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历史故事

20个历史故事,第1张

120个寓言故事,20个历史故事,20个神话故事

寓言:《龟兔赛跑》、《自相矛盾》、《农夫和蛇》、《会飞的乌龟》、《北风和太阳》、《农夫和金鱼》、《东郭先生和狼》、《混水摸鱼》、《狼与逃进神庙的小羊》、《狐狸和樵夫》

历史:《铁棒磨成针》、《狡兔三窟》、《三顾茅庐》、《老马识途》、《吕后执政》、《毛遂自荐》、《破釜沉舟》、《取经求佛》、《盲人摸象》、《孙庞斗智》

神话:《夸夫追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炎帝神农》、《黄帝的崛起》、《战神蚩尤和指南针》、《九天玄女》、《旱神魃》、《嫦娥偷灵丹》、《三打白骨精》

220个历史故事

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

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连结,用翡翠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

3要20个名人历史故事30字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

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420个历史故事成语,要带上故事人物、故事大概意思

一丘之貉 汉朝汉宣帝时,有个很有名的人叫杨恽,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母亲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养,少年时在朝廷中的名气就很大,因为向汉宣帝举发大将霍光谋反,被封为平通侯。汉朝当时的社会贿赂风气很严重,有钱人用钱行贿,可以到处玩乐,没钱贿赂的人就要一年到头辛苦地工作。

因此他大力革除了这些弊病,整顿了朝廷的不良风气,获得人们的称赞。他自认为功劳很高,有时目中无人,得罪了太仆戴长乐。

有一次,杨恽听说匈奴的首领单于被人杀了,便说:“这是不明是非的君王,忠心的臣子提议的治国策略不用,却听信小人的谗言,杀害忠良,结果性命不保,国家灭亡。秦朝如果不是因为这样,也许现在还存在,而不会被汉朝代替。

自古以来,各朝代的君王都是如此,喜欢听信小人的谗言,就像从同一个山丘里出产的貉,没有什么差别。”这话传到长乐的耳里,他连忙向汉宣帝报告,宣帝听到杨恽把自己和历代君王比作“一丘之貉”感到非常震怒,再加上长乐又说了许多杨恽对宣帝不满的坏话,因此就下令革去杨恽的官职。

后来“一丘之貉”用来比喻那些臭气相投、不务正业的人 一暴十寒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家学派,他们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并到各国游说,宣传自己的学说。这些人不但学问高深、知识丰富,而且能言善辨,往往能说服执政者改变主意。

孟子是当时有名的一位辩士,他帮助齐王施政,看到齐王昏庸、没有主见、轻信小人谗言,很不满,就不客气地对齐王说:“大王,您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很容易生长的植物,但如果把它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天后,再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上十天,它还能存活吗?我在大王身边的时间很短,即使您接受我一些好的建议,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但只要我一离开,那些奸臣就会在您面前唱反调,哄骗您,大王又常常轻信他们的谗言,这样怎么能让我有成就呢?”他又作了一个比喻:“下棋是件小事,但如果不专心,同样学不好。奕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高手,他有两个徒弟。

其中一个非常专心学习下棋,处处听从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心不在焉,一直想着用箭射空中的天鹅。同一个老师,同时学习,但两人的成绩却相差很多。

这不是他们的智力不同,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 孟子用了两个比喻告诉齐王做事情要有恒心,要专心,否则是不会成功的。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

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

5求20个历史故事主要内容 最好50

精卫填海 传说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女娃,一次去东海玩,突然风暴来袭,被海水淹死了,她的灵魂化为精卫鸟,总是飞到西山去叼石头和树枝扔进东海,发誓要填平东海为自己报仇。

女娲补天 上古远期 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完壁归赵:

泰国欲骗取赵国的和氏壁,赵国使臣蔺相如机智应对,夺回了赵国玉壁。

渑池之会:

秦赵于渑池会谈,秦王借故侮辱赵王,赵臣蔺相如智斗秦王,保全了赵王颜面。

负荆请罪:

赵国将军廉颇背负荆条求见赵国宰相蔺相如,为自己先前的错误言行赔罪。(将就用)

620个历史典故,我懒得找,要精练的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

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

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

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

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

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

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

7求20个历史成语故事,每个100字左右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还有很多,说不完。

适合绝大部分人佩戴。

唐马吊坠寓意着忠诚,可靠,值得信赖。所以适合绝大部分人佩戴。

吊坠是一种首饰,佩戴在脖子上的饰品,多为金属制,特别是不锈钢制和银制,也有矿石、水晶、玉石等制的,主要是用于祈求平安,镇定心志和美观。吊坠一般都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形状的主体,然后用绳子或金属链条连接起来,绳子不容易伤脖子,但时间长了容易断。

