清代晚期作品 具很高收藏价值。” 煨红田多产于上、中坂田中,外层色红如丹枣,表面常有黑色斑块如黑皮,材积亦极小,灵度逊于橘皮红田,显微透明状,质亦比田黄稍坚硬、乾涩、常无明显的萝卜纹。

相传乃因石农垦地烧草时,土里的小田黄经火熏烧,达到一定温度而变色,故也属稀品。但多因质燥,材小而不为收藏者所珍爱。 黑田有纯黑和灰黑二种。

纯黑田指黑赭色田石。多出于铁头岭及下坂一带的田中,常见有**石皮。质亦较细,萝卜纹比它色田石略粗,肌理浑而微透,并常伴有细小黑砂钉(图31)。

灰黑田色较淡而灰。皮或黑或黄,质多粗硬浑杂而间有黑砂点。萝卜纹常粗散不匀。产地除上述外,上、中坂也常有出产。为下品田(图32)。

黑田中偶有质灵、纹细,肌理灰黑而显青绿色调,人或称之为“绿田”(图33) 指外白内黄的田石。

许多白田或多或少总带有黄心,田黄亦常带有白皮,“银裹金”原指白田中有较多的黄心,或田黄的白皮稍厚稍多的,皆统称为“银裹金”田。前者的黄心如蛋黄亦如黄心的蕃薯,黄亦明快纯净而淡雅,质极细嫩灵腻,而纹路比各色田石更隐约难寻,几乎不可见。後者的黄多介于黄金黄与桂花黄之间,接近黄金黄,但稍含粉色,萝卜纹细密有致。材积好、色质佳的银裹金,亦属田石之上品(图35)。 是指各坂所掘的田石中,肌质坚硬而粗劣的。所带之皮似牛蛋皮或鹿目皮,但皮质比牛蛋黄略细,皮色也沉而微绿。肌理或不见纹或纹路粗杂。通灵度差,且时含硬砂(图40)。

田黄石的鉴别

田黄系自然块状独石,外观形似卵石,但稍经摩挲便觉细腻滋润。雕琢之後,倍加绚丽夺目。潘主兰先生诗云:“吾闽尤物是天生,见说田黄莫与京。可望有三温净腻,绝非夸人敌倾城。”田黄石的鉴别,并非深不可测。只要经常接触,细心观察,科学分析,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加深对田黄石的认识和理解,领略其自身的特点。诸如田黄的外表裹皮、肌质纹理,品类,色相、格裂形态、比重等特征及田黄与其它掘性石的区别,均为鉴别田黄石的主要依据。

橘皮与陈皮的区别是什么

陈皮和橘皮的水分不同,陈皮是柑桔等水果的果皮经干燥处理后所得到的干性果皮。橘皮未晒干,散发出金黄澄亮的果皮,除了香香的酸甜味之外,还有一股淡雅的花香味。成熟时间也不同,陈皮一定是成熟后的柑橘皮制成,而橘皮不一定是成熟的柑橘。

橘皮并不等于陈皮:

陈皮是放置时间比较久的柑橘皮。它完整的定义是水果柑橘的果皮经干燥处理后而制成的干性果皮。这种果皮如在保持干燥的条件下,可长久放置储藏,故称陈皮。可见新鲜柑橘皮并不等于陈皮。

不仅如此,新鲜柑橘皮也不是全都可以做成陈皮。只有成熟的柑橘皮才可以做成陈皮。且品质比较好的陈皮,对取皮的时间有很严格的要求,有些地方做陈皮的柑橘,果肉离熟透还差一点时间,一般是不食用的。

陈皮与桔子皮的区别是什么?

1、水分不同:

陈皮:是植物的干燥成熟果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桔皮:未晒干,散发出金黄澄亮的果皮,除了香香的酸甜味之外,还有一股淡雅的花香味,可促进食欲、养颜美容、减少疲劳感。

2、作用不同: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桔皮:宽中理气、消痰止咳的功效,桔皮泡绿茶,可去热解痰、抗菌消炎,故咳嗽多痰者饮之有益。

扩展资料:

陈皮相关配伍:

1、与苍术、厚朴等同用,用于中焦寒湿脾胃气滞者,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

2、与山楂、神曲等同用,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者。

3、与枳实、生姜等同用,用于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者。

桔子皮妙用:

1、巧防晕车:在上车前1小时,用新鲜的橘子皮,向内折成双层,对准鼻孔,用手指挤提捏橘子皮,皮中就会喷射出无数股细小的橘香油雾并被吸入鼻孔。在上车后继续随时挤压吸入,可有效地预防晕车。

2、巧治冻疮:将橘皮用火烤焦,研成粉末,再用植物油调均匀,抹在患处。

3、巧治慢性支气管炎:橘皮5至15克,泡水当茶饮,常用。

参考资料:

-陈皮

参考资料:

-桔子皮

陈皮与橘皮有区别吗?

