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翎管纹饰等级划分

玉翎管纹饰等级划分,第1张

1、清朝的官帽,在顶珠下有翎管,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_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

2、按大清律例,文官至一品镇国公、辅国公得用翠玉翎管;武官至一品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得用白玉翎管。故在清代,佩带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常为一品文武高官的象征。

3、翎管的材质有翡翠、白玉、碧玺、琥珀、青金石、水晶、琉璃、瓷、铜等。清代品级高的文官可佩戴翡翠翎管,品级高的武官可佩戴白玉翎管。

4、古时文贵武贱,级别高的文官才可佩戴翡翠玉石翎管,而同级别的武官只可以佩戴白玉石翎管。顶子、翎管再加上羽翎,便是这人全都个人身份实力的代表了。所以和_收藏翡翠翎管的根本原因非常简单,无他,个人身份代表耳。

5、翎管以材质分高下。文官至一品镇国公、辅国公得用翠玉翎管,其中满绿翡翠的翎管最好;武官至一品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得用白玉翎管。故清代佩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为一品文武高官的象征。而翎子是孔雀毛,分一眼、二眼、三眼。

《清史演义》第四十三回中,在谈到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被查抄的赃物时,特别提到查抄到了11个满绿(祖母绿)翡翠翎管和835个各色翡翠翎管,总计846个翡翠翎管。如今,要说金银珠宝,一般人大概还知道个价,唯有这翎管,一般人已不知为何物了,更不知道和珅收藏这么多翎管干什么。难道,这翎管也是财宝?也值得和珅收藏?

据张伯驹在《春游社琐谈》一书中说,李莲英是三品官,礼帽上的黄杨绿的玻璃翡翠翎管,价值一万多两银子。前几年,北京翰海曾拍出一件清代满绿翡翠翎管,拍价高达935万元人民币。国际闻名的ROCS拍卖行近年拍出一个清代满红翡翠翎管,价值7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80万元)。以当今一个满绿清代翡翠翎管价值100万元人民币计,仅和珅的11个满绿翡翠翎管就已价值千万元人民币了。那么,846个翡翠翎管该值多少钱啊

和珅为乾隆时期的一品文官,他是有资格佩戴翡翠翎管的,但他除了皇帝赏授的翡翠翎管外,竟又私藏价值不菲的846个翡翠翎管,其贪财之心,昭然若揭。所以在查抄和珅的赃物时,赃物清单上特别提到了这846个翡翠翎管。

特点如下:

翎管多为圆柱形,主端有鼻,往下中空,到下端中空部分大如烟嘴,翎子就由此插入。翎管的材质有翡翠、白玉、碧玺、琥珀、青金石、水晶、琉璃、瓷、铜等。

清代品级高的文官可佩戴翡翠翎管,品级高的武官可佩戴白玉翎管。常见清剧中的官员身穿朝服,头戴官帽,宝石镶顶,帽后翎管下,必有一枝羽翎微微颤动。在清代,顶子、翎管加上羽翎,便是此人全部身份地位的标志了。

清代翎管有多少种

按大清律例,文官至一品镇国公、辅国公得用翠玉翎管;武官至一品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得用白玉翎管。故清代佩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为一品文武高官的象征。

一、金托翡翠翎管

正一品、王爷一级的人物佩戴。

二、银托翡翠翎管

从一品文官佩戴,顶珠为红珊瑚。

三、银托白玉翎管

从一品武官佩戴。

四、红珊瑚翎管

正二品和从二品佩戴,正二品颜色比从二品的深。

五、银镀金托翡翠翎管

正三品官员佩戴,顶珠为蓝宝石。

六、银托翡翠翎管

四品官佩戴,顶珠为青金石。

七、水晶翎管

五品官佩戴,顶珠为水晶(也有用各色琉璃、琥珀的)。

八、象牙翎管

六品官佩戴,顶珠为砗磲(象牙白、珊瑚红象牙翎管)。

九、玛瑙翎管

七品官佩当戴(当时的七品知县),顶珠为铜。

十、铜翎管

八品、九品官员佩戴,顶珠均为镂花金顶(八品用阴纹、九品用阳纹)。

清代伊始,改变了从宋、元、明一直流行的高冠或帽翅制式,而以礼帽代替。礼帽又分两种:一种是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以黑色居多。