1琢玉大师陆子冈 传说明代万历年间,苏州琢玉大师陆子冈应御用监之召,进京服役。神宗皇帝早已听到陆子冈精于琢玉的美名,也听到他有一个“恶癖”:常在自己制作的玉器上署名。作为一名工匠,这是“越轨”举动,制作御用的器物,则更不允许如此。神宗皇帝既要搜尽天下珍奇,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便决心以陆子网一试,诏谕他用一块羊脂白玉琢成玉壶,但不准署名。不日,陆子冈便把琢好的玉壶呈上,神宗皇帝细细把玩,果然是名不虚传,那玉壶做得“明如水,声如磐,万里无云”。神宗将玉壶通体查遍,并没有陆子冈的署名,才露出了笑容,夸奖一番,赐了金银财物,放他回去。事后,神宗又生疑心,惟恐陆子冈做了什么手脚,便把玉壶反反复复仔细察看,此时,一线阳光从窗口射进寝宫,正好照在玉壶上,神宗猛然发现,在壶嘴中隐隐有“子冈”二字!神宗大怒,但又不能对已经褒奖过的陆子冈出尔反尔,也不忍损坏这把精美绝伦的玉壶,便只好作罢。陆子冈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维护了琢玉艺人的尊严,赢得了落款署名的权利,这也许正是在古往今来众多的琢玉高手之中,陆子同独享盛誉、名垂后世的原因吧?  2 天下名玉和氏璧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也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块玉就是“和氏璧”,每次易主都伴随着血腥的厮杀。

  2680多年前,有一个叫卞和的人从山中觅得璞玉,两次献给国王,都被视为欺诳而先后砍去两脚。后来新国王即位,卞和抱璞痛哭在山脚下。他说:“我并不是被砍断双脚而悲伤,是因为明明是宝玉,硬说是废石,我明明是老实人,却被认为是骗子,我是被屈辱感到难受啊!”。国王被感动,使人雕琢其璞,果得宝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也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块玉“和氏璧”。

  过了三百多年,“和氏璧”落入赵惠文王手中。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闻讯,表示甚至愿意用15座城市来交换它。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秦昭王却食言践约,他机智地夺回璧,设法带归赵国。弱小的赵国终没有保住和氏璧,它还是为秦朝所获。秦始皇灭赵后,将它刻成玉玺,希望借助这块宝玉的神力护佑他的王朝千秋万世。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枚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玉玺。

  自此之后,各代帝王都看重这枚传国玺,认为只有得到此玺,才是真命天子。但是,这种稀世珍宝却突然消失,至今仍无踪影。以玉为玺的制度保留了下来,一直沿袭到中国最后一个王朝。

毛遂自荐

旁白:“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说的是平原君的门客毛遂在赵国都城邯郸被包围的危急时刻,自告奋勇、力斥楚王的故事。

第一幕 说服楚王

平原君 力劝楚王

楚王 极力推脱

卫兵 持戟站立

第二幕 毛遂自荐

(琵琶配乐,表达平原君忧虑的心情。)

随从:吾君为何焦虑啊?

平原君:哎!眼下我正要奉命去楚国求救兵,但我担心楚国因为害怕秦国而不会轻易出兵。所以,我打算先以好言好语相劝,以打动楚王,同意出兵,如果能成功,那就再好不过了。如果他不同意出兵,我再以武力威逼,只有他同意出兵,我等才能回来呀!

随从:啊!对,此行使命太重要了!

平原君:是呀,是呀,我家宾客千人,真正具备文才武略的人可是太少啰!

毛遂:吾君不必多虑,把我也算上,凑个数吧!

平原君:嗯?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

毛遂:三年。

平原君:哦,哈哈。世上有才干的人就像装进布袋里的铁锥一样,它锋利的锥尖立即就会露出来。你在我这里已经三年了,却没有一个人称颂过你,也没有听说过你有什么本领,可见先生没什么才干,先生还是不去为好。

毛遂:那就请您把我装进布袋里吧!要是早把我装进布袋里,何止露出一点尖来,恐怕连锥子把都露出来了。

平原君:好,试试吧。来人!

卫士:在!

平原君:备车出发。

第三幕 力斥楚王

平原君:极力劝说楚王。

楚王:一直犹豫不肯答应。

毛遂:联合抗秦的计划两句话就定了,谈了半天,迟迟不定,是何道理?

楚王:噢?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我的门客。

楚王:还不快给我下去,我与你的主人谈话,你上来干什么?

(琵琶配乐衬托毛遂的慷慨陈词,剧情达到高潮。)

毛遂:大王,你敢于这样无理地申斥我,是凭借着你楚国百万雄兵,如今我距离你不到十步远,楚国的军队你也无法依靠啦!大王,你的性命就掌握在我毛遂的手里。我的主君就在面前,你这样无理地申斥我,你把我的主君又置于何种地位呢?我听说商朝的成汤一开始只有七十里地盘,结果最终却打下了天下;周文王也只有百里土地,而终使天下的诸侯向他称臣,他们不是凭借着兵多地广,而是能根据形势发挥出威力。而今,楚国有土地五千里,精兵百万,这是称霸天下最大的本钱呀!这样一个强大的楚国,又有谁能战胜得了呢?然而,秦将百起,无名小辈,带着几万兵,头一仗就占领了你们楚国的国都,第二仗,就烧了余林,第三仗就烧了你们祖先的宗庙,连你们的祖先都受到了侮辱,这百年的仇怨,连我们赵国都感到羞辱,难道大王您就不感到耻辱吗?赵楚联合抗秦是为了楚国,而不是为了我们赵国呀!大王。

楚王:嗯,是的,是的,正像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一定用我楚国的全部力量与赵国联合抗秦。

毛遂:那么,定下来没有呢?

