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莲观音的寓意?

持莲观音的寓意?,第1张

观音菩萨手拿莲花,代表纯洁无染的童男童女之身。

这是“三十三观音”中的“持莲观音”。其形象一般为双手捧持一茎莲花,站在莲叶上,多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代表三十三身中之童男童女身。其源于《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教化红孩儿时的化身。

莲花观音的寓意和象征

莲花观音的寓意和象征。人们都希望生活能够变得更美好,于是他们把这些心愿都融入到各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上,赋予它们不一样的寓意,下面和大家分享莲花观音的寓意和象征。

莲花观音的寓意和象征1

莲花观音寓意着高洁,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显露佛性之意。也寓意着宁静,象征着清净无染、光明自在,有着一世长安的含义。还寓意着纯净,莲花观音的形象是端坐在莲花上,手持净瓶的安详姿态,能让人感受到安静祥和。

1、高洁

莲花观音寓意着高洁,莲花本身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再加上莲花是观音的佛座,有着能够普度众生希望能修成正果,显露佛性之意。

2、宁静

莲花观音寓意着宁静,象征着清净无染、光明自在,将莲花观音佩戴在身上,有着万事安详的含义,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观音的庇护,一世长安。

3、纯净

莲花观音寓意着纯净,莲花观音的形象是端坐在莲花上,手持净瓶的安详姿态,一眼望去就能让人的心灵得到洗涤,使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静祥和。

莲花观音的寓意和象征2

观音手持莲花形象的寓意:持莲观音配童男、童女身。将纯真的少男少女比喻为莲花之花蕾,可感受到怀着纯净菩提心的持莲观音期待花儿盛开之心愿。

莲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另外,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

中国莲花品种丰富,传统品种200多个,新品种不断涌现。莲花品种的分类是根据莲花人工栽培的历史演变,并结合栽培和应用的实践进行的。其中,以株型大小为一级分类标准,花的重瓣性为二级分类标准,花色为三级分类标准。

扩展资料:

持莲观音的来历:

手持一莲花,坐在莲叶上,多为容貌较好的`少女形象。该法相为立于莲座之上,双手捧持一茎莲花。 持莲观音,持一茎之莲,立荷叶上,表三十三身中之童男童女身。其源于观音菩萨教化红孩儿时的应化身。

在《西游记》中有记载,《西游记》中,手持莲花的观音,东土大唐寻得高僧,指点化身,化解孙悟空,猪无能,沙僧,白龙马的疾苦。一并前往西天极乐世界求取真经。亦即是今天说的印度。观世间一路扶佐,多次相助师徒四人。

莲花观音的寓意和象征3

观音种类和寓意

1、莲花观音

莲花是佛教中的圣物,象征着清净无染,光明自在。莲花观音寓意着圣洁宁静、自在悠然,也象征着得到观音庇佑,万事安详。

2、净瓶观音

净瓶观音又称圣观音、杨柳观音、洒水观音或滴水观音。一手持净瓶,或做泻水状;一手作法印或持执杨柳枝,踞坐岩上。净瓶观音有救赎众生、祛病消灾,解除生者苦难的吉祥寓意。

3、送子观音

又称童子观音,在雕刻中常表现为童子和观音的形象,或童子俯首拜观音、或观音端坐,怀抱童子,寓意着添子添福、子孙绵延。观音神态祥和,带有女性的柔美姿态,充满了对世间万物的慈爱,有平安、健康、幸福的寓意。

观音种类有三十三种,像莲花观音、净瓶观音、送子观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分别代表不同的寓意。

自在观音的寓意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自在观音又名观音菩萨或观自在菩萨。塑造年代宋,地点在山西平遥双林寺,自在观音原名“水月观音”。

她一改佛教造像直立或打坐的成规,右腿曲蹲,左脚轻踏荷叶,重心落在左胯,右手微抬微翘,左手为支撑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其姿态出色地突现了观音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人们于是忘却了她本来的名字,亲切地称她自在观音。

自在观世音

古代雕塑家既遵照了佛教的印相之规,又以特有的思想情感,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使作品打破了佛门中的清规戒律,冲出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融入进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和人间世俗情感,其造诣之高深为今人称叹。自在观音,至于称观世自在者,观世界形能自在无碍,对苦恼众生能自在拔苦与乐。

观世音,亦译“光世音”、“观世自在”、“观自在”,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她以大悲大慈为德性,据称遇难者只要念诵其名号,观音菩萨就会及时“普救众生苦难”。有很多观世音,成为无处不在的菩萨。