陈皮和橘子皮两者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陈皮就是橘子皮经过干燥炮制得到的果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得到的,有陈皮、广陈皮之分。其中陈皮一般是福橘、蜜柑等水果晾晒而来,而广陈皮则是茶枝柑和行柑晾晒得来,其次需要注意生活中陈皮,陈皮大部分产自福建、四川、浙江等地。

挑选陈皮注意事项:

陈皮是由芸香科植物橘及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炮制干制而成的,市场上的橘子皮都是可以用来制作陈皮的。

只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制作陈皮需要选择完全成熟的橘子皮,这样的橘子皮吃起来比较甘甜,没有成熟的橘子皮制作出来的是青皮。其次制作陈皮的橘子皮建议选择皮薄的,这样的橘子皮比较容易制干,也不容易在制作过程中发霉。

橘皮与陈皮的区别

橘皮与陈皮的区别

你想知道橘皮与陈皮的区别是什么吗?陈皮就是要橘子皮制做成的,橘子皮是橘子剥下来的皮,很多人就认为这两者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呢?其实陈皮和橘子皮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一起来看看橘皮与陈皮的区别吧。

橘皮与陈皮的区别1

1、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橘子皮都可以做成陈皮,必须要成熟的橘子的橘皮才能做陈皮。将橘子皮在太阳下风干,然后密封起来,再将果皮软化,再放到太阳下晒干。这样经历3年左右的时间才制作出陈皮。

2、陈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有十分多的功效。陈皮能够健脾祛湿,化痰止咳、调理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症状。很多人有支气管疾病的人喜欢用陈皮泡茶,能够止咳祛痰,既方便又健康。

3、此外,陈皮还可以做菜,有时炖汤、煮粥、烧菜都会用到陈皮,不仅起到提味的作用,还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橘子皮也有功效,如果觉得橘子皮丢掉可惜,可以在上车时闻橘皮的清香,可以防治晕车。

提示,新鲜橘皮不利于健康

现在为了保证水果的新鲜程度,橘子在采摘之后,都会保鲜剂上面浸泡一段时间。因为保鲜剂里面,含有很多的化学成分,虽然不会对果肉产生影响,但是会残留在我们的果皮上面,难以被清洗,直接当做泡茶的原材料,就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陈皮和橘子皮的'区别在哪里?

所谓的陈皮,其实又叫做橘皮,是云香科一类的橘树,所结出的果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晾晒、炮制之后才能得到。陈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作为利气、化痰、开胃的中药食用,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知道,陈皮当然是放置的越久,效果也会也好,其制作最短的周期,都需要1年以上。

众多的研究和医书都证明了,陈皮具备良好的药用价值,在《医林纂要》详细描述了陈皮的作用:“对上可以起到,清除肺部邪气的作用,对中则可以帮助润脾保湿,保持中气的效果,对下具有疏通肝气,滋润肾脏的作用”,上述的几点作用,是新鲜橘子皮所不具备的。

陈皮在煎熬的过程当中,会产生类似肾上腺素的成分,而且结构还会相对来说更加稳定,不容易被破坏;保存时间越久的陈皮,其挥发有的含量也会相对减少,但是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却会增加,从而让其药用价值,得到全面发挥。

橘皮与陈皮的区别2

新鲜橘皮还是有其他妙用

清洁玻璃:将新鲜的橘皮放在水里煮上几分钟,等到水凉下来之后用布沾上少许,然后直接擦拭玻璃。

去油渍:将吃剩的橘子皮揉成一团,然后对着我们的钢丝球进行擦拭,就能恢复其光泽的表面。

提神:橘子皮会挥发出很多的精油,里面带有淡淡的香味,从而起到缓解我们精神疲劳的作用,同时还能去除冰箱、车内的异味。

清洁锅具:直接用白色一面的橘子皮擦拭锅盖,能将堆积依旧的陈年老污垢祛除。

推荐:泡水还是首选陈皮

在新鲜的橘子皮里面,含有很多的挥发油物质,所以我们会感受到强烈的刺激,从而给我们的胃肠带来伤害。而经过时间沉淀的陈皮,其物质变得更加温和,在太阳的暴晒之后,大部分有害物质已经被祛除,坚持每天用10g左右的陈皮泡水,方可起到保健效果。

陈皮和橘子皮有什么区别?

01

两者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橘子皮一般指的都是陈皮,陈皮其实就是植物的干燥成熟果皮,通常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如果在药材上分类,有陈皮、广陈皮之分,将成熟的果实采摘下来,然后把果皮剥下来,晒干或者是低温干燥之后就是陈皮。

陈皮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有些朋友在炖牛腩的时候,会加入一些浸泡过的陈皮,这样炖完的牛腩有一股清香。还有一些朋友在吃青芒的时候会蘸一些陈皮,这样吃起来酸酸甜甜还有陈皮的方向,橘子皮和陈皮两者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橘子皮一般指的都是陈皮,陈皮其实就是植物的干燥成熟果皮,通常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如果在药材上分类,有陈皮、广陈皮之分,将成熟的果实采摘下来,然后把果皮剥下来,晒干或者是低温干燥之后就是陈皮。

橘皮与陈皮虽然是同一种东西,但性质却大不相同。鲜橘皮含挥发油较多,不具备陈皮那样的药用功效,而陈皮隔年后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里面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会相对增加,这时陈皮的药用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此外,因为鲜橘皮表面有农药和保鲜剂污染,这些化学制剂有损人体健康,用它泡水还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常用陈皮泡水,既能健脾理气,防止脾胃气滞,对消化食物很有帮助,又能燥湿化痰,如果感冒了咳嗽痰多的话,还可以帮助减轻痰多的症状。如果有舌苔厚腻的症状,说明脾胃气虚导致津液不化,痰浊多,也可以用陈皮泡水,也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陈皮与桔子皮的区别是什么

陈皮与桔子皮的区别如下:

1、外形上的区别,橘子皮就是我们吃的橘子剥下来的皮,它的颜色就主要是橙**,但是陈皮则不一样,它的颜色主要是黑褐色的,而且陈皮的光泽度非常差,看上去是暗沉无光的,但是橘子皮看上去是发亮的状态,光泽度非常好,因此二者在外观一眼看上去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2、存放时间上的区别,一般情况下陈皮都是存放了很久的,而且保存时间越久的陈皮营养价值也会随着变得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橘子皮都是非常新鲜的。