楚王:定了!定了!

毛遂:好!来人,取鸡狗马血来!

卫士:取鸡狗马血来!

丫环:送上鸡狗马血。

(琵琶配乐体现赵楚联合的欢乐气氛。)

毛遂:赵楚订立联合抗秦的盟约,大王,您先上请,其次是我的主君,然后是我。

(毛遂、平原君、楚王,一饮而尽。)

旁白:“毛遂自荐”就是毛遂自告奋勇来推荐自己。虽然,三年来在平原君府上,未见毛遂有所表现,然而经过说服楚王出兵抗秦这件事,充分地显示出毛遂的见识才干,大智大勇。平原君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目光短浅,险些失去毛遂这样的人才。通过“毛遂自荐”这个成语的表演,我们应该学习毛遂自我推荐的精神,同时吸取平原君险些失去人才的教训,争当伯乐,为社会多做贡献。

演职人员

平原君:卢远索

楚王:郭威

毛遂:谢亚力

随从:胡智贵

平原君卫兵:蔡三达

楚王卫兵:陈睿尧

丫环:潘佳

编剧:何菊秀

旁白:张池

琵琶配乐:林雅璇、林菠

服装:柯薇薇

导演:陈建华

演出单位:厦门市音乐学校初二年段

演出时间: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演出地点:厦门市警官俱乐部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周部落……)

文王:当今乱世,纣王无道,百姓生活于水火之中,我怎样才能救民于水火呢?

随从:大王休要忧虑,先前计划今日出去打猎,日期已至,可否起身?

文王:本王若要出巡打猎,能猎到什么好东西呢?

随从:待小人出去找个占卜者,预料一下后事如何?

文王:快去!快去!休要误了本王的好运,赶快去找,不得有误!随从:遵命!

(稍后……)

随从:大王!小人已把那神人请来了,正在殿外恭候!

文王:有请。

占卜:大王!

文王:尊师预测本王今日出巡有何好运?

占卜:待本师测之!

文王:啊!尊师!你这卦算得怎么样了?

占卜:依卦相看,大王猎到的既不是虎,也不是豹,而是辅佐大王的治国之能臣啊!

文王:好!好!好!尊师此卦算得极为巧妙!来人!重赏千金,送尊客!

(渭水河岸……)

姜尚:据说周部落姬昌,宽厚仁爱,爱民如子,可能有得之天下的希望,待老夫天天到这渭水河岸钓鱼,终将一日,必定能见到他!

随从:你这糟老头!见了文王,还不参拜!

姜尚:哎!老夫在这钓鱼多日,也不见一条鱼上钩啊!

文王:敢问老先生高姓大名?

姜尚:老夫姓姜名尚,今年七十有余,在这钓鱼多日,希望有个贤能之君能拜见老夫,今日见你,定为日后之君,可是你的随从……

文王:请恕随从无礼!可是老先生这样能钓到鱼吗?

姜尚:老夫这样的钓鱼法,叫做“愿者上钩”!

文王:敢问老先生对当今乱世有何高见?

姜尚:纣这个昏君整日饮酒作乐,统治极为腐朽,百姓欲将暴动,大王何不趁此机会发兵,直逼朝歌,百姓必将投奔大王,大王就可以取得天下了!

文王:哎呀!原来老先生就是本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所景仰的姜先生啊!请受本王一拜!

(周部落……)

文王:姜先生,我们要征伐暴君,您看应该先攻打哪一国呢?

姜尚:依臣之见,应先攻打密须。

文王:密须?不过这密须国君厉害得很,恐怕打不过他。

姜尚:密须国君荒*无道,百姓对他已经恨之入骨,就算他再强大十倍,我们也不用怕!

文王:好!那就请姜先生派兵攻打密须!

姜尚:臣遵命!

(几天后……)

随从:启禀大王,姜先生已把密须国、崇国打败,正在回部落的路上!

文王:好!本王就在此静候姜先生!

姜尚、武王:参拜大王(父王)!

文王:姜先生啊!您真是神机妙算,真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啊!姬发,姜先生是旷世奇才,治国之能臣,今后你一定要像待我一样对待姜先生啊!

武王:是!

姜尚:不敢!不敢!老夫只要效忠于大王,就无愧于天下!

——落幕

编剧:钱爽

指导教师:傅勇

演出:福建厦门松柏中学初一学生

立木示信

第一幕 求贤变法

地点:秦王宫殿

人物:点点、小太极、秦孝公、商鞅

场景:秦孝公与商鞅对坐于舞台右侧,作议事状,点点唱流行歌曲上。

点点:妈,我上学了。(边走边唱,不小心摔跤昏倒在地,小太极上)

小太极:点点!点点!快醒醒啊!