暖帽最高处镶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分红、蓝、白、金依次纡尊降贵。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外裹绫罗制成,多为白色,也有湖色、**,上缀红樱顶珠。翎管,就是在顶珠下用来安插翎翅的管子,旱烟管粗细,长两寸左右。

古代官员 朝服 上绣的是什么图案 历代官服上的等级标志标记不尽相同。"十二章"古制后来被改革掉了。如明代官员的公服用花来表示。一品官用圆径五寸的大独科花,二品用三寸的小独科花,三品用二寸没有枝叶的散花,四品五品用一寸半的小杂花,六品七品用一寸的小杂花。八品九品没有花,大约就是上海俗语所谓的"呒啥花头"了。这是上朝奏事、谢恩时穿的。官员平时办公穿的常服图案又有不同:文官一律用鸟类来区别等级高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律用兽类来划分上下不同,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这倒真应了旧时文武百官无非都是皇帝羽翼爪牙之说了。除此之外,冠饰、束带、佩带物等等,在在都以不同形制作等级之分。如清朝冠顶上东珠的多少有无,宝石的颜色大小,从皇子亲王到七品芝麻官,都按身份的尊卑贵贱有严格的规定。八品以下,珠也没有,宝石也没有,只是个光顶子。 花翎翡翠翎管作为现代收藏品,在历次大型拍卖会中均表现不俗。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翎管,就是用来插孔雀翎子并使之与冠帽连接的附属饰件。要了解翎管的价值,就有必要先了解清代的花翎制度。清朝最看重花翎,就如古代的"珥貂"一样,例应随官秩(官职高低)戴翎。宗室中,以贝子戴三眼花翎,最为尊贵;镇国公戴双眼花翎,为稍次,镇国将军等戴单眼花翎,而亲王、郡王虽然爵位比以上更为尊崇,非蒙皇上特赐不能戴花翎,而且已经赐有花翎者,遇到朝冠晋见时仍不能戴用。凡是由皇子分封的亲王、郡王都不赐戴花翎,这是因为戴花翎是"臣僚之冠",而亲王、郡王、皇子等乃宗室贵位,戴翎子由有"纡尊"之嫌。清代有品位的官员之例有花翎者,内廷王、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直省将军、内大臣等以及领侍卫府官、满员(满族官员)五品以上皆冠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者只能戴褐羽蓝翎,也就是俗称"野鸡翎子"了。清代的亲王、郡王中赏戴花翎的,仅见于乾隆朝。当时顺承勤郡王名叫泰斐英阿,因为当了前锋统领,便向皇祖乾隆乞赐花翎。乾隆说,花翎是贝子之制,诸王戴了就会失制。军机大臣傅恒就代为说情:郡王年幼,想戴花翎玩儿,以为美观。乾隆这才答应了,同时赐给另一位皇孙三眼花翎,说:都是孙辈,以为美观可也。可知当时诸王想皇上赐戴花翎,并非为了追赶时髦。清代勋臣中,功勋卓著或恩宠有加者,仅仅能够得到皇上赏赐的双眼花翎。比如贤相傅恒、权相和坤、福康安(傅恒之子)等,都只得到双眼花翎,而且,清代定制,外任文职官员无赏花翎者。只是到乾隆朝,有一位叫方承观的直隶知府,受到皇上特别眷爱,古北口大阅兵时,就特乞皇上赏戴花翎,乾隆笑道:"像你这这样矮小侏儒样子,都爱戴花翎呀!"就赏赐给了他。此后,外任各省总督、巡抚等大员,也就屡有蒙恩赐花翎的了。外任武臣中,非军功卓著不可蒙赐花翎。康熙时,福建提督施琅收复台湾,诏封靖海侯,子孙世袭,而施琅却上疏辞侯,恳请皇上赐花翎。当时,在外领兵的将军、提督都还没有赐给花翎的先例。康熙乃特旨赐施琅戴花翎。可见在当时文武臣僚小目中,赏赐花翎简直比封侯还要荣耀。正因为此,后来的清代文官对奖戴花翎特别重视。除军功外,非"异常劳绩"不得保奖花翎,而且,限定每案不得超过三名。道光二十八年(1848 年),因修皇族的族谱"玉牒"造成,提调官增庆被奏 赏花翎,这是首开军功之外的"别项劳绩保翎"之例。从此诸如皇上"山陵奉字"、海运事宜、劝捐、抽厘之类,都相率保荐花翎。光绪初年,大保案迭兴,加官加衔,各种新奇花样不可胜举,戴花翎者,满街行走了。这时花翎身价尽管已大不如前,但在吏部引见外地赴任低级官员时,在冠服方面仍有严格规定。若有花翎、蓝翎人员,其翎管不准用白玉,若用翡翠或带皮子玉者,都要以违例论处。到清末,捐例大开,用钱也可以买到花翎戴,保案内就再没有保花翎者。最早用钱买到花翎的,是广东洋商伍荣耀、潘仕成。