3、用途上的区别,橘子皮一般不适合用来泡水喝,更适合用来作为一种清洁用品,但是陈皮泡水喝是非常不错的,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它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陈皮

陈皮,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1、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

2、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以上内容参考-陈皮

开心超人动画片里面的六个晶石分别是红色、粉色、绿色、蓝色、**和紫色。这六个晶石分别代表了勇气、善良、自信、坚毅、宽容和智慧。六个晶石是由远古时期的六位超人提炼出来的一种强大的能量——星之力。

寿山石

福州的寿山石,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之一。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田石。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黄田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石种。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寿山村东南有山名坑头山,是寿山溪的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称“溪中洞石”。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质尤罕,因此今日市场上所见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旧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说。水坑石是寿山石中各种径冻石的荟萃,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

山坑石,是寿山石中的大宗,是高中档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来源。高山系是山坑石的总代表。

高山石通灵莹丽,唯石品多达百种,石质优劣各异,命名多不规范,以色、以相、以产地、以始掘者命名现象都有。以色分类的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以相分类的有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高山鱼鳞冻。以产洞命名的有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洞高山、油白洞高山、大健洞高山等等。

在高山东北2公里处的杜陵山中,出产一族相对独立的石材,统称杜陵坑石。杜陵坑石品种繁多,亦有以石色、以开采人名和开采方式来区别命名石种的习惯,如白杜陵、红杜陵、黄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

源于杜陵坑山临溪处的善伯洞,从质地来讲,此石温腻脂润、半透明、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杜陵坑石则无。从颜色上看,色多鲜艳。1989年以来,屡出佳石,其石分为红善伯洞、黄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银裹金善伯洞、善伯尾等。

在寿山村东南8公里处有月洋村,有座山称月洋山,其周遭所产寿山石统称月洋系石。月洋系产石仅十余种,其中最佳丽的神品,要称芙蓉石,芙蓉石被称为中国“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之一。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虽不甚透明,然雍雅尽在其中。同时,芙蓉石亦是寿山石中一大石族,以色划类,分为红芙蓉、白芙蓉、黄芙蓉、芙蓉青、红花冻芙蓉;又有以洞分类者,称将军洞芙蓉、上洞芙蓉等。

旗山系寿山石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是仅次于高山系的第二大系。旗降石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实有光泽,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等两色及多色相间者常见,是寿山石中一大家族,如黄旗降、红旗降等。

寿山石的应用和欣赏

寿山石除了大量用来生产千姿百态的印章外,还广泛用以雕刻人物、动物、花鸟、山水风光、文具、器皿及其他多种艺术品。这种供艺术雕刻用的寿山石主要产于寿山及峨嵋、东仔、湖潭、石碧头等矿床,其矿物成分以地开石、高岭石为主,叶腊石次之。

优美的寿山石艺术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不仅有助于物质文明,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精神文明事业的发展。它可以使人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益寿延年。例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功森用旗降石为材料所创作的“曲水流觞”就描绘了公元353年(永和九年)的兰亭盛会。正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所赞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所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作品布局合理,境界旷远,富有诗情画意。其他如高山石“竹林七贤”亦为郭功森的佳作。冯久和的高山石“鸟鸣花果艳”则展现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生机永存。陈敬祥以高山石为材料所创作的“求偶鸡”,在寿山石雕中首创了镂空雕技法(1956年),刻有一只母鸡在鸡笼内扑翅欲出,笼外几只公鸡跳跃求欢,真实可爱。林亨云以高山石为材料所创作的“海底世界”广泛采用了镂空雕的技法,不仅红、黄、赭、白、黑、灰等各色艺术形象布局合理、协调一致,而且同一颜色中还有浓淡或深浅之分,使作品显得别有风韵。特别是原来重达65公斤以上的高山石石料,经过他精心雕镂,最后只剩下不足20公斤。由此而使作品更显得色彩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虚实结合,玲珑剔透。各种鱼类游弋于水中,怡然自得。

那些色泽暗淡、质地较差的寿山石则不能用作石雕材料,可大量用于工业生产,如耐火材料、造纸、橡胶、塑料、涂料、油漆、陶瓷、水泥、化学工业等生产即用之。

赏寿山石重在“三看”

成功的作品是作者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雕刻技艺和实践经验等诸多综合能力及水平的反映。美的表现是和艺术家所能获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的,寿山石雕艺术正是如此。

雕制成工艺品的寿山石有非常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寿山石的原石,因为它的质地、颜色、光泽和纹路等,也自有它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寿山石原石的收藏早在明朝初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因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于唐光启三年(887年)的寿山村“寿山广应院”被焚于火。火后在“广应院”的故址留有许多寿山石,以后被称为“寺坪石”。所以明•徐火勃的《游寿山寺》诗写:“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断珉”指被“广应院”僧人收藏过的“寿山石”。但其时收藏“寿山石”原石可能不是为艺术欣赏,而是为了雕琢之后制造器具。明末,曹学铨发现并开始收藏田黄石,至清代,“寿山石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于是在收藏寿山石雕品的同时,也掀起收藏寿山石原石的热潮。寿山石原石除了可以加工成价值连城的寿山石工艺品外,其本身的质地、纹理、颜色以及所派生的文化都极具收藏的价值。比如说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因为有“易金十倍”的价值,收藏一块田黄石,便是一个资产的“保险箱”,也可以说是财产数量的象征。因此从古至今不断有“千金买田黄”或是“万金买田黄”的例子,但更多的收藏是为了艺术的欣赏。现代寿山石收藏家仍有许多热衷于原石的收藏。1982年,美国—个教授“万金买田黄”,便是买了一块2两重的田黄原石材。台湾有一个收藏家,专门收藏寿山石中的“芙蓉石”。中国画家齐白石有“百石富翁”的佳话。他则穷搜广采,收藏了一千颗,而且是质量上乘的“中国三大印石”之一的“芙蓉石”,被人戏称为“千石王子”。