海上观音是三面观音为一体的三尊造型佛像。正面观音手持经箧,右面观音手持莲花,左面观音手持念珠,依次象征智慧、平安、仁慈。每一尊法相皆蕴含一种大智慧,能增福添慧、保佑平安。

正面

手持经箧观音,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经箧代表六百卷般若经,表示观音“白度度人,智悲双运”,既能自利、观理事无碍之境而了达自在,又有利他,观一切众生之机而化度自在,以般若启众生智慧。

左面

手持念珠观音,体现观音的解脱德,即彻底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达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现“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同等同体的慈悲精神。

右面

手持莲花观音,体现观音的法身德。观音是密宋莲花部的本尊,莲花是观音的三味耶形,喻“常乐我净”四德;是佛门中的圣花,象征众生的肉团心,莲体清净,出淤泥而不染,根茎通心,象征“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总体表示观音的清净和六根圆通。

观音圣像总体表示观音“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是“慈悲”、“智慧”与“和平”的精神象征。

骑龙观音的寓意

骑龙观音的寓意,乘龙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化身之一,乘云中之龙,于南海波涛之上,又称龙头观音。观音骑乘于云中龙头,你对于骑龙观音了解多少,那么骑龙观音的寓意是什么?

骑龙观音的寓意1

骑龙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中的“龙头观音”,是表示观世音菩萨示现为龙身的意思。也有因龙为兽中霸主,而观音菩萨能降伏之来比喻观音菩萨之威神无比。

龙头观音是观音菩萨摄化自在而示现之三十三观音之一。因驾乘龙头,故称“龙头观音”。 观音菩萨化身无数,应众生之根器而随缘示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言:“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等身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法。”

观音菩萨脚下踩着龙

观音菩萨脚下踩着龙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之一。 又称乘龙观音,骑龙观音。

乘龙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化身之一,乘云中之龙,于南海波涛之上,又称龙头观音。观音骑乘于云中龙头,譬喻观音菩萨之神威;海乃龙王辖地,龙能自海中取水于天,普降甘霖在人间,观音站立于龙头之上,意在使天下风调雨顺,保天下太平。

在春秋阁的前端有一尊乘龙观音像,其由来有一传说:观音菩萨曾乘龙在云端现身,指示信徒要依其身形建造圣像在春阁与秋阁之间,因而有乘龙观音圣像。

扩展资料:

相传南海一带瘟神作怪,疫疾虐行,民不聊生且民风愚劣,观音菩萨决心到南海弘扬佛法,发下“常居南海愿”。海龙王第五子狻猊主动化为鳌龙驮乘观音赴南海救苦救难,并随行护法,为一方百姓讲经说法、大化天下,使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了太平、幸福的生活。

从此,许多百姓都在家里塑了立于波涛之上的乘龙观音菩萨像供奉,既感激观音菩萨和龙五爷的法力庇护,又祈求无灾无难,吉祥平安。

骑龙观音的寓意2

观音种类和寓意

1、莲花观音

莲花是佛教中的圣物,象征着清净无染,光明自在。莲花观音寓意着圣洁宁静、自在悠然,也象征着得到观音庇佑,万事安详。

2、净瓶观音

净瓶观音又称圣观音、杨柳观音、洒水观音或滴水观音。一手持净瓶,或做泻水状;一手作法印或持执杨柳枝,踞坐岩上。净瓶观音有救赎众生、祛病消灾,解除生者苦难的吉祥寓意。

3、送子观音

又称童子观音,在雕刻中常表现为童子和观音的形象,或童子俯首拜观音、或观音端坐,怀抱童子,寓意着添子添福、子孙绵延。观音神态祥和,带有女性的柔美姿态,充满了对世间万物的慈爱,有平安、健康、幸福的寓意。

观音种类有三十三种,像莲花观音、净瓶观音、送子观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分别代表不同的寓意。

骑龙观音的寓意3

观音的寓意,你知道几种?

