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棒做什么用

古代玉棒做什么用,第1张

玉棒称为古代笏(hù)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笏板的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这是由它的质地决定的。笏分别用玉、象的獠牙或竹制成。最早出现的年代应在春秋以前,史学家认为在商朝就可能开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国官员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办公用品。

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你好!中国古代玉器和现代玉器有什么联系,其实可以从玉器器皿的制作上来讲,旧石器时代遗址最有价值。会常发现打制石器、原始骨器以及用于装饰的动物牙齿、贝壳、人和动物的骨化石等物。中石器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当时已使用弓箭。因此,在打制、磨制的混合石器中,常有石箭头。已发现的遗址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新疆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并发明了陶哭器,出现了纺织技术。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加工石器的过程中,发明了磋磨、钻孔等加工新技术。当时的玉簪、玉环、玉璜、玉块一类是装饰用玉,为人所共知;而玉龙、玉鸟等可能为图腾神物,玉琮、玉璧等为宗庙礼器,具有宗教或权力的象征意义。在良渚文化遗址中,随葬玉璧、玉琮等礼器的墓主,应是有特殊地位的人物。红山文化的动物群玉雕,有龙、鸟、虎、等。与商代玉器的主要题材相同,而与良渚文化的玉器群如玉琮、玉璧、玉璜、玉块等,显系两个系统。 综上,现代的玉器分类实际上是承袭了古代的分类,又有自己的特色。古代把玉器分为这样几种,有礼仪类玉器,有配饰类玉器,丧葬类的玉器,生活用具类的玉器。现代的配饰类的玉器跟古时是大不相同了,像古代人喜欢佩戴司南佩和玉具剑,在现代是不可能有的,还如古时历朝都有玉玺,现代也是没有的。提供这些,希望能帮助到你!

  古代圆玉可以分为四种:

一、玉璧:中心孔径小于边宽的圆玉;

  二、玉瑗:中心孔径大于边宽的圆玉;

  三、玉环:中心孔径等于边宽的圆玉;

  四、玉 :周边有一个缺口的圆玉。

  那么玉璧、玉瑗、玉环、玉这四种圆玉,在古代中国具有如何的用途和含义,《荀子大略》记载有“ 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反绝以环。”

  这就说明玉璧、玉瑗、玉环、玉古时有严格的使用场合和用途:

  一、玉璧: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卿大夫奉命会见邻国国君,都要执见面之礼,这在当时被称为“贽”,而玉璧是作为“贽”最为重要的礼物,这是古代极为严格的礼仪,使用玉璧向对方表达敬意和问候,这种礼仪逐渐演化为高级贵族彼此往来,也都以玉璧为“贽”的时尚和风气。

  由于璧的读音与“毕”、“毙”相似,所以古代玉璧也作为葬玉使用,一是将玉璧置于死者身下,表示必死,二是将玉璧含于死者口中,称为“含璧”,表示无生。这种使用玉璧的方式,也同时派生出降服者口含玉璧,衔璧表示自认死罪的用途。

  正是因为玉璧具有以示生死的作用,因而在古代中国地位低的人,往往要向地位高者赠璧以示敬意、问候和生死效忠,从而发展为好友之间互赠玉璧,以示为知心之交的凭证。

  二、玉瑗:

  玉瑗是一种地位高者召见地位低者的信物,古时凡天子召见诸侯,诸侯召见卿大夫的时候,都会命人拿着玉瑗,以为凭证。被召见者见到使者带来的玉瑗,便要立刻赶到召见者身旁听命。

  三、玉环、玉

  玉环和玉的形制相仿,只是玉有一缺口,正是这一缺口之别,这两种圆玉便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信息,玉环表示修好,认可,玉表示绝交,反对。

  古代流放边境的罪臣,三年之后,如果得到君王送来的玉环,便得知君王召其归还,因为环与还同音,如果得到玉,便知君王已与他断绝,返回无望,因为与绝音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095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