寿山石雕品始见于南朝的石俑,但雕技粗糙,除了作石俑殉葬外,不见有收藏的例子。梁克家的《三山志》说,宋代寿山石开始大量开采,并用于雕刻,精美者作为贡品发运汴梁,成为宫廷的玩物。大者为达官贵人陈列于几案欣赏,小者则为文人雅士手中的玩赏品。宋代的寿山石雕艺术已经达到可以供玩赏的水平了。于是便有了“收藏”的历史。但大多数为宫廷及达官贵人所收藏。元末,开始用寿山石刻印,并因此有寿山石印钮艺术的产生,收藏寿山石印材和寿山石印钮,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专利”,并一直影响到现在,成为一种历史性的社会风气。

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收藏鉴赏寿山石雕,应该有以下三看:

一看“因材施艺”是否恰当。寿山石雕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出造型和色泽相适应的作品。我们在鉴赏和选购寿山石雕作品时要看雕刻艺人在“因材施艺”方面的独到功力。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而不是牵强附会。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寿山石雕已由古墓葬出土的文化中看到的极为简练的技法,发展为现代精细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圆雕等。一件寿山石雕精品往往综合应用各种传统技法。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寿山石雕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寿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简练的刀法,有朴茂的刀法,有浑厚的刀法,有秀凌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鸟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圆雕、古兽印钮等雕刻则多用朴茂的刀法,它适于收藏家、鉴赏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一番情趣。

总之,成功的作品是作者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雕刻技艺和实践经验等诸多综合能力及水平的反映。美的表现是和艺术家所能获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的,寿山石雕艺术正是如此。

寿山石印章形制

寿山石印章有四方章、立字章、扁方章、引首章、椭圆章(“鸭蛋章”)、圆形章和随形章(天然章或自然章)等,其中以四方章最为常见和应用广泛。

印钮形制繁多,技艺精湛,闻名中外。大致可以分为七类:

①古兽类,俗称“兽头”,在寿山石石章的钮饰中占主要地位。艺术造型甚多,其中以古狮、螭虎最为常见。其他还有龙、凤、鳌、蛟、熊等。

②动物类,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常见的野兽、家畜,如龟、蛇、虎、象、熊、豹等,以及用十二生肖为题材的“生肖钮”。

③翎毛类,如鸡、鸭、鹅、鹰、鹤、喜鹊等。

④鱼虫类,如鲤鱼、金鱼、螃蟹、蝉等。

⑤人物类,多以仙佛形象为主,如弥勒、罗汉、寿星、八仙等。也可以人兽结合,如伏兽罗汉、刘海戏蟾等。

⑥花果类,如牡丹、玉兰、荷莲、菊花、水仙、梅花、桃子、南瓜、佛手、石榴、葡萄等。

⑦博古图案类,平顶印章多刻博古图案钮,如夔龙、夔凤等,其技法为浮雕、阴刻、麻花(即“线刻”)三种。另外,还有钟鼎彝器、古钱、瓦当、斗台、寿字、亭如楼阁等钮饰。

印台有平台、覆斗台、坛台、天然台等四种。平台寿山石印章又有刻边与不刻边之分。“刻边”就是在台下的四周施加阴刻或浮雕的纹饰,如夔龙、蟠龙纹、凤纹、鸟纹、兽纹、云纹雷纹等,多仿效古代青铜器上的图案。印面一般不加装饰。但在近代也有人在其上加刻薄意、浮雕或阴刻花纹、文字(俗称“麻花”)等。

有道是:深山之灵石,巧匠有所钟。自古人皆爱,只因其趣浓。

寿山石文化:

由于寿山石“温润光泽,易于奏刀”的特性,很早就被用于作雕刻的材料。1965年,福州市考古工作者在市区北郊五凤山的一座南朝墓中出土两只寿山石猪俑,这说明,寿山石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已被作为雕刻的材料。元代篆刻家以叶蜡石作印材,使寿山石名冠“印石三宝”之首,登上文化大雅之堂。加上明、清帝王将相的百般青睐,从而形成寿山石雕刻艺术从萌芽到发展到鼎盛的一脉独特的民间工艺文化史,寿山石雕也成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的文化艺术珍品。

当今,作为艺术的寿山石雕本身,可以说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它见载于典籍的文字史料却又如此缺乏。毋庸忌言,寿山石文化是在严重的“缺血”状态下发育起来的。这是一种文化的错位。

寿山石雕的地位十分特别:一开始便被作为雕刻粗用器具的原材料,寿山上的僧侣,闲时就地取材,用寿山石雕香炉、念珠、佛像等,还被广泛作为殉葬的石俑。这些最早的雕件绝大多数都石质粗劣,雕工粗陋。现在很难见到明朝以前,工好材优的寿山石圆雕,甚至,连质地粗劣,雕工简陋的圆雕也难见到。显然寿山石雕在当时只被当作一种廉价粗俗的日常品。缺乏可作为考据的实物,无疑给寿山石文化史的考证增加了难度。

元明以降,寿山石的“身分”开始“两极分化”,这种“分化”在清朝表现得最为充分:或贵为天子身边的宠物,或贱比民间的粗杂之物。宋元明以来,偶有极个别材质较精的“幸运儿”巧遇青睐,被精雕细琢,摆进文豪权贵的案几之上,一时身价百倍。除此以外,绝大多数石雕仍然逃不开“贫贱”的地位。