二人各捐十数万金,朝廷无力嘉奖,于是就破例赏戴花翎,一时荣之。后来,鸦片战争中,就有捐翎之例:花翎每枝实银一万两,蓝翎五千两;而且参照捐官之项进行折扣。这样实捐银较少,捐翎者遂多。咸丰九年(1859 年)又改为实银。不准折扣:花翎每枝七千两,蓝翎四千两。到了后来,每枝花翎仅用二百元就可以捐到。这是清代花翎之制的穷途末路了。了解以上花翎盛衰史,对于今天的收藏爱好者是十分有益的。在花翎当红的清代全盛时期,连缀翎子与冠帽的翎管价值也就不菲。翎管的式样如旱烟管粗细,长二寸许,圆柱形,主端有鼻,愈下愈中空,至下端口,中空大如烟嘴。翎子就由此插入。戴上冠帽后,翎子就垂在脑背后。除了低级官员翎管只准用红玉外,文武大员所戴花翎的翎管都是用各类宝玉、象牙或者玻璃烧制成的,而以翡翠翎管最为时髦盛行,当时价值最贵,如今收藏价值最高。荣禄所戴花翎的翡翠翎管表里莹澈,从外面看,翎毛纤发毕睹,是一种叫做"玻璃翠"的玉管,当时价值一万三千金。一般勋官高位大员的翡翠翎管也多价值七八千银子。当时一些清水衙门的京官头上花翎儿,有的也就值二三两银子。翎管既然是荣誉、地位和财富的象征,钻营者自然也就会在这小小的捞什子上下功夫。清代官场上送重礼,盛行一种"一套扳翎"的礼品。即在一个礼品盒内,装有一只翡翠扳指和一只翡翠翎管。光绪末年,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尚记述,当时北京玻璃厂"红货之内以翡翠石为最尊,一扳指、翎管有价至万金者"。"扳指"又写作"班指",是套在拇指上,射箭拉弓扣弦用的,也是清代上层社会时髦装饰品之一。上万两银子的礼物,就这样装在小小一只礼品盒内,送上去,人情到了,官差职务也就稳妥到手。百官穿戴清代,皇帝及官员后宫的衣饰多由水晶及珍珠宝石装饰,下面是具体的佩戴规定:皇帝、皇后、皇太后、皇贵妃及妃嫔以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穿朝服、戴朝珠。但根据等级身份不同,朝珠的质地亦不相同。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才能佩戴东珠朝珠,东珠朝珠由108 颗东珠串成,每27 颗东珠又用4 粒红珊瑚结珠等距间隔出上、下、左、右四部分,其上部结珠呈葫芦形称"佛头"。佩戴朝珠时, 佛头垂于背后,并用黄绦带连接一组玉饰,称做"背云"。朝珠垂在胸前的左右红珊瑚结珠处,分别饰一串和二串绿松石珠串,称为"纪念"。朝珠的构成,有着深刻的含义。108 颗东珠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四个红珊瑚结珠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三串绿松石纪念表示一月中的上、中、下三个旬期。皇帝穿朝服时戴一盘东珠外,还在两肩斜持两盘红珊瑚结珠,以示身份特殊。朝服有补,顶戴分为朝冠和吉服冠两种,文官: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 两;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 岁奉155 两;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 两;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 两;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 两;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 60 两;七品鸂鶒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 岁奉45 两;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 40 两;九品练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35 两;御史大人,补服绣獬豸,代表公正。