点点:(醒后作迷惑状)小太极,我这是在哪里?这两个人打扮的像古代人,他们在干吗?

小太极:你刚才摔了一跤,进入了时光隧道,现在你在战国时代的秦国。这是秦孝公,这是公孙鞅。因为公孙鞅是卫国没落的贵族,人们都叫他卫鞅。他们正在商讨国家大事呢!

孝公:我再也不要过这种受人欺凌的日子了,我要让我的国家强大起来!

卫鞅:大王,一个国家要强大起来,就必须要重视农业生产,训练好军队,还要赏罚分明。种地收成多的农民、打仗勇敢的将士,要给予奖赏;而那些不好好生产、打仗贪生怕死的人,一定要加以处罚。真能做到这些,国家没有不富强的道理。

孝公:先生说的极是,本王决定启用你进行变法。

第二幕 舌战群臣

地点:秦王宫殿

人物:秦孝公、商鞅、大臣甲、乙、丙

场景:秦孝公与商鞅对坐于舞台右侧,作议事状,大臣甲、乙、丙边说边上。

大臣甲:听说孝公要启用商鞅这穷小子进行变法,这不是乱了祖宗的规矩了吗?

大臣乙:是啊,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能够乱改!

大臣丙:我们赶快去劝劝孝公吧!(小太极上)

小太极:孝公心里非常赞成商鞅的主张,觉得不变法就不能使秦国富强起来,但是看到反对的人那么多,又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辩论。

大臣甲: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会乱!

大臣乙:新法是胡来,是谬论!

大臣丙:古法、旧礼改不得!

卫鞅: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旧礼,请问这一套能使国家富强起来吗?从古以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变古法、旧礼有什么不对?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

众大臣:这……这……

孝公:先生说得对,新法非实行不可!本王封你为左庶长,请赶紧制定出变法方案来。(点点、小太极上)

点点:小太极,卫鞅制定出变法方案了吗?

小太极:当然制定出来了,孝公看了非常满意,让他赶快公布,可商鞅害怕新法没有威信,老百姓不相信,推行不开,于是就想出了一个“立木示信”的办法。

点点:立木示信?

小太极:跟我来,你看了就知道了。

第三幕 南门立木

地点:都城南门、北门

人物:卫鞅、兵勇、围观群众、扛木壮汉

场景:1城门口一派热闹景象,一耍猴人吆喝叫卖,猴子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众人围观。2卫鞅坐于北门,旁立一兵勇,手持赏金。(一兵勇手持木头、告示,另一兵勇敲锣上)

兵甲:快来看!快来看!左庶长的告示。(吸引众人围观)

甲:咦!这上面写什么呀?

乙: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金。(众人哗然,不可能吧!)

甲:这根木头顶多百来斤,扛到北门也不是什么难事,怎么会给这么多金子?

丙:我看,说不定是个圈套。(丙对丁说)不然你去试试?

丁:我去试?你怎么不去!

(兵勇甲朝另一场景走去)

兵甲:禀告大人,围观的人是挺多,可没人敢扛木头。

卫鞅:传我的命令,把赏金加到五十金。(兵甲疾走到城南门)

兵甲:大人有令,赏金提高到五十金。(人群骚动)

众人:这新任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呀?

(一壮汉分开人群走上前)

壮汉:唉!你们在看什么热闹?

丁:左庶长令,谁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赏五十金,你信吗?

壮汉:管他呢?我来试试!

(壮汉扛木头往前走,后面围观群众跟至北门)

壮汉:大人,我把木头扛来了。

卫鞅:好!好!你能够相信并执行我的命令,很好!来人哪!赏五十金给这位壮汉。

甲:天哪,真的赏了他五十金。

乙:看来,这个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以后他的命令可不能不信了。

丁:真后悔,以后遇到这样的好事,我第一个上。(点点、小太极上)

点点:噢,“立木示信”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卫鞅可真厉害!

小太极:通过这件事卫鞅树立了威望,开始推行新法,没过几年,秦国就强盛起来,成了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孝公十分欢喜,就把商、于一带的十座城镇封给了卫鞅。从此,人们就把卫鞅叫商鞅了,他在秦国的这场变法也被称为“商鞅变法。”

点点:商鞅变法?我们历史课上讲过,老师说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得罪了太子,后来太子即位,就用五马分尸的酷刑把商鞅杀害了。

小太极:是呀,任何变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商鞅的变法遭到了一些顽固贵族的强烈反对。不过,商鞅虽然死了,可他推行的新法已经在秦国扎下了根,再也无法改变了,他的变法为后来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钟声响起)

点点:小太极,不好了,学校上课了,你快把我送回去吧!

小太极:这好办,闭上眼睛,跟我来!