任你随意审视一种诸如“茶文化”、“鬼文化”、“才子文化”等,动辄都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字典籍卷帙浩瀚,与此相比,在寿山石艺术的文化坐标上,有一个特殊的“盲区”:就是“书面文化”的严重“缺血”。被称为寿山石文化的第一部专著的出现晚在清朝,高兆的《观石录》,全文2700字。书中对寿山石进行了“山坑”、“水坑”的简单分类,对140余枚寿山石作了描述和评价,分神、妙、逸三品,并言及石雕名人潘子和、谢奕、杨玉璇等人的艺术技巧,总结了他们雕刻寿山石“相石”、“解石”及磨光的经验。其实,《观石录》只是一本薄薄的寿山石的“文化品玩”杂感,难称“理论”。稍后,毛奇龄著《后观石录》,全文也只有3600多字,对49枚寿山石作“品玩”式的记录。文中较有历史意义的是对寿山石分类上首次提出“山、水、田”三坑之说,至今仍普遍被人们接受。“前后观石录”被后世誉为“双璧”。乾隆年间,藏石家郑杰编写《寿山石谱》,一反高、毛“因相命名,随色取号”的定名法,提出以产地命名石种的观点,被后人普遍采纳。

所谓文化,狭义地讲,就是文人对事物文化的介入。“前后观石录”的面世,标志着文人从文字上对寿山石艺术的真正介入,但“两录”充其量只是带有欣赏性质的文化随笔而已,真正较为完整、全面且理论性较强的寿山石专著应该是龚纶对寿山石的名品、产地、征故和雕冶作系统的评价的《寿山石谱》,全文一万余字。而后,还有张宗果的《寿山石考》、陈子奋的《寿山石印石小志》、潘主兰的《寿山石刻史话》、方宗王圭 的《寿山石志》及《寿山石全书》、陈石的《寿山石雕艺术》、施宝霖的《印钮艺术》、陈石和王植伦合著的《寿山石文化》等。这,大约就是几千年历史中有关寿山石雕艺少得可怜的一点“专著”文字的“代表作”了。此外,还有一点历代名人吟咏寿山石的诗句、散文等文学作品。与卷帙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相比,数量上少得可怜。

石农们的寿山石“文化”是几个全世界“通用”的“传说”,诸如女娲补天、凤凰下蛋之类,既可用在铁马冰河的北方,又可用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只要故事的地点改换一下就行。艺人们的“理论文化”通常是“一相抵九工”之类的“经验谈”,往往只是“口头文化”,需帮闲的墨客整理成文,才能得以留传。真正占踞文坛的文人雅士常“惜墨如金”,不屑为这“下里巴人”“浪费”笔墨。

19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沉陷于烽火战乱的严重侵扰之中,诸业俱废,民不聊生。寿山石雕行业也难于幸免。解放后,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百废俱兴,寿山石雕艺人的身分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他们从卑微的社会底层一下子变为受人尊敬的民间艺术家。寿山石雕艺人们自发组织了雕刻组,不久,东、西两大门派又屏弃宗派之见,联合成立了合作社,并发展为后来有数百人的工艺石雕厂,结束了长期以来寿山石雕刻界“各自为战”的“单干”局面。新老艺人们一起创作、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大大地拓宽了创作的路子及思想的境界。揉诸派于一堂,结合薄意、镂雕、透雕、链雕等技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其他美术的长处,扩大了题材内容的领域,技艺与素养都大有长进,形成一种技艺上的知识回环。政府选送艺人到美术院校深造,艺人们在美院中接受艺术熏陶,艺术境界得到提升。数十年来,每日刻苦练就的“基本功”,和许多零碎的“经验”与靠长期的实践得来的潜在的艺术观有了理论高度的涵盖,使寿山石雕艺产生突破性的进展,寿山石“实践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实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文字文化”“缺血”的“贫瘠”局面仍然一时难于改观,文化是需要时间长久的“温养”的。

得寿山石默想

作者:小山

美石的结晶,源于火焰的洗礼。瑰丽的寿山石,我细细打量它的通体,其神秘的纹理和不确切、不可捉摸的色彩,太让我惊叹大自然的伟力。而寿山石破土而出,却是人间一个蹊跷。据说是和尚们依山修庙,揭去山的植被又凿掉许多岩层,于是宝石的矿脉显现。

但是,最贵重的石种,埋藏于山脚田间,溪水潺潺,蜿蜒绕行,石头像婴儿随流水嬉闹来到田埂河沿,耕田人弯身捡起,看着美丽生动,传阅于邻里。石头不是孤单的,农人们稍加仔细,又可寻到同样区别于普通卵石的这种美石。几代后,该石价格飙升,命名“田黄”。

怎么说,这种石头都是从暗处走出到明处,成为人世一种稀罕之物了。

其实想要描述寿山石的美,是徒然和拙劣的。不恰当的比喻很多,这里不必引述,因为不对等的对比,常常是人类可笑的附会。面对高级的东西,假如我们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完全可以沉默就表示尊重了,何必勉强自己大有局限的智能石头就是石头,过多的定语和形容词也许只是增加了繁琐,败坏了它们天然的质朴简洁。在形状上,寿山石并无什么特殊,如果人类不剥开泥土或者砾岩裹挟,它们混同凡尘自在,谁又能指认出其宝贵的本质

然而,人类不仅把它们提取出来,欣喜这宝物的存在,还使它们的价格递增。宝石当然可以分出等次,珍稀程度取决于它们自身的质量,这原本不算错的。我不能忍受的是,它们被赋予不同的用途,而使身价显示出富贵与一般来,这就完全违背了石头本身的平等意识。它们同处于山体田地里,小国寡民,鸡犬相闻,从无相互鄙夷或争斗,即使碰撞呼应,也如同风雨私语,彼此的共存乃天地造化的美意。