武官: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81 两,加支528 两;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155 两,加支444 两; 从二品岁奉53 两,加支324 两;三品豹子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39 两,加支204 两;四品老虎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27 两,加支114 两;五品熊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18 两,加支72 两;六品彪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14 两,加支35 两; 七品犀牛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12 两;八品犀牛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23 两;九品海马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举人本来就是清闲官,吃皇家俸禄,替朝廷出力,县官出缺离任或任期满,举人直接代理县务,经上报朝廷可补缺转正,也可另派县官宋朝官服一般是以等级分,一,二品的画龙,三,四,五品是山水,以下是花鸟宋代品官制度基本上沿袭前代,因此宫中的官服也与前代相仿,分为朝服、祭服、公服、戎服、丧服和时服。朝服是红衣红裳,内穿白色罗质中单,外系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蔽膝,身挂锦绶、玉、玉钏,下着白绫袜黑皮履。除这种朝服是统一样式外,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 的。主要是在有无禅衣(中单)和锦绶上的图案上作级别变化。穿朝服时必戴"进贤冠"(一种涂漆的梁冠帽),"貂蝉冠"(又名"笼巾",是以藤丝编成形,上面涂漆的冠帽),獬豸冠(属进贤冠一类)。公服即常服,又名"从省服",以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为主要形式,另有窄袖式样也。这种服式以用色区别等级。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到宋元丰年间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以上用绿色。按当时的规定,服用紫色和绯色(朱色)衣者,都要配挂金银装饰的鱼袋,高低职位以此物加以明显的区别。唐朝官员官服主要以颜色为区别。唐代百官的服色主要有紫,绯,绿,清等。唐太宗贞观年间定令:百官之服,三品服紫,四品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高宗上元元年有进一步重申百官服色:文武三品以上服紫色,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此后遂沿革不变,成为有唐一代官服服色的标准。官员袍服的质地、花纹、图案也有区别。七品以上官员可服花纹绫。五品以上官员袍服纹饰图案有雕、鹘、鱼、雁、花草等图案。据《唐会要舆服》:诸王饰盘龙及鹿,宰相饰凤池,尚书饰雁,左右卫将军饰麒麟,左右武卫饰虎,左右鹰扬卫饰鹰,左右千牛卫饰牛,左右豹韬卫饰豹,左右玉钤卫饰鹘,左右监门卫饰狮,左右金吾卫饰豸,都督、刺史饰山形纹。德宗时有规定:节度使以鹘衔绶带,取其武毅以靖封内,观察使以雁衔仪委,取其行列有序,冀人人有威仪。此种纹饰图案,各以文、武执掌而规定,时人称之为"袍花"。宋朝则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到宋元丰年间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以上用绿色。按当时的规定,服用紫色和绯色(朱色)衣者,都要配挂金银装饰的鱼袋,高低职位以此物加以明显的区别。时服是按季节赐发给官臣的衣物。宋建隆三年以后赐发的范围更加广泛,上至将相皇帝大将下至侍卫步军,赐发的品种有袍、袄、衫、袍肚、裤等。所赐之服大部分是织有鸟兽的锦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0624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