——剧终

编剧:厦门市逸夫中学历史组 时欣欣

指鹿为马

背景

秦朝末年,统治腐朽,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的烈火燃遍了中原大地。秦将章邯统领的秦军主力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此刻西楚霸王项羽的数十万大军正向秦朝统治中心咸阳逼近。而处在深宫之中的秦二世却对此一无所知,丞相赵高封锁了一切消息,多次对二世说:“关东盗毋能为也”。昏庸无能的秦二世就是依靠赵高的奸计才登上皇位的,此时已对他言听计从,皇宫之中,秦二世等人依然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二世把大权交给赵高,大小事情皆由其裁决。赵高权倾朝野,想要犯上作乱,但还是担心有人不听他的,于是他又想出了一条奸计,演出了一场“指鹿为马”的阴险剧。

场景一

赵高府大厅,一张桌子(充当几案)。

一天,赵高得知章邯在前线投降了项羽,十分恼火,怒气冲冲地回到府中。在大厅里来回踱步,边踱步边气愤地说:“气死我也!气死我也!”然后一屁股坐在几案旁,作沉思状。片刻,他自言自语道:“没想到章邯这个没用的东西,这么快就投降了项羽,葬送了我30万主力。唉,二世这个饭桶是指望不了的,得搞掉他才行。(停顿片刻)想我赵高如今权倾朝野,就连皇上也在我的控制之中,李斯一族已被我铲除,可老夫心里还是没底,朝中究竟有多少大臣听我赵高的,有没有人敢与我作对呢?(带着疑问的神态思考了一会儿。突然,眼珠子溜溜一转,有了主意。)明日早朝,我何不试一试呢?(说完便进了里屋)

场景二

秦朝皇宫大殿上,一把椅子(充当龙椅)。

第二天早晨,大臣们三三两两地走进了大殿。他们互相问候着,议论着二世很久未上朝,今天是否会上朝,以及近期的战况。这时,司礼太监走上了大殿。

司礼太监:上朝——(群臣在龙椅前面分两队站立,等待皇上驾到。)

皇上驾到!(二世昂首阔步缓缓从侧边走进大殿,太监用长袖拂了几下龙椅,然后二世坐上龙椅。)

群臣:(两队向中间靠拢,并面向皇帝鞠躬行礼)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二世:众卿平身。

群臣:谢皇上!

司礼太监:今日早朝,有事奏来,无事退朝!(群臣恭敬地立在两侧,都不说话。)

赵高:(眼珠子在其他大臣身上阴险地扫视了一圈,见无人上奏,于是便站出来。)陛下,臣有事上奏。

二世:哦,丞相有何事要奏?

赵高:臣昨夜观天象,我朝乃吉星高照,陛下头上也是一片祥云啊!为恭祝陛下圣安,老臣特献给陛下一件礼物。

二世:(略深情)丞相日理万机,替朕分忧,夜里还想着国家和朝廷,难得,难得啊!(急切地)是什么礼物?快呈上来,让朕一睹为快!

赵高:来呀,把礼物呈给陛下。(下人牵着一头鹿走了进来。)

赵高:(向皇上介绍)陛下,这是一匹马。它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色泽纯正,是世间难得的好马。(群臣一听赵高说这是马,大惊,纷纷探头细看。)

二世:(看了几眼鹿,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怎么把鹿说成马了呢?(群臣听皇帝这么一说,于是便大胆地议论起来。)

赵高:(低头作揖)陛下看仔细了,这的确是一匹马。(听到后面有议论的声音,于是转过身,大声地咳嗽了几声,群臣赶紧安静下来。)

二世:(变得疑惑起来)哦?(并开始端详这头鹿)

赵高:陛下如若不信,可以问问诸位大臣。(说完走到一位大臣面前,阴险地问)吴大人,你说说,这是鹿还是马?

大臣吴:(看了一眼那头鹿,稍停片刻)那分明是一头鹿。不然,为什么它有那么长的角,尾巴又那么短呢?

赵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你肯定看错了,这可不是一般的马。请大人再走近一点,仔细看清楚。(于是大臣吴再次端详那头鹿。赵高说完走到另一位大臣面前)李大人,请你说说,它是鹿还是马?

大臣李:(战战兢兢地对着那头鹿端详了一会儿)老臣眼花,看不清楚。(说完就保持沉默。赵高又走到另一边。)

赵高:张大人,你离它比较近,你来说,它是鹿还是马?

大臣张:(满脸堆笑,与赵高暗中相互使了一个眼色,吞吞吐吐地)这的确是一匹马,一匹好马。(赵高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群臣齐声:陛下,丞相献给陛下的的确是一匹马,不是鹿。丞相是不会弄错的。

二世:(仍半信半疑地看了那鹿一阵子)原来是朕看错了。丞相一片忠心,朕心领了。

赵高:(傲慢地示意太监)来呀,把这匹马牵下去。(司礼太监牵马下,然后又回到原位。)

二世:(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对太监说)朕今日有些累了,退朝吧!