可人们大伤其脑筋来,把石头琢磨出自己要的形态,或治印送与皇上,或雕刻成艺术品对达官贵人献殷勤,或者用小技镂刻成掌上玩物、案几饰物,以为如此石头就身价倍增,有蓬荜生辉之功绩了。啧,不知道石头们究竟感激不感激当然,琢玉成器是大功,果真内在的生命被完好发现,因雕刻而出世,那简直形同灵魂复活!但,工匠既凡心功利,石头又如何超凡脱俗

我若是一块寿山石,我不愿意被如此寄寓富贵悠闲、人为改造得千娇百媚。苦刑害我失去天然。成为皇帝印玺如何他下的谕旨即使是金科玉律,未必不伤害天良。皇帝腐朽,印章孤寡于陈年旧制中,成了木乃伊。被供奉达官显贵更可悲了,非君子之交,不过被当成卑鄙交易的一部分,即使在堂皇案几上落座,也是藏污纳垢的明证,从此堕入污泥!至于雕虫之人,主观任意把我变成个非我所愿的样子,小家碧玉地袖珍于装点之事,那种委屈连石头心肠也是要暗自垂泪的,哀莫大于心死啊,人的愚昧常常让自由的心灵窒息而萎顿。

我若是一块寿山石,果然被人发现,发现者不知道我是珍宝,管他把我弃置门外被风雨剥蚀还是扔到墙头上白白地再受日月育化,这对命运都不是最坏的。因为他们毕竟没有破坏我,我还是囫囵原朴地活着,灵魂丝毫未损。即使无人问津,我也乐得逍遥,再生百年千载,让天地继续养护我的灵性。而一旦发现我的是位痴情君子,懂得我的美好,视我为珍奇,他必定舍不得用我交换名利而付给他人。

石头是不会腐烂的,时间和空间永远编织它的摇篮,石头的心意永远存在。有时,时间和空间会给石头一身青苔,那是阳光与露水给它披覆的锦绣,可比花朵或彩云,远非桑麻可能媲美。

“石中之王”,中国的国石寿山石。

水晶在中国多的地方是,寿山石唯一只产于福建福州北郊寿山村,以其村出产的叶蜡石为原料经过精雕细刻而成的,现在已是不可再生资源了。寿山石形成于一亿多年到两亿多年前之间,那时寿山一带发生剧烈的地壳变化形成火山喷发。寿山石本身也是火山岩活动的结果,但是它这种火山岩比较特殊,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喷发,只是小规模的火山岩浆在活动,并且跟地下水、地下矿物质进行混合,形成一种物质叫热液,这种液体通过石头的断层缝隙挤压漫漫地渗透出来,后来凝固就形成了寿山石,因此寿山石长在岩层夹缝中,不可能一座山、一整片地开采,只能从石缝里面慢慢地寻找。由于寿山石开采困难而又稀有,因此显得特别珍贵,尤其是田黄石一般人难以得到。自古以来福州民间就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石头可与金子媲美。清朝毛奇龄《后观石录》记载:乾隆年间在闽采石山中采了很多漂亮的寿山石,运到京城马上售得千金。到了新中国成立由于外贸的发展,石价一天比一天上涨,七十年代在香港重不到三两,材质一般的田皇石都叫价在千元以上,如果雕刻成工艺品价值更高。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他向人民政府献出三颗乾隆皇帝印,都是用福建寿山田黄石雕刻而成的。而且现在寿山石已被列为国石,石质温润,同人的情感相吻合,这才是真正的好石头。极具收藏价值,强烈推荐!

回答者:知识小贩 - 助理 二级 9-16 20:02

“石中之王”,中国的国石寿山石。

水晶在中国多的地方是,寿山石唯一只产于福建福州北郊寿山村,以其村出产的叶蜡石为原料经过精雕细刻而成的,现在已是不可再生资源了。寿山石形成于一亿多年到两亿多年前之间,那时寿山一带发生剧烈的地壳变化形成火山喷发。寿山石本身也是火山岩活动的结果,但是它这种火山岩比较特殊,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喷发,只是小规模的火山岩浆在活动,并且跟地下水、地下矿物质进行混合,形成一种物质叫热液,这种液体通过石头的断层缝隙挤压漫漫地渗透出来,后来凝固就形成了寿山石,因此寿山石长在岩层夹缝中,不可能一座山、一整片地开采,只能从石缝里面慢慢地寻找。由于寿山石开采困难而又稀有,因此显得特别珍贵,尤其是田黄石一般人难以得到。自古以来福州民间就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石头可与金子媲美。清朝毛奇龄《后观石录》记载:乾隆年间在闽采石山中采了很多漂亮的寿山石,运到京城马上售得千金。到了新中国成立由于外贸的发展,石价一天比一天上涨,七十年代在香港重不到三两,材质一般的田皇石都叫价在千元以上,如果雕刻成工艺品价值更高。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他向人民政府献出三颗乾隆皇帝印,都是用福建寿山田黄石雕刻而成的。而且现在寿山石已被列为国石,石质温润,同人的情感相吻合,这才是真正的好石头。极具收藏价值,强烈推荐!