寓意一: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在人们的心目中,观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神,《法华经普门品》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专心虔诚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就能听到每一位众生的印声而前来予以救济,所以观音根雕寓意逢凶化吉,消灾解难。

寓意二: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观音菩萨是世人的护佑之主,时时刻刻关注世间苦难。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人远离痛苦是非,护佑人事事如意,观音根雕因此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寓意三:送子送福、子孙绵延

《妙法莲华经》: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老百姓到观音庙里烧香或在家里供奉观音神像,除了祈求观音赐福外,也有的是为了祈子,求子夫妇在家里摆放观音根雕,同样能达到求子的愿景。

寓意四:事业有成,财源广进

“观音”谐音“官印”,古代男子上京赶考,求得官运,封官进爵,自然前途无量,现在办公室摆放观音根雕则寓意官运亨通、事业有成、财源广进。

保佑身体健康,翡翠观音菩萨中的立观音和坐观音寓意的区别:

1、翡翠观音菩萨中的立观音象征非常慈悲,在很忙碌的救度众生。

2、翡翠观音菩萨中的坐观音象征修行,寂静。

3、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4、翡翠观音菩萨中的立观音是文殊菩萨,坐观音是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

扩展资料:

时期出典

大乘经藏

中国多用观世音来称这位大菩萨,主要是因为《法华经普门品》的盛行,我国通行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普门品的盛行,最早是五胡乱华时代的北凉国主沮渠蒙逊害了一场大病,正在群医束手,百药罔效之际,来自印度的昙无谶,劝他诚诵普门品。

沮渠蒙逊遵照指示去做,真的使他不药而愈。因此国主在国内广弘普门品。《普门品》宣说,如果众生在受苦之时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世音菩萨就能让其得到解脱。

《悲华经》叙述阿弥陀佛过去生中曾为转轮王无诤念,他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名不_,他出家在宝藏佛前发愿说,若有众生遭受种种苦恼恐怖,如果他能够忆念我,称念我的名号,即为其免除如此种种痛苦烦恼。宝藏佛即为他授记并命名观世音。

不空三藏所译出的密教《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经》中认为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另一名称),又名“得自性清净法性如来”、“观自在王如来”,在西方清净佛土中,他即现佛身。但在五浊恶世中,他即以观自在菩萨的形像出现。

《大悲心陀罗尼经》载,观世音菩萨亦称观世音自在、捻索、千光眼,具有不可思议的威神力,于过去无量劫中已然成佛,名为正法明如来。然以大悲愿力,以菩萨行广度众生。

--观音菩萨

1、翡翠自在观音和其他的观音饰品不同,翡翠自在观音打破了佛教造像直立或打坐的成规,只见翡翠自在观音右腿曲蹲,左脚轻踏着荷叶,右手微抬微翘,翡翠自在观音看上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翡翠自在观音的姿态出色地突现了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人们亲切地称她自在观音。

2、翡翠自在观音的寓意和自身的造型寓意一样,都是希望人们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着。

我们供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代表什么意思代表循声救苦、大慈大悲。把这个意思讲清楚。哪个地方众生有难,菩萨就到那个地方去救度众生。难从哪里来的难从迷惑颠倒、无知、愚痴来的。化解灾难,化解灾难要觉悟、要有智慧,灾难就没有了。所以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来救苦救难呢用教人慈悲。你看今天这个世界上灾难很多,各处传来的信息怎么样化解呢就一个“爱”,你看那不就是观音菩萨嘛!大慈大悲就是大爱,人人都把大爱发出来,爱众生胜过爱自己,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不是坐在、供在庙里那个,是自己;把观世音菩萨落实在自己心里、落实在自己行为上,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自己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得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晓得佛教里头一丝毫迷信都没有,所供奉的这些像,菩萨像、佛像、罗汉像全是表法的,全是在那里教学。你要看到,要起作用;看到就是提醒自己,我的爱心在哪里,我的慈悲在哪里。用这些方法开发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用我们智慧德能为一切众生服务。毛主席讲过一句话,“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在佛呢,换两个字,“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佛服务的范围比毛主席大,毛主席只是人,众生不包括在里头。为一切众生服务,众生包括人;人不包括众生。所以普渡众生,这是佛法的精神。

观,是能观之智,即一心三观是也。

世音,是所观之境,即一境三谛是也。

世,谓世间出世间,指十界依正二报。谓世间六凡,以同居土为依报,以胎卵湿化四生为正报,指三界诸天,四洲杂类,咸不外于四生也。出世四圣,二乘圣人,以有余土为依报,以阿罗汉辟支佛为正报。菩萨圣人,以实报土为依报,以别圆地上住上大士为正报。别教地前,圆教住前,皆有余土为依止故。

音,谓无论依正二报所有音声,皆得为所观境也。凡音本属于耳根所闻,今不曰闻,而曰观者,须知大士,过去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以誓愿宏深,悲心不息,倒驾慈航,□垂九界,众生不尽,大士悲愿亦无尽也。若讲大士因地修证,请读楞严经,大士自陈所修圆通,未尝不从闻根而入。所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即是初步下手功夫也。所言入流者,不入乎声尘,而入乎圣流,即于自性相依,外亡其所矣。且夫声尘之感,必有其所,今虽亡所,而未得寂。当声动时,见有动相,而欲亡之。当声静时,见有静相,而欲趋之,二相历然,故未得寂。而言所入既寂者,若果能到寂然之境,则动者自动,吾不知其动也,动相自何而生?