司礼太监:今日早朝到此,退朝!(群臣退朝,离开大殿,众大臣向赵高行礼告辞,赵高不理,态度傲慢。他走到大臣吴跟前,阴险地说了一句:“吴大人,你可要保重哦。哼!”然后离去,大臣吴木然地立在那里。三个大臣边走边私下讨论。)

大臣甲:这下吴大人落到丞相手中,肯定会被满门抄斩的,惨了!

大臣乙:他怎敢和丞相过不去呢?

大臣丙:唉,咱们等着看他的悲惨下场吧!

(三位大臣唉声叹气地走了。)

买椟还珠

旁白: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商人,专门做珠宝生意。这个商人十分精明,为了使他的珠宝显得更有价值,他还精心制作了一个个精美的盒子来包装珠宝。

商人:卖珠宝啊!谁买上好的珠宝啊!

旁白:一天,一位郑国人刚好路过。

商人:您是李公子吧,久仰大名,来看看珠宝吧!

郑国公子:有啥珠宝,拿来看看!

商人:(拿珠宝)这些都是十分罕见的珠宝啊!这是上好的翡翠,这是南海的珍珠,这是金龙,还有……

郑国公子:那个看起来不错……

商人:公子您可真有眼光,这可是本店最好的珠宝,上面还有黑宝石……

郑国公子:嗯,不错,不错,真是漂亮,罕见的漂亮!正好我夫人要过生日。(挑了挑)好了,好了,不必啰嗦了,这个我买了,多少钱?

商人:五百两。

郑国公子:五百两,可真不算贵,就不用找了。呵呵!这个盒子可真好看啊!木头是香的,还镶着宝石呢!

商人:公子慢走。

郑国公子:嗯?!这是啥东西?太难看了,还你!(把珠宝扔给商人)

商人:不要珍珠,要我的盒子,真是奇怪!

新版买椟还珠

旁白:话说两千五百年后,楚国商人的后代已不再卖珠宝,而是当上了某工程计划委员会的主任,郑国公子的后代当上了工头,靠包揽工程发了大财。据说他又上演了一场买椟还珠的闹剧,到底是怎么回事,请看……

主任:(在看报纸,自言自语)都这么晚了,怎么没人来送礼?(工头敲门)张主任在家吗?

主任:谁啊?

工头:主任,是我——小李呀!这是我们的桥梁工程计划书,请您过目。

主任:这么长,乱七八糟的,叫我怎么看啊!等我研究研究(烟酒烟酒)再说,你过几天再来吧!

工头:主任啊!我们工程队几百人正等着开工呢,请您高抬贵手……

主任:不急,不急,这几天我正忙着为我的夫人过生日,没空。

(主任将工头推出)

工头:这老狐狸,不就要金银首饰吗?装什么样子?!(到珠宝店)有人吗?

老板:有,有,您好!您要买珠宝吧!看,美国进口的钻石,南非的宝石,意大利的……

工头:那个意大利的看起来不错,拿来看看!

老板:OK,有眼力,原装进口一万块,打折以后,九千块。(工头伸出两根手指)什么?八千块吗?

工头:两百块!

老板:什么?(惊讶的样子)九千块就是赔本价了,两百块买盒子都不够!

工头:我就只要买珠宝盒子!

老板:什么?买珠宝盒子?这可是“马可波罗”,世界名牌,就是盒子也要五百元!

工头:好!就五百元!成交!

(工头拿了一颗破珠子放在盒子中,离开)

老板:幸亏是假的,不然我要亏死了!

工头:主任,您夫人的生日礼物,马可波罗牌的钻石,世界名牌,要一万块呢,一万噢!

主任:好,不错!(指珠宝)

工头:那我的计划书呢?

主任:(改口)你的工程计划很不错,我已经替你办好了一切审批手续,可以开工啦!

工头:谢谢,谢谢!(出门后)哈,才花了六百元就拿了一个三百万元的大工程,哈哈哈!我又要发大财了!

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块赌石是“和氏璧”。相传在翡翠赌石二千年前的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他发现了一块玉璞。

卞和先后将这玉璞拿出来献给楚国的二位国君,国君们都以为受骗而先后砍去了他的左右腿。

卞和无腿走不了,他抱着玉璞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后来楚文王知道了,他派人拿来了玉璞并请玉工剖开了它。结果得到了一块宝石级的玉石。这块宝石被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这块宝石被赵惠文王所拥有,秦昭王答应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宝石,可见这块宝石价值之高。这块宝石后来雕成了一个传国玉玺。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最有名的赌石故事,而如今,赌石被运用在了翡翠交易上,一块块的翡翠原石被开采出来,因其稀有性,世人皆知翡翠昂贵,但很少有人知道翡翠在开采、加工、运输过程中的艰辛。

翡翠的开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是方兴未艾。翡翠的开采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开采方法至今仍十分落后。尽管现在开始使用挖掘机进行开采,但仍离不开大量的人工劳动。