回答者:X其实不想走 - 魔法师 四级 9-16 20:05

福州的寿山石,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之一。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田石。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黄田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石种。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寿山村东南有山名坑头山,是寿山溪的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称“溪中洞石”。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质尤罕,因此今日市场上所见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旧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说。水坑石是寿山石中各种径冻石的荟萃,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

山坑石,是寿山石中的大宗,是高中档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来源。高山系是山坑石的总代表。

高山石通灵莹丽,唯石品多达百种,石

青田石产浙江青田。最名贵的是“封门青”冻石,一般印石中以青田石最易受刀。寿山石产福建寿山。最名贵的是“田黄”,价同黄金,呈**半透明。昌化石产浙江昌化。最名贵的是“鸡血石”。因石质红斑鲜艳如鸡血而得名。但一般昌化石常含有铁质的砂钉、易伤刀刃。巴林石产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巴林福黄石质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巴林石中鸡血石,有“草原瑰宝”之美誉,该石温润脆爽,软硬适中,宜于镌刻,是石中妙品,令人在玩赏之余,不禁产生丰富的遐想,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溶“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巴林石石质细腻,温润柔和,软硬适中。其它还有浙江宁波的大松石、山东掖县一带的菜石、磨刀石(又称羊肝石)及目前开采的石源,很多采用爆破,故出售的普通石章往往有裂纹,还有以蜡填嵌裂口的,需要仔细选择。寿山石根据山脉的走势,可分作三大系,即:高山系、旗山系、月洋系;根据矿石的品类,又可分为五大类:田石、水坑石、山坑石、旗山石、月洋石。

一、高山系之田石

田石,即出于田中。**者为田黄。田黄历有“石帝”、“石中之王”的尊称。

田石产于寿山乡里洋、外洋之间的寿山溪,在溪的两旁水田和砂土中蕴藏着田石。田石原本并不生于田土里,而是附近高山、坑头、杜陵等处游离石块,由于地理变化移动到砂土水田之中,长年的埋藏地下,受田水、泥沙、地热等影响,使石质呈微透明,且具温润、凝腻的灵性。田石肌理常隐含细微有致的萝卜纹,外表常裹上一层黑色、白色或**的石皮,并多有红格,这些都成为田石的一个重要特征。

因产地不同,田石又分为上坂田、中坂田和下坂田。上坂田指寿山溪上游即坑头一带所产田石,石质甚佳,多为晶灵剔透的宝石。中坂田指坑头以下至铁头岭地带所产之田石,此石质亦属上乘,田石中之黄金田石、橘皮黄田石等均产于此。下坂田为寿山溪下游所产,色暗质滞,脂润通灵度均比上、中坂略逊。此外,还有溪管田、碓下田等,也是以产地分类的。如以色泽区分,则可分为黄田(即田黄),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详细分为:

田黄 --- 田黄石,主要产于中坂田中,**、半透明、肌里隐现细罗卜纹

田黄冻 --- 田黄石中,质极通灵者

银裹金田石 --- 田黄石中,外裹白色层者

白田 --- 主要产于上、中坂田中,色白,略带微黄,萝卜纹明显

金裹银田石 --- 白田石中,外裹**层者

红田 --- 橘桔皮红主要产于上、中坂田中 色红如橘皮,鲜艳通明

煨红田 --- 外泛橙红色,裹层为**

黑田 --- 黑皮田上、中、下、坂均有田黄石中外表有微透明黑色皮者

纯黑田 --- 主要产于下坂田中黑赭色,微透明,萝卜纹较粗

灰黑田 --- 上、中、下坂均有浅灰色,略带微黄,肌里含黑斑

硬田 --- 寿山村水田中,田坑石中质粗劣者

搁溜田 --- 寿山田埂旁,田坑石出露地面者

溪菅田 --- 寿山溪水中,田坑石经洪水冲荡流入溪中者

二、高山系之水坑石

水坑石也像田石一样属于高山系统,因深藏于终年积水之坑洞之中,因而得名。

寿山村东南面有一座山峰名为坑头山,是寿山溪的发源地,沿溪流有坑头洞和水晶洞两个主要产洞。由于水浸气润,故石质晶莹无比。

水坑石石质微坚,有黄、白、灰、蓝等色。品种主要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草冻、环冻及掘性坑头等。

详细分为:

水晶冻 --- 白水晶、坑头水晶冻 通体白色透明,肌里含棉花纹

黄水晶 --- 色如杏黄,通明纯正

红水晶 --- 色红艳,透明无瑕

鱼脑冻 --- 色白,半透明,含棉花纹,凝腻脂润

黄 冻 --- 色如枇杷,半透明,洁而凝腻

牛角冻 --- 牛角冻,色黑中带赭,通明而有光泽

天兰冻 --- 色蔚兰、质明净,肌里含细点

桃花冻 --- 白色透明体中,含鲜红色

玛瑙冻 --- 坑头石,半透明,色红、黄

环冻 --- 水坑各洞 半透明,色红、黄

坑头冻 --- 坑头洞坑头砂土中质稍坚,微透明,各色俱备

坑头冻 --- 坑头石中,质纯而通灵者

掘性坑头石 --- 半透明,肌里含棉花纹及白晕点

三、高山系之山坑石

高山位于寿山村南约二公里,是寿山主峰。高山在寿山诸峰中矿石储量最大,品种最丰富,开采历史也最悠久。由于高山石石质较佳,资源不断,故成为高、中档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田石和水坑石均属高山系,均为寿山石中最为名贵的品种,因传统上自成大类,系谱图只集中介绍高山系所属之山坑石,产地除高山外,还包括邻近之杜陵、坑头占、月尾 、虎岗、栲栳诸峰。

高山系中之杜陵,性坚质灵,堪称山坑石之萃。与其相邻之山岗产有迷醉寮、尼姑楼、蛇匏等,石性相近,石农称为“四姐妹石”,均属寿山石之名贵品种。杜陵坑临溪处产有善伯洞,石质细润微坚,金砂地闪闪发光,亦系山坑石中之佼佼者。除此之外,鹿目格、碓下黄、月尾石、虎岗石等也属此系。