静者自静,吾不知其静也,静相自何而生?故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夫动静二相,固是所闻之境,二相不生,了然明白,仍是能闻之根。亡所闻易,亡能闻难。而言如是渐增者,谓如上返闻功夫,逐渐增进,精修不已,既亡其所,复亡其能,则能闻与所闻俱尽。是所闻者,声尘也,自亡所,而渐至于所闻尽,更无可闻者,则声尘泯矣。能闻者,闻根也。自入流,而渐至于能闻尽,更无能闻者,则闻根亦泯矣。故曰闻所闻尽。夫根尘俱泯,归于尽地,有尽相可得,即是住空。若住于空,虽得所觉空,未得能觉空也。而言尽闻不住者,谓今则外尽其尘,内尽其根,如是尽闻,亦不住着,则不但所觉空,而能觉亦空矣。

故曰觉所觉空。是所觉空者,即证人无我也。能觉空者,即证法无我也。证人无我易,证法无我难。必以大乘真空观而空之,然后能觉可空也。而言空觉极圆者,夫有空而空乎觉,而空不得圆。有觉而觉乎空,而觉不得圆。今以空空觉,并亡其为空,以觉觉空,并亡其为觉,故谓之圆矣。犹未极也,极之,觉即是空,求觉相不可得,空即是觉,求空相不可得,则觉而无觉,空而无空,故为圆之极也。而言空所空灭者,唯觉极圆,无觉相可得,则所空灭,唯空极圆,无空相可得,则能空亦灭矣。又言生灭既灭者,夫所空灭者,法空也。能空灭者,空空也。俱空不生,然后可谓之生灭既灭也。

而言寂灭现前者,然则有声在,则声生声灭。有闻在,则闻生闻灭。有觉在,则觉生觉灭。有空在,则空生空灭。皆未离乎生灭也。今先证人空,继证法空,后证空空。凡属生灭者,皆已灭尽,则本来不生不灭之一真如性,乃得现前矣。夫一真如性,所以不得现前者,皆为生灭幻法之所盖覆。

今既纤毫荡尽,真体呈露,本自寂然,本无可灭,非有以灭之而后谓之寂灭也。到此故乡田地,求其不现前,亦不可得矣,故曰寂灭现前。此一真如寂灭之性,既得现前,一现前,一切现前,则在在处处,无不现前。如是则不必离声,而声自寂灭也。不必离闻,而闻自寂灭也。不必离觉,而觉自寂灭也。不必离空,而空自寂灭也。若尔,无往而不寂灭矣。经云:“诸妄消亡,不真何待”。即此之谓也。

寂灭者,乃自在之异名词,此大士自受用三昧。以证此自受用三昧,故能随处得大自在,施诸无畏。或称观自在者,即寂灭现前,忽然超越意也。若仅得寂灭现前,未得忽然超越,犹是中道法爱,可谓贴体衣衫,仍是法身微障。大士尔时,造到寂灭现前;了无寂灭细相当情,即能忽然超越,发起慈悲妙用。所以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六道一切众生之心,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故得行菩萨道,普门示现也。

言菩萨者,梵语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若以通途而讲,须约三义:一者,自利义,以其证到自受用三昧,在三昧中,乃见自心朗然大觉,如佛无二,故称为觉。以其无明未尽,有时出三昧后,犹有微细生灭,识情流动,乃称为有情也。二者利他义,谓其自己所证之道,而能觉悟有情众生,俾彼同证斯道,即所谓以斯道觉斯民者是也。三者自他兼利义,谓上求佛道为自利,故称为觉,下化众生为利他,故称有情,此通途意也。若对于大士而言,菩萨上,宜加摩诃萨,华言大道心成就众生。

谓大士运称性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性体竖穷三际,横□十方。是故称性所发之慈悲妙用,亦横□十方。故尽虚空,□法界,无一处不是大士所化之境,无一众生,不是大士所度之众生也。亦竖穷三际,故从无量劫以来,直至尽未来际,皆大士度生之时,所谓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大士之慈悲妙用方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大士之悲愿终无有尽时矣。

南无观世音菩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751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