比如要开采一座高地砾石层翡翠砂矿,因为河漫滩沉积翡翠砂矿基本上已被开采殆尽,开采者除了选择这种很难开采的高地砾石层翡翠砂矿外已无矿可采。

高地砾石层翡翠砂矿是由石头、土和翡翠玉石组成的山丘,工人们首先用炸药将坚硬的地方炸松,然后用挖掘机斗将土石高高举起,然后慢慢地倒向一边。

有经验的翡翠挑拣工在倒土的地方等候,土石一倒下来马上上去挑拣,把翡翠玉石挑选出来,每台挖掘机边均有三四人在挑选。

挑选后的土不被废弃,还要再运到不远的地方进行第二次挑选,直到挑拣得干干净净后,才将废土运出倒掉。这样一层一层地往下挖,直至把整座山挖完。

尽管使用了挖掘机开采,但是挑拣环节的劳动仍然繁重艰辛,甚至几天挖不到翡翠玉石也是常有的事。更何况翡翠玉石只有在旱季才能开采,干燥的天气和矿上大量的粉尘让工人们忍无可忍。

使用挖掘机开采翡翠玉石不但发现翡翠玉石难,而且开采成本也非常高。据初步估算配合一台挖掘机进行开采,一年需要花掉的炸药、油料、人工等各项日常开支就需要1亿缅币之多(约100万元人民币)。

再加上矿区到城市的山路非常崎岖,一到雨季根本就无法通行,使得翡翠玉石开采成本无形中又增加许多。随着现代化开采机械的使用,翡翠玉石矿藏过度开采,目前面临枯竭的危险,特别是高档翡翠,越来越难以找到。这就使得翡翠制品特别是精品翡翠制品价格越来越高。

所以,真正到达市场上的翡翠原石和成品,每一件都是花费了难以计量的人力物力开采制作出来的,每一件都应当被我们视为珍品,好好珍惜。

作者简介 王曙教授在矿物学和宝石学领域中造诣甚深,曾著有《不透明矿物晶体光学》、《偏光显微镜和显微摄影》、《金刚石的秘密》《晶莹的宝石》、《怎样识别珠宝玉石》、《珠宝玉石和金首饰》、《真假宝石鉴别》、《珠宝首饰选购知识》、《唐诗故事》、《宋词故事》等专著。

唐代时,著名诗人陈子昂写了一组 38 首《感遇》诗,其中第 23 首中写道:“翡翠巢南海,雌雄珠树林, ------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意思是:翡翠鸟在南海之滨(指今广西省东南部)筑巢,雌雄双双,栖息在繁茂的树林中。美丽的翠羽制成的首饰光艳夺目,用翠羽装饰的被褥绚丽多彩。由此可知,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翡翠鸟羽是珍贵的首饰原料。

在清代学者纪晓岚的著名作品《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中,有这样一段记录:“记余幼时,云南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纪晓岚生于 1724 年, 1805 年去世。可认为他幼时是 1735 年,即乾隆皇帝登基时,《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写于乾隆癸丑(即乾隆五十八年,公元 1793 年)。由此可知,在距今 260 多年前纪晓岚年幼时,人们不认为翡翠是真正的玉,而是如同今陕西蓝田出产的黄绿色蛇纹石大理岩,因此一点也不珍贵。约 60 年后纪晓岚写书时,即距今约 200 年前,翡翠的优点已为广大人们认识,因而成为比和田玉价格要高得多的珍贵玉石了。由此可知,正好是清代乾隆皇帝统治这六十年间,玉石翡翠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此后大约再也没有人用“翡翠”鸟的羽毛做首饰了,翡翠一词成了专指一种珍贵玉石的名词。

清乾隆年间,有官员到永昌(今云南保山一带)买宝石,经人介绍见到了高档翡翠,认为比中国的传统玉石和田玉还要美得多,于是选择高档翡翠料精雕成玉器献给乾隆皇帝,乾隆大为欣赏,认为超过了过去视为珍宝的和田玉,并命为“帝王玉”,这也是今天质量最佳的翡翠叫做帝王玉的起源。乾隆当时下令大量购买高档翡翠制作玉器,经过宫廷这一提倡,翡翠的价格飞速上涨,这也正是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述的经过。

缅甸的翡翠矿位于西北部的雾露河(又译乌尤河)流域,由缅甸第二大城市瓦城沿铁路北上,到孟拱下火车西行一百公里左右,就到达位于野人区内,雾露河畔著名的翡翠产地帕敢(见右图)。帕敢常住人口八万左右,流动人口却有十八万之多,其中华人占多数,另有缅甸人、泰国人、巴基斯坦人、印度人等,都是为翡翠贸易而来。帕敢的交通仍不太方便,公路路况很坏,当地的自然环境湿热多蚊,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由明朝末年开始利用翡翠,到 20 世纪中叶这三百多年间,人们都是挑选出产优质翡翠多的场口开采,对于主要出产一般翡翠料的场口不屑一顾。即使是挑中的场口,所生产的翡翠也是好的少,一般质量的多。当初人们挑选翡翠原料的要求很高,必须有种(水)有色,否则一概当作废石抛弃或用作建筑材料。在这段时间内,优质翠料价格也很低廉,而且历史上曾出产过很多著名的好料和大料。例如清朝前期腾冲人尹文达采到的绮罗玉,大到锯成薄片制作悬挂的方形大灯;清中期的段家玉,马步云家的马家玉,清光绪年间王相贤家的王家玉,做成翡翠手镯五百多对,每对按今天价格换算可值 100 万人民币;太平街王振坤家的“会卡玉”,重达数吨,切成直径 80 多厘米的八片,其中七片要价数百万银元;此后又陆续出产过多个质量极优的巨大翡翠如“肖家玉”、“官四玉”等等。时至今日,老场口已开采得枯竭,好料极其少见。而且块头亦小,可价格却高涨得惊人。 2000 年雾露河河床的矿井中出过一块重仅 75kg 的极佳翡翠原料,在缅甸首都仰光以 2400 万美元售出,可谓天价。