详细可分为:

高山石--- 产于高山峰各矿洞,质细而松、色泽瑰丽多彩

红高山--- 高山石中,纯红色者

白高山--- 高山石中,纯白色者

黄高山--- 高山石中,纯**者

巧色高山--- 高山石中,含二色以上色泽者

大洞高山--- 高山大洞质坚,有白、黄等色

玛脑洞高山--- 高山玛脑洞,色红或黄、微透明似玛脑

油白洞高山--- 高山油白洞,质涩色白,似油脂

水洞高山--- 高山水洞,质透明,含罗卜纹

四股四高山--- 高山四股洞,质坚微透明似"都成坑"

荔枝树高山--- 高山荔枝洞,质细通灵,含萝卜纹

高山冻--- 高山峰各矿洞,高山石中,质特通灵者

高山晶--- 高山峰各矿洞,高山石中,纯白晶莹者

掘性高山--- 高山峰砂土中,结腻通灵外表泛淡**石皮

小高山--- 小高山啼嘛洞,质粗松,含裂纹、泪痕

太极头--- 高山石极头,质晶莹透澈,有红、黄、白、赭色

都成坑--- 都成坑,都成坑山各矿洞质坚通灵,光彩夺目

黄都成--- 都成坑石中,纯**者

红都成--- 都成坑石中,纯红色者

白都成--- 都成坑石中,白色略带微灰者

五彩都成--- 都成坑石中,多色交错者

掘性都成--- 都成坑砂土中 质温润,含石皮,红筋及萝卜纹

鹿目格--- 都成坑山坳中,质细润,微透明,外裹色皮

善伯洞--- 都成坑临溪山中,晶莹脂润,半透明,含"金砂地"

月尾石--- 于月尾山,质细嫩,微透明,富有光泽

月尾紫--- 月尾石中,色浓紫者

月尾绿--- 月尾石中,色翠而通明者

艾叶绿--- 质凝腻,色如老艾之叶

月尾冻--- 质地温润凝腻的月尾石

月尾晶--- 质地晶莹,透明的月尾石

连江黄--- 于金山顶,质硬微脆,隐直纹,色纯黄

山仔濑--- 金山附近,质粗不透明,含砂砾

  

四、月洋系各石

寿山村东南面八公里的月洋山,以其为中心的周围山峰所产矿石均属月洋系。

月洋产石仅十种左右,由石英+叶腊石、硬水铝石+叶蜡石和叶蜡石等三种矿石类型组成,以其出产名贵石种芙蓉石而闻名于世。芙蓉石质凝、结、腻誉为“印石三宝”之一。将军洞所产芙蓉石,更为收藏家视如拱壁。其他如半山石、绿箬通、竹头窝等也属印石之佼佼者。

详细分为:

月洋石--- 芙蓉石,加良山顶,质柔而细腻,微透明

白芙蓉--- 芙蓉石中,纯白色者

黄芙蓉--- 芙蓉石中,纯**者

红芙蓉--- 芙蓉石中,米红色者

芙蓉青--- 芙蓉石中,淡青色者

半山--- 加良山花羊洞,质细有裂纹,色多不纯

白半山--- 半山石中,色纯白者

黄半山--- 半山石中,色黄者

红半山--- 半山石中,色粉红者

花半山--- 半山石中,地白色,含红色斑者

半粗--- 加良山各矿洞,质粗色杂,多裂纹

绿若通--- 芙蓉洞附近,质微坚而通灵,色青翠

竹头窝--- 加良山竹蓝洞,质细而脂润,半透明,微带绿意

竹头粗--- 竹头窝石中,质不纯者

峨嵋石--- 加良山一带 质坚,细,多裂纹

溪蛋--- 月洋溪中,质稍坚,形如卵状,外泛**

五、旗山系各石

在高山的北面,西起旗山,沿东北向走经柳岭、猴柴覃山、旗降山、黄巢山、柳坪、金狮峰,最后东远远离高山的金山顶,这绵延六公里的群峰中所产矿石均归入旗山系。

旗山系矿藏丰富,品种繁多,仅次于高山系,但颇为分散。石质与石性差距颇大,以坚、脆、硬以及不透明的粗劣品种为多,多数只能作为工业用料或雕刻普通罢件和规格化印章。当然也有佳石出产,如老岭晶、大山通、豆叶青、柳坪晶等也备受藏家青睐,而旗降石则可以与高山系、月洋系所产名石争一日之长。旗降石是旗山系最佳石种,石质坚实纯洁,色彩艳丽,富有光泽,且多为数色相间,色界分明,近年不少名家传世作品采用旗降石雕镂而成,艺术效果特佳。

详细分为:

旗降石--- 于旗降山,质坚细而温润,微透明而富有光泽

旗降黄--- 旗降石中,色纯黄者

旗降红--- 旗降石中,色纯红者

旗降白--- 旗降石中,色纯白者

旗降紫--- 旗降石中,色浓紫或紫白相间者

银裹金旗降--- 旗降石中,白皮黄心者

掘性旗降--- 旗降山砂土中,质温嫩,泛色皮

焓红--- 旗降山,质粗硬,色多苍白或赭黄

大山石--- 柳岭旁,质似老岭石,但多裂纹

大山通--- 大山石中,质地通灵者

旗山石--- 三界黄,旗山一带 质粗不透明,多红、黄、白三色交杂

鸡母窝--- 旗山一带,质粗劣,不透明,多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730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