  让我感动的杨善洲同志

  杨善洲同志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多么令人尊敬啊!加油

在恢宏的紫禁城里,曾经居住过二十四位有着不同性情、不同嗜好的明清皇帝,而在这些帝王们中间,有两个人却有着一种完全相同的爱好,那就是他们都特别喜欢玩玉。据说,故宫现今存留下来的三万多件玉器中,有二万多件都历经了这两个人的把玩和收藏,他们一位是执政时间长达61年之久的乾隆皇帝,另一位就是垂帘听政46年的慈禧太后。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正是关于这个晚清女人的故事。

1793年,一位叫马戛尔尼的英国使臣带着大英帝国的礼物来拜见大清朝的乾隆皇帝时,喜爱珍玩玉器的乾隆回赠给他的是一只精工细作的白色玉如意。当时的马戛尔尼或许还不太明白,一个原本用来挠痒痒的物件儿,为什么会被中国人推崇为一种挚爱珍宝。在他的眼里,这东西不过就是一块儿不怎么值钱的白色石头。然而,历史常常就是这样荒诞而又有趣,若干年之后,当一个外国人拿着一颗他们西方光彩夺目的钻石敬献给慈禧太后的时候,这位全倾天下的晚清女人面对这样一件从来没有见过的舶来品,同样流露出了一丝不屑的神情,她只挥了挥手,淡淡地说了一句:“边儿去。”也许在这位东方女人看来,这件喷射着火彩的洋人钻石远不如她收藏的那些石头们可爱。

慈禧太后一生有许多嗜好,她喜欢过年,也喜欢看戏。而她喜欢过年的真正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图个热闹和沾点儿喜气,而是更喜欢收年礼。每当别人送来的礼物,慈禧都会一件件地仔细过目,喜欢的就留下来用,不喜欢的就锁进仓库里。也许再不去看上一眼了。这些礼物包括细小的用品、珠宝、绸缎、衣服,应有尽有。慈禧从28岁与慈安一齐“垂帘听政”,到她74岁死去的四十六年里,每年过年都要收受礼物。有时候一年就能收到装满几个房间的礼物。因为礼物太多,慈禧设立了专门的收藏间,这也就是“锁在库内” 这种说法的来历。因为慈禧很在乎这些年礼,大臣们都把送年礼看作是巴结这位老佛爷谋求个人发迹的大好机会。

一次,一个人捧着一块产自缅甸的绿色玉石进献给慈禧太后,面对这个水润润、绿莹莹的小物件儿,慈禧的眼睛里忽然大放异彩,她迫不及待地大声喊了起来,“好东西!赏!”之后,这位进献者得到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赏赐。这件产自缅甸的绿色宝石就是“翡翠”。

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房,四面摆着檀木方橱,盛着大大小小的玻璃锦盒,那些用绣缎包裹着精致盒子里边就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珠宝,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数也数不清。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她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

翡翠西瓜什么样子?为何珍贵?一般人常常以为翡翠是绿色的,其实不然,除了常见的深浅不一的绿色,翡翠还有红、黄、白、黑、灰、蓝和紫之分,各色中又有深浅之别,一块同时并存有多种色彩的翡翠,不仅寓意丰富,也更加珍贵。传说中的翡翠西瓜正是由绿色、红色、黑色三色之分,据说,这对翡翠西瓜是生的瓜皮翠生生、绿莹莹的,还带着墨绿的条纹,瓜里的黑瓜籽、红瓜瓤还能影影绰绰的看得见,可谓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说,这对翡翠西瓜是在昆仑山自然生成的,而且雕琢得非常精美。慈禧对它可谓是爱若至宝啊!就是放在最坚实的柜橱里还是觉得不放心,后来,又加上一把机械锁。如果要想打开这把锁,你必须把钥匙插入锁心左转五次才行,如果方向转错了,或者多转少转了一圈儿半圈儿的,就根本打不开了。为了这对翡翠西瓜的安全,慈禧还特意派了几名亲信太监,三人一班,日夜轮流看守这间珠宝房。每到高兴的时候,慈禧太后就会让太监把翡翠西瓜取出来,在自己手里尽情地把玩观赏一番,她还经常向人夸耀说:“这对儿翡翠西瓜啊!你找遍天下也就这么